湘西地质地貌调查报告共20页文档

合集下载

【实习报告】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地质地貌研究所。

实习时间,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

实习地点,某某省某某市。

实习内容:
在地质地貌研究所的一个月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多个地质地貌调研项目,深入了解了地质地貌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操作。

在实习过程中,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地质地貌调研,我参与了多个地质地貌调研项目,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岩石组成等方面的调研工作。

通过实地考察和采集样品,我学习了地质地貌调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且深入了解了不同地质地貌类型的特点和形成机制。

2. 数据分析与处理,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地质地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掌握了地质地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技术。

通过实际操作,我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水平,为地质地貌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学术交流与讨论,在地质地貌研究所,我有机会参与了多次学术交流和讨论活动,与各地质地貌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拓宽了地质地貌研究的视野,了解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结语:
通过一个月的地质地貌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实践操作的技能和方法。

这次实习让我对地质地貌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我的未来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感谢地质地貌研究所的指导和支持,让我收获了一次难忘的实习经历。

地貌研究实习报告范文2篇

地貌研究实习报告范文2篇

地貌研究实习报告范文地貌研究实习报告范文精选2篇(一)地貌研究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背景地貌研究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对地表形态、地质构造以及地表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以及地球上各种地貌类型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加深对地貌研究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过程1. 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在XX省的一座山区进行,实习时间为X月X日至X月X日。

2. 实习内容(1)地形测量:通过使用全站仪和GPS等仪器设备,对实习地点的地形进行测量和记录。

(2)地貌分析:根据地形测量数据,对实习地点的地貌进行分析,包括地貌类型、地貌特征等。

(3)地貌演变研究:通过对实习地点的地貌进行观察和研究,尝试推断地貌的演变过程,并将结果与实地观察相结合,提出地貌演变的可能机制。

(4)报告撰写:根据实习结果和分析,撰写地貌研究实习报告,包括实习目的、实习过程、实习结果和结论等。

三、实习结果和结论1. 实地观察结果:(1)实习地点为一座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山脊和山谷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的地貌景观。

(2)山区地表被河流侵蚀形成了河谷地貌,河流在地表形成了峡谷、瀑布等地貌特征。

(3)山区还存在多处崩塌地和滑坡地貌,表明在过去的地质历史中存在过较强的地震和地质活动。

(4)山脚下形成了冲积扇地貌,表明山区在过去存在过多次冲积过程。

2. 实习结果分析:(1)山区地貌多样性较高,地貌类型复杂,反映了地球历史上地质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2)河谷地貌的形成与河流长期的侵蚀作用有关,水流冲刷岩石形成了峡谷和瀑布等地貌特征。

(3)崩塌和滑坡地貌的形成与地震和地质活动有关,地壳运动可能导致山区的震动和变形,使得山坡上的岩石发生崩塌和滑坡。

(4)冲积扇地貌的形成与山区地势陡峭,水流的输送能力减小有关,当水流从陡坡流到平坦的山麓地带时,水流速度减慢,携带的沉积物得以沉积,形成冲积扇。

3. 实习结论:通过对实习地点的地貌观察和实地考察,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山区地貌多样性较高,地貌类型复杂,反映了地球历史上地质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湘西采风调研报告

湘西采风调研报告

湘西采风调研报告1. 引言湘西地区位于湖南省西部,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

湘西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吸引了众多文学艺术家和探险家前来采风调研。

本报告将对湘西地区进行综合调查研究,以探索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民族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2. 自然景观湘西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

其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湘西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以其独特的石峰、溶洞和岩石画而闻名世界。

此外,花垣河、石牛河等风景河流及橘子洲、乌蒙山等山岳景观也深受游客喜爱。

3. 民族文化湘西地区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其中以土家族、苗族和侗族为主。

这些民族有着独特的服饰、民间艺术和民俗活动,如土家锦鸡舞、苗族踩街和侗族木楼等。

此外,湘西的美食文化也非常丰富,土家酸菜鱼、苗家腊肉以及侗族腊鸡等都值得一尝。

4. 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湘西地区的社会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旅游业成为湘西地区的支柱产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同时,当地的农业、林业和畜牧业也在稳步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饮食、服饰、民间工艺品等民族文化产业也日益兴旺。

5. 存在问题然而,湘西地区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难题。

首先,旅游业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的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其次,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不完善,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最后,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逐渐失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下降。

6. 对策建议为了促进湘西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优化旅游资源布局,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 注重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和文化活动。

- 引进新兴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7. 结论通过本次湘西采风调研,我们对湘西地区的自然景观、民族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湘西地区在旅游业、社会经济和民族文化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湘西地区古生代地层特征及沉积体系研究

湘西地区古生代地层特征及沉积体系研究

湘西地区古生代地层特征及沉积体系研究李斌;晋长昊;胡博文;罗群【摘要】Based on stratigraphic development peculiarit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process in the western Hunan area,have revealed sedi-mentary system evolution features in the area.The Paleozoic strata have been deposited from Cambrian down through to Permian.In which,the Cambrian Newfoundland Series developed neritic shelf clastic rock facies;lower part of Cambrian Second Series mixed nerit-ic shelf clastic rock-carbonate rock facies;middle part of the series to the Ordovician marine carbonate rock platform facies;Silurian foreland basin clastic rock-biohermalfacies;Devonian perezone sandstone facies;Permian marine carbonate rock-tidal flat facies. According to lithologic and lithofacies assemblages can divided the Paleozoic in the area into multiple sedimentary system types inclu-ding profundal stagnant basin,neritic shelf, open carbonate rock platform-clinothem, turbidite fan, delta, bioherm, lagoon-tidal flat and perezone.The formation of every sedimentary system type is controlled by basin tectonic movement.%通过湘西地区的地层发育特点及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揭示其沉积体系演化特征.湘西地区古生代沉积了寒武系—二叠系.其中,寒武系纽芬兰统发育浅海陆棚碎屑岩相,寒武系第二统下部发育浅海陆棚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相,寒武系第二统中部—奥陶系发育海相碳酸盐岩台地相,志留系发育前陆盆地碎屑岩—生物礁相,泥盆系发育滨岸砂岩相,二叠系发育海相碳酸盐—潮坪相.依据岩性、岩相组合将湘西地区古生界划分为:深水滞留盆地、浅海陆棚、开阔碳酸盐岩台地—斜坡、浊积扇、三角洲、生物礁、潟湖—潮坪、滨岸等多种沉积体系类型.每种沉积体系类型形成受控于盆地的构造运动.【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年(卷),期】2018(030)003【总页数】11页(P1-11)【关键词】湘西地区;古生代;沉积体系;页岩气;地层特征【作者】李斌;晋长昊;胡博文;罗群【作者单位】神华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2;神华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2;神华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40 引言近年来,我国初步在湘西地区针对寒武系牛蹄塘组和志留系龙马溪组开展了页岩气勘探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1-2]。

湘西考察调研总结报告

湘西考察调研总结报告

湘西考察调研总结报告湘西是一个位于中国湖南西南边陲的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为了深入了解湘西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考察。

本报告将简要总结我们的调研结果和发现。

一、经济发展湘西地区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其中茶叶、脐橙和辣椒等农产品是该地区的重要特色产业。

我们在考察过程中发现,湘西的茶叶产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其产品质量和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

同时,一些农民通过种植茶叶,成功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

然而,由于交通不便和市场营销渠道有限,一些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依然面临着困难。

二、文化传承湘西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湘西地区的少数民族仍然保留着品牌传统的婚俗、节日庆典和民间艺术等。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进入,一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亡。

我们认为,保护和传承湘西的民族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和社会应加大相关的政策支持和投入,鼓励年轻一代积极参与和传承湘西的传统文化。

三、生活状况湘西地区的居民大多数仍然生活在相对贫困的环境中。

虽然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一部分人民仍然处于贫困状态。

我们建议,政府应继续加大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同时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四、旅游发展湘西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具有很大的旅游发展潜力。

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景区的基础设施有待改善,服务水平也需要提高。

我们建议,政府应加强对旅游地区的管理与规划,提高服务品质,打造一些独特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湘西观光旅游,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总之,湘西是一个既有自然资源又有独特文化的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政策支持和投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状况。

同时,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湘西地区的旅游资源,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

湘西地貌培训讲学

湘西地貌培训讲学

湘西地貌湘西自治州地质概况-地形地貌二、地形地貌湘西自治州地区位于湖南省西部,属云贵高原北东部边缘地带,地处湘西北褶皱侵蚀、剥蚀山原山地区和湘西断褶侵蚀、剥蚀山地区之间,总体地势北西部高,南东部低。

其中湘西北褶皱侵蚀、剥蚀山原山地区分布于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凤凰一带,海拔标高多在800~1200m之间,最高海拔标高可达1414.0m(八面山),山体高大,山势宏伟,山顶显多级剥蚀夷平面,并呈丘陵起伏台地,具山原地貌特征。

山原面一般较完整,台地四周峡谷深切,边坡多形成悬崖陡壁,河谷幽深,多呈“V”形。

由于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岩溶地貌景观显著。

湘西断褶侵蚀、剥蚀山地区位于龙山、永顺、保靖、古丈、吉首、泸溪一带,地貌形态上除中低山外,尚有山间盆地的丘陵谷地。

海拔标高一般400~1000m之间,最高海拔标高1327m(永顺小溪一带),山体高大,峰峦重叠,河流纵横切割,河谷幽深,多呈“V”型谷。

盆地丘陵低山多为红色及部分碳酸盐岩构成,海拔标高一般为200~600m,切割亦较强烈,山体较陡,碳酸盐岩分布地段,岩溶地貌景观显著。

根据区内的地形地貌特征可细分为侵蚀溶蚀型低山溶丘洼地、溶丘谷地地貌,溶蚀构造型中低山急陡坡峰丛峡谷地貌,侵蚀剥蚀构造中、低山峡谷急陡坡地貌,侵蚀剥蚀构造低山丘陵峡谷谷地陡坡至急陡坡地貌,侵蚀剥蚀型丘陵谷地地貌和河谷侵蚀堆积地貌等六类,各类地貌特征见表2。

湘西自治州地貌类型特征表表2地貌类型地层岩性分布地域形态特征侵蚀溶蚀型低山溶丘洼地、溶丘谷地地貌T、P、O、∈、Z薄~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碳酸盐岩类可溶岩构成。

主要分布于龙山县的茨岩塘~召市、塔泥~靛房、永顺县的万民岗~王村、保靖县的复兴场~水田、花垣县和凤凰县的大部分地区。

分布标高200~1200m。

洼地、落水洞(漏斗)、溶洞、地下暗河等岩溶形态发育,山丘较圆滑,沟谷相对较开阔。

溶蚀构造型中低山急陡坡峰丛峡谷地貌T、P、O、∈、Z薄~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类可溶岩构成。

湘西地貌

湘西地貌

湘西自治州地质概况-地形地貌二、地形地貌湘西自治州地区位于湖南省西部,属云贵高原北东部边缘地带,地处湘西北褶皱侵蚀、剥蚀山原山地区和湘西断褶侵蚀、剥蚀山地区之间,总体地势北西部高,南东部低。

其中湘西北褶皱侵蚀、剥蚀山原山地区分布于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凤凰一带,海拔标高多在800~1200m之间,最高海拔标高可达1414.0m(八面山),山体高大,山势宏伟,山顶显多级剥蚀夷平面,并呈丘陵起伏台地,具山原地貌特征。

山原面一般较完整,台地四周峡谷深切,边坡多形成悬崖陡壁,河谷幽深,多呈“V”形。

由于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岩溶地貌景观显著。

湘西断褶侵蚀、剥蚀山地区位于龙山、永顺、保靖、古丈、吉首、泸溪一带,地貌形态上除中低山外,尚有山间盆地的丘陵谷地。

海拔标高一般400~1000m之间,最高海拔标高1327m(永顺小溪一带),山体高大,峰峦重叠,河流纵横切割,河谷幽深,多呈“V”型谷。

盆地丘陵低山多为红色及部分碳酸盐岩构成,海拔标高一般为200~600m,切割亦较强烈,山体较陡,碳酸盐岩分布地段,岩溶地貌景观显著。

根据区内的地形地貌特征可细分为侵蚀溶蚀型低山溶丘洼地、溶丘谷地地貌,溶蚀构造型中低山急陡坡峰丛峡谷地貌,侵蚀剥蚀构造中、低山峡谷急陡坡地貌,侵蚀剥蚀构造低山丘陵峡谷谷地陡坡至急陡坡地貌,侵蚀剥蚀型丘陵谷地地貌和河谷侵蚀堆积地貌等六类,各类地貌特征见表2。

湘西自治州地貌类型特征表表2地貌类型地层岩性分布地域形态特征侵蚀溶蚀型低山溶丘洼地、溶丘谷地地貌T、P、O、∈、Z薄~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碳酸盐岩类可溶岩构成。

主要分布于龙山县的茨岩塘~召市、塔泥~靛房、永顺县的万民岗~王村、保靖县的复兴场~水田、花垣县和凤凰县的大部分地区。

分布标高200~1200m。

洼地、落水洞(漏斗)、溶洞、地下暗河等岩溶形态发育,山丘较圆滑,沟谷相对较开阔。

溶蚀构造型中低山急陡坡峰丛峡谷地貌T、P、O、∈、Z薄~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类可溶岩构成。

湘西考察报告

湘西考察报告
湘西的背篓,编织工艺、名称、式样、用途各不相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背不同的背篓,有洗衣用的“洗衣背篓”、背婴儿的“儿背篓”、背柴草的 “柴背篓”,摘谷的“扎背篓”、背粮米的“米背篓”、背盐的“盐背篓”,以及用于作为旅游纪念品的“艺术背篓”等,方便适用,一只小背篓,演绎出湘西无数精彩的故事。
感。
天花上竹编小吊灯透出带着暖意的桔黄色灯光,原木不规则的桌椅,造型别致的茶壶茶杯和碗碟,很多小东西让人忍不住想要把玩一番。四周墙上错落地贴着一些湘西风光、名俗图片。店主老张就是湘西人,按他的说法,开这么一家小店往高里说可以体现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还能给自己的众多朋友提供一个窝点,朋友想聚的时候能有相根据地了。说到店里设计装饰,他自豪地把他做设计师出身的老婆隆重推出。大到装修的风格,小到店里餐具的挑选,老婆大人都是功不可没。就连他们自己设计的菜牌也常常被食客们悄悄收藏。
环境的限制,人们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这种用篾丝编织而成的竹木器成为当地人最不 可或缺的生活工具。
“湘西是背篓的世界,也是背篓背出来的世界” ,当地人如是说。的确,湘西有“篓不 离背”的民谚,一只小背篓,承载着人们全部的梦想和现实,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 背篓, 像城市里人们各式各样的背包一样普通而常见, 但它又不仅仅是一只背在背上的竹篓, 更是一道风景、一种文化,蕴含着千百年来生活的机巧和智慧。 湘西的背篓,编织工艺、名称、式样、用途各不相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背不同的 背篓,有洗衣用的“洗衣背篓” 、背婴儿的“儿背篓” 、背柴草的 “柴背篓” ,摘谷的“扎背 篓” 、背粮米的“米背篓” 、背盐的“盐背篓” ,以及用于作为旅游纪念品的“艺术背篓”等, 方便适用,一只小背篓,演绎出湘西无数精彩的故事。 随着旅游业的繁荣, 小背篓也成为湘西地区一个特有的符号走入人们的视野, 受到外界 钟爱。 一只小背篓, 装载着湘西过去和现在的故事, 也装载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征程与希望。 湘西有很多小馆酷似酒吧或者就是酒吧。华发路山水酒店一侧巷子里的“醉湘西”,属于隐藏 较深的吃喝小店, 原木招牌, 门口几把阳伞和露天的坐位休闲味道挺足, 让人心里暗生好感。 天花上竹编小吊灯透出带着暖意的桔黄色灯光, 原木不规则的桌椅, 造型别致的茶壶茶 杯和碗碟,很多小东西让人忍不住想要把玩一番。四周墙上错落地贴着一些湘西风光、名俗 图片。店主老张就是湘西人,按他的说法,开这么一家小店往高里说可以体现对自我价值的 追求,还能给自己的众多朋友提供一个窝点,朋友想聚的时候能有相根据地了。说到店里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