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尿路感染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尿路感染护理常规

尿路感染护理常规

尿路感染护理常规一、概述尿路感染是指各种病原体侵入泌尿系统引起的疾病。

尿路感染分为肾盂肾炎和膀胱炎,任何致病菌均可引起尿路感染,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

主要感染途径:上行感染、血行感染、淋巴管感染、直接幕延。

[临床表现] 尿频、尿急、尿痛,全身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或腹痛。

慢性病变常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

[特殊检查] 血、尿常规,尿细菌学检查,肾小管功能检査、X线静脉肾盂造影。

[治疗要点] 去除诱因,控制症状,消除病原体,防止再发。

二、护理诊断体温过高一与细菌感染有关。

三、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监测体温,肾区痛嘱卧床休息,尽量不要站立、弯腰或坐位,以减轻对肾包膜的牵拉。

正确采集尿标本,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或停药5天以上收集尿标本,采集晨尿,避免污染,留取中段尿,lh 内送检,以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2、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多饮水、勤排尿(2~3h排尿1次)是实用有效的防治措施。

3、用药护理使用磺胺类药要预防尿路结晶形成,喹诺酮类药可引起轻度消化道反应、皮肤痉挛等,氨基糖甙类有肾毒性、耳毒性。

4、活动与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劳逸结合。

5、健康教育(1)尿路感染是能够预防和治愈的疾病,应加强心理护理。

(2)按时服药,抗菌药物治疗时不可擅自换药、减量或过早停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定期复查尿常规和细菌培养,(3)保持外阴部清洁,每天清洗会阴部,女性病人忌盆浴,做好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卫生,不穿紧身裤。

(4)加强营养,多饮水,增加排尿,少憋尿是最简便而有效的预防措施。

(5)锻炼身体,积极防治全身其他疾病。

泌尿系感染的护理

泌尿系感染的护理
护理措施: 1. 导管须妥善固定,保持适度的松紧。 2. 在为患者实施各种操作(如翻身、更换床单等)时应两人或两人以 上操作,应先确认导管情况。操作后应全面确认导管固定情况。 3. 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各种导管的固定及通畅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导管实行床旁交接, 4. 对患者及家属宣教置管的目的、重要性及脱管的危害性,并安慰患 者,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5. 发现患者意外脱管,护士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请旁边的患者或家 属通知医生。
1 定义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 4 病例资料 5 提出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6 健康教育
定义
泌尿系感染指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 并侵犯泌尿道黏膜或组织而引起的炎症,是 细菌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感染。尿路感染分 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指 的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和膀 胱炎。本病以女性多见。老年男性因前列腺 肥大,尿感发生率可增加。老年男性和女性 的发生率可高达10%,但多为无症状性细菌 尿。
健康指导
1.饮食与饮水:一般应吃营养丰富的饮食,少量多餐,加强营养摄 入。进食易消化,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及清淡,无 刺激性的食物,如鱼、瘦肉、蛋、新鲜蔬菜、水果等,忌刺激 性食物。 增加饮水量,以保证体液平衡并排出足够的尿量,以 达到冲洗尿道的目的。 2.正确留取尿常规、尿培养的方法:尿常规:晨起第一次尿。尿培 养:留取晨起第一次尿的中段尿液。留取前用温水清洗会阴部 ,消毒时从前往后,不要来回擦拭。留取尿液时,弃去前段尿 液,将中段尿液直接留在培养管内,约2/3满。
1保持环境清洁安静维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适度避免对流保持环境清洁安静维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适度避免对流嘱患者卧床休息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补充足够的营养热嘱患者卧床休息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补充足够的营养热量及维生素多饮水少量多次饮水

泌尿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泌尿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泌尿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泌尿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遵医嘱给予合理饮食。

3、根据病情恰当安排患者的活动与休息。

急性期卧床休息;慢性期症状明显时需适当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避免劳累。

4、根据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或尿量。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尿量及皮肤水肿等。

发现病情变化报告医师并及时处理6、准确执行各项医嘱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避免或慎用肾毒性药物。

7、积极开展患者健康教育,做好病因解释和用药指导。

8、增加患者遵医的依从性,防止受凉,避免感冒。

二、急性肾盂肾炎护理常规按泌尿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是否急性起病,起病前有无尿路结石、梗阻、性生活、器械检查,是否长期卧床、留置导尿管等诱因。

2、评估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有无尿频、尿急、尿痛、腰痛、肋脊角压痛和(或)叩痛等;有无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寒战、高热、低血压等。

3、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对于症状明显的患者,应适当卧床休息,避免加重病情。

2、宜给予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

3、及时留取清洁中段尿送培养和药敏试验。

4、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及时评估病情变化和药物的疗效。

其疗效的评价标准为:①见效治疗后复查细菌尿阴性;②治愈:完成抗生素使用疗程后,细菌尿阴性:③治疗失败:在治疗后仍持续有细菌尿或追踪期间内复发。

如无效则需要根据药敏结果更换抗生素治疗。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上行感染。

2、指导患者坚持适量饮水预防尿路感染,即饮水>2000mld,保持尿量在2000~2500m/d,每2~3小时排尿1次。

3、嘱咐患者遵医嘱服药,保证疗效。

三、急性肾小球肾炎护理常规按泌尿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起病前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等链球菌感染史。

尿路感染护理常规

尿路感染护理常规

尿路感染护理常规
【概念】尿路感染简称尿感,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

本病以妇女多见,老年男性因前列腺肥大,尿感发生率可增加。

老年男性和女性的发生率可高达10%,但多为无症状性细菌尿,有症状的尿感仍以育龄期的已婚女性多见。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1)急性膀胱炎:尿频、尿急、尿痛等(2)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急,常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多数伴腰痛、肋脊角压痛或(和)叩击痛。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护理常规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护理常规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护理常规泌尿系统感染,简称尿路感染,主要是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尿路异常繁殖所致的尿路急性或慢性炎症。

临床表现多样化,其中以尿路刺激症状最为典型,即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可伴有排尿不尽感及下腹坠痛。

尿路感染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已婚女性发病率较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及女性的发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病因与发病机制】(一)基本病因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细菌,其中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腐生葡萄球菌。

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及抗生素和免疫制剂的广泛应用,致病菌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革兰阳性菌与真菌性尿路感染发病率上升,耐药甚至耐多药病原体呈明显增加的趋势。

(二)感染途径上行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大肠埃希菌常通过此途径引起尿路感染。

其次为血行感染,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念珠菌多见。

另外两种途径分别为直接感染和淋巴道感染。

(三)易感因素泌尿道解剖或功能异常,如各种原因导致的尿路梗阻、泌尿系统畸形和结构的异常。

各种有创性尿路系统操作也会使泌尿系感染机会增加,临床最常见的是留置导尿,其他如妊娠、糖尿病、高龄及免疫缺陷等均是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分类】尿路感染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依据感染部位不同分为上尿路(输尿管、肾盂、肾实质)感染和下尿路(尿道、膀胱)感染;依据有无基础疾病分为复杂性和单纯性尿路感染,前者一般有明显的基础疾病;依据有无症状分为有症状性尿路感染和无症状尿路感染。

【临床表现】(一)常见不同类型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1.急性膀胱炎尿路刺激征为最突出的表现,偶有明显的肉眼血尿。

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

2.急性肾盂肾炎除尿路刺激征以外,往往伴有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如体温升高、寒战、恶心等。

此外患者还可有一侧或两侧肋脊角或输尿管点的压痛或叩痛。

3.慢性肾盂肾炎一般有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史,可有间歇性低热、排尿不适、腰酸、腰痛及肾小管功能受损的表现,最后有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尿路感染的症状及护理措施

尿路感染的症状及护理措施

尿路感染的症状及护理措施要想及时发现尿路感染这种疾病就必须对尿路感染的症状有一定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在刚出现病变时就立即发现,对及时治疗尿路感染是非常有益的。

那常见的尿路感染的症状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有关于尿路感染的症状,希望能帮到你。

尿路感染的症状尿路感染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根据有无尿路功能或器质上的异常,又有复杂性和非复杂性尿路感染之别;根据炎症的性质不同,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尿路感染。

但尿路感染仍有它的共同临床表现:尿路刺激征是尿路感染的症状之一,即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等症状。

这些症状,不同的病人表现为轻重程度不一。

急性期炎症患者往往有明显的尿路刺激征;但在老年人、小儿及慢性尿路感染患者,则通常尿路刺激症状较轻,如轻度的尿频,或尿急,或排尿不适等。

尿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红细胞甚或蛋白。

血常规可能有白细胞升高。

尿细菌培养阳性。

不同类型的尿路感染检查时都有这些尿路感染的症状。

全身中毒症状也是尿路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寒战、头痛等。

主要见于上尿路感染病人,特别是急性尿路感染及伴有尿路梗阻的病人尤为多见。

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1.尿路感染的护理首先就是生活要有规律.每天参加一些体育锻炼.2.平时要多喝水,以增加尿量.每天至少喝水1000毫升(约两大杯),保持每天尿量在1500—2000毫升,以加强尿流的冲洗作用.3.洗澡应采取淋浴,或每晚坚持清洗会阴部,必要时用一些高锰酸钾清洗或坐浴(高锰酸钾俗称PP粉,其量的多少可根据盆内水的颜色变成粉红色为准).每天更换内裤.毛巾及内裤最好用沸水蒸煮消毒.同房后应排尿一次,以排出尿道内的细菌.4.尿路感染的护理在饮食方面,饮食宜清淡.平时应该多吃新鲜瓜果,蔬菜等.尿路感染的食疗方(1)绿豆粥:绿豆5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将绿豆洗净,用水浸泡8小时,强火炖沸后改用文火煮至绿豆破裂,加入粳米继续熬煮至烂。

加入白糖。

每日2次,每次一碗,作早餐及午后点心食用。

人民医院护理部内科尿路感染护理常规

人民医院护理部内科尿路感染护理常规

人民医院护理部内科尿路感染护理常规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

一般女性多于男性,多由细菌引起。

1、活动与休息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内衣清洁干燥。

病情稳定后可进行适当活动。

2、饮食护理进食清淡、富含维生素、水分及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无水肿情况下每天饮水量应达2000ml以上。

3、密切观察病情高热病人每天测量体温6次,中、低度热病人每天测量4次,观察有无尿路刺激征的表现,注意有无腰痛、脓血尿、畏寒、疲乏无力、恶心、腹痛、腹胀及腹泻情况,防止尿路梗阻、肾周脓肿及败血症。

4、药物治疗护理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防止二重感染。

5、对症护理高热病人遵医嘱及时进行物理或药物降温并做好降温记录。

6、预防感染保持病人口腔清洁湿润,高热时口腔护理每天1次。

7、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改善病人焦虑、烦躁情绪。

8、健康指导协助病人正确留取血标本,留细菌培养标本时尿液应在膀胱停留4~6小时留取后及时送检,教育病人避免憋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尿路感染的护理范文

尿路感染的护理范文

尿路感染的护理范文尿路感染是由细菌侵入尿道、膀胱或肾脏引起的一种常见病症。

它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尿中带血等症状。

尿路感染的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病情教育:护士应该向患者提供有关尿路感染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患者应了解如何避免尿路感染的发生,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饮食调理,适度增加水分摄入量等。

2.助排尿:患者在尿路感染发作期间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为了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护士应当鼓励患者排尿。

可以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如提供一个安静、温暖的卫生间,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和隐私,以便他们可以顺利排尿。

3.推荐饮食调理:适当的饮食调理可以帮助患者排尿,提高身体免疫力对抗细菌感染。

护士可以推荐患者增加水分摄入量,如饮用足够的清水、果汁、茶水等,以及多吃含维生素C、A和E的食物,如橙子、柠檬、番茄、胡萝卜等。

4.卫生护理:尿路感染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非常重要。

护士应向患者强调必须常洗手,并正确清洁自己的生殖器官,尤其是女性患者,应教授她们正确的洗涤方法,以避免将细菌传播到尿道口。

5.常规护理:患者应多休息,减少体力活动。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帮助他们翻身,进行皮肤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此外,护士还需要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6.药物治疗:尿路感染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和镇痛药物。

抗生素可以直接作用于感染的区域,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镇痛药可以缓解尿痛和灼热感。

护士需要合理使用和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必要时进行药物调整。

此外,护士还应鼓励患者按时复诊,及时完成医生的指示检查,以确保感染得到彻底治愈。

另外,护士还应提醒患者尽量避免过度用药,杜绝滥用抗生素等不当行为,以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总之,对于尿路感染的护理应该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如提供病情教育、助排尿、推荐饮食调理、卫生护理、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路感染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是否急性起病,起病前有无尿路结石、性生活、器械检查,是否长期卧床、留置导尿管等诱因。

2.评估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有无尿频、尿急、尿痛、腰痛、肋脊角压痛和(或)叩痛等;有无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寒高热、低血压等。

3.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

【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急性肾盂肾炎发作有关。

2.排尿形态异常:尿频、尿急、尿痛,与炎症刺激膀胱有关。

3.焦虑:与疾病反复发作、担心预后有关。

4.潜在并发:肾乳头坏死、肾周脓肿、中毒性休克。

【护理措施】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各项治疗操作集中进行,避免加重病人不适,慢性期维持适当的运动和休息。

2.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饮水,轻症患者给予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发热或全身症状明显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可给予静脉补液。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体温波动,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

加强病情观察,排尿方式有无异常(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观察尿液颜色及尿量。

4.指导病人正确留取尿液常规、清洁中段尿、药敏试验和尿液细胞学标本。

5.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及时评估病情变化和药物的疗效。

讲解药物作用、疗程、使用方法等。

6.做好生活护理,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高热病人及时更换衣物及床单,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7.心理护理:本病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安抚病人的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上行感染。

2.指导患者坚持适量饮水预防尿路感染,即饮水>2000ml/d,保持每天尿量在1500ml以上,每2~3小时排尿1次。

3.嘱咐患者遵医嘱服药,保证疗效,定期复诊。

【护理评价】
1.物理降温后体温下降,高热伴随症状减轻或消失,患者舒适。

2.尿路刺激征是否及时有效缓解。

3.病人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4.病人有无并发症发生,发生后是否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