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与大学生的人格培养

合集下载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篇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篇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篇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篇1 一、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大学生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积极在课外汲取传统文化知识,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等资源,增加自身传统文化底蕴;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传统文化不应只是书本上的文字,更应该在应用中继承与发扬。

大学生们可以按照兴趣爱好,多学习掌握传统技能,比如空竹、风筝、汉服等;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文化目前大多只限于知识分子们所喜爱,大学生们应积极宣传传统文化的精华,吸引更多的各阶层人士及外国友人,扩大传统文化的受众;四、在继承中发扬,在创新中传承: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之更实用、更贴近生活,才能更为百姓所接受。

大学生可以利用科技创新,将中药、印染等传统与医学制剂、电子印刷相结合,从而获得文化继承与经济创收的双赢。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篇2 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与德育、智育、体育一起构成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相比较而言,审美教育是一种超越性、综合性教育。

它强调的是陶冶,是主体的主动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让人体验美好,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体验崇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

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手段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作为一个传承5000多年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和许多成功的审美教育范例。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养浩然正气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目标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这种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由内心集义所生(集义,犹言积善,指事情皆合于义。

见《孟子公孙丑上》朱熹注),不待外求。

后人把浩然之气理解为一种最高的正气和节操,爱国主义正是这种正气和节操的集中体现。

当代大学生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大学生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大学生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我们一生影响很大。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我们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自觉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新的实际,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中华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

这些优良道德传统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源泉。

这些优良道德传统,概括起来主要有:(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最近这段日子,国人们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是关于奥运火炬的传递,其中在海外传递的过程中,部分藏独分子阻碍火炬传递的行为令人震惊!而其中又牵扯出关于法国企业家乐福暗地里资助达赖集团的事件。

这件事情使得很多人都开始了抵制家乐福的行动。

毫无疑问,大学生们是这项抵制行动的先锋。

就我的亲身经历而言,一些大学生们在网络上将自己的网络用户名换成与爱国有关的名字或是标有爱心的图片;大学生们转发关于爱国的短信“中国人万众一心,团结起来”的标语条条可见;在海外的留学生们更是集结在一起,上街游行,表达对于自己祖国的热爱,对于各国歪曲西藏事件的报道的愤慨,对于某些国家插手中国内政的强烈反对;而在部分城市家乐福超市的门店口,很多人都拉着反对家乐福的横幅,进行抵制活动。

学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通用6篇)

学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通用6篇)

学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通用6篇)学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1一、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修养,规范思想品德。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倡导的以道德实践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对自己对社会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倡导应建立的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协调有序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实践要义,时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大学生具有重大意义。

爱国主义思想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后一时代的人们总是把前一时代的优秀思想精华继承下来,而且有新的补充,发扬光大。

在新的时代,爱国主义的传承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经过世世代代的沉积、凝集、升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总是围绕着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这个中心。

三、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这种处贫贱而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享受,而此时的人格世界是一种安然、充实又自得的世界。

四、学习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礼仪道德的培养礼仪道德,是贯穿于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可以说是其他一切文化基础。

而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道德,又是构成中华文化的主要因子,几千年来,人们一切生命活动,皆以其为基础。

“内修外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虽就死其犹未悔”等等。

这种古老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塑造大学生自身品格,有着重要意义。

学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2今天参加学校疏帘淡月汉服社办的中国传统知识竞赛的决赛,虽然只是一个很小很不值一提的活动,本来也是抱着分享不去争什么的态度去的,但是之后却是因为现场的情况气氛还有各种问题把心情搞砸了,最重要的,想想,可能就是言不尽意与词不达意都是让人很痛苦的事情。

每个部门或者社团承担一个活动要办好都不容易,我也曾经这么过来的,所以那些小问题可以忽略,只是希望,大家,尤其是作为志于传播传统文化的同学们,记得摆正好自己的心态,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德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它不仅是形成大学生身心健康、健全人格的重要来源,而且还是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的重要基础。

1.传统文化丰富了大学生的道德观念。

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传统美德,如
诚实、宽容、公正、忠诚、敬老等,这些观念和美德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2.传统文化提供了培养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有力条件。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3.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国际视野.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它的优秀元
素不仅在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深远影响。

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国际视野。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高职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研究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高职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研究
心 理行 为 。
完 善课程 体 系 , 制定 活动 操 作 规程 , 使 体 验式 活 动 课程 有 章 可循 , 课程 常态 化 , 确保 课 程 体 系 向纵 深 发 展 。② 利 用各 学 科教 学 渗透 。即要 求语 文 、 英语 、 数 理化 、 体 音美 各科 针 对本 学科 特 点 , 结合 传 统 美 德 因素 进 行 传 统 美 德 与 健 康 人 格 教 育 。③利 用各 种活 动 进行 传 统 美 德 与健 康 人 格 教育 。如班 团队可根 据德 育 目标教 育需要 , 以主题 班 团 队会 、 故事 会 、 讨 论会 等形 式进 行传 统 美 德与 健 康 人 格教 育 。对 体 验式 中华 民族 传 统美德 与 高职学 生健康 人格 教育 活动课 程 的针 对性 、 实效 性进 行深 入 细致 研究 , 探 索一 套 适 合 学 生身 心 发 展 的 、 学 生 乐 于参 与 的 、 具 有 地 域 特 色 和本 校 特 点 的课 程 体 系 。 ( 2 ) 家 庭传 统 美 德 与 健 康 人 格 教 育 。家 庭 中 的传 统 美 德 教 育, 在 整个 中华 民族传 统美 德教 育 中具 有不 容忽 视 和无 可替 代 的重要 地 位 与 作 用 。在 新 的历 史 时期 , 家 庭 传 统 美 德 教 育, 一 是应 培养 学生具 有孝 敬父母 、 尊敬 长辈 的基 本道 德 , 树 立 热爱集 体 、 热 爱祖 国 的思 想基 础 ; 二 是 对学 生 进 行 归 属教 育, 对 学生 强化 自己是 中华 民 族儿 女 , 要 为振 兴 中华 民族 作 贡献 ; 三是 培养 学生 自强 自立 、 勤 劳 节 俭 的道 德 品质 和行 为 习惯 ; 四是 培养 学生礼 貌待 人 、 诚实 守信 、 和 睦邻 里 的道 德 品

大学生应该如何传承中华美德作文

大学生应该如何传承中华美德作文

大学生应该如何传承中华美德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大学生应该如何传承中华美德作文篇1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字经》中说:“首孝悌,次见闻。

”《弟子规》中说“长者先,幼者后”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告诉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古代先贤都在教导我们要懂得尊老爱幼!然而,我却对我们身边的一些现象感到痛心:每到上学、放学的时候,校园门口挤满了来接送我们的家长,有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有工作辛苦疲惫不堪的爸爸妈妈,他们担心我们路途的安全,长期风雨无阻的出现在拥挤的校园门口。

然而,我们很多同学不知体谅长辈们的关爱,经常对着他们任性撒娇、耍脾气,甚至于张口乱骂,这些都是严重的不尊老的表现。

不会尊老的同学当然也不会爱幼,我们中的很多同学都是独生子女,只知道理所当然的接受别人的`关爱,却不懂得要把爱心传递下去,在校园里,原本高年纪的同学应该主动爱护帮助低年级的同学,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高年级的同学凭借身体上的优势欺负低年级的同学,这些,都是我们身边不懂得爱幼的现象。

同学们,我们现在一起来反省一下自己身上有没有这些不良行为,如果有,从现在起,彻底改掉它,从身边小事做起,成为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大家可以跟我这样做:不再让爷爷奶奶替我背书包,不再在爸爸妈妈面前任性撒娇!遇到长辈主动问好!坐公交车时见到老人主动让座!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主动搀扶!回家为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洗一次脚、捶一次背!和弟弟妹妹玩耍时懂得谦让!主动关心帮助低年级的同学,只要做到以上方面,我们就能成为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大学生应该如何传承中华美德作文篇2标题:大学生应该如何传承中华美德你们知道中国有句古老的谚语吗?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想国家太平,就必须从自己做起,先把自己修养好,然后教育好家人,再用好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去治理国家,最终达到"天下太平"的理想境界。

当代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

当代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

当代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摘要】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道德精神,即要树立天下为公的思想观念,为社会民族国家的奉献精神,推崇仁爱思想和人际和谐的原则,提倡高尚人际价值,强调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应尽的道德责任,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作为人的最高层次需要,重视高尚思想道德修养的践行,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中华民族素以文明古国、道德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在长达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经过历代思想家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探索。

形成了丰富灿烂的道德文化,它对于铸造中国人特有的道德品质和民族精神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学习外来一切先进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道德精神。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归纳如下:1.忠心报国,勇赴国难。

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

如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甲午海战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林永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反对外来侵略浴血奋战;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在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仍高呼“杀敌报国”,直至壮烈牺牲;共产党员吉鸿昌就义前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他们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德。

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这一美德的本质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

如教材中大禹治水,前后13年,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中山提倡“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等,都是以天下为已任,为国为民无私精神的体现。

浅谈大学生如何继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生如何继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生如何继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势发展一般来说是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开始,汉武帝时期奉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此开始,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成为中国上下几千年的主流思想。

大学时期,是学习时间比较充裕的阶段。

对于大学生,这个时期对于自身的影响显得非常重要。

这更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儒学的“德治”、“人治”等思想。

阅读古代思想百家的书籍,在塑造人格和修身养性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中国清朝末期以及后来抗日战争我国所遭受的苦难后,大学生更应该发扬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自身,强力祖国。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民族力量,理想道德虽然说是儒家文化奠定中国文化的思想的基石,但若要深究在这指的“儒学”是指的西汉董仲舒提出的“新儒学”,即兼采诸子百家(墨家、纵横家、小说家等)。

在华夏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这样的伦理道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之所以中华民族在历经磨难而绵延不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包容和强烈的文化认同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墨子的“兼爱、非攻“、范仲淹的”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文化思想,在相当长的时间中,成为人们道德审判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虽然世界在不断进步,中国的发展也日趋强大。

但随着社会实践,便可清楚地认识到,”仁“、”义““孝”这些道德观,仍是现在人们的首要提倡和认可。

大体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极其强烈而又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民族永远不倒的旗帜,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最集中的体现。

“富贵不能淫,贫穷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气节和骨气。

2、是一种伦理型文化。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实用理性文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思想道德贯穿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政治、教育等思想领域之中。

3、具有浓厚的思辨传统,强调理性和智慧的重要作用。

4、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美德与大学生的人格培养
摘要: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对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其具体的内涵和修养的方法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青年大学生的道德出现了失衡现象 ,认为原因之一是缺乏传统美德教育 ,
为此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美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美德;人格培养;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中华传统美德在伦理道德方面强调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义为上,倡导“见利思义”“见利争让、闻义争为”的先义后利、义利并重的价值取向;在社会关系方面强调个人的修养,处理好人际关系,倡导个体对社会对国家的义务和责任;在民族性格上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韧气节;在国家观念层面倡导“天下为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国家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

中华传统美德中所表现和提倡的坚忍不拔、锐意进取的坚强志向,与时俱进、不断革新的行为追求,以礼待人、谦和友善的仁爱精神,重人格、尚气节的思想境界,知行统一、三思内省的修养目标,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生活观念等,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指导意义
二.人格的内涵
所谓人格,既是伦理学概念,也是心理学概念,它是对人的气质、涵养、价值的一种概括,其基本内容包括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价值追求、知识结构等重要因素。

在中国的人格理论体系中,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对人的道德观形成和人格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儒家的道德理想人格一直处于社会的主流和主导,倡导高尚的人格信念和坚守的人生信念,提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道相济的生命哲学。

儒家思想蕴涵厚重的底蕴和深邃的哲理,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和道德的启迪,具有陶冶情操、修养道德的功效。

毫无疑问,人格是以一定的文化与伦理为基础,渗透着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道德观、价值观的精神与导向,而表现在人的行为方式与交往关系中。

所以,人格与人类的活动,与人类创造历史的实践,与推进人类文明息息相关。

三.传统美德与人格培养
(一)加强修养,发扬严以律已,宽以待人的美德。

注重人身修养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重要区别,在于它的自律性、反躬修己的性质。

孔子提倡:“君子求诸己,小求诸人。

”意思是说,有修养的人,经常严格要求自己,没有修养的人,才苛求别人。

所以他又告诫人们:“躬自厚,而薄责二十人,则远怨矣! " “躬自厚”,是多做自我批评,“薄责于人”,是少批评别人多做自我批评,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减少对立面,减少怨言。

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把孔子严以律己、注重自己身心修养的思想总结成一条指导人生的格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梁漱溟在论述中西文化的区别时说道: 中国文化是向内用功夫的(强调自我修养) ,
西方文化是向外用功夫的(提倡认识物性) 。

重视人生修养不但是中国文化之特点,也是中华民族之美德。

普通的人通过修养,提高自己的素质,才可以取得事业的成功,中国文化总是把做人、修养放在首要位置。

(三).弘扬传统美德中的爱国情操,
爱国主义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历来是凝聚人们的精神力量和动力。

从战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唐“以国家之务为己任”的韩愈,到宋代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明顾炎武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古人的这些嘉言懿行无不表明爱国是一种意识、一种觉悟、一种责任、一种行动。

这种几千年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传统,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

(三)、借优秀传统,塑理想人格
理想人格是具体的、现实的。

儒家有儒家的理想人格,道家有道家的理想人格,墨家有墨家的理想人格,古代有古代的理想人格,现代有现代的理想人格,东方有东方的理想人格,西方有西方的理想人格。

现代的理想人格,一定是在继承古代理想人格优秀遗产的基础上, 又吸收了西方理想人格的可取成分的条件下,融合、转化而成的。

这是对古代理想人格的创造性转化,完成对古代理想人格的创造性转化,才能成就现代的理想人格。

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志士仁人”的人格,成为体“仁”的人也就是理想人格,即所谓“圣人”人格。

“仁人”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他能够做到“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能够“泛爱众”“博施于民”的人都是“仁人”。

“泛爱众”“博施于民”就不容易做到。

其中最重要的是“克己复礼”“忠恕之道”,“克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具体的要求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忠恕之道,要求做到恭、宽、信、敏、惠,温、良、恭、俭、比,也就能做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矜而不争”。

这些理想人格的文化、道德素质,在古代看来已经很理想,今天看来就很不够了,它只是一个侧面而已。

_
道家的理想人格是能够“体道”的人格,也就是“真人”或“至人”的人格。

所谓“体道”或“真人”的人格,即是能顺乎自然,“无欲”“无争”“知足长乐”的人格。

这在道家看来己经是很理想了。

但是,今天看来也是很不够的,都缺乏现代意识、现代精神。

现代新型的理想人格,应该是既有传统的美德,又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又有现代科学及管理知识。

现代意识与时代精神,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竞争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全球意识。

实事求是地说,这四种意识都是中国固有传统文化所缺乏的。

我们培养跨世纪人才,造就新型的理想人格,必须在继承、发扬传统美德的基础上,与现代意识、时代精神相结合,掌握现代的科学与管理知识。

在此条件下,建立新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历史观、审美观、这种人格,善于调处个人与环境、个体与整体、需要与奉献、欲望与现实等等的关系,既表现为自尊、自爱、白律、自信、自强、自进的精神,又具有开放、创新、竞争、奋斗品质,既有忧患意识,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既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又有“公天下”“天下为公”“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理想。

这就是我们要造就的21世纪理想人格。

如何培养新型的理想人格呢? 也就是培养理想人格的方法问题。

孔子称作“为仁之方”。

他在《论语》中讲了许多内容,概括起来,不外乎学习、笃行、内省三种
方法,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借鉴与启发意义。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又说:“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些都是学习好的品德的具体方法。

孔子要求其弟子除了学习之外,强调实行,怎样实行呢? 他主张效法身边的榜样去身体力行。

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已。

”何谓“能近取譬”呢? 就是效法身边的榜样,以身边的仁人为榜样去实行仁德,这便是实践仁的方法。

儒家最重视内省的修养方法,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下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儒家提倡做人要有修养,有修养的核心在于能经常用仁、义、礼、智、信这些道德去做自我反省。

儒家的基本经典《大学》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为什么这样强调修身呢? 《大学》一文解释得非常明白:“意诚而后心自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原来,修身可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效果。

《中庸》一文则将这种修养方一法叫做“慎独”,所谓“君子慎其独也”。

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有修养的人,常做自我批评,自己扫除心灵上的尘埃。

以上儒家的修养方法,今天看来,虽然有脱离实际之处,但是,它那种自尊、自重、自律的精神对我们今天仍有教益,仍有启发。

希望青年朋友们,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现代意识,造就新型的理想人格,站在世纪之交的制高点,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为推进人类文明多做贡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参考文献:
[1]《中国报业》2011年第02期作者:胡春贞
[2]《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文集(第七卷)》200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