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练习

合集下载

小学文言文练习(全) 题目加答案

小学文言文练习(全) 题目加答案

小学文言文练习(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1)先自度.其足。

__________________(2)吾忘持度.。

__________________(3)宁信度.。

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3、之: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完整版)简单文言文阅读习题18篇(附答案与译文)

(完整版)简单文言文阅读习题18篇(附答案与译文)

简单文言文阅读1习题8篇(附答案与译文)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召吏欲杀之()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答案1.①它,代鸟。

②他,代烛邹。

③的,助词。

2.①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②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是看重鸟却轻视人士的君主,这是第三条罪。

3.①要仁政,不要暴政。

②理,要讲到点子上。

③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翻译: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景公老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

'景公说:'可以。

'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的国的诸候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人士,这是第三条罪。

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

'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

'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亦若是则已矣B. 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D. 今夕是何年(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 困于心,衡于虑D. 其人舍然大喜(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案】(1)B(2)B(3)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分析】⑴ A 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 是谓大同,三句中的“ 是”的意思都是:代词,这,这样,这种情况。

D是:表判断,故选D。

⑵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C 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D其人舍然大喜。

舍然:释然。

谓疑虑隔阂顿消。

舍,通" 释 "。

B 项没有通假字,故选B。

⑶来自于本文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意思是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

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故答案为:⑴B;⑵B;⑶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

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表现解释通假字。

答题时应注意,通假,指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假借的用法;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

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

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

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注释】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

②门阀:名门贵室。

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余近日以军务倥偬。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以为/在有所益B. 肃/遂拜/蒙母C. 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D. 日/必了此/功课为佳(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4)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

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品质。

(5)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

答案:(1)①研究。

②因为。

(2)D。

(3)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

(4)①结友。

②有恒(勤朴)。

(5)【参考示例】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3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3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30篇)一、愚人篇1.永县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 水暴甚, 有五六氓, 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 船破, 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不应, 摇其首。

有顷, 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 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 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练习】1. 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 ___________________(2)乘小船绝.湘水 ___________________(3)吾腰.千钱 ___________________(4)有顷, 益怠 ___________________2. 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愚之甚!蔽之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且死, 何以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 渡河而亡其舟, 栖于浮苴(jū)上号焉。

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一、[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

”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归休2.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3.[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二、【甲】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文言文练习题参考答案

文言文练习题参考答案

文言文练习题参考答案文言文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按要求填空1.谢婉莹繁星格春水体2.(1.)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2)有些人回去搞自己不想搞的事,自然可以产生负面效果。

原意用以褒奖诱骗蠕,钱钟书逆向投影,引申为嘲讽一种四面碘化镁和夸耀他人,实际在掩盖懦弱的文化人的卑俗心态。

(3)人应该互相帮助(4)骗子的技俩总会被人揭穿(5)教导人们不要太自私3是夏天的一抹骄阳,蕴藏热量;是秋天的一片枫林,热情醒目;是冬天的一株腊梅,傲雪待放。

二.文言阅读《论语》十二章摘录1(1)按照一定的时间复习(2)以……为乐(3)危险(4)改变(5)承受忍受(6)坚定2c3d4(1)自学不思索就可以存有迷惑不解的地方,只思索不自学就存有危险了。

(2)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有点加以学习,缺点和不足加以改正。

(3)广为地自学并且始终如一自己的志向,多问并且多考量眼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其中了。

5略6三人行,必有我师:多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不亦乐乎:不也很快乐吗温故知新:温习旧有的科学知识,可以获得代莱认知和体会。

择善而从:挑选不好的予以自学和跟从。

《虽有嘉肴》1即使甘美困惑勉励2(1)即使存有最出色的道理,不学,也不晓得它的好处。

(2)《兑命》中说道,“教导就是研习的一半”,大概说道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3教学相长也。

看法:教和学相互促进,教别人东西,也能增长自己的见闻。

《伤仲永》1曾顺利完成名声渐渐2.b3.b4(1)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请他。

(2)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在县里四处拜访,不让他学习。

5(1)原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一个人有天分还比较,唯有后天的教育与自学,就可以使人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才能真正成才。

文言文练习题二参考答案。

一按要求填空1.人生例如一盘棋,必须多一些理智,太少一些盲目;人生例如一幅画必须多一些色彩,太少一些灰暗;人生例如一场戏,必须多一些高潮,太少一些平静。

小学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B. 之乎者也C. 吾将上下而求索D. 之于子答案:B2.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哪位古人的名言?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荀子答案:B二、填空题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论语》,其意思是_______。

答案:在任何三个人中,总有一个可以成为我的老师。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其中“青青子衿”指的是_______。

答案:青色的衣服。

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

答案:不冒险就无法获得成功。

三、翻译题1. 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2. 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识。

四、简答题1. 请简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是一种推己及人的道德原则。

2. 请解释“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

答案:这句话比喻说过于清澈的水里没有鱼,过于苛求的人没有朋友,提醒人们在待人接物时不要过于苛求。

五、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少时,其母三迁其居,以就学。

孟子不学,其母断机杼以教之。

1. 孟母为何要“择邻处”?答案:孟母选择邻居是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 孟母“断机杼”是为了什么?答案:孟母断机杼是为了教育孟子,让他明白不学习的后果。

3. 从这段文言文中,你学到了什么道理?答案:从这段文言文中,我们可以学到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也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下列词语。

A.嬉:B.贾人: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五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答:。

六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七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偿: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邑人:同乡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参考答案(一)1.去:离开(2)破:击破2.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3.如:曹冲称象;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二)(1)A.嬉:游戏,玩耍B.贾:商人(2)孟母三迁(三)1.C2.(1)止:阻止(2)遂:于是……就……3.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4.(略)言之成理即可(四)1.①走:跑②释:放下③身:自己④冀:希望2.议论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3.守株待兔(略)(五)1.①斯:这样②谢:道歉2.有志者不食嗟来之食3.(略)(六)1.转身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3.叶公好龙4.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七)1.A2.凿壁偷光3.三个故事:凿壁偷光、佣作求书、说《诗》感受:(略)1、迂公修屋有迂氏①者,世称迂公,性吝啬。

篱败不修,瓦裂不葺。

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

妻且号且诟,诘曰:“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

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

旦日,延人治屋。

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③。

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注释】:①迂氏:姓迂的人。

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

迂,迂腐。

②适:嫁。

③雨兆:下雨的征兆。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妻子..东藏西匿( ) ②妻且号.且诟(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迂公家为什么会“屋漏如注”?(用原文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笑话讽刺了什么样的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华还金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①大醉,去,遗所提囊。

取视之,数十金也。

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

其人喜,以一铤②为谢,却不受。

【注释】:①以:因为。

②铤:同“锭”,用以货币流通。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遗.所提囊()②公迎谓.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人喜”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王华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3、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②之也,而越人跣③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披发。

以予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注释】:①屦:麻鞋。

②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③跣:赤脚。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而欲徙.于越()②游.与不用之国()(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游与不用之国”,“不用”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岳正大胆岳正,字季方,为翰林修撰。

英庙甚重之,尝曰:“好个岳正,只是大胆。

”后谪戍召还,自题其像曰:“好个岳正,只是大胆。

从今以后,再敢不敢!”公性不能容人,或谓公曰:“不闻宰相腹中撑舟乎?”曰:“顺撑来可容,使纵横来,安容得邪?”(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后谪戍召还.()②自题.其像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或谓公曰:“不闻宰相腹中撑舟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纵横来”中的“纵横”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岳正是个怎样的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迂公修屋(1)、①妻子和儿女②喊叫(2)、第二天,请人修屋。

(3)、瓦裂不葺。

(4)、讽刺了目光短浅、没有远见的人。

2、王华还金(1)、①丢失②说,对……说(2)、王华估计他酒醒后必定再来,担心别人拿了金子离开,就把它投到水里,坐在那儿等他来。

(3)、金子失而复得。

(4)、不贪财物、乐于助人、考虑周到(任选两点)3、鲁人徙越(1)、①迁移,搬家②前往,行走(2)、有人对他说:“你(去越国)必然会贫穷的。

”(3)、越人的生活习性是跣行披发。

(4)、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4、岳正大胆(1)、①回(朝廷)②题字,写字(2)、有人对他说:“没听说过宰相肚里能撑船吗?”(3)、不守法纪,无法无天。

(4)、秉公执法、嫉恶如仇、不计个人得失。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何不试之以足?(2)宁信度,无自信也。

(3)至之市而忘操之。

3、《郑人买履》中郑人的最终结果是“不得履”,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作者以“郑人买履”来讽刺的人。

注释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

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寸。

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大小,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

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最终没能买到鞋。

别人知道后对他说:“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他固执地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望梅止渴①魏武②行役③失汲道④,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⑤,甘⑥酸可以解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