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福利国家现状以及启示讲解

合集下载

欧洲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欧洲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

欧洲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欧洲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

欧洲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欧洲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人们对欧洲福利国家的典型印象,是它们拥有“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和高水平社会福利保障,而这些保障主要源于其福利制度。

19世纪下半期,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了缓和阶级矛盾, 一面镇压,一面安抚,实施了一些迷惑群众的社会立法,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和《养老、残废、死亡保险法》。

一般认为俾斯麦的这“三部曲”是欧洲福利制度的最早雏形。

1 9 4 2 年, 贝弗里奇教授设计了一个主张建立包括社会各阶层的“全民性”的国民保险制度,成为了当代福利国家制度的蓝图。

20世纪经历了二战之后,欧洲福利制度开始得到不断建设和完善,产生了一些重要的积极影响。

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使广大群众获得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促进了社会稳定。

欧洲劳动人民的实际工资和福利津贴得到显著增长,特别是社会上的“弱者”, 如孤寡老人、残疾人等,都得到了生活上的基本保障。

其次,累进税制和各种福利措施促进国民收入再分配,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同时,欧洲的免费教育制度使所有青少年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休假制度保障员工充分地休养生息,发展爱好,更好地实现自我,造就更多富于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的劳动力。

但福利国家制度本身也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一些严重的不良影响。

高福利使一些人工作动因被破坏,宁愿躺在福利的摇篮里睡大觉而不愿参与劳动市场竞争,工作热情和生产效率普遍下降,甚至有人拿着失业津贴去出国度假。

另外,它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多的人失去了责任感,贪图享受过度消费。

而这样的高福利是以高税收为其前提条件的,赋税的不断加重使人民不满与日俱增。

沉重的赋税还造成地下经济泛滥和人材外流。

比如英国每年就约有一千多名工程师和科学家流入美国。

同时,福利机构庞杂, 制度僵化, 造成巨大浪费。

福利开支的惊人膨胀使得财政上入不敷出,选择借贷。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福利制度的包袱更因老龄化的加剧而更加沉重。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

福利国家的弊端及对中国的启示福利国家是指政府为人民提供一定的社会福利保障,包括医疗保健、教育、退休金、失业救济等福利服务。

福利国家的出现有着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本文将从经济负担、人民依赖心态以及社会压力等方面探讨福利国家的弊端,并对中国提出一些启示。

福利国家的建立需要巨大的经济负担。

政府需要通过增加税收或者增加债务来筹集资金,以支持各项福利项目的运行。

这就对国家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担,有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

欧洲的一些福利国家,如希腊和意大利,就因为负担过重而陷入了经济危机。

对中国来说,福利国家的建立需要仔细考虑财政可持续性,要确保经济能够承受得起这部分负担。

福利国家可能导致人民养成依赖心态。

如果政府提供了完善的福利制度,人们可能会习惯依赖政府来提供各项福利服务,而不自觉地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谋求更好的生活。

这种依赖心态会削弱人们的努力和创造力。

一些福利国家的人们普遍比较懒散,不愿意去从事较为艰苦的工作,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政府的救济金过上相对舒适的生活。

中国应该警惕这种依赖心态的产生,鼓励人们自强不息,减少过分依赖政府的情况发生。

福利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社会压力。

政府的福利服务需要耗费巨大的财力和物力,这就需要政府加大税收或者债务的筹集。

这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负担,增加社会的不满和不稳定因素。

一些福利国家的人民抱怨税收过高,各种社会抗议活动也屡屡发生。

中国应该避免过早步入福利国家的怀抱,应该根据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推进福利制度建设,以减轻人民的负担和社会的压力。

福利国家的建立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政府应该在推进福利制度建设的注重财政可持续性和人们的自强精神培养,以避免经济负担过重、依赖心态的产生以及社会压力的增加。

这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既要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社会公平,又要保持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欧洲福利制度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欧洲福利制度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0 %。 是导 致 欧 洲 主权 债 务 危机 爆 发 其 中有 八 年 均 超 过 10 以 目前 欧 洲社会 福 利支 出最 高 的法 国为例 ,其 公 共 债 务 占 G P的 比例 一 直在 增加 , D
17 9 8年 为 2 %,19 1 9 2年 为 3 %, 0 5 2 4 0
希 腊 、葡 萄 牙 等 南 欧 国家 在 加
丹麦 等西 北欧 国 家的基 尼 系数一 直保 持在 较合 理 的 0 —03 间 ,即使是 . .区 2 主 权 债 务 危 机 最 严 重 的 希 腊 和 葡 萄 牙 ,其 基尼 系数 也 在 0 —0 . - 3 4的基 本
含教育及住房补贴 ) 支出已分别高达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问 题 探讨 E … S IDV ̄ “… OA EL C E L 一
下 调 ,相关 国家政府 无视 自身 经济 发
展水 平与 德 国 、法 国等大 国之 间的巨
大差 距 ,在社 会福 利支 出方 面盲 目向
欧 元 区 大 国看 齐 ,导 致 其 社 会 保 障
欧洲福利制度 的 经 验 教训 及 启 示
总 结 和研 究 。
二、为填补 巨额财政 亏空 ,一些 欧洲国家多年来被迫举债度 日,债务 风险愈积愈高
在 19 - 2 0 9 5 0 8年 期 间 ,意 大 利

欧洲国家高福利制度对其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是覆盖面广,保 障内容全 。欧
洲高 福利 制度 以全 民共 享 为特征 ,强 调社 会保 障 是 公 民 的一 项 基 本 权 利 , 涵盖 社会 保 障 、社 会保 险 、社会 救助 和社 会 服务 等各个 方 面 ,主要提 供 养 老金 、 属补 贴 、 障金 、 遗 残 医疗卫 生 、

对欧洲福利体制的评价

对欧洲福利体制的评价

欧洲福利体制的积极作用
• 一. 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 了前提和保证. 欧洲国家的高福利是通过高税收来实现的.各国政府通过对不 同收入的阶层实行有差别的税收政策,特别是累进税减少了由 所有权产生的分配不合理,缩小了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缓 和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增强了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市场 经济制度下的凝聚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前 提和保证.
• 二. 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 欧洲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如职业培训、医疗 保健等社会服务部门,这些部门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社会文化 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失业对社会的压力.
• 三. 适度的福利开支调节了社会需求,在一定程度 上推动经济发展. 根据一般规律,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潜力较大,其新 增收入绝大部分能够转化为现实消费;而高收入 阶层由于其阶段性消费已基本饱和,在新的消费 热点尚未出现的情况下,其新增收入则会在很大 程度上转化为储蓄或其它金融资产.“从摇篮到坟 墓”的福利制度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覆盖全社会 公民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网络,居民家庭收入的 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福利,使居民在生活上没有 任何后顾之忧,从而可以当期消费甚至适度超前 消费. 适度的福利开支能推动经济发展.
• 欧洲国家普遍是高税收高福利国家,老百姓能 从这种“高税收高福利”的体制中获益,因此 去欧洲旅游的人,对当地人的灿烂笑容一定印 象深刻,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欢愉.因为有良好 的福利政策作为保证,欧洲公民才可以自由自 在地生活.福利制度在欧洲确实发挥了积极作 用,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 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欧洲福利制度在不断发 展完备的同时,却面临着深刻的危机,其弊端日 益显示出来. 传统的福利制度——消极福利走 到了尽头.对此,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

欧美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比较与启示

欧美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比较与启示

欧美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比较与启示受制于政治体制、经济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不同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差异较大。

本文将就欧美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比较展开探讨,并探究其背后的思想与价值观念。

一、欧美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历程欧美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

当时,一些欧洲国家开始实行社会保险制度,为工人提供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等服务。

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出了“新政”,将社会福利政策上升为国家政策,并创立了社会保险、公共住房和劳工保护等制度。

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出现了“福利国家”模式,政府逐渐承担了更多的社会保障职责。

随着社会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福利政策的意义与价值在不断加强。

二、欧美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区别与影响因素1、政治体制欧洲地区一些社会福利制度最早的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其政治体制均为议会制和君主制。

相较之下,美国拥有完全不同的政治体制。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有独立立法权。

这种联邦制给了州政府较大的自主权,使得各州间的社会福利政策有较大差异。

2、经济水平欧美国家的经济结构与阶层分布存在巨大差异。

欧洲地区的福利国家模式主要源自于工业革命后,各国经济实力很长时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比之下,美国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社会保障在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面前变得相对较为辅助。

3、国家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导致了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不同。

在欧洲,信仰与爱国主义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反作用,因此社会保障措施被视为对资本主义的平衡措施。

相比之下,美国的文化传统把个人自由和市场力量置于更为重要的位置,强调个人责任,担心过度的社会福利会扼杀市场机制。

三、欧美社会福利政策的启示欧美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有着鲜明的特点。

欧洲国家的福利政策十分完备,涵盖范围广,被视为是相对于国家财政收入的有效支出。

相对而言,美国的福利政策较为薄弱,主要集中于社会保险,政府承担的职责相对较少。

福利国家的优势_劣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依茹

福利国家的优势_劣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依茹

注释:①张文显.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33页.②周三多主编.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25页.③吴增基,等主编.现代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2页.④张文显.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32页.⑤陈晋胜.警察法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06页.参考文献:[1]王连昌主编.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度模式,应当本着“扬弃”的态度,努力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模式来构建和谐社会。

首先,要制定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合理的保障水平。

随着老龄化节奏的加快,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生产力水平还不发达的阶段,我国政府所能承担的社会保障水平还是较低的。

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快速的逐年攀升,但由于人口众多,政府所能提供的社会保障资金非常有限,个人所享受到的保障水平依旧很低。

因此,在制定社会保障政策时应该充分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人口的流动,疾病谱的变化,以及结合就业、住房等方面的相关调查数据来制定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合适”的社会保障水平,这样才能健康稳定的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普遍覆盖的福利国家应该是由有限适度的保障水平开始,继而再通过经济的发展逐年扩大覆盖面以及逐渐提升保障水平的,为了短期内达到福利国家的保障标准而不惜牺牲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格局,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由于每个国家的风俗历史的不同导致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有很大差异,福利国家的模式套用在我国身上未必就行得通,因此在制定社会保障政策时应坚持低水平起步,继而逐渐提高保障标准。

在这样的政策指导下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才是我国应该坚持为之努力的。

再次,通过福利国家的发展状况可以认为福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整个国家进步的标志,但是北欧水平过高的福利待遇所带来的问题告诉我们,应该以怎样的组织方式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也是在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及启示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及启示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及启示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

这些改革措施旨在解决社会福利制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本文将探讨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历程和措施,并从中得出启示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自二战以来,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改革:在二战后,西方国家为了重建经济和社会秩序,开始建立全面的社会福利制度。

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提供基本的保障,包括医疗保险、失业救济和养老金等。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政府加大对福利事业的投入,建立起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

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状况下滑,财政压力增大,福利国家开始面临挑战。

这个阶段的主要改革目标是提高效率、减少政府干预和降低财政赤字。

西方国家在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些西方国家开始调整社会保障政策,包括改革医疗保险制度、调整养老金政策以及减少失业救济等。

这些措施旨在降低政府财政压力,并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

一些西方国家在福利改革中引入了市场化机制,通过私有化和市场化来提高效率。

例如,政府通过向私营公司委托服务、发放补贴等方式,鼓励私营机构参与社会福利事业。

福利制度改革还强调社会参与和家庭责任。

一些国家通过税收政策、奖励措施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社会福利事业,同时降低家庭在福利方面的依赖。

从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历程和措施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和建议:在推进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时,必须考虑其可持续性和长期发展。

这需要平衡财政承受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确保福利制度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在福利制度改革中引入市场化机制可以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服务质量。

但是,必须重视市场机制的负面影响,避免出现过度私有化和市场化的问题。

在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保证社会福利制度的公平性和普及性。

西欧福利国家的危机以及发展趋势

西欧福利国家的危机以及发展趋势

西欧福利国家的危机以及发展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各国相继建成了以高福利、高税收为主要特征的福利国家制度。

这套福利制度秉承为民众构建物质生活“安全”和“无风险社会”的理念,为全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

各国相继出台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政府提供社会福利的法律责任。

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多子女津贴、孕妇津贴、母亲津贴等是普遍存在的制度安排。

林林总总的各种福利,使民众不必为衣食住行分忧,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得到体面生活的物质保证。

福利国家的建立,对于促进西欧各国社会平稳发展、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连续几十年的高福利也累积了诸多社会问题: 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经济增长乏力,高福利制度似乎已难以为继。

西欧为何会出现福利国家的危机? 福利国家未来走向如何? 对这些问题有必要予以关注和探讨。

一、西欧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福利国家于二战后在西欧各国兴起,有着特殊的社会条件和深刻的历史背景。

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要求构建社会福利制度以缓解社会矛盾。

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资本家财富的积累与工人阶级贫困积累的两级分化,也必然导致生产规模急剧扩张与社会购买力持续降低的尖锐矛盾。

于是,以生产相对过剩为标志的经济危机便周期性爆发,严重威胁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特别是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财富迅速向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集中,普通劳动者的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加快、危害增大。

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为避免崩溃的命运,资本主义世界选择了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

其主要的“救世”方案就是实施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通过国家投资推行“反危机”措施。

加大收入再分配力度,推行社会福利制度,以此改善劳动群众的贫困状况,增加有效需求。

其次,工人运动的发展迫使西欧各国构建社会福利制度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福利国家现状以及启示福利国家的定义:福利国家是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的一种方法。

在施瓦茨的《美国法律史》一书中,福利国家是指从罗斯福新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的历史阶段。

欧洲福利国家产生:欧洲福利制度的起源,如果从社会政策立法来看,最早可以上溯到上世纪中期英国颁布的《伊丽莎白济贫法》1960,该法将对穷人的救济制度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下来。

但一般而言,学界认为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是以19世纪80年代德国稗斯麦政府颁布的《劳工疾病保险法》(1883),《事故保险法》(1884),《养老金保险法》(1889)为标志的。

20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大陆的快速发展,当时单一的社会救济和保险已经不能够平衡日益增长和激化的社会矛盾,欧洲很多国家开始重新定位政府所扮演的角色、)1945年英国工党经过大选上台执政,采用了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William Beveridge)勋爵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即《贝弗里奇报告》),这份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得以用法律的形式正式固定下来,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该国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福利国家因此而正式得名。

在此之后,几乎所有的欧洲发达国家相继通过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立法,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完整的以高福利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体系。

福利国家模式在欧洲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

有学者将福利国家的产生归结为经济权力、政治权力、意识形态权力和军事权力四个方而交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工业化初期经济的快速增长为福利国家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其次,政党政治为讨好选民,使得国家福利成为必需的手段;再次,福利思想的发展为福利国家的产生提供了意识形态环境;最后,军事斗一争作为所有变化因素中的强大者,加速推进了福利国家的产生进程。

欧洲福利国家的类型:1。

保守/团体型福利国家(conservative), 这个种类的国家有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

2。

自由型福利国家(liberal),国家如下美国、英国、加拿大。

3。

社会民主型福利国家(social democratic),瑞典、丹麦。

这三种类型的国家福利形态各有差异,简单来说,第三种social democratic是福利最好的,而第一种conservative次之,最后也就是最差的就是Liberal的国家了。

社会学家艾斯平·安德森(Esping Andersen)开创性地把福利国家分为以下三个类型⑤: (1)“自由主义”福利国家体制(以美国为代表)。

在这种福利体制中,居支配地位的是不同程度的经济调查和家计调查式的社会救助,辅以少量的普惠式转移支付或作用有限的社会保险计划。

对于一个基于市场的社会服务制度而言,履行普遍性标准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充分就业。

在公民离开学校之后和退休之前,必须保证所有公民有充分的可能得到报酬优厚的工作。

第二,高水平的工资。

最低工资的水平必须足够高,以使得所有公民有能力私人购买能够保护他们免受疾病、残疾、临时失业和养老重负的必要的退休金和保险计划。

(2)“保守主义”福利国家体制(以德国和奥地利为代表)。

该制度类型的特点是,只有当家庭保障的功能被严重削弱时,国家才开始提供相关的社会福利服务。

(3)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体制。

该种类型的福利国家旨在“寻求相当水平的平等标准的服务和给付,而不是像有些国家那样只满足于最低需求上的平等”。

这样的标准迎合了新型中产阶级的差异性品味。

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基于普惠性原则,并通过高税收来追求最高水准的公平。

当然,高税收也因福利给付分配的普惠性而被广为接受。

欧洲福利国家典型代表:一、法国: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34.9%在法国,公民从娘胎到死亡受到400多种福利的保护。

法国社会福利的特点是不管国籍,只要在法国有合法居留身份,就可享受。

笔者在法国留学时,照样享受他们的住房补贴和育儿补贴。

法国医疗保险全民享有,根据个人收入情况,公民每年仅交几百欧元的医保费,大致是一个星期的最低工资,失业者则免交此费。

家庭如果只有一人工作,可将配偶及子女纳入自己的保险中,交费不变。

病人每看一次医生只交1欧元的挂号费,其余所有费用在自己的保险账户上由社保机构划拨。

在法国,农民每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1欧元约合8.9元人民币),每养1头牲畜补贴300欧元,补贴农产品要求符合环保生产标准。

对无工作或低收入家庭,根据家庭人口数每月领取405.62欧元到851.81欧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则每增加一个孩子,每月加162.25欧元。

孩子从在娘胎里的第5个月起到满3岁,如果父母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领取156.31欧元的幼儿补贴。

如果父母为照顾孩子而停止工作或减少工时,则每月可领取320.67欧元到484.97欧元的育儿补助。

如果雇用保姆照看小于6岁的孩子,并且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享受65.46欧元到199.78欧元的补贴。

如果家庭有两个孩子,每月补助 108.86欧元,以后每增加一个孩子增加139.47欧元。

孩子长到11岁时,每月补助再追加30.62欧元,16岁时每月再追加54.43欧元。

此项补助直到孩子找到工作为止。

法国国民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如果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孩子每个学期开学时可领取249.07欧元的补助。

从初中到大学,学生可获得每个学期54.9欧元到3456欧元的助学金。

残疾人根据残疾情况,每月可获得109.40欧元到1025.72欧元的补助。

法国一些城市对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人提供免费公交服务,有的城市则对所有人提供免费公交服务,或提供免费自行车。

二、英国:难民也享受高福利,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5.9%。

英国实行全民免费医疗。

笔者有个朋友在英国生孩子,从入院到出院不用花一英镑,伙食费都由政府买单,出院时,政府还给买好了婴儿车。

英国大学阶段以前的教育均免费,大学阶段也有90%的大学生可获得政府津贴。

所以,对低收入家庭来说,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是一路免费的。

英国的社会福利覆盖所有在英国居住的人。

笔者采访过一名在英国的难民,他在英国享受很舒适的福利住房,居住面积约80平方米(与另一人合住),洗衣机、电冰箱、煤气灶、电视机等家电应有尽有,想要什么生活用品,跟福利官说一下,也会免费获得,床单、毛毯定期免费换洗。

英国政府每周给他发生活费,第一周是 90多英镑(1英镑约合10.5人民币元),从第二周起,每周35英镑。

他照样享受与英国国民同等标准的免费医疗,他不会英语,看病时由政府出钱为他聘请翻译。

三、德国:买“伟哥”也报销,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7.6%德国人一生下来就享受抚育金,第一个和第二个孩子为每月184欧元,第三个孩子为每月190欧元,从第四个孩子开始,每月215欧元,这笔钱一直领到25周岁或有了固定收入为止。

对困难家庭来说,社会福利几乎包办了一切,领取的救济金只是“零花钱”,购买价值超出30.68欧元的日用品由社会福利局支付账单。

德国《图片报》的一个记者走访了一个拿救济金的家庭,男主人30岁,妻子23岁,他们有一个出生不久的孩子,这个家庭几乎所有用品,从拖鞋、衬衣、小孩床,到洗衣机、电视机、炉灶都是由社会福利局付款购买的。

除此之外,他们每月还能领到350欧元的房租补贴、385欧元的生活费。

德国黑森州有位弗先生靠社会救济生活,每月从社会福利局领取350欧元的救济金和112欧元的养老金,社会福利局同时还要为他支付居住面积100平方米的住房的房租。

弗先生由于靠服用性刺激药物才能过正常的性生活,政府还必须为他每年支付购买“伟哥”的4900欧元费用。

四、瑞典:丈夫有9个月的全薪产假,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38.2%瑞典1847年通过了《济贫法》,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帮助。

瑞典把福利当作公民的基本人权作出法律上的承诺,当公民应该享受的社会福利不能实现或受到侵犯时,可以向地方公共保险法院或高等公共保险法院申诉。

在瑞典,老婆生孩子,老公也跟着休9个月的全薪“产假”。

在孩子年满16岁以前,父母均可获得生活津贴;年满16岁以后,完成9年义务教育的青年,如继续读大学则领取教育津贴,这样,大学也和免费差不多。

在瑞典看病个人只掏60瑞典克朗(1瑞典克朗约合1元人民币)的挂号费,其他一切费用都由政府买单。

瑞典的失业保险分两部分,即基本失业保险和自愿失业保险。

所有20岁以上的失业者,可领取每日320瑞典克朗的基本失业保险金。

除此之外,自愿失业保险职工参加全国36个失业基金,如果失业,在头200天里,可以领取过去12个月平均工资的80%,第201天到300天(有未满18岁的孩子为450天)期间减为70%,超过这个期限则由工作发展保险支付。

2006年,全国有90%的工人加入了失业基金,553000人受到了失业基金的资助,平均每人得到54069瑞典克朗。

失业基金的资金主要由政府提供,会员费只占基金的9.4%。

五、挪威:带全薪休病假,社会福利占GDP的33.2%挪威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所有公民都享受毫无差别的高品质的医疗服务,病假期间的工资与正常工资分文不差。

产妇有42周的全薪产假,生产之前的3周也是法定产假。

产妇的丈夫享有4周的全薪“产假”。

挪威实行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在内的所有等级的全民免费教育,不满2周岁的婴儿如果不去托儿所,可以获得最高每月3000挪威克朗(1挪威克朗约合1.1元人民币)的现金补贴。

六、丹麦:全民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37.9%丹麦的社会福利覆盖所有在丹麦居住的人,不分国籍,只要在丹麦的领土上,就享受他们的各种福利。

丹麦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看病、住院分文不花,连住院伙食费都由政府买单。

病房一切生活设施应有尽有,病人住院空手进去即可。

丹麦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学生就近选择学校,如果选择私立学校,则政府按公立教育标准报销一部分学费。

孩子从生下来到18岁的牛奶费也由政府支付。

低收入家庭孩子的学前教育也由政府买单,学生每月还可以拿到生活补贴。

失业人员在失业后的4年里,可领取相当于失业前工资90%的失业金。

如果4年内还找不到工作,则领取每月约合14000人民币元的失业救济金。

欧洲福利国家现状福利国家当前的危机虽然已经经过很大的改良,贝弗里奇报告仍然是英国福利国家建设不可撼动的基础。

贝弗里奇报告详细描绘了如何基于向国民进行统一费率,来建设一个覆盖失业、疾病和老年的国家保险系统。

这意味着人们在工作时缴付同样数量的金额,当他们失去工作时也能和其他人一样得到同样的回报。

但是,实际操作中统一费率的原则逐渐被破坏掉了,最终在19世妃60年代初被摒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