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对欧洲福利国家的挑战_以德国为例

经济全球化对欧洲福利国家的挑战_以德国为例
经济全球化对欧洲福利国家的挑战_以德国为例

经济全球化对欧洲福利国家的挑战

以德国为例

冯英华 戴启秀

摘 要 经济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国家职能的影响是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国际政治经济各学派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学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衰弱理论指出,全球化对主权国家职能的削弱主要表现在安全、货币、福利三方面。本文以主权国家的福利职能为切入点,以德国社会福利制度所受的挑战为例,阐述经济全球化对欧洲福利国家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冲击,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挑战。

关键词 全球化 国家职能 福利制度 社会公正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05)03006672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家职能

面对经济全球化,虽然学者们对其所下的定义各有不同,但就其一般特征而言,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技术、劳务、商品等各种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统一配置,包括生产、技术、金融、贸易全球化等,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一种更加直接和紧密的内在联系。

经济全球化见证了市场经济的全球扩张,市场力量支配着经济、社会生活越来越多的方面,而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之一,资本全球化更意味着资本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流动性。面对日益强大的全球市场,国家的职能似乎日益弱化,国家销蚀之声四起。[1]

首先,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与日俱增,经济问题成为国内和国际诸多关系的焦点,经济利益已经变得如此重要,以至国家的政治职能在一定程度上蜕变为经济职能的一部分。[2]其次,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包括资本在内的资源跨国流动性的增强。参与全球化的目的是吸引资金的流入,而就国民经济来说,经济全球化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个现实。面对这一现实,国家能做的只是保持预算平衡、放松经济管制、开放贸易和投资、维持货币稳定,而其他的决策则由资本本身完成,国家无法控制。也就是说,置身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履行其经济职能的能力在弱化。全球化的最终结果是国家经济权力的不断丧失。由于资本的跨国流动性不断增强,不同经济体之间的依存性和一体化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行为的可能性在减小。表面上,利率和汇率仍然由独立的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状况加以控制,但如果某个国家擅自降低利率,资本就会立刻从该国流向那些可能提供高收益的国家。财政政策的自由度也明显减小,并很难成为政府履行其经济职能的经常性手段。至于产业政策,它有悖于市场的竞争性要求,往往被认为是妨碍市场竞争的,从而受到市场的反对。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行动中,它们不

只满足于消除政策障碍,还要求法律能够灵活地运用于公司的运作。高工资、高税收、高劳动力成本都会使跨国资本流失,结果是国家为了取得较好的国际竞争优势地位必须向资本妥协。

全球化正在改变一种国家、社会和经济在同一民族的边界内在一定程度上齐步成长的历史格局。[3]原先的那种由国家确定对内经济和对外贸易间的界限及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秩序,在市场全球化的过程中,正在演变为一种跨国的经济。世界范围资本流动的加速,通过全球关联的金融市场对民族定位的强制性评估,在此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今天与其说国民经济被安排在国家的边界内,不如说国家被安排在跨国的市场中。[4]

二、经济全球化对福利国家的三大挑战

如同上文所述,经济全球化使主权国家受到国家职能弱化的挑战,在这方面,主权国家面临着三大危机,即政治职能危机、经济职能危机和社会公正危机。德国社会福利制度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涉及这三大危机。

1.政治职能危机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必然推动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因全球化的发展而具有国际性,同时也必然要面对国家权力和利益的全球再分配,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冲击国家的主权。英国沃威克大学政治学教授苏珊斯特兰奇将经济全球化对主权国家职能的销蚀归结为三方面:一是国家防务职能,二是国家的金融经济职能,三是国家的社会再分配职能。[5]

此外,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也进一步弱化了欧洲福利国家的主权功能。随着欧盟内部实现了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这种超越了国家界限的流动必然要求弱化民族国家的权力。但实行一体化实质上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提高欧洲整体的竞争能力,就如德国前总理科尔指出的那样,!如果欧洲以一个整体来行动就可以在与日本和北美的全球性竞争中获胜?。欧洲一体化的纵深发展也给欧洲福利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欧洲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要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超越主权国家的界限,要求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组织或机构,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限制主权国家的权力和职能。而超国家机构职能的行使又必然会导致国家功能的进一步削弱。所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必将会冲击主权国家尤其是福利国家的现行社会经济政策。虽然欧盟各成员国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仍然扮演着一定角色,但主权国家权力的削弱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此外,有关建立超国家的欧洲社会模式问题,目前还没有决定采取何种方式,但其最终结果必然是进一步弱化欧洲各主权福利国家的国家职能。

吉登斯在#左派瘫痪之后?一文中指出,!没有哪个问题比福利国家更泾渭分明地把社会民主党人和新自由主义者区别开来的了。对前者来说,一套发展完善的福利体制是一个公正体面而人道的社会的基石;而对后者来说,福利制度则是企业的敌人、公民秩序衰败的原因。?[6]传统的社会民主党人谋求维持最大化的福利国家,而新右派则希望它最小化。战后形成的左右两翼政治力量在福利国家问题上的共识现不复存在,右翼政府开始推行减少社会福利的措施,由于这些措施损害了社会中下层人民的利益,因此90年代以来,右翼党派在大选中频频失利,而左派政党提出的照顾各方利益的改革方案,即一方面要保存已确立的基本社会保障,维护劳工利益,缓和社会矛盾,另一方面也要满足资本的要求,防止资本外流,保持生产效率和国内就业的持续增长,以赢得更多民众的支持。

2.经济职能危机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国家对宏观经济的管理。一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然要让渡部分原属主权范围内的经济决策权,对外开放会影响国家对领土和资源的管理权,资本的全球化制约着国家运用货币和汇率调节经济发展的能力,而跨国公司的发展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经济职能的危机随之而来,并主要受制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品全球化。由于技术产品的快速普及,产品和服务的大批量流动引起了空前激烈的价格竞争。这一竞争直接威胁到福利国家的高劳动力成本,面对来自国外的廉价产品,福利国家纷纷采取反倾销等措施保护本国市场。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福利国家这一在全球化时代必须面对的问题,从而导致社会失业率持续高居不下。

据2005年3月德国#明镜?杂志统计[7],德国2005年2月登记失业人数已达521万。而2004年9月德国失业人数为426万,比8月份下降了9万人,但仍比上一年同期要高出49 000人。德国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为10.3%,去年同期为9.9%。[8]这主要是由于德国福利国家制度本身固有的种种缺陷导致的,而这些缺陷在全球化时代就显得愈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劳动力政策僵化。德国的工资协议由劳资双方通过自己的组织,即工会和雇主联合会自由谈判达成。工会在谈判中往往以本行业效益高的企业为标准,不考虑地区、企业规模、技术水平等不同条件的差别,这使得企业不得不付出较高的工资成本,同时也阻碍了劳动要素的合理流动。此外雇员还受#劳动法?解雇条例的保护,如果雇员对被解雇有异议,可诉诸劳动法庭。企业不仅难以解雇职工,而且还要承担无休止的官司纠纷费用。因此,僵化的劳动市场规则使企业对雇佣新员工望而却步,从而导致失业人员增加。在当前失业率高居不下的状况下,只有减少国家对劳动力市场的各种干预,使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发挥作用,把过高的劳动成本降下来,才能使得企业重新雇佣工人。

其次,劳动技能已不符合新经济时代的要求。全球化时代是一个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广泛推行知识密集型生产与服务,实行自动化并大量削减劳动岗位基础之上的新经济时代,德国社会学家乌尔利希贝克认为,新经济时代全球资本的新劳动生产率法则就是:!数量越来越少的、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人们却可以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效益和服务。经济增长不再保证失业率的减少,而是相反,要以劳动岗位的减少为前提 这就是高失业率的增长。?[9]这种增长方式对传统的福利国家所追求的充分就业和社会保障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冲击。

根据德国劳动力市场及就业研究所(Institut f r Arbeitsmarkt-und Berufsforschung)1990年的预测报告,1985年至2010年就业者相应的资格结构将出现巨大的变化。对高级资格工作(管理、研发、教学和咨询等)的需求将从原来的28%增加到2010年的39%左右,而低级资格工作将从原来的27%减少到18%。对中级资格工作的需求将从1985年的45%下降到2010年的43%,但对于工作者的技能和知识的要求将大大提高。全球化时代对劳动者自身素质要求的提高使得那些没有任何职业资格技能的劳动者很难就业。比较德国西部1997年与1980年的正规就业人数,无资格工人的人数下降了近30%,而有职业资格和大学文凭职业的就业人数分别增加41%和102%。[10]

最后,主动失业以获取失业救济金问题严重。德国每个失业人员都可领到失业津贴或失业救济,他们完全可以靠此体面地生活下去,如果再打点黑工的话,收入并不低于就业者,

因此许多失业者不渴望重新就业。此外,少数人在高福利下养成了挑剔工作、讲究条件的心理,有些人宁愿失业以领取高额失业救济金,也不愿意因有工作而必须交纳高额的福利保险金。根据德国黑森州农业和林业雇主联合会专门负责推荐季节性劳动力部门的一份记录:该部门曾向137个企业推荐过1319名劳动力,其中只有527人参加了面试,有141人被雇主录用,但最后签约的却只有7个人,其余没签约的人都是主动放弃工作。另外,按照德国目前的社会福利政策,国家并不是有重点地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而是采取浇花式的平均分配。一个养老金领取者,不管其家庭收入高低,都可以享受低廉的公共交通优惠;而一个上班的人不论工资有多少都无权享受此待遇。所以说,正是德国高福利体制导致了部分公民的这种不工作、坐享国家恩赐的心理,而反过来也正是这种心理引发了诸如!贫困陷阱?和!失业陷阱?等一些严峻的社会问题。[11]

二是资本全球化。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为政府和企业利用国家资本市场提供了重要机会,并使投资者从中获得了回报的同时,全球资本市场对国内的经济主权的影响也在逐步扩大。在当今的金融全球化时代,利率、汇率和其它金融资产要素总是处于变化中。因此,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在这种极剧变化的全球金融状况下通常是脆弱的,尤其是金融投机活动将对国内经济产生剧烈的影响。实际上,资本、国家和劳工之间的不平衡是全球性的。胡格威特进一步指出:!全球体系实现政治稳定的功能现在依靠的是%排斥政治&,即把所有社会中那些没有优势的团体和部分排斥出去,因为它们在全球市场中既不能作为生产者也不能作为消费者实现自己的有效功能。?[12]

资本的全球性流动动摇了福利国家内部政府、企业和公民三者之间的社会契约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西方社会体系中,国家承担了预防社会权利不公平和保护公民进入市场的任务。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逃避纳税却变得很容易。为了追逐利润,资本避开对劳动征税较高的国家,从而导致该国失业人数增加。因此,当资本的流动打破了民族国家的疆界时,它们也就自然而然地破坏了所谓的!福特主义?社会范式,或是主权国家内部的社会契约形式。由于资本摆脱了主权国家的政治控制,成为独立的自主决策体,那么政府的影响力也自然地削弱了。[13]

在这方面,福利国家的高税收政策使得企业家纷纷转移资本,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借助于跨国公司企业可以轻而易举的把资本转移到那些成本低的国家,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而对于福利国家而言,则是失去了对支撑国民经济重要的税收来源。因此,为了支付高额的福利费用,德国政府不得不一再提高税率。德国税收平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其中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为53%,企业税为51.83%,工资收入的最高税率为47%,公司留成利润税率为43%,起征税率为25.9%,这在发达国家之间均列高位。[14]而这种高税率带来的后果必然是在进一步挫伤企业、个人的生产和投资积极性的同时也导致了偷税漏税和打黑工现象的盛行。

对个人而言,高税收政策必然导致高工资、高劳动力成本。据欧洲统计局2003年3月公布的对欧盟国家劳动力成本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工业和服务行业欧盟国家每小时的平均劳动成本为22 7欧元,而德国为26 54欧元,高出平均水平17%,其中75 4%是工资, 22 6%是社会保险支出。[15]这使得德国企业依靠资本深化而提高的技术效率无法转化为经济效率,那么在产品全球化流动的时代,具有高附加成本的德国产品其市场竞争力也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削弱。对企业而言,高税收政策使企业利润减少,从而导致投资者将资本转移到其它成本税收相对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据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的一项统计,德国工商业平

均税后利润率只有1.7%,在被调查的欧盟14国中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意大利。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新产品开发、员工培训以及增加就业实属难以为继。[16]此外,根据2003年11月上旬德国总体经济评价专家委员会发表的题为#整顿国家财政改革税收制度的经济鉴定报告?,有关专家指出,由于投资减少导致的内需不足是造成德国经济不振的主要原因,由于连续几年的经济不景气,使得德国企业的设备投资下降了0.3%,而建筑行业领域投资则下降得更多,达到了3.6%。由此可见,投资的大幅减少是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国内投资不足却没有挡住跨国公司发展的步伐,资本的全球流动性使跨国公司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它们纷纷把资本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国家地区,从而获得高额利润。这种着眼于全球性生产经营的跨国公司大大削弱了主权国家对其经济的调控能力。它把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优势与低工资国家的成本费用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国家在与资本的对垒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不断丧失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国家失去了重要的税收来源,政府因此也就无法再继续利用提高资本收益率的政策来维持国家社会保障所需要的费用。

三是劳动力全球化。相对于资本和商品来说,虽然劳动力的全球流动还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与冷战时期相比,还是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人员的流动也呈现出一种不平衡的趋势,即大部分外来人口流入西方发达国家。对欧盟而言,来自中东欧实际的和潜在的移民对欧洲福利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的研究预测,如果中东欧国家能够顺利实现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话,那么到2010年涌入西方国家的移民将达到460万人。但如果这一预期不能实现的话,估计将达到650万人。此外,一项针对中东欧经济转轨国家民众所做的调查也证实了德国经济研究所的预测,大约有270万人表示他们有明确的移民计划,还有1670万人表示他们有可能移民。[17]

由于中东欧国家的社会经济转轨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大规模劳工移民给欧洲福利国家带来的压力已迫在眉睫。虽然欧盟于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的申根协定坚决主张关闭东方边界,但仍然难以阻止移民的涌入。而根据欧盟的法律,欧盟各成员国政府不能把社会福利局限于仅仅提供给本国的国民,即便是外国人也应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这一法律的颁布无疑更加重了西欧各国的社会福利负担。

一方面,劳动力的全球流动导致大量外来移民涌入西欧,外来移民在很大程度上将本国的弱势群体从底层的就业市场排挤出去,加重了本国福利体系的负担,造成公共财政的总体匮乏。在德国,正式登记的雇工和合法工人的社会安全保障成本已经使人们将使用外来工人作为逃避缴纳保险费用的一种方法,这对本国劳动力就业构成了严重威胁。但从目前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角度来看,政府在中短期内又不会采取强制措施禁止企业雇佣外来劳工以解决国内的失业问题。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的雇主可以到国外雇佣廉价工人,从而使得本国产业工人面对严峻的竞争。例如在德国的巴伐利亚,许多公司走出不到10公里路程就可以雇佣到平均每月220美元工资的捷克工人,而雇佣一个巴伐利亚工人每月需支付2000美元,[18]这一巨大的差异无疑给德国工人的工资和就业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正是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外国移民以及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的冲击,德国社会中的!强资本弱劳工?现象日益严重,劳工作为一集体出现了分化,越来越难以组织起来与强大的资本抗衡,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工人直接参与劳资谈判的能力,福利国家的社会公正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3.社会公正危机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支撑福利国家及其社会福利制度的社会公正也面临危机。在这方面,效率与公正的矛盾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对于二者的关系至今仍无定论,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理解公正的内涵。约翰罗尔斯(John Ra wls)在!正义即公平?[19]的理论中提出了公正的两个原则:一是!自由平等原则?,二是!差别原则?,它主要强调社会经济的不平等,必须能够促使社会中处境最不利的成员获得最大的利益。同时,他指出这两个原则不是并行的,而是有优先性的,即第一原则优先于第二原则。根据罗尔斯对公正原则及其关系的设定可以看出,他是要在坚决维护个人自由权利和机会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差别原则?,尽量限制社会不平等,使社会中底层劳动者的利益得到保护。简单概括,一方面要优先维护!自由权利?和!形式上?的!机会平等?,另一方面则试图对经济利益进行再分配以求达到一种更!实质性?的平等。

由此看出,罗尔斯的公正原则理论与德国福利国家模式强调的!社会公正?在很多层面上是一致的。虽然德国社会福利模式也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竞争的优先性以及效率的重要性,如艾哈德所说:!竞争是市场经济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甚至是它内在的要求,任何排斥、损害或阻碍竞争都将导致根本破坏这种制度,?[20]但它同时又对由于个人自由和公平竞争下所造成的不公平进行了纠正,并对社会中的弱者以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的方式进行帮助,从而达到艾哈德所提出的!为了全体人民的富裕,不能让富人变穷,而是让穷人变富?的目标,这与罗尔斯强调的实质性的平等是一致的。所以说,德国社会福利的公正观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个人利益与国民经济整体利益的一致。一个是能带来经济效率的市场,另一个是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公正的福利,二者在福利国家制度中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缺一不可。但事实上,二者却是很难达到持久的一致。追求经济效率必然要强调竞争,而过分的竞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这是公正观所坚决反对的。而追求公平则要求一定程度上的!实质性的平等?,这必将会影响人们对效率追求的积极性,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速度。另外,经济全球化导致本国某些行业经济发展受阻,经济发展受阻致使国家税源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公正受到挑战。

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集中的大生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逐步被新型的分散的网络办公所取代,工作的性质日趋个性化,以往那些大批标准的熟练劳工群体开始被许多属于不同部门的新群体所取代。外国移民以及临时工人的增加使工会组织的活动愈显困难,以至于工会的代表性也开始受到怀疑,劳动力流动性的加强也使得工会组织日益松散。以社会公正为目标的工会的合法性甚至其存在的意义都受到了挑战。例如在德国,在全国性的行业中,虽然设有工会组织,但由于阶级立场的要求使其性质发生变化,导致工会在传统集体谈判中的作用大受限制。工会与政府、雇主联盟的制度性对话被逐步分解,国家层次上的谈判具有明显和强烈地向下移动的倾向,简单说就是把原来的契约谈判由国家下移到行业、部门、公司,甚至最后只发生在个别的劳资关系互动中。

结 语

面对经济全球化对福利国家及社会福利制度的挑战,德国政府目前在各领域实施2010改革(Agenda2010)方案。虽有困难和压力,但改革势在必行。改革能使现在的经济模式和福利制度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是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一种回应,即从制度层面确定德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对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带来挑战的背景下,如何确定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建立一

个和谐的社会,是置身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每个国家所面临的新问题,这也受到国际政治理论界的关注。

注释:

[1] 雷达、于春海:#走近经济全球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57页。

[2] Priedman,Thomas L.,T he Lexus an d the Olive Tree,New York:Parrar,S traus,Giroux,1999,p.

10 15.

[3] 哈贝马斯访华讲演录,张庆熊译:!在全球化压力下的欧洲的民族国家?,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5期,第66页。

[4] R.Cox,!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Limits to Liberal Democracy,?from: A.M c Grew,The Transforma tion o f Democracy?Poli ty Press,1997,49 72.

[5] 刘飞涛:!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主权关系辨析?,载#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0年第5期,第51页。

[6] 王振华:!第三条道路 对全球化的一种回应?,载#欧洲?2000年第5期,第22页。

[7] Vgl.Magus Deggerich u.a.,!Die desastroese Arbeitsmarktbilanz des Kanzlers und Seiens Kabi netts,?In: Der Spiegel,Nr.10,v.7.3.2005,S.20 34.

[8] #2004年德国经济发展概况?,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2d4181602.html,/article/200411/20041100304536_1. xml。

[9] 孙辉:!全球化与西欧福利国家制度的困境?,载#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7期,第38页。

[10] 陈凌、姚先国:!试析德国的就业困境与就业创新?,载#欧洲?2001年第2期,第78页。

[11] 邹根宝编著:#社会保障制度 欧盟国家的经验与改革?,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0页。

[12] [英]戴维赫尔德著,杨雪冬译:#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序言第14页。

[13] 顾俊礼:#福利国家论析?,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第89页。

[14] 殷桐生:!德国经济与德国病?,载#国际论坛?2001年4月,第67 68页。

[15] www.trade-embassy-chi na.de,11.06.2003

[16] 杨直:!新社会市场经济倡议 一场有关德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讨论?,载#德国研究?2002年第2期,第28页。

[17] 布里吉特H舒尔茨著,刘北成译:!全球化、统一与德国福利国家?,载#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1年第1期。

[18] 孙辉:!全球化与西欧福利国家制度的困境?,载#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7期,第39页。

[19] Vgl.John Rawls:Eine Theorie der Gerechtigkeit,Uebersetzze von Hermann Vetter,Frankfurt a.M,1975.

[20] 路德维希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20页。

(作者简介:冯英华,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上海200092;戴启秀,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200083)

收稿日期:2005年4月

高中区域地理总复习练习题:第3章 第5节 欧洲西部 俄罗斯 Word版含解析

第五节欧洲西部俄罗斯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区城市冬夏气温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城市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B.河流水能丰富,航运不便 C.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D.冰川地貌分布面积不大 2.关于图中城市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B.伦敦冬季气温高,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大 C.自西向东年降水量递减,大陆性减弱 D.自西向东气温年较差增大,海洋性增强 下图为“世界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图中虚线为流域界线)”。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 A.冬季径流量大 B.水系复杂,流域面积大 C.冬季河流封冻 D.沟通两大洋,跨越两大洲 4.图示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有()

A.葡萄、油橄榄B.苹果、无花果 C.柑橘、甜菜D.甜菜、亚麻 下图所示区域工业发达。读图完成5~6题。 5.甲国是西欧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原因主要是() ①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②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③领土面积大④河流多、水源充足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6.近年来,乙国的部分钢铁公司将炼钢高炉从鲁尔区搬迁到丙国的海边,其主要目的是() A.就近获得进口的大量煤炭 B.就近获得进口的铁矿石 C.接近消费市场,便于出口产品 D.减少污染,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下图是沿北纬60°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处的名称是() A.北海B.黑海 C.地中海D.波罗的海 8.符合图示地区地理状况的叙述是() A.E地形区是该国人口、粮食生产、军事工业的集中区 B.②~⑤各河皆属于大西洋水系 C.F地形区是该国重要的石油产地 D.G山脉是阿巴拉契亚山脉

区域地理整理 欧洲西部和德国

欧洲西部 一、位置范围 经纬度位置:10W-30E,40N-70N 海陆位置:欧洲西部位于亚欧大陆的西岸,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面隔地中海与非 洲相望。 二、自然环境特征 1.地形:以平原(主要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莱茵河以西为西欧平原,以东为波德 平原)、山地(北部有纵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有横亘东西的阿尔 卑斯山脉)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欧洲西部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多半 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有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岛屿(主 要岛屿有大西洋中的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和冰岛,地中海中的西西里岛、撒丁岛和科西 嘉岛),海洋深入陆地。 2.河流:莱茵河、多瑙河(主要内海有波罗的海和黑海,主要边缘海和海湾有北海和比斯 开湾。地中海位于亚、欧、非三洲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 3.主要湖泊(冰川作用形成):日内瓦湖 4.由于冰川的侵蚀,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形成许多崖壁陡峭、幽深曲折的峡湾。在欧 洲西部的平原上有古代冰川活动留下的一些冰碛物,形成波状起伏的低缓丘陵。 5.气候: 思考一:分析形成温带海洋气候的原因。 欧洲西部大部分地区位于35N-60N之间,受中纬 西风带控制;这里大陆轮廓破碎,海洋深入陆地, 受海洋影响大;中部以平原为主,再加上阿尔卑斯 山呈东西走向,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西风深入内 陆;北大西洋暖流从沿岸经过,起到增温增湿的作 用。 (由于距海远近的差异,欧洲西部地区的降水从西 向东逐渐减少,年温差也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大 陆性逐渐增强。) 6.农业 农业发展的条件:气候温和湿润,降水较多,日照不足,气温日差较小。 不适合发展种植业→多汁牧草生长好→发展乳畜业 (巴黎盆地是重要的小麦产区) 7.地中海特产:柑橘、柠檬、无花果、葡萄等亚热带水果,油橄榄、 三、居民与经济 1.工业:工业发展最早、技术水平高,工业基础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西欧国家福利政策利弊分析

社会福利事业在欧洲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英国政府为了安抚救济贫民, 于1 0 01 年颁布“贫穷法”。在工业革命时期, 英国政府又把大量贫民转为产业后备军, 于1 8 3 选年颁布“新贫穷法” ,对贫民实行救济.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法。西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固然对其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二、影响 1、积极影响(1)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2)调节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3)促进社会服务,缓解就业压力;(4扩大公民自由,体现团结互助;(5)巩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 2、消极影响(1庞大的福利开支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的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对高新技术的投入,成为社会持续充分发展的障碍,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凸现。(2 助长了社会成员的闲散性,福利制度被讥讽为“培养懒汉的制度”。 第二, 西欧国家利用社会福利制度可以适当调节社会需求, 刺激消费, 推动经济发展.西欧各国每年花费的社会福利开支是巨大的, 这就扩大了消费, 增加了社会有效总需求” ,起到刺激生产、发展经济的作用。 第三, 西欧由于普遍推行社会福利制度, 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增加第三产业就业人员, 一定程度减少失业的压力。西欧国家为社会

福利事业服务的医疗、职业培训、老年保健等第三产业部门的发展, 吸收了大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失业者, 吸收了一批新就业人员, 并为提高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供了便利条件 西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固然对其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对其国家的政治经济有一定积极影响。但是, 也使西欧国家越来越感受到“社会福利的沉重压力” , 在财政、经济、社会各方面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因素。 首先, 财政方面的后果。三十多年来, 社会福利已经形成一项难以压缩的巨领开支, 大大加重了财政负担, 致使许多国家靠借债来维持社会福利。西欧国家社会福利增长过快, 必然扩大财政开支, 国债急增, 通货膨胀加剧.西欧社会福利制度对经济、政洽和社会的影响西欧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是资产阶级国家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行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它已是整个国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份。西欧的社会福利制度对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和个人生活发生着很大的影响。第二, 经济方面的后果。社会福利费用的膨胀, 削弱着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社会福利开支构成了政府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七十年代中期以来,西欧国家的政府消费的增长幅度超过了固定资本形成额的增长幅度。它证明巨大的福利开支同工业和经济发展争夺着资金。高福利必然带来高税收。高税收入包括个人所得税的累进增加和增值税的扩大。在这种高额累进税制下, 瑞典等国的人才外流, 妨碍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政府要维持高福利, 增值税也得相应扩大。第三, 社

欧洲西部配套练习题

欧洲西部配套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对欧洲欧洲西部位置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西半球B.欧洲西部只有西面濒临海洋 C.欧洲西部主要位于北温带和亚热带D.欧洲西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包括30多个国家 2.如图所示景观以欧洲西部哪个国家最为着名() A.法国B.西班牙C.荷兰D.意大利 3.既临大西洋又临地中海的国家有() A.意大利和罗马B.西班牙和葡萄牙C.法国和西班牙D.法国和葡萄牙4.不属于欧洲西部的地形区是() A.波德平原B.阿尔卑斯山脉C.西欧平原D.乌拉尔山脉 5.欧洲西部没有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高山高原气候6.下列有关欧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欧洲的经济发展水平居世界各大洲之首 B.欧洲西部的大多数国家都属于发达国爱 C.欧洲西部是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 D.农业在欧洲西部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农牧业都发达 7.欧洲西部农业发达,荷兰等国的农业类型() A.种植业B.畜牧业为主C.林业为主D.渔业为主 8.素有“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之称的国家是() A.丹麦B.德国C.挪威D.瑞典 9.欧洲西部适宜牧草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A.热量充足B.地处高原C.光照条件好D.气候冷湿

10.下列各国不属于三大旅游国的是() A.英国B.法车C.意大利D.西班牙 11.欧洲三大着名旅游国共同的旅游资源是() A.都有峡湾海岸的文化古迹B.都有一望无垠的平原 C.都有阳光灿烂的地中海海滨D.都有印刷精美的邮票 12.下列欧洲国家,符合“工业大国”“农牧业大国”“着名旅游国”特征的是()A.英国B.德国C.意大利D.法国 13.下列国家与着名旅游城市的搭配,正确的是() A.希腊--罗马B.瑞士-- 威尼期C.奥地利--维也纳D.意大利--雅典14.下列城市与其别称组合正确的是() A.千年古都--巴黎B.音乐之都--维也纳 C.水城--罗马D.艺术之都--威尼斯 15.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欧洲西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面积的一半左右,居民绝大多数为白种人,人口约5亿,人口密度约第平方千米70人,而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千米40人,欧洲西部有36个国家,大约占世界国家总数的五分之一。 A.国家众多、人口稠密、居民以白种人为主B.国家最多、人口最多、居民以白种人为主 C.国家不少、人口稀少、居民以黑种人为主D.国家不多,人口不少、居民以黄种人为主 16.既能在夏季观赏到午夜太阳,又可观赏峡湾风光的国家是( ) A.芬兰B.英国C.瑞典D.挪威 17.关于欧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个区域性的国际政治经济组织 B.是一个国际性的石油输出国组织 C.任何国家的人们都能够在欧盟工作、学习、退休和旅行

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各国相继建成了以高福利、高税收为主要特征的福利国家制度。这套福利制度秉承为民众构建物质生活“安全”和“无风险社会”的理念,为全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各国相继出台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政府提供社会福利的法律责任。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多子女津贴、孕妇津贴、母亲津贴等是普遍存在的制度安排。林林总总的各种福利,使民众不必为衣食住行分忧,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得到体面生活的物质保证。福利国家的建立,对于促进西欧各国社会平稳发展、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连续几十年的高福利也累积了诸多社会问题: 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经济增长乏力,高福利制度似乎已难以为继。西欧为何会出现福利国家的危机? 福利国家未来走向如何? 对这些问题有必要予以关注和探讨。 一、西欧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福利国家于二战后在西欧各国兴起,有着特殊的社会条件和深刻的历史背景。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要求构建社会福利制度以缓解社会矛盾。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资本家财富的积累与工人阶级贫困积累的两级分化,也必然导致生产规模急剧扩张与社会购买力持续降低的尖锐矛盾。于是,以生产相对过剩为标志的经济危机便周期性爆发,严重威胁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特别是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财富迅速向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集中,普通劳动者的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加快、危害增大。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为避免崩溃的命运,资本主义世界选择了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其主要的“救世”方案就是实施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通过国家投资推行“反危机”措施。加大收入再分配力度,推行社会福利制度,以此改善劳动群众的贫困状况,增加有效需求。 其次,工人运动的发展迫使西欧各国构建社会福利制度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早期资本主义社会是把工人当成雇佣奴隶的野蛮剥削制度,因而必然遭到工人阶级的激烈反抗。为谋求解放,各国工人阶级进行了顽强不屈、持续不懈的斗争,罢工和革命的浪潮日益高涨。进入 20 世纪,西欧工人阶级的力量已十分强大。工会成为抗衡资本家的重要力量,左翼政党迅猛发展,共产党、社会民主党于二战后相继参政或执政,对资本主义统治构成极大的现实威胁。在此

各国福利比较

现在,世界多数国家都建立起覆盖所有国民的社会福利制度,我们看看一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是怎样的。 一、法国: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34.9% 在法国,公民从娘胎到死亡受到400多种福利的保护。法国社会福利的特点是不管国籍,只要在法国有合法居留身份,就可享受。笔者在法国留学时,照样享受他们的住房补贴和育儿补贴。 法国医疗保险全民享有,根据个人收入情况,公民每年仅交几百欧元的医保费,大致是一个星期的最低工资,失业者则免交此费。家庭如果只有一人工作,可将配偶及子女纳入自己的保险中,交费不变。病人每看一次医生只交1欧元的挂号费,其余所有费用在自己的保险账户上由社保机构划拨。 在法国,农民每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1欧元约合8.9元人民币),每养1头牲畜补贴300欧元,补贴农产品要求符合环保生产标准。 对无工作或低收入家庭,根据家庭人口数每月领取405.62欧元到851.81欧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则每增加一个孩子,每月加162.25欧元。 孩子从在娘胎里的第5个月起到满3岁,如果父母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领取156.31欧元的幼儿补贴。如果父母为照顾孩子而停止工作或减少工时,则每月可领取320.67欧元到484.97欧元的育儿补助。 如果雇用保姆照看小于6岁的孩子,并且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享受65.46欧元到199.78欧元的补贴。如果家庭有两个孩子,每月补助 108.86欧元,以后每增加一个孩子增加139.47欧元。孩子长到11岁时,每月补助再追加30.62欧元,16岁时每月再追加54.43欧元。此项补助直到孩子找到工作为止。 法国国民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如果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孩子每个学期开学时可领取249.07欧元的补助。从初中到大学,学生可获得每个学期54.9欧元到3456欧元的助学金。 残疾人根据残疾情况,每月可获得109.40欧元到1025.72欧元的补助。 法国一些城市对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人提供免费公交服务,有的城市则对所有人提供免费公交服务,或提供免费自行车。 二、美国:穷人医疗政府买单,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1% 一位在美国加州的华人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失业,可他一点也不感到恐慌,因为他可以领一年的失业金,然后再申请政府的救济金,救济金每月1600美元(1美元约合6.7元人民币),房贷供不起,不要紧,也由政府无偿补助,日子照样过得很体面。 研究数据显示,1995年夏威夷一个有两个孩子的母亲领取的福利相当于年薪36000美元的工人。 美国的小学到高中教育免费,大学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负担,学生只负担一小部分。社区大学的学费低于每年1500美元,约是美国从业人员平均年收入的1/30。为确保条件具备并且愿意读书的孩子能读大学,政府对贫困家庭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 美国有专门为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救助(Medicaid)系统,为买不起医疗保险的低收入家庭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所有费用由政府支付。医疗救助预算占州GDP的22%,其中联邦政府补贴57%。

(完整版)高二区域地理---欧洲西部练习题

欧洲西部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欧洲西部的主要地形为( ) A.平原和山地 B.山地和丘陵 C.平原和高原 D.高原和盆地 2.读图,图中瑞典的旅游业有点特殊,游客在这里过夜的人数占总旅游人数的90%以上,而且往往第二天一早就离去,其原因是( ) A.商业服务多在夜晚 B.森林晚会吸引了游客 C.游客观看这里的极夜现象 D.到这里参加圣诞节活动 3.阅读下文,思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欧洲西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面积的一半左右,居民绝大多数为白种人,人口约5亿,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千米70人,而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千米40人,欧洲西部有36个国家,大约占世界国家总数的五分之一。 A.国家众多、人口稠密、居民以白人为主 B.国家最多、人口最多、居民以白人为主 C.国家不少、人口稀少、居民以黑人为主 D.国家不多、人口不少、居民以黄种人为主 4.阅读下列短文:欧洲西部工农业总产值占世界比重为33.3%,对外贸易额约占世界比重的50%。下列有关短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欧洲西部工农业发达,对外贸易发达 B.欧洲西部工业发达,对外贸易欠发达 C.欧洲西部农业发达,对外贸易落后 D.欧洲西部工农业差别很大,对外贸易发达 5.有人从欧洲西部带来一些那里产的柑橘,你认为最可能来自( ) A.西欧 B.北欧 C.南欧 D.中欧 6.假如让你到欧洲去考察世界上最大的海港,你应该去( ) A.荷兰海牙 B.英国伦敦 C.荷兰鹿特丹 D.法国马赛 7.如果你的家人冬季到西欧去旅行,你一定会告诉他那里( ) A.冬季比北京冷 B.冬季比北京温暖 C.冬季气候和北京差不多 D.冬季比北京干燥 8.读下图,罗马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该气候的特点为( ) A.终年高温多雨 B.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C.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D.冬季高温多雨、夏季低温少雨 9.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 A.莱茵河 B.威悉河 C.多瑙河 D.伏尔加河 10.读德国面积、人口、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表: 面积人口钢煤发电量汽车世界%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德国% 2.5 1.3 5.1 7.0 4.5 14.2 A.发达的工业国 B.发达的农业国 C.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D.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 11.德国农业比重很小,仅占国民总产值的1.6%,但机械化程度高,以乳肉畜牧业为主。德国北部平原地势低平,冬冷夏凉,土壤贫瘠,德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在德国北部形成了( ) A.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B.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区 C.全国林业基地 D.以水果、蔬菜为主的农业区 12.德国8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口分布比较均匀,中小城市散布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练习10:欧洲西部与德国

十、欧洲西部与德国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地中海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凡地中海气候7月均炎热干燥 B.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o—40o的大陆东岸 C.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D.植被具有耐早特征 2.第二次技术革命后,较早发展起来的工业区是()(双选) A.英国中部地区和德国鲁尔区 B.德国鲁尔区和美国东北部 C.美国东北部和俄罗斯的欧洲部分 D.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和英国中部地区 3.(高考题)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海峡的地图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是海峡,其东端有世界著名 海港;乙图是海峡,其 最狭处建有世界著名的隧道。 (2)图所示海峡往往风浪较小,因为该海峡 位于带(气压带风带全称),图 所示海峡往往风大浪高,因为该海峡位于 带(气压带风带全称)。 (3)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甲图所示海峡沿岸国家都属于国;乙图所示海峡沿岸国家均属国。(4)在图中海峡范围内用箭头方向线标出:①甲图标出来自世界最大石油产地的原油运输方向;②乙图标出来自附近著名油田的原油运输方向。 (5)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原油进口量逐年增长,目前已接近消费量的1/2。 ①在甲、乙两图所示海峡中,对我国进口石油有重大影响的是海峡。 ②为了保障我国的石油供应,可采取的措施有()(多项选择题) A.拓展石油进口渠道,分散风险 B.加强国际合作,保障海峡安全通航 C.大力开发国内油田,不再进口石油 D.节约能源,降低消耗 ③除了石油进口外,该海峡对我国的重要意义还表现在()(多选题) A.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的海上运输要道 B.我国远洋航线中最繁忙的东行航线的枢纽 C.通往南亚、东非、北非、南欧、西欧最短航程的必经之地 D.纺织品出口到美国的重要海运通道 4.读右图,并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H区是著名的工业区。 (2)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该区的煤炭工业趋于衰落,原因之一是逐渐代替煤炭,成为世界上的主要能源。 (3)20世纪70年代,该区的钢铁工业也开始衰落,原因之一是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当时,该区钢铁产品在亚洲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 A.印度 B.中国 C.韩国 D.日本 (4)目前,在以下四种货物中,经F河运入该区且运量最大的是() A.煤炭 B.铁矿石 C.钢材 D.机械 5.欧洲南部三大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 A.巴尔干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 B.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巴尔干半岛 C.伊比利亚半岛、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 D.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 6.有关欧洲西部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较少 B.河流较长 C.含沙童大 D.水量充沛、水流平稳 7.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峡湾的形成原因是() A.河流侵蚀 B.地壳下沉 C.冰川刨蚀 D.风力侵蚀 8.阿尔卑斯山的成因是()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而形成的 B.地垒成山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而形成的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 而形成的 9.能正确反映下列气候的一组城市是() A.①汉堡②伯明翰③华沙④罗马⑤斯德哥尔摩 B.①伯明翰②汉堡③罗马④华沙⑤斯德哥尔摩 C.①伯明翰②汉堡③罗马④斯德哥尔摩⑤华沙 D.①伯明翰②罗马③汉堡④斯德哥尔康⑤华沙 10.关于欧洲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复杂多样 B.温带海洋性气候所占比重最大 C.受大西洋影响深,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受大西洋影响深,海洋性显著 11.下列城市与河流对应正确的是() A.伦敦一塞纳河、巴黎一易北河、汉堡一罗纳河、鹿特丹一多瑙河 B.伦敦一塞纳河、巴黎一罗纳河、汉堡一易北河、鹿特丹一多瑙河 C.伦敦一泰晤士河、巴黎一罗纳河、汉堡一威悉河、鹿特丹一莱茵河 D.伦敦一泰晤士河、巴黎一塞纳河、汉堡一易北河、鹿特丹一莱茵河

欧洲福利国家现状以及启示讲解

欧洲福利国家现状以及启示 福利国家的定义:福利国家是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的一种方法。在施瓦茨的《美国法律史》一书中,福利国家是指从罗斯福新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的历史阶段。 欧洲福利国家产生:欧洲福利制度的起源,如果从社会政策立法来看,最早可以上溯到上世纪中期英国颁布的《伊丽莎白济贫法》1960,该法将对穷人的救济制度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下来。但一般而言,学界认为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是以19世纪80年代德国稗斯麦政府颁布的《劳工疾病保险法》(1883),《事故保险法》(1884),《养老金保险法》(1889)为标志的。20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大陆的快速发展,当时单一的社会救济和保险已经不能够平衡日益增长和激化的社会矛盾,欧洲很多国家开始重新定位政府所扮演的角色、)1945年英国工党经过大选上台执政,采用了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勋爵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即《贝弗里奇报告》),这份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得以用法律的形式正式固定下来,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该国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福利国家因此而正式得名。在此之后,几乎所有的欧洲发达国家相继通过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立法,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完整的以高福利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体系。 福利国家模式在欧洲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有学者将福利国家的产生归结为经济权力、政治权力、意识形态权力和军事权力四个方而交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工业化初期经济的快速增长为福利国家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其次,政党政治为讨好选民,使得国家福利成为必需的手段;再次,福利思想的发展为福利国家的产生提供了意识形态环境;最后,军事斗一争作为所有变化因素中的强大者,加速推进了福利国家的产生进程。 欧洲福利国家的类型:1。保守/团体型福利国家(conservative), 这个种类的国家有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 2。自由型福利国家(liberal),国家如下美国、英国、加拿大。 3。社会民主型福利国家(social democratic),瑞典、丹麦。 这三种类型的国家福利形态各有差异,简单来说,第三种social democratic是福利最好的,而第一种conservative次之,最后也就是最差的就是Liberal的国家了。 社会学家艾斯平·安德森(Esping Andersen)开创性地把福利国家分为以下三个类型⑤: (1)“自由主义”福利国家体制(以美国为代表)。在这种福利体制中,居支配地位的是 不同程度的经济调查和家计调查式的社会救助,辅以少量的普惠式转移支付或作用有限的社会保险计划。对于一个基于市场的社会服务制度而言,履行普遍性标准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充分就业。在公民离开学校之后和退休之前,必须保证所有公民有充分的可能得到报酬优厚的工作。 第二,高水平的工资。最低工资的水平必须足够高,以使得所有公民有能力私人购买能够保护他们免受疾病、残疾、临时失业和养老重负的必要的退休金和保险计划。 (2)“保守主义”福利国家体制(以德国和奥地利为代表)。该制度类型的特点是,只有 当家庭保障的功能被严重削弱时,国家才开始提供相关的社会福利服务。 (3)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体制。该种类型的福利国家旨在“寻求相当水平的平等标准

经济全球化对欧洲福利国家的挑战_以德国为例

经济全球化对欧洲福利国家的挑战 以德国为例 冯英华 戴启秀 摘 要 经济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国家职能的影响是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国际政治经济各学派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学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衰弱理论指出,全球化对主权国家职能的削弱主要表现在安全、货币、福利三方面。本文以主权国家的福利职能为切入点,以德国社会福利制度所受的挑战为例,阐述经济全球化对欧洲福利国家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冲击,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挑战。 关键词 全球化 国家职能 福利制度 社会公正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05)03006672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家职能 面对经济全球化,虽然学者们对其所下的定义各有不同,但就其一般特征而言,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技术、劳务、商品等各种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统一配置,包括生产、技术、金融、贸易全球化等,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一种更加直接和紧密的内在联系。 经济全球化见证了市场经济的全球扩张,市场力量支配着经济、社会生活越来越多的方面,而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之一,资本全球化更意味着资本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流动性。面对日益强大的全球市场,国家的职能似乎日益弱化,国家销蚀之声四起。[1] 首先,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与日俱增,经济问题成为国内和国际诸多关系的焦点,经济利益已经变得如此重要,以至国家的政治职能在一定程度上蜕变为经济职能的一部分。[2]其次,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包括资本在内的资源跨国流动性的增强。参与全球化的目的是吸引资金的流入,而就国民经济来说,经济全球化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个现实。面对这一现实,国家能做的只是保持预算平衡、放松经济管制、开放贸易和投资、维持货币稳定,而其他的决策则由资本本身完成,国家无法控制。也就是说,置身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履行其经济职能的能力在弱化。全球化的最终结果是国家经济权力的不断丧失。由于资本的跨国流动性不断增强,不同经济体之间的依存性和一体化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行为的可能性在减小。表面上,利率和汇率仍然由独立的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状况加以控制,但如果某个国家擅自降低利率,资本就会立刻从该国流向那些可能提供高收益的国家。财政政策的自由度也明显减小,并很难成为政府履行其经济职能的经常性手段。至于产业政策,它有悖于市场的竞争性要求,往往被认为是妨碍市场竞争的,从而受到市场的反对。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行动中,它们不

浅谈欧洲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浅谈欧洲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11级历史2班学号:1030111024011 姓名:周蓓

浅谈欧洲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在西方,社会福利是一个含义极为宽泛的概念。它是指或社会为提高国民或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就其形成历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在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后才形成的。从容上看,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既包括正式的社会福利制度,即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包括非正式的社会福利制度。具有“全面性”、“普遍性”特征的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在满足国民基本生活需要,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等方面无疑发挥着极大的积极作用,但西方现行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对欧洲福利制度的对比分析,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提供总结经验教训。 【关键词】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发展历史;基本容;各国福利制度比较;利弊;启示 一、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 在西方,社会福利是一个含义极为宽泛的概念,它是指或社会为提高国民或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经济和社会保障制度。就其形成历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在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后才形成的。早期的社会福利与慈善几乎是同义的。提供者首先多为教会或教区,社会福利主要是以“专为社会弱者服务”的面目出现,对于无依靠的老人、残疾者以及孤儿等提供援助,实际上是为了解决日趋恶化的贫困问题。 19世纪前半叶,大多数西方把对贫困者进行的救济看成是对贫困者进行的一种施舍。19世纪末,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鼎盛时期,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显著增加,国民主建设和政治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功能日趋完备,这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及政治基础。与此同时,西方贫困问题进一步扩大,这也是迫使西方不得不进一步发展社会福利的重要原因。于是,政府便把济贫转化为经常性的社会福利项目,并逐步纳入政府的正常职能围。与此同时,在观念上也有了

完整版欧洲西部和俄罗斯练习题

欧洲西部和俄罗斯练习题 一、选择题 下图是沿北纬60 °勺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 1?2题。 1.图中①处的名称是( ) A .北海 B .黑海 C .地中海 2 .符合图示地区地理状况的叙述是 ( A . E 地形区是该国人口、粮食生 产、 B .②?⑤各河皆属于大西洋水 系 C . F 地形区是该国重要的石油产地 D . G 山脉是阿巴拉契亚山脉 在建筑 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 度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据此回答 3?4题。 3 .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 的主要原因是( ) A ?温差逐渐变小 B ?气候的海洋性越来越强 C .太阳辐射逐渐减弱 D .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 4 .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自然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 化,该变化所体现出的规律为 ( ) A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B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C ?非地带性 D ?垂直地带性 读世界某国部分示意图,回答 5?7题。 5.图示地区地势特点是( A ?西高东低 C ?东南高西北低 6 .该国以葡萄美酒著名, 在() A .①地 B .②地 7 .影响城市②形成与发展的 主要因素不 A .位于河流附近,航运便利 C .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丰富 读下图,回答8?10题。 8. L 位于俄罗斯的哪个地形区 ( E 30** ①② 60* G 130 " ?度(m) 2 000 1500 I 000 gr D .波罗的海 ) 军事工业的集中区 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厚 ) B .中间低四周高 D .北高南低 从气候特点来看,最适宜种植葡萄的地点 C .③地 D .④地 包括( ) B ?地形平坦,农业发达 D ?矿物能源丰富,工业发达

英国高福利,养懒人

英国:政府掏钱养懒汉高福利之树结酸果 英国首相卡梅伦最近烦心事比较多。为削减赤字、紧缩开支而进行的改革,动静比较大,时不时挨批评,挨批评也得说。日前首相又在电视节目中公开呼吁英国的失业家庭不要再多生孩子,因为国家已经实在负担不起那么多的儿童福利。卡梅伦坦率表示,希望英国人能改变领补贴“价值观”,不要太过依赖政府帮忙养孩子。 按说,民众家庭生几个孩子,依西方文化传统似乎无需首相亲自出面

教育,但这次不一样。英国有关机构的统计数据表明,英国约有三百万家庭没一个人就业,全靠领取政府福利过活。这些家庭中大约有10万家庭有4个或更多的孩子,其中有900多个家庭至少有8个孩子。具体地说,英国政府要为每家16周岁以下、或20岁以下仍在读书的长子每周支付20到30英镑的补贴,后面孩子的补贴为每周13.4英镑;这意味着那些辛勤工作的纳税人每年要承担127亿英镑的重负。 目前,英国政府用于支付失业、住房、身体残疾和子女供养费等各种社会补贴的账单总额高达1800亿英镑。

这对赤字累累的英国政府来说实在是不小的负担,首相亲自出面劝阻失业人口不要多生孩子,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这番实话实说马上招来批评,英反对党的发言人称首相无权对民众的家庭事务指手画脚,政府应该集中精力努力增加工作机会,而不是急于削减各种津贴。更有网民疾呼,生孩子是那些家庭的人权,政府要想削减人口,应当退出欧盟、停止移民。 不过从网民评论来看,英国首相的这番话也引发不少人共鸣,有人网上直呼“说得好!”,“百分之百绝对正确”,有网友更直言不讳道,要孩子

跟要平板电视一样!你想要,就得自己掏钱。话又说回来,要真正改变民众依赖福利的“价值观”,谈何容易!政府掏钱养懒汉,是欧洲高福利大树结出的酸果。 二战结束后,饱经兵燹的欧洲各国纷纷开始休养生息,建起了以高福利为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涵盖医疗、教育、住房、失业救济、养老保险等,从摇篮到墓地名目繁多的补贴,一国比一国大方。儿童福利更是优厚,婴儿一落地,政府就要按周给钱。英国有人甚至认为欧洲找到了自己的福利大国道路!然而一场危机袭来,巨额赤字赫然显现,欧洲各国忽然集体

欧洲西部练习题

欧洲西部练习题2 一、单项选择题 读欧洲图示,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欧洲河流的特点与形成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河网较密,是因为陆地面积小 B.水量充沛,是因为降水量较多 C.无长河,是因为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的限制 D.航运便利,是因为平原面积广,河流之间多运河 2.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冰川无关的是 A.欧洲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 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 C.阿尔卑斯山地两侧的湖泊 D.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峰顶终年没有积雪 下图为世界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图中虚线为流域界线)。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径流量大 B.水系复杂,流域面积大 C.冬季河流封冻 D.沟通两大洋,跨越两大洲 4.图示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有( ) A.葡萄、油橄榄 B.苹果、无花果 C.柑橘、甜菜 D.甜菜、亚麻 读下图,回答5~6题。 5.芬兰 A.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 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 6.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地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 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 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 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7.欧洲西部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根本原因是 A.欧洲人爱吃牛羊肉、喝牛奶 B.欧洲西部的地形和气候适合发展畜牧业 C.各国政府规定只能发展畜牧业 D.英、法、德等国草场面积广大 读世界某国部分示意图,回答8~10题。 8.图示地区地势特点是 A.西高东低 B.中间低,四周高 C.东南高,西北低 D.北高南低 9.该国以葡萄美酒著名,从气候特点来看,最适宜种植葡萄的地 点在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0.影响城市②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位于河流附近,航运便利 B.地形平坦,农业发达 C.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丰富 D.矿物能源丰富,工业发达

美国福利社会与欧洲福利国家之辨析_奥巴马医改述评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年5月第3卷第5期 ?医改评论?美国福利社会与欧洲福利国家之辨析———奥巴马医改述评 郑秉文3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北京 100007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22982.2010.05.001 A com para ti ve ana lysis between Am er i can welfare soc i ety and European welfare st a te———com2 m en ts on O bama hea lth care reform ZHEN G B ing2w en Institute of L atin Am erican,Chinese A cade m y of Social S ciences,B eijing100007,China 日前,经过一年多马拉松式的社会博弈和激烈的政治谈判,美国医改方案终于在众议院以微弱多数获得通过,从此,在所有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实行全民医保的美国终于“补”上了这一课。 半个世纪以来,学者和政客们对福利社会的共识就是社会保险的诸多项目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或说基本实现了全民保障。从这个特征来看,只要美国实现了全民医疗保险,那么,在养老、失业、工伤、生育、残疾等其他所有社保项目早已实现了应保尽保的前提下,美国从此就变成福利国家了?本文认为,美国昨天不是福利国家,今天实行了全民医保也还不是福利国家,并且,离福利国家还相差很远,充其量,我们可以称之为福利社会。“福利社会”与“福利国家”完全是两回事。 福利国家诞生在欧洲,集中在欧洲,改革在欧洲,甚至成为欧洲国家的代名词,因此,福利国家具有典型的“欧洲个性”。当然,欧洲诸国既然是福利国家,就可以将其称为福利社会,但却不能反过来,美国已成为福利社会,但却不是福利国家。福利国家也好,福利社会也罢,他们的福利制度均已覆盖了全社会,这是他们最大的共同特征。但同时,他们之间却有很多不同之处。 第一,福利项目的提供者不同。在具有典型“欧洲个性”的欧洲式福利制度中,绝大部分福利项目的提供者是国家,尤其在北欧,从摇篮到坟墓,几乎所有福利项目的提供者均为国家,即使在自治互助型福利制度中,例如西欧的法国、德国和奥地利等,尽管提供福利服务的机构不是国家公共部门,但其私立法人地位与公共服务目标相结合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公共部门的一个延伸机构,所有社会成员均以国民资格为唯一条件而“自动”成为受益人。与“欧洲个性”相对应的“美国精神”则恰恰相反,由国家提供的医疗保障制度仅仅覆盖了总人口的1/3(儿童和老年人),大多数劳动人口则完全由市场机制下的保险公司覆盖,他们必须以“购买”的方式参保并成为受益人。奥巴马在一年半之前参加竞选时提出的医改方案计划扩大国家举办的“老年医疗保险制度”(Medicare)的范围,覆盖没有任何医保的4000万人,这意味着奥巴马的改革思路是扩大公共职能范围,提高国家干预力度。但是,奥巴马遇到了“美国精神”的坚决反对,最终以相互妥协为结局:奥巴马摒弃了扩大国家干预的传统思路,沿用目前1.4亿劳动人口到保险公司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市场化思路,如果有人不去购买,将受到一定的经济惩处。 第二,筹资渠道不同。欧洲式福利国家的融资渠道主要来自税收,人人享受统一的免费医疗待遇, 1 3作者简介:郑秉文,男(1955年2),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经济学、市场失灵、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社保基金投资和企业年金等。E2mail:zhengb w@https://www.360docs.net/doc/2d4181602.html,

欧洲西部练习题

《欧洲西部》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欧洲固体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比图(%),完成1~2题。 1.欧洲固体降水占年降水量百分比的分布特征是 A.由西北向东南减小B.由西南向东北减小 C.由西南向东北递增 D.由低纬向高纬减小 2.关于图中等值线说法,正确的是 A.A处等值线向南突出主要受地形影响 B.A处等值线向南弯曲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C.B处等值线闭合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D.B处固体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比可能是10%~20% 气温距平(单位:℃)是指某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某季节气温等距平线图”,回答下面3~4题。 3.影响该图中气温等距平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④洋流 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②④ 4.图中M点数值可能为 A.-2℃B.-4℃C.-6℃D.-8℃ 5.乌克兰有“欧洲粮仓”之称。读乌克兰略图,分析其商品谷物农业发达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夏季日照时间长,热量较丰富②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广 ③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充足④高山冰雪融水丰富,水源充足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下图为某日某时刻欧洲西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6~7题。6.受不同天气系统影响 A.甲地风向为东南风B.乙地狂风暴雪C.丙地有连续性降水 D.丁地雨过天晴7.与同纬度大陆东岸地区相比,该区域 A.日出时刻晚,白昼时间短 B.气温较高,年较差较大 C.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D.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右图所示为世界某国局部示意图,据图回答8~9题。 8.图示地区北部地势特点大致 A.西高东低B.中间低四周高 C.东高西低D.北高南低 9.影响城市②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位于河流附近,航运便利 B.地形平坦,农业发达 C.矿物能源丰富,工业发达 D.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丰富 读德国面积、人口、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表,并根据德国的有关知识,回答10~11题。 10.从表中看出,德国是世界上 A.发达的工业国 B.发达的农业国 C.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D.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 11.德国农业比重很小,仅占国民总产值的%,但机械化程度高,以乳肉畜牧业为主。德国北部平原地势低平,冬冷夏凉,土壤贫瘠,德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在德国北部形成了A.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B.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区 C.全国林业基地D.以水果、蔬菜为主的农业区 下图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读图,回答12~13题。 12.哪一条界线可能是1月0 ℃等温线?影响其分布的 主要因素是 A.甲;盛行风、洋流 B.乙;纬度、地形 C.丙;经度、地形 D.丁;盛行风、纬度 13.“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 大理岩”,此叙述所指的地区,可能接近的界线是 A.甲 B.乙 C.丙D.丁 下图是大不列颠群岛七月日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图,阴影部分表示山地,读图完成14~15题。

【设计】高二区域地理《欧洲西部与德国》 优质教案

欧洲西部与德国优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与构思 “欧洲西部”即是初中学段的必学章节,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而德国因其鲁尔区作为世界传统工业的典范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部分的教学最难的地方就在于,学生在初中的基础非常薄弱,甚至初中根本没有开设地理课,这次的复习实质上等同于上新课,但又不能等同于初中的新授课。要把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机衔接起来,帮助学生建立以高中系统地理为基础的区域地理知识框架。 首先在内容上,这部分内容容量很大,如何在一个课时能顺利完成,必须借助多媒体的方式才能扩大教学的信息量,就必须进行大胆的剪裁,删除一些细枝末节,而留取重要的信息。 其次,在要求的层次上要达成的目标应是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的双重目标,因此,教学设计不但要注重欧洲西部和德国的位置、范围和区域地理特征等知识的复习巩固,更要注重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这部分内容虽说应该是学生在初中应该学过的内容,但由于学生基础的问题,还有需要提升到高考的备考高度,需要扩充、挖掘的内容非常多,怎么样让学生在一节课内既能补充初中基础,又能提升地理高考考试能力,是本节课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在区域地图上找出并识记欧洲西部地区和德国的位置、范围;找到欧洲西部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运用地图、统计图及相关资料分析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特征,理解欧洲农业以传统的畜牧业为主的原因。 3.分析说出欧洲西部工业区的分布特点。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以及工业布局的特点和原因。 4.进一步掌握从图文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基本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完成地图填充,让学生知道并识记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的地形单元等,掌握借助读图和绘图技能快速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通过读图分析本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探究欧洲西部气候的成因,学会从地理的位置、地形、大气环流、洋流等地理环境要素角度,论证气候的形成原因、形成方法、和思路。 3、归纳总结出欧洲西部发展传统畜牧业的优越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地区农牧业有重要影响的规律。 4、运用工业区位分析方法去分析鲁尔区的兴衰,并探究对我国传统工业的借鉴意义,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以上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并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得以借鉴。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欧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围,欧洲西部的气候成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