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封底混凝土配合比
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

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一、概述水下混凝土是指在水下进行混凝土施工,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桥梁基础、水利工程等领域。
而C40水下混凝土是指抗压强度等级为C40的水下混凝土,在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展开深入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二、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概述1. C40水下混凝土的特点在水下混凝土工程中,C40水下混凝土是常用的一种混凝土等级。
其特点主要包括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性能优越等。
由于水下条件的特殊性,C40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标准也相对独特。
2. 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C40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要满足抗压强度等级的要求,并考虑到水下条件对混凝土的影响,如水压、水流等因素,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流动性和成型性。
三、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的深入探讨1. 水下条件对C40水下混凝土的影响水下条件对C40水下混凝土的影响不可忽视。
水压、水流等因素会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成型性,因此在配合比设计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调整水泥用量、砂石比例等参数,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2. 骨料的选择和使用在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骨料的选择和使用更为关键。
需要选择粒径适当、级配合理的骨料,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还需考虑骨料的用量和占混凝土总体积的比例,以达到最佳的配合效果。
3. 掺合料的应用在C40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掺合料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添加合适的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适应水下环境的要求。
四、总结与展望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是根据水下施工环境的特点和C40混凝土的性能要求而制定的。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以确保水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对于未来,随着水下工程的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增加,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也将不断完善和提升,以应对更加复杂和严苛的水下施工环境,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C5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5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摘要本工程位于山东沿海地区,沿路横跨小清河等河流,水下桩的侵蚀性很强,本试验室的所需攻克的技术难关就是设计选定合适的高性能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合适的C5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以质量比计,并应通过设计和试配选定。
试配时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等施工技术条件,制成的混凝土配合比还应满足以下四点要求(设计坍落度180~220mm):1.满足结构物设计强度的要求;2.满足施工工作性要求;3.满足耐久性要求(抗冻、抗渗、抗侵蚀);4.满足经济要求。
工作内容1.在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承担分工的试验工作。
2.检查核对委托单与所送试验材料的一致性。
并按期完成试验任务。
3.认真熟悉操作规程和试验方法,对分担的试验内容把好质量关;4.按时完成各种试验任务,对不合格产品确切标识并隔离;完成的试验有:钢筋拉伸试验,万能材料试验仪的使用。
水泥胶砂试块制作以及抗压强度试验。
水泥灰剂量试验,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的使用、水泥净浆搅拌机的操作以及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及凝结时间、水泥密度、比表面积试验,矿粉、粉煤灰烧失量试验。
粗细集料的筛分、集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松散密度、粗集料的压碎值试验。
砼的氯离子电通量测定试验等等。
按照以上要求,做出了如下设计:(一)设计说明1.设计强度等级:C50(水下混凝土)2.坍落度要求: 180-220mm3.使用环境及要求:环境为H4L3环境,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电通量1000C。
4.胶凝材料及水胶比要求: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60kg/m3,最大水胶比不应超过0.36。
5.使用部位:桥桩基耐久性混凝土。
(二)原材料1.水泥:昌乐山水水泥有限公司 P.O 42.52.细骨料:昌乐高崖水库砂场粗砂3.粗骨料:青州宇诚建材有限公司 5-20mm碎石(二级配5-10mm占40%,10-20mm占60%);4.水:拌合用水5.粉煤灰:华能辛店电厂 F类Ⅰ级6.矿碴粉:寿光广宇建材有限公司 S957.外加剂:山西奥瑞特建材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减水剂。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一、设计依据: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二、设计要求及材料组成情况:1、工程名称及用途:吴中大道东段暨南湖路快速路工程二标桥梁工程2、工程部位:钻孔灌注桩3、设计强度:C304、设计坍落度:200 ±20mm5、原材料规格及产地:(1水泥:采用溧阳南方P.O42.5级水泥,根据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的复试结果,该批水泥符合GB175-2007 的质量技术指标要求。
(2粉煤灰:采用苏州华望Ⅰ级灰。
(3砂:江西赣江中砂,根据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试验结果该批砂符合JTG/T F50-2011 的质量技术指标要求。
为II 区中砂(4碎石:浙江湖州采石场生产的5~25mm连续级配碎石,根据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试验结果,该批碎石符合JTG/T F50-2011 的质量技术指标要求。
(5水:自来水。
(6外加剂:吴江博思通BST-9三、配合比设计步骤:1、确定初步及基准配合比:①确定砼试配强度f cu,o(MPa:f cu,o ≥f cu,k+1.645 σ=30+1.645 ×5.0 ≈取38σ.2=M5P.0a (②确定水灰比w/c:w/c=αa×f b/( f cu,o+ αa×αb×f ce ≈0.47式中: α取a 0.53 , α取b0.2 ,f b= γfγc f ce,g =0.75 ×1.16×42.5≈37.0MPa③确定单位用水量m wo(设计坍落度200±20mm: 根据所要求的砼坍落度、碎石最大粒径及经验选取用水量242kg 掺外加剂时用水量为242*(1-20%=194kg( 减水率20%④确定单位水泥用量m co(kg:m co=w/(w/c=194/0.47=413kg/m3粉煤灰用量mf(kg:采用等量取代法,取代率20%,则m fo=413×20%=83kg取代后水泥用量:m co =413-83=330kg⑤外加剂用量:m no =413 ×1.44%=5.95kg(外加剂掺量1.44%⑥确定砂率β s(%:根据集料情况、水灰比及经验取βs=43%⑦计算砂、石用量m so、m go(kg:采用体积法计算:m co/ ρc+ m fo/ ρf +m so/ ρs+m go/ ρgo+m w/ ρw取+01.0 1 α=1 αρc取3.10g/cm3 ρ取f2.60g/cm3m so/(m so+m go ×100%= βs得m so=768kg/m3m go=1018kg/m3按计算材料用量拌制混凝土拌和物,测定其坍落度为210mm,其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满足施工和易性要求,其基准配合比为:m co: m fo:m so:m go: m wo:m no =330:83:768:1018:194:5.952、检验强度、确定试验室配合比①检验强度采用三个不同的水灰比,较上述基准配合比分别减少和增加0.05,即三个水灰比拌制三组混凝土拌和物。
C25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步骤

C25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步骤(一)1、设计依据(1)《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2、设计条件(1)水泥:西安蓝田尧柏P.O52.5R水泥,经检测物理指标和力学指标均符合规范要,富裕系数为1.05(2)碎石:渭南蒲城尧山碎石场碎石,经检测符合5~25mm 连续级配,掺配比例为1-2:0.5-1=60%:40%(3)河砂:临潼新丰何寨季家砂场,经检测细度模数在Ⅱ区中砂范围内。
(4)外加剂:山西黄河新型化工有限公司;缓凝高效减水剂。
(5)水:采用灞河水,经外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6)根据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和现场具体施工工艺确定坍落度为180~220mm。
3、求试配强度f cu,o≥f cu,k+1.645σ=25+1.645×5=25+8.225=33.2254、求W/C W/C=(aa×f ce)/(f cu,o+a a×a b×f ce)=(0.46×45)/(33.225+0.46×0.07×45)=20.7/34.674=0.60(根据桥规,最大水灰比为0.60,调整水灰比为0.53)5、查表得用水量为225(Kg),掺外加剂的用水量为mwa=mwo(1-β)=225×(1-0.18)=225×0.82=185(Kg)6、求水泥用量为m co=m Wo/(W/C)=185/0.53=349(Kg)7、查表得砂率为42%8、假定混凝土密度为2440Kg/m39、求每方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水泥+砂(x)+碎石(y)+水=2440 42%={砂/(砂+碎石)}×100%349+x+y+185=2440 42%={x/(x+y)}×100%x+y=1906 42%=x/1906x=801 y=110510、理论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水:缓凝高效减水剂349:801:1105:185:3.491 : 2.30:3.17:0.53:0.01C25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试配步骤(二)1、设计依据(1)《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2、设计条件(1)水泥:西安蓝田尧柏P.O42.5水泥,经检测物理指标和力学指标均符合规范要,富裕系数为1.06(2)碎石:渭南蒲城尧山碎石场碎石,经检测符合5~31.5mm 连续级配,掺配比例为1-3:1-2:0.5-1=40%:30%:30%(3)河砂:临潼新丰何寨季家砂场,经检测细度模数在Ⅱ区中砂范围内。
水下C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一、混凝土技术指标1、强度等级:C35;2、施工坍落度要求:180mm~220mm;3、使用年限级别:100年;4、抗渗等级:/二、设计依据1、GB/T 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2、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3、GB50208-20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要求1、最大水胶比:C35≤0.50;2、最小胶凝材料用量:300kg/m3;3、设计坍落度: 180mm~220mm。
四、试验所选用原材料1、水泥:P.O42.5,符合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经长期统计28d抗压强度为48MPa;2、粉煤灰:F类II级,符合GB/T 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的技术指标要求,粉煤灰掺量20%;3、砂:Ⅱ区中砂,细度模数2.6,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验收方法标准》技术指标要求;4、碎石:采用5~16.0mm和16~31.5mm二级配碎石按5~16.0mm:16~31.5mm=40:60 的比例复配成5~31.5mm碎石,其质量满足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验收方法标准》技术指标要求;5、水:自来水;6、减水剂:PCA-I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推荐掺量2.0%,减水率25%,其他技术指标满足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的技术要求。
水下C35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1.1计算配制强度(1)选用JGJ55-2011中4.0.1计算公式fCU,O≥fCU,K+1.645σ考虑水下混凝土的复杂水文环境,配制混凝土时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即C35水下混凝土按照C40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设计,其标准差依据JGJ55-2011中表4.0.2取σ=5.0MPɑ,即:fCU,O≥40+1.645×5=48.2MPɑ(2)粗骨料采用碎石时,其回归系数按照JGJ55-2011表5.1.2中的要求选用:ɑa=0.53,ɑb=0.20(3)使用的P.O42.5水泥经长期统计28d抗压强度为fce=48.0MPɑ。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C30 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配合比设计说明:本配合比严格按照《现代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手册》的要求进行设计。
设计强度fcu.k=30Mpa,坍落度180〜220mm。
强度保证率为95%,强度保证系数t=1.645,标准差a =5,采用机械搅拌。
材料说明:1. 水泥:采用广元海螺水泥有限公司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2 .砂:选用利川鸿达石场粗砂,自检合格。
3. 碎石:选用方石砂石场5〜31.5mm 碎石。
掺配比例:5〜10mm 占65%,16~31.5mm 占35%。
4. 水:符合混凝土用水要求。
5. 外加剂:山西凯迪高效减水剂.减水率1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如下:一.初步计算配合比1. 确定试配强度:f cu.o=f cu.k+t X a =30+1.645 X 5=38.2Mpa2. 计算水灰比:w/c= a a X f ce/(f cu.o+ a a X a b X f ce)=0.46 X 1X 42.5/(38.2+0.46 X 0.07 X 42.5)=0.49(式中:a a=0.46 a b=0.07 f ce= Y c • f ce- g=42.5)3. 选定用水量:碎石最大粒径31.5mm,坍落度在180-220mm,查表得用水量n wo=215Kg,掺外加剂后用水量为:m wo, = m wo X (1-0.15 ) = 205 X 0.85 = 183 Kg4. 计算水泥用量:m co=m wo/(w/c)=183/0.49=373Kg5. 确定减水剂用量:373 X 0.01 = 3.73Kg6. 确定砂率:按规范查表得p s=45%7. 确定粗集料用量(假定混凝土容重为2400Kg/m3)m co+m so+m Go+m wo=2400m so/(m so+m GO)= 45%解此方程组得:m so= 830Kg m Go= 1014Kg8. 确定初步配合比C:S:G:W:减水剂=373:830:1014:183 : 3.73=1:2.22:2.72:0.49 :0.019. 试拌并确定基准配合比按照初步配合比进行试拌调整:当水泥用量增至436Kg,W/C=0.48, p s=43%寸,坍落度满足设计要求,并且粘聚性、保水性都较好,满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
C25水下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C25水下混凝土配合比报告1、本标段工程情况简介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陶岔渠首至沙河南(中线建管局代建项目)叶县段施工3标(合同编号:ZXJ/SG/YXD-003)位于河南省叶县境内,渠段起点桩号201+500,终点桩号209+270,包括长7.77km的渠道及沿线布置的各类建筑物18座,包括:1座河渠交叉建筑物,5座左岸排水建筑物,3座渠渠交叉建筑物,6座公路桥,2座生产桥,1座下穿通道。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合同范围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金属结构设备安装、通信管道采购及敷设、水土保持工程及施工期环境保护工程,以及为完成上述工作所必须的临时工程或设施等。
主要工程量包括:土石方开挖约569万m3,土石方填筑约248万m3,混凝土约17万m3,钢筋约1.09万t,金结安装约578.50t,复合土工膜约63万m2。
2、气候条件叶县段属温和地区,多年平均温度14.6℃。
多年月平均最高气温发生在7月,其值为27.3℃;多年月平均最低气温发生在1月,其值为1.0℃。
全年1月份温度最低,多年平均最低温度-5.1℃。
7月份温度最高,平均最高温度31.8℃。
3、主要仪器设备及环境4、混凝土的技术要求混凝土技术要求见表1表1 混凝土技术要求5、引用标准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2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3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4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055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 146-19906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7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8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G/T223-20079 招标文件(合同编号:ZXJ/SG/YXD-003)6、原材料试验结果6.1水泥水泥采用天瑞集团南召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P·O42.5水泥,水泥物理力学试验结果见下表2。
C35水下混凝土配合比技术参数

C35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指标C35水下混凝土设计要求:
①强度等级:C35用于水下灌桩,混凝土应按较设计强度提高15%配制
②验收龄期:56d;
③拌合/捣实办法:自密实;
④使用气温:5℃~35℃;
⑤坍落度:180mm~220mm;
其他要求:
①最大/最小胶凝材料用量:400Kg/m3/350Kg/m3
②最大水胶比:0.5
③混凝土氯离子最大限值:0.1%
④最大碱含量:3.0Kg/m3
⑤三氧化硫含量:≯4%(以胶凝材料计)
⑥胶凝材料抗蚀系数:≥0.85
⑦电通量:<1200C
⑧混凝土抗裂性能
⑨含气量:≥2.0%
设计标准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25-2010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201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T 50082-2009
《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41-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壁钢围堰
水下封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中铁三局五公司***
(二O一O年五月二十八日)
一、工程概况
新建南宁至广州铁路工程郁江双线特大桥,全桥总长11.3公里,跨郁江主桥为钢桁梁斜拉桥,主桥全长492米,主跨度282米,主塔高503.5米。
承台顶标高接近河床顶面,承台采用双壁钢围堰施工,总面积达704平方米,浇筑总量2800立方米。
二、施工组织设计
双壁钢围堰水下封底混凝土,采用不分仓一次性浇筑完成施工工艺。
水下封底采用导管法(封底混凝土导管布臵见示意图),从下游至上游依次逐个灌注混凝土,待下一排的导管被混凝土埋臵一定
二、混凝土配合比技术参数的选择
1、双壁钢围堰水下封底混凝土28天龄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0,考虑水下混凝土诸多不利因数的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等需要,为保证7天之内达到抽水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到C40。
2、由于采用不分仓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流动距离较长,这就要求混凝土必须具有极好地流动性,由此确定混凝土坍落度为220mm~240mm,扩展值≥500mm。
3、由于采用不分仓混凝土施工,考虑在浇筑完第一层混凝土后,返回来浇筑第二层混凝土时,混凝土还必须具有流动性,从整个浇筑循环时间上计算,确定混凝土的初凝不小于30个小时,15个小时后还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三、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的选择
1、砂:采用天然河砂,细度模数2.7;
2、碎石:碎石为5~16mm、16~31.5mm双掺连续级配;
3、水泥:考虑混凝土对早期的强度要求,选择P.O42.5R型水泥;
4、粉煤灰:掺加粉煤灰虽然可降低混凝土早期强度和抗分散性,但同时可延长凝结时间,单个承台水下封底混凝土浇筑总量为2800立方米,如此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量,适量掺加粉煤灰可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裂缝。
5、外加剂:由于采用不分仓水下混凝土封底施工,混凝土流动距离较长,为有效抵抗水流对混凝土的冲刷,外加剂选用四川巨鑫牌JX-RSF型混凝土水下不分散剂(聚羧酸盐型)。
水下不分散剂可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粘稠性,从而达到抗水洗的目的。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经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为54.5 Mpa,水胶比取值0.35,粉煤灰掺量20%,砂率45% ,碎石16~31.5mm占65%、5~16mm占35%,外加剂掺量2.5% ,设计混凝土容重2400kg/m3用水量:W=470×0.35=165kg
胶凝材料:B=470kg
水泥:C=376kg
粉煤灰:F=94kg
砂:S=794kg
碎石:G=971kg(5~16mm=340kg、5~31.5mm=631kg)
减水剂:J=470×2.5%=11.75kg
理论配合比:水泥﹕粉煤灰﹕砂﹕碎石﹕水﹕外加剂
=1: 0.25: 2.11: 0.90: 1.68: 0.42: 0.03
五、试配和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经过试配,混凝土出机坍落度240mm,扩展值550mm,混凝土含气量为6%,无泌水。
室温下停放1小时后坍落度235mm,扩展值550mm。
因为是水下浇筑混凝土,水下温度不会太高,所以混凝土拌合物在养护室20℃环境下停放15小时,经拌合后测试坍落度恢复至220mm,扩展值500mm。
通过试验测得混凝土初凝时间为41小时,终凝时间为58小时。
共成型4组抗压强度试件,7天抗压强度37.6Mpa,10天抗压强度44.6Mpa,14天抗压强度46.5Mpa,28天抗压强度57.8Mpa。
六、工程应用概况
施工当日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21℃,为保证混凝土不间断的供应,由两个混凝土拌合站同时供应混凝土,最远的混凝土拌合站距浇注地点行程约1h50 min,最近的混凝土拌合站距浇注地点行程约40min,首批封底混凝土约40m3。
为保证第一个封底的混凝土导管要有一定的埋臵深度,首批封底混凝土出机坍落度控制在200mm~220mm,待导管埋深达2m时,混凝土出机坍落度再控制到220mm~240mm。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保坍性较好,到达浇注地点后坍落度不但没有损失,反而增大了20mm左右,这是由于缓凝剂掺量过大的原因。
在首封导管埋深两米多时,整个围堰内已经全部充满了混凝土。
混凝土3天抗压强度达到23.8 Mpa,6天抗压强度38.5Mpa,9天44.0 Mpa,实现7之内天达到抽水的要求。
七、结论
该混凝土配合比各项性能指标经实际验证能够满足不分仓一次性浇筑水下混凝土的施工要求。
浇注后的混凝土表面无水洗冲刷现象,表面平整度满足施工要求,仅在围堰中部混凝土表面出现了一条2mm宽的横向贯通裂纹,渗水量不大,主要还是因为水化热过高所致,如果混凝土早期强度能过满足施工要求,最好还是使用非早强水泥为好,以便最大程度地降低水化热。
好在该裂缝渗水量不大,承台施工时可用PVC水管进行导流处理,将渗水引出钢围堰以外,不会影响承台的施工。
参考文献:①《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Q/CNPC92-2003
②《混凝土外加剂实用技术大全》施慧生、孙振平、邓恺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