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网院18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3
北语 18秋《唐宋古文研究》

18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5道小题, 总分值60分)1.以下对欧阳修“反对弃百事而不关心”文学主张理解有误的是()。
A. 这点继承了柳宗元“辅时及物”的文学主张B. 个人的情感应该是建立在“常”与“正”的基础上C. 很少谈“道”,往往以“意”代之D. 提倡“常”、“自然”“简”、“易”答案:C 答案联系“文档贡献者”2.骈文的特点不包括()A. 并列的排句,以两句或四句为主B. 讲求对偶C. 句法讲求变化多端D. 用典答案:C3.不是欧阳修散文风格特点的是()。
A. 平易流畅,意能曲达B. 纡徐柔婉,吞吐抑扬C. 散文诗化,风味曲包D. 文势挺拔雄健答案:D4.不属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散文的特征的是()。
A. 词句散而不整,奇而不偶,长短错落B. 无韵律之拘束C. 以气运文,以古朴为尚D. 不用事典,不务词藻华丽答案:D5.如果我们按照世代来划分的话,苏轼则为宋代古文运动第()代。
A. 一B. 二C. 三D. 四答案:C6.对韩柳文艺理论建树认识有误的是()。
A. 奉行“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准则B. 提出了道统说C. 否定了乐关教化,文关兴衰的旧说,将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归结于修身正心D. 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之说,韩柳逐渐认识到了文学的抒情的特点7.属于私家著述类散文的是()。
A. 《国语》B. 《墨子》C. 《左传》D. 《战国策》8.把曲折深奥的道理和复杂微妙的情意表达清楚,意无不达,情无不尽,欧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A. 借助声律与辞藻来渲染B. 用散行的、朴素的语言说理,从容不迫,一句句一层层讲清楚,委曲晓畅,平易近人C. 采用多层复句使句意严密,用跳宕的结构使文气奇突D. 议论方面,用排奡的句子,喷吐而出,以气服人9.骈文也在古文的影响下产生的变化不包括()A. 扩大了题材内容B. 风格从初唐以来的宏博典雅变为华丽浓艳C. 讲求用典的深僻和词采的繁缛D. 竭力在琢句构思上出新,以至于离奇古怪10.古文走向奇怪的原因不包括()A. 追求新异,把生涩奇怪当做创新B. 片面发展了韩柳古文中奇字难句的倾向C. 受骈文的影响D. 一般作者对艺术散文的错误的艺术追求,以文为戏11.对苏轼文艺思想理解有误的是()。
北语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3

17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3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判断题、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 不属于宋代对“道”的认识和运用的是()。
A. 突出明道之说,更发展成为载道理论B. 不主张宗六经,古文要应时而变C. 宋代散文明道兼明心D. 文风走向“常”、“自然”满分:4 分2.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出自韩愈()。
A. 《送孟东野序》B. 《答尉迟生书》C. 《答李翊书》D. 《进学解》满分:4 分3. 对于宋代古文运动第二个时期文统的观念理解有误的是()。
A. 穆修在偏重文的一方起了开创作用B. 古文家的文统观念与韩愈无关C. 尹洙和穆修的出发点都在于务实致用D. 文统主张切于世用,关注社会,反对空言心性满分:4 分4. 以下不能反映欧阳修文学观念的是()。
A. 批评时人“述三皇之大道,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
”B. 推崇雅颂、排斥风骚的思想C. 要求“知明古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
”D. 劝导人们正视民间疾苦和时政之弊,将文学兴讽、怨剌的职能置于首位满分:4 分5. 不平则鸣之说在韩愈()中提出来的。
A. 《送高闲上人序》B. 《原性》C. 《谢自然》D. 《送孟东野序》满分:4 分6. 关于宋代古文运动的三个阶段的认识,错误的是()。
A. 柳开、王安石为第一阶段B. 穆修、石介、尹洙、苏舜钦为第二阶段C. 欧阳修以后为第三阶段D. 第二个时期,以杨亿《西昆酬唱集》和时文为代表的文风风靡一时满分:4 分7. 不是欧阳修文风理论认识的是()。
A. 以儒家思想来严格地规定纯净的文学风格B. 提倡近情合理、简洁明了的义理之说C. 认为“道”体现着“简”、“易”D. 排斥为文务为高奇的立场满分:4 分8. 陈寅恪从六方面肯定了韩愈在唐代文化史上的重要贡献,不包括()。
A. 建立道统,证明传授之渊源B. 直指人伦,扫除章句之繁琐C. 吸纳佛老,匡救政俗之弊害D. 改进文体,广收宣传之效用满分:4 分9. 韩愈《答刘正夫书》说:“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
北语言18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3

【奥鹏】[北京语言大学]18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3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柳宗元的杂文最为著名,以下不属于其杂文的是()。
A、《捕蛇者说》B、《宋清传》C、《三戒》D、《种树郭橐驼传》第2题,被称为"文章之衰"的时期是()。
A、西汉B、殷周C、先秦两汉D、"八代"第3题,不属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散文的特征的是()。
A、词句散而不整,奇而不偶,长短错落B、无韵律之拘束C、以气运文,以古朴为尚D、不用事典,不务词藻华丽第4题,至(),人们开始使用具有文体意义的"散文"概念A、西晋B、西汉C、唐朝D、南宋第5题,初唐四杰在文学观上大致源于()。
A、李谔B、王通C、宋祁D、王勃第6题,不属于"师其意,不师其辞"的体现的()A、采用骈散夹杂的结构,根据当代口语提炼散文语言B、集众家之长,更重要的是独创C、追求创新,追求不同于以往、不同于流俗的写法D、扭转了唐代古文单纯模拟前人的倾向第7题,韩愈《答刘正夫书》说:"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
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
"这体现了韩柳哪条文体理论()。
A、师其意,不师其辞B、气盛言宜C、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D、抒写日常情感第8题,关于宋代古文运动第二个时期的理解,有误的是()。
A、第二个时期古文为时文所代B、石介复古的目的还是在于歌咏太平C、石介、孙复走的是文统的路线D、文统至欧阳修而大成第9题,以下是李商隐骈体文集的是()。
A、《为濮阳公陈情表》B、《送穷文》C、《樊南四六》D、《永州八记》第10题,文笔之分中,下列不能称之为"笔"的作品是()A、诗B、奏C、铭D、诔第11题,对韩愈古文文风及古文理论认识有误的是()。
A、道要"真",不能掺入佛、道的思想B、文要"纯",要去其陈、伪、杂C、主张宗经,师法古人就是要有独创性D、思想正统,从不求新求奇第12题,对北宋古文运动认识有误的是()。
北语20新上《唐宋古文研究》作业3答案

(单选题)1: 西汉最具时代特征的文体是()
A: 议论文
B: 辞赋
C: 史传文
D: 奏疏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2: 唐宋散文之前散体文的代表是()
A: 殷周之文
B: 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
C: 东汉到隋的散体文
D: 西汉散文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3: 认识到不是文章决定治乱,道德才是根本,提出了文章教化说的是()。
A: 萧颖士
B: 梁肃
C: 柳冕
D: 独孤及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4: 后世祭文、哀辞之类文章惟韩文公与()最为人称道。
A: 王安石
B: 欧阳修
C: 范仲淹
D: 曾巩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5: “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矣。
词高则出于众,出于众则奇矣。
”是()的逐奇论。
A: 樊宗师
B: 皇甫湜
C: 沈亚之
D: 孙樵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6: 骈文未起之前就有了丽词,从下列哪个方面不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A: 对于技巧的追求
B: 联想
C: 事证
D: 音韵变化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7: 不属于宋代对“道”的认识和运用的是()。
北语网院18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2

------------------------------------------------------------------------------------------------------------------------------ 单选题1(4分) : 燕许大手笔,其中“燕”指玄宗时燕国公()。
A: 刘知几B: 苏颋C: 宋璟D: 张说2(4分) : 关于宋代古文运动第二个时期的理解,有误的是()。
A: 第二个时期古文为时文所代B: 石介复古的目的还是在于歌咏太平C: 石介、孙复走的是文统的路线D: 文统至欧阳修而大成3(4分) : 对韩愈生平认识有误的是()A: 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后人称为韩吏部,死谥文公,称韩文公B: 他以文章为工具,试图通过排斥异端来达到建立新型儒学道统的目的C: 韩愈说他写散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明道D: 他敢于抗颜为师,奖掖后进,选拔人才4(4分) : 唐初修类书与文学相关的目的是为了()A: 骈丽徘偶文章之用B: 学习行文技巧C: 革新骈俪文风D: 研习散文之用5(4分) : 骈文未起之前就有了丽词,从下列哪个方面不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A: 对于技巧的追求B: 联想C: 事证D: 音韵变化6(4分) : 文笔之分中,下列不能称之为“笔”的作品是()A: 诗B: 奏C: 铭D: 诔7(4分) : ()提出了"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A: 刘勰B: 王通C: 白居易D: 李华8(4分) : 不是欧阳修文风理论认识的是()。
A: 以儒家思想来严格地规定纯净的文学风格B: 提倡近情合理、简洁明了的义理之说C: 认为“道”体现着“简”、“易”D: 排斥为文务为高奇的立场9(4分) : 欧阳修状水声用“水声潺潺”,不同于韩愈“水虢虢循除鸣”,这体现了欧阳修文风哪一特点()。
------------------------------------------------------------------------------------------------------------------------------ A: 文句长B: 用奇重字C: 文风奇崛D: 用平常轻虚字10(4分) : 唐初提出了一种理想的文学标准“合其两长”的人是()。
北语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3

17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3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判断题、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 不属于宋代对“道”的认识和运用的是()。
A. 突出明道之说,更发展成为载道理论B. 不主张宗六经,古文要应时而变C. 宋代散文明道兼明心D. 文风走向“常”、“自然”满分:4 分2.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出自韩愈()。
A. 《送孟东野序》B. 《答尉迟生书》C. 《答李翊书》D. 《进学解》满分:4 分3. 对于宋代古文运动第二个时期文统的观念理解有误的是()。
A. 穆修在偏重文的一方起了开创作用B. 古文家的文统观念与韩愈无关C. 尹洙和穆修的出发点都在于务实致用D. 文统主张切于世用,关注社会,反对空言心性满分:4 分4. 以下不能反映欧阳修文学观念的是()。
A. 批评时人“述三皇之大道,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
”B. 推崇雅颂、排斥风骚的思想C. 要求“知明古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
”D. 劝导人们正视民间疾苦和时政之弊,将文学兴讽、怨剌的职能置于首位满分:4 分5. 不平则鸣之说在韩愈()中提出来的。
A. 《送高闲上人序》B. 《原性》C. 《谢自然》D. 《送孟东野序》满分:4 分6. 关于宋代古文运动的三个阶段的认识,错误的是()。
A. 柳开、王安石为第一阶段B. 穆修、石介、尹洙、苏舜钦为第二阶段C. 欧阳修以后为第三阶段D. 第二个时期,以杨亿《西昆酬唱集》和时文为代表的文风风靡一时满分:4 分7. 不是欧阳修文风理论认识的是()。
A. 以儒家思想来严格地规定纯净的文学风格B. 提倡近情合理、简洁明了的义理之说C. 认为“道”体现着“简”、“易”D. 排斥为文务为高奇的立场满分:4 分8. 陈寅恪从六方面肯定了韩愈在唐代文化史上的重要贡献,不包括()。
A. 建立道统,证明传授之渊源B. 直指人伦,扫除章句之繁琐C. 吸纳佛老,匡救政俗之弊害D. 改进文体,广收宣传之效用满分:4 分9. 韩愈《答刘正夫书》说:“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
北语 20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1234

20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5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50分)1.鲁迅所言"文学的自学时代"是指()。
A. 殷周之前B. 战国至西汉C. 先秦D. 东汉到隋,即"八代"答:D V:131、9666、29062.属于“文以载道”说代表人物的是()。
A. 欧阳修B. 王安石C. 柳开D. 苏轼答:C3.对韩柳文艺理论建树认识有误的是()。
A. 奉行“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准则B. 提出了道统说C. 否定了乐关教化,文关兴衰的旧说,将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归结于修身正心D. 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之说,韩柳逐渐认识到了文学的抒情的特点答:A4.骈文正式成体是在()A. 西晋B. 东汉C. 西汉D. 魏答:A5.对苏轼文统观认识有误的是()。
A. 开始注重文的一面,开文统之论B. 反对道统说C. 肯定文的价值,建立了文统说D. 大胆地宣言为文而文答:A6.对柳宗元生平认识有误的是()A.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官至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B. 柳宗元勤于读书,善于思考,态度严谨,五经之外,先秦诸子也都下过工夫。
C. 在经学史上,敢于疑古,敢于创新D. 致力于倡导宋儒所谓的道学答:D7.《清波杂志》记载:"譬如城市间,种种物有之,欲致而为我用,有一物焉,曰钱。
得钱,则物皆为我用。
作文先有意,则经史皆为我用。
大抵论文,以意为主。
"这一转变可用()的话来评价:"在苏轼的艺术思想中,有一种从以艺术作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探讨艺术家的气质为中心的倾向。
"A. 鲁迅B. 郭沫若C. 钱钟书D. 沈从文答:C8.骈文未起之前就有了丽词,从下列哪个方面不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A. 对于技巧的追求B. 联想C. 事证D. 音韵变化答:A9.最早提出骈文的是()。
A. 刘勰B. 韩愈C. 柳宗元D. 庾信答:C10.文笔之分中,下列不能称之为“笔”的作品是()A. 诗B. 奏C. 铭D. 诔答:A二、判断题( 每题5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50分)1.朱熹指出:韩退之议论正,规模阔大,然不如柳子厚较精密。
唐宋古文研究作业及答案1-4(20秋)

《唐宋古文研究》作业及答案(1-4)《唐宋古文研究》作业11、在私家著述类散文中,属于语录体散文的是()A《国语》B《荀子》C《论语》D《孙子》正确答案:C2、不属于韩柳在文体革新上成就的是()。
A主张创新,师其意,不师其辞B发展深化了柳冕的“发乎性情,系乎国风”的教化伦常的君子之道C古文创作讲求“气盛”,要求以“言之短长与高下皆宜”来实现D韩柳古文把叙述与描写相结合,议论与叙事、抒情相结合,使之成为散文常用的手法。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B3、不属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散文的特征的是()。
A.词句散而不整,奇而不偶,长短错落B.无韵律之拘束C.以气运文,以古朴为尚D.不用事典,不务词藻华丽正确答案:D4、苏轼称()“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A.柳宗元B.韩愈C.欧阳修D.王安石正确答案:B5、《洛州张司马集序》是( )的名作。
A.张说B.刘知几C.苏颋D.宋璟正确答案:A6、不是初唐四杰的是()A.王勃B.杨炯C.陈子昂D.骆宾王正确答案:C7、不属于“师其意,不师其辞”的体现的()A.采用骈散夹杂的结构,根据当代口语提炼散文语言B.集众家之长,更重要的是独创C.追求创新,追求不同于以往、不同于流俗的写法D.扭转了唐代古文单纯模拟前人的倾向正确答案:A8、关于王禹偁的认识,有误的是()A.反对五代文风B.反对那种将古文视为奇怪的倾向C.开启了北宋古文运动的正确方向D.重道轻文,以雅颂典坟为文章轨范正确答案:D9、燕许大手笔,其中“燕”指玄宗时燕国公()。
A.刘知几B.苏颋C.宋璟D.张说正确答案:D10、认识到不是文章决定治乱,道德才是根本,提出了文章教化说的是()。
A.萧颖士B.梁肃C.柳冕D.独孤及正确答案:C11、《五悲文》是四杰中()的名作。
A.王勃C.卢照邻D.骆宾王正确答案:C12、韩愈《送孟东野序》中“鸣”字用法各不相同,体现了散文的哪个文学的文学语言特征A.以散文为主,杂用排偶,对句,很少用四六B.参差错落,抑扬顿挫的节奏使文章,雄健奔放C.讲究朴素美,讲究翻新,创造新词句,不用或少用典故D.比较注意于口语正确答案:C13、欧阳修状水声用“水声潺潺”,不同于韩愈“水虢虢循除鸣”,这体现了欧阳修文风哪一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单选题1(4分) : 以下不属于韩愈散文理论的是()A: 务去陈言,辞必己出B: 闳中肆外C: 气盛之处要注意艺术节制D: 师其意,不师其辞2(4分) : 以下不属于韩愈散文艺术风格的是()A: 追求创新而有所失正B: 层见叠出,怪奇出新C: 拔天倚地,气势逼人D: 滔滔雄辩,闳中肆外3(4分) : ()曾赞苏轼:“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A: 李定B: 王安石C: 陈师道D: 司马光4(4分) : 对韩柳文艺理论建树认识有误的是()。
A: 奉行“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准则B: 提出了道统说C: 否定了乐关教化,文关兴衰的旧说,将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归结于修身正心D: 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之说,韩柳逐渐认识到了文学的抒情的特点5(4分) : 如果我们按照世代来划分的话,苏轼则为宋代古文运动第()代。
A: 一B: 二C: 三D: 四6(4分) : 关于苏轼对文、道的认识,正确的是()。
A: 道法孔孟B: 文以载道C: 文必与道俱D: 尊孔排老7(4分) : 骈文的特点不包括()A: 并列的排句,以两句或四句为主B: 讲求对偶C: 句法讲求变化多端D: 用典8(4分) : 不属于柳宗元散文风格的是()A: 立论精密深厚B: 奇崛瑰怪、闳中肆外C: 内容博大精深D: 语言简洁峭厉9(4分) : 关于王禹偁的认识,有误的是()。
A: 反对五代文风------------------------------------------------------------------------------------------------------------------------------ B: 反对那种将古文视为奇怪的倾向C: 开启了北宋古文运动的正确方向D: 重道轻文,以雅颂典坟为文章轨范10(4分) : 最早有意识地出于功利目的而提倡散体文的,历来认为是西魏的宇文泰、()等人。
A: 苏绰B: 欧阳修C: 韩愈D: 柳宗元11(4分) : 不是古文衰落与骈文复兴的表现的是()A: 中唐以后骈文又恢复了统治地位的现象B: 古文变得很少,也再没有出现过像韩柳这样的大家C: 骈文在某些领域又恢复了一度被散文夺去的优势D: 骈文则在李商隐、温庭筠手中又有了新的发展12(4分) : ()骈文进入高潮。
A: 南朝B: 晋宋C: 刘宋D: 梁后期和陈13(4分) : 对柳宗元生平认识有误的是()A: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官至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B: 柳宗元勤于读书,善于思考,态度严谨,五经之外,先秦诸子也都下过工夫。
C: 在经学史上,敢于疑古,敢于创新D: 致力于倡导宋儒所谓的道学14(4分) : 以下不是韩柳对古文运动的贡献的()A: 把现实中的情感注入文学创作中B: 彻底摒弃六朝骈文,从根本上进行文风的革新C: 汲取各家之长,丰富了古文的表现力D: 对前代的吸收不只局限在先秦两汉,只局限在儒家而是广收博取15(4分) : 属于“文以载道”说代表人物的是()。
A: 欧阳修B: 王安石C: 柳开D: 苏轼判断题1(4分) : 宋初古文大都是皇甫一脉,所以柳开、穆修之文都不免偏于僻涩,至宋祁尤甚。
A: 对B: 错2(4分) : 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江左余风,絺句绘章,揣合低昂,故王杨为之伯,说的是唐初至中宗为沿袭六朝文风之期,约八九十年。
A: 对B: 错3(4分) : 古文运动的衰落是指中唐以后骈文又恢复了统治地位,普及度和数量都超过了古------------------------------------------------------------------------------------------------------------------------------ 文。
A: 对B: 错4(4分) : 石介与柳开一样,有一种自命道统的强烈意识,将儒道由讲求义理向讲求性命转变,最终乃成由儒学向道学的转化。
A: 对B: 错5(4分) : 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思想直接继承了司马迁发愤著书说。
A: 对B: 错6(4分) :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出自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A: 对B: 错7(4分) : “中国古代散文”对古代文学来说它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A: 对B: 错8(4分) : 不平则鸣与怨刺说是一样的,同为儒家正统观念。
A: 对B: 错9(4分) : 苏轼在唐宋古文运动中便具有重要意义,就在于他反对道统说,肯定文的价值,建立了文统说,是古文运动的一次重大变化。
A: 对B: 错10(4分) : 八大家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南宋吕祖谦所选《古文关键》。
A: 对B: 错单选题1(4分) : 以下不属于韩愈散文理论的是()A: 务去陈言,辞必己出B: 闳中肆外C: 气盛之处要注意艺术节制D: 师其意,不师其辞2(4分) : 以下不属于韩愈散文艺术风格的是()A: 追求创新而有所失正B: 层见叠出,怪奇出新C: 拔天倚地,气势逼人D: 滔滔雄辩,闳中肆外3(4分) : ()曾赞苏轼:“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A: 李定B: 王安石C: 陈师道D: 司马光------------------------------------------------------------------------------------------------------------------------------ 4(4分) : 对韩柳文艺理论建树认识有误的是()。
A: 奉行“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准则B: 提出了道统说C: 否定了乐关教化,文关兴衰的旧说,将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归结于修身正心D: 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之说,韩柳逐渐认识到了文学的抒情的特点5(4分) : 如果我们按照世代来划分的话,苏轼则为宋代古文运动第()代。
A: 一B: 二C: 三D: 四6(4分) : 关于苏轼对文、道的认识,正确的是()。
A: 道法孔孟B: 文以载道C: 文必与道俱D: 尊孔排老7(4分) : 骈文的特点不包括()A: 并列的排句,以两句或四句为主B: 讲求对偶C: 句法讲求变化多端D: 用典8(4分) : 不属于柳宗元散文风格的是()A: 立论精密深厚B: 奇崛瑰怪、闳中肆外C: 内容博大精深D: 语言简洁峭厉9(4分) : 关于王禹偁的认识,有误的是()。
A: 反对五代文风B: 反对那种将古文视为奇怪的倾向C: 开启了北宋古文运动的正确方向D: 重道轻文,以雅颂典坟为文章轨范10(4分) : 最早有意识地出于功利目的而提倡散体文的,历来认为是西魏的宇文泰、()等人。
A: 苏绰B: 欧阳修C: 韩愈D: 柳宗元11(4分) : 不是古文衰落与骈文复兴的表现的是()A: 中唐以后骈文又恢复了统治地位的现象B: 古文变得很少,也再没有出现过像韩柳这样的大家C: 骈文在某些领域又恢复了一度被散文夺去的优势D: 骈文则在李商隐、温庭筠手中又有了新的发展12(4分) : ()骈文进入高潮。
A: 南朝------------------------------------------------------------------------------------------------------------------------------ B: 晋宋C: 刘宋D: 梁后期和陈13(4分) : 对柳宗元生平认识有误的是()A: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官至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B: 柳宗元勤于读书,善于思考,态度严谨,五经之外,先秦诸子也都下过工夫。
C: 在经学史上,敢于疑古,敢于创新D: 致力于倡导宋儒所谓的道学14(4分) : 以下不是韩柳对古文运动的贡献的()A: 把现实中的情感注入文学创作中B: 彻底摒弃六朝骈文,从根本上进行文风的革新C: 汲取各家之长,丰富了古文的表现力D: 对前代的吸收不只局限在先秦两汉,只局限在儒家而是广收博取15(4分) : 属于“文以载道”说代表人物的是()。
A: 欧阳修B: 王安石C: 柳开D: 苏轼判断题1(4分) : 宋初古文大都是皇甫一脉,所以柳开、穆修之文都不免偏于僻涩,至宋祁尤甚。
A: 对B: 错2(4分) : 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江左余风,絺句绘章,揣合低昂,故王杨为之伯,说的是唐初至中宗为沿袭六朝文风之期,约八九十年。
A: 对B: 错3(4分) : 古文运动的衰落是指中唐以后骈文又恢复了统治地位,普及度和数量都超过了古文。
A: 对B: 错4(4分) : 石介与柳开一样,有一种自命道统的强烈意识,将儒道由讲求义理向讲求性命转变,最终乃成由儒学向道学的转化。
A: 对B: 错5(4分) : 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思想直接继承了司马迁发愤著书说。
A: 对B: 错6(4分) :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出自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A: 对B: 错7(4分) : “中国古代散文”对古代文学来说它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A: 对------------------------------------------------------------------------------------------------------------------------------ B: 错8(4分) : 不平则鸣与怨刺说是一样的,同为儒家正统观念。
A: 对B: 错9(4分) : 苏轼在唐宋古文运动中便具有重要意义,就在于他反对道统说,肯定文的价值,建立了文统说,是古文运动的一次重大变化。
A: 对B: 错10(4分) : 八大家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南宋吕祖谦所选《古文关键》。
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