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趣味物理实验 自制透镜实验

合集下载

初中一年级物理光的折射与透镜的应用实验

初中一年级物理光的折射与透镜的应用实验

初中一年级物理光的折射与透镜的应用实验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的能量,了解光的性质和特点对我们理解世界和进行实际应用非常重要。

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研究光的折射和透镜的应用,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帮助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和透镜的应用。

实验材料:- 一只直尺- 一张透明玻璃板- 一支橡皮筋- 一只手电筒- 一只小纸片- 一面镜子- 一只透镜- 一本小册子实验步骤:1. 折射实验a. 将透明玻璃板水平放置在桌子上,并使用一只直尺将其固定在桌子上。

b. 将手电筒打开,将其对准透明玻璃板射出光线。

c. 使用一只透明纸片将光线遮挡一部分,留出一个小缝隙。

d. 观察光线射入玻璃板后的方向变化,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e. 尝试改变纸片的位置和大小,观察光线的方向变化,并进一步记录观察结果。

f. 通过实验结果,总结光在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

2. 镜面反射实验a. 将一面镜子竖直地放置在桌子上。

b. 将手电筒对准镜子,观察光线射入镜子并发生反射的情况。

c. 观察光线射入和离开镜子的角度,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d. 尝试改变手电筒和镜子的位置,观察光线的方向变化,并进一步记录观察结果。

e. 通过实验结果,总结光在镜子上的反射规律。

3. 透镜的应用实验a. 将透镜竖直地放置在桌子上。

b. 将一本小册子放在透镜的一侧。

c. 用手电筒照射在透镜的另一面,并观察小册子上的图像。

d. 移动手电筒的位置,观察图像的变化,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e. 尝试使用不同的透镜,并观察图像的特点和变化。

f. 通过实验结果,总结透镜的应用原理和特点。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光线在透明介质中会发生折射,折射的角度与入射角度有关。

- 光线在镜子上会发生反射,入射角度与反射角度相等。

- 透镜可以将光线聚焦或发散,形成图像。

- 透镜的焦距决定了图像的位置和大小。

学生实验用可变焦水透镜的设计及制作

学生实验用可变焦水透镜的设计及制作

学生实验用可变焦水透镜的设计及制作作者:曹蕴瑞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14年第09期摘要:利用低成本、低损耗的简单材料,设计、制作可变焦的水透镜;使用该教具能够直观形象地演示晶状体凸度的连续调节,加深对人眼成像原理以及近视、远视的理解,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字:水透镜;可变焦;模拟人眼成像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9(S)-0055-3在当前的初中物理课程中,有关于人眼的成像原理以及视力矫正的课程内容,由于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学物理光学实验配备的器材都是固定焦距的透镜)无法模拟人眼晶状体变焦调节的作用。

苏科版物理教材上设计的视力矫正也是用普通透镜代替人眼晶状体,先戴上眼镜找清晰像的位置,再拿掉眼镜找清晰像的位置,然后推出近视眼镜的作用。

对于学生而言,逆向思维写出正向结论有一定困难。

若要正向模拟近视眼的情况再给之带合适的镜片,得出眼镜的作用,就需要一个可变焦能模拟晶状体的水透镜。

1 设计过程水透镜的制作方法有很多,但要能成清晰的像,研究视力的矫正,且能反复利用,就对该器材有较高的制作要求了。

第一,要找既能装水又可改变水量的素材。

比较之下PVC水管最合适,但是自来水管内径太细,所以选择了排污管(内径40mm和50mm)。

而40和50的相比之下40的清晰度高些。

50会有成像重影现象(主要是由于内径越大,两边橡皮膜受重力的影响下垂越明显)。

第二,橡皮膜的选择。

既要透明度高又要能承受一定水压不破的材料。

在截好的水管两侧要各刻一圈槽,把橡皮膜装上后,用橡皮筋固定在槽里,防止滑脱。

第三,改变水量可用注射器(10ml或者20ml),注射器和水笔芯的连接可用直径为6mm 的医用橡皮管。

第四,要装到光具座上实现可调节成像操作。

建材市场有与污水管配套的墙卡,正好能起到这个作用,白的PVC墙卡由于白边反射光,成像效果没有金属墙卡更清楚。

初中物理小制作范文

初中物理小制作范文

初中物理小制作范文标题:基本光学器件的制作及应用一、引言光学器件是应用光学原理制作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装置。

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我们常常使用各种光学器件来实现光的操控和利用。

下面我将介绍三种基本的光学器件的制作及其应用。

二、凸透镜的制作与应用1.材料准备:玻璃片、透明塑料杯、刀具、胶水。

2.制作过程:a)在透明塑料杯底部切割一个小圆,使之能够容纳玻璃片。

b)将玻璃片用透明胶水固定在透明塑料杯的小圆口处。

3.实验应用:使用凸透镜可以实现物体的放大和集光的效果。

可以在阳光下放置凸透镜,观察到聚集的阳光点,并利用凸透镜实现放大物体的效果。

三、平凸透镜的制作与应用1.材料准备:透明塑料板、刀具、胶水。

2.制作过程:a)用透明塑料板切割一个小圆片。

b)将小圆片的一面涂上厚胶水。

c)将涂有胶水的一面贴在平面上。

d)将制作好的平凸透镜放置在阳光下,观察到阳光通过平凸透镜后的聚焦效果。

3.实验应用:使用平凸透镜可以实现光的聚焦效果。

可以用平凸透镜来聚焦光线,使其能够点燃小木棒或者燃烧纸张。

四、红外探测仪的制作与应用1.材料准备:红外线发射管、红外线接收器、电源、电阻、导线。

2.制作过程:a)将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器接入电路。

b)使用电源连接电路,设置电阻值。

c)切换到红外线探测模式,即可通过红外线探测仪来检测红外线的存在。

3.实验应用:红外探测仪可以用于检测红外线的存在和强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红外探测仪来检测电器设备的红外遥控信号。

五、结语通过制作和应用这三种基本的光学器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光学原理。

同时,这些实验也增加了我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通过自主制作和实验操作,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光学知识,拓宽我们的科学视野。

【初中物理】物理课外实验:自制显微镜和放大镜

【初中物理】物理课外实验:自制显微镜和放大镜

【初中物理】物理课外实验:自制显微镜和放大镜物理课外实验:自制显微镜和放大镜
方法一:
(1)实验材料:圆形花镜片两个;马粪纸一张;三合板或薄木板一块;小镜片一个;铁丝和圆钉若干;乳胶;小木条;
(2)实验步骤:
①取长15~20厘米马粪纸(鞋盒即可),宽以花镜片周长为准,宽出1厘米即可,卷成筒状(如图1)。

② 用透明胶带将花透镜固定在纸筒两端。

③取10厘米×10厘米三合板或薄木板一块,中央开1厘米孔一个。

④ 在胶合板的一侧中点和两个相对的角处(位置如图2所示)粘贴一个高度为5~8厘米的木腿。

⑤在三合板(相当于载物台)的上面两后腿的中间位置竖直粘一个高20厘米的小木条(如图3)。

⑥ 将铁丝(10号引线)弯曲成镜筒支架,一端盖住镜筒,另一端固定在垂直木条上(一端可手动上下移动镜筒)。

⑦在三合板下面,用铁丝弯一个反光镜支架,将小镜片装上,固定在通光孔下(如图
4)。

⑧ 使用时,只需遵循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即可。

注意轻轻平稳地上下移动镜筒(放大率取决于花透镜的度数)。

方法二:
(1)实验材料:一个老花眼晶状体;薄铁皮;小木条;小圆钉。

(2)实验步骤:
① 取一块宽度为0.5厘米、长度为花镜片(桶)长度1.2倍的薄铁片。

②在铁皮条上画出中线。

③ 用铁钉在中心线两侧钉出一排突出物(如图所示),注意不要钉穿。

④将花镜片放在铁皮两排突起中间,将铁皮沿镜片周长卷起,突起向内。

⑤ 取一条10厘米长、0.8~1.0厘米见方的小木条,用小圆钉将包在花透镜内的铁条两端钉在木条一端(如图所示)。

这样,就可以制作出一个简单的放大镜。

运用自制仪器 完成初中物理实验

运用自制仪器 完成初中物理实验

运用自制仪器完成初中物理实验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是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有时候学校的实验器材并不齐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制仪器,来完成一些实验。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利用自制仪器完成初中物理实验的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自制仪器来完成一个简单的光学实验——制作凸透镜。

材料准备:一块玻璃或塑料透明块、薄胶片或铝箔、刀具、打火机。

制作方法:首先将玻璃块用刀具修整成适当大小的圆片,然后将薄胶片或铝箔点燃,放在透镜的中央烧孔,使其红烧,然后用两手挤压透镜边缘,使其向中央凹陷,便完成了一个简易的凸透镜。

然后,我们可以用这个自制的凸透镜来完成物理实验,如焦距的测量、成像实验等。

我们还可以利用自制仪器完成一个简单的声学实验——制作共鸣管。

材料准备:一根塑料水管、水或沙子、音叉。

制作方法:首先将水管一端封闭,然后往水管内加入适量的水或沙子,不同的液体高度会产生不同的共鸣频率。

我们可以用音叉来产生声音,当共鸣管的长度与音叉的频率匹配时,会产生共鸣现象,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简单的声学实验。

我们还可以利用自制仪器完成一个简单的热学实验——制作热像仪。

材料准备:一个纸盒、一块铝箔、黑色绒布、一枚红外线传感器。

制作方法:首先将红外线传感器固定在纸盒的一侧,然后在纸盒的另一侧开一个小孔,再在小孔的内侧贴上一块黑色绒布,最后在纸盒内部贴上一块铝箔。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自制的热像仪来观察不同物体的热影像,并进行一些热学实验。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方法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方法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方法嗨,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超有趣的物理实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这个实验就像是一场奇妙的魔法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惊喜的科学世界吧。

我记得我第一次做这个实验的时候,那股兴奋劲儿就别提了。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围在实验桌前,眼睛里满是好奇。

做这个实验啊,首先得把实验器材准备好。

就像厨师做菜得先备好食材一样,咱们做这个实验得有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这些“宝贝”。

光具座就像是一个舞台,所有的“演员”都要在上面表演呢。

把光具座放在水平桌面上,这一步可不能马虎哦,要是光具座歪了,那后面的实验就像是在歪歪扭扭的路上开车,肯定会出岔子的。

接着,把凸透镜稳稳地固定在光具座中间,这个凸透镜就像是一个神秘的魔法镜片,能把光线变得千奇百怪。

然后就是蜡烛登场啦。

蜡烛可是这个实验里的“小太阳”,它提供了光线。

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比较远的地方,哎呀,这时候就像是一场远距离的恋爱,蜡烛发出的光要长途跋涉才能到达凸透镜呢。

点燃蜡烛的时候,那小小的火苗一跳一跳的,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

我们都小心翼翼的,生怕这个小精灵乱跑。

光屏呢,就像是一个忠实的观众,它要接收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像。

把光屏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这个时候大家都屏住呼吸,就盼着能看到神奇的成像了。

当我们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让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的时候,就像是给演员们调整好站位,这样才能保证演出顺利进行啊。

然后慢慢移动光屏,哇,突然之间,光屏上出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就像把一个大东西压缩成了一个小模型一样。

这时候我们都兴奋得叫了起来:“看呀,看呀!好神奇啊!”那要是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一些呢?这就像是两个人慢慢靠近,关系发生了变化。

再移动光屏,你会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更大了,而且还是倒立的。

这时候我们就开始讨论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说:“这就像是一个放大镜在起作用,但是又不太一样。

”如果继续把蜡烛往凸透镜跟前挪,挪到一倍焦距以内的时候,这可就更有趣了。

关于光学的物理小制作

关于光学的物理小制作

关于光学的物理小制作
光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研究光的产生、传播、反射、折射等各种现象。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光学原理,例如镜子、放大镜、眼睛等等。

今天,我们来制作一个简单的光学小实验,来探究光的折射原理。

所需材料:
1.一个玻璃杯
2.一张白纸
3.水
制作步骤:
1.将玻璃杯放在白纸上,向上倾斜45度,用笔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杯的轮廓。

2.将水倒满玻璃杯。

3.将白纸移到离玻璃杯一定距离的地方,使玻璃杯轮廓的上方露出一部分。

4.用手持一个笔,沿着玻璃杯的轮廓向上倾斜45度慢慢移动,直到你看到玻璃杯底部的位置。

5.翻转手持笔的手,将笔的尖端放在玻璃杯底部的位置,观察笔尖在玻璃杯底部的位置。

6.倾斜玻璃杯一定角度,观察笔尖在玻璃杯底部的位置的变化。

原理解释:
当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杯中,由于玻璃的折射率比空气大,光线的速度减慢,导致光线的折射角度变小。

因此,你在观察笔尖时会发现它似乎“偏了一点儿”。

当你倾斜玻璃杯时,光线的折射角度也随之改变,因此笔尖在纸上的位置也会相应改变。

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光的折射原理,并了解到玻璃等物质的折射率是如何影响光线的行进方向的。

希望通过这个小实验,大家可以更加了解光学,也可以寻找更多有趣、有趣的实验,深入探寻物理的奥妙!。

用透明水杯做凸透镜成像科学实验作文

用透明水杯做凸透镜成像科学实验作文

用透明水杯做凸透镜成像科学实验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用透明水杯做凸透镜成像科学实验作文】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超级有趣的科学实验。

这个实验是我们班最近上课时做的,老师说它可以让我们亲手制作出凸透镜,并且观察到成像现象!一开始我们班都不太相信,因为我们只有普通的透明水杯,怎么可能做成像真正的透镜呢?不过老师说,只要动动小手脑筋,就能把平凡的东西变成神奇的实验道具。

我们都被老师的话给迷住了,都满怀期待地等着亲自动手做实验。

实验所需材料超级简单,就是一个透明的塑料杯或玻璃杯,还有一张白纸。

我们班从后勤阿姨那里借来了几个饮用水杯,大家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分到一个杯子。

第一步是把水杯倒扣在白纸上,然后在杯底的中心位置钻一个小洞。

老师说这个洞用来让光线射进去,形成成像。

听起来好高端的名词,我当时还有点心虚,不太确定自己能不能做好。

不过一旦开始动手,我就被这个实验吸引住了!我们把杯子放在窗台上,让阳光射了进来。

果然,通过杯底的小洞,阳光射进了杯子里面。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把一张印着"小明"两个字的纸片挡在小洞前面,然后在杯子的一侧拿起一面小镜子对着杯子内部。

咦?奇怪,我们发现在镜子里清晰地映出了一个颠倒的"小明"两个字!大家都惊呆了,原来普普通通的杯子真的能成像啊!我们就这样兴奋地调整着杯子角度和纸片位置,观察倒影的变化。

每当看到清晰的倒影出现,我都会高声喊出"看!是颠倒的'小明'字!"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同学们听到我的喊声,就会跑过来一起欣赏神奇的成像现象。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实验,但它给了我们很多乐趣和新鲜感。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凸透镜,为什么会产生成像效果。

我现在终于知道,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圆形透明物体,只要做一些微小的改动,就能变成有趣的光学仪器!上完这一节课,我对科学可是增添了无限向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趣味物理实验自制透镜实验【初中物理】趣味物理实验自制透镜实验
有趣的物理实验自制透镜实验
水杯透镜
装满水的玻璃杯是一个透镜。

玻璃的侧面使水形成一个曲面,这很像一个中厚边薄的
凸透镜(实际上是一个柱面透镜)。

玻璃透镜可以像放大镜一样放大物体。

现在让我们通
过玻璃镜头看这本书的一页。

把书页贴到水杯的侧壁上。

透过水杯,你会发现书上的字被
放大了。

水滴透镜
把两支铅笔放在桌子上。

它们之间的距离约为四厘米。

在两支铅笔下面放一块人民币
作为我们观察的对象。

在铅笔上放一片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

用干净的刷子蘸一些水,然
后小心地在塑料膜上滴一滴水(滴的直径约为4到5毫米)。

这是一个放大镜。

透过水滴可以看到钞票上的一些细小的图案都被放得很大,这说明水滴是一个放大倍
数很高的透镜。

水滴直径越小,凸度越大。

您可以在透明塑料膜上滴下几个不同直径的水滴,以查看
放大率和透镜凸度之间的关系。

然而,当使用不同大小的水滴观察物体时,我们还应注意
分别调整水滴与桌面之间的距离。

水滴越小,离桌面越近。

既然透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那么,为了提高放大倍数,是不是可以任意
增加凸度呢?不行!你如果细心地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凸度很大的水滴,虽然放大倍数大,但是存在着三个缺点:第一,观察到的像大大走了样。

第二,凸度越大,“透镜”就
越要靠近被观察的东西,实际上不容易做得到。

第三,凸度越大,能看清楚的范围就越小,被观察的物体,只有中间一小块能够看得很清楚,旁边的都很模糊。

冰透镜
在隆冬季节,你也可以试着做一个冰透镜,不过,冰透镜没有水透镜那么透明,效果
要差一些。

在制作冰透镜的时候,要选择均匀透明的冰块。

透镜的直径要尽量做得大一些,因为直径大,所以透镜就不能做得太凸。

利用自制的凸透镜,我们可以研究凸透镜的光学特性。

能把光线会聚起来是凸透镜的重要特性,所以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

你自己试试看。

人们早就知道,装有水的球形玻璃瓶会着火。

如果你把一个装有水的透明花瓶放在阳
光充足的窗台上,集中在其球形部分的阳光可能会灼伤窗帘或家具。

郊游时,一些人把空
瓶子扔到森林里。

球形酒瓶装满雨水后,还可以收集阳光,燃烧周围的东西。

这就是一些
森林火灾的起因。

你也许不知道,冰透镜曾经拯救了一支南极探险队哩!这支探险队由于丢失了火种,
面临着寒冷、饥饿和死亡的威胁。

一个聪明的队员用冰块琢磨成一块凸透镜,把阳光聚焦,点燃了引火物,重新得到了火种。

最早使用冰制造镜片的记录是在中国。

1600多年前,金代学者张华在《自然史记》上写道:“如果你把冰切开,过着圆圆的生活,把它举到太阳上,用人工智能来承载它的影子,你就会得到火。

”在这里,冰指的是冰透镜,AI指的是引导火焰的物体——艾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