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实验目的:

①粗测凸透镜焦距

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及光学元件1套、手电筒、蜡烛、火柴

三、探究过程:

1、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测焦距

①安装凸透镜于光具座中间并固定,同时安装光屏

②调节手电筒,使之发出平行光

③用手电筒远离凸透镜照射,并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

④在光具座上读出焦距f=cm

⑤记住f、2f的位置

3、点燃蜡烛(火柴梗放入废液缸),放于凸透镜另一测,调节三者高度,力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

4、将蜡烛移到u=cm>2f处,移动光屏找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

,此时像距v=cm(思考像距的范围)

5、将将蜡烛移到f< p="">

6、将蜡烛移到u=cm

7、你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

8、实验完毕,整理仪器保持桌面清洁化学教案

<>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组数: 同组人:时间: 实验题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能作出凸透镜成像几种情况的光路图,并能联想出这几种情况所对应的光学仪器. 实验器材:光具(1个)、蜡烛(1只)、光屏(1个)、细铁棒(3根)、凸透镜(f=5cm、f=10cm各一块)、火柴(1盒) (物理实验报告包括:实验题目、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数据记录及处理、结论、讨论或分析等)步骤: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按次序安放到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一条平行于光具座的直线上; 2.将蜡烛移到离凸透镜较远处(越远越好),这时从烛焰上射到凸透镜的光线可近似相当于平行光,移动光屏接收像,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即近似等于凸透镜的焦距; 3.改变物(点燃的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分别将蜡烛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二倍焦距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一倍焦距以内,移动光屏接收像,观察像的位置、大小、正倒、虚实、像与物的左右关系等情况,并将相应的结果填入表格中; 4.换用另一个凸透镜重复以上操作; 5.作出凸透镜成像4种情况的光路图.

结论:通过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倒、位置等,取决于物距和透镜焦距的关系. 1.当物距 于焦距时,生成实像,当物距 于焦距时,生成虚像,并且虚像比物体的尺寸 ; 2.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在 之间,得到了 的实像;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像距等于二倍焦距,得到了与物 的实像;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像距 焦距,得到了 的实像; 3.当生成虚像时,物与像的左右 ,上下 ;当生成实像时,物与像的左右 ,上下 . 透镜 焦距 物距 u 像距 v 像的性质 对应的光 学仪器 正立或 倒立 放大或 缩小 实像或 虚像 像与物的左右关系

初二物理教案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最新9篇)

初二物理教案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最新9篇)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篇一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是什么篇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湖北省应城市实验初中张国辉 【设计思想】 体现“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观察、比较、列表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拉近生活、社会、科技与物理的距离;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教学的指导思想。 【教学准备】 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放大镜、刻度尺、小水电筒、金鱼缸、小金鱼1条、水。 【教学重点】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评课稿篇三 【三维目标】 1、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的概念,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时能够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能够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 2、能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全过程。 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实验探究的快乐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但对物体通过凸透镜怎样才能在光屏上成像,及会成什么样的像,还不够了解。所以,本节教材主要对凸透镜成像规律

初中物理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报告 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左侧是在什么地方? 二、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三、制定计划与方案设计:实验原理是光源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黏合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黄线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2.在平面镜的另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目镜开口处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不可否认上用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微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诚然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用铅笔瞥见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出像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四、自我评估:该实验原核细胞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不

能除非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校准。 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偏振片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流体的大小完全一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物镜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均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女孩子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之时,会见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初中物理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报告 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二、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2.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

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引言: 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凸透镜的特性和成像原理,为日后的光学实践打下基础。 实验目的: 1. 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 掌握凸透镜的焦距测量方法; 3. 验证凸透镜成像公式。 实验器材: 1. 凸透镜; 2. 光源; 3. 屏幕; 4. 尺子; 5. 直尺。 实验步骤: 1. 将凸透镜固定在透镜架上,并保持透镜与光源之间的距离不变。 2. 调整光源位置,使光线平行射向凸透镜。 3.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置屏幕,并移动屏幕位置,寻找到最清晰的像。 4. 测量凸透镜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5. 重复以上步骤,改变光源到透镜的距离,记录不同的成像距离。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不同光源到透镜的距离下的成像距离。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绘制成像距离与物距的图表。通过图表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凸透镜的焦距,并验证凸透镜成像公式。 讨论: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成像距离与物距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1/f = 1/v - 1/u,其中f为焦距,v为成像距离,u为物距。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公式计算焦距。并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物距无穷大时,成像距离等于焦距;当物距等于焦距时,成像距离为无穷大;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像距离为正;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像距离为负。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我们通过测量和分析,验证了凸透镜成像公式,并得到了凸透镜的焦距。这个实验为我们今后的光学实践提供了基础,也拓宽了我们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实验的局限性: 在实验中,我们假设了光线是平行的,并且忽略了透镜的形状和材料的影响。这些假设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实验,可能无法得到更全面的数据。 建议: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例如,可以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如激光测距仪,来测量光源到透镜和透镜到屏幕的距离。此外,我们可以尝试不同形状和材料的透镜,以探究它们对成像的影

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引言: 凸透镜作为光学实验中常见的元件之一,其成像原理一直以来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性,探究光线在凸透镜上的折射规律,并进一步探讨凸透镜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性,了解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凸透镜成像公式。 二、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光线在凸透镜上的折射规律。当光线从空气中垂直射入凸透镜时,根据折射定律,光线将发生折射,经过凸透镜后会汇聚于一点,形成实像。凸透镜的焦点是光线汇聚的位置,而物距和像距则是光线入射和出射的距离。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凸透镜、光源、屏幕、尺子等。 2. 将凸透镜固定在光源和屏幕之间的支架上,确保凸透镜与光源和屏幕之间的距离适当。 3. 调节光源和屏幕的位置,使其与凸透镜的光轴平行。 4. 将物体放置在凸透镜的一侧,调整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屏幕上的成像情况。 5. 移动屏幕,找到物体的清晰成像位置,并测量物距和像距。

6. 重复以上步骤,记录不同物距下的像距。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物距和像距之间的比值,并将其绘 制成图表。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我们可以得到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逐渐增加时,像距也会随 之增加。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时,像距将会无限远,这时的成像 称为无穷远大。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凸透镜的成像是根据物体和像距之间的关 系来确定的。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像为放大实像;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像 为缩小实像;当物距等于焦距时,成像为无穷远大。 五、实验应用 凸透镜的成像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例如,在相机镜头中,通过 调节凸透镜的位置和焦距,可以实现对物体的放大或缩小成像。在眼镜中,凸 透镜的成像特性可以用来矫正眼睛的视力问题。 此外,凸透镜的成像特性还被应用于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中,使得我们 能够观察到微小的物体或远距离的景象。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凸透镜成像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凸透镜的成像特性和应用。通过实 验数据的分析,我们验证了凸透镜成像公式,并通过实验结果得出了凸透镜成 像的规律。凸透镜的成像特性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我们深入了 解光学原理和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类型的透镜成像特性,深入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实验报 告 八年级物理学生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的过程; 2.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 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 提出问题: 改变蜡烛在凸透镜前的位置即物距,通过凸透镜后会成什么样的像? 猜想或假设: 通过凸透镜后会成虚像或实像,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物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设计实验: 1.组装仪器材料,并进行共轴调节,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共轴调节的目的是使烛焰的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间。 2.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40cm处,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物距),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并记录对应的像距和像的性质。 3.尝试将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分别设为20cm和10cm,观察成像的情况。 4.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凸透镜焦距f=10cm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U>2f 20 虚像,倒立,缩小 U=2f 20 等大实像 2f>u>f 20 实像,倒立,放大 U=f 20 不成像 U

v=2f 20 倒立,等大 倒立,不成像 2f>u>f 10 实像,正立,放大 U=f 10 放大,虚像 U﹤f 10 放大,虚像 分析和论证: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凸透镜成像规律,即物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成像的性质。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像为虚像,倒立,缩小;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像为等大实像;当焦距小于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像为实像,倒立,放大;当物距等于焦距时,不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像为实像,正立,放大,且成像距离变大。 进一步探究: 1.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用手或其它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透镜的上半部(或下半部、左半部、右半部),可能会影响像的大小和位置,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凸透镜的基本原理。 2. 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物距、像距、倍率与透镜焦距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1. 凸透镜是由透明的玻璃或其他材料制成的,两个表面都是曲面。其中一面是凸面,另一面是凹面。凸透镜可以将光线聚焦到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 2. 凸透镜的主轴是一个虚线,连接凹面和凸面的中心。在对称的透镜中,主轴经过透镜的中心,称为光轴。 3.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物距,用符号"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用符号"v"表示;物体的高度叫做物高,用符号"h"表示;像的高度叫做像高,用符号"h’"表示。 4. 根据凸透镜成像公式,可以得到以下关系: 1/u + 1/v = 1/f h'/h = -v/u 其中,f表示焦距。

三、实验材料和器材: 1. 凸透镜 2. 直尺 3. 定位器 4. 屏幕 5. 光源 6. 实验装置固定架 7. 实验平台 四、实验步骤: 1. 将凸透镜放置在实验装置固定架上,并调整透镜与主轴的夹角为0度。 2. 将光源放在实验平台上,使光线垂直射向凸透镜的中心。 3. 在主轴上方放置一个屏幕,并与凸透镜成一定距离,调整屏幕与主轴的高度对准目标光点。 4. 将不同高度的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测量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并记录下物体与屏幕的距离。 5. 分别测量不同物体高度的像高,并记录下来。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根据实验步骤得到的数据,可以计算出不同物距、像距、物高和像高之间的关系。利用凸透镜的成像公式可以验证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和成像公式进行比对,可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结论。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班级: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通过经历探究过程,提升学生对证据的分析和论证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二、知识准备 (1)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立的 _____像;通过投影仪成、立的像;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立的像。 (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由光线会聚而成,虚像由实际光线的会聚而成;实像是的(选填“倒立”或“正立”);实像用光屏承接,虚像(选填“能”或“不能”)。 三、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带刻度尺的光具座。 (2)提出问题 照相机和投影仪都成倒立的实像,所不同的是:物体距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在胶片上成缩小的实像;物体距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在屏幕上成放大的实像。当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物体必须距离放大镜比较近。可见,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离凸透镜的有关系。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对应关系呢? (3)猜想与假设 结合《生活中的透镜》跟小组同学讨论,提出合理的猜想。 ①可能与的距离有关。生活中的支持事例: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不同,是因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不同。 ②可能与有关。生活中的支持事例:同一物体通过照相机成像,当照相机的焦距改变时(调焦),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会改变。 (4)设计实验 ①物距和像距: 物距u是指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v是指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凸透镜、小物体、屏幕、白纸、游标卡尺、直尺、光源等。实验原理: 光线经过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产生实际物体的成像。在光线通过凸 透镜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关键点: 1.凸透镜的主光轴:凸透镜中央的光轴线称为主光轴,为凸透镜的主 要基准线。 2.光线的折射:光线从空气射入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使光线改变 方向。 3.物距和像距:在凸透镜成像过程中,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在凸透镜后方的屏幕上出现的物体称为像,从凸透镜到像的距离称为 像距。 4.焦距:凸透镜的焦距是指将平行光线聚焦到焦点的距离,凸透镜有 两个焦点,分别是凸透镜两侧的焦点。 5.物像关系: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放在实验台上,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其与光源垂直摆放,并保证光线能够通过透镜的中央。 2.将光源光线透过凸透镜射到屏幕上,观察得到的成像效果。

3.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调整光源的位置、移动物体和屏幕的距离等因素来观察成像效果的变化。 4.记录下实验数据,并将实验结果整理归纳。 实验数据记录: 通过实验观察记录下以下数据: 1.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效果:记录不同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以及出现的成像效果,包括物体的大小、清晰度等。 2.不同凸透镜的焦距下的成像效果:记录使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时的成像结果,观察成像点的位置和清晰度。 实验结果归纳: 根据实验数据的观察和记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增大时,成像点的位置将向凸透镜移动,并逐渐变小。 2.当物体位于焦点附近时,成像点将出现在无穷远处,并且成像会逐渐模糊。 3.当物体位于焦点和凸透镜之间时,成像点将位于凸透镜的同侧,成像大小将大于物体。 4.当物体位于焦点和凸透镜之间时,成像点将位于凸透镜的反侧,成像大小将小于物体。 结论: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整理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报告 引言: 光学是一门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成像的学科。其中,成像是光学中一 个重要的概念。凸透镜作为光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凸透镜是由两个球面构成的,其中至少有一个球面的曲率半径大于零。凸透镜 的中心称为透镜的光轴,凸透镜两侧的曲面称为透镜的球面。通过凸透镜的光 线传播过程中,光线在透镜上发生折射,从而形成成像。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凸透镜、光源、屏幕、尺子等。 2. 将凸透镜放置在光源和屏幕之间,使光线通过凸透镜形成成像。 3. 调整光源和屏幕的位置,以及凸透镜与光源、屏幕的距离,观察成像情况。 4. 测量光源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屏幕的距离,记录数据。 5.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 通过多次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 下结论: 1. 成像距离与物距的关系:当物距增大时,成像距也增大;当物距减小时,成 像距也减小。 2. 成像距离与透镜与屏幕的距离的关系:当透镜与屏幕的距离增大时,成像距

也增大;当透镜与屏幕的距离减小时,成像距也减小。 3. 成像大小与物大小的关系:当物体越大时,成像也越大;当物体越小时,成像也越小。 讨论与分析: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凸透镜成像的一些规律。首先,成像距与物距的关系表明了凸透镜的放大或缩小作用。当物体距离凸透镜更远时,成像距离也更远,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更小。而当物体距离凸透镜更近时,成像距离也更近,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更大。其次,成像距与透镜与屏幕的距离的关系说明了凸透镜的调焦能力。当透镜与屏幕的距离增大时,成像距离也增大,透镜的调焦能力增强。最后,成像大小与物大小的关系表明了凸透镜的放大倍数。物体越大,成像也越大,放大倍数越高。 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探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凸透镜的成像距与物距、透镜与屏幕的距离有关,成像大小与物大小相关。这些规律对于理解光学原理、设计光学仪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验的局限性: 本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例如光源的亮度、凸透镜的质量等因素都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能探究凸透镜的基本成像规律,对于更复杂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望: 本实验只是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初步探究,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凸透镜的其他性质和应用。例如,可以探究凸透镜的色差问题、研究凸透镜在显微镜、望远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本实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本实验再现 (1)物距: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u来表示。 (2)像距: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v来表示。 一、提出问题 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二、实验装置 三、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把蜡烛放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并点燃,然后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并记录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 和像距v。改变物距,重做这一步。 (3)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信焦距,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并记录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 (4)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并记录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改变物距,重做这一步。 (5)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移动光屏,观察是否能够成像。 (6)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移动光屏,观察在光屏上能否看到烛焰的像。如果不能,可从光屏这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记录所看到的像的正倒、大小以及此时的物距u。改变物距,重做这一步。 (7)将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表中(该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12 cm)

四、分析与论证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实像;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虚像;当物距等于一信焦距时不成像。 (2)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二信焦距时,成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放大的实像.凸透镜不能成缩小的虚像。 (3)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且像、物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凸透镜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且像、物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4)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变小,像和像距都变大;成虚像时,随着物距的变小,像和像距都变小。 五、得出结论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实验器材: 实验 1 1 :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1.光具座放好在桌面上,从左往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调节好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2.点燃蜡烛,把蜡烛移到光具座最左端,光屏移到光具座最右端,再把凸透镜往光屏方向移动,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亮点,即为焦点,并测出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记为 f。本实验中测得凸透镜的焦距 f= cm 实验 2 2 :探究五种情况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把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中间,并移动蜡烛和光屏。 (1)把蜡烛移到两倍焦距之外,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象,并记录物距、像距和成像的性质。 (2)把蜡烛移到两倍焦距处,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象,并记录物距、像距和成像的性质。 (3)把蜡烛移到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象,并记录物距、像距和成像的性质。 (4)把蜡烛移到焦点处,移动光屏位置,试试能否找到一个清晰的象,如果不能,则观察光屏移动时,光屏上的光斑大小是否变化(是不是正好和凸透镜的面积等大)。

(5)把蜡烛移到一倍焦距之内,移动光屏位置,试试能否找到一个清晰的象,如果不能,则拿掉光屏,直接用眼睛代替光屏,从光屏一则,对着凸透镜看,能否找到一个象,记录物距、像距和成像的性质。 2.设计表格,根据实验数据填写下表内容(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 f = cm) 实验序号物距 u 物距范围成像性质像距 v 像距范围实际应用正倒大小虚实① U >2f ② ① U = 2f V=2f 无① 2f>U>f ② ① U = f 不成像一束平行光① U < f ② 3.实验结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