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瞿秋白故居-初一作文
【游记】参观记作文800字 寻访瞿秋白故居

【游记】参观记作文800字寻访瞿秋白故居我参观了中国革命家瞿秋白的故居。
这座建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瞿家庄,是瞿秋白在他的祖居里度过的大部分时间。
这个周围环境优雅的建筑为了保护和丰富瞿秋白文化遗产而被修复开放。
这是寻访历史和探索文化的好去处。
进入故居,我先看到一间展示室,里面摆满了宝贵的历史文物、珍贵书籍和瞿秋白与其他革命家合影。
一幅清晰的瞿秋白肖像像让我感到他几乎就在眼前。
这些文物在展示着瞿秋白先生的一生,以及他为中华民族独立做出的贡献。
接着是瞿秋白的宅邸——一个古老的大院子。
在这个大院中,每个房间都具有不同的用途。
有客房、图书馆、起居室和厨房。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书房,这里是他专门用于写作和思考的空间。
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瞿秋白使用过的书桌和书稿。
这是一个安静和神圣的地方,就像瞿秋白在这里埋头苦思时的感觉一样。
故居还展示了一些瞿秋白先生的个人用品。
这些物品包括他的衣服、日用品和礼物。
这些物品反映出瞿秋白先生的生活方式和品味。
在故居的附近,有一个花园。
这里可以看到很多植物和花卉,展现了瞿秋白先生的园艺爱好。
这个花园是一个久远的处境,在瞿秋白先生生活的时代,他在这里种植了许多水果和蔬菜,这些都是他和家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观瞿秋白故居,使我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瞿秋白先生是值得纪念的人物之一,他塑造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
更重要的是,故居提供了一个接近瞿秋白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途径。
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途径,可以使人们更加仰慕瞿秋白先生,增加人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
寻访瞿秋白故居作文600字

寻访瞿秋白故居作文600字位于四川广汉市的瞿秋白故居,是一栋典型的清代四合院建筑,在这里,我们可以更加了解瞿秋白的革命思想和时代背景。
寻访瞿秋白故居,就像是一次时间的旅行,让我们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
踏进故居的庭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堵松涛墙,生机盎然的郁郁葱葱的群山绿色植物,让我感受到了四合院那种充满活力和生气的氛围。
院子里的花园和长廊处处散发着一种仿佛历经时光洗礼的沉淀和厚重,仿佛在说着那时繁华盛世的故事。
靠近四合院的是正房,门槛上的石狮和对联,一幅幅祖传字画,以及宽敞明亮的房间都让我感觉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变幻。
在四合院的左侧,是由黑瓦翘角的侧房。
侧房中间建有明间,左右有室,门厅上方是“蕉畹书斋”匾额,侧房设有洞房,一个弯弯曲曲的走廊环绕整栋房舍,连通着前后大院,这种布局方法在古老的建筑史上较为典型。
故居内整体的布置和装修均融合了四合院建筑的特点,屋内布置也是漫步历史长河的极佳窗口。
而瞿秋白故居所致力于传承的,是中国革命先辈们为追求一种更好的社会而奋斗的那份理念,革命先辈的信仰、精神、勇气也都融入了故居之中,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浓浓气息。
寻访瞿秋白故居,唤起了我对历史的向往和对革命先辈们的敬意。
这里不仅有着瞿秋白先生的生活空间和革命事迹,更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中璀璨的一页。
作为湖南省的优秀人才,瞿秋白为中国革命甚至世界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思想理念和战斗精神也一直影响着我们的心灵深处,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瞿秋白故居,不仅是一个精神家园,更是一段历史文化的见证和传承。
这里可以让人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中国革命所付出的努力和青春,更可以提醒我们要时刻铭记历史、学习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在今天这个和平的时代里,继续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努力奋斗。
探访征文62

探访瞿秋白纪念馆六(2)班杨晓澜瞿氏宗祠,角落一隅,冬风拂面,红梅摇曳。
他是株冬梅,傲骨、美丽,不逊春桃之娇艳,不亚夏荷之清秀,在冬风中从容不迫,摇曳着,没有扑鼻而来的浓郁香气,却别具幽香。
我们心中都铭记着以为伟人他令我们自豪,令我们奋发,令我们感慨,他就是常州三杰之一的——瞿秋白。
他的一生坎坷,路上处处有荆棘,时有阴霾,处处奋斗,他成就了一个奇迹。
他才华横溢,为中华之崛起,探索、奋斗、承担,直到他的残躯永远安息在了祖国的一块风水宝地上。
他的故乡,常州——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也是我的家乡,环境优美,鱼米之乡,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他的母亲出自书香门第,是一位才女,深深影响了他的向学之心,造就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一百零五分》的故事让我们佩服起了儿时的秋白,从小忧国忧民,孝顺父母,在社会的黑暗中看到了祖国将要走的振兴之路,儿时的他便是这么独树一帜。
秋白靠着他的努力与实力考进了今江苏省常州中学,却因为家境贫寒,被迫辍学,母亲在而后的日子里服毒自尽,他靠着亲戚们的帮助度日,在这种境遇中,没有绝望,没有自卑,想到的不只是自己这个苦难的小家,更是中国这个苦难的大家,一股力量一直激发着他的前行,他要让中国共产党拯救苦难的国家,颠覆黑暗,迎来光明,他的志向绝对不是一两天形成的,不管何时都未曾放弃。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鲁迅先生是秋白真心的朋友,他们互相扶持,心灵深处的纽带牢固地连在一起,他们深厚的友谊基础不仅有共同的政治信念、理想,还有惺惺相惜的文采。
秋白步履轻快,口中还哼着《国际歌》,小菜四碟,浊酒一壶,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他知道这一走就再也回不来了,人生已经到了寒冬,该休息了。
当遇到杨之华女士时,他快乐着;当鲁迅赠他对联时,他也快乐着;当他潇洒地说:”此地甚好。
“而后从容就义时,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那份从容、淡泊、坚定,像极了凌寒独自开的红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由暗香来。
长汀研学之旅瞿秋白作文

长汀研学之旅瞿秋白作文
哎呀呀,这次的长汀研学之旅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呀,嘿嘿!
我们来到了瞿秋白纪念馆,一进去,我就被那庄严的氛围给吸引住了,嘿呀。
我看到了好多关于瞿秋白爷爷的东西呢。
看着那些照片和介绍,哎呀,我好像慢慢了解了瞿秋白爷爷的故事。
他可真了不起呀,为了我们的国家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嘿呀。
我一边走一边看,心里想着:瞿秋白爷爷真勇敢呀!哈哈。
老师给我们讲解瞿秋白爷爷的事迹时,我听得特别认真,哎呀,感觉他就像一个超级英雄一样。
“哇,瞿秋白爷爷太厉害了!”我忍不住小声说道,嘿嘿。
我们在纪念馆里待了好久,我一直沉浸在瞿秋白爷爷的故事里,嘿呀。
等我们要离开的时候,我还回头看了看,哎呀,心里想着一定要记住瞿秋白爷爷的精神。
这次的长汀研学之旅真的让我学到了好多呀,哈哈,我以后也要像瞿秋白爷爷一样勇敢,为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嘿嘿嘿呀!。
观瞿秋白故居有感

观瞿秋白故居有感来到瞿秋白故居,我们心里不由得感到了一种敬畏之情。
瞿秋白可是我国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
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面对这么一个伟大人物,谁站在那儿都会停步瞻仰他的遗容的。
走进馆内,感到的是一种古朴的气息,那一间间卧室都是那么的朴素,那一张张板凳,也是十分淡雅,互相结合,真是巧夺天工。
宗祠共四进,坐北朝南,分东西两院,由秋白叔祖父瞿赓甫等筹建,供族人祭祖。
1912年秋白迁居东院侧厢房。
东院第四进以屏门隔开,大房间为秋白弟妹卧室,小间系"翻轩",为秋白书房兼卧室;连结三、四进的"穿堂",是秋白与父亲稚彬先生的画室。
横匾"瞿秋白同志纪念馆"由邓小平手书。
纪念馆为原瞿氏宗祠之西院,设序馆,树立2米高秋白全身石膏像。
第三、四进展室对秋白生平业绩作全面陈列介绍。
这些都蕴含着我们祖国和人民对他的敬意。
近几日,博物馆开展了庆祝瞿秋白一百多周年的老年书画展。
那些字个个苍劲有力,写出了人们对瞿秋白的怀念,对革命烈士的敬佩,对人民领袖的赞扬。
记得在2011年,我和妈妈一起看了一部有关瞿秋白与的影片《秋之白华》。
这部庆国九十周年的作品,讲述了瞿秋白这个著名才子的短暂人生。
不错,人生虽短,但也要像烟花一样,绽放短暂的美丽。
他们夫妇的革命情操和光辉精神像他们的朴素故居一样,值得我们永世敬仰。
慢慢地走出了纪念馆,回忆着纪念馆的点点滴滴,不由感慨万分,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片蓝天下,没有腥风血雨,没有战火连绵,我们更该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成长!。
参观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精选作文5篇

参观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精选作文5篇瞿秋白,一位伟大的革命的先驱,他用36岁的生命点燃了青春,为祖国和人民付出了所有,先烈的付出我们永远铭记,先烈的精神我们承接。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参观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来到常州上学,当然要了解一下常州,知道当地革命烈士更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于是我们一宿舍在周末找时间去瞻仰了一下瞿秋白纪念馆,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参观之前,我先查了一下有关瞿秋白的生平事迹。
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
曾经担任过中央局委员、政治局常委。
在一次大革命失败后的危急关头是,他主持召开“八七”会议,会后主持中央工作。
在1931 年1 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遭王明等人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
此后,在上海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
1934 年到苏区任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
1935 年 6 月18 日在福建长汀罗汉岭英勇就义。
三十多年之后,文化大革命期间居然还遭到了莫大的凌辱,经历了一场令人震惊的磨难,_遗骨迁移到八宝山。
_,1980 年中共中央为瞿秋白平反昭雪。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他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无论是他英勇献身革命事业的光辉事迹,还是涉及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翻译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思想,都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遗产,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整个生命。
走进纪念馆大门,瞿秋白烈士的高大铜像迎面而立,身穿西服,带着眼镜、手握书卷,栩栩如生。
身后的墙壁上“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旁边的竖版上“为大家开一条光明的路” ,两行诗文和一句话语,是瞿秋白无私奉献于中国革命事业的挚爱道白,发自肺腑,动心又动情。
即使在挨过党组织的斗,受过国民党的刑,遭受错误的排挤和迫害的逆境中,他依然心怀坦荡、意志坚强,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观瞿秋白纪念馆-叙事作文550字相关作文

天灰蒙蒙的,不知何时飘来了⼏朵乌云,遮住了午后的烈⽇,⼏滴⼩⾬软弱⽆⼒的下着,阵阵的微风,携带着丝丝寒意侵⼊我的⽪肤。
在这秋天的⼀个阴沉的下午,我来到了瞿秋⽩的故居,⼀进⼊瞿秋⽩故居的⼤门,⾸先映⼊眼帘的是⼀座⽵屏风,上⾯刻着“我是江南第⼀燕,为衔春⾊上云霄”。
看到这⼏个⾦光闪闪的⼤字,我仿佛看到了瞿秋⽩同志那壮志凌云的⽓势和为国为民的志向。
屏风前是瞿秋⽩的⽯像,栩栩如⽣,我⼜仿佛看到了他那瘦⼩纤长的⾝体,搭配着中⼭装和长裤,脚蹬马靴,戴着⼀副⼜圆⼜⿊的眼镜,既⽂质彬彬⼜温⽂尔雅,⼀副学者⽓派,他的双眼正视前⽅,似乎是在担⼼着国家的命运和⼈民的⽣活。
绕过屏风是⼀个宽敞明亮的庭院,祠堂坐落在庭院的尽头,⾥⾯摆放着祖先的牌位,同时这⾥也是瞿秋⽩招待客⼈的地⽅。
在祠堂的两边有两个厢房,门匾上写着“知规”和“折矩”,从⽽教育家⼈要遵守家规。
⾛进厢房,再绕过⼀堵⽯墙就来到了瞿秋⽩的卧室,书桌上摆着⼏本书和⼀⽀笔,瞿秋⽩就是在这⾥度过他的童年时光。
紧靠着书桌的是书柜,书柜⾥的书摆放整整齐齐,弥漫着⼀股淡淡的墨⾹,后⾯就是他⽗母的卧室。
接着是⼀⼝井,井⽔⽢甜⽆⽐,象征着瞿秋⽩那纯洁的⼼灵。
正是⽆数像瞿秋⽩这样忧国忧民⽆私奉献的先辈们的共同努⼒,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活。
他们即使⾝处困境也永不放弃,拼尽全⼒开辟出⼀条新的道路,他们的事迹让我懂得,只有努⼒学习,向往光明,为民着想,⽆私奉献才能赢得⼈民的尊重,获得成功。
瞿秋白故居观赏记作文

瞿秋白故居观赏记作文范文1:最近去了瞿秋白故居,真是太神奇了!这是一个非常有历史价值的地方,也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
来看看我的观赏记吧!首先,这个故居真的太大了!整个故居有好几个院子,每个院子都有它自己的特色。
尤其是第一进院子,真的太美了!四周都是金黄色的青砖瓦,还有黑色的木条围墙,而院子里面则是一个一个的花坛和草坪。
每当我走到这里,我都会立马感受到自己来到了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
进去之后,我看到了瞿秋白和他的家人们的生活状况。
家里的摆设布局很有风格,有许多有趣的小细节。
去的那一天,天气非常舒适,阳光明媚。
屋子里有许多睡椅,在柔和的阳光下坐着,感觉非常惬意。
最后,导游还带我们参观了故居的展览馆。
这里展示了很多故居的历史背景和瞿秋白的生平。
我了解到了许多我之前不知道的事情。
这个展览馆真的非常有趣,而且非常具有教育性。
总的来说,瞿秋白故居真的是一个非常美丽和有意思的地方,值得一去!要点分析:这篇文章侧重于描写瞿秋白故居的美丽和价值。
在写作时,学生运用了大量描写性的语言,用词也非常典雅,整篇文章的节奏和声调感觉非常舒畅。
用词分析:大量的描写词汇(例如“它自己的特色”,“金黄色的青砖瓦”)使文章更加丰富。
而用在展览馆这个部分,作者使用了“有趣”和“教育性”的词汇,这是非常合适的。
最后,在总结部分,作者用了“非常美丽和有意思的地方”,这是一个简洁明了而有力的总结。
范文2:我去了瞿秋白故居,这个地方是敞开大门免费参观的。
但是,由于是免费参观,所以人非常多!去的那一天,我的心情非常激动。
在入口处,工作人员给了我一个名片。
虽然我不知道它的意义是什么,但我还是非常喜欢收藏这些小纪念品。
随后,我进入了故居。
整个故居的气氛都很安静,我立马受到了这里的文化艺术氛围的熏陶。
房屋旧朴,活跃着若隐若现的古代气息。
到处都有小标签,告诉你在哪些地方你可以拍摄照片。
但是,由于人太多,我基本上没什么机会拍照。
在参观故居的时候,工作人员有时会给你一些零散的信息,但他们的口音非常重,有时很难听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访瞿秋白故居-初一作文
七月流火,我们顶着炎炎烈日来到瞿秋白故居,寻访革命先烈的足迹。
一进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瞿秋白高大的塑像和他的名言:“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革命先烈的浩然之气,荡然而起。
往里走,是瞿秋白的房间,里面有桌子、椅子、床、书柜等。
桌椅很旧,暗红的颜色,桌上放着一盏美孚灯。
床上铺着蓝白的被子,非常简陋。
我想:瞿秋白就是在这样的房间里日夜苦读,立下鸿鹄之志的吧。
转身到了一个小院子,看到一口井,虽然古朴的石头井圏看上去年代久远,但井水依然很满,很清冽,或许,就像是革命先烈的精神一样,长存不息,至今仍然滋养着我们。
穿过侧门,是瞿秋白纪念馆,迎面墙上写的是瞿秋白慷慨的宣言:“为大家开一条光明的路!”往里走,展览分“江南一燕”、“光明之路”、“少年觅渡”、“诸夏怀霜”等七个部分,详细介绍了瞿秋白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
展柜里陈列着发黄的《新青年》《向导》《先锋》等杂志,还有各种书信手迹、珍贵文物。
展板上呈现的是瞿秋白各个时期的照片。
当我看到展览介绍瞿秋白在梅迳村被国民党保安团发现激战后被捕英勇就义时,心里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瞿秋白就像陆定一所题“他的高贵品质和毕生功绩将活在人民的心里,永垂不朽。
”
从瞿秋白纪念馆出来,我们去了现代创意街区“运河五号”,在
那里意外看到了《秋之白华》里茶馆的摄影场地。
我想,不管是在清砖白墙、古色古香的故居,还是在现代气息、艺术氛围浓厚的“运河五号”,瞿秋白的精神都像那运河之水,延绵不绝,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