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年高考物理试题题型及考查内容归纳
高考物理的16种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

题型1 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题型2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题型3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题型4 抛体运动问题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物理(2017-2020年全国123卷)高考全国卷考点统计表

T21:以立体空间为背景,考查点 电荷电场中的功能关系
T24:考查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做 类平抛运动
2018
□
T16:考查库仑力的合成
T21:考查匀强电场中的功能关系
T25:考查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 运动
□
T21:考查匀强电场中的功能关系
□
T21: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 速及功能关系
第八章恒定电流
□
T14:绳子拉动静止木箱在粗糙水 平面运动,比较动能与摩擦力做功 的关系
□
T19:给出v-t图像,求解功率、 电动机做功等
第八章动量
考纲展示
高考全国卷五年命题分析
考点分布
命题规律
1.动量、动量定理、动量
2021□
1.从题型上看,对基本概念和规
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口)
2.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 撞(口)
3.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 律
考纲展示
高考全国卷五年命题分析
考点分布
命题规律பைடு நூலகம்
1.欧姆定律(口)
2.电阻定律(口)
3.电阻的串联、并联(口)
4.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5.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6.电功率、焦耳定律(口)
7.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 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 测微器)
8.实验:描绘小电珠的伏 安特性曲线
9.实验:测定电源的电动 势和内阻
14.电容器的电压、电 荷量和电容的关系(口)
量异号电荷产生的电场
墨打印机、静电除尘、示波管、 加速器等进行命题考查.
□
T21:考查点电荷电场中的功能关 系
2019
□
T15:考查库仑力和电场力作用下 的平衡问题
□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1. 运动学基础知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圆周运动等)
2. 牛顿运动定律(惯性、作用力、反作用力等)
3. 动能、势能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4. 电学基础知识(电场、电势、电流、电阻、电容等)
5. 磁学基础知识(磁场、磁通量、磁感应强度等)
6. 热学基础知识(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内能、熵等)
7. 光学基础知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
高考物理必考题型:
1. 分析题:通过已知条件,求解题目所要求的未知量。
2. 计算题:包括简单计算题和复杂计算题,需要对公式和计算方法有深入理解。
3. 推理题:通过已知条件和已学知识,推出题目所要求的答案。
4. 实验设计题:根据已知条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某个物理现象或者理论。
5. 记述题:对某个物理概念、现象或者理论进行简要的说明和分析。
6. 应用题: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进行分析和解决。
例如,设计一个物理模型,用来解决某个工程问题。
高考物理题型全归纳

高考物理题型全归纳高考物理考试是中国高中毕业生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之一,对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察。
近年来,高考物理题目的类型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解答题四种类型。
1. 选择题:选择题是高考物理题目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在选择题中,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情景或数据,从几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选择题又分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两种形式。
单项选择题要求考生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而多项选择题则要求考生从五个以上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选择题主要考察对概念、公式和定律的理解以及对基本物理原理的应用能力。
解答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并且仔细阅读题目和选项,排除干扰项,选择正确答案。
2. 填空题:填空题在高考物理题目中也占有一定比重。
填空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信息或数据,填写正确的物理量或数值。
填空题的难度一般较选择题较大,需要考生对相关知识点有较好的掌握和理解。
填空题主要考察数值计算、公式推导和物理概念的应用能力。
在解答填空题时,考生应注意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和已知条件,运用适当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填写正确的数值或物理量。
3. 计算题:计算题是高考物理题目中较为复杂和综合的题型之一。
计算题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情景或数据,通过数值计算和分析,得到问题的答案。
计算题常常涉及到多个物理知识点和计算步骤,并且需要考生有较强的数算能力和解题技巧。
计算题主要考察对物理原理的深入理解和数值计算能力。
解答计算题时,考生首先应明确问题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和计算方法,然后按照步骤进行计算和分析,并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
4. 解答题:解答题是高考物理题目中比较开放和灵活的题型之一。
解答题要求考生针对给定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并写出完整、准确和有条理的解答。
解答题常常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等多种形式。
解答题主要考察对物理原理的深入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陕西省近四年高考物理试题题型及考查内容归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陕西省近四年高考物理试题题型及考查内容归纳题题分考查的知识范围型号值2012200920102011力学物理学史、惯力学物理学史电学物理学史地磁场的分布、右手146性概念及牛顿力螺旋定则学的建立选平抛运动及其规万有引力定律、胡克定律力和运动的关系156律环绕速度物体受力分析及电磁感应现象以V - t图为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166动态平衡平衡分应用景的概念、机械能守恒析功、功率定律择 17自耦变压器原理识别 F-t图、以除尘器模型背交流电最大值与有效及规律利用图像求力景、力和运动的值的关系、变压器规6的瞬时功率平关系律均功率题带电粒子在平行电势、电势差、物体的受力分析安培定则、动能定律186板电容器中的运势差与电场强及平衡条件动及能量变化分度的关系析电磁感应现象及电阻的串联、并识别U-I 图像、地球同步卫星高度的其规律(即磁通量联法拉第电磁求电源的功率估算19 6 变化及导体切割感应定律磁感线产生电动势的计算)楞次定律的理解力与运动的关万有引力定律、电荷受电场力与场强及应用系、摩擦力及牛数学对数求解的关系、物体运动轨206顿运动定律的迹与合外力的关系应用重力加速度概念功和功率电磁感应、右手物体受力分析、运动216 的理解、万有引力定则过程分析、牛顿定律定律的应用螺旋测微器的原游标卡尺和螺旋验证机械能守恒利用比较法测电实225理及读数测微器的读数巧妙应用磁流计以奥运会帆船风验天平原理测磁感力发电为背景设2310 应强度的大小、判计自控路灯电路定律流表电阻以伏安法研究热利用光电门测加敏电阻为背景、电速度的原理及用表读数、电路连图像处理数据的定磁感应强度的回答相关问题接、运用数据作图能力题方向求解以拖把拖地为背以冰壶在冰面上以博尔特的100 匀变速直线运动景考察物体的受滑行运动为背景、米和200米的世规律24 14 力分析及平衡条动能定理、牛顿第界纪录时间为材件的应用二定律料设计情景、运动计学知识算带电粒子在磁场带电粒子在电磁带电粒子在磁场带电粒子在磁场题中匀速圆周运动复合场中的运动中的运动(画轨中的运动(画轨25 18 及电场中类平抛(先类平抛后匀迹、算半径、数理迹,算半径,数理33 15选考题选考题3415运动的综合速圆周运动)结合解决问题的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选 3-3(1)热力(选)传(选)几33/153-233/153-4学定律的理解动方式、杠杆的平何光学全反射知(2)气体的性质衡及做功问题识、机械波长的求玻玻意耳定律、查解和叠加问题理定律(选 3-4)(1)根(选)气(选)氢(选)振34/153-334/153-534/153-4据振动图像和波体实验定律、热和原子能级跃迁、动动和波动的关系,动图像求波长功量守恒定律和牛几何光学作图,光(2)几何光学作顿定律的折射定律图,光的折射定律及数、理结合能力(1)聚变核反应(选)受(选)光35/153-435/153-535 1515方程的书写、释放迫振动、振幅随驱电效应规律,动量和能的计算动力频率的关系守恒定律,机械守(2)动量守恒定光射入直角三棱能恒定律律、机械能恒定镜后折射棱路径律、非弹性碰撞中的能量损失(选 3-5)光电效应,动量定律,动能定律二、近四年高考物理试题突出特点1、充分贯彻了新教材,新课标,新考纲的要求在考察知识的同时,把能力的考察放在首位。
深度评析近三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深度评析近三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一)2003年新课标卷试题分析(考查省份:四川、云南、广西、贵州、西藏)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题难度值一览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依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衔接高中课程标准,注重深化基础,丰富问题情境,增强探究性,突出思维考查,在夯实知识基础的同时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模型考频与考点考频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知识点分值分布图对于电磁感应考查频次和考查总分值较高,试题常以线框切割、杆切割模型为载体,考查金属框/棒在进入磁场之后的运动与能量问题。
直线运动、相互作用等知识点常融合在相关试题中考查,不单独设题,试卷的综合性较强,试题的难度略大,对知识点的融合考查要求较高。
实验题不再是单纯的力学实验和电学实验,热学实验和光学实验也是考查的对象。
二、题型风向三、试题评述1.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体现在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过程中。
试题更加突出真实问题情境的设计,选取鲜活素材,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同时,引导课堂教学加强与实际情境的关联,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实验探究能力的锻炼。
试题创新设问角度,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原理的理解、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测量方法的掌握和实验数据的处理等。
试题充分发挥对高中实验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遇到的问题。
3.案例分析。
依据考试蓝皮书2020年1月版《中国高考报告》:根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遵循考试评价的规律,高考评价体系将应考查的素质教育目标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四层”考查内容。
在“四层”的构建中,“核心价值”指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到方向引领作用;“学科素养”承接核心价值的方向引领,统摄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是支撑和体现学科素养要求的能力表征;“必备知识”是培养能力、达成素养的基础。
历年(2020-2023)全国高考物理真题分类(物理常识)汇编(附答案)

历年(2020-2023)全国高考物理真题分类(物理常识)汇编一、单选题1.(2023ꞏ辽宁ꞏ统考高考真题)安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若两段长度分别为1l ∆和2l ∆、电流大小分别为I 1和I ₂的平行直导线间距为r 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以表示为21221I I l l F k r ∆∆∆=。
比例系数k 的单位是( )A .kgꞏm/(s²ꞏA )B .kgꞏm/(s²ꞏA²)C .kgꞏm²/(s³ꞏA )D .kgꞏm²/(s³ꞏA³)2.(2023ꞏ浙江ꞏ高考真题)下列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符号的是( )A .JB .KC .WD .Wb3.(2022ꞏ浙江ꞏ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属于力的单位是( )A .2kg m/s ⋅B .kg m/s ⋅C .2kg m /s ⋅D .2kg s/m ⋅4.(2021ꞏ海南ꞏ高考真题)公元前4世纪末,我国的《墨经》中提到“力,形之所以奋也”,意为力是使有形之物突进或加速运动的原因。
力的单位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符号来表示,正确的是( ) A .1kg m s -⋅⋅ B .2kg m s -⋅⋅ C .2Pa m ⋅ D .1J m -⋅5.(2021ꞏ天津ꞏ高考真题)科学研究方法对物理学的发展意义深远,实验法、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理想实验法等对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十分重要。
下列哪个成果是运用理想实验法得到的( )A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B .库仑发现“库仑定律”C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D .伽利略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6.(2021ꞏ河北ꞏ高考真题)普朗克常量346.62610J s h -=⨯⋅,光速为c ,电子质量为e m ,则e h m c在国际单位制下的单位是( ) A .J/s B .m C .J m ⋅ D .m/s7.(2020ꞏ浙江ꞏ高考真题)以下物理量为矢量,且单位是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 )A .电流、AB .位移、mC .功、JD .磁感应强度、T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023ꞏ辽宁ꞏ统考高考真题)安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
人教版物理高考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人教版物理高考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在下列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合力越大,其运动状态改变得越慢。
B、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其速度一定为零。
C、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D、物体受到的合力越大,其速度变化得越快。
2、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这三个力分别是(F1=5 N)(向东),(F2=10 N)(向北),(F3=10 N)(向西)。
要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哪个力的方向和大小合适?A、(F4=5 N)(向南)B、(F4=15 N)(向南)C、(F4=10 N)(向南)D、(F4=15 N)(向东)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秒末的速度为6 m/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A. 1 m/s²B. 2 m/s²C. 3 m/s²D. 4 m/s²4、一个质量为0.5 kg的物体,受到一个10 N的力作用,沿力的方向移动了2 m,则物体所做的功是()A. 5 JB. 10 JC. 20 JD. 50 J5、题干:在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成正比B. 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C. 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成正比D. 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6、题干:下列关于机械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B.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但动能和势能不可以相互转化C.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只能转化为势能D.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势能只能转化为动能7、一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着光滑斜面下滑,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与斜面的倾斜角度无关B、物体下滑过程中速度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增大C、物体下滑过程中动能的增量等于势能的减少量D、物体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以下哪些现象可以用“能量守恒定律”来解释?()A、摩擦生热B、抛物线运动C、水从高处流向低处D、电灯泡发光2、下列哪些物理量属于矢量?()A、速度B、温度C、时间D、力3、下列关于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C、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D、所有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都受到重力作用E、物体的惯性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三、非选择题(前4题每题10分,最后一题14分,总分54分)第一题题目: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近四年高考物理试题题型及考查内容归纳
二、近四年高考物理试题突出特点
1、充分贯彻了新教材,新课标,新考纲的要求在考察知识的同时,把能力的考察放在首位。
2、命题选材紧密联系生产,生活,科技实际立意新颖有深度,特别是2009年选择16题,计算24题25题,2011年选择19题试验23题,计算24题,2012年24题。
3、命题更加重视对物理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
如;2010年23题对电路的实际连接,电表读数,根据实验数据作图,再应用图像求相关的量都做了要求。
2011年23题也有同样的要求。
2012年螺旋测微仪的读数及巧用磁流计原理的变形测磁感应强度。
4、命题重视运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如;2012年计算24题,选择34题(2)2009年24题2010年25题。
2011年25题选作34题
5、重点知识年年考,如;带电粒子在电磁复合场中的运动(4年),物理学史(3年)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律,机械守恒定律等。
2011年选作35题。
三、几点体会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在今后的复习中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学生认真学习物理学史,了解物理学探究和发展的过程,体验物理实验的美丽,享受物理学习的乐趣。
力争实验题得满分。
2、教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细心观察探究生产、生活、科技中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
3、重视物理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实验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熟练掌握,即实验原理、器材选择、实验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注意事项。
特别是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的能力。
更要教育学生精心设计实验,大胆改进实验。
力争实验题得高分、满分。
4、重视运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作图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5、对重点知识、传统题型、典型模型反复讲练掌握特点一题多变,一型多问,以不变应万变。
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