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欧洲福利国家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第9章:薪酬与福利_OK

(5)劳动力成本对整个成本的影响程度。
(6)各项成本和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
11
2.明确需求,确定方向和目标。
(1)明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一个企业的发展,通常有创建 萌芽阶段、增长发育阶段、发展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在各 个阶段,企业薪酬设计的策略是不同的。
(2)企业组织结构和各类人员组成分布是否适应企业发展战略, 确定组织结构再造和各类员工数量增减的方向和目标。
▲实用链接:一个令你难以置信的工作/生活方式
23
案例:诺基亚——以人为本的薪酬体系
【讨论与思考】: ❖ 你认为诺基亚成功的关键之处在哪儿? ❖ 你如何看待诺基亚的薪酬制度?
24
结束
再见
25
16
二、员工福利的种类
(一)国家法定福利 ❖ 法定社会保险 ❖ 公休假日和法定假日 ❖ 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
福利项目
(二)内部福利
❖ 心理咨询
❖ 法律顾问
❖ 贷款担保
❖ 托儿所
❖ 托老所
❖ 内部优惠商品
❖ 子女教育费
17
三、员工福利的特点
1
均等性
2
补充性
3
补偿性
4
集体性
18
四、影响企业福利制度的因素
(一)企业外部因素 ❖国家政策和法律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 况 ❖行业的竞争性 ❖工会的力量
(二)企业内部因素 ❖企业本身的支付能力 ❖工作本身的差别 ❖员工自身的差别 ❖企业文化
19
五、员工福利的目标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必须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 满足员工的需求 • 符合企业的报酬政策 • 要考虑到员工眼前需要和长远需要 • 能激励大部分员工 • 企业能担负得起 • 符合当地政府法规政策
(终稿)瑞典福利制度

第一章瑞典福利制度的形成背景、发展阶段及总体结构第一节瑞典福利制度形成的经济社会背景一、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17世纪英国的“济贫法,1881-1884德国的一整套社会保险体系对瑞典的福利制度有很大影响。
二、瑞典社会出现的内在动力19世纪中叶瑞典的手工作坊里开始出现工会组织.从19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出现许多地区性的工会组织。
19世纪末期,瑞典的工会组织建立了其中央机构—-瑞典总工会.但在1902年也成立了代表雇主利益的瑞典雇主协会.1909年爆发了第一次总罢工,结果以失败而告终,该次总罢工的爆发虽然失败,但对瑞典后来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1911年的社会民主党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新纲领,同意采纳“人道主义”原则,从而使得党走向和工人运动合作的改良主义轨道。
三、政治渊源瑞典社会福利的建立与瑞典社会民主党(简称社民党)有很大的关系.社民党之所以长盛不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始终强调选择符合瑞典实际的独特发展模式.20世纪20年代,该党著名领袖雅尔马·布兰亭就指出:“我们想要建立的社会,不是仿效任何理论模式,而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在生活本身教益的基础上。
后来社民党的改良之路,都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探索的。
布兰亭的继承人阿尔宾·汉森根据当时世界经济危机后的国内形势,又提出了“人民家园“的理念,他将国家比喻为家庭,号召建设一个像和睦的家庭那样,没有特权或者剥削者,只有平等、关怀、合作与互助的国家.(这种理念作为一个党的执政理念,一个国家的发展理念,一点没有那种假、大、空的感觉)。
社会民主党执政期间,瑞典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并建立起了全面、普遍和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四、经济渊源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瑞典都成功地避免了工业的毁灭,这为瑞典在战后经济复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瑞典的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比它在世界人口中的比重多4倍,出口多9倍,瑞典的机械设备甚至高出14倍,它的出口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关键词、复习与思考答案:第9章 国际贸易壁垒与出口促进

第九章国际贸易壁垒与出口促进一、关键词1. 小国。
又称贸易小国,指对某种产品进口或出口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对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不造成影响的国家。
2. 大国。
又称贸易大国,指对某种产品进口或出口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对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会造成显著影响的国家。
3. 局部均衡。
只讨论单一产品市场供求均衡的分析方法。
4. 一般均衡。
将所有产品的供求均均衡纳入同一框架或模型的分析方法。
5. 有效保护率。
衡量设置进口贸易壁垒(如进口关税、进口配额等)所引起的国内制造过程的市场价值补偿额(或称增加值额)的变化率。
6. 关税结构。
关税结构亦称关税税率结构,是指一国关税税则中各类商品关税税率高低的相互关系。
7. 寻租。
指在没有从事生产活动的情况下,为垄断社会资源或维持垄断地位从而获取垄断利润(亦即经济租金),所从事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
例如,当政府按照资源使用申请程序分配进口配额时,由于政府垄断了进口许可证的发放,就可能产生寻租行为。
8. 商品倾销。
指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即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9. 反倾销。
指政府对外国企业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行为所采取的应对措施,通常的反倾销措施包括对实施倾销的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或者反补贴税。
二、复习与思考1. 对于进口配额与等额关税,如果让国内生产者来选择,它们会选择哪种措施?答:进口配额更能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并有寻租的可能。
国内生产者愿意选择配额。
2. 你被要求对A国的食糖进口关税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
此工作最为繁重的一部分已经完成:有人已经估算了没有食糖关税情况下的食糖生产量、消费量和进口量,你得到如下信息。
A国食糖的生产与贸易信息试估算:(1)A国消费者从取消关税中得到的收益。
(2)A国生产者从取消关税中遭受的损失。
(3)取消关税导致的A国政府的关税损失。
(4)取消关税对A国社会福利的影响。
答:(1)为了帮助分析,现画出局部均衡图形。
社会福利思想全课程ppt

7.从服务方式和服务形式角度看,社会保障服 务方式是以“物质的”收入保障和实物补助 为主,“软性的”服务居于次要地位。社会 福利中的社会服务和精神心理健康服务等非 物质因素与方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经济 保障和物质救助只扮演基础性角色。
8.从资金来源与资源构成看,社会保障服务资金筹措 渠道相对固定和明确,社会保障资源构成是相对单 一和专门化。社会福利资金来源多元化,国家、市 场、家庭和社区在需要满足中共同发挥作用,扩大 到各式各样的非货币资源与收入 。 9.从服务功能与服务性质角度看,社会保障服务主要 功能是社会控制和强化工作伦理,性质是消极治疗 和事后补救。社会福利功能不是消极的社会开支, 而是社会投资与预防社会风险的制度性机制 。
公共福利和社会福利有明显不同:
公共福利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国家和政府,而社会福利 是由政府、社会团体、宗教机构、私人等共同实施的, 并且在全球越来越表现出它的多元化、多支柱发展方 向; 公共福利的主要内容是反贫困、教育等,社会福利 则还有提高全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涵义。
第二节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一、传统的观点
第三节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阶段
一、世界社会福利的简要发展历程 1、剩余型社会福利 剩余型社会福利将社会福利看成是一种在
常规的社会机制不能正常运转或者不能满 足一部分社会成员某些较为特殊的社会需 求时而采取的应急措施。
2、制度型社会福利 制度论认为,社会福利是任何社会都必需的重
要的职责和功能,主张应该积极地为个人和群 体服务,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并有所成就。
其一,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其二,职业化的职 业福利,其三,社区化的社区服务。
三、世界社会福利发展进程给中国的启示
1、社会福利的推进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2、社会福利发展是为全民服务的制度,需要更新福利观念。
第九章 南欧国家

•丹麦人讲究烹饪,以面食为主,尤爱吃面包, 副食爱吃牛肉、羊肉、鱼类、奶酪,蔬菜则 常吃西红柿、洋白菜等,还喜欢吃橘汁拌鸭 块。 •丹麦人喜欢喝啤酒,平时常饮咖啡、酸牛奶 和花茶。 •著名食品和土特产:火腿和培根肉、奶酪与 黄油。 •丹麦人是北欧人当中最会吃的民族。丹麦人 最喜爱的快餐:“开放式”三明治。
社交礼仪
• 姓名由本人名和本人姓两部分组成, 但在填写正式文件时,要在后面加上 父母亲的姓名。女子结婚后一般随夫 姓,也可在丈夫姓后加自己的父姓 • 意大利人热情好客,民族自豪感强, 但时间观念不是很强 • 意大利人见面时行不同的见面礼 • 在与意大利人交谈时应保持40厘米 左右的距离。听别人讲话时应神情专 注,眼睛要专注对方。不要打断别人 的讲话,也不要一味夸夸其谈,指手 画脚。 • 重视家庭和生日。意大利女子对“太 太”、“小姐”的称呼颇为计较
•姓名
西班牙姓名由三部分组成,依次为本名、父姓、母姓。
•社交 西班牙的见面一般采取握手、亲吻和拥抱三种方式。握手是最常见的 礼节,讲究长幼、上下、宾主、男女之分;在日常交往中,最常见的是男女 相互施亲吻礼,关系不同,亲吻的具体部位也不同;常见的相处礼节是拥抱 礼,分为正面贴身拥抱、搂肩拥抱。 •做客赴宴的习惯是迟到一刻钟左右,一般不会准时。 •在正式场合会见西班牙人,男士应穿黑色皮鞋,女士应戴耳环。
•西班牙人把“3”看成是神圣、幸运、吉祥的数字,因为基督教的信条之 一便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基督徒应有忠诚、期望、仁爱三种美 德。“7”也被看作是神奇的数字,因为上帝在7日之内创造了大地和世界 万物,一周是7天,彩虹也有7色。 •西班牙人禁忌的事物有:星星鱼、紫鱼、墨鱼、初次见面送礼物、送中 国传统山水和仕女画、送大红大朵图案礼品、送红玫瑰、谈西班牙政治、 送大丽花、女人不带耳环、穿棕色皮鞋、一只手插在口袋里、对斗牛说三 道四和男人拿一把扇子。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第二章世界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与发展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1.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1601年,英国颁布了《济贫法》2.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1)德国1883年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2)德国先于其他国家制定社会保险制度的历史原因:a德国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b为了加快工业发展和对外扩张c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出现3.继续向外扩展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二、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标志1.福利国家的形成2.社会保障模式的多样化三、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1.社会保险“核心”2.社会救济“辅助”3.社会福利“最高层次”四、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功能1.社会保障体系是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2.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3.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公平4.社会保障体系是影响人们的消费、就业等行为的政策工具5.由社会控制的工具演变为多元化的功能五、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发展1.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动因直接动因-财政危机1)石油危机的爆发,经济停滞不前2)社会保障制度成熟面临入不敷出的财政预算危机3)全球范围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2.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难题1)全球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难题2)福利扩张的速度快于经济增长3)医疗费用膨胀,收入补贴增长4)失业率普遍上升,失业救济费入不敷出5)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职能受到新的挑战3.世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主要趋势1)在公平与效率的选择上,福利国家开始重视社会保障的激励功能2)养老保险体系由单一支柱走向多支柱制度3)养老保险模式开始由给付确定制向缴费确定制转变4)养老基金由完全的公共管理转变向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并存,并且私人管理的比重逐渐加大,私有化趋势日趋明显第三章社会保障模式的国际比较一、社会保障模式分类 1.自保公助型(德国美国日本)2.国家福利性(英国瑞典)3.自我积累型(新加坡智利)二、自保公助型的特征1.立法前提,强制保险2.三方负担,个人缴费3.广覆盖,项目多4.基金管理压力大(主要问题)5.兼顾公平与效率;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对应关系;保障基本生活三、国家福利型的特征1.强调公平,实行收入所得再分配,实行累进税2.实行充分就业3.实行全方位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对象为全社会成员4.社会保障制度立法先行,依法实行5.福利开支基本是企业和政府负担,6.保障项目齐全7.保障水平高四、(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型制度的特征1.强制储蓄自我保障2.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3.不具备再分配与互助调剂功能4.注重效率,激励功能明显5.综合化趋势6.立法规范,实施严格,集中管理五、(智利)储蓄积累型制度的特征1.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完全积累2.私营化管理3.支付方式多元4.市场化投资运营,严格规范5.政府有限责任六、社会保障模式多元化实践1.福利国家型-政府减负a限制政府责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b多主体参与,多层次制度2.自保公助型-开源节流-调整改革-具体制度的修修补补3.自我积累型-修补-增加公平性与互助互济功能七、多元化社会保障模式的启示1.权利与义务兼顾2.公平效率结合3.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4.加强低层次保障,加大救助投入八、社会保障水平及支出增长率比较(图表3-2)1.自保公助型和自我积累型社会保障模式优于国家福利模式2.在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上,实行国家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高于自保公助型国家3.在控制支出方面,福利国家的改革力度与难度比较大4.在支出水平控制方面自保公助型国家要优于福利国家九、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比较(表3-3)1.社会保障支出越高,国民经济增速越慢2.福利国家的国民经济增速慢于其他类型3.自保公助型社保模式有利于经济增长4.自我积累型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及资金运营国际比较一、现收现付制(一种社会保障短期横向财务平衡模式,以支定收,不留积累,既定给付-受益确定制,参与主体缴纳税费)的特点:优点1.短期平衡的灵活性2.代际再分配功能3.强调社会公平性4.操作简单,管理成本低5.没有保值增值压力缺点:6短期平衡,缺乏必要的积累,无法应对人口老龄化7.受社会保障刚性影响,保障水平不断上升,支付压力日益增重8.抵御突发性风险的能力较弱9.对个人储蓄有挤出效应二、基金积累制的特点:1.是社会保障长期的平衡机制,提取比列稳定,具有储蓄功能2.是一种纵向收入分配,能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3.完全个人账户积累,有较强的激励作用4.基金透明度高5.基金经济效益好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原则比较1.灵活运用投资原则2.规定最低收益率3.选择良好的投资主体4.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5.投资注重科学组合第五章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一、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内部要素比较1.分项研究表明,职工养老保险类保障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最大,在职职工保险福利支出比重次之,两者相加占整个保障支出“小口径”的90%以上2.加总研究,以“小口径”计算,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呈现小波动上升趋势,以“中口径”计算,中国保障总水平呈现大波动略向上发展趋势,以“大口径”计算,呈现微小波动持平发展趋势。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世界价格(world price)答:世界价格也称世界市场价格,指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交易的价格。
世界价格是由商品的国际价值决定的。
国际价值是世界市场商品交换的惟一依据,各国商品的国别价值都必须还原为国际价值,以便在国际市场上交换。
而各国商品的国别价值在多大程度上表现为国际价值,是与各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劳动强度和劳动生产率密切相关的。
一般来说,一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越高,其商品价值就越低于国际商品价值,若按照国际商品价值出售,就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相反则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2.关税(tariff)答:关税是指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税。
与其他税收相比,关税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关税的征收对象是进出境的货物和物品;第二,关税具有涉外性,是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
征收关税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本国财政收入;二是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国内市场。
其中以前者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称为财政关税,以后者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称为保护关税。
与任何一种物品销售税一样,关税会扭曲激励,使得稀缺资源的配置背离最优水平,使市场接近于没有贸易时的均衡,因此,减少了贸易的好处。
关税虽然使国内生产者的状况变好,而且政府增加了收入,但造成消费者的损失大于获得的这些好处。
关税造成的无谓损失具体表现为:第一,关税使国内生产者能收取的价格高于世界价格,结果,鼓励他们增加低效率地生产。
《社会政策概论》期末考点整理

社会政策概论知识点一、不定项选择题(少选、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0X2=20分)第二章1、进入工业化社会以后,为了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德国率先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标志着现代社会政策实践的开始。
(单选?)P222、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三类P22/23该法在施行救济的过程中建议应对不同类型的贫民采用不同的救济方法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体力健全的贫民需要送入劳动工场,对不能工作的贫民送入救济院或者施以院外救济,为失依儿童安排学徒训练机会。
3、19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建立P24内容(?):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事故保险、护理保险、养老保险意义(?):——建立德国统一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立起各负其责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程度较高;——社会保险资金运作模式的改革;——完善社会保障的基础性工作。
4、福利国家概念P25福利国家是一种工业国家的国家形态,它不只是社会保险或公费医疗,也不只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助计划,甚至也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总和。
福利国家是一种工业国家的国家形态;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次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法。
5、1942,《贝弗里奇报告》,二战后P26新的社会保险体制的主要特点有:以均等给付和均等供款为基础,充分满足最低限度的生计需求,由保险者、雇主和政府三方共同负责其经费来源。
6、欧洲福利国家体制P26“贝弗里奇计划”为战后英国福利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1944年到1948年,英国政府以《贝弗里奇报告》为蓝本通过了一系列社会立法,初步建成了“福利国家”的基本体制。
7、西方福利国家危机 20世纪70年代P28看书8、福利改革——以英国为例,撒切尔P29特点:使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责任,降低对国家的依赖,开创一个新的、更加强调个人责任和反对依赖国家的保守主义的社会政策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 页
欧盟经济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3篇
欧盟经济
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欧盟经济概述
欧洲福利国家制度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9章
欧洲福利 国家制度
1 欧洲福利国家的产生 2 欧洲福利国家的积极成果 3 欧洲福利国家的困境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1
国家的产生
格兰德维希
N. Grundrig
1783-1872
2
欧洲福利国家的积极成果
有效地缓解了社会收入差距过大和弱势群体日益边缘化问题
第 14 页
基尼系数
Gini Coefficient 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 (Corrado Gini , 1884-1965) 在 1912 年根据洛伦兹曲 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第 17 页
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居民的购买力以及消费的积极性
有利于保存和发展内需
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矛盾
2
欧洲福利国家的积极成果
第 18 页
覆盖面广、保障标准高且内容齐全
有效地缓解了社会收入差距过大和弱势群体日益边缘化问题
发挥了危机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3
国家的困境
第 27 页
€ 345
€ 207 € 207 € 207 € 750 房租及医疗保险€ 750
€ 2005
€ 289 生活费€ 1255
3
欧洲福利国家的困境
高福利减弱了经济活力
第 28 页
3
欧洲福利国家的困境
老龄化加剧福利支出刚性
第 29 页
人口老龄化
60岁以上的人口
>
65岁以上的人口
>
10%
7%
2
欧洲福利国家的积极成果
有效地缓解了社会收入差距过大和弱势群体日益边缘化问题
> 0.5
第 15 页
0.4~0.5
0.3~0.4 0.2~0.3 < 0.2 绝对平均 比较平均 差距较大
差距悬殊
相对合理
2
0.5 0.4
欧洲福利国家的积极成果
有效地缓解了社会收入差距过大和弱势群体日益边缘化问题
第 16 页
联合国公布的部分国家的基尼系数
(2007/2008版)
0.47 0.41
0.3
0.247
0.25
0.254
0.258
0.269
0.269
0.283
0.29
0.291
0.31
0.31
0.2
0.1
0
2
欧洲福利国家的积极成果
发挥了危机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提供危机时刻的避风港,使社会生活维持正常节奏
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 障制度的诞生 《工伤保险法》(1884)
Otto Bismarck (1815-1898)
《老年和伤残保险法》(1889)
1
欧洲福利国家的产生
第7 页
威廉·贝弗里奇,英国经济学家, “福利国家之父” 1941 年,出任英国社会保险和 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主席 1942年12月,《社会保险和相关 服务报告书》( 贝弗里奇报告 )
欧洲福利
3
欧洲福利国家的困境
第 20 页
欧洲国家高福利开支长期刚性 增长是导致主权债务危机爆发 并快速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欧洲福利国家的困境
高福利增大政府开支
第 21 页
3
欧洲福利国家的困境
高福利增大政府开支
第 22 页
3
6 3 0 赤字率(%) -3 -6
欧洲福利国家的困境
高福利增大政府开支
3
欧洲福利国家的困境
高福利制度改革困难
第 33 页
高福利增大政府开支 高福利减弱了经济活力 老龄化加剧福利支出刚性
高福利制度改革困难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9章
欧洲福利 国家制度
1 欧洲福利国家的产生 2 欧洲福利国家的积极成果 3 欧洲福利国家的困境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William Beveridge (1879-1963)
1
欧洲福利国家的产生
第8 页
贫困一般是诸如健康不良、失业或年
老等特定因素的产物
国家所组织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旨 在保证以劳动为条件获得维持生存的 基本收入 实行福利国家政策,即实行失业、残 废、疾病、养老、生育、寡妇、死亡 七项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
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报告书
自愿保险三类
1
欧洲福利国家的产生
第9 页
1948 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
英国第一个建成了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 Welfare State ) 因此而正式得名。
Clement Attlee (1883-1967)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2
大利
3
25 20 失业率(%) 15
欧洲福利国家的困境
高福利减弱了经济活力
第 25 页
10
5 0 2007 欧盟 欧元区 2008 希腊 2009 葡萄牙 爱尔兰 2010 意大利 2011 西班牙
3
欧洲福利国家的困境
高福利减弱了经济活力
第 26 页
3
欧洲福利国家的困境
高福利减弱了经济活力
汉斯,男,56岁,长期失业
第 23 页
希 腊
爱 尔 兰
葡 萄 牙
西 班 牙
意 大 利
-9
-12
-1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3
140 120 100 负债率(%) 80 60 40 20 0
欧洲福利国家的困境
高福利增大政府开支
第 24 页
希腊 2006
爱尔兰 2007
葡萄牙 2008 2009
西班牙 2010
欧洲福利国家的积极成果
第 11 页
权利观
平等观
基本价值
整体观 普享观
2
欧洲福利国家的积极成果
覆盖面广、保障标准高且内容齐全
第 12 页
【典型案例】 瑞典 丹麦
2
欧洲福利国家的积极成果
覆盖面广、保障标准高且内容齐全
第 13 页
没有人拥有太多, 没有人一无所有。 才华横溢的幸运人不得不把他们所得
的一部分分给那些不那么走运的人。
欧洲福利
1
欧洲福利国家的产生
第5 页
欧洲福利制度的起源,如果从社
会政策立法来看,最早可以上溯 到19世纪中期英国颁布的《伊丽 莎白济贫法》(1860)
1
欧洲福利国家的产生
第6 页
“ 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 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安分守己的, 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
《疾病保险法》(1883)——标志着
第3篇
欧盟经济
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欧盟经济概述
欧洲福利国家制度
21.1
24.4 6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3
欧洲福利国家的困境
老龄化加剧福利支出刚性
第 31 页
2010 年,欧洲老年人口赡养率( 65 岁及以上占 15-64
岁劳动适龄人口比率)高达23.7%,是全球最高的地区
3
欧洲福利国家的困境
高福利制度改革困难
第 32 页
给政府财政造成巨大压力 导致政府债台高筑 福利改革阻力很大
3
欧洲福利国家的困境
老龄化加剧福利支出刚性
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十个国家(2012)
第 30 页
Austria Finland Portugal Latvia
18.2 18.3 18.5 18.5 18.9 18.9 19.4 20.8
Sweden
Bulgaria Greece Italy Germany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