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的高考试卷
1977年北京、河南、江苏、辽宁高考语文试卷

1977年北京、河南、江苏、辽宁高考语文试卷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恢复高考。
由于“文革”期间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中小学教育有名无实,各省教育水平差别很大,且准备时间有限,此次高考遂实行各省自主命题。
19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那一年,报考人数多,能考上大学的,是在当时的水平(这个可以看当年的考试大纲、采用百分制的高考试题和2018年北大校长的致歉信)中择优录取。
当时文理科都要考政治、语文、数学三科(各100分),文科另考史地(即历史、地理,满分100分)理科另考理化(即物理、化学,满分100分);英语作为参考,不计入总分。
1977年,报名考生约有590万人,录取27.3万人,录取比例29:1,竞争极为激烈。
以北京来说,四科总分及格,达到240分的有32127人,占考生总数的20%。
北京当年最低录取线260分,共有9555名考生被大学录取。
其他地方,如清华大学在黑龙江录取7名新生,人均总分317分,在广西录取14人,人均总分超过300分。
北京大学在福建录取26人,最低290分,最高340分。
大体而言,参加1977年高考,若总分能上300,就有希望上清华、北大。
第六届工农兵大学生1977年3月入学是76级;1977年12月高考,1978年春入学是77级;1978年高考1978年秋入学的是78级。
1977年北京、河南、江苏、辽宁高考语文试卷197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理科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文科一、作文:(本题满分为80分)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二、答题:(本题满分为20分,每一小题10分)1.在下面两段文字里,“中国的脊梁”是什么意思?“这一类的人们”和“一部分人”在当时各指的是什么人?鲁迅在文中批判了什么谬论,是怎样批判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977年湖北大专高考试卷完整版

1977年湖北大专高考试卷完整版1、咤的正确读音是()[单选题] *zhǎzhāzhà(正确答案)chà2、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袅娜(niǎo)宁谧(mì)倩影(qiàn)花团锦簇(cù)(正确答案)B、踌蹰(chóu)蹒跚(pán)戮力(lù)游目骋怀(pìn)C、抽噎(yē)狙击(zǔ)徘徊(pái)放浪形骸(hái)D、吮吸(shǔn)尴尬(gà)蹂躏(lìn)绽开(dìng)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比(等到)诸侯之列不省所怙(依靠)B.吾为若德(恩德,人情) 齐谐者,志(记录)怪者也(正确答案)C.其后五年,吾妻来归(回家) 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D.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 敛不凭(凭借)其棺4、《红楼梦》中大观园里曾两次结诗社,下列人物与其诗社的别号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贾宝玉——护花使者(正确答案)B.林黛玉——潇湘妃子C.史湘云——枕霞旧友D.贾探春——蕉下客5、下列对《红楼梦》有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红楼梦》中“宝黛初会”时宝玉有摔玉举动,摔玉的原因是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来了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
可见宝玉性格率真任性。
B.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时,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但当宝玉问时,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可见林黛玉多思多虑,小心谨慎。
C.小说第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了出来。
D.宝钗对宝玉的通灵宝玉上面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几个字很好奇,她的丫头莺儿认为通灵宝玉上的字与宝钗项圈上的字是一对。
1977年恢复高考时的语文试卷

选择题:
1. 函数f(x) = 2x^2 - 5x + 3 的图像开口向上还是向下?
A. 开口向上
B. 开口向下
C. 既不向上也不向下
D. 无法确定
2. 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3,首项为4,那么该等差数列的第n 项为16 的等差数列,那么n 的值是:
A. 4
B. 5
C. 6
D. 7
3. 直角三角形ABC 中,∠A = 30°,∠B = 90°,那么∠C 的大小是:
A. 30°
B. 60°
C. 90°
D. 120°
填空题:
1. 解方程:3x + 2 = 10,其中一个解是__。
2. 在等差数列7, 12, 17, ... 中,第6 项是__。
3. 若a × b = -15,且b = 5,那么a 的值是__。
应用题:
1.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 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 小时后,距离目的地还有多少公里?
2. 一个正方形花坛的周长是16 米,求花坛的面积。
3. 甲、乙两个工人同时作业,一共需要8 小时完成,甲一个人单独作业需要12 小时完成,那么乙一个人单独作业需要多少小时完成?。
福建省1977年高考语文试卷

福建省1977年高考语文试卷1、1苏轼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同为豪放派代表。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字有斗来大,年月久了,大部分都让水()平了。
[单选题] *磨(正确答案)刷冲洗3、2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 A.着落(zhuó)粗犷(guǎng)字帖(tiè)屏息敛声(bǐng)B.瞭望(liáo)稽首(qī)侍候(shì)浮光掠影(nüè)(正确答案)C.麾下(huī)睥睨(pì)鲜妍(yán)战战兢兢(jīng)D.一霎(shà)翌日(yì)箴言(zhēn)刨根问底(páo)4、“敕造”中“敕”的读音是“shè”。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凄切qiè执拗niù良辰美景chén(正确答案)B、凝噎yè吮吸yǔn 遂心如意suìC、辑录jí恪守gè数见不鲜xiānD、血液xuè脑髓suǐ兰舟催发fà6、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描写的周瑜是一个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年青将领形象。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下列语句中加括号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 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领域中,用(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
B. 漫画往往用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暗寓犀利的讽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C. 峨眉山的猴子,或相依相偎,或交头接耳,或追逐嬉戏,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正确答案)D. 林清玄在浪漫至真的文字中融入超然的禅趣,创作出的文化散文(耐人寻味)。
8、1一人不排队挤上公交车,众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
”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1977年高考理化试题(河北卷)

197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河北卷)理化试题说明:解答问题的方程式、重要的演算步骤和文字说明,必须写在试卷上。
凡计算题中只写出最后答数,而未写主要演算过程者,不能得分。
物理部分一、将下列问题的答案依次填写在试卷上(12分)1.某中学锅炉房供给全校师生饮水,每天要把1000公斤20°℃的水加热到100°℃,所需要的热量是。
2.在电子技术中晶体二极管的主要作用是。
晶体三极管的主要作用是。
(2分)3.如图所示,原线圈U1=6 伏,N1=1100 匝;付线圈N2= 110匝,U2是。
(2分)4.绘出在水平道路上匀速前进的汽车受力示意图,并注明各代表什么力。
(2分)5.一辆165吨速度为2米/秒的机车与一节55吨的车箱挂接,挂接后它们后退的速度是。
(2分)6.根据凸透镜成象规律,若将物体放在焦点和二倍焦距之间,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得到的象总是、、。
机的成象属于这种情况。
(2分)二、下列二题任选一题:(如两题都做,必须划去一题,否则按第一题给分)(8分)1.将50公斤重的物体,放在5米长、3米高的斜面上。
物体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是0.4。
求;①物体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分力F1是多大?②物体对斜面的压力F2是多大?③物体沿斜面滑动时的摩擦力 f 是多大?④使物体沿斜面向上作匀速滑动时,在跟斜面相平行的方向上对物体加的力F 是多大?2.下图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并使用已久的杆秤。
O处安装提纽,A 处安装秤钩,G是秤杆、提纽和秤钩的重心,设它们共重W1=1斤。
OG=2 厘米,OA=8厘米,秤砣重W2=2斤。
求:①若在秤钩上挂W= 6斤重的物体,秤砣应挂在提纽左侧多远的地方秤杆才能平衡?②在称量某一物体时,秤砣挂在提纽左侧OB=9 厘米处秤杆平衡,求物体的重量W'=?三、(8分)在一小型动力配电盘上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为380V,电流表的示数为5.3A,电动机铭牌上标称功率因数是0.8,Y 形接线。
1977年高考数学题

1977年高考数学题1977年高考数学题一、选择题1. 设函数 f(x) = | x - 2 | + | x + 1 | ,则 f(x) 的图象是一条:A. 斜率为正的直线段B. 斜率为负的直线段C. 抛物线段D. 斜率逐渐增大的直线段解析:根据函数|x| = x (x ≥ 0), |x| = -x (x < 0),可以得出 | x - 2 | = ( x - 2 ) 或 ( 2 - x ) 。
同理,| x + 1 | = ( x + 1 ) 或 ( -1 - x )。
结合以上两个式子,我们可以得出 f(x) 的图象是两条直线段组成的。
答案:A2. 若 a+b = 3,a-b = 5,则 2a-2b = ?A. -4B. -2C. 0D. 2解析:将等式 a+b = 3 乘以 2,我们得到 2a+2b = 6。
将等式 a-b = 5 乘以 2,我们得到 2a-2b = 10。
由此可见,2a-2b = 10。
答案:D二、填空题1. (4+0.5)× 5.2 ÷ 9.3 × 15 = ?解析:首先进行括号内的计算: 4 + 0.5 = 4.5;然后将得到的结果乘以5.2: 4.5 × 5.2 = 23.4;接着将结果除以 9.3:23.4 ÷ 9.3 ≈ 2.516;最后将得到的结果乘以 15:2.516 × 15 ≈ 37.74。
答案:37.742. 在一个正方形的边上,取一点 P,并且在正方形内部作一条直线,将正方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
则点 P 和正方形的某个顶点的距离是多少?解析:由于要将正方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部分,所以直线必须通过正方形的中心点,即中线。
因此,点 P 和正方形的某个顶点的距离就等于正方形边长的一半。
答案: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三、应用题有一台机器,两名工人 A 和 B 一起工作。
当 A 单独工作 6 小时可以完成一项任务,而 B 单独工作 8 小时可以完成同样的任务。
吉林省1977年高考语文试卷

吉林省1977年高考语文试卷1、对《红楼梦》中的情节概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史湘云醉眠芍药裀B.王熙凤大闹宁国府C.薛宝钗重建桃花社(正确答案)D.贾探春兴利除宿弊2、1《致橡树》的作者是舒婷,中国当代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①(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②(辇)来于秦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⑤可怜(焦土)⑥(朝)歌(夜)弦[单选题] *A. ①②⑥(正确答案)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⑥4、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凄切qiè执拗niù良辰美景chén(正确答案)B、凝噎yè吮吸yǔn 遂心如意suìC、辑录jí恪守gè数见不鲜xiānD、血液xuè脑髓suǐ兰舟催发fà5、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崎岖(qí)隐瞒(mán)恬淡(tián)B、糜烂(mí)莅临(lì)粘贴(zhān)C、筵席(yán)潜伏(qiǎn)惶惑(huáng)(正确答案)D、矗立(chù)矜持(jīn)赎罪(shú)6、1护士对刚出院的病人说:“欢迎您再来!”她这样表述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望岳》的作者是()[单选题] *李白杜甫(正确答案)李贺李商隐8、1介绍工艺流程一般按照工序的先后顺序逐一介绍,突出每个步骤的操作要领。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9、4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单选题] *A.皎洁暖融融海枯石滥目空一切B.诲暗生态学天衣无缝叹为观止C.蓦然榆叶梅衰草连天不可抗拒(正确答案)D.幅射平流层悬崖绝壁光明正大10、《雨中登泰山》作者是[单选题] *李建李健吾(正确答案)李白李康11、修辞手法: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
1977高考试题及答案

1977高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1977年高考恢复后,下列哪项是当年考试科目之一?A. 语文B. 数学C. 英语D. 物理答案:ABCD2. 1977年高考的录取率是多少?A. 5%B. 10%C. 15%D. 20%答案:B3. 1977年高考的报名人数是多少?A. 500万B. 600万C. 700万D. 800万答案:A4. 1977年高考的考试时间是?A. 7月7日至7月9日B. 7月15日至7月17日C. 8月7日至8月9日D. 8月15日至8月17日5. 1977年高考中,哪门科目的考试时间最长?A. 语文B. 数学C. 英语D. 物理答案:A6. 1977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是什么?A. 我的理想B. 我的母亲C. 我的老师D. 我的朋友答案:A7. 1977年高考中,数学科目的满分是多少?A. 100分B. 120分C. 150分D. 200分答案:A8. 1977年高考的英语科目是否包含听力测试?A. 是B. 否答案:B9. 1977年高考的物理科目中,下列哪项是必考内容?A. 力学B. 光学D. 热学答案:A10. 1977年高考结束后,考生需要等待多久才能知道成绩?A. 1个月B. 2个月C. 3个月D. 4个月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题)1. 1977年高考的报名条件是________。
答案: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2. 1977年高考的考试地点通常设在________。
答案:考生所在地的中学3. 1977年高考的数学科目中,几何部分占总分的________。
答案:30%4. 1977年高考的英语科目中,阅读理解部分占总分的________。
答案:40%5. 1977年高考的物理科目中,实验部分占总分的________。
答案:20%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题)1. 简述1977年高考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答案:1977年高考的恢复,标志着中国教育制度的重大转折,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激发了广大青年的学习热情,促进了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7年的高考语文试卷
一、给下面这句话注音,要标调。
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3分)
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温暖。
二、回答下列问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1. 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属于什么词类。
(2分)
雷锋为人民服务的心最红。
2. 指出下面复杂词组中的每个词组属于哪种类型。
(4分)
恢复和发扬毛主席树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3. 分析句子成分。
(4分)
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我要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
4. 分析多层复句的层次关系。
(3分)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三、什么叫拟人的修辞方法?举出一例。
(4分)
四、写出毛主席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中心思想。
(6分)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五、将下面两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标清题号。
(14分)
1.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7分)2.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
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7分)
六、作文(60分)
文题:一、在沸腾的日子里;二、谈青年时代。
(二题任选其一)
1977年高考数学试题
二、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作倾斜角为3/4π的直线,它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
求A、B两点间的距离。
三、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D、CE分别为斜边AB上的高和中
线(见第三题图),若∠BCD与∠ACD之比为3:1,求证:CD=DE。
四、在周长为300厘米的圆周上有甲、乙两球以大小不等的速度作匀速圆周运动,
甲球从A点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运动;乙球从B点出发,按顺时针方向运动。
两球相遇于C点。
相遇后,两球各自反向作匀速圆周运动,但这时甲球速度的大小是原来的2倍,乙球速度的大小是原来的一半,以后它们第二次相遇于D点。
已知弧AmC=40厘米,弧BnD=20厘米(见第四题图),求弧ACB 的长度。
五、1. 若三角形的三内角成等差数列,求证:必有一内角为60°;
2. 若三角形的三内角成等差数列,而且三边又成等比数列,求证:三角形的
三内角都是60°。
六、在两条平行的直线AB和CD上分别取一定点M和N;在直线AB上取一定线
段ME=a;在线段MN上取一点K,连结EK并延长,交CD于F(见第六题图)。
试问K取在哪里△EMK与△FNK的面积之和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1977年的高考英语试卷
一、写出下列单词的变化形式。
(每空1分)
1.hero (名词复数)
2.enemy (名词复数)
3.railway (名词复数)
4.life (名词复数)
5.sheep (名词复数)
6.woman (名词复数)
7.stop (过去式) (过去分词) (现在分词)
8.die (过去式) (过去分词) (现在分词)
9.hurry (过去式) (过去分词) (现在分词)
10.rise (过去式) (过去分词) (现在分词)
11.win (过去式) (过去分词) (现在分词)
12.catch (过去式) (过去分词) (现在分词)
二、用英语回答下列问题。
(每题2分)
1. Are you a student?
2.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3. Where were you born?
4. How old were you when you started to go to school?
5. How long have you been studying English?
6. You like to study English,don't you?
7. What subjects did you study at middle school?
8. What did you do after you finished middle school?
三、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每空1分)
1. As soon as our Party secretary (come) back from Tachai next week.
we (begin) to build a reservoir.
2. When the teacher (come) into the classroom, the pupils (leave).
Only Li Ping still there. He (repair) a broken chair.
He (tell) the teacher that he (be) through in a few minutes.
3. What (be) you (do) here?
I (write) a letter to my brother. I (not hear) from him for a long time.
4. My father (not work) in Peking. He is in Taching. He (be) there for ten years.
He often (write) to us and (tell) us about his work and life there.
四、按句子所给的汉语内容,用英语完成下列各句。
(每题4分)
1. The magnificent building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 is the Memorial Hall of
Chairman Mao.
2.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our country (自从我们在党和华主席领
导下粉碎“四人帮”以来).
3. The people of Hsingtai will always remember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来看望他
们的那一天).
4. (如果明天不下雨), we will have a basketball match with PLA men.
5. Is this the subject (你最感兴趣的)?
6. The old peasant asked me (是否到过延安).
五、将下列短文译成英语。
(满分20分)
我是红星公社的一个新社员。
两年前离开城市到农村去插队落户。
在贫下中农的帮助下,我提高了政治觉悟,学会了各种农活。
今年一月,党支部叫我去当小学教师。
从那以后,我一直教语文。
我多么热爱我的工作和我的学生啊!
为了达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党号召我们青年人学习科学技术。
现在我正在参加大学入学考试。
我希望能考上大学。
我一定为革命努力学习,争取做到又红又专。
如果考不上,就回到农村去,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更加努力工作。
我将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作出贡献。
附1:新中国1949-1977年高考制度的变迁
1949年高等学校单独招生。
1950年同一地区高校联合招生。
1951年以全国大行政区范围统一招生。
1952年全国统一招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废除高考,高校停止招生。
1971年高等学校逐步举办试办班,恢复招生。
招收的新生初中毕业即可,但须经过两年以上劳动锻炼,废除招生考试,改为“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
工农兵大学生由此出现。
1977年6月29日至7月15日,当年第一次高校招生座谈会,讨论参加高考的学生资格。
1977年8月13日至9月25日,当年第二次高校招生座谈会举行,确定高考招生办法。
具体包括:
1、劳动知识青年和应届高中毕业生都可以报名;
2、具有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才可以报名,而且必须通过大学入学考试;
3、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
4、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
据统计,当年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录取率4.7%。
附2:1977年高考录取通知书一份。
入学须知:
在全国人民紧跟党中央战略部署,深入揭批“四人帮”的大好形势下,经过统一招生,你被录取到我校学习,我们满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表示热烈欢迎!
凡我校录取的学生,毕业后都要服从党的需要,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工作。
学生来校途中,应提高革命警惕。
新生报到时,必须带户口迁移证和粮油关系转移证及商品供应关系,必须每人一张,要注明原地区停止供应时间,从三月份开始由学校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