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糖结构的研究方法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多糖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多糖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食品科技多糖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郭 杰,贾国军,陶 蕾,王瑞雪(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 要:多糖绿色安全,且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得到了人们的广泛研究。

生物多糖结构复杂,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多糖的一级结构。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糖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抗肿瘤、降血糖、抗辐射、增强免疫力和抗氧化等作用,在保健、医药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从化学结构和生物学功能两方面介绍了多糖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多糖;结构;生物学功能Research Progress on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Function ofPolysaccharidesGUO Jie, JIA Guojun, TAO Lei, WANG Ruixue(Lanzhou V 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 Polysaccharide is green, safe and has a variety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which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The structure of biological polysaccharides is complex. At present, relevant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primary structure of polysaccharides.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olysaccharides have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functions, including anti-tumor, hypoglycemic, anti radiation, enhancing immunity and antioxidation. They have a very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field of health care and medicin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two aspects of chemical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function.Keywords: polysaccharide; structure; biological function多糖(Polysaccharides)是一类由单糖为基本单位,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是构成生命体的4大生物大分子之一,在机体的新陈代谢中作为信息受体参与多种信号传导[1]。

真菌多糖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真菌多糖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关 键词 : 真菌多糖 化学结构 生物活性 0 前言 [] 4 刘玉 红 , 王凤. 真菌多糖结构研 究进展 [ ] J. 中国药学杂志 , 0 ,2 2 74 0 2 真菌 多糖 的 生 物 活性 () 6 — 6 . 8 : 1 5 4 5 21 抗 肿 瘤 作 用 真 菌 多糖 对 癌 细 胞 并 没 有 直 接 杀伤 能 力 , . 其
谯 科 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 践
真 菌 多糖 结构 和 生 物 活性 研 究 进展
尹显锋 胡建平 康珏 。 刘丹 ( 内 职 技 学 ; 西 学 ; 成 农业 技 业 院 1 江 业 术 院2 昌 院3 都 科 职 学 ) . . .
摘要 :真菌多糖是~类重要的保健功能因子 ,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作 疗 和 预 防 作 用 : 菇 多 糖 对 防 阿 伯 尔 氏病 毒 和 十 二 型 腺 病 毒 感 染 香 用 。 本 文 主要 介 绍 了国 内 外 对 真 菌 多糖 的 化 学 结 构 和 生 物 活 性 等 方 面 的研 也 有 效㈣。 究进展 。

25 其他 作用 如灵芝多糖可促进核酸和蛋 白质的生物合成 : . 木耳多糖 有抗衰老的活性 ; 云芝 多糖 、 苓多糖可减轻辐射 对大鼠 猪 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 虫夏草多糖 在治疗慢性 乙型肝 炎、 冬 丙型肝 真菌多糖是从真菌子 实体 、 菌丝体、 发酵液 中分离 出的 , 能够控 炎 方面 取 得 较 好疗 效 等 等 。 制细胞分裂分化 , 节细胞 生长衰老的一类活性 多糖n ] 调 1, 1 大量研究 2 3 展 望 证明, 真菌多糖具有免疫增强与调 节、 抗病毒 、 放射、 抗 抗肿瘤、 抗凝 在开发利用方面 ,先后在食药用真菌多糖的提取及多糖胶囊、 多 血、 抗衰 老等作用[ 是公认 的安全低毒活性 物质 , 近年来人们 关 3 1 , 是 糖注射液的应用研 究方面取得 了一定成效 , 尤其是 以真菌多糖作 为 注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就真菌多糖研 究的进展进行概括 、 总结 , 以 原料生产的保健食品在市场上也越来越多。由于真菌多糖能明显增 期对多糖的研 究开发提供参考。 强 免疫 功 能 , 以对 治 疗 免疫 功 能低 下 症 、 瘤 的 治 疗 等 方面 也 大 所 肿 1 真菌 多糖 的 化 学 结构 有开发应用的前景 。 真菌多糖 的化学结构 可分 为一级、 二级 、 三级、 四级结构。真菌 参考文献: 多糖 的一 级 结 构 主链 主 要 有 两种 : 种 是葡 聚 糖 , 1 13糖 苷 键 一 以 3— , [ ]刘博 ,许德 昌.真菌多糖研究进 展 [ ] 1 J .中国甜菜糖 业 ,0 7, : 2 0 3 连 接 为 主 , 有 少 量 B一 , 兼 14或 1— , 苷 键 , 自然 界 中 的茯 苓 2 9. 3 1 6糖 如 6-2 多糖 、 云芝多糖 等的分子结构 ; 另一种是甘露聚糖 , 主要由 a一糖苷 1 ru r D:i 2 B a e Kmmo s TP ip .o aio o wo meh d J n :hl s M C mp r n f t to s l i s o h a t a i f t o lc n r m hi e t s o 『 . r o 键连接 , : 如 冬虫夏草 多糖 是 a一 , 1 2糖苷键连接 , 银耳多糖和黑木 f r t e qu n i t n o B—gu a s fO s iak mu hroms J]J u — a o r s i & e dcn l a t J R CS CI 耳多糖是 a一 , 1 3糖苷键连接 。真菌多糖 的二级结构是指多糖 骨架 n t f He b ,Spc s M e iia Plns ( HE BS SPI E MEDI — NA L T ,0 7 1 【) — 6 L P AN ) 0 ; 33 :5 2 . 2 1 链 间 以氢键 结合 形成 的各 种 聚 合 体 ,只 与 分 子 主 链 的 构 象 有 关 , 不 [ ] h nS i C u g L , iK a g ni g g n cit s o 3 C e ,h h n ,uMe u n .A t n i e i a t i f h — a o c vi e 涉及侧链的空间排布形式。 真菌 多糖的三级结构是指由多糖 中糖残 s d ot o 基 中 的 官能 团 间通 过 非共价 作用而导致 的有 序、 规则而粗大的空间构象。 p l a c aie s l e f m dcn lfn i[ ]F MS Mirb lg oy c h r s i a d fo me iia u g J .E co io y L t r : g2 O5 ete sAu 0 ,Vo.2 s u 2 1 49 Is e ,p2 7—2 4. 4 5 四级结构是指多糖多聚链间以非共价作用力而结合形成的聚集体 。

多糖的结构和功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多糖的结构和功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多糖的结构和功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多糖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由不同的单糖分子通过碳-碳键或者碳-氧键连接而成。

多糖的结构不仅决定了它们的性质和功能,也影响了它们在生物系统中的作用和发挥。

多糖的结构研究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在多糖结构研究中,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糖基化修饰的多糖结构多种生物大分子都会经历糖基化修饰,这是一种生物大分子表面化学修饰,涉及到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

糖基化修饰是多糖结构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它影响了多糖在细胞中的功能和分布,同时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有所响应。

以壳多糖为例,它是常见的一种多糖,存在于不同种类的细菌和真菌细胞壁中,同时也是常见的病原体。

壳多糖的结构研究发现,其糖基化修饰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影响到其生物活性和免疫学特性。

因此,对壳多糖的糖基化修饰的研究对于设计和生产新型抗生素和疫苗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多糖的三维结构解析在多糖结构研究中,三维结构的研究是另一个重要的方向。

与其他生物大分子相比,多糖较为复杂,不同的单糖子基、连接方式和伸展程度都决定了多糖的三维结构。

因此,研究多糖的三维结构就可以从原子层面了解多糖的性质和功能。

目前,多糖的三维结构研究主要通过核磁共振、X射线晶体学和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来完成。

例如,X射线晶体学可以解析多糖的晶体结构,提供高分辨率的空间信息。

电子显微镜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得多糖的三维形态,这有利于了解多糖在细胞和组织中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三、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多糖在生物中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例如参与免疫调节、细胞凝聚、防御外部信号等。

多糖功能的了解与其结构有着密切联系,因此研究多糖的生物学功能也是多糖结构研究的重要方向。

以纤维连接素为例,它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是细胞外支架的主要构成元素。

纤维连接素的结构研究表明,其结构的独特性决定了它对细胞外基质的组织和机械特性的影响。

同时,纤维连接素在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修饰、不同细胞类型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枸杞多糖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

枸杞多糖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

枸杞多糖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强。

枸杞作为一种具有多种保健功效的传统中药材,因其含有丰富的多糖而备受关注。

枸杞中的多糖以枸杞多糖为主要成分,其结构和生物活性成为当前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结构和生物活性两个方面介绍枸杞多糖的研究现状。

一、枸杞多糖的结构1.1 枸杞多糖的萃取方法枸杞多糖主要以酸、碱或酶解法进行萃取,其中,以酸法萃取得到的多糖含量最高。

萃取得到的多糖成分主要有枸杞多糖1、枸杞多糖2和枸杞多糖3三种类型,其中,枸杞多糖1为主要组分。

1.2 枸杞多糖的化学组成枸杞多糖的主要化学组成为多糖类物质,其中以多糖为主要成分。

多糖类物质是由单糖分子通过葡聚糖、木聚糖、半乳糖等多个分支链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多糖,萃取得到的枸杞多糖中 mainly 以葡萄糖和甘露糖为主要单糖组成,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半乳糖、鼠李糖和阿拉伯糖等。

1.3 枸杞多糖的结构枸杞多糖的分子结构呈线性或分枝状,且其分子结构复杂,含有不同的糖链长度和不同的共价连接方式。

据文献报道,枸杞多糖含有α-葡萄糖-1,5-α-木糖、α-鼠李糖-1、4-α-半乳糖、或α-阿拉伯糖-1、3连接等不同的单糖顺序。

二、枸杞多糖的生物活性枸杞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最为突出的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和降血压等功效。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简单介绍。

2.1 免疫调节研究发现,枸杞多糖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

同时,它还能够调节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巨噬细胞释放多种免疫因子,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

2.2 抗肿瘤枸杞多糖在肝癌、乳腺癌、结肠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中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枸杞多糖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促进癌细胞的凋亡。

此外,它还能够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癌症的抵抗能力。

2.3 抗氧化枸杞多糖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清除自由基及其产生的氧化物质,保护人体细胞免受氧化伤害。

食物中多糖组分的结构表征与活性功能研究进展

食物中多糖组分的结构表征与活性功能研究进展

食物中多糖组分的结构表征与活性功能研究进展聂少平黄丹菲殷军艺谢明勇*(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47)摘要多糖作为高等植物、动物细胞膜及微生物细胞壁组成部分的天然大分子物质,与诸多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多糖在生物体中参与了生物合成反应以及多种生命现象和生理过程。

多糖研究已成为继蛋白质、核酸研究之后探索生命奥秘的又一个重大前沿课题。

多糖的生物学研究非常复杂,其活性功能的分子基础和机理尚不清楚。

本文综述了多糖研究的历史,食物中多糖组分的结构表征方法与研究现状,食物中多糖的活性功能研究方法与现状,并对未来食物中多糖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食物;多糖;结构表征;活性功能文章编号1009-7848(2011)09-0046-12多糖(polysaccharides )为高等植物、动物细胞膜及微生物细胞壁组成部分的天然大分子物质,是由醛基和酮基通过苷键连接的高分子聚合物,也是构成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1]。

糖类的生命科学几乎与蛋白质的生命科学同时诞生。

然而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和研究手段的局限性,多糖的研究始终滞后于蛋白质和核酸的研究。

早在100多年前,德国著名科学家E.Fischer 就开始糖类物质的研究;20世纪50-60年代对多糖的研究仅限于化学组成和一般结构测定;从70年代开始,糖化学和生物化学两个传统专业的结合使多糖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成为可能,多糖的研究也得以复兴。

1988年牛津大学R.A.Dwek 教授首先提出了“糖生物学(Glycobiology )”这一概念,标志着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的诞生,即以生物大分子组成部分糖链或(寡、多)糖本身为对象,以糖化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多糖或糖链作为“生物信息分子”在多细胞高层次生命中的功能的科学[2]。

而将糖生物学推向生命科学前沿的重大事件发生于1990年,有3家实验室同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白血球粘附分子I ,后来改称为E-选凝素。

多糖的结构修饰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多糖的结构修饰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多糖 的 结构 修 饰 及 其 生 物 活 性 研 究 进展
陈 炼 , 吴 琼 英
2 2 1) 10 8 ( 江苏科技大学 生物与化学工 程学 院 ,江苏 镇江
摘要 :多糖作为一种重要 的生 物活性成 分 ,由于具有抗肿 瘤 、抗凝血 和免疫调节活性等 多种功能 ,被 引起 了广泛关 注。大量研究表 明,多糖结构修饰后 可以显著提高原有 的活性或增加新 的活性 。详细 阐述 了多糖结构修饰 的方法及 结构改造 对多糖生 物活性 的影响 ,并对多糖结构修饰的应用前 景进行 了展望 。 关键 词 :多糖 ;结构修饰 ;生物活性 ;研究进展
s u tr o ic t n o o sc h r e d te f e c n bo g a a t ie r v w d i ti p p r T e .s' - t c a m df a o f l a c ai sa i il n eo i o cl c v i aer i e s a e. h n l l r ul i i py d n h rnu l i it s ee nh le l
0 引言
多糖是 一类 广泛 存在 于生 物体 内的生物 大分 子 ,具 有 多种 生 物 活 性 ,如 抗 病 毒【、抗 氧 化 [ ” 2 1 、抗 增殖[ 3 1 、免疫调节功能嗍 。众所周知 ,多糖的生物 等 活性 主要 取决 于其 分 子 结构 ,包 括 糖单 元 和 主链 的 糖苷键 ,支链 的类型 、聚合度及链的灵活性和空 间 构象等阁 。大量研究表明 ,多糖经分子修饰后可以显 著 增 加其 生物 活性 [ 饲 。因此 ,多糖 的 分子 修饰 和 结构 改造 引起 了广 泛关 注 。 多糖 的结构修饰是通过化学 、物理学及生物学 等 手段 对 多 糖 分子 进 行 结 构改 造 ,主 要 通 过 改变 多 糖的空 间结构 、分子量及取代基种类 、数 目和位置 而对其活性产生影 响,为研究多糖的构效关 系提供 理论依据 。根据修饰前后多糖分子量 的变化 ,可以

植物多糖的结构与活性研究进展_何余堂

植物多糖的结构与活性研究进展_何余堂

植物多糖的结构与活性研究进展何余堂,潘孝明(渤海大学生物与食品科学学院,辽宁省食品质量安全与功能食品研究重点实验室,辽宁 锦州 121000)摘 要:植物多糖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并在食品中有广泛应用的生物大分子。

本文综述植物多糖的组成、结构和生理活性,对于植物多糖的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植物多糖;种类;结构;生物活性;研发Biological Activity and Structure of Plant PolysaccharidesHE Yu-tang ,PAN Xiao-ming(College of Biology and Food Science, Bohai University, Liaoni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Food Quality Safety and FunctionalFood, Jinzhou 121000, China)Abstract :Plant polysaccharides are a variety of biomacromolecules with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broad applications in foods.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physiological activity of plant polysaccharides a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which will offer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ir exploitation.Key words :plant polysaccharides ;variety ;structure ;biological activity ;exploitation中图分类号:TS2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0)17-0493-04收稿日期:2010-06-29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计划项目(2008S003)作者简介:何余堂(1967—),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与功能性食品。

多糖结构分析的研究进展

多糖结构分析的研究进展

多糖结构分析的研究进展霍琛鑫ꎬ刘忠义ꎬ严开川ꎬ梁启超(牡丹江医学院药学院ꎬ黑龙江㊀牡丹江㊀157011)㊀㊀摘要:㊀近年来ꎬ多糖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ꎬ本文对多糖结构解析的常用方法进行了概述ꎬ希望为将来多糖结构解析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ꎮ关键词:㊀多糖ꎻ单糖组成ꎻ结构解析中图分类号:R284.1㊀文献标识码:B㊀文章编号:1001-7550(2019)06-0109-03㊀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础研究项目(2016-KYYWF-0675)ꎻ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10229023)㊀作者简介:霍琛鑫(1997-)ꎬ女ꎬ学士ꎬ研究方向:植物多糖的纯化及活性ꎮ㊀通讯作者:梁启超ꎬE-mail:xiaochao9199@163.comꎮ㊀㊀多糖作为植物中重要的活性成分ꎬ具有较多活性作用ꎬ如抗肿瘤[1]㊁降血糖[2]㊁抗病毒[3]㊁抗氧化[4]以及提高免疫力等ꎬ要想更加深入的研究多糖的活性作用ꎬ就要对多糖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ꎮ结构是多糖活性的基础ꎬ多糖是由单糖脱水缩合而成ꎬ单糖种类众多ꎬ且单糖之间连接方式也不尽相同ꎬ因此ꎬ对多糖结构进行解析的难度也进一步增大ꎮ1㊀多糖的单糖组成研究多糖结构首先要研究多糖的单糖组成ꎮ单糖种类众多ꎬ常见的单糖有多种ꎬ如葡萄糖㊁岩藻糖㊁鼠李糖㊁阿拉伯糖以及甘露糖等[5]ꎬ因此由各单糖组成的多糖也种类繁多ꎬ而单糖组成分析也就成了多糖结构研究的基础ꎮ通常用水解法通过完全水解将多糖链分解成单糖ꎬ水解后要经过中和㊁过滤㊁衍生化等处理ꎬ气相色谱法㊁薄层层析法㊁毛细管电泳法[6]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7]等是对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检测的较为常见的几种方法ꎮ最为常用的方法有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ꎬ两种方法能够较为确切的测出各单糖组分以及其摩尔比ꎮHPLC用于单糖组成分析ꎬ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便有研究ꎬ此法分离速度快ꎬ分辨率也较高ꎬ重现性也非常好ꎬ已经成为最为常用的分析方法[8]ꎮ唐华丽[9]等在对枸杞多糖的研究中ꎬ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十种单糖标准品和枸杞多糖亚组分LBP3样品进行分析ꎬ然后根据LBP3样品中所出的峰及其出峰时间与标准样品色谱峰及出峰时间进行逐一比对ꎬ经分析得出结论ꎬ认为此亚组分由D-甘露糖㊁D-葡萄糖㊁L-鼠李糖㊁D-木糖㊁D-半乳糖胺共同组成(其摩尔比是5.52:28.06:5.11:1.70:1)ꎮ薄层色谱法应用也较为广泛ꎬ可快速的鉴别出单糖的组成ꎮ肖作奇[10]等从矮地茶中提取得到多糖AJPꎬ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两种方法对矮地茶多糖进行分析ꎬ结果皆表明矮地茶多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ꎬ且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表明其摩尔比值约为1:2.36ꎮ2㊀化学分析方法2.1㊀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㊀多糖分子中的连二羟基或连三羟基可被高碘酸选择性的氧化断裂ꎬ相应生成多糖醛㊁甲酸ꎬ连二羟基的碳-碳键被氧化断裂生成醛ꎬ而连三羟基的碳-碳键被氧化断裂后生成醛和一分子甲酸ꎬ根据高碘酸的消耗量及甲酸的生成量ꎬ可判断多糖分子中糖苷键的位置和连接方式等结构信息[11]ꎬ所以高碘酸氧化反应常被用于多糖结构的研究ꎮ焦中高[12]在研究红枣多糖结构时ꎬ对其各级组分进行了高碘酸氧化反应ꎬ发现红枣多糖各级组分中均有甲酸产生ꎬ而且高碘酸的使用量与甲酸的产生量之比均大于3:1ꎬ因此认为其各级组分的主链均主要以1ң4糖苷键连接ꎬ且存在1ң6糖苷键ꎬ但支链的连接键型及分枝程度等有一些差异ꎮ在多糖结构的研究过程中ꎬ高碘酸氧化一般结合Smith降解法ꎬSmith降解是将高碘酸氧化产物还原后进行水解ꎬ由水解产物可以推断出糖苷键的键型及其位置等信息[13]ꎬ以便进一步推测多糖分子结构ꎮ经Smith降解后有甘油产生ꎬ则提示有1ң6㊁1ң2结合的糖苷键ꎬ但1ң2位结合的无甲酸生成ꎻ若检测出丁四醇ꎬ则提示存在1ң4结合的糖苷键ꎻ若能检出单糖ꎬ如葡萄糖㊁半乳糖等ꎬ则提示有1ң3结合的糖苷键[14]ꎮ李海雪[15]就是首先利用高碘酸氧化ꎬ推测桑椹多糖MFPA-1不存在1ң6糖苷键ꎬ随后对其氧化反应产物进行Smith降解经气相色谱分析ꎬ推测MFPA-1中葡萄糖㊁甘露糖和鼠李糖主要以1ң2糖苷键连接ꎬ阿拉伯糖和半乳糖主要以1ң3糖苷键连接ꎮ在早期ꎬ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的应用较为常见ꎬ但是这两种方法需要依据反应产物进行推断ꎬ较为容易产生误差ꎬ且实验过程所需时间较长ꎬ以及实验规范性也对结果准确度有较大的影响ꎬ再加上现在许多实验室所配备的设备较为先进ꎬ所以近些年多糖结构解析研究中利用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方法日渐减少ꎮ2.2㊀甲基化分析㊀甲基化分析是多糖结构分析最为经典和重要的方法之一ꎬ此法是通过甲基化试剂把多糖中各单糖残基上的游离羟基全部甲基化ꎬ再经过还原和乙酰化反应得到它们的衍生物ꎬ然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分析ꎬ从而判断出各单糖的连接方式ꎮ同时ꎬ根据各单糖残基在产物中所占的比例ꎬ可以推测得到此连接方式的单糖在多糖中的分子比例[16]ꎮ孙永敢[17]等人以黑木耳为原料提取得到黑木耳多糖ꎬ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ꎬ其甲基化结果表明黑木耳多糖的两个组分AAP3-20和AAP3-60分别含有不同的残基ꎬAAP3-20有1ꎬ4ꎬ6-Glcp㊁1ꎬ3ꎬ6-Glcp㊁1ꎬ6-Glcp㊁t-Glcp这几种残基ꎬAAP3-60则含t-Glcp㊁1ꎬ3-Xylp㊁1ꎬ4ꎬ6-Manp㊁1ꎬ4-Manp㊁1ꎬ6-Glcpꎮ甲基化分析是判定多糖分子糖苷键连接方式的较为常用的方法ꎬ可将甲基化结果分析与其他方法的结果进行互相对比验证ꎬ从而使结果更加准确ꎮ高云霄[18]等人在对铁皮石斛多糖进行结构分析时ꎬ甲基化分析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多糖中只有吡喃糖的信号ꎬ其主要的葡萄糖和甘露糖均为吡喃糖ꎮ3㊀仪器分析方法3.1㊀红外光谱法㊀随着仪器分析技术迅速发展ꎬ在多糖结构研究中仪器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ꎬ且使用仪器进行分析灵敏度比较高ꎬ操作较为简单ꎬ准确度很高ꎬ成为多糖结构分析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ꎮ多糖结构的分析过程中离不开波谱ꎬ红外光谱法是解析多糖结构的一种重要手段ꎮ糖类结构中的一些特殊功能基团都呈现一些特异的红外吸收光谱ꎬ使用波数为4000cm-1~400cm-1的红外通过检测样品ꎬ对各段波数下透过样品光的强度进行测量ꎬ以波数为横坐标ꎬ以光的透射率为纵坐标ꎬ仪器记录下来的曲线即为红外光谱[19]ꎮ红外光谱在多糖结构解析上主要是识别多糖的官能团以及各类吡喃糖糖苷键构型[20]ꎮ伍芳芳[21]参照溴化钾压片法对猴头菇多糖HEP-W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ꎬ图谱显示ꎬ3335cm-1处出现较宽的强吸收峰ꎬ2921cm-1以及1643cm-1处出现弱吸收峰ꎬ这常用于判断该检测品是否为多糖ꎮ此外ꎬ在1405cm-1与1066cm-1的吸收峰分别归属为糖链上的C=C伸缩振动和吡喃环结构ꎮ913cm-1的特征吸收峰归属为β-D-吡喃葡萄糖ꎬ而571cm-1左右的吸收峰表明结构含有α-构型ꎮ由红外分析结果可以看出HEP-W同时具有α-型以及β-型糖苷键连接方式ꎮ3.2㊀核磁共振波谱法㊀核磁共振技术是又一重要的波谱分析方法ꎬ即使在没有结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ꎬ它也可以获得多糖最完全的结构信息ꎬ成为解决多糖结构复杂问题的最常用工具ꎮ此技术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ꎬ该法最大的好处是不破坏多糖样品ꎬ因而能准确反映出多糖的真实结构ꎬ且能对多糖进行回收ꎬ因此是最为常用的多糖结构解析的方式ꎮ一般而言ꎬ1H-NMR和13C-NMR谱可得到糖类样品的整体结构信息ꎬ二维NMR谱(如COSY㊁HMQC㊁HMBC等)则能够得出相关碳氢连接方式等信息[23]ꎮ顾菲菲[24]等从赤芝中提取和分离纯化获得灵芝多糖组分LZJ-0.15ꎬ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法进行结构分析ꎬ1H-NMR和13C-NMR谱图中异头氢的化学位移分别为δ4.4和δ4.7ꎬ异头碳的化学位移为δ102.5ꎬ从而推断LZJ-0.15主要由β糖苷键连接的吡喃型葡萄糖构成ꎬ结合二维谱图ꎬ推断LZJ-0.15主要为β-(1ң3)和β-(1ң6)连接的葡聚糖ꎮ自从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应用到多糖研究中来ꎬ多糖结构分析发展迅速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ꎬ可以研究出由自动化分析代替人工分析的仪器ꎬ使多糖的结构分析更为简便ꎬ从而促进多糖研究的发展ꎮ除上述方法外ꎬ电子显微镜法ꎬX-射线衍射㊁拉曼光谱分析[25]以及酶学和免疫学方法[26]等分析方法在多糖结构研究中亦有广泛的应用ꎮ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ꎬ多糖的结构研究会日趋简单㊁高效准确ꎮ参考文献[1]㊀丁佳玉ꎬ曲敏ꎬ佟长青ꎬ等.硒化牡蛎多糖制备及其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研究[J].农产品加工ꎬ2019(3):10-14ꎬ17. [2]㊀江和源.茶叶降血糖活性及对糖尿病的功效与机理[J].中国茶叶ꎬ2019ꎬ41(2):1-6.[3]㊀贾伟ꎬ毛淑敏ꎬ张盼盼ꎬ等.金银花多糖体内抗病毒作用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ꎬ2018ꎬ20(6):25-27.[4]㊀王远辉ꎬ余晓宇.铁棍山药多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J].食品科技ꎬ2018ꎬ43(3):165-172ꎬ180.[5]㊀林先兵ꎬ张旭锋ꎬ王宇ꎬ等.细茎石斛中1种中性多糖的纯化与结构分析[J].中草药ꎬ2018ꎬ49(23):5516-5521.[6]㊀张建ꎬ卢凯ꎬ刘艳萍ꎬ等.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不同虫草菌粉制剂中多糖的单糖组成[J].中草药ꎬ2019ꎬ50(1):90-96. [7]㊀王凤芹ꎬ张林ꎬ路则庆ꎬ等.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新型细菌多糖中单糖和糖醛酸组成[J].分析科学学报ꎬ2018ꎬ34(1):32-36. [8]㊀张丽芝ꎬ沈荣.单糖组成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ꎬ2013ꎬ41(1):77-81.[9]㊀唐华丽.枸杞多糖的结构分析及代谢组学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ꎬ2016.[10]㊀肖作奇ꎬ文晓柯ꎬ潘涛ꎬ等.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用于矮地茶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ꎬ2016ꎬ13(30):130-133.[11]㊀张安强ꎬ张劲松ꎬ潘迎捷.食药用菌多糖的提取㊁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J].食用菌学报ꎬ2005(2):62-68.[12]㊀焦中高.红枣多糖的分子修饰与生物活性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ꎬ2012.[13]㊀孙利芹ꎬ王凌ꎬ马翠华ꎬ等.紫球藻多糖化学结构解析[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ꎬ2012ꎬ24(5):569-574ꎬ617.[14]㊀李润秋ꎬ张翼伸.针裂蹄多糖的研究[J].药学学报ꎬ1983(6):430-433.[15]㊀李海雪.桑椹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及桑椹多糖的结构特征㊁抗氧化活性初步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ꎬ2018.[16]㊀MUKERJEARꎬKIMDꎬROBYTJF.Simplifiedandimprovedmethylationanalysisofsaccharidesꎬusingamodifiedprocedureandthin-layerchromatography[J].CarbohydrateResearchꎬ1996ꎬ292(1):11-20.[17]㊀孙永敢ꎬ鄢为唯ꎬ聂少平ꎬ等.井冈山黑木耳多糖的制备及结构分析[J].现代食品科技ꎬ2018ꎬ34(3):39-45ꎬ67.[18]㊀高云霄ꎬ胡小龙ꎬ王月荣ꎬ等.铁皮石斛多糖的初级结构分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ꎬ2018ꎬ39(5):934-940.[19]㊀魏兆媛.竹黄菌液态发酵产胞外多糖及其分离纯化和特性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ꎬ2009.[20]㊀徐人杰.茶树花多糖的提取㊁分离纯化㊁结构及其生物活性[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ꎬ2010.[21]㊀伍芳芳.猴头菇多糖的结构表征㊁免疫调节活性及其机理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ꎬ2018.[22]㊀田媛ꎬ张尊建.糖类结构的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分析[J].药学进展ꎬ2003(2):78-80.[23]㊀顾菲菲ꎬ李佳ꎬ杨晨东ꎬ等.碱提灵芝多糖的分离纯化㊁结构表征及免疫活性评价[J].中草药ꎬ2018ꎬ49(10):2359-2364. [24]㊀白炜琪.硒化苦瓜多糖的制备㊁分形结构表征和降血糖作用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ꎬ2018.[25]㊀韩铨.茶树花多糖的提取㊁纯化㊁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ꎬ2011.(收稿日期:2019-05-04㊀本文编辑:张作虎)(上接3页)[3]㊀BHATTACHARYARꎬMUSTAFISBꎬSTREETMꎬetal.Bmi-1:Atthecrossroadsofphysiologicalandpathologicalbiology[J].GenesDisꎬ2015ꎬ2(3):225-239.[4]㊀KRESOAꎬVANGPꎬPEDLEYNMꎬetal.Self-renewalasathera ̄peutictargetinhumancolorectalcancer[J].NatMedꎬ2014ꎬ20(1):29-36.[5]㊀BADODISꎬDUBUCAꎬZHANGXꎬetal.ConvergenceofBMI1andCHD7onERKSignalinginMedμLloblastoma[J].CellRepꎬ2017ꎬ21(10):2772-2784.[6]㊀KAARTHIGEYANK.CervicalcancerinIndiaandHPVvaccination[J].IndianJMedPaediatrOncolꎬ2012ꎬ33(1):7-12. [7]㊀POUDYALDꎬHERMANAꎬADELSBERGERJWꎬetal.AnovelmicroRNAꎬhsa-miR-6852differentiallyregμLatedbyInterleukin-27inducesnecrosisincervicalcancercellsbydownregμLatingtheFoxM1expression[J].SciRepꎬ2018ꎬ8(1):900. [8]㊀MOLOFSKYAVꎬPARDALRꎬIWASHITATꎬetal.Bmi-1depend ̄encedistinguishesneuralstemcellself-renewalfromprogenitorpro ̄liferation[J].Natureꎬ2003ꎬ425(6961):962-967. [9]㊀PARKIKꎬQIANDꎬKIELMꎬetal.Bmi-1isrequiredformainte ̄nanceofadμLtself-renewinghaematopoieticstemcells[J].Natureꎬ2003ꎬ423(6937):302-305.[10]㊀MJRSV.BMI1andPTENarekeydeterminantsofbreastcancertherapy:Aplausibletherapeutictargetinbreastcancer[J].Geneꎬ2018ꎬ678(15):302-311.[11]㊀GRAYFꎬCHOHJꎬSHUKLASꎬetal.BMI1regμLatesPRC1ar ̄chitectureandactivitythroughhomo-andhetero-oligomerization[J].NatCommunꎬ2016ꎬ9(7):13343.[12]㊀GLINSKYGVꎬBEREZOVSKAOꎬGLINSKIIAB.Microarrayanal ̄ysisidentifiesadeath-from-cancersignaturepredictingtherapyfailureinpatientswithmμLtipletypesofcancer[J].JClinInvestꎬ2005ꎬ115(6):1503-1521.[13]㊀LIUJHꎬSONGLBꎬZHANGXꎬetal.Bmi-1expressionpredictsprognosisforpatientswithgastriccarcinoma[J].JSurgOncolꎬ2008ꎬ97(3):267-272.[14]㊀XIONGDꎬYEYꎬFUYꎬetal.Bmi-1expressionmodμLatesnon-smallcelllungcancerprogression[J].CancerBiolTherꎬ2015ꎬ16(5):756-763.[15]㊀SILVAJꎬGARCíAVꎬGARCíAJMꎬetal.CircμLatingBmi-1mR ̄NAasapossibleprognosticfactorforadvancedbreastcancerpa ̄tients[J].BreastCancerResꎬ2007ꎬ9(4):R55.[16]㊀MERVEAꎬDUBUCAMꎬZHANGXꎬetal.PolycombgroupgeneBMI1controlsinvasionofmedμLloblastomacellsandinhibitsBMP-regμLatedcelladhesion[J].ActaNeuropatholCommunꎬ2014(2):10.[17]㊀GUNEYIꎬWUSꎬSEDIVYJM.Reducedc-Mycsignalingtriggerstelomere-independentsenescencebyregμLatingBmi-1andp16(INK4a)[J].ProcNatlAcadSciUSAꎬ2006ꎬ103(10):3645-3650.(收稿日期:2019-07-31㊀本文编辑:郭丽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 第5期Vol.23 No.5平 原 大 学 学 报J OU RNAL OF PIN GYUAN UN IV ERSIT Y2006年10月 Oct.2006多糖结构的研究方法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3丰贵鹏(平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 要:综述多糖研究的经典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5年来其活性的研究进展状况。

关键词:多糖结构;多糖活性;抗肿瘤活性;抗氧化活性中图分类号:Q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44(2006)05-0128-03 多糖作为天然大分子物质同核酸、蛋白质一样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动物、植物、藻类以及菌类中均有存在,是自然界含量最丰富的生物聚合物,与维持生命所需的多种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就多糖的研究状况而言,虽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与核酸和蛋白质的飞跃发展相比,显得远远落伍。

[1]近年来,生物学、化学等学科的研究飞速发展,对多糖及其复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2]一、结构研究(一)经典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纸层析和Sep hadex 凝胶柱层析:在实验室常采用硫酸苯酚法和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的总含量及其纯度,其中硫酸苯酚法尤为常用。

此外,可以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80nm 和260nm 处有无吸收来判断多糖样品是否含有蛋白质和DNA 。

因此,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多糖结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闫吉昌、崔春月、张奕等[3]用纸层析和Sep hadex 凝胶柱层析分析以库拉索芦荟为材料,经热水抽提,乙醇分级沉淀,酶法和seveg 法去除蛋白质后得到的2种酸性多糖PSA1和PSA2,证实其均为单一组分。

甲醇解、气相层析质谱(GC/MS )、高效液相色谱(HPL C )、薄层层析:多糖的甲醇解是分析多糖组分的常用方法,GC/MS 常用于单糖的分离和鉴定。

佘志刚、胡谷平、吴耀文等[4]用改进的甲醇解方法从鲍鱼中分离出一种鲍鱼多糖HalA ,甲醇解后的产物经三甲硅醚衍生,进行GC/MS 分析,确定鲍鱼多糖HalA 主要由萄萄糖、半乳糖、甘露糖,以及少量木糖、岩藻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

闫吉昌、崔春月、张奕等[3]用薄层层析和乙酰化GC/MS 分析库拉索芦荟中的多糖PSA1,发现其是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1∶1.3;多糖PSA2主要由甘露糖组成。

孟庆勇、刘志辉、徐美奕等[5]用薄层层析分析从半叶马尾藻中用热水浸提法获得的半叶马尾藻多糖,发现其组成可能为木聚糖。

丁琼、张俐娜[6]等用GC/MS 、H PL C 方法分析茯苓菌丝体中的多糖,从中提取出4种多糖组分,编号分别为PCM1、PCM2、PCM3和PCM4。

PCM1、PCM2为酸性杂多糖由D —鼠李糖、D —木糖、D —甘露糖、D —半乳糖、D —葡萄糖及葡萄糖醛酸组成。

PCM3主要为线型β(1→3)—D —葡聚糖,PCM4由D —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

红外光谱、核磁共振(NMR ):红外光谱是分析多糖结构的强有力的工具,可以判别多糖的特征吸收峰。

例如:利用890cm -1吸收峰来判别β-糖苷键的存在,840cm -1吸收峰来判别α-糖苷键的存在,吡喃糖苷在1100~1010cm -1间应有3个吸收峰,而呋喃糖苷在相应区域只有2个吸收峰,810cm -1和870cm -1是甘露糖的吸收峰,1260cm -1和1730cm -1是酯基或O -乙酰基的特征。

此外,利用红外光谱在3500cm -1处有无吸收常用来判断甲基・821・3收稿日期:2005-12-23 修回日期:2006-06-26作者简介:丰贵鹏(1982-),男,河南新乡人,主要从事生物化工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化反应是否完全。

核磁共振常用来解决多糖结构中糖苷键的构型,以及重复结构中单糖的数目,500或600m HZ的高分辨1H-NMR能准确测定结构表征基团的位移和峰宽。

带有微型计算机的傅立叶转换的应用使那些丰度较低的BC13、15N得到满意的NMR图谱。

此外,2D-NMR和13C、15N、31P的NMR数据对糖链一级结构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N-连接的糖链,完备的1D-NMR数据库已经建立,并已成功应用于糖肽和糖蛋白上N-糖链的结构的分析。

13C NMR谱较1H NMR更具有实用性。

13C NMR的δ可达200pp m以上,讯号清晰。

[7](二)新技术的应用高场核磁共振波谱:高场核磁共振技术在多糖共价结构,及其在溶液中或固体状态下的构象和动力学特征的研究方面都是最强有力的工具。

特别是对于经典方法难以阐述的多糖,高场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在有或没有背景知识的情况下获得糖类化合物最完全的结构信息及其在溶液或固态的行为,同时还可通过计算机把样品中的1H和13C NMR谱数据和数据库信息进行比较来确定糖类化合物的结构,从而取代耗时又耗样的经典分析方法。

[8]毛细管电泳:用毛细管电泳分析糖类物质是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它是利用带电粒子在高压电场中不同组分的迁移率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一种新技术。

其检测方式有紫外可见检测,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电化学检测等。

[9]目前毛细管电泳对糖的分析集中在单糖和寡糖的分离分析方面。

而对多糖的分析主要是建立在对单糖、寡糖毛细管电泳的基础上,先用酶解和化学水解使糖链分解为单糖、寡糖,再对其进行分离分析。

因此,对多糖的分析主要是对其所含糖原的分析。

[10]原子力显微镜:由于多糖分子多带有支链,具有分子不均一性和非线性,故原子力显微镜对多糖成像分辨率较差。

原子力显微镜主要用于多糖的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观察多糖分子的高级结构;(2)研究多糖凝胶网格结构;(3)直接观察以纤维素微纤维素为主体的植物细胞壁。

二、活性研究(一)抗肿瘤活性张连茹、陈喀林、李妮等[11]从中药二色补血草中分离提取到一种水溶性多糖(L P),用M T T实验测定其抑制肿瘤细胞活性,L P对Hela细胞抑制的IC50为0.0622mg/mL。

廖建民、沈自龙等[12]对从海带中分离得到3种多糖I、II、III进行抗肿瘤实验。

100mg/mL.d注射含Hep s瘤株的小鼠10d,结果显示多糖I、II有轻微的抑制Hep s瘤株的生长作用,而多糖III的抑瘤率高达61.15%。

(二)抗氧化活性1.体内实验谈锋、邓君[13]以果蝇为动物模型研究了从苋科植物牛膝根中分离得到的4个水溶性牛膝多糖组分Con.1、Con.2、Con.3和Con.4的抗衰老作用。

结果表明,Con.2、Con.3和Con.4三个小分子量组分在培养基中浓度为2mg/g和5mg/g(多糖质量/培养基质量)时,都可显著或极显著地使果蝇平均体重增加3.85%~5.47%,并使果蝇平均寿命延长2.61%~3.16%。

王雁、杨祥良等[14]对来自虎奶菌菌核羧甲基化修饰的虎奶多糖进行抗氧化研究表明,虎奶多糖能有效抑制Fe2+-V it C引起的大鼠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膜流动性的降低和线粒体的肿胀,清除连苯三酚自氧化产生的超氧自由基O2-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2.体外实验钦传光、周军等[15]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分光光度法在多种化学模拟体系中研究了泥鳅多糖清除活性氧的作用,结果显示泥鳅多糖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在1.00×10-5mg/mL~1.00×10-2mg/mL范围内,随着泥鳅多糖浓度的增加,发光强度的峰值(CL)随之下降。

泥鳅多糖对连苯三酚自氧化速率的抑制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在0.0mg/mL~0.1mg/mL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

陈海霞、张敏等[16]报道一种分离自绿茶的茶多糖缀合物对羟自由基、过氧化自由基和脂过氧化反应抑制的IC50分别是0.101mg/mL、0.145mg/mL和0.238mg/mL,并且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

王展、方积年[17]用浓度为0.45mg/mL的酸性菟丝子多糖H2,使大鼠成嗜铬细胞瘤PC12神经细胞在H2O2存在下的存活率提高了2倍。

三、其他方面的研究任德成、杜冠华等[18]报道了硫酸多糖916对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的粘附作用,硫酸多糖916 (0.01mg/mL~1.0mg/mL)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N Fα对HUV EC的粘附作用。

佘志刚、胡谷平等[19]采用热重、热重-红外谱联用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对鲍鱼多糖进行热分析。

鲍鱼多糖在空气和氮气氛中,230℃~340℃之间发生剧烈的分解反应。

・921・氮气氛中,是吸热的分解过程;而空气氛中,是放热氧化反应,并且在453℃左右,有另一个急剧的氧化裂解过程。

四、结语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并且多糖的生物功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

多糖的生物学活性与其高级结构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但高级结构比一级结构在活性方面起更大的作用,对于这一观点的认识则是一致的。

有些多糖虽具有相同的一级结构,但活性相差很大,这主要是高级结构的不同引起的。

因此,探索用更有力的方法研究多糖的高级结构,利用多糖的高级结构模型与生命细胞受体模型推断多糖的作用方式,可为活性多糖的筛选和改造多糖更具有生物活性提供必须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1]赵国华,陈宗道,李志孝,等.活性多糖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7):45~48.[2]韩果萍,段玉峰.我国天然活性多糖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3,(2):139~141.[3]闫吉昌,崔春月,张奕,等.芦荟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7):1189~1192. [4]佘志刚,胡谷平,吴耀文,等.鲍鱼多糖HalA的甲醇解研究[J].有机化学,2002,(5):367~370.[5]孟庆勇,刘志辉,徐美奕,等.半叶马尾藻多糖的提取和分析[J].光谱学和光谱分析,2004,(12):1560~1562. [6]丁琼,张俐娜,张志强.茯苓菌丝体多糖的分离及结构分析[J]1高分子学报,2000,(2):224~2271[7]周鹏,谢明勇,付博强.多糖的结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1,(2):197~204.[8]王展,方积年.高场核磁共振波谱在多糖结构研究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2000,(2):240~247.[9]陈义.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30.[10]张利,陈蓁蓁,王燕,等.糖类物质的毛细管电泳[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3,(5):607~611.[11]张连茹,陈喀林,李妮,等.二色补血草多糖的结构表征及其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4,(11):2394~2396.[12]廖建民,沈自龙,张瑾.海带多糖中不同组分降血压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1): 55~57.[13]谈锋,邓君.Analysis of the Constituents and AntisenileFunction of Achyranthes bidentata Polysaccharides[J].植物学报(S0577-7496),2002,(7):795~798.[14]王雁,杨祥良,邓成华,等.羧甲基化虎奶多糖的制备及抗氧化性研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0,(4):411~414.[15]钦传光,周军,赵文,等.泥鳅多糖清除活性氧和保护DNA链的作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1,(2):215~218.[16]Haixia Chen,Min Zhang,Bijun Xie1Components and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f rom green tea[J].Food Chemistry(S0308-8146),2005,(1 -2):17~21.[17]王展,方积年.An Antioxidant Acidic Polysaccharidef rom Cuscuta chinesis[J].植物学报(S0577-7496),2001,(3):243~248.[18]任德成,耿美玉,杜冠华,等.Polysaccharide sulfate916inhibits neutrophil-endothelial adhesion[J].Chinese Medical Journal(S0366-6999),2002,(12):1855~1858.[19]佘志刚,胡谷平,郭志勇,等.鲍鱼多糖Hal-A的热分析研究[J].有机化学,2003,(10):1149~1151.【责任编校 李东风】The Method of Polysaccharide′s Structure R esearch andIts Development of Activity R esearchFENG G ui2peng(College of Chemist ry and Envi ronment al Engi neeri ng,Pi ng y uan Uni versit y,X i n x i ang,Henan453003,Chi na)Abstract:Summarizing t he classic met hod of t he research of polysaccharide and t he applied condition of t he new technology and it s develop ment of activity research in five years.K ey w ords:polysaccharide′s st ruct ure;polysaccharide′s activity;antimeoplasmic activity;antioxygenic activity・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