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法宝之武装斗争

合集下载

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名词解释

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名词解释

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名词解释
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指的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1. 统一战线: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民主的目标,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这个统一战线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进步力量。

通过统一战线,各个阶级、阶层、政党和团体共同努力,共同反对外来侵略和内部压迫,实现革命的目标。

2. 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手段。

面对敌
人的武装镇压和暴力迫害,只有通过武装斗争才能够有效对抗,实现
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

武装斗争包括游击战、正规军战争等多种形式,通过武力的方式打击敌人,捍卫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3. 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和
保证。

只有有一个坚强的、有纪律性的、团结统一的共产党领导,才
能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实现革命的胜利。

党的建设包括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纪律建设等各个方面,通过建立党的组织体系和完善
党的工作机制,确保党的先进性和领导力,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问题: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回答:
1.对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的理解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指: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其中,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

统一战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毛泽东同志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实现革命和建设任务,与其他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党派和派别结成的联盟,既包括国内的统一战线,也包括国际的统一战线。

二是毛泽东同志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实现革命和建设任务建立各阶级联盟的理论和政策。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只要通过武装斗争,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才能实现革命和建设任务。

党的建设,是指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工程。

2.三大法宝的相互关系
三大法宝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能够使武装斗争更顺利的进行。

而武装斗争能够保证统一战线的稳定和持久。

而党的建设,则是建设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两样武器的中国共产党。

建设好党能使得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两样武器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新三民主义的三大法宝的体会

新三民主义的三大法宝的体会

新三民主义的三大法宝的体会
(1)建立统一战线,众志成城地打败敌人。

联合一切可以
联合的力量,壮大自己,孤立主要的敌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掌握中国革命的全部领导权,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完全的保障。

(2)武装斗争,有了人们团结一致地奋斗,还不够,我们
需要武器来武装自己,增加战斗的胜利率,同时也是自我保护,自我强大。

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完全新型的人民军队,通过长期的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

(3)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
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

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奋进这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明确目标,区别于其他党派,独立自主,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努力奋起。

三件法宝,使我们团结一致,为追求美好和谐社会为之奋斗。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现实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现实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现实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指“武装斗争、政治运动和新文化”,也叫“三民主主义”。

它把狭义的武装斗争融入到更加广泛的政治运动当中,从而使得新民主主义的革命
的策略有了广阔的空间。

当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
法宝以武装斗争为基础,结合政治运动和新文化两种运动形态,为革命发力,有效地拉动
了两个社会变革的力量,构筑起实现革命理想的框架。

其次,它把武装斗争的攻击力与政
治运动的对话性及新文化的革命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了一种动态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
实践结构,它能够凝聚抗争民众、转换敌友关系以及超越表面政治僵局等复杂情况。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更加关注基本革命活动的参与者,制定出了新型的组织策略,从
而有效地引导和发动下层群众参与到政治变革中来,使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可以得以有效完成。

这三大法宝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在实践中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变革的多层次、宽体和动
态特征。

也就是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面倒的武装斗争,而是以武装斗争为核心,并
结合政治运动和新文化的多元结合,从而实现实践与理论统一,形成有效的反抗力量。

此外,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在政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复杂的政治情况
及时得到有力的应对,让下层群众介入其中,更好地宣传新民主主义理念,为实现新民主
主义政治变革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不仅架起了实现革命理想的框架,而且结合政治运
动和新文化的多元结合,使得革命的策略更加完备、动态,能够有效地参与到政治过程中,更好地实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理想。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这三大法宝相互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1.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形式和手段之
一。

通过农民和工人的武装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夺取政权,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策略和手段之
一。

通过广泛团结各个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等,形成一个统一战线,共同推动革命事业的进展。

统一战线使革命联盟凝聚起广泛的力量,实现了革命力量的最大程度的集中。

3.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保证和指导思
想。

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力量,在革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组织和领导作用。

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为革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力量和理论支持。

这三大法宝相互关系密切,相互促进。

武装斗争为统一战线提供了政治基础和力量基础,统一战线则为武装斗争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政治支持。

党的建设则贯穿于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的全过程,为革命提供了组织和领导的核心力量。

同时,这三大法宝也相互依存。

武装斗争需要在统一战线
的支持下进行,统一战线离不开武装斗争的坚决斗争,党的建设是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的组织保障。

综上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密切结合在一起,共同推进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和胜利。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行动指南和战略方针,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大法宝三篇

三大法宝三篇

三大法宝三篇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阅历的基本总结。

毛泽东关于三大法宝的思想还集中体现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三大法宝11历史由来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斗争的阅历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

指出:十八年的阅历,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驾驭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

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1]2民主专政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对三大法宝的内容和意义作了更加完整的概括,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实行自我指责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成功。

3统一战线三大法宝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成功,必需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夫是无产阶级的自然的和最牢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气。

农夫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牢靠的同盟者。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

由于他们代表的生产关系不同,对革命所持有的看法也不同。

4民族资产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由于他们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赞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有肯定的革命性;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懦弱,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又具有妥协性。

中共党史:三大法宝的关系

中共党史:三大法宝的关系

三大法宝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

毛泽东关于三大法宝的思想还集中体现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历史由来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

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

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1]2民主专政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对三大法宝的内容和意义作了更加完整的概括,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3统一战线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

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

由于他们代表的生产关系不同,对革命所持有的态度也不同。

4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由于他们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赞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有一定的革命性;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软弱,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又具有妥协性。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武装斗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武装斗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武装斗争内容摘要: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革命的重要斗争形式。

本文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武装斗争和共产党根据地建设两大方面阐释了武装斗争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毛泽东同志曾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法宝。

”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条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同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三方面中,武装斗争作为使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斗争形式,更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一大特点,也是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史中不曾有过的。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不懂得武装斗争的重要性,那时党把主要精力放在开展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农民运动等民众运动上,并没有认真去准备武装斗争和组织军队。

其结果,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共产党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大革命的失败使全党懂得了一个道理,这就是,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革命人民只有武装斗争,才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正如毛泽东所说:“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定了红军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基本任务,纠正了 红四军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明确了共产 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和政治工作的地位,解决了 如何在长期分散的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中,怎样 从思想教育入手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成 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至关重要的问 题,为党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提供了一个战略支 点。
(3)、中国共产党初期领导中国斗争 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枪杆子里面 出政权。”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指出:
“从前我们骂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 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 动。”“这完全是书生主观的错误。”
他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 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我们是战争消灭论者, 我们是不要战争的; 但是只能经过战争去
二、武装斗争
a武装斗争.avi
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⑴ 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
毛泽东:“革命的最高形式和中心任务是武装夺取政权, 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 的,不论在中国在外国,一概是对的”。近代中国的特殊 国情决定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和优点。 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通过长期的革命战争, 用武装夺取政权。毛泽东还指出:“在中国,主要的斗争 形式是武装斗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广州起义后周文雍。抗战杨靖宇。 赵一曼
古田会议(油画) .
古田会议.avi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党员由近6万人减至1万人
(3)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 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大革命失败 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是探索中 国革命道路的新起点。但是,武 装斗争的重心依然在城市。

昌 起 义 秋 收 起
(2) 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根本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毛泽东:“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 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性质: 人民军队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执
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中共红军第4军前委根据中共中央 “九月来信”,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中共 红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又称古田会议),总结红4军 的建军经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 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 想的决议》):
十大军事原则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所准备, 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 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
力求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
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
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 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 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坚固 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善于斗争善于胜利)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的结合
十大军事原则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 敌
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农村,后取 大城市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宜保 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 力求全歼,不使漏网。(核心)
消灭战争,不要枪杆子 必须拿起枪杆子。
十八年来,我们党是逐步学会了并坚持了武装斗 争。我们懂得,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
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
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十八年来,
我们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是在革命
战争中进行的,没有武装斗争,就不会有今天的
共产党。这个拿血换来的经验,全党同志都不要
瓦解敌人(尊重俘虏) 革命军队建设的有效制度——实行三大 民主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
2、军事战略思想
人民战争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正义战争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人民战争的 战略战术思想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⒉ 人民军队建设
在中国,人民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而其主要组织形式则是人民军队。
建设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 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人民军队,是革 命的武装斗争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必须 完成的重要任务。
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一切。
* 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诞生成 长,经受反“围剿”和长征的严峻考验。
八七
会议
秋收
起义
南昌
起义

井冈山
广




广州起义
图2
Hale Waihona Puke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
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 集团
1、革命军队建设
(1)革命军队建设的原则(根本原 则):
党指挥枪
思想领导是基础 政治领导是目的 组织领导是保证
(3)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军民一致(尊重群众)
官兵一致(尊重士兵)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 的形式
和平斗争
暴力(武装)斗争
城市中心 农村中心
迄今为止,世界历史上还没有过从资本 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先例
是由中国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决 定的,即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 的性质和条件决定的。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国家
(2)、中国的反动统治者非常残暴0
忘记。.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⑶、武装斗争必须与其它斗争形式的配合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但必须与其它 斗争形式相互配合。其它斗争形式虽然是辅助的 但却很必要。
民众斗争:把武装斗争同工人的斗争,同农民的 斗争(这是主要的),同青年的、妇女的、一切 人民的斗争,同政权的斗争,同经济战线上的斗 争,锄奸战线上的斗争,思想战线上的斗争,等 等斗争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或者直接地或者间接 地配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