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全部复习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体育心理学练习题

(完整版)体育心理学练习题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单选题。

1.“我必须赢得这场比赛"、“老师必须对我好”反映了不合理信念的特点。

( B )A。

绝对化要求 B。

过分概括化 C。

糟糕至极 D。

以上三者都不是2.学习体育心理学是( A )的需要。

A。

体育实践工作和体育科学研究 B。

体育实践工作C。

体育科学研究 D. 运动训练3.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必须首先由( C )开始。

A。

乐趣 B.直接兴趣 C. 有趣D。

物质兴趣4.以下哪一项不是运动技能学习的评价方法( A )。

A。

协调性 B. 前测与后测 C. 学习曲线 D.保持测验与迁移测验5。

在体育运动中要鼓励的是( C )行为。

A.敌意性攻击 B.工具性攻击 C.果断 D.果断性攻击6。

传统的心理训练概念正在被( B )训练所代替.A 脑力B 心理技能C 大脑体操D 潜能开发7。

采用赛前心境预测( A )运动项目的行为结果效果更好.A. 个人 B。

团体 C. 直接对抗 D. 间接对抗8. 在体育领域,无论家长、教练员和队员强调比赛获胜还是技术掌握,会在一个运动集体中造成不同的心理气氛,这被称为( B )。

A 课堂气氛B 动机气氛C 教学气氛D 目标气氛9。

下列哪个选项是指活动过程本身的兴趣( C )。

A。

物质兴趣 B.精神兴趣 C。

直接兴趣 D.间接兴趣10. 活泼好动是下列哪种表现( C )。

A.能力B.兴趣 C。

气质 D.性格11.教师采用( D )领导方式,学生会有明确的体育学习目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A混合型 B放任型 C集权型 D民主型12.以下哪一规律不属于技能练习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 B )A。

先慢后快 B. 一蹶不振 C. 高原现象 D. 起伏现象13.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实战模拟反复练习的训练方法是( A ).A. 模拟训练B. 放松训练 C。

系统脱敏训练 D。

沉思14. 赛前心境能更好地预测( B )运动技能的行为结果。

A. 闭锁式 B。

运动心理学复习题-血液

运动心理学复习题-血液

第三章:血液名词解释1.红细胞压积P62: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2.内环境P56: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

3.渗透压P58: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血液的渗透压一般指血浆渗透压。

4.溶血P58 :在低渗NaCl溶液中,由于水分进入红细胞内过多,引起膨胀,最终破裂,红细胞解体,血红蛋白被释放,这一现象总称为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

5.碱储备P59: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通常以每100毫升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

6.等渗溶液:正常人体温在37。

C时,血液渗透压约在5800mmHg,以血浆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近似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6.运动性贫血P62:经过长时间的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耐力性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时,其红细胞数并不比一般人高,有的甚至低于正常值,被诊断为运动性贫血。

由于运动员血容量增加与红细胞量增加相比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增加血浆量为前提,所以血细胞容量的相应指标如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等比一般人有降低的趋势。

虽然单位体积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不高,但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总量较高。

简答题1.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P55;P56答:血液的组成:血液是一种粘滞的液体,有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血细胞也称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是血细胞以外的液体部分,血浆除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抗体和激素等。

血液的功能:(一)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血液能维持水、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和血液有形成分等的相对稳定。

这些因素的相对稳定会使人体的内环境相对稳定。

(二)运输作用血液不断地将从呼吸器官吸入的氧和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处,供给组织细胞进行代谢;同时,又将全身各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二氧化碳、水和尿素等运输到肺、肾和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

体育心理学复习题

体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运动心理学:人本主义:反应时:运动兴趣:运动动机:目标定向:归因:习得性无助感:态度:注意:锻炼成瘾:焦虑:唤醒:心境状态:表象训练:迁移:运动损伤:团体凝聚力:敌意性攻击:应激:单项选择题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 C )A. 相同的B. 认知的C.不同的D. 基础的2.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提出心理学是研究人行为的科学,而不是意识的科学。

()A、华生B、马斯洛·罗杰斯C、考夫卡D、魏特墨3.在中国,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B)A. 吴文忠B. 马约翰C.肖国忠D. 马启伟4.运动兴趣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A. 广泛性B.有效性C.倾向性D.稳定性5.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具有特定的内容,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

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

()A. 发动B. 选择C. 强化D. 维持6.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理论属于_____________理论。

()A 动机理论B 归因理论C 本能理论D 认知理论7.当前归因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的归因理论。

()A.Weiner B.Heider C.Jones D.Kelley8.唯心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A.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B.精神控制了大脑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9.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D)A 人格因素B 应对资源C 应激源史D 兴奋剂10.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信息的。

()A.指向B.集中C.意志努力D.指向和集中11.在完成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

()A. 比较高B. 非常高C. 比较低D. 非常低12.下列哪种训练属于自生训练。

()A. 放松训练B. 系统脱敏训练C. 肢体发暖训练D.生物反馈训练13.是指以内心体验的形式,表象自己正在完成各种动作。

(完整版)体育心理学练习题

(完整版)体育心理学练习题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单选题。

1.“我必须赢得这场比赛”、“老师必须对我好”反映了不合理信念的特点。

( B )A. 绝对化要求B. 过分概括化C. 糟糕至极D. 以上三者都不是2.学习体育心理学是( A )的需要。

A. 体育实践工作和体育科学研究B. 体育实践工作C.体育科学研究D. 运动训练3.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必须首先由( C )开始。

A.乐趣B.直接兴趣C. 有趣D. 物质兴趣4.以下哪一项不是运动技能学习的评价方法( A )。

A. 协调性B. 前测与后测C. 学习曲线D.保持测验与迁移测验5. 在体育运动中要鼓励的是( C )行为。

A.敌意性攻击B.工具性攻击C.果断D.果断性攻击6.传统的心理训练概念正在被( B )训练所代替。

A 脑力B 心理技能C 大脑体操D 潜能开发7. 采用赛前心境预测( A )运动项目的行为结果效果更好。

A. 个人B. 团体C. 直接对抗D. 间接对抗8. 在体育领域,无论家长、教练员和队员强调比赛获胜还是技术掌握,会在一个运动集体中造成不同的心理气氛,这被称为( B )。

A 课堂气氛B 动机气氛C 教学气氛D 目标气氛9. 下列哪个选项是指活动过程本身的兴趣( C )。

A.物质兴趣B.精神兴趣C.直接兴趣D.间接兴趣10. 活泼好动是下列哪种表现( C )。

A.能力B.兴趣C.气质D.性格11.教师采用(D )领导方式,学生会有明确的体育学习目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A混合型B放任型C集权型D民主型12.以下哪一规律不属于技能练习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 B )A. 先慢后快B. 一蹶不振C. 高原现象D. 起伏现象13.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实战模拟反复练习的训练方法是( A )。

A. 模拟训练B. 放松训练C. 系统脱敏训练D. 沉思14. 赛前心境能更好地预测(B )运动技能的行为结果。

A. 闭锁式B. 开放式C. 连贯式D. 间断式15. 在后天的教育过程中,由父母、同学、老师所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_是促使个体采取某种目标定向的主要原因。

运动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运动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运动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简答题:运动心理学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00字左右)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对个体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影响的学科。

它探讨了运动和身体活动对个体自我概念、动机、注意力、情绪、学习和认知等方面的影响。

运动心理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为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健身从业人员提供关于提高运动表现、促进心理健康以及实现个人发展的科学依据和指导。

2. 选择题:(1) 在运动心理学中,以下哪项是对自信心的正确定义?A. 相信自己能够在运动比赛中取得胜利B. 对自己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有正确和真实的评价C.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表现出自信的态度D. 积极乐观地看待困难和挫折,保持心理稳定答案:B. 对自己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有正确和真实的评价(2) 运动员在比赛前感到紧张和兴奋,这是属于以下哪种情绪?A. 焦虑B. 兴奋C. 激动D. 恐惧答案:B. 兴奋(3) 以下哪种认知策略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应用的?A. 死记硬背特定动作的细节B. 分析自己的动作并寻找改进的方式C. 尽量不去注意对手的表现D. 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选手答案:B. 分析自己的动作并寻找改进的方式3. 解释题:请简要解释以下概念(每题不超过200字)(1) 动机转移理论动机转移理论是运动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指出个体在进行一项运动活动时,当外部激励不再起作用时,内部因素会成为主要的动机来源。

这种情况下,个体的动机会从外部激励转移到内部激励上。

动机转移理论强调了内部激励对个体长期参与运动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专注力、个人目标设定和自我效能感对内部激励的影响。

(2)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理想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理想状态的期望和期待,而现实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实际状态的认知和感知。

在运动心理学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会影响个体的动机和表现。

当个体认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很大时,可能会感到失望和自卑,从而减少对运动的投入和努力。

相反,当个体认为自己接近或达到了理想自我时,在运动中表现出更高的动机和积极性。

运动心理学复习题

运动心理学复习题

运动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感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p.85)。

2.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p.91)。

3.思维: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p.104)4.动机: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5.归因: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归因偏差):指观察者倾向于把行为者本身看作是其行为的原因,而忽视了外在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

6.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7.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性。

8.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9.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或者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

10.任务定向:是指强调纵向的自己与自己相比,注重个人努力,以掌握技能、完成任务为目标的心理定向。

它有助于内部动机的维持与提高。

11.自我定向:是指强调横向的自己与他人相比、注重社会参照,以超过他人为目标的心理定向。

它对内部动机有损害作用。

12.应激:也称“压力”,指有机体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

包含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知觉评价和应激反应三种主要成分。

13.焦虑: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14.竞赛焦虑: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竞赛情境产生的担忧,它包含情绪体验、认知表征和生理变化三种成分。

15.躯体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

16.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特征,即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焦虑反应的情绪倾向和行为倾向。

《体育心理学》课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体育心理学》课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体育心理学》课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1.体育心理学侧束研究。

A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B、大众体育锻炼的坚持性问题C'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的心理状态和变化D、教练员的管理问题答案:A2.区分出以下不同的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A、指导与示范Bx智力C4经骁与成熟度Dx运动能力答案:A3.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是。

OA4反馈B、运动能力C4技能的指导与示登答案:B4.跨理论模型是近年兴起的锻炼行为理论,它认为锻炼行为的改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从认知、行为和三方面来综合考虑.OA、环境Bx动机C4时间D4计划答案:C5.根据协变性原则,个体在对活动结果进行归因时,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不一致时,会把它归于的原因。

OA、外部B、内部C、稳定D、不稳定答案:B6.在体育运动中,团队目标的设置方法一般可分为计划、与检查三个阶段,OAv执行动机D、比较答案:A7.赛前心境状态能更好的预测哪项运动技能的行为结果OA t足球B、自由体操C4举重Ds射击答案:A8.贯穿体育学习策略的教学始终的动力系统是“OA t学习兴趣B4学习动机C4学生的智能Dv学生的技能答案:B9.体育心理学、锻炼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分别是.O A4体育教育-大众健身-竞技体育Bs大众健身-体育教育-竞技体育Cv竞技体育-大众健身-体育教育D4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大众健身10.促进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

0A4由于人们对身体与心理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Bv由于医疗费用上升'余暇时间增多C、由于都市生活环境的变化Ds工业国家疾病发生率提高答案:A11∙以外向型为主的学生一般具有与两种气质类型的特征.OA、神经质与多血质Bv粘液质与胆汁质C、抑郁质与粘液质D4胆汁质与多血质答案:D12.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不包含。

()A、课程的目标体系Bv学生身心发展特征C4体育教师的特长D4学校的具体条件答案:C13.足球、排球等运动技能的主要信息来源是迅速多变的环境因素,特别是竞赛对手的情况,运动员要准确预测对手动向,及时根据对手变化确定和实施动作方式,这样的技能属于。

运动心理学考试真题

运动心理学考试真题

运动心理学(50分)04年一、简答题(三选二,每题10分)1.简述热身损耗现象及其给运动员的启示。

答:热身损耗指的是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间歇后不能立刻恢复到原有表现水平的现象,这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成绩的下降。

对于这种状态的产生,有两种心理学解释:(1)这是一种遗忘表现,即休息期间,发生了原技能的遗忘过程。

但是许多运动员掌握某种技能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程度,相当熟练,不太可能发生遗忘。

(2)另一种解释认为这种技能水平的下降是由某种暂时性的内部状态或定势受损受阻引起的。

这很可能与中枢神经运动区的兴奋性有关。

运动区本身具有一定惰性,它的兴奋也需要一段时间加热的过程,休息后兴奋性降低,要使其回到原有的兴奋水平也需要的一定时间,因此发生了热身损耗现象。

这一现象提示运动员,(1)上场前的准备活动需要认真做,且准备活动的动作结构与动作频率等动作特征需要尽量与所完成的动作技能相似。

(2)比赛间歇过程中,如果不要完全休息,可让非工作一侧肢体保持兴奋活动状态,以有利于运动中枢兴奋性的保持。

(3)当对方的竞技状态极佳时,可想办法延缓比赛进程,打乱对方的定势。

2.什么是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两者关系如何。

答:外部动机指的是来源于客观外部原因的动机。

主要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人通过某种活动获得相应的外部奖励或者避免受到惩罚以满足自己的社会性需要。

内部动机指的是来源于主观内部原因的动机。

主要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通过积极参加某种活动,应付各种挑战,从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莫大的快乐和效能感。

外部动机对内部动机的影响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既可能加强内部动机,也可以削弱内部动机。

这主要取决于外部奖励的方式以及运动员对内部奖励和外部奖励重要程度的认识。

如果奖惩得当,则外部奖励甚至小范围内的惩罚都可以激发运动员的正确行为,并促进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

反之,则有可能破坏内部动机,得到相反的效果。

3.简要评述唤醒与运动操作成绩关系的最佳功能区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的心理与体育活动试题一、名词解释1、心理过程2、个性心理二、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A 心理过程B 思维过程C 心理活动D 认识活动()2、人的心理现象分为A 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B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C 认识过程D 认识活动()3、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带有喜,怒,哀,乐,爱,恶的色彩,这些心理现象是属于A 认识过程B 情感过程C 心理过程D 个性特征与心理活动()4、心理是A 人脑的机能B 心脏的机能C 脑与心脏协同的过程D 意识的功能三、多项选择题()1、心理过程包括()A认识过程B意志过程C想象过程D情感过程E思维过程四、判断题()1、人的心理现象其实是人脑和心脏共同活动的结果。

()2、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机械的反映,而是积极能动的。

()3、反射是人类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

()4、狼孩和猪孩的实例表明,一个正常人如果离开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不能形成正常的心理。

()5、人的心理最高级水平是意识。

()6、社会实践是感受性不断提高的根本条件,每个人的各种分析器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五、简答题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第二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心理过程答: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从产生、发展、变化到完善的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简称为知、情、意。

2、个性心理答:个性心理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是一个整体结构,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1、C2、B3、B4、A三、多项选择题1、ABD四、判断题1、×2、√3、√4、√5、√6、√五、简答题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答:(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内容和源泉(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3)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答:人的心理与体育运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它们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两点:(1)心理活动与体育运动(2)心理活动对掌握运动技能、进行训练或比赛起调节作用第二章认知与体育活动试题一、名词解释1、感觉2、知觉3、错觉4、适应5、注意6、无意注意7、有意注意8、记忆9、思维10、想象11、创造想象12、运动知觉13、空间知觉14、时间知觉15、表象16、运动表象二、单项选择题()1、“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这一心理现象是A感觉B记忆C知觉D表象()2、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的关系都是A正比B前者是正比,后者是反比C反比D后者是正比,前者是反比()3、我们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的能力,这是我们的A绝对感受性 B 差别感觉阈限C差别感受性 D 绝对感觉阈限()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A适应B同化C 淡化D 异化()5、不易发生适应现象的感觉有A味觉B听觉C温觉D痛觉()6、感觉和知觉对事物的反映是A 事物的个别属性B 前者是个别属性,后者是整体属性C 事物的整体属性D 前者是整理属性,后者是个体属性()7、反映对象空间特性的知觉是A 空间知觉B 时间知觉C 大小知觉D 形状知觉()8、知觉的条件在一定的情况下会发生变化,但我们对事物的知觉保持不变,这是知觉的A 理解性B 选择性C 恒常性D 整体性()9、注意的特征是A指向性和集中性 B 指向性与分配性C 集中性与转移性D 注意的转移与分配()10、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好时,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这种心理现象叫做()。

A 注意的分配B 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集中 D 注意的稳定()11、有人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时,边听边做小动作,这叫做A注意的分配 B 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集中 D 注意的分散()12、记忆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这就是()A识记,保持,回忆B识记,保持,追忆C识记,保持,遗忘D识记,再认、回忆()13、梦是属于()A再造想象 B 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 D 有意想象()14、根据产生想象有无目的,可以把想象分成()A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B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和有意想象D梦和有意想象()15、我们读小说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作者的描述在头脑中构成一个形象,这属于()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无意想象()16、当老师上课时讲一个生动的故事情节以后,有的学生会不由自主的脱离教材内容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他会想得很远,这属于()A 再造想象B 创造想象C幻想 D 无意想象()17、早晨起来,我们看到屋顶潮湿,便会想到夜里下过雨,这体现了思维的()A 概括性B 间接性C 直观性D 抽象性()18、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是()A动作思维B抽象思维C形象思维D创造性思维()19、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思维过程是()A抽象与概括B比较C具体化 D 分析与综合()20、遗忘曲线是著名心理学家()提出的。

A巴浦洛夫B桑代克C艾宾浩斯D斯金纳()21、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的进程是()A均衡的 B 不均衡的C稳步前进的 D 没有规律的()22、记忆的开始环节是()A 识记B保持C 回忆D动机()23、根据对记忆材料的是否理解的角度,识记可分为()A 意义识记与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和意义识记C 机械识记和无意识记D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24、记忆的中心环节是()A识记B保持C回忆D动机()25、人们把记忆分成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的依据是()A记忆的内容B记忆的方法C记忆的信息加工学说D记忆内容的保持长短()26、篮球运动中说的“人球兼顾”是()A注意的范围 B 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 D 注意的稳定性()27、运动员在比赛中,头脑中出现了动作的形象,这种心理现象是()A 想象B 表象C 感觉D 以上一个也不是()28、在投篮时,不管在什么位置,总是把篮筐知觉成圆的,这是知觉()。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恒常性D知觉的理解性()29、遗忘的规律是()A 均匀的B 先快后慢C 先慢后快D以上一个也不是三、多项选择题()1、人的外部感觉有()A平衡觉B听觉C嗅觉D皮肤觉E视觉()2、感受性的变化规律是()A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的相互作用D社会实践E生活条件()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的适应现象。

A感觉B味觉C听觉D视觉E嗅觉()4、人的内部感觉有()A运动觉B平衡觉C内脏感觉D视觉E听觉()5、注意的特点有()A指向性B集中性C理解性D整体性E选择性()6、人的良好的注意品质有()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E注意的分散()7、引起无意注意的刺激物的特点有()A刺激物的强度 B 刺激物的对比 C 刺激物的变化D刺激物的新颖性E刺激物的运动()8、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等环节。

A识记B保持C回忆D追忆E再认()9、下列属于有意想象的有()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梦D空想E幻想()10、在有意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创造性可分为()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无意想象()11、下列与生活愿望向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A理想B空想C幻想D联想E梦想()12、我们在听别人讲故事时,会不由自主的想象故事中所描绘的情境,这是()A无意想象B空想C有意想象D不随意想象E幻想()13、人的思维过程包括()等。

A分析与综合B比较C抽象与概括D分类E具体化()14、思维的基本形式有()A概念B判断C推理D抽象E概括()15、知觉一般可以分为()A一般知觉B错觉C视知觉D复杂知觉()16、知觉的特征有()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特殊性D知觉的恒常性E知觉的整体性四、判断题()1、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是成反比例关系。

()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几种感觉相加的总和。

()3、知觉可以分为一般知觉、复杂知觉和错觉。

()4、时间知觉是人脑对运动物体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

()5、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6、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配。

()7、“万绿丛中一点红”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新颖而引起人的注意。

()8、当人们在注意时,往往有一定的外部表现,如心不在焉。

()9、人们常说有的人能够“一目十行”这说明人的注意范围是很广的。

()10、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可以同时干两件以上的事。

()11、教师在讲课时,声音语调富于变化,抑扬顿挫,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12、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

()13、记忆的过程其实就是“记”“忆”的过程。

()14、心理的研究表明:有意识记的效果要比无意识记的效果好。

()15、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规律是不均匀的。

()16、梦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7、想象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表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的思维。

()18、积极的幻想是人们创造性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动力,而空想是一种幻想,所以,我们应该大胆的进行空想。

()19、人们在头脑中可想象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所以想象不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0、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

()21、思维过程的最基本环节是分析与综合,而抽象与概括则是思维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22、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好,在学习时只要运用意义识记就行。

()23、感觉实际上就是哲学上所讲的感性认识。

()24、心理学界关于“感觉剥夺”的实验证明:如果没有刺激,没有感觉,人就不能进行正常的认识活动。

五、论述题:(答题要点)1、结合自己的运动专项谈思维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2、结合自己的运动专项谈一谈运动知觉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感觉答: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答:知觉是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3、错觉答:错觉是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映。

4、适应答:适应是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5、注意答: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6、无意注意答: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7、有意注意答: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8、记忆答: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反映:它是以识纪、保持、再认和回忆的方式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9、思维答: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

10、想象答:想象是在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1、创造想象答:创造想象是根据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进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2、运动知觉答:运动知觉指人脑对外界物体、他人的活动以及对自身运动的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