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突关节内侧支阻滞和射频治疗-胸腰椎部分
射频损毁和神经阻滞治疗脊神经后内侧支源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对比评估

射频损毁和神经阻滞治疗脊神经后内侧支源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对比评估目的:对比评估射频热凝毁损术和神经阻滞术治疗脊神经后支源性下腰痛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在临床体征和表现上和影像学检查显示的结果相符的66例下腰痛患者,分为脊神经后支内侧支神经阻滞组37例和射频损毁组29例。
结果:治疗后4周射频毁损组疼痛缓解成功率89.66%明显高于神经阻滞组72.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0周时评估远期疗效,两组均有部分患者疼痛复发,但射频毁损组疼痛缓解率(62.07%)仍明显高于神经阻滞组40.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射频毁损组部分患者治疗后短时间内出现局部热胀感、酸胀不适,甚至疼痛加剧,但15 d后全部能缓解。
结论:射频损毁术治疗脊神经后内侧支源性下腰痛对比神经阻滞方法,疗效出得更快、远期成功率更高,而且副作用和并发症更少。
脊神经后支源性下腰痛(又称小关节源性下腰痛)是一种多发的疼痛性疾病,分急慢性发作,急性腰痛多见于青壮年人,可因搬动重物,姿势不正,强制体位作业而突然发病;慢性下腰痛多见于老年人,此类下腰痛的常见发病原因是腰椎小关节的退行性变。
以往的神经阻滞疗法治疗下腰痛疗效好、起效快,但因为只是单纯起到局部消除炎症的作用,无法改变小关节退行性变的病因,因此患者症状复发很快,远期疗效更差,并且反复用药全身的副作用也增多,对于高龄多病的老年人风险很大。
近年来随着射频热凝毁损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为解决神经源性疼痛疾病增加了更多选择。
本科从2008年10月起,采用射频损毁脊神经后内侧支技术治疗小关节源性下腰痛,对此技术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对比,以便临床中更好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历选择2008年10月-2012年9月在本院疼痛科确诊的慢性下腰痛患者共66例,女26例,男40例,年龄(65.93±7.52)岁,全部患者检查无严重内科疾患和手术治疗禁忌证。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安全性评价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安全性评价陈亦鹏1,王栋2,许锦超3,程伟3,潘浩1(1.杭州市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7;2.杭州市丁桥医院,浙江 杭州 310021;3.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7)摘 要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安全性。
方法:2015年9月至2019年2月,采用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患者17例。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行腰椎MRI检查,测量、计算手术节段多裂肌与脊旁肌横截面积比、多裂肌内部脂肪浸润面积比,比较手术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17例患者,消融2支神经4例、消融3支神经9例、消融4支神经4例。
手术节段位于L2~3左侧12例、右侧12例,L3~4左侧14例、右侧13例,L4~5左侧11例、右侧9例,L5S1左侧9例、右侧8例。
手术各节段多裂肌与脊旁肌横截面积比、多裂肌内部脂肪浸润面积比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裂肌与脊旁肌横截面积比:L2~3术前(15.04±3.58)%、术后1个月(14.92±3.24)%,t=0.566,P=0.577;L3~4术前(24.72±4.41)%、术后1个月(25.15±4.49)%,t=-1.944,P=0.063;L4~5术前(35.11±4.62)%、术后1个月(34.79±4.66)%,t=1.055,P=0.305;L5S1术前(54.41±6.01)%、术后1个月(53.99±5.82)%,t=1.644,P=0.120。
多裂肌内部脂肪浸润面积比:L2~3术前(18.51%±8.06)%、术后1个月(17.79±8.32)%,t=1.122,P=0.273;L3~4术前(18.67±8.73)%、术后1个月(18.37±8.97)%,t=0.471,P=0.641;L4~5术前(18.82±7.19)%、术后1个(18.36±7.92)%,t=0.759,P=0.457;L5S1术前(29.05±13.39)%、术后1个月(28.48±12.33)%,t=0.791,P=0.441]。
CT介入经小关节内侧缘入路射频消融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

可否经此穿刺入路行射频治疗
依据 解剖学 影像学
国内胡有谷,宋文阁等研究认为 绝大多数人L5S1 小关节内侧缘间
距 为24-30mm, 硬膜囊横径小于20 mm , L5S1上下椎板间隙宽,设计穿 刺路径容易
参考文献:
立项背景和意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保守和手术疗法均有局限性 L5S1椎间盘突出症占一部分比重
国内外近年在影像介入下微创技术治疗腰椎 间盘突出症成为研究热点
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主要方法 射频椎间盘消融术
胶原酶椎间盘髓核溶解
传统方法 腰椎安全三角入路
缺点
腰5骶1(L5S1)椎间盘解剖上的 原因,穿刺往往难以到达病变突出 的椎间盘
结果 正常的椎间盘组织减压
纤维环未破裂型的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好
纤维环部分或完全破裂的椎间盘突出 症疗效差,临床应用受限。
胶原酶椎间盘髓核溶解术 方法 安全三角
小关节内侧缘(L5S1) 解剖学亦称椎板间隙 优点 穿刺方便
盘内外联合溶盘 CT介入可避免损伤神经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硬 膜囊
缺点 疗效不佳 溶解不彻底 胶原酶副作用
腰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配合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40例疗效分析

腰 脊 神 经 后 内 侧 支 阻 滞 配 合 手 法 治 疗 腰 椎 小关节综合征 4 O例 疗 效 分 析
龚海 涛 , 鹏斌 , 玉妹 , 清华 杜 杨 王
( 北京市 昌平区医院疼 痛科 , 北京 昌平 120 ) 020
【 摘要】 目 观察腰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配合手 的: 法治疗 腰椎小关 节综合征的 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4 例临床诊断腰椎小关节综 0
G ONG i a Ha —to。DU P n e g—b n,YANG Yu—me ,e l i i ta
( ceBac , e igC ag igDsit opt , e ig1 20,C ia A h rn h B in hnpn i r si l B in 0 0 j tc H a j 2 hn )
ltrlpn l ev orso dn u ei ct n rnvrepoeso erosa tejnt no et gtie diao rh .5 lman aea s i recr p n i spr rae adt ses rcs fh ot th ci fh re n .Me ct nf e 2 % i  ̄ie an e g of a t u o t a l i ot 0 d
【 e od 】 I b c i nr eLman vaemdlr c; r o ;a pao K yw rs afejns d m ; bree f ei b nhN vbc M nu t u ra t ty o u r t m o r a a e e lk i li n
nreae da bac l kwt np l i et am n o m a f e jit ydo ei go , s n ,ayt oea ,d fcs ev f r t meil rnhbo i maiua o i t ete t fu b ra ton nrm od l t g es p rt s ee et. c h tn n h r l c s s ai o e i
腰椎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关节突源性腰痛疗效观察

重要 意义 。我们在充分 了解腰脊 神经后支 的解 剖 ( 5 0 0 1 x g ) 用 生理 盐 水稀 释 至 1 0 mL 。每个 注射 点 注射
后, 于2 0 1 0 年6 月一2 0 1 1 年6 月 间对 4 0 例 患 者 采 用 上述 药物 各 l mL 。
C 形臂 x线引导下脊神经后 内侧支阻滞治疗关节突 2 . 2 阻滞方法 患者俯卧位 , 常规消毒铺 巾, 于腰椎 源性 腰 痛 , 取得 较好 疗效 , 现 报道 如 下 。 棘 突旁关节突关节压痛点 , c 形臂 x线透视前后位 、
3 8~6 O 岁, 平均 5 1 . 9 岁; 病程 0 . 5 一 1 . 8 年, 平均 0 . 8 年; 术后 两 组 患者 均绝 对 卧床 1 天, 术 后第 2 天 开始
左侧 L 4 压痛 2 例, L , 压痛 1 3 例; 右侧 L压痛 3 例, L 3 压 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痛7 例 。双支 阻滞组男 1 2 例, 女8 例; 年龄 3 6 ~ 6 4 2 . 3 观 察指标及方法 ①视觉模拟评分 ( v i s u a l a n . 岁, 平均 5 2 . 9 岁; 病程 0 . 6 ~ 2 . 0 年, 平均 ( 0 . 9 ± 0 . 3 ) 年; a l o g s c a l e , V A S ) ; ②J O A评分 : 参照 日 本骨科协会 的 左侧 L 4 压痛 2 例, L , 压痛 l 2 例; 右侧 L 4 压痛 3 例, L 3 压 腰 椎 J O A评 分 ( J a p a n e s e O r t h o p a e d i c A s s o c i a t i o n 痛8 例。 S c o r e s ) ; ③腰背伸力 的观察 I : 用背力计测定腰部后 1 . 2 纳入标 准 4 0 例均 为临床确诊为腰脊神经 后 伸力量 ; 背力计测定腰部后伸力量时 , 于腰部肌肉最 支综 合 征 患者 , 根 据 邵振 海 等口 1 提 出的脊 神 经后 支综 大 收缩 时 获 取 背 力 计 值 。对 患 者 治 疗 前 、 治疗 1 周
腰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临床疗效分析

腰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腰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治疗腰小关节源性源性腰痛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通过取2016年9月-2020年9月间本院临床诊断为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患者166例,随机分为两组:射频组82例,保守组84例;评价并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优良率,记录治疗中和治疗后的并发症。
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或治疗顺利,患者的VAS及ODI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 ) ,射频组优良率高于保守组。
结论:腰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射频消融术引言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椎退化性疾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加重,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作者对本院2016年9月-2020年9月本院住院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导致的腰痛168名患者,分别采取了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和保守治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取本院2016年9月-2020年9月确诊为腰椎小关节源性疼痛患者168人,其中男性68名,女性100名,年龄25-80岁,平均59.6岁,病程1个月-20年,平均9.73年。
随组机分为两组:A组为射频消融治疗组共83名患者,B组为保守治疗组共85名患者。
保守治疗采用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理治疗、针灸及针刀、脊神经后支阻滞等治疗。
纳入标准:①急慢性腰痛,可伴臀部和大腿痛,痛不过膝;②无下肢感觉,反射和肌力异常;③脊柱x线、CT、MRI检查正常;④下腰主诉痛区上方2—3个脊柱节段的横突根部有压痛点。
排除标准:( 1 ) 恶性肿瘤;( 2 ) 精神障碍;( 3 ) 腰部手术史;( 4 ) 腰椎肿瘤、外伤、感染以及先天性畸形;( 5 ) 合并颈痛或胸背痛;( 6 ) 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神经源性腰腿痛;( 7 ) 妊娠或哺乳期;( 8 ) 糖尿病;( 9 )严重心肺疾病;( 10 ) 凝血功能异常;( 11 ) 对局麻药过敏。
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毁损治疗慢性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疗效

me n t o 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h r o n i c l u mb a r z y g a p 0 p h y s e a l j o i n t pa i n Y a n g Xi a o l o n g , Z h a n g Gu a n g z h i , Hu a n g He n g , P a n g Y a n l i , Z h o u Xi a o j u n . De p a r t me n t o f P a i n Me d i c i n e , Hu b e i
a n r a mu s o f s p i n a l n e r v e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h r o n i c l u mb a r z y g a p o p h y s e a l j o i n t p a i n .M e t h o d s A t o t a l o f 8 6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h r o n i c l u mb a r z y g a p o p h y s e a l j o i n t p a i n we r e t r e a t e d w i t h r a d i o f r e q u e n c y t h e r mo c o — a g u l a t i o n o n p o s t e r o me d i a n r a mu s o f s p i n a l n e r v e u n d e r t h e g u i d a n c e o f d i g i t a l s u b t r a c t i o n a n g i o g r a p h y( DS A) .
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预防

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预防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很常见的疾患,那么它的治疗方法和预防你知道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预防”,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
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预防西医学名:腰椎间盘突出症英文名称: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所属科室:外科 - 骨科多发群体:中老年传染性:无感染性腰椎间盘突出相关介绍:临床统计表明,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是骨科门诊最为多见的疾患之一,也是腰腿痛最为多见的原因。
追溯历史,早在1543年Vesalius就描述了椎间盘的外观。
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Shmorl先后发表了11篇有关椎间盘解剖和病理的文章,对椎间盘做了较广泛的研究。
1932年,Barr首先提出腰椎间盘突出是腰腿痛可能的原因。
其后,Barr和Mixter首次提出了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与治疗方法。
从此以后,对腰椎间盘突(脱)出症的基础研究也逐步深入,从而更提高了本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基本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间盘核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交流突出而引起脊椎病变,椎管狭窄周围软组织粘、连损伤,血液循环减慢,缺血缺氧压迫腰部脊髓神经根而出现的腰腿疼痛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是纤维环破坏所致,为腰椎间盘破裂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俗称“腰突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引起腰腿痛最主要的原因,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痛苦,甚至造成残疾,丧失劳动能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为骨科临床最为多见的疾患之一,占骨科门诊下腰痛患者的10%-15%,和因腰腿痛住院病例的25%-40%。
腰椎间盘突出是多发病,而且康复难度较大,需要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
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是由于腰椎的退变增生导致的,腰椎的退变是一个逐渐进展的生理或病理性的过程,因此年龄是一个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节突关节内侧支阻滞和射频治疗-胸腰椎部分
胸椎内侧支阻滞和射频治疗1.定位胸椎内侧支绕过横突的上外侧角,然后向内、向下穿经横突的后面(图7-27)和图7-28),在胸椎中段(T5-T8).曲度相似,但是在横突的上外侧角以上发生弯曲。
患者取俯卧位,头部转向一侧(图7-29)。
C 形臂定位于胸椎的上面,不成任何角度。
高位和低位胸椎的横突都可以在这个角度上清楚显影(图 7-31)。
2 阻滞技术:
诊断性内侧支阻滞首先在所需要进行阻滞的关节突关节上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内注射1mll%利多卡因溶液。
在胸椎水平可以通过从T1 节段向下数(前后位投影上 T1 的横突很大并且与第 1肋头相连接,易于辨认)或者从 T12 水平往上数( T12 连接最多的浮肋)的方法。
用22G、长2英寸的脊髓穿刺针刺人皮肤并进针一直到与X 线路径在同一个平面内。
使针头在这个平面内一直到横突的上外侧缘(见图7-30和图7-31)和骨缘。
一旦确认针尖位置正确,在每个节段注入少量局麻药后退针(O.5ml2%的利多卡因或者0.5%的布比卡因溶液),在诊断性阻滞后 l 小时内,患者需要在指导下进行疼痛的评估。
首先在所需要进行阻滞的关节突关节上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内注射1mll%利多卡因溶液。
在胸椎水平可以通过从T1 节段向下数(前后位投影上T1 的横突很大并且与第 1肋头相连接,易于辨认)或者从 T12 水平往上数( T12 连接最多的浮肋)的方法。
用 22G长 2英寸的脊髓穿刺针刺人皮肤并进针一直到与X 线路径在同一个平面内。
使针头在这个平面内一直到横突的上外侧缘(见图7-30和图7-31)和骨缘。
一旦确认针尖位置正确,在每个节段注入少量局麻药后退针(O.5ml2%的利多卡因或者 0.5%的布比卡因溶液),在诊断性阻滞后 l 小时内,患者
需要在指导下进行疼痛的评估。
3 阻滞技术:射频治疗射频针的置人与内侧支阻滞的方法相似。
对于常规射频来说,一般应用带有长5mm 活性尖端的长1Ocm 的SMK 射频针(除了肥胖病人外,长5cm 的射频针已经足够了)。
一旦针头触及横突的上缘,探针经行横突的上外倒缘,进针2 -3mm.使活性尖端定位于内侧支的走行方向(图 7-28 和图7-32)。
分别测试感觉运动刺激(当刺激为5OHz 并低于 0.5v 时,患者只要一出现疼痛或者麻木感就应该立刻汇报),此后,要格外警惕千万不能让射频针有任何移动,每一个水平节段都用。
5ml 的 2%的利多卡因溶液麻醉用80℃毁损 60~90 秒。
胸椎的脉冲射频治疗采用同样的方法。
腰椎内侧支阻滞和射频治疗1 定位支配关节突关节的腰椎内侧支绕经横突的根部,然后与上关节突相连接(图7-33和图7-34)。
内侧支走行于横突与上关节突之间的沟槽里。
患者取俯卧位,头转向一侧(图7-35)。
在下腹部下垫一枕头,尽量使骨盆向后倾斜并使髂嵴向腰骶部转动。
调整C形臂与腰椎呈25°-35°角,此时关节突炎节、横突和上关节突的连接处都能清楚看到(图7-36):实施内侧支阻滞时,针头不与尾侧成角.沿着轴面进针(图7 33)。
但是,对于射频治疗来说. C 形臂应当向尾侧与轴位成25°~30°角,此时射频探针将会与斜向下内方位于横突与上关节突之间淘槽内的内侧支相平行(图 7-33)。
2 阻滞技术诊断性内侧支阻滞首先在所需阻滞的关节突关节上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内注射 1ml l%利多卡因溶液行局部麻醉。
腰椎可以从骶骨向上计数。
用22G、长3.5 英寸脊髓穿刺针刺人皮肤,在与x 线路径共轴的轴面上持续进针.调整穿刺针始终与轴线平行,进针直到触及横突的根部,在此处它与上关节突(图7-33~图7-36)相接并触及骨缘。
一旦针头到达正确的位置,在每个水平节段注入少量局麻药( 0.5m1 2%的利多卡因溶液或者0.5%的布比卡因溶液)后退针。
诊断性阻滞后 l 小时内患者需要在指导下进行疼痛的评估。
3 阻滞技术:射频治疗射频治疗与前面描述的内侧支阻滞相似。
但是,C 形臂与轴线要向尾侧成25°-30°角,此时射频针的活性尖端将与内侧支相
平行。
对于常规射频来说,一般应用长5mm 活性尖端的长 1Ocm 的SMK 射频针。
一旦穿刺针到达横突的上缘,此处与上关节突相接,探针轻退离开横突上缘,然后平行沿着内侧支走行进针2-3mm(图7-33,图7-34 和图7-36~图7-38)。
适当测试感觉运动(当刺激为50Hz.并低于0.5v 时,患者只要一出现疼痛或者麻木感就应该立刻汇报)。
此后,要格外警惕下万不能让射频针有任何移动,每一个水平节段都用0.5ml 的2%的利多卡因溶液麻醉,用80℃毁损60~90 秒。
腰椎的脉冲射频治疗方法采用同样的方法。
内侧支阻滞和射频治疗的并发症诊断性内侧支阻滞与其后介绍的关节内注射相似,其并发症都并非常见。
和关节内注射不同的是,内侧支阻滞很少引起疼痛加剧。
操作时要提前告知患者阻滞后注射点局部可能会出现1-2 天的轻微疼。
射频治疗也很少引起并发症。
虽然常规射频可能会引起局部软组织损伤,但很少损伤脊神经。
这取决于每次治疗前的物理测试。
只要每次射频前行适当的感觉和运动刺激,都会避免损伤脊神经前根。
常规射频后一般都会引起疼痛加剧,所以要提前告知患者射频后疼痛可能还会持续数天甚至 l 周以上。
一些患者也可能会出现感觉迟钝,治疗平面棘突上面的皮肤可能会出现烧灼样感觉。
这种副作用一般在颈部射频治疗时出现,并且经常持续几周。
另外,一些患者反映阻滞区域会出现完全的感觉丧失。
对神经根痛或神经根病(脊神经根感觉和运动分布区的神经根功能障碍)进行射频治疗后可能会损伤脊神经根,但是如果提前进行电生理测试的话,此种井发症会很少出现。
脉冲射频治疗不会造成组织损伤;因此,大部分患者治疗后疼痛不会加重,或者只有一过性缓和的疼痛加重。
脉冲射频后一般不会出现疼痛性感觉迟钝及其他神经损伤症状。
正是因为很少引起神经损伤和其他副作用,所以脉冲射频治疗目前非常流行。
如果更多的对照研究能够支持脉冲射频治疗的有效性,它将会迅速取代传统的射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