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光学专项练习(实验操作题)4101-4200(含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光学实验》专题训练(含有答案)

中考物理《光学实验》专题训练(含有答案)一、实验题1.某小组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将测得的物距u、像距v、计算的u+v、成像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u+v(厘米)像与物大小比较像的虚实160.012.072.0缩小实像250.012.562.5缩小实像340.013.353.3缩小实像430.015.045.0缩小实像518.022.540.5放大实像616.026.742.7放大实像714.035.049.0放大实像812.060.072.0放大实像①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a)根据实验序号1~4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和像距v的大小关系与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
(b)根据实验序号__________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和像距v的大小关系与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u < v。
①根据实验序号1~8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______。
①根据实验序号1~8的数据,分析比较u+v随物距u变化的情况,推测凸透镜成实像时,u+v存在___________(选填“最小值”或“最大值”),且当物距u在________范围内可以找到这个极值。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君同学选取一块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①小君将蜡烛A点燃置于玻璃板前,将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移动,人眼应在玻璃板______(选填“前”或“后”)观察.在寻找像的位置时,小君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像重合,原因是_____(选填“玻璃板太厚”或“玻璃板未竖直安装”).①实验器材调整正常后,将玻璃板向蜡烛A靠近时,A蜡烛像的大小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改变另一侧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表中.a.在表中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_________.b.当烛焰从远处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靠近”或“远离”)透镜.c.如图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此时他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d.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4.小波制作了如图所示镂空的“F”字样LED发光字来充当物体,如图乙所示将发光字(图中未标)、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光学实验(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光学实验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5cm。
(1)实验前,爱米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使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如图甲,其目的是;(2)爱米固定蜡烛和光屏如图甲,然后任意移动凸透镜过程中,(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3)如图乙所示,光屏应在(选填“①”、“②”或“③”)区域移动,才能得到倒立、的实像。
生活中的应用有。
(写一例即可);(4)接下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放上一个老花镜,发现像变得模糊了。
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适当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可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5)在图丙中画出两块透镜的折射光线。
2.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A.向纸板喷烟或雾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因为在反射现象中,;(5)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装置将一张可以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CD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ABCD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另一个目的是探究。
3.小明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的实验,左下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
通过实验得到如下数据:(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和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且折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光学实验题》专项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小孔成像实验1.学习了光学知识以后,爱动脑筋的锐锐和辰辰同学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他们在两个空罐的底部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住罐口,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像的形状与无关;(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像的形状与有关;(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4)晴天在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像。
2.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后,小明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探究小孔成像,他用一次性杯子和半透明薄膜做了一个“针孔照相机”,他在一次性杯子的底部用针戳了一个小孔,在杯口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
(如图甲所示)(1)小明在明亮的实验室用这个“针孔照相机”来观察蜡烛通过小孔所成的像(如图乙所示),观察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或“B”)(2)图中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3)实验中蜡烛燃烧变短,则它在薄膜上的像将向(填“上”或“下”)方向移动;小明改进方法后用“针孔照相机”再观察蜡烛通过小孔所成的像,并发现增大孔到蜡烛的距离,可观察到半透明薄膜上蜡烛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明在另一个一次性杯子底部挖了一个小三角形的小孔,继续在同位置观察同一个蜡烛,发现在半透明薄膜上的像的形状(选填“有”或“没有”)变化。
(5)小明和小华在硬纸板上挖孔来研究太阳的小孔成像,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图1的装置,小华设计了图2的装置,(其中乙均为不透明卡纸),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改变孔的大小,同时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中考物理复习《光学实验》专项测试卷(附带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光学实验》专项测试卷(附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根据如图所示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小车水平向右做直线运动,数字钟显示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车从起点到终点通过的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cm/s ;(2)如图所示,经过调节后,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的像,根据图中信息可判定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3)小华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试管里的20g 冰进行加热,图乙所示是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若不计热量损失,则在图象中BC 段物体吸收的热量为 J ,()32.110J/kg c ⨯⋅冰=℃;(4)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的长度为3cm ,当弹簧测力计在A 点沿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钩码总重为 N 。
2.请按要求完成填空(1)如图(a)所示,不断抽气,发现听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出;(2)如图(b)所示,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cm;(3)如图(c)所示,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有关。
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将平面镜放在水面平桌面上,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NO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折转。
(1)为了精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除了图中的器材和刻度尺,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在纸板上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人射光E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反射。
(2)如图甲所示,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方向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
保持左侧纸板和人射光的位置不变,将右侧纸板绕ON向后折转(如图乙),此时在右侧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4.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时,先将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放置在方格纸上;(2)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和物的大小关系;(3)如图乙所示,棋子放在A处,观察者在B处,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处(选填“a”、“b”、“c”或“d”),若小格子边长10cm,则棋子与像的距离为cm。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光学》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2.如图所示为最新设计生产的一款可视钓鱼装备,组件包括水下摄像头、显示器、鱼竿、鱼轮、高强度钓鱼线和电源盒等。
钓鱼时主要是通过水下摄像头的实时摄像,从而使钓手可以在显示器上清楚地看到水下鱼群的活动情况,提高钓鱼成果。
下列关于可视钓鱼竿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鱼通过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钓鱼时鱼竿变弯,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D.钓起鱼时,鱼竿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3.关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是实像B.像是虚像C.像比物体小D.像是倒立的4.使用环保型墙面漆粉刷教室墙壁,不仅可以降低教室内的空气污染,由于墙面上留有很多小颗粒形成的凹凸不平,还有利于保护视力.这主要是利用了光的() A.漫反射B.镜面反射C.折射D.直线传播5.如图所示,远看浅浅的湖水,一旦进入水中后,才发现水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许多。
水对眼睛的这种“欺骗”,对于想游泳的同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们必须要警惕。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发生了折射C.光发生了反射D.某些人的幻觉6.下列有关凸透镜成像原理和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制成的B.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制成的C.近视眼要配戴凹透镜矫正,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D.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照相机7.下列长度单位中,最长的长度单位是()A.千米B.光年C.纳米D.微米8.夏季炎热的午后,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勤劳的环卫工人驾驶着洒水车以8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美丽的中华大街上,水不停地洒在地上,给人清凉的感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洒下的水很快就干了,是因为全部渗漏到路面中去的缘故B.洒水车行驶过程中,环卫工人相对于车子是静止的,所以他不具有动能C.音乐总是给人以美的感觉,洒水车上放的音乐不会成为噪声D.车后的水雾中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阳光透过水雾发生了光的折射9.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光学实验(解析版)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光学实验1.如图所示是小依和小钟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的实验。
(1)实验时在平面镜中看到纸板的像,这种现象形成的原理(选填“是”或“不是”)光的反射;(2)小钟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其目的是;通过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反射角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实验过程中,进行下列哪项操作后,在纸板上仍可以看到反射光;A.如图乙所示,将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翻折B.如图丙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4)如图丁是小依设计的液面微变监视器,光束发射器保持不动,若光电转换接收器上的光斑从S1移向S2,则表明液面(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反射角(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1)选用白色光屏的作用是:;(2)实验时如果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你的操作是:,此时(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3)如图甲所示,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E射向镜面,此时∠BON ∠AON(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如果将AO向O N靠近,则OB会向靠近;如果光线沿B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光路是的;(4)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
3.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到;(3)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4)接着,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如果仅将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发现光屏上仍能观察到清晰的、的实像。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光学实验》(附参考答案)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光学实验》(附参考答案)考点一、平面镜成像规律解题关键:等大、等距、垂直、虚像1.例题1: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2)图乙是小强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 cm,则蜡烛B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cm;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选填“①”或“②”)处。
考点总结:1.平面镜成像规律:对称(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光屏无法承接)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3.寻找蜡烛像的位置,眼睛应位于哪一侧?2.变式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的操作是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考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题关键: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异侧倒立、虚像同侧正立。
初中物理中考光学专项练习(实验操作题)4301-4400(含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中考光学专项练习(实验操作题)4301-4400(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实验题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1)小刚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请你帮他设计出一种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刚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摆放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明显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填“蜡烛”、“凸透镜”或“光屏”)的高度.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 =10㎝,调整后,仅移动光屏得到了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3)此时,小刚的爷爷把他的远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得清晰,因为远视眼镜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2.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图示位置的成像情况与____(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原理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5cm,则应将光屏向_____(左/右)移动适当距离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_____些.(2)在光具座45cm处放置一个凹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__(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________(近视/远视眼)矫正原理与这个相同.3.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明认为小雨的猜想不对,于是设计了如图实验,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______ (填“能”还是“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所以小明得出结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从而证明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这里运用了______ 法;4.如果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在桌面上放一张白纸作光屏,把一张中心有小孔的硬纸片放在白炽灯和光屏之间,并固定在支架上.(1)闭合电灯开关,即可在光屏上看到灯丝的____像(填"虚"或“实"),且像的开口处与灯丝的开口处方向_____(填“相同”或“相反”),说明像是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若向上或向下移动小孔的位置,则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将___(填“不变”或“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中考光学专项练习(实验操作题)4101-4200(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实验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1)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______(填“近”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华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_______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 确定出焦距f=____________.(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华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____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他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_____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以获得清晰的实像.(3)小华用一张白纸将凸透镜上半部分挡住,成像性质将__________(变化/不变化);像的亮度___________(变亮/变暗/不变化).3.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1)他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使之在光屏上形成__________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11.5cm.(2)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节到__________________.将蜡烛放在焦点以外时,都可以在光屏上成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3)利用该透镜可制作__________眼镜(选填“远视”或“近视”).4.小明发现小孔成像时像的大小会变化,于是他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1所示,他猜想:小孔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发光体AB到小孔的距离、发光体AB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于是他用同一个发光体AB实验,且保持发光体AB到小孔的距离为8cm不变,多次改变小孔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时,他测出了像的高度(见下表).(1)小孔成像的原理与下列哪个选项中的现象不相同_____A.林间笔直的光柱B.月食C.彩虹的形成D.手影的形成(2)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2 中画出h 与s的关系图象_______.(3)当半透明纸距小孔12cm 时,像的高度是__cm.(4)在第④次实验时,半透明纸上像的高度与发光体AB的高度_________(相等/不相等)(5)为了进一步探究“像的大小与发光体离小孔的距离是否有关?在设计这个实验时小明应注意控制_________、_________不变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5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1)小明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30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小明再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15cm”刻度线处,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则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3)小明继续实验,他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6.某实验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安同学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2)如图乙所示,把该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当把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15cm位置时,移动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照相机.(3)当把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45cm位置时,移动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将发光物体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1cm,则所成像的大小会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图中是一位小朋友正在打量平面镜中的自己的一幅照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朋友能打量自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B.小朋友的右手,是他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左手C.小朋友不可能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后脑勺,故照片一定是合成的D.照相机不可能拍到小朋友在平面镜中的虚像,故照片一定是合成的8.小明用茶色玻璃板和两个相同的棋子做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的实验.(1)将玻璃板_____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沿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画线MM'和NN'.(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将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___________重合.(3)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的关系.(4)在白纸上沿棋子A和B的边缘画圆,测量A的右端到MM'的距离l A=4.30cm;测量B的左端到NN'的距离如图所示,其值为l B=______cm.(5)比较l B和l A,发现l B总是小于l A.为准确获得实验结论,请你对小明实验中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刚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格纸进行实验,好处是______;小刚如图乙所示,将棋子放在A处,并在B处观察,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______(“a”、“b”、“c”或“d”)处。
9.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寻找A的像,移动B与A的像重合。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__承接到像(选填“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10.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小红进行了以下操作:(1)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将蜡烛放在透镜2f之外,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并记录像的性质:倒立、的实像,记录物距和像距.(3)将蜡烛移至透镜2f与f之间,观察透镜另一侧的光屏,记录像的性质、物距和像距.(4)将蜡烛移至透镜f以内,将光屏放在蜡烛左侧,观察并记录光屏上像的性质、物距和像距.以上操作中有缺陷是(填序号),请指出其中的一个缺陷是,应改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请写出一种:.11.如图所示为小斌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的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1)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E入射时,在纸板F上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光线沿OB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光线AO和OB的轨迹,则AO与垂直镜面的直线ON的夹角是________(选填“入射角”或“反射角”).小斌想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3)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可得:反射角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大时,光线OB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直线ON.(4)他让一束光线沿着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____的.12.小明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将玻璃板________立在桌面上,在玻璃板前竖直放置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发现它与“玻璃板中的A”完全重合,这一步操作是用来验证________的猜想.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这一猜想的完整操作是:________.13.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光具座的刻度读数同刻度尺)(2)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高度,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_____,你认为下面几种调整方法中最方便合理的是_____.A.眼睛平视,视线与光具座平行,利用“三点一线”把“三心”调整到同一高度B.用刻度尺一个个的测量,可以很准确地控制“三心”在同一高度C.把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再分开(3)将点燃的蜡烛移到主光轴上距离焦点6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可能为图乙中的___(填字母),生活中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4)小明在实验中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丙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_____.(5)为了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小明和同学课后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当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如图放置,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时应是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发现光屏上的烛焰像模糊了,若把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说明液体透镜注水后,成的像将_____(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此实验说明了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成因.14.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测焦距: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屏,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如乙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重心调到同一高度,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3)如乙图所示,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40cm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原因是.15.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2)保持蜡烛与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应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___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像.(3)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按书本要求调整好之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16.请完成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透明物质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的实验设计方案.器材玻璃砖、量角器、硬纸片、激光手电.实验步骤数据记录表格17.如图所示,小文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垂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3)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B.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C.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4)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18.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AO方向入射,如图所示.(1)实验时让光贴着硬纸板入射是为了显示______.图中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2)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使入射角变大,可以观察到反射角随着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同时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由此小明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你认为小明得出结论的过程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还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3)若让光线沿BO入射,则光线经镜面后OA射出,说明光在反射过程中光路是_____的.19.小聪小组跟老师一起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