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药物的临床治疗进展
小儿支气管哮喘及其治疗进展

较广。() 2支气 管扩 张药 : p ① :受体 激动
剂: B激动剂能迅速缓解 哮喘 的支气管痉
挛症状 , 但是 , 长期单用 B 受体激动剂 可 :
增加 死亡率 , 因此 , 只有在 吸入 激素 抗 炎 治疗 的同时 , 吸人 B 激动剂才是 合理的 。 : 所以 1 动剂在 现代哮 喘治疗 中, 3 激 仍然 占据 缓解 症状 的重要 地位 。B 激 动剂 可 : 以舒 张气道平滑肌 , 加黏液纤毛清除功 增 能, 降低血 管通透 性 , 调节 肥大 细胞 及 嗜
TE还 可 能与抑 制 性 T细胞 成熟 延 迟有 g 关。②气道炎 症改变 。通 过纤 维支 气管
时, 经常规应用支气 管舒 张剂和糖皮质激
素等哮喘缓解药物治疗后 , 临床症状不缓 解, 出现 进 行性 呼吸 困难 的严 重 哮 喘发 作 ] 。治疗 方法包括 , 氧疗 , : B 受体 激动 剂, 肾上腺能受体 激动剂 , 糖皮质激 素 , 抗 胆碱药 , 辅助机械 通气和对症处理 。儿童 哮喘发作主要 由病毒 引发 , 抗生素不作为
中 国社 区医 师 ・ 医学专业 2 1 0 0年第 3 1期 ( 2 第1 卷总 第2 S 1 7 5 ̄)
态, 又称之为哮喘持续状 态是指哮喘发作
的改 变 , 可 能 存 在 功 能 缺 陷 , 外 高 还 此
支气管 哮喘是一 种严 重危 害人 类健 康 的呼吸系统疾病 , 如未得到及时合理治 疗, 小儿病例往 往发 展为 成人 哮喘 , 或发
展 为肺 气肿 、 心 病 , 至 导 致 死 亡 肺 甚 。
变冷或气压 降低 , 可激发 哮 喘发作 , 常 因 此, 一般 春秋 两季儿童发病 明显增加 。() 4
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一系列的最新进展。
本文将围绕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展开论述,以期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1.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肺功能测试和其他相关检查的综合评估。
最新的诊断进展包括:- 气道高反应性的测定:通过进行可逆性气道阻塞的测试,如肺功能测试和支气管激发试验,从而确定气道高反应性的程度,有助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 鼻子和副鼻窦炎的评估:最近的研究表明,鼻腔和副鼻窦炎症与支气管哮喘的关联性很强。
通过对鼻腔和副鼻窦的评估,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2.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包括控制症状、预防发作和长期管理等方面。
最新的治疗进展包括:-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和剂量的个性化调整,能够更好地控制症状并减少发作。
- 免疫治疗:最近的研究表明,免疫治疗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具有潜力。
包括过敏原免疫疗法和生物制剂在内的免疫治疗方法,能够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症状。
- 气道活性药物的研究:气道活性药物的研究正不断取得突破,包括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和抗白细胞介素等。
这些药物的研发和使用,将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3. 预防和管理策略除了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预防和管理策略也是关键的研究方向。
最新的预防和管理进展包括:- 环境因素的干预:最新研究强调了环境因素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包括空气污染、室内过敏原和职业暴露等。
通过对环境因素的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症状和发作次数。
- 运动和身体活动:过去认为运动是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诱发因素,但最新的研究表明,适度的身体活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是有益的。
运动计划和呼吸锻炼等,可以增强肺功能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气道高反应性测定、鼻腔和副鼻窦炎的评估、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免疫治疗的潜力、气道活性药物的研究等。
治疗哮喘的新药研究进展

治疗哮喘的新药研究进展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广泛的患者群体。
尽管现有的哮喘治疗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症,但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并定期接受治疗。
近年来,随着药物研究的不断进步,新药研发成为治疗哮喘的新希望。
一、抗IgE抗体药物抗IgE抗体药物是目前治疗哮喘的一种新型选择。
它通过抑制免疫球蛋白E(IgE)的活性,起到减少过敏反应和炎症的作用。
该类药物在临床研究中显示了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和严重程度。
而且,这种药物通常只需每月注射一次,相对于传统的口服药物来说更加便捷。
二、短效β2-激动剂与长效β2-激动剂的联合应用短效β2-激动剂和长效β2-激动剂是目前用于哮喘缓解和控制的常见药物。
最新研究表明,将这两种药物进行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控制哮喘症状和预防发作。
短效β2-激动剂主要通过扩张支气管平滑肌,迅速缓解哮喘发作。
而长效β2-激动剂的作用更持久,能够提供较长时间的预防效果,减少哮喘的复发率。
三、可变化C型PGI2合成酶抑制剂可变化C型PGI2合成酶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哮喘治疗药物。
它通过抑制可变化C型PGI2合成酶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前列腺素I2的合成,从而缓解哮喘症状。
临床试验显示,这种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未来,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可变化C型PGI2合成酶抑制剂有望成为治疗哮喘的重要选择。
四、直接作用于咳嗽受体的药物最近的研究表明,直接作用于咳嗽受体的药物在治疗咳嗽型哮喘中具有潜在的疗效。
这类药物通过作用于咳嗽受体,降低咳嗽反射的敏感性,从而减少咳嗽和气喘的症状。
然而,目前关于直接作用于咳嗽受体的药物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实验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针对哮喘的新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抗IgE抗体药物、短效β2-激动剂与长效β2-激动剂的联合应用、可变化C型PGI2合成酶抑制剂以及直接作用于咳嗽受体的药物,都为哮喘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支气管哮喘诊治进展

通常基于以下症状
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 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 ⑴ 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⑵ 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 容积(FEV1)增加12%以上,且FEV1增 加绝对值>200ml ⑶ 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 率≥20%。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咳嗽。
0
0
以往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层2)患者首次达到良好控制的周数
使用舒利迭®ACD使患者更早实现哮喘控制
使用舒利迭®ACD使患者应用较小剂量激素即可 达到哮喘控制
0
第1阶段获得良好控制的 患者百分比
未使用激素 (层1)
低剂量 ICS (层2)
中等剂量 ICS (层3)
80%的患者达到指南定义的哮喘良好控制
吸入 2 激动剂前
Volume (L)
(或FEV1增加 绝对值>200ml)
时间 (秒)
01
02
03
04
05
哮喘诊断-肺功能的可逆性实验
哮喘评价- 肺功能指标 (使用峰流速仪)
FEV1 - % 预计值
PEFR- 晨间和晚间值及变异率
诊断哮喘-其它指标
血嗜酸细胞计数 血清 IgE
一般不用来诊断
皮肤过敏原实验 对发现过敏原很有帮助 RAST
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42
%
以上的患者从未进行过肺功能测试
45
活
动
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进展

诊 断 标 准
1.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两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 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昼夜pef变异率≥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神经机制 神经因素也被认为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环节,支气管受复杂的自主神经支配.
发 病 机 制
病理
支气管壁增厚,黏膜肿胀充血形成皱襞,黏液栓塞局部可发现肺不张.镜下可见气道上皮下有肥大细胞,肺泡巨嗜细胞,噬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浸润.气道粘膜下组织水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内分泌物贮留.哮喘长期反复发作,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基层肥厚,气道上皮细胞下纤维化,基底膜增厚等,导致气道重构和周围肺组织对气道的支持作用消失.
支气管肺癌 血痰,痰中可找到癌细胞,x线,ct,mri检查或纤支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变态反应性肺浸润 胸部x线检查可见多发性,此起彼伏的淡薄斑片阴影,肺组织活检也有助鉴别.
01
03
02
鉴别诊断
控制症状
1
保持肺功能正常
2
避免治疗副作用
3
治疗
哮喘的治疗历史
肾上腺萃取物 1900 髓质 皮质 肾上腺素 1904年 氢化可的松 异丙肾上腺素 1940年 倍氯米松 沙丁胺醇 1970年 布地奈德 1980年 沙美特罗 1990年 氟替卡松 1990年 1999 奥克斯都保 普米克都保 舒利迭
概述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张俊关键词:抗哮喘药;哮喘/病因学中图分类号:R562 250 25;R971 93;R974 3文献标识码:B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20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上升,尤其是小儿哮喘呈明显上升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大约有3亿哮喘患者。
防治哮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1哮喘的定义哮喘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由多种细胞:如中性粒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
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反复。
发生喘息、咳嗽和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以及咳嗽的间断性发作。
2相关因素支气管哮喘的诱因、相关因素很多,呼吸道感染、季节和天气变化、食物、家族史及过敏史均有关,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见。
3哮喘的发病机制可逆性气道梗阻是哮喘的特征之一。
因为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黏液分泌物充满气道而产生。
20世纪60年代认为,哮喘发由Ⅰ型过敏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两大原因引起。
当过敏原与特异性IgE结合,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脱颗粒,释放白三烯C、D、E介质,使平滑肌收缩、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加,导致哮喘发作。
20世纪80年代,哮喘是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已是共识。
目前,人们更倾向于哮喘是许多细胞如: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树突状细胞、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MC)、T淋巴细胞(TLC)参收稿日期:2004 03 06与的慢性气道炎症。
多种细胞参与哮喘发生,释放IL 13、INFα、IL 6、IL 8、TNFα等促进炎症发生。
其中,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起了重要作用[2,3]。
3 1炎性反应机制目前已知多种细胞参与哮喘发生,释放IL 13、INFα、IL 6、IL 8、TNFα等促进炎症发生。
3 1 1嗜酸性细胞(EOS)研究发现,哮喘患儿血IL 13升高,它是一种主要由CD4+Th2细胞分泌的多效性细胞因子。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进展

胞有一定抑制作用。 免 疫 治 疗 剂
糖皮质激素 可作用 于炎症 的多 个环 节, 调控靶细胞 的基因转 录 , 制多 种炎 抑 症细胞 的活化及炎性 因子 的合成 , 抑制嗜 通 过调低气 道 内迷 走神 经 的胆碱能
Lc ok对环孢 素( s 作 为激素 节制 C A)
药物治疗激 素依赖 型哮喘 的作用进 行 了 试验 。研究 表 明 , 用小 剂 量 CA能 明 使 s 显减少严重哮 喘患者长 期 口服激素 的剂 量, 并能 改善肺功能 。 骨髓嗜酸粒细胞 祖细胞抑 制剂 近年来通过测定 骨髓祖 细胞 表面抗 原标记物 , 发现哮喘患 者骨髓嗜酸粒细胞
哮喘的药物 , 长效吸入 型 1 如 3 受体 激 动 荆 ( A A) 吸入 型 糖 皮 质 激 素 (C ) LB 和 IS 以 及 两 药联 合 应 用 , 碱 类 、 胆 碱 药物 、 茶 抗 白
的亲脂性 和对 B 受体 的选 择性 , 易于 穿
过胞膜储 存而持 续起效 。福 莫特罗 既有 亲水性又有 中度亲脂性 , 因而起效迅速且 作用 时间长, 可用 于治疗 哮喘 急性 发作。 现有丙酸氟替 卡松 与沙美特 罗 的合 剂及 布地奈德与福 莫特 罗的合 剂 , 中 、 供 重度
支气 管 哮喘 的治 疗进 展
氨茶碱 , 药液浓度不 可过 高 , 防止心 律失
林 剑 勇
的抑制作 用 , 作为 防 治哮 喘 的辅 助用 可 药, 包括酮替 酚、 阿伐斯 汀、 阿司 咪唑、 特
非那 定、 赛庚 啶、 替利 嗪等 。该类 药物 西 最常见 的不 良反应是嗜睡和乏力 , 尤其在 治疗初期 更明显 。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过去十年支气管哮喘(BA)的药物治疗得到了广发的研究。
抗哮喘药物分为两大类:急性药(用于缓解哮喘发作的症状)和控制剂(用于预防哮喘发作)。
本文综述这两大类抗哮喘药物的最新进展。
这些药物的药理作用主要为抑制免疫和炎症反应。
①免疫调节剂、药物作用的免疫反应可分为两大类: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免疫增强剂。
甲磺司是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可以调整失衡的Th1/Th2免疫应答,并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疗效。
②抗炎剂皮质类固醇类,肥大细胞稳定剂,自身免疫抑制剂是三大主要药物。
目前,BA正在开发的消炎剂的是以介质脂质的药物。
前列腺素(PG)D2受体拮抗剂,PGE2,EP3受体激动剂和前列环素(PGI2)激动剂、白三烯和血栓素A2抑制剂。
标签:哮喘;过敏性炎症;糖皮质激素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影响全球约300万人,预计在未来15~20年将上升到约400万。
大多数哮喘的人对治疗反应良好[1],但某些严重哮喘,收效甚微。
病理生理的研究表明,过敏性炎症在发病的急性和(或)慢性疾病的症状。
哮喘异质性受多个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民族,种族,遗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哮喘的全球倡议(GINA)和日本变态反应学会(JSA)已分别提出了哮喘的预防和管理指南)。
在一些患者的抗炎和抗-IgE 抗体治疗的有效性导致了对哮喘发病机制的新认识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哮喘表型分类[3]。
气道炎症机制是哮喘发病的核心。
同时也为改进现有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4]。
其他药物,如吸入P38 MAPK抑制剂和抗氧化剂,此类药物也与皮质类固醇结合,可减少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用于严重哮喘。
白细胞介素-13的通路和调节和T-T-辅助-17细胞的功能的新的免疫调节剂,抗生物剂将成未来治疗的方向[5-6]。
当前哮喘药物治疗最初的方法来治疗哮喘强调与支气管扩张剂,特别是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缓解支气管痉挛,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用于治疗哮喘最有效的抗炎治疗[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哮喘药物的临床治疗进展
摘要】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上是常见的慢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危险因素、情绪心理治疗、基因治疗等等,且最有效的方法是药物治疗。
本文对
支气管哮喘常见药物治疗进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提高,近些年来人们对支气管哮喘发病
机制的研究和深入,且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为临床治疗开拓
了新的局面。
现对近几年来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进展阐述如下。
1.β2 受体激动剂
β2 受体激动剂在临床上可增加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减少血管渗出,同时还可
对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的介质有释放的作用,还可迅速降低患者支气管痉挛现象。
短效β2 受体激动剂一般在4h-8h,如非诺特罗、沙丁胺醇等,长效β2 受体
激动剂一般可维持在2h 左右,例如班布特罗、付奥特洛等。
短效制剂可以吸入
的有气雾剂、溶液或者粉剂等等,一般在几分钟之内药效便会发挥出,在临床上
是缓解急性哮喘的首选药物,其也可在预防运动性哮喘、哮喘间歇发作的时候应用;例如吸入特布他林250μg-500μg,必要情况下每隔20min 重复吸入一次。
口
服药物一般在服用后15min-30min 内发挥药效,持续时间为4h-6h。
缓(控)试
剂型平喘持续的时间最长,一般在8h-12h 之间,部分药物甚至长达24h,对于夜间哮喘的患者尤其适用。
吸入型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是最强支气管扩张药物[1]。
目前临床上大部分医师均主张β2 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激素来治疗支气管哮喘,
两种药物在机体内作用范围不一样,且具有协同互补的作用。
临床上应用两种药
物可降低夜间发作此时、改善哮喘症状评分及患者肺功能。
2.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重要药物,其药物作用机制是干扰
花生四烯酸代谢,减低白三烯与前列腺素合成,提高并活化起到平滑肌β受体的
反应性,抑制细胞因子合成,降低血管渗漏等等。
相关研究资料调查,糖皮质激
素在防治气道重塑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可有效的改善肺部功能,减少哮喘次数、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和症状严重程度,最大限度降低
死亡率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皮质激素给药武警较多,例如可静脉输注、可口服、可吸入等。
口服糖皮质激素药物一般选择泼尼松龙、泼尼松龙等,对于
严重哮喘发作患者,应给予大剂量琥珀氢化可的松或者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
若是患者病情得到缓解,便改用吸入型或者减量治疗。
吸入型药物在临床上可有
效的控制起到炎症,如环索奈德、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等等;临床上吸入
型糖皮质激素药物可显著提高哮喘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吸入下呼吸道的药物量
最多;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在支气管哮喘方面应用最为广泛。
若是遇到以下情况,
可考虑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1)哮喘急性发作控制后逐步减量的患者;
(2)无条件或者不适合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患者;(3)有哮喘导致急性呼吸衰
竭发病史的患者;(4)中度以上哮喘疾病发作患者;(5)给予患者足量吸入型糖皮
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但临床仍表现反复发作的患者。
3.茶碱类药物
此类药物可抑制患者体内磷酸二酯酶,增加环磷酸腺苷在细胞内百分含量,
缓解期分解速度,同时还可充分的扩张起到,降低支气管平滑肌张力。
相关研究
资料表明,对于使用丙酸倍氯米松(400 μg/d)无效的患者,分别加双倍剂量丙
酸倍氯米松与加茶碱类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案临床效果相同[3]。
茶碱类药物与β2 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时,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大。
新型茶碱类药物包括赖氨酸茶碱、优喘平、多索茶碱等等。
4.其他药物
支气管哮喘患者体内存在特异度IgE 抗体,对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过敏原容易产生过敏反应。
给过敏性哮喘患者静脉注射重组人单克隆抗体IgE 抗体-E-25,首次给予后便可控制IgE 水平,在之后时间内给药还可降低血IgE 水平,改善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
目前IgE 单克隆抗体治疗已经在美国获得使用批准,该种治疗方案由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为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5.小结
临床在治疗支气管哮喘疾病时,主要以抗炎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加用支气管舒张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和降低急性发作的同时,还可控制气道炎症发展。
近些年来,药物的安全性、选择性及其作用时间等方面正在逐步改善,炎症过程和免疫系统不同靶位新药开发、基因治疗等均会为支气管哮喘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参考文献
[1] 邬英.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18 例[J].临床医
学,2010,30(6):107-108.
[2] 郝忠宝.试论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进展及对哮喘的治疗作用 [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12):234.
[3] 殷永超.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714-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