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一、概述: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临床上以反复发作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为特点。
发病以秋冬气候改变时为多见,属于中医学的“哮证”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症(哮喘)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
(1)发作前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或突然发作。
发作时喉间痰鸣,呼吸困难,伴呼气延长;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
(2)常因气候转变、受凉,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等因素诱发。
(3)可有婴儿期湿疹史,或家族过敏史。
(4)两肺布满哮鸣音,呼气延长,或闻及湿性啰音,心率增快。
(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疑变应原皮肤试验常呈阳性。
大部分患儿特异性IgE明显升高。
伴肺部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B2受体激动剂I[如沙丁胺醇(SaIbUtanIo1)]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2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上2周后,FEVI增加2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简述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及药物分类。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控制症状、预防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减少慢性炎症和预防并发症。
药物治疗在支气管哮喘的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药物种类多样,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控制药和缓解药两大类。
一、控制药1. 类固醇类固醇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炎症的首选药物,可以通过减少炎症反应和阻止气道黏膜的损伤来控制哮喘症状。
常见的类固醇药物包括氟替卡松、倍氯米松等。
2.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能够扩张气道,减少支气管痉挛,缓解哮喘症状。
常用的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有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等。
3.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炎症反应,减少黏液分泌和黏膜水肿,有助于改善支气管通透性。
常见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包括蒽醌和齐来特罗等。
4. 抗IgE抗体抗IgE抗体是针对免疫系统的药物,能够抑制IgE的活性,减少支气管敏感性和炎症反应,适用于难以控制的重度哮喘患者。
二、缓解药1.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急性发作的缓解,能够迅速扩张气道,缓解呼吸困难和胸闷感。
常见的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有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
2. 抗胆碱能药物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抑制气道平滑肌收缩,扩张气道,改善呼吸道阻塞。
常用的抗胆碱能药物包括异丙托溴铵和丙戊酸铵等。
通过上述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来看,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主要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和扩张气道,以缓解症状、预防急性发作和改善肺功能。
对于轻度哮喘患者,建议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和类固醇进行治疗;对于中度和重度哮喘患者,应该联合使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类固醇,并根据病情需要添加其他控制药物进行治疗。
在实际的治疗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地选择药物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患者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也需遵医嘱,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或依赖药物,以免引起药物耐药性和出现不良反应。
总结起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及药物分类主要包括控制药和缓解药两大类,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和扩张气道来缓解症状、预防急性发作和改善肺功能。
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分析

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
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90例,依据病情轻度程度行针对性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
结果:轻度支气管哮喘3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100%;中度支气管哮喘31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3.5%;重度支气管哮喘27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85.2%。
结论:应用合理的、科学的方式、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可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减轻哮喘症状,部分患者可达到治愈的效果,同时需消除或避免导致哮喘发生的变应原,祛除各种诱发因素及其它非特异性刺激,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改善肺功能,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49-02支气管哮喘是以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疾病,由平滑肌细胞、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所致。
哮喘发病率的上升可能与环境因素存在密切相关性,已成为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
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90例,依据病情轻重程度行针对性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90例,男56例,女34例,年龄17-68岁,平均(45.6±3.1)岁。
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分组制定)的诊断标准2,病程2个月至5.2年。
临床症状:咳嗽45例,胸闷47例,呼吸困难52例,喘息71例。
病因:有哮喘家族史者20例,接触刺激性气体、花粉粉尘及季节交换引起者46例,有上呼吸道反复感染史者5例,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者41例,不明原因者3例。
合并脑血管病5例,糖尿病7例,肺气肿31例,慢性支气管炎39例,高血压16例。
支气管哮喘处理原则

支气管哮喘处理原则一、控制发作症状1.1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目标是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恢复肺功能,消除气道炎症,防止并发症发生。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以及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应用。
1.2 慢性持续期的治疗在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减少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吸入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的联合治疗,以及白三烯调节剂等其他药物的应用。
二、抗炎治疗2.1 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是当前治疗支气管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可以作用于炎症细胞的各个阶段,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气道高反应性。
常用的给药方式包括吸入型、口服型和静脉注射型。
2.2 白三烯调节剂治疗白三烯调节剂是一类能够调节白三烯代谢的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支气管痉挛,改善肺功能。
常用的药物包括孟鲁司特、扎鲁司特等。
三、避免触发因素3.1 避免接触过敏原支气管哮喘患者应尽可能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毛等。
对于已知过敏原的患者,应采取避免措施,如佩戴口罩、保持室内清洁等。
3.2 避免诱发因素支气管哮喘患者应尽量避免诱发因素,如吸烟、空气污染、刺激性气体等。
此外,还应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四、自我管理教育4.1 哮喘知识教育支气管哮喘患者应接受全面的哮喘知识教育,包括哮喘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自我管理技能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和管理方法。
4.2 自我管理技能培训支气管哮喘患者应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包括正确使用吸入药物的方法、如何避免过敏原和诱发因素、如何进行呼吸锻炼等。
通过培训,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减少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
五、定期随访评估5.1 病情评估支气管哮喘患者应定期接受病情评估,包括肺功能检查、哮喘控制测试等。
通过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为患者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支气管哮喘论文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治疗4 d后,临床控制19例(38.0),显效18例(36.0),好转11例(22.0),无效2例(4.0),总有效48例(96.0%)。
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综合药物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明显且见效快。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法;效果【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25-02支气管炎哮喘在内科里最为常见以及发病率比较高,它主要表现在病发时会伴随着有哮鸣音的呼吸困难、咳嗽、胸口闷,目前,药物治疗是预防哮喘的最为见效的办法。
现对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50例,均为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男22例,女28例,年龄34~74岁,平均49.2±2.4岁。
病程3~31年,平均19±5.9年。
临床均有端坐呼吸、气促、烦躁、心悸等表现。
1.2 治疗方法:在所有的病者中他们都把氧气作为是呼吸的原动力,将布地奈德的喷雾的液体还有沙丁胺醇吸入肺中。
雾化液两次/d,每次1 毫升,氧流量是每分钟4至6 升;沙丁胺醇0·03 毫升/(千克·次),其中最大剂量应控制在2至3次/d,1毫升/次,。
与此同时,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氧气吸入,静脉补充液体。
再者,要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抗生素的注射,同时对酸碱是否均衡进行确认,还有对电解质混乱以及其他的一些基础性的疾病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①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fev1增加>35%。
或治疗后fev1占预计值≥80%;②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 fev1增加范围25%~35%;③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 fev1或pef增加量在15%~24%;④无效: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均无改善或加重。
10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路径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一、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非危重)(ICD-10:J45)(二)诊断依据。
根据《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3)昼夜PEF变异率≥20%。
符合1、2、3、4条者或4、5条者可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符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期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症状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吸器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所致。
哮喘急性发作时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4级。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5支气管哮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糖、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脂、心肌酶、B型钠酸肽(3)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4)血气分析(5)心电图、胸片及超声心动图、腹部超声(6)肺功能(7)吸入组过敏原、食物不耐受试验(8)痰涂片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痰培养(2)肺CT(3)乙肝、丙肝、艾滋病检查(4)呼吸道病原学检测(5)军团菌抗体(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治疗方案

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治疗方案作者: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9年第01期哮喘是一种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有明显影响的慢性疾病。
气道炎症几乎是所有类型哮喘的共同特征,也是临床症状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
气道炎症存在于哮喘的所有时段。
虽然哮喘目前尚不能根治,但以抑制炎症为主的规范治疗能够控制哮喘临床症状。
国际一项研究表明,经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固定剂量升级和维持治疗,哮喘控制率接近80%。
尽管从患者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控制哮喘的花费似乎很高,而不正确的治疗哮喘代价会更高。
长期治疗方案的确定哮喘的治疗应以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基础,根据其控制水平类别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哮喘药物的选择既要考虑药物的疗效及其安全性,也要考虑患者的实际状况,如经济收入和当地的医疗资源等。
要为每个初诊患者制订哮喘防治计划,定期随访、监测。
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修订治疗方案。
哮喘患者长期治疗方案分为5级,见表1。
对以往未经规范治疗的初诊哮喘患者可选择第2级治疗方案;哮喘患者症状明显,应直接选择第3级治疗方案。
从第2级到第5级的治疗方案中都有不同的哮喘控制药物可供选择。
而在每一级中都应按需使用缓解药物,以迅速缓解哮喘症状。
如果使用含有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单一吸入装置进行联合治疗时,可作为控制和缓解药物应用。
如果使用该分级治疗方案不能够使哮喘得到控制,治疗方案应该升级,直至达到哮喘控制为止。
当哮喘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后,治疗方案可考虑降级。
建议减量方案:①单独使用中、高剂量吸入激素的患者,将吸入激素剂量减少50%:②单独使用低剂量激素的患者,可改为每日1次用药;⑨联合吸入激素和长效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LABA)的患者,将吸入激素剂量减少约50%,仍继续使用LABA联合治疗。
当达到低剂量联合治疗时,可选择改为每日1次联合用药或停用LABA,单用吸入激素治疗。
若患者使用最低剂量控制药物达到哮喘控制1年,并且哮喘症状不再发作,可考虑停用药物治疗。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用药分析

背景介绍
分析当前支气管哮喘临床用药的情况。
探讨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和趋势。
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关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参考和建议。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方法和范围
对支气管哮喘临床用药的种类、作用机制、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归纳和总结。
对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和评价。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现状
0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病情监测。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达到并维持症状控制、降低急性发作风险、减少药物副作用和最大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长期治疗原则
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激素类药物、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调节剂、茶碱类药物等。
药物分类
药物治疗的原则和分类
吸入性激素治疗
轮换用药
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和轮换应用
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方案制定
要点三
根据患者病情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要点一
要点二
根据药物效果和副作用
根据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特点,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和剂量,并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例如,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某些药物。
不推荐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但可用于辅助治疗危重型哮喘。
茶碱类药物的治疗
抗过敏药物
如抗组胺药物、肥大细胞稳定剂等,用于减轻哮喘患者的过敏症状。
其他新型药物
如抗白三烯药物、抗IgE抗体等,用于治疗难治性哮喘患者。
其他药物的治疗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临床研究
03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可靠性
教育和自我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AAI)和
气道高反应性(BHR)为特征的疾病。
易感者对此类炎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可自行或治疗后缓解。
若长期反复发作可使气道(包括胶原纤维、平滑肌)重建,导致气道增厚与狭窄,成为阻塞性
肺气肿。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9例,男50例,女20例。
年龄33~66岁。
诱因:过
敏性20例,上呼吸道感染1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7例,劳累8例,精神紧张7例,无
明显诱因12例。
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胸闷或咳嗽,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
后缓解。
1.2 临床表现根据有无过敏原和发病年龄的不同,临床上分为外源性哮喘和内源性哮喘。
外
源性哮喘常在童年、青少年时发病,多有家族过敏史,为I型变态反应。
内源性哮喘则多无
已知过敏原,在成年人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少有过敏史,可能由体内感染灶引起。
1.3 辅助检查①血液常规检查发作时可有嗜酸粒细胞增高。
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②胸部X线检查早期在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在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
如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性浸润阴影。
要注意有无肺不张、气胸或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存在。
2药物治疗
2.1 控制急性发作哮喘发作时应兼顾解痉、抗炎、去除气道黏液栓,保持呼吸道通畅,防
止继发感染。
一般可单用或联用下列药物。
2.1.1 拟肾上腺素药物:此类药物包括麻黄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对α,β1和β2受
体有多种效应,目前已逐渐被β2受体兴奋剂所代替。
常用的β2受体兴奋药有沙丁胺醇、特
布他林。
副作用有心悸、手颤、头痛、头晕等。
久用此类药物可使β2受体敏感性降低,可
使气道高反应性加重,可能是近些年来哮喘病死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2.1.2 茶碱(黄嘌呤)类药物:氨茶碱临床常用口服量为0.1g,3/d。
0.25g加于10%葡萄糖注
射液20~40ml静脉缓慢注射,如果过快或浓度过大可造成严重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氨茶
碱每日总量一般不超过0.75g为宜。
2.1.3 抗胆碱能类药物:常用药物有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和异丙托溴铵等。
副作用有口干、痰黏稠不易咳出,尿潴留和瞳孔散大等。
2.1.4 钙拮抗药:地尔硫革、维拉帕米、硝苯吡啶口服或吸入,对运动性哮喘有较好效果。
2.1.5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药物。
一般用于哮喘急性严重发作
或持续状态;经常反复发作而不能用其他平喘药物控制而影响生活;哮喘患者需手术时,估
计可能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者。
危重者可先静脉注射琥珀酸氢化可的松100~200mg,然
后用100~200mg或地塞米松10~20mg加入5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
每日用量视病情而定,一般可重复2~4次。
如果口服泼尼松,可每天早晨顿服30~40mg。
用药时间超过5d以上
应逐渐减量然后停药。
吸入的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但价格昂贵。
2.2 重度哮喘的快速处理
2.2.1 补液:根据失水及心脏情况,静脉给予等渗液体,用量2500~3000 ml/d。
2.2.2 糖皮质激素:一般用琥珀酸氢可的松静脉滴注,用量300~600mg/d,个别可用1g,
或用甲泼尼松琥珀酸钠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用量40~80mg/d。
2.2.3 氨茶碱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如果病人8~12h内未用过茶碱类药,可用氨茶碱0.25g,生理盐水40ml静脉缓慢注射,15min以上注射完毕。
每日总量不超过1.5g。
如果近6h内已
用过茶碱类者,则按维持量静脉滴注。
2.2.4 β2受体兴奋药雾化吸入:或用H1受体拮抗药(如异丙嗪),或用抗胆碱药(如山莨菪碱)。
2.2.5 抗生素:患者多伴有呼吸道感染,应选用抗生素。
2.2.6 纠正酸中毒:因缺氧、进液量少等原因可并发代谢性酸中毒。
可用5%碳酸氢钠静脉滴
注或静脉注射。
2.2.7 氧疗:一般给予鼻导管吸氧;如果严重缺氧(出现发绀等),应面罩或鼻罩给氧。
如果仍
不能改善严重缺氧可用压力支持机械通气。
3讨论
哮喘患者的教育和管理是哮喘防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达到以下目标:使患者相信
通过长期、规范地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哮喘;了解诱发哮喘的各种因素,结合每位患者的
具体情况,找出具体的促(诱)发因素,以及避免诱因的方法;熟悉哮喘发作先兆表现及相应
处理办法;鼓励记录哮喘日记;学会在哮喘发作时进行简单的紧急自我处理办法。
知道什么
情况下应去医院就诊或看急诊。
参考文献
[1] 胡仪吉.哮喘持续状态的诊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3(2):79-81.
[2]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0-59.
[3] 杨贵荣,张宏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天津护理,200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