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自动化——整车人机布置(UG)

汽车设计自动化——整车人机布置(UG)
杨金锋/ 总体设计部 2008-9-12

简介
NX General Packaging 是一整套汽车布置的设计软件,以车身内 部布置为主。它为汽车设计工程师提供了设计向导,加快了汽车内部布 置的设计,并能评价此设计是否符合SAE标准或某些地方法规(欧洲/ 加拿大/美国等)。

Tool bar & Menu——工具条和菜单
空间布置
视野校核
运动校核

向导界面
导航树
指示区
横幅区
工作区
导航按钮

车身人体工程学
车身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内容,主要表现为: ? 通过测量、统计、分析人体的尺寸,在进行车身内部布置设计时,以此为依据,确定 车内的有效空间以及各零部件(仪表板、顶棚、地毯等)的布置位置和尺寸关系; ? 通过对人体生理结构的研究,以使座椅设计以及人体坐姿符合人体乘坐舒适性要求; ? 根据人体操纵范围和操纵力的测定, 确定各操纵装置 (转向盘、 踏板、 手刹、 换档等) 的布置和作用力大小,以使人体操纵时自然、迅速、准确、轻便,并降低操纵疲劳强 度; ? 通过对人眼的视觉特性、视野效果的研究、试验,校核驾驶员的信息系统,以保证驾 驶员获得正确的驾驶信息; ? 根据人体的运动学,研究汽车碰撞时对人体的合理保护,正确确定安全带的铰接点位 置和对人体的约束力;研究振动时对乘坐舒适性的影响;研究人体上下车的方便,以确 定车门的开口部位与尺寸; ? 根据人体的生理要求,合理确定并布置空调系统; ? 研究人的心理特性和要求,设计一个舒适、美观、轻松的环境。

车身室内布置设计
? 基本要求: 空间宽敞、乘坐舒适和视野广阔,即尺寸性、舒适性和视野性的要求。 ? 基础内容: 以人体尺寸、人体生理结构和视觉特性为依据,着手进行布置设计,最终使室内设计达到 以人体为中心的三个整车协调: 操作纵件位置的协调,以确定合理的驾驶位置; 车内空间尺寸的协调,以达到最有效的空间利用; 整车的人车视野协调,使其具有最佳视觉效果。 ? 基本工具: 2D人体样板(3D人体模型) 适宜H点位置线 眼椭圆(球) 头部包络线(面) 手伸及界面(人机工效点评价)

2D人体样板
人体尺寸决定了人体所占据的几何空间大小和人体的活动范围,是确定车身室内 有效空间和进行内饰布置的主要依据。 百分位指人体身高分布值的百分位,即对于身高的某一百分位分布值,则表示身 高小于此值的人数占的百分率,并将此身高分布值定义为对应于这一百分位的人体标 准身高。 汽车设计中一般采用SAE 5%女性、50%男性、95%男性(现在10%,50%,95%) 三 种百分位的人体尺寸,分别代表矮小身材、平均身材和高大身材的人体尺寸,另外也 可以使用其他国家人体尺寸。 一般采用去两头的原则, 以SAE 95%和5%百分位 (SAE j833 1989, 不是最新 ) 的人体尺寸作为室内设计,确定座椅调节行程的上下限尺寸基准。(参考SAE J826 1995,一般取10%,95%来验证) H点设计用人体模型尺寸为SAE 95%男性人体尺寸(如果有特殊原因,可以使用 他国人体尺寸或者其他百分位人体尺寸),其他人体尺寸均用于校核使用。

3D人体模型
3D模型的尺寸与2D样板相同,而且可以选择百分位,主要用于样车测量和实验。 检测应用情况如下: 目前美国有关标准法规要求采用的是95%百分位的SAE-3DM, 欧洲法规要求采用的是50%百分位的SAE-3DM, 日 本 法 规 根 据 目 的 的 不 同 要 求 采 用 50% 百 分 位 的 或 95% 百 分 位 SAE-3DM ————————曾经使用JSAE-3DM,已废除。 我国目前直接引用的是50%百分位的SAE-3DM,但由于国内生产的轿车多为引进的 国外技术或合资生产,各汽车厂使用的三维人体模型也有各自的要求。 ————————GB/T 11559-89《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模型》要求采 用的3DM实际与JSAE-3DM相同,以及GB/T 11563-1995 汽车H点确定程序, 均已废除。

Hip Point Design Tool——H点设计工具
H点指当H点三维人体模型按规定步骤安放在汽车座椅中时,人体模型左 右两H点标记连线的中点。H点是与操作方便性及坐姿舒适性相关的车内尺寸 的基准点;H点是确定眼椭圆以及头部包络线在车身中位置的基准点;H点也 影响到了驾驶员的手伸及面。
适用标准: SAE J4002 Feb 2004 ——Driver Designated Seating Position Design Procedures and Design Procedures for 2nd or 3rd Row Outboard Seating Positions
? 操作演示

适宜 H 点位置线
适宜 H 点是指适意驾驶位置时的 H 点。 这些点随 H 点与踵点的高度(H30) 和人体百分位的不同而变化, 聚集成线, 即为驾驶员适宜驾驶位置的 H 点位置 线。美国工程师协会(SAE)将其描述成 H30 的函数, 。 A 类汽车的 H 点位置线可表达为 H30 的二次函数。如下所示数学表达。
X 97.5 = 936.6 + 0.613879Z - 0.00186247Z2 X 95 = 913.7 + 0.672316Z - 0.00195530Z2 X 90 = 885.0 + 0.73574Z - 0.00201650Z2 X 50 = 793.7 + 0.903387Z - 0.00225518Z2 X10 = 715.9 + 0.968793Z - 0.00228674Z2 X 5 = 692.6 + 0.981427Z - 0.00226230Z2 X 2.5 = 687.1 + 0.895336Z - 0.00210494Z2
式中 Xi—第 i 百分位身材的驾驶员的 H 点位于拇指参考点之后的水平距离, 其单位为 mm Z—H 点离加速踏板踵点的高度(H30),其单位为 mm

对于A类车的驾驶员H点的位置线可以通过H点的水平行程X与H点离踵点 的高度Z(H30)之间的关系加以表达:Xi=ki+miZ-niZ2 其中:ki、mi、ni与第I百分位驾驶员相应的常数。

Seat Line——座椅线工具
一般在车辆驾驶舱以及体系结构开发的早期阶段用到这个功能,可以将生 成的线用做估计目标驾驶员的位置和长度, 即座椅行程, 还可以作为检查工具, 以预测指定的座椅移动行程所提供的适应级别。
适用标准: SAE J1516 DEC98. Accommodation Tool Reference Point. SAE J1517 DEC98. Driver Selected Seat Position.
? 操作演示

眼椭圆(球)
三维的眼椭球模型来源于二维眼椭圆,SAE 标准里面把二维眼椭圆侧视图、俯视图推广到 三维空间来就形成了眼椭球,但是具体的概念、意义和它的功能还是要从二维眼椭圆来看。 眼椭圆是由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车身工程委员会人体模型分会提出的术语。 汽车驾驶员的眼 椭圆是指不同身材的驾驶员按自己的意愿将座椅调整到适意位置 ,并以正常的驾驶姿势入座 后,他们的眼睛位置在车内坐标系中的统计分布图形,如图所示。由于图形呈椭圆状,因此被 称为驾驶员眼椭圆(Eyelipse)。它用来描述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就坐时,眼睛在车内坐标系中 的活动范围。
X
侧视图中心
Z 99% 95% 90%
X
5%的驾驶员眼睛位于此区 视线
Z Y
90% 95% 99%
95% 的驾驶 员眼睛位于 此区
俯视图中心
95% 眼椭圆
X
X
Y

Eyellipse Sphere——眼椭球设计工具
驾驶员眼椭球的确立为研究汽车视野性能提供了科学的视野原点基准。眼 椭球的中心位置,以及长短轴的长度和方向,与车辆类型,SGRP位置、座椅 水平调节量、驾驶员比例等都有关系。眼椭球主要应用于人机工程关于视野的 校核,如风窗玻璃、后视镜、仪表板等,该工具可以让用户创建和管理SAE所 定义的眼椭球,用这些数据来表示95%或者99%的驾驶员眼点分布。
适用标准: SAE J941 XXX85.Motor Vehicle Drivers’ Eye Locations. SAE J941 JUN97.Motor Vehicle Drivers’ Eye Locations. SAE J941 SEP2002 .Motor Vehicle Drivers’ Eye Locations.
? 操作演示

头部轮廓线(面)
头廓包络面是二维界面中的头廓包络线在三维空间的延伸推广,具体到它的概念定义及其 在车身内部布置设计中的应用情况仍然要从二维头廓包络线的来源上来看,详细情况如下面阐 述。 在轿车车身内部布置设计中,人的头部位置是指人体头部的前面、顶部、侧面和后部的位 置,其中头顶和头的后部包括头发,具体形状就用头廓包络线来描述。

Head Contour Surface ——头部包络面设计工具
头部包络面的相关参数基本上与眼椭球的相关参数一致,它用来进行头部 空间限制条件的设定,主要是侧面,前面,后面,顶部等各个方位的空间限制。 驾驶员与乘员的头部包络面的尺寸与设定有所不同, 详细的规定要参见 SAE标准。
适用标准: SAE J1052 APR97.Motor Vehicle Driver and Passenger Head Position SAE J1052 AUG2002.Motor Vehicle Driver and Passenger Head Position
? 操作演示

手伸及界面
手的操纵范围是车身设计中确定综合操纵杆、各种控制按钮、开关键等的 必要条件,在车身内部布置中就用驾驶员手伸及界面来描述这个范围。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的概念及作用:汽车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是指驾驶员以 正常姿势坐在座椅中,身系安全带、右脚支撑于加速踏板踵点上,一手握住转 向盘时另一手所能伸得的最大空间廓面。驾驶室内的一切手操作钮件、杆件、 开关等的位置均应在驾驶员手伸及界面之内,这是汽车车身设计的一条重要原 则。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是在实验室内手伸及界面测量台上测得的,通过测量 原理可得到如图所示的驾驶员手伸及界面。为了便于使用,驾驶员手伸及界面 的数据已列成表格。 根据驾驶室尺寸综合因子 G 值的大小和使用车辆的男女驾 驶员的比例,以及安全带类型的不同,共列出了 42 张表格,以供查阅。 实践中证明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的使用,对于布置和检验驾驶室内操作杆件、 控制钮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400
300
200
100
0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5 0
加速 踏板 踵点
HR基 准 面 最 后 H点

Driver Hand Control Reach——手伸及界面设计工具
手伸及界面设计工具可以创建驾驶员最大手伸范围的轮廓面, 用来检验是否符合SAE J287标准要求,可以建立单指按,三指旋握,满手 掌握三种轮廓面。
适用标准: SAE J287 JUN1988.Driver Hand Control Reach.
? 操作演示


汽车总布置设计说明书

目录 目录 ................................................................ I 摘要 .............................................................. I II 第1章、汽车形式的选择 . (1) 1.1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1) 1.1.1汽车载客量和装载质量 ................................... 1 1.1.2质量系数ηmo ............................................ 1 1.1.3整车整备质量m o ......................................... 1 1.1.4汽车总质量m a ........................................... 1 1.2汽车轮胎的选择 ............................................... 2 1.3驱动形式的选择 ............................................... 2 1.4轴数的选择 ................................................... 3 1.5货车布置形式 ................................................. 3 第2章.汽车发动机的选择 (4) 2.1发动机最大功率 max e P (4) 2.2选择发动机 ................................................... 4 第3章、汽车主要参数选择 .. (7) 3.1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7) 3.1.1外廓尺寸 ............................................... 7 3.1.2轴距L .................................................. 7 3.1.3前轮距B 1和后轮距B 2 ..................................... 7 3.1.4前悬L F 和后悬L R ......................................... 8 3.1.5货车车头长度 ........................................... 8 3.1.6货车车箱尺寸 ........................................... 8 3.2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的计算 ..................................... 8 第4章.传动比的计算和选 .. (13) 4.1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比0i 的选择 (13) 4.2变速器传动比 g i 的选择 (14) 4.2.1变速器头档传动比 1 g i 的选择 (14) 4.2.2变速器的选择 .......................................... 14 第5章.动力性能计算 (15) 5.1驱动平衡计算 (15) 5.1.1驱动力计算 ............................................ 15 5.1.2行驶阻力计算 .......................................... 15 5.1.3力的平衡方程 .......................................... 17 5.2动力特性计算 (17) 5.2.1动力因数D 的计算 (17)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载货汽车汽车动力总成匹配与总体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专业名称: 指导老师: 日期:2104/12/1

题目: 设计一辆用于长途运输固体物料,载重质量20t 的重型货运汽车。 整车尺寸:11980mm×2465mm×3530mm 轴数:4;驱动型式:8×4;轴距:1950mm+4550mm+1350mm 额定载质量:20000kg 整备质量:11000kg 公路最高行驶速度:90km/h 最大爬坡度:大于30% 设计任务: 1) 查阅相关资料,根据题目特点,进行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传动轴、 驱动桥、车轮匹配和选型; 2) 进行汽车动力性、经济性估算,实现整车的优化匹配; 3) 绘制车辆总体布置说明图; 4) 编写设计说明书。 本说明书将从整车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传动系各总成的选型、整车性能计算、发动机与传动系部件的确定四部分来介绍本课程设计的设计过程。

1.整车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 1.1发动机的选择 1.1.1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及转速的确定 汽车的动力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设计要求该载货汽车的最高车速是90km/h ,那么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应该大于等于以该车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功率之和,即: )76140 3600(13max max max a D a a T e u A C u f g m P ?+??≥ η (1-1) 式中 max e P ——发动机最大功率,kW ; T η——传动系效率(包括变速器、传动轴万向节、主减速器的传动效率),参考传动部件传动效 率计算得:95%95%98%96%84.9%T η=???=,各传动部件的传动效率见表1-1; 表1-1传动系统各部件的传动效率 部 件 名 称 传动效率(%) 4-6档变速器 95 辅助变速器(副变速器或分动器) 95 单级减速主减速器 96 传动轴万向节 98 a m ——汽车总质量,a m =31 000kg (整备质量11 000kg,载重20 000kg ); g ——重力加速度,g =9.81m /s 2 ; f ——滚动阻力系数,由试验测得,在车速不大于100km/h 的情况下可认为是常数。轮胎结构、 充气压力对滚动阻力系数有较大影响,良好路面上常用轮胎滚动阻力系数见表1-2。取0.012f =。 表1-2良好路面上常用轮胎滚动阻力系数 轮胎种类 滚动阻力系数 中重型载货车用子午线轮胎 0.007-0.008 中重型载货车用斜交轮胎 0.010-0.012 轻型载货车用子午线轮胎 0.008-0.009 轻型载货车用斜交轮胎 0.010-0.012 轿车用子午线轮胎 0.012-0.017 轿车用斜交轮胎 0.015-0.025 D C ——空气阻力系数,取D C =0.9;一般中重型货车可取0.8~1.0;轻型货车或大客车0.6~0.8;

[整理版]汽车人机工程学13

[整理版]汽车人机工程学13 《汽车人机工程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汽车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汽车设计、行驶过程中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使学生了解解决设计中人与汽车的关系为主的产品造型设计十分重要。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人机工程的研究内容、基本原则、基本原理以及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意义;全面了解与汽车设计相关的人的因素,包括结构特征(人体解剖、人体测量)、功能特征(信息感知、处理与执行)、心理特征、环境适应性等;掌握显示与控制设计、作业域设计,座椅与手握工具设计等典型汽车人机设计问题。了解人机系统功能和类型,人机系统的分配,人机系统中人的失误产生的原因,车辆碰撞事故中车内乘员的人体保护技术,车辆行驶中车内乘员的乘坐舒适性,车辆驾驶员的驾驶适宜性,车辆噪声控制的必要性和如何保持车厢内的小气候环境。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设计观以及在以感性为主的形态设计过程中理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绩考核形式:末考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述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发展、人机工程学的研究领域、人机工程学的相关学科、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发展阶段、人机工程学的研究领域、人机工程学的相关学科、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人机工程学的发展阶段、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教学难点是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4.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1.经验人机工程学阶段 2.科学人机工程学阶段 3.现代人机工程学阶段 第二节人机工程学的研究领域 第三节人机工程学的相关学科 第四节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1.机具 2.作业研究 3.环境 4.研究模型 第五节汽车人机工程问题——汽车人机工程学 1.汽车人机工程设计的主要工作任务 2.汽车人机工程设计所涉及的研究范围 第二章汽车人机工程学中的人体因素 1.教学基本要求

总布置介绍

总布置概述 汽车总布置设计,又称为汽车总体设计,其工作内容包括汽车型式的选择,整车基本尺寸的设定,各大机械系统布置方案、人机工程布置方案的制定,各大系统的布置实现系统间的间隙保证,同时也包括对整车重量、通过性、动力性经济性、车辆动力学、NVH 等性能的考虑。总布置设计,与造型设计,整车性能开发,构成了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整车层的工作内容。总布置设计、造型设计、整车性能开发这三大项工作,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其中,总布置设计,决定了汽车的总体技术方案,是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总布置设计,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款汽车产品投放市场后的成败。 图1-1 汽车产品开发中整车层的工作内容 1.1 汽车开发流程与总布置工作 汽车产品开发,可分为平台开发,车型开发和变型开发三种。 平台开发:开发全新的平台,全新整车造型、系统结构、配置、布置的整车项目。 车型开发:在已有平台的基础上,全新整车造型和布置,通常选用已开发成熟的零部件,对整车系统结构进行改动的整车项目。 变型开发:保留平台,通过局部改变造型和布置,选用已开发成熟的零部件对车型进行小范围改动的整车项目。 一般而言,一套完整的汽车新产品开发流程,按先后顺序,包括产品策划,概念设计,工程设计,设计验证,生产准备等几个基本的阶段。不同的汽车公司, 对汽车产品开发流程中不同阶段的名称各有不同的定义,但其本质内容却与前面提到的各个基本阶段是对应的。

当然设计验证与生产准备已经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产品开发阶段了。在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中,总布置都要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中,概念设计与工程设计阶段的工作量最大。 在产品策划阶段,产品规划人员根据各种输入信息,如高层决策,市场需求,或是技术发展趋势报告,撰写新项目建议书。但新项目建议书只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性报告,其中关于车型产品的定义也比较笼统。根据新项目建议书,项目组成员通过市场可行性、技术可行性、质量可行性、采购可行性、生产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等各种可行性分析,确定该项目是否可行,如果可行,项目的详细方案是什么。这其中,技术人员和市场人员将发挥最重要的作用,而在所有的技术人员中,发挥带头作用的就是总布置工程师。在这个阶段,总布置工程师将会同市场人员,根据市场调研、技术可行性以及其它约束条件,制定该项目的整车产品定义,包括车辆型式选择、整车基本尺寸定义、人机工程布置方案,并绘制初版的整车总布置图。总布置工程师也将与负责动力总成开发和整车动力性经济性的工程师一起,初步制定动力总成的搭载和布置方案。 在概念设计阶段,总布置工程师的要务,是与造型师一起进行造型设计。首先,总布置工程师与相关系统的工程师一起,对产品规划阶段的整车产品定义进行进一步细化,主要体现在整车布置图的细化、底盘硬点、人机工程硬点的确定,发动机、空调等关键系统的选型与布置(对于需要新开发的发动机、空调等关键系统,还要提出对其外廓尺寸、安装点、接头的设计要求)。如:有了发动机的布置方案,才可以确定前悬的长度和发动机盖的高度;有了空调的布置方案,才可以进行仪表板CAS 面或油泥模型的制作,并考虑仪表板上其它部件的布置与造型。总布置工程师也将与车身工程师一起制作整车的典型断面图。所有这些,将作为造型师进行造型设计的重要输入信息。总布置工程师与造型师之间,是约束和配合的关系。所谓约束,是指造型师原则上必须按照总布置工程师提供的整车布置图进行造型设计,造型的创意不能违背整车尺寸定义、人机工程布置方案以及动力总成等关键系统的布置方案。所谓配合,是指造型师在进行造型创意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总布置工程师事先制定的尺寸、布置方案使其造型创意成为不可能,从而希望总布置工程师能做一些调整,这时候总布置工程师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与造型师沟通,最终获得双方满意的方案。另外,造型师在每交付一版造型交付物(如效果图、CAS 面)后,总布置工程师将与相关系统的工程师一起,对造型进行法规符合性、工艺可行性分析,分析的结果将反馈给造型师,使其调整造型,这样的操作过程在整个造型工作中,将反复好几次。为了验证整车造型、尺寸、人机工程,通常要制作1:1 的外形和内饰模型进行验证;根据验证暴露出的问题,总布置工程师将调整整车尺寸定义和人机工程设计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在整车开发过程中,概念设计阶段的工作往往与产品策划阶段的工作有部分重叠。或者说,在产品策划阶段,就需要进行部分概念设计阶段的工作,以便提供更明确的整车产品信息,进行各项可行性分析。 在工程设计阶段,总布置工程师的工作,是沿着概念设计阶段确立的整车设计方向,落实各项布置方案,与各系统的工程师一起,建立一辆完整的数字样车。首先,总布置工程师向各专业设计人员下达各系统的布置方案、物理边界、重量目标以及安装点、接头的设计要求,并预留各大系统之间的间隙。各系统的布置方案,主要要考虑空间利用率(尽可能增大乘员空间和行李空间,减小机械部件占用的空间)、整车轴荷、维修可行性、装配可行性,以及碰撞安全、NVH、温度场、EMC 等性能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负责性能的工程师会与总布置工程师就影响相关性能的布置方案进行讨论,最终确定布置方案。各系统的工程师,也会结

汽车设计说明书_-)K

目录 目录 (1) 摘要 (3) 1 汽车的总体设计 (1) 1.1汽车总体设计的一般顺序 (1) 1.2布置形式 (4) 1.3轴数选择 (4) 1.4驱动形式的选择 (4) 2 载货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5) 2.1 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5) 2.1.1汽车载荷质量的确定 (5) 2.1.2 整车整备质量的预估 (5) 2.1.3 汽车总质量的确定 (5) 2.1.4 汽车的轴荷分配 (5) 2.2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5) 2.2.1汽车的主要尺寸 (5) 2.2.2 汽车的外廓尺寸 (6) 2.3汽车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 (6) 2.3.1 汽车动力性参数的确定 (6) 2.3.2 汽车燃油经济性参数的确定 (6) 2.3.3 汽车通过性性参数的确定 (6) 3 货汽车主要部件的选择及布置 (7) 3.1 发动机的选择与布置 (7) 3.1.1 发动机型式的选择 (7) 3.1.2 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 (7) 3.2轮胎的选择 (10) 3.3离合器的选择 (10) 3.4万向传动轴的选择 (10) 3.5主减速器的选择 (10) 4 总体布置的计算 (11) 4.1 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计算 (11) 4.1.1平静时的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 (11) 4.1.2 水平路面上汽车满载行驶时各轴的最大负荷计算 (13) 4.1.3 制动时各轴的最大负荷计算 (14) 4.2 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比的选择 (15) 4.3 变速器传动比的选择 (15) 4.3.1 变速器一档传动比的选择 (15) 4.3.2 变速器档数和各档传动比的选择 (15) 5 汽车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计算 (17) 5.1 汽车动力性能的计算 (17) 5.1.1驱动平衡的计算 (17) 5.1.2动力特性的计算 (19) 5.2功率平衡计算 (22)

人机工程学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doc

第四章人机工程学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4-1 概述 人机工程学是近40年来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在车身设计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一、人机工程的概念 研究对象:人—机—环境系统的整体状态和过程。 任务:使机器的设计和环境条件的设计适应于人,以保证人的操作简便省力、迅速准确、安全舒适,充分发挥人、机效能,使整个系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研究范围: ①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能力极限——能承受的极限; ②人机功能的合理分配——充分发挥各自特长; ③人机相互作用及人机界面设计; 相互作用——利用信息显示器和控制器实现人—机间信息交换的过程; 人机界面——使显示器与人的感觉器官的特性相匹配,使控制器与人的效应器官相匹配,以保证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换迅速、准确。 ④研究环境及其改善——温度、湿度、照明、噪声、振动、尘埃、有害气体等对人的作业活动和健康的影响。以及控制、改善不良环境的措施和手段; ⑤研究作业及其改善——人从事体力和脑力作业时生理、心理变化,由此确定作业时的合理负荷及耗能量、合理的作业和休息制度、合理的操作方法→↓疲劳,保障健康,↑作业效率; ⑥研究人的可靠性与安全——工程系统日益复杂和精密,操作人员面对大量的显示器、控制器,容易出现人为差错而导致事故发生。→研究人的可靠性及影响因素,寻求减少人为差错,防止事故发生的途径和方法。

二、人机工程学与车身设计的关系 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要解决的问题 ①如何减少汽车的各种物理性能对人生理、心理所产生的影响; ②如何减少驾驶操作的失误而造成的事故。 2、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对现有条件下驾驶汽车和乘坐汽车在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各方面进行大量统计与调查,引入生理学、医学、心理学、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学、人体测量学、工程学、机械学、环境科学、信息工程、系统工程等学科的观点和方法,开展全面研究和分析→改善汽车的各种性能。 目的:为汽车设计、改进提供各种调查、改进、试验与分析结果,使汽车更好地、尽善尽美地为人服务。 3、车身内部各种物理量的变化和人体的承受范围 人对车内各种物理量变化的感受具有一定的限度。 车内各种物理量的变化超过允许条件→感到疲劳、头晕、恶心、呕吐等生理上的病态变化和心理上的烦燥不安。 措施:·采用各种灯光、音响报警装置→及时提醒注意; ·应用空调设备→调节车室气候;

JY1061型汽车前桥设计说明书解析

汽车前桥设计说明书 二、结构参数选择 1、JY1061A型汽车总布置整车参数见表1: 表1 2、从动桥结构形式 本前桥采用非断开式转向从动桥 3、选择前桥结构型式及参数 (1)前轴结构形式:工字形断面加叉形转向节主销固定在前轴两端的拳部里。 (2)转向节结构型式:整体锻造式。 (3)主销结构型式:国柱实心主销。

(4)转向节止推轴承结构形式:止推滚柱轴承。 (5)主销轴承结构形式:滚针轴承 (6)轮毂轴承结构形式:单列向心球轴承 4、前轮定位角 本型前轮定位角选择见表1 三、前桥强度计算 1、前轴强度计算 (1)前轴受力简图 如图1所示: 图1 汽车向左侧滑时前轴受力图(2)前轴计算载荷的计算 ⅰ)紧急制动

工 汽车紧急制动时,纵向力制动力达到最大值,因质量重新分配,而使前轴上的垂直载荷增大,对后轮接地点取矩得 取路面附着糸数Ф=0.7 制动时前轴轴载千质量重新分配分配糸数m1= 12 +ΦL hg = 1175.106.17.0+?=1.631 垂直反作用力:Z 1l = Z 1r = 2 1G m 220727 631.1?==16902.96N 横向反作用力:X 1l =X 1r = 2 1G m Ф=11832.00N ⅱ)侧滑 汽车侧滑时,因横向力的作用,汽车前桥左右车轮上的垂直载荷发生转移。 (1)确定侧向滑移附着糸数: 在侧滑的临界状态,横向反作用力等于离心力F 离,并达到最大值F 离=gR V G 2 1,Y max =G 1Ф′ ,为保证不横向翻车,须使V 滑

汽车人机工程学论文

汽车仪表照明的颜色选取 (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摘要】对不同车型仪表盘背景色以及指示灯颜色,查阅资料收集有关人眼对光线视觉效率、颜色对比、颜色适应、视觉残像等人眼视觉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各颜色背景光的利弊之处,总结出利于人眼颜色适应,便于颜色信号区分的汽车仪表背景色和指示灯颜色。 关键词:光线视觉效率、颜色对比、颜色适应、视觉残像 1.前言 汽车对安全性、舒适性、节能和环保性能等都有一定要求,汽车仪表盘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随着驾驶环境的变化,仪表照明也显得更为重要。在夜间或驾驶环境光照条件很差的情况下,仪表照明是驾驶员在驾驶室内观察仪表显示读数所必需的条件,而仪表的照明不但影响驾驶员获取仪表显示信息的效率,而且影响驾驶员观察外界环境的效率,所以仪表照明不但要求对仪表起到照明与美观作用,而且要适应人眼视觉特性,从而保证驾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本文主要以汽车仪表指示灯颜色和汽车仪表背景光颜色作为分析对象,分别从人眼视觉效率、人眼颜色对比、人眼颜色适应等方面介绍,从而归纳出不同颜色照明的优缺点与汽车仪表常用照明颜色的推荐。 2.人眼颜色识别特性分析 2.1人眼视觉效率 人眼视觉效率就是光谱光视效率,光谱光视效率是指人眼 的视觉神经对各种不同波长光的感光灵敏度是不一样的。对绿 光最敏感,对红、蓝光灵敏度较低。另外,由于受生理和心里 作用,不同的人对各种波长光的感光灵敏度也有差异。通常, 光通亮越大,人感觉光越明亮,但这是对同一种光波而言,即 同一色光而言。光辐射能量相同但波长不同的色光,无论是明 视觉还是暗视觉,其产生的明亮程度是不相同的。也就是说, 人眼对可见光谱内的不同波长辐射具有不同的感受性,有的色 光人眼感觉明亮,有的比较暗。 因此,汽车仪表照明应选用能让驾驶员清晰分辨仪表盘信 息的仪表照明,但是并不是人眼对仪表照明感光灵敏度越高越 好,因为人眼对仪表照明颜色的感光灵敏度越高,人眼的颜色 适应性就越差。驾驶员在驾驶汽车过程中,会不断把视线再仪表盘一外界之间交换,如果仪表照明颜色的感光灵敏度太高,人眼在离开仪表盘看向外界时,就有一段时间看不到外界,这将带来驾驶的危险性。 2.2人眼视觉延迟

汽车造型设计说明书

汽车造型设计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 ___年 _月

绪论 汽车造型设计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专业,它涉及到和那多门类的科学领域,如人机工程学、空气动力学、材料学、制造工艺学、经济学、商业心理学、环境学等。另外,造型中美的概念和时代感不是抽象的或固定的。它随着科学发展水平、物质条件、时间、人的审美调和和经济发展水平,而不断的演变。至于名族风格问题也是一样,它决不是一种固定形式所能表达的。 迈入2009回顾一百多年来汽车外观造型的变化才发觉汽车已经变了那么多。人们的用车习惯总是在不停的变化,以国内目前还不算成熟的汽车消费市场为例,从刚开始的崇尚实用为主,到如今的崇尚舒适;从完全摒弃两厢车到两厢车大行其道,汽车造型的发展也同时反映了当时的审美取向和实际要求。如今再来细细品味汽车造型走过的路程,也别有一番滋味。 汽车作为一种商品,它具有双重性,首先它是功能产品,具有满足行走和运载的使用价值,同时它具有艺术产品,有美的品质,在于其内外的形态给人们视觉和触觉上带来大的享受。向人们展示的就是它的外形,外形是否讨人喜欢直接关系到这款车子甚至汽车厂商的命运。汽车的外形设计,专业的说法叫做汽车造型设计,是根据汽车整体设计的多方面要求来塑造最理想的车身形状。汽车造型设计是汽车外部和车厢内部造型设计的总和。它不是对汽车的简单装饰,而是运用艺术的手法、科学地表现汽车的功能、材料、工艺和结构特点。汽车造型的目的是以美去吸引和打动观者,使其产生拥有这种车的欲

汽车设计中的H点说明

汽车设计中的H点说明 H 点的定义及不同表达方式2: H 点是指二维或三维人体模型样板中人体躯干与大腿的连接点即胯点(HipPoint)。在人体模板中为髋关节。在确定驾驶室布置工具在车身中的位置时常以此点作为定位基准点。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H 点的表达也有所不同。 设计H 点(DESIGN H-POINT) 设计H 点是指在汽车总布置时的设计基准点,最后设计H 点表示的是第95百分位的男子人体模型在最后位置时的胯点,最前设计H 点表示的是第5 百分位的女子人体模型在最前位置时的胯点。由最前和最后设计H 点便可以求得座椅的水平行程和垂直升程。 实际H 点(ACTUAL H-POINT) 实际H 点是指当H 点三维人体模型按规定步骤安放在汽车座椅中时,人体模型上左右H 点标记连接线的中点。它表示汽车驾驶员或乘员入座后胯关节在车身中的位置。汽车的实际H 点在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中有重要意义。由于H点三维人体模型各构件的尺寸、质量及质心位置均以人体测量数据为依据,座板与背板的轮廓线形状均是真实人体臀部和背部轮廓线形状的统计描述,因此它可以比较真实地模拟出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入座后的实际的H 点位置。 座椅参考点(SGRP) 制造厂规定的设计基准点,考虑到座椅的所有调节形式(水平垂直和倾斜),座椅参考点确定了在正常驾驶或乘坐时座椅的最后位置。它表征了当第95 百分位的人体模型按规定摆放在座椅上时,实际H 点应与座椅参考点相重合。SgRP 点相对于车身坐标系的X Y Z 坐标为SAE 中的L31,W20,H70 着三个硬点尺寸。 H 点在车身设计中的意义

驾驶员在车身中的位置(H 点的位置)决定着驾驶员身体各关节角度和眼椭圆、头廓包络线、手伸及界面等在车身中的位置。因此H 点决定了驾驶员的舒适性操纵性安全性和视野性,表述了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各种性能和驾驶室环境间的关系,由图中我们可以看出H 点的位置直接决定了驾驶室环境与驾驶员的相互关系是“人……机……环境”中“人”与“机”的衔接链。 在SAE J1100 中定义了三百多个硬点信息来控制整车总布置,其中控制整车外形和第一第二排驾驶和乘坐空间的主要硬点信息就有70多个,这些硬点大部分是以H 点为基准或是与H 点相关的。另外这些硬点信息之间又具有复杂的关联性。 因此合理地确定H 点在车身中的位置直接关系整车的设计质量,实际上该过程是一个不断重复迭代修改寻求最佳的折衷方案的过程。

人机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人机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文章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我们不得不承认汽车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私人汽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变得非常普遍,汽车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密切。但是,随着一起起交通事故的发生,致使我们不得不关注这种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同时又给我们的生命带来危险的交通工具——汽车。本文着重从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坐姿生物力学﹑作业空间的布置﹑视觉机能﹑视觉信息显示﹑操纵装置﹑人与声环境﹑人与光环境﹑用户﹑汽车色彩以及汽车安全性等方面来着手分析人机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life, we have to admit that cars are quietly changing our way of life. Private cars in our daily life has become very common, cars and our daily lives become more and more closer. However, as with the occurrence of traffic accidents, leading to concerns that we have not only brought convenience to our life, and gave our lives at risk of transport - car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measurement and data applications from the human body biomechanical sitting position ﹑visual layout of the operating room visual information display function ﹑control device and the acoustic environment of people with light environment ﹑human user﹑automotive colors and other aspects of vehicle safety proceed with an analysis of ergonomics in the automotive design. 【序言】人体测量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分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人机工程学范围内的人体形态测量数据主要有两类,即人体构造尺寸和功能尺寸的测量数据。人体构造上的尺寸是指静态尺寸;人体功能上的尺寸是指动态尺寸,包括人在工作姿势下或在某种操作活动状态下测量的尺寸。本文着重从坐姿状态下人体尺寸测量数据在汽车驾驶室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人体测量与数据、作业空间布置以及坐姿生物力学的应用驾驶室的分析人在驾驶车辆时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是在坐姿状态下完成的,因此驾驶室是坐姿活动空间。坐姿活动空间的人体尺寸见图-1(a)为正视图,零点在正中央矢状面上。图-1(b)为侧视图,零点在经过臀点的垂直线上,

如何开展汽车总体布置设计说明

汽车总体设计 1.概述 汽车性能的优劣不仅取决于组成汽车的各部件的性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部件的协调和配合,取决于总体布置;总体设计水平的高低对汽车的设计质量、使用性能和产品的生命力起决定性的影响。 汽车是一个系统,这是基于汽车只有如下属性而具备组成系统的条件: ①汽车是由多个要素(子系统及连接零件)组成的整体,每个要素对整体的行为 有影响; ②组成汽车的各要素对整体行为的影响不是独立的; ③汽车的行为不是组成它的任何要素所能具有的。 由此,汽车具备系统的属性,对环境表现出整体性、一辆子系统属性匹配协调的汽车所具备的功能大于组成它的各子系统功能纯粹的、简单的总和、反之,如果子系统的属性因无序而相互干扰,即便是个体性能优良的子系统,其功能也会因相互扼制而抵消,功率循环、轴转向等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系统论所揭示的系统整体性和系统功能的等级性必然会映射到设计任务中来、用整体性来解释汽车设计的终极目标是整车性能的综合优化,道理是十分显然的、汽车设计任务的等级形态表现为:上位设计任务是确定下位设计任务要实现的目标,下位设计是实现上位设计功能的手段、上、下位体系可从总体设计逐级分至零件设计,总体设计无疑处于这种体系的最上位,设计子系统的全部活动必须在总体设计构建的框架进行、子系统设计固然重要,但统揽全局、设计子系统组合和相互作用体系规则的总体设计对汽车的性能和质量的影响更加广泛、更为深刻。 1.1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 (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使用要求出发,正确选择性能指标、质量和主要尺寸参数,提出总体设计方案,为各部件设计提供整车参数和设计要求; (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

人机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人机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人机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自从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发明的三轮汽车开始,汽车已有百 年历史。在这上百年时间里,汽车可谓进行了一番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大汽车厂商陆续建立,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汽车早已走进普通人家中,并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工具时,人机工程逐渐被重视,并广泛被应用到了汽车设计之中。【关键词】人机工程学、汽车、设计 【正文】在汽车设计开始时,只是纯粹地要将它和马车分开,后来人们渐渐地意识到了应对汽车进行设计,使它更容易被人们选择和接受。随后各种设计风格陆续出现并被人们所接受,其中最流行的风格莫过于当年的“流线型风格”,但当时大部分设计中并没有把人机工程学的因素考虑到汽车设计中。直到后来人技工程学的真正建立并真正地得到发展的时候,设计师们才开始考虑到人机工程学在设计中的作用,随后人机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逐渐出现了。 随着人机工程学的不断发展,人机工程学所涉及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事本学科研究的专家所涉及的专业和学科也愈来愈广泛,解刨学、生理学、工业卫生学、工业与工程设计、

工作研究、建筑于照明工程、管理工程等多个方面都被包括其中,由此可见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一、外型上的设计 在现在大多数人的印象当中,车的外形是很重要的。在现在人的购车观念中,首先是外形。不同的人对汽车的外形要求不一样,这是不同人的性格、心理需求不同。一般喜欢刺激、动感的人则喜欢选择有外形动感、线条分明,有较低的风阻系数的轿跑车或跑车外形的车,如法拉利、奔驰的C 系;而一些成功人士和商人则注重外表和自身的地位的展现,这些人一般会选择外形大气,车身较长,能显示其地位的行政级或办公级的豪华轿车,如宝马的7系,奔驰的S系。 二、内部设计 汽车最让人关注的除了外形外还有内部的设计,而汽车内部的设计也分成几种设计风格,一是以驾驶员为中心,注重驾驶的乐趣;一种是以乘坐人员为中心, 以舒适为主,还有一种是综合二者,既兼顾驾驶又注重乘坐人员。 在现在的汽车内部设计中,方向盘也被列入了人机工程学的设计范围之内。方向盘的变化可谓不小,从最初的单一转向工具变为现在的多功能艺术品,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法拉利的方向盘。现在的方向盘综合了若干功能,包括影音控制键,蓝牙免提键,悬挂调节键等,在此基础上方向盘还提供了多向调节功能,

RL6100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总布置设计说明

摘要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两大根本问题,混合动力汽车在技术、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是目前缓解这两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城市客车在各个城市中承担着人口流动的任务,应用广泛,数量众多。同时城市客车的运行工况特殊,城市号灯多,站点之间距离短,运行路线固定,城市客车频繁的起步,加速,制动,怠速时间长,平均运行速度低。由于汽车设计时需要满足最高行驶车速和最大爬坡度等动力性要求,需要装备大功率发动机,使得城市客车经常处于功率过剩状态,造成了严重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本文以运用于城市公交系统的传统客车6100为研究对象,将其改装为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本文首先分析并比较了串联式、并联式以及混联式混合动力客车的驱动结构、类型和使用围,确定了混合动力客车驱动系统的布置型式;通过对我国典型城市公交车循环工况的分析,制定了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性能指标,并对所研究的混合动力客车的总体方案进行了设计,据此对发动机、电机、传动系的参数进行了匹配,初步确定了各部件的参数。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融合了传统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优点,具有传统燃机车动力性好和电动汽车清洁环保的特点,能够有效的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人机工程学

ABSTRACT Energy shortage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 are two serious problems that can prevent the world from developing forward rapidly.In this case HEV’S(hybrid electric vehicle)are the key to so lve the problems.It has advantages in many fields,such as technology,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City bus is bearing the task of the movement of the population. City bus is widely used and the number is large. The using condition of city bus is special、there are many signal lights、 short distance between sites 、fixed routes, frequently starting, accelerating, braking, long idle time, low average speed and so on. As the vehicle need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highest speed and maximum climbing degree while designing, usually a high-power engine is equipped, making the city bus in power surplus state, resulting in a serious energy waste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 This paper bases on the traditional bus 6100 using in the city traffic system, and refit it to be HEB(hybrid electric bus).The paper first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drive structure,type and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SHEV,PHEV and PSHEV, and made sure the layout pattern of HEB drive system;by studying statistical data of typical Chinese city bus driving cycle,it formulated the performance index for HEB,and the study of hybrid bus design the overall program, according to the engine, motor, drive system matching parameters, initially set the parameters of each component.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combines the traditional fuel vehicles and pure electric vehicles advantages effectively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reduce emissions. It is meaningful to study on hybrid vehicles.

人机工程学专业术语解释

一、专业术语解释: 1.R点:在设计之初进行总布置时,通常是根据总布置的要求确定一个“座椅参 考点”。即将座椅调至最后、最低位置时的胯点。并称该点为R点。 2.汽车人机工程学:汽车人机工程学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及社会等方面的科学 知识,通过对人体尺度和操纵范围、人的视觉和光的效应、听觉信息的传递和噪声干扰、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等的研究,以求从主观和客观两面个方面使汽车的各种性能更好地适应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要求,得出合理的“产品功能尺寸”。 3.人体尺寸:人体所占的集合空间。 4.产品功能尺寸:即是以人体尺寸参量为基础,加上该产品的某项功能对人体尺 寸参量做修正的产品尺寸。而产品最佳功能尺寸等于人体尺寸量+功能修正量+心理学 5.人的视野:指眼睛的眼球不转动情况下注意某一点时,眼睛在这个方向上所能 看到的范围。 6.眼椭圆:眼随圆即是用来描述汽车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态就坐在坐椅上时,眼 睛在车身坐标中的活动范围。 7.百分位: “百分位”这一概念,是表示排队的结果,换言之,对应于每一种身 材尺寸(横坐标)都从小到大排列于坐标轴上,再将这一尺寸段均分,成100 等份。 8.H点: H点是人体身躯与大腿的铰接点。H点人体模型是一种用来确定汽车 车身的实际H点位置的人体模型 9.汽车视野:指驾驶员处于正常驾驶位置时,眼睛和头部在正常活动范围内直接 或借助辅助设备所能看到的范围。它的视野常分为前方视野、侧视野和后方视野。 二、综合简答题: 1.从人机工程学理论出发,汽车座椅设计应该满足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①座椅的按装位置,尺寸与外型以驾驶员能方便驾驶为准则,满足有关标准的规定。 ②座椅的位置与外型应能使人体有良好的坐姿与合理的体压分布。减轻驾驶员与乘客的疲劳,同时还应保证驾驶员有良好的视野和侧向稳定感,提高其安全性。 ③座椅应有良好的静态与动态特性,以隔离或减弱由道路经车身传到人体的振动与冲击其固有频率与整车频率匹配良好。 ④座椅应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 ⑤要有美观大方的外型和与车身内饰相协调的色彩。 ⑥对乘员要有保护作用。 ⑦汽车座椅应有腰椎依托感。不得有臀部滑动感,腹部压迫感及背部弓型感等不适应的感觉。 ⑧结构紧凑。并且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2.说明图一中客车前方盲区校核时所用眼椭圆百分位、盲区不得大于多少,要保证驾驶员 方便看到前方多元、多高交通信号灯。 检查前方盲区是否大于3m,是否在符合国家公路等级的公路上能否方便地看到前方12m,高5m的交通信号灯。 校核方法是通过前风窗下沿向99%眼椭圆作切平面,该切平面和地面交线到客车前端的范围即为前盲区,前盲区的范围有缩小的趋势。据西德有关部门研究,现代大客车的前盲区应小于1.4m,即保证0.8m处,高为0.5m的小孩可以被驾驶员发现。对信号灯的辨认,即过信号灯顶点向95%眼椭圆作切线,其夹角 应小于150。 3.汽车色彩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a)车身外表的色彩(b)驾驶区色彩设计(c)车厢乘客区色彩(d)信号灯的色彩设计4.图二是轿车车身布置设计尺寸的标注,其中一些尺寸是基于汽车人机工程学设计的,请

汽车总布置设计指南(轮胎布置校核)

编号:SJZN-VI-003 四川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总布置设计指南 (轮胎布置校核) 编制 审核 审定 批准 发布日期

轮胎布置校核 1、范围:为规范乘用车轮胎的运动范围,规定了轮胎与周边随轮胎一起运动的零 部件间的动态间隙校核方法及间隙要求,规定了轮胎与周边不随轮胎运动的零部件间的轮胎包络校核方法及间隙要求,对乘用车防滑链在校核过程中的一般要求进行了说明;此规范适用于公司乘用车产品开发过程中轮胎布置设计校核。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978 轿车轮胎规格、尺寸、气压与负荷;GB/T6326 轮胎术语及其定义。 3、术语和定义 3.1、乘用车: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 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它也可以牵引一 辆挂车。 3.2、整备质量:汽车的干质量加上各种油液与燃料(各种油液加注至出厂状态,油箱燃料不少于油箱容积的90%)及备用车轮和随车附件的总质量。其中,干质量指仅装备有车身、全部电气设备和车辆正常行驶所需要的完整车辆的 质量。 3.3、防滑链:一种由钢链、橡胶链或其他材质及结构制成,成网罩状安装于 轮胎上,防止轮胎在雪地路面由于附着力过小而打滑的装置。 3.4、轮胎包络:模拟车辆实际行驶过程中,轮胎由于行驶状况及路面不平度 的影响而产生的各种跳动位置状态,在3D软件中合并而成的一个包络体模型,如图1。 3.5、上跳极限位置:悬架设计过程中,设定的轮胎相对整车所处的最高位置。 3.6、上跳极限减振器行程:轮胎运动到上跳极限位置时,减振器活塞相对空载状态位置移动的行程(注:一般情况下,减振器活塞上移行程通过缓冲块的压缩量进行确定,对于PUR材料,取2/3全长;对于橡胶类材料,取1/2全长,也可依据减振器图纸确定)。 3.7、下跳极限位置:车辆抬起,轮胎处于自由悬空状态,轮胎相对整车所处的位置。 3.8、下跳极限减振器行程:指轮胎运动到下跳极限位置时,减振器活塞相对空载状态位置移动的行程。 3.9、胎冠、胎肩与胎侧:GB/T6326确定的术语适用于本标准,见图2。 图1 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