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培养方案流程
关于广东2024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问答

关于广东2024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问答广东2024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问答1.《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和过程?答: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是高校考试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选拔培养艺术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艺考招生改革工作的决策部署,构建较为完备的艺术人才选拔评价体系,2021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21〕3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国家首次针对艺术类专业考试发布的纲领性、指导性意见,从体制机制上对艺考招生工作进行系统性改革和完善。
根据《指导意见》要求,2021年以来,我省结合实际,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多次组织专家研讨,多方调研、充分论证,制订出台了《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2.我省2024年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的考试评价方式是什么?如何组织考试?答:我省2024年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实行“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的考试评价方式。
其中,文化素质使用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专业能力使用艺术专业能力考试成绩。
艺术专业能力考试包括省统考和高校校考,根据不同艺术专业人才选拔培养要求实行分类考试。
省统考由我省统一组织考试,高校校考由相关高校组织考试。
3.对2024年高校艺术类专业明确了哪些内容?答:一是界定了艺术类专业范围。
二是对艺术类专业进行了分类。
艺术类专业分为“不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和“组织专业能力考试的艺术类专业”。
4.2024年哪些艺术类专业不再组织专业能力考试?采用何种方式录取?答:从2024年起,艺术史论、艺术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技术等高校艺术类本科专业(专科专业参照执行),不再组织专业能力考试,原则上安排在普通类招生,分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依据高考文化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培养方案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培养方案系主任:胡建华系学术委员会主任:胡建华一、业务培养目标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培养具备作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完成音乐创作与制作,能在基层文艺单位、文化馆站、少年宫馆、中小学以及出版、广播、影视网络等有关部门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制作、教学、辅导、培训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二、基本业务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与音乐创作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和音乐制作的基本训练,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涵盖的音乐作品创作与制作、音像录制、音乐教学、音乐文化普及和宣传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毕业生应获得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计算机作曲技术,能够进行音乐创作和音乐制品的制作。
2. 掌握作曲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分析、批判的能力和讲授能力。
3. 能够对国内外最新的作曲技法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不断更新、升级计算机软件,进行音乐产品的制作。
4. 具有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使音乐作品和制品适应社会需求,也具有超前的创新潜力。
5. 熟悉党和国家在文艺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创新创业意识。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学制:五年主干学科: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核心课程:作曲写作与计算机制作及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技术理论,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视唱练耳、钢琴等支撑性课程。
三、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教学计划见《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教学计划》。
四、选修课程选课要求1. 全院公共选修课程:应至少选修8 学分。
“大创” 2 个学分可冲抵公共选修课学分,并纳入毕业资格审核。
2. 系内专业选修课程:在指定各学期的专业选修课程中,总计选修14 学分。
五、说明1. 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专业简介该专业具备学科交叉性质,是将传统的作曲技术理论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紧密结合,将创作灵感、作曲技术在计算机上能瞬间呈现出实际音响,同时,可利用计算机对音乐作品进行编创、改编、修正、重组,也可利用音源进行新的音色和各种节奏的组合,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音乐创作的技术手段和艺术视野,同时,利用音乐制录技术和设备完成音乐产品的制作,可以满足社会各个层面对音乐制品的需求,该专业具有社会需求的广阔市场,并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还会开拓出更为新颖的电声音乐领域。
音乐学专业(函授、业余)

音乐学专业(函授、业余)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与业务培养要求1.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音乐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耐够在中等学校从事音乐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具有扎根西部、服务基层的思想境界和奉献精神,成为在西部教育和其它战线上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人才。
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音乐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音乐实践技能,受到音乐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基本训练,形成良好的音乐教师素养,获得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音乐教育研究能力。
通过本专业的训练毕业生就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运用能力(包括良好的音乐听觉和视唱能力、系统的音乐技术理论知识和初步的运用技能、一定的音乐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中外音乐史知识和一定数量的中外优秀作曲家作品,并能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音乐教学的基本问题。
2.具有相当程度的声乐演唱能力、钢琴演奏和伴奏能力;掌握中外乐器各一种的演奏方法(熟练掌握其中一种,初步掌握另一种);具备良好的教育职业素养和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掌握音乐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能够胜任中等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3.熟悉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观,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音乐课程性质、价值和目标,学会运用符合音乐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评估原则、方法,具备音乐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4.了解音乐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学科间的渗透获得广泛的文化素养,奠定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
5.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能运用计算机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具有现代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
二.主干学科艺术学、教育学三.相近专业作曲写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四、主要专业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学、复调音乐基础、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钢琴、声乐、乐器演奏、形体与舞蹈、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外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合唱与指挥、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类专业考试内容

初试:乐器演奏(除钢琴):音阶琶音,练习曲1首,乐曲1首 钢琴:音阶琶音,练习曲1首(740以上程度)、巴赫十二平均律1
首、乐曲1首
复试:①演奏(含钢琴,曲目不同于初试)与而试(含才艺展示)
②基本乐理③视唱④听音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流 行音乐创作)
初试:而试
复试:①和声②歌曲写作③基本乐理④视唱⑤听音
2色彩(静物默写,4开画纸)
服装与服饰设计
工艺美术(现代手工艺)
产品设汁
动画
数字媒体艺术
戏剧影视美术
艺术与科技(展示设计)
①设计色彩②造型基础③设il•创意能力测试
美术学(美术理论)
相关专业文章一篇
美术学(书画鉴立)
美术学(文物鉴赏与修复〉
艺术设讣学(设讣理论与策划)
文化产业管理(文化遗产保护与 管理)
音乐表演(流行音乐演奏〉
初试:乐器演奏(除钢琴):①音阶琶音,练习曲]首②乐曲1首③面试
钢琴演奏:①音阶琶音,练习曲]首(须740以上程度)②乐曲1首、巴赫十二平均 律1首③面试
复试:①演奏(含钢琴):中大型乐曲1首(不同于初试)②视奏③基本乐理④视唱 ⑤听音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流行音乐 创作)
初试:①钢琴演奏(可加试其他乐器)②演唱(民歌和流行歌曲)③面试 复试:①和声②歌曲写作③基本乐理④视唱⑤听音
复试①演奏(巴赫十二平均律1首;中大型乐曲1首,不同于初试)②基本乐理③视 唱④听音
音乐表演(音乐剧)
①演唱(自选歌曲1首)②表演③面试④舞蹈展示⑤基本乐理⑥视唱⑦听音
作曲打作曲技术理论
①歌曲写作②器乐曲写作③和声④钢琴演奏及而试⑤基本乐理⑥视唱⑦听音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工程)
流行歌曲的编曲思维

0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19进而增加音乐的表现力。
收束的类型有强收、弱收、快收、慢收、散收,根据速度、力度、音乐表达需求的不同来采用不同的类型。
确定好主旋律的核心节奏,再将前奏、间奏、尾声分配好就构成了编曲所要做的基础工作。
二、多层次音乐骨架的构建流行歌曲在编配过程中通常以键盘、吉他、贝斯、架子鼓四大件为基础来构建其整体框架,再以传统管弦乐器以及现代音色效果来进行填充。
随着编曲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审美观念的时代变化,也有较多的以传统管弦乐为基础来构建整个伴奏体系的。
但无论使用何种乐器来构建伴奏的架构,都需要遵循音乐所要表达的主旨。
运用这些乐器在构建伴奏框架的同时,也形成了流行歌曲编曲过程中的多层次骨架,分别是旋律层、和声层、低音层、打击乐器层以及音效层。
(一)旋律层旋律是歌曲的灵魂,无论在何种类型的歌曲中都处于主导地位,是一首歌曲最突出、最直观的声部层次。
旋律层除了其主体旋律之外,还有上一节在结构分析中所谈到的前奏、间奏和尾声。
另外,在编曲制作过程中,还会形成与主旋律相对应的复调旋律。
旋律层的构建虽然多数是来自于主旋律的本身,但亦有根据主旋律的特点而全新创作的。
这些旋律有的是派生性的,可能是原样重复,也可能是不同程度的变奏和延展;有的是利用歌曲的和弦音来进行构建,虽然与原来的旋律有所不同,但是处在相同的和声架构上;有的则是根据主旋律的特点全新创作的,与主旋律形成一定的反差,升华和扩展了歌曲的情绪表现及内容表达。
所产生的复调性旋律,主要是烘托与修饰主旋律进行的,在写作时也需要注意不宜太突出,以免形成“喧宾夺主”之势。
旋律层的构建与分析是编曲实施的重要基础,在旋律的构建与分配过程中要清晰的掌握旋律的主次关系,使横向的旋律之间可以合理、流畅的进行,纵向的旋律声部之间互不干扰,具有合理的逻辑性与连贯性。
(二)和声层和声是构建多声部音乐层次的重要元素,通常位于一首完整作品的中间层次,或称为中声部。
大学音乐系课程设置

音乐系本科---音乐学(音乐教育)(师范类)课程设置: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合唱、和声学、作曲与曲式分析、形体与舞蹈、指挥法、中国音乐史与音乐赏析、外国音乐史与音乐赏析、艺术概论、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音乐教学论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就业方向: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音乐教育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音乐教育工作者。
本科---音乐学(舞蹈方向)(师范类)课程设置: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芭蕾基训、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国民族民间舞、现代舞基训、素质技巧、舞蹈创编、中外舞蹈史纲、舞蹈教学法、艺术概论、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音乐教学论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就业方向: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舞蹈教育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舞蹈教育工作者。
专科----音乐教育(师范类)课程设置: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合唱与指挥、和声学、作曲与曲式分析、形体与舞蹈、中国音乐史与音乐赏析、外国音乐史与音乐赏析、艺术概论、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就业方向:在中小学从事音乐教育和教学研究的教师及其他音乐教育工作者。
专科----音乐表演课程设置:主修专业、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合唱与指挥、和声学、作曲与曲式分析、形体与舞蹈、中国音乐史与音乐赏析、外国音乐史与音乐赏析、艺术概论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就业方向:在专业文艺团体、企业、文化、学校等相关部门,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文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
理学分院本科----- 物理学(师范类)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物理教学论就业方向: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物理学教学的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本科----生物科学(师范类)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学教学论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陈烨怡190953010004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191018010088 191018010090 191018010092 191018010093 191018010094 191018010095 191018010098 191018010099 191018010101 191018010102 191018010108 191018010109 191018010110 191018010117 191018010118 191018010122 191018010123 191018010125 191018010132 191018010133 191018010134 191018010135 191018010138 191018010139 191018010141 191018010145 191018010146 191018010147 191018010148 191018010151 191018010152 191018010153 191018010154 191018010155 191018010157 191018010158 191018010160 191018010161 191018010162 191018010163 191018010164 191018010165 191018010166 191018010168 191018010169 191018010170 191018010171 191018010172 191018010173 191018010176 191019020001 191019020002 191019070001 191019070002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设计与制作) 作曲与作曲技010150 190953010151 190953010152 190953010153 190953010160 190953010161 190953010166 190953010167 190953010168 190953010169 190953010170 190953010173 190953010174 190953010175 190953010176 190953010178 190953010179 190953010180 190953010181 190953010183 190953010184 190953010185 190953010186 191018010007 191018010017 191018010018 191018010019 191018010021 191018010024 191018010025 191018010026 191018010028 191018010030 191018010032 191018010039 191018010040 191018010043 191018010046 191018010047 191018010051 191018010056 191018010064 191018010066 191018010067 191018010070 191018010071 191018010072 191018010073 191018010074 191018010078 191018010079 191018010080 191018010081 191018010085
高校音乐理论课程教学中数字化音乐教育

高校音乐理论课程教学中的数字化音乐教育摘要:数字化音乐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乐器编辑、处理制作出来的音乐,在高校开设数字化音乐教育,是高师音乐教育的一大课改内容,利用多媒体以实现学生在创作中对乐队的实际音响效果的把握。
从而避免了理论课程的枯燥性,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字化音乐教育理论课程一、国内数字化音乐教育理念数字化音乐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乐器编辑、处理制作出来的音乐,数字化音乐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高科技时代的21世纪的标志性音乐形式,其体现在教育方面的最大标志是具有强大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的教育平台。
1987年刘健与吴粤北教授在武汉音乐学院首创音乐与科技相结合的音乐音响导演专业,培养能运用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系统完成音乐作品的创作及制作的全能型音乐人才。
该专业在全国艺术院校的同类专业种处于领先地位。
随后很多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及社会办学力量相继成立了电子音乐教育体系。
专业音乐学院中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例,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cemc)的学科系统化建设体现在各专业之间紧密联系的共性和各自专业发展的个性方面,包括“电子音乐作曲”、“电子音乐制作”、“音乐录音”三个专业。
它们都是音乐与高科技的交叉互补,但是各自专业的发展方向又各不相同。
如“电子音乐作曲”专业是培养技术全面的学术创作型专业人才;“电子音乐制作”专业是培养技术全面的应用创作性专业人才;“音乐录音”专业是培养素质全面的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
综合性大学中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2001年开始设立“新媒体艺术”专业,目的是为了强化国家级重点学科“文艺学”。
从层次上看,电子音乐可以分为实验型、社会型、家庭型三种类型,各种类型的电子音乐对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
普通高等师范大学中以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数字化音乐教育主要表现在专业选修课开设,以扩大高师学生的综合素质,从事电脑音乐的制作与录音教学、电脑制谱及其在音乐专业学术论文中的乐谱绘制技术的研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培养方案
一、业务培养目标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培养具备作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完成音乐创
作与制作,能在基层文艺单位、文化馆站、少年宫馆、中小学以及出版、广播、影视网络等有关部门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制作、教学、辅导、培训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二、基本业务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与音乐创作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专业计算机作曲和音乐制作的基本训练,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涵盖的音乐作品创作与制作、音像录制、音乐教学、音乐文化普及和宣传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毕业生应获得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作曲技术,能够进行音乐创作和音乐制品的制作。
2.掌握作曲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分析、批判的能力和讲授能力。
3.能够对国内外最新的作曲技法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不断更新、升级计算机软件,
行音乐产品的制作。
4.具有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使音乐作品和制品适应社会需求,也具有超前的创新潜力。
5.熟悉党和国家在文艺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创新创业意识。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学制:五年
主干学科: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
核心课程:作曲写作与计算机制作及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技术理论,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视唱练耳、钢琴等支撑性课程。
三、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教学计划
见《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教学计划》。
四、选修课程选课要求
1.全院公共选修课程:应至少选修8学分。
“大创” 2个学分可冲抵公共选修课学分,并纳入毕业资格审核。
2.系内专业选修课程:在指定各学期的专业选修课程中,总计选修14学分。
五、说明
1.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专业简介
该专业具备学科交叉性质,是将传统的作曲技术理论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紧密结合,将
创作灵感、作曲技术在计算机上能瞬间呈现出实际音响,同时,可利用计算机对音乐作品进
行编创、改编、修正、重组,也可利用音源进行新的音色和各种节奏的组合,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音乐创作的技术手段和艺术视野,同时,利用音乐制录技术和设备完成音乐产品的制
作,可以满足社会各个层面对音乐制品的需求,该专业具有社会需求的广阔市场,并随着电
子科技的发展,还会开拓出更为新颖的电声音乐领域。
2.关于素质培养
本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为基层培养应用型音乐专门人才是办学方向,使学生成为“一专
多能”的音乐创作人才是人才培养的标准。
培养的学生不仅能从事音乐创作与制作,而且也
具备进行音乐教学、辅导、指导和从事基层音乐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宣传等工作的能力,同
时也具有一定的学术意识和较为宽阔的音乐文化视野和品位,为进一步提高基层音乐文化生
活的质量和人文素质,进行创新型的工作储备一定的知识和能量。
3.关于知识结构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四个系列板块。
(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具有政治、历史、外语、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础外语、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基础等。
(2)音乐文化知识:
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不同风格流派音乐的发展过程,大量浏览声乐、器乐作品,奠定扎
实的音乐文化理论基础。
课程包括:《艺术概论》、《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
(3)音乐基础理论和素质训练:
这是支撑、诠释、理解、分析、创作音乐作品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理论系列课程。
包括:
①基础及技术理论课程:《乐理》、《和声学》、《复调》、《曲式学》、《配器》,这些课程是递进延伸关系,按排序进行教学。
②素质训练:《视唱练耳》、《钢琴》、《合唱与指挥》、《音乐名作赏析》。
(4)作曲专业知识:
是本专业核心课程中的重中之重。
专业课在五年内完成以下三门课程:《作曲(旋律与
歌曲写作)》、《作曲(计算机作曲)》、《作曲(音乐制作)》,包括了以下内容:旋律写作与歌曲创作技法、计算机音乐基础、电声音乐配器、音频录制与合成、音乐创作与制作
等。
4.关于能力培养
(1)专业能力:
掌握作曲专业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音乐创作、音乐制作、节目策划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艺术实训、艺术实践对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实践和应用。
实践环节包括:
①每节专业课辅以8-10个琴点的个人实践练习。
②部分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以一节大课带一节小组课组合而成,第七学期以后的专业课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创作的个性。
③通过各个学期的实训课程,培养学生创作实践,组织排练,演出宣传、演出策划以
及院外的田野采风等能力,在课程中体验音乐创作的各个环节,经历其实施操作过程,在民
间音乐的收集、采集中,对不同风格的民歌和民间器乐曲进行鉴别和整理,使学生具备实际
工作的初步能力和经验。
④第九学期以“毕业音乐会”的形式全面展示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音乐创作与制
作的综合能力。
⑤能够运用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对作品的分析、批判,具有音乐教学辅导、指导的能力,能够独立
建立工作室进行音乐创作与音乐制品的生产。
(2)理论学习能力:
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中的论文写作,使学生学会查阅检索文献资料、能够对资料进行整理,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学术意识,具有创新性思维和自主学习,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
(3)外语能力:
①达到学院规定的合格标准;
②对于音乐作品和文献中出现的不同国家的外文术语能够准确的理解、使用和表述。
(4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指围绕创新创业方面的科学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方面开设的选修课。
“大创”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取得“大创”学分可
冲抵公共选修课学分;把“大创”2个学分(培养方案学分),纳入毕业资格审核。
说明:
①序号3 “专业音乐会、各类音乐比赛获奖”的计分方式为:
a.每参加一次上述活动计0.125分。
b.获国家级音乐比赛一等奖或第一名的计1分,获省市级音乐比赛一等奖或第一
名的计0.5分,获区、院级音乐比赛一等奖或第一名的计0.25分,获区、院
级音乐比赛二等奖或第二名的计0.125分,获区、院级音乐比赛三等奖或第三
名的计0.1分。
以上获国家级、省市级音乐比赛二等奖或第二名的、三等奖或
第三名的依次递减。
②序号2 “参加学术报告、示范教学等活动”与序号 3 “专业音乐会、各类音乐比
赛获奖”的学分可相互抵扣。
③序号2 “参加学术报告、示范教学等活动”的内容4学年内至少要参加4次。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教学计划
四、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
五、创新创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