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理论复习资料
戏剧艺术概论

戏剧复习1、古希腊罗马的悲剧和喜剧(1)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文明就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戏剧;(2)古希腊悲剧①埃斯库罗斯(古希腊的悲剧之父):相传写有70多部悲剧和笑剧,现存的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瑞斯忒斯》三联剧、《波斯人》等7部;其悲剧增设了第二位演员,是严格意义上的戏剧对话成为可能;其剧作结构单纯,感情奔放,语言雄浑有力,寓意深刻,影响深远。
②索福克勒斯:现存悲剧7部:《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希腊悲剧的典范)、《特拉基斯妇女》、《厄勒克特拉》、《菲罗克忒斯》、《俄狄浦斯在科洛诺斯》命运悲剧(人与命运顽强抗争却总是无法战胜命运,努力摆脱命运却悲壮的失败了。
)③欧里庇得斯:现存悲剧19部:《希波吕托斯》、《特洛亚妇女》、《海伦》、《美狄亚》、《俄瑞斯忒斯》、《请愿的妇女》(3)古希腊喜剧①古希腊的“喜剧”一词原意乃是“狂欢队伍之歌”,起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表演;②阿里斯托芬(古希腊的喜剧之父):写作40多部剧作:《阿卡奈人》、《骑士》、《鸟》、《公民大会妇女》、《财神》等;其作多半是讽刺当时的政治、社会、宗教、伦理道德的,语言机制锋利,形式自由奔放,想象丰富绚丽,风格滑稽怪诞,对后世的喜剧有着很大影响;其喜剧产生于言论比较自由的民主政治繁荣时代,这个时代的喜剧常被称为“旧喜剧”;③“旧喜剧”:表现形式是轻松的,但剧作的意图确实严肃的;剧中人大半是普通人,但讽刺的对象则多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剧中还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滑稽、偶然的事件,通过夸大来表现生活的本质;④在希腊化时代,出现了所谓“新喜剧”:剧场已不再是群众性的政治文化活动中心,而是富人的娱乐场所;新喜剧主要是通过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来反映当时的社会风俗,表现贵族青年男女要求自由独立的愿望,它强调情节的曲折和风格的雅致,而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另外讽刺很生动;⑤米南德:喜剧《恨世者》、残篇《评判》(4)罗马喜剧主要是希腊式的人情喜剧(依据新喜剧改编,并吸收意大利民间喜剧因素)①普劳图斯:《孪生兄弟》、《撒谎者》、《一罐金子》、《俘虏》其喜剧从平民观点讽刺社会风习,特别针对当时淫乱、贪婪、寄生等现象予以针砭。
戏剧理论复习讲义

前言1、戏剧的学科划分2、学习戏剧理论的重要性3、课堂需要做的工作与不能做的事情4、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一、戏剧的起源与分类二、戏剧的功能三、戏剧的特性四、戏剧的时空属性及节奏五、戏剧的五个要素六、戏剧剧本写作训练第一章戏剧的起源与分类第一节戏剧的起源一、戏剧源头是:原始巫术(祭祀)仪式,或宗教祭祀活动。
如中国先民们常进行的“八蜡”,“傩”,“雩”等巫术祭祀活动,或者西方的酒神节及其演剧活动,都包含着表演的因子。
因为:(1)表演动作(2)表演者:尸、祝、巫、觋二、我国戏剧的早期形态:歌舞、杂技、游戏活动、简单的装扮等活动如春秋时期的优孟衣冠、汉代的百戏、五代十国时的踏摇娘、唐参军戏。
它们是早期戏剧的原因:(1)有表演者(2)有表演动作(3)有观众三、我国戏剧成熟的时期是:宋元时期,以杂剧为表现样式。
同以前的源头或早期形态相比,宋元杂剧除了具备“表演者”、“观众”、“表演动作”之外,还具有两个特征:(1)它的观演关系分化的非常清楚;(2)它具有明显的“剧”(故事)的特性所以它是成熟的戏剧(戏曲)第二节戏剧的分类二、分类的方法与类别(1)根据舞台呈现形式、即其所综合的艺术门类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木偶剧(2)根据戏剧内容的三要素分为:情节剧、性格剧、观念剧(3)根据题材不同分类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农村戏、都市戏等1、话剧(含诗剧):(1)综合性:表演艺术+ 语言艺术。
(2)主体结构,是由人体表演与语言为主组成的。
(3)地位:戏剧艺术最主要门类。
(4)名称由来:新剧(文明戏)——话剧;1928年洪深、田汉等提出。
(5)特殊之处:话剧是戏剧种类中“文学性”最强的2、歌剧:(1)综合性:表演艺术+ 音乐艺术(2)话剧与歌剧的不同:话剧以说话为主,而歌剧以歌唱为主。
说话与歌唱的区别就在于夸张、变形的程度不同3、舞剧:综合性:表演艺术+ 舞蹈艺术舞剧演员,不仅口中既无说,也无唱,连形体动作也发生了夸张、变形。
戏剧概论复习

一、名词解释导演构思导演构思是全部演出计划的核心和导演工作的基础,内容为,一,确定演出的目的和人物;二,设计演出的总体形象和技术方案,其中包括舞台环境,人物造型,场面设计,演出节奏等,并写出相应的剧本分析和导演阐释。
舞台调度舞台调度是导演把各种戏剧动作及环境因素,按照一定的审美原则组织起来,表现二度创作的立意构思,塑造舞台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
舞台美术舞台美术是舞台上各种造型艺术的总称。
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
它们的综合设计称为舞台设计。
其任务是根据剧本的内容和演出要求,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出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渲染舞台气氛。
悲喜剧悲喜剧是喜剧的一种,分为抒情悲喜剧、黑色幽默悲喜剧、荒诞派悲喜剧。
有嘲讽,但不像传统戏剧那样理性和无情;有幽默,也不像传统喜剧以轻松活泼的基调取胜,而带来感伤,晦涩以至荒诞的色彩。
正剧正剧是法国狄德罗提出,有喜剧和悲剧的因素,但绝非两者相加之和。
正剧是更生活化的戏剧、题材来源更加广阔、更加个性化的戏剧,即更加人性化的戏剧。
正剧有着现实、严肃、明确的特点剧场剧场是演戏与看戏的地方,有三部分组成,:舞台、观众席、演出人员休息、换装的地方。
剧场是一种公共建筑,规模、结构、材质、设备等物质条件,都会对观演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剧场还具有消解社会等级的作用戏剧性戏剧性是戏剧艺术审美特性的集中表现,戏剧之所以成为戏剧的基本因素的总和。
戏剧文学之戏剧性是存在于人物的动作之中,戏剧性就是动作性。
戏剧性来自于人的意志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
有着集中性,紧张性和曲折性的特征。
舞台戏剧性是审美距离产生的公开性与突显性;表情、动作的恰如其分的夸张性;合乎规律的变形性。
戏剧风格戏剧风格,是由戏剧家的创作个性所表现出来的戏剧作品的艺术特色。
戏剧风格的形成和显现,是戏剧家和戏剧作品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人格是风格的种子,时代对戏剧风格的影响极大,民族传统是戏剧风格的主要因素。
中国古代戏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戏曲复习资料一、单选(一)元杂剧作家及其作品中国戏曲史“黄金时代”“元人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元杂剧四大爱情戏: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杂剧五大历史剧”:关汉卿的《单刀会》、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高文秀的《渑池会》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并称作“五大历史剧”。
(二)南戏又称“戏文”“南词”“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四大南戏:《荆钗记》王十朋、钱玉莲,《白兔记》刘知远、李三娘,《拜月亭》王瑞兰、蒋世隆,《杀狗记》孙华、孙荣,合称“荆刘拜杀”“四大南戏”“古戏四大家”。
加上高明《琵琶记》称“五大南戏”。
徐渭《南词叙录》——中国最早的、也是宋元明清四代唯一的专论南戏的著作。
《戏文概论》中国戏曲史上继明徐渭的《南词叙录》后第一本关于宋元戏文的概论性著作。
《张协状元》为最可靠的南戏早期剧本,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史料,被现代史学界誉为“中国第一戏”和“戏曲活化石”。
《永乐大典》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是一部类书。
《琵琶记》:高明著,南戏之祖。
是高明根据民间流传的南戏《赵贞女》改编的。
(三)明代杂剧前期:从明初至成化年间(1368—1487),紧承元杂剧余绪,出现过短暂的繁荣,随即渐趋萧条。
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由元入明者,著名的有王子一、刘东生、贾仲明等;明初长成的,主要是两位藩王朱权和朱有燉,形成宫廷派杂剧创作群体。
产生了《琵琶记》和“荆刘拜杀”等著名剧作,呈现出“南戏中兴”的局面。
成就最高:徐渭《四声猿》1.朱权:还是一位著名的曲学家,《太和正音谱》集元人曲学之大成,戏剧史上重要的理论专著。
作品:《冲模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2.朱有燉:杂剧创作数量在明初称最。
作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喜庆宴赏戏,如《八仙庆寿》、《仙官庆寿》、《牡丹仙》、《牡丹园》等(2)神仙道化戏,如《小桃红》、《十长生》、《夜半朝元》等(3)忠义节烈戏,如《继母大贤》、《团圆梦》、《义勇辞金》等(4)水浒英雄戏,如《豹子和尚》、《仗义疏财》(5)烟花妓女戏,如《香囊怨》、《复落娼》、《桃园景》等中期:处于转变期1.康海:《中山狼》,讽刺世情的寓言剧。
新时期的戏剧创作-戏剧课复习资料

四、“小剧场运动”与话剧的萧条
探索性话剧红火了一个时期后,很快趋于没落。为拯救话剧,戏剧界在 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初期掀起了一股小剧场运动。
顾名思义,小剧场就是在小的剧场里演出话剧,强调演员与观众的直接 交流及观众的参与性,其目的就是让观众接受话剧。但是,由于小剧场 往往被当作试验性演出,艺术水平参差不齐,观众数量很少,所以影响 不大。 1982年北京人艺演出的《绝对信号》是小剧场运动出现的标志。后来, 南京、北京、上海等城市专门搞过小剧场戏剧展、戏剧节等活动。
三、1980年代前中期的“探索性话剧”创作
进入1980年代后,“话剧热”开始降温,话剧创作步入困境。 为探索话剧出路,话剧界掀起了一股探索热潮。
话剧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展开,并互相影响。理论 上,受改革开放和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西方现代戏剧理 论如布莱希特的“叙述体戏剧”、 法国的荒诞派戏剧等开始 引起我国戏剧界的关注,冲击了自“五四”以来一直被视为 不可逾越的创作法典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验派”、 “再 现论”的戏剧观念和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传统模式,为 戏剧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我国戏剧大师黄佐林在 1960年代提出的的“写意戏剧观”也被重新提起。实践上, 一些戏剧家身体力行地进行各种艺术探索,为戏剧创作提供 了新的经验。
京剧《白蛇传》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昆曲《十五贯》
新时期的戏剧创作
第二节
Hale Waihona Puke “领袖人物剧”和“社会问 题剧”
1、领袖人物剧 领袖人物剧是指“文革”结束后出现的一批在舞台上塑造无产 阶级革命家、领袖人物的剧作。这类剧作对于恢复现实主义话 剧传统,起到了重要作用。 沙叶新《陈毅市长》是影响最大的一部。写于1980年,共十幕。 在这部剧作中,作者精心塑造了陈毅这个诙谐幽默、有强烈的 责任心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人物形象,令人难忘。 艺术上,“冰糖葫芦式”的艺术结构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为人 称道。
剧作理论复习资料

影视剧作的结构与范式一、电影剧作结构概念解析形式从属于结构,结构不从属于形式。
——贝聿铭结构就是形式。
——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就是结构,除了结构还是结构。
——威廉·戈德曼工师之建宅…何处建厅,何开户,栋需何木,皆为结构。
——李渔电影剧作结构即电影剧作的组织方式和内、外部构造,包括对创作素材的布局和裁剪,对情节的安排等。
剧作者根据对生活的认识,按照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和思想内涵的需要,运用电影(剧作)思维把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事件、情节等,分别轻重主次,合理而匀称地加以组织和安排,通过一定的体系和连贯性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其既符合生活规律又适应特定的艺术要求。
《低俗小说》人物关系结构与情节结构A.祖和文森特授命杀人—祖杀人—祖遭遇麻烦—麻烦解决—祖遭遇抢劫—祖制服劫匪。
B.文森特授命陪老大太太马亚—文森特和马亚很开心—文森特克制情欲—马亚吸毒过量,文森特失职—文森特抢劫马亚—抢救成功。
C.布基与老大马沙达成协议—布基违反协议—布基逃跑—布基础、打死文森特—布基遭遇老大—布基救了老大—两人和解—布基离开。
电影剧作结构与戏剧剧作结构相比,剧作结构的形式更加灵活,对主题、人物及情节的表现更加充分,尤其是电影剧作在蒙太奇结构的使用、时空结构的转换上。
所谓剧作结构要符合生活规律和特定的艺术要求是指剧作结构要合情合理并且符合特定的思想主题与剧作题材。
考察一部影片的剧作结构,便是考察剧作内容的组织方式,以及作者为确立这样的组织方式所进行的一系列艺术处理。
二、剧作结构的特性与功能剧作结构的依附性剧作结构的依附性主要体现在离不开剧作内容的要求和限制。
剧作结构的功能✓剧作结构对剧作主题具有能动作用。
✓剧作结构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展开和塑造。
✓剧作结构有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
✓剧作结构体现创作者的艺术风格。
三、剧作结构的类型与范式结构类型从结构要素上看,可分为意念结构、时空结构、情节结构、人物关系结构、场景结构等。
西方戏剧史-复习资料

一、举例题(每题1分,共10分)根据戏剧时代来●根据所给提示,分别举例一位剧作家的姓名及其代表作;二、作品分析(每题6分,共30分) CNK 中国期刊网1、《美狄亚》形象分析《愚布王》比较《布朗德》中的布朗德和《彼尔金特》中的彼尔金特对比《秃头歌女》课件《到大马士革去》《野鸭》象征主义野鸭象征什么《地狱里的机器》戏仿式《犀牛》课件补充《鬼魂奏鸣曲》《贵妇还乡》怪诞表现在哪些方面二、作品分析(每题6分,共30分)1、《美狄亚》流派:古代希腊戏剧作者:欧里庇得斯剧情:美狄亚被丈夫伊阿宋遗弃,复仇后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
人物形象分析:美狄亚遭到背叛,因仇恨激起了极端的报复行为,但诗人对她仍表示同情。
在她身上,诗人展开了一幅动人的心理描绘:一方面是对与伊阿宋的无法遏制的愤怒,另一方面是对于孩子们的母爱,她是处在极度痛苦之中。
2、《愚布王》课件流派:超现实主义戏剧作者:阿尔弗雷德·雅里----法国诗人、剧作家。
生性放浪,行事怪谲,常常蔑视社会成法,干些惊世骇俗之举。
剧情:愚布王叛乱后,先后诛杀了贵族,将他们的财产、田地据为己有;又将法官们、财政官员全部扔进陷阱之中;而后自己亲自跑到百姓家中征税。
所设置的税收名目繁多,千奇百怪,引发国内的叛乱。
俄国人入侵,愚布王迎战。
因为一条壕沟意外使沙皇陷落,愚布王趁机躲过追杀,逃入洞穴。
遇上从皇宫逃出的愚布娘,与党羽们一起驾船驶向法兰西。
人物分析:愚布王凶暴、自负、可鄙可笑的人物,集愚蠢、残忍、怯懦于一身。
实际上他是贪婪无比的资产阶级的象征,为权势所驱使,不惜做出种种惨无人道的勾当。
剧作分析:《愚布王》因其粗俗的语言、尖刻的社会批评和纷乱喧闹而荒诞的场面而在戏剧史上独具一格。
众多评论家将其称作法国荒诞派戏剧的滥觞。
3、比较《布朗德》中的布朗德和《彼尔·金特》中的彼尔·金特流派:批判现实主义之哲学戏剧(19th后期-20th初期斯堪的纳维亚的戏剧)作者:易卜生《布朗德》剧情:牧师布朗德为了追求理想所产生的悲剧。
(完整版)戏曲复习资料

戏曲复习资料一、概述1、戏曲的概念:王国维在《戏曲考源》中的定义:“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2、戏曲的特征:1)综合性特征:载歌载舞,成为中国民间音乐的集大成者。
2)程式性特征:立一定之准式为法,谓之程式。
3、戏曲文化的三大特征:积淀式文化融合性文化民俗性文化二、戏曲史戏曲诞生前:1、先秦乐舞乐舞:祖先在劳动生活、情感交流等各种场合,感于物而动于情,通过语言动作抒发感情表达意愿产生了乐舞。
特征:生活再现性、歌舞乐结合、依附于祭祀仪式产生的职业:1)“巫觋”:乐舞是巫觋的专长,巫觋被认为能与神灵相通,上达人的祈愿,下传神的旨意,主祭司舞,装神弄鬼2)“俳优”宫廷艺人“优孟衣冠”作用:讽谏扮人物。
先秦乐舞已经出现了一些综合性特征,为戏曲的产生准备好了职业。
2、秦汉散乐秦汉散乐包括百戏和角抵戏:百戏:包含歌舞、杂技、武术、滑稽角抵戏:在百戏表演中,有一种运用技艺的戏剧化的表演例:《东海黄公》传递信息,与优孟衣冠不同,它为戏曲萌芽产生而设定了情节的假定性,且可进行反复表演。
3、隋唐歌舞戏、参军戏歌舞戏:假定了情节,演员装扮表演。
《踏谣娘》《大面》《拨头》《踏谣娘》的三点启示:构成了歌舞演故事的艺术形式、已有行当之雏形、歌舞表演与角抵戏的结合,是两小戏或对子戏最早的例证,堪称戏曲的雏形。
参军戏: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一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被称为参军,戏弄者被称为苍鹘。
参军后被叫做副净,苍鹘后被称为副末。
参军戏设定了基本格局,有了戏曲行当的原始特征。
4、宋金杂剧——杂剧、院本北宋时期已有杂剧盛行。
南宋与金朝南北分治后,南宋仍然称杂剧,金则称院本。
地点:东京和临安城中的瓦肆勾栏,集中了大量的伎艺人才,成为各种伎艺交流发展的基地。
人物:撰写杂剧剧本的人被称作“书会才人”或“书会先生”。
北宋杂剧的表演分三个部分:艳段、正杂剧、杂扮,形成了“旦”“贴旦”“副净”“副末”等戏曲表演行当,因此把北宋杂剧看作中国戏曲艺术的雏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说“戏剧乃一剧之本”?你对这种说法怎么看?答:剧本是戏剧发生之后才有的产物,它是演出的一种记录本,或者只是戏剧排演的一句,剧本发展到第四个阶段,导演成为戏剧的决定性因素,由剧作家的核心地位为导演所取代,说明剧本的一元性已经动摇,而进入多元化的舞台重构阶段,由此看来,以剧本作为戏剧的根本,即所谓的剧本乃一剧之本的观念虽然由来已久且广有影响,其实却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戏剧观念。
2、分析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①大多数戏剧都离不开戏剧冲突,戏剧冲突行动通常都是在把握各种戏剧线索的的基础上来加以组织的,剧情发展也随着各种矛盾冲突的展开和解决走向终点②事实上,戏剧艺术并非在诞生之初就依赖于冲突,亚里士多德强调事件是悲剧六要素之一的时候。
并没有将头身尾这三段式划分原则明确归结为戏剧冲突,欧洲18世纪中期之前,无论是文艺复兴戏剧还是古典主义都没有明确地论述过冲突在戏剧中的作用。
③在戏剧形式上,荒诞派不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相互关系,不强调戏剧剧情的故事情节,不要求在舞台上展开尖锐的矛盾冲突。
3、戏剧情境的品类:①莎士比亚戏剧的情景设置,不注重环境,在情节环境中表现人物关系和情节背景②易仆生、契柯夫戏剧情景环境设置,注重人物关系和环境,但介绍简略。
③中国话剧的情景设置注重人物关系和环境,有极其细致的介绍如《龙须沟》④中国戏曲的情景设置以自报家门的形式介绍人物关系和人生境况。
4、冲突率:冲突不仅在戏剧中普遍存在,而且被视为戏剧表现的基本规律,形成了一种所谓戏剧表现的“冲突率”,所谓冲突率就是指以冲突为核心的创作规律。
5、剧场—综合性艺术:剧场,原本是指戏剧的演出场所,是戏剧艺术得以体现的具体的物质载体,既包括演员的表演区,也包括观众的观赏区,剧场的意义是指舞台上下所有艺术形式的综合表现,既为表演艺术提供了直接展示的场所,也为戏剧作家提供了呈现人生感悟的机会,它既包括舞台设计、道具、灯光、音响、动作与服装等,更包括台上与台下的互动关系。
6、导演制:导演制强调以剧场意识为核心,把戏剧演出作为一个艺术整体来处理,要求舞台上下所有演员的表演、不经、灯光、道具和音响效果效果灯都服从于一个总体的构思,并且把观众作为剧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使其参与到戏剧艺术的整体创造之中。
7、戏剧意象:意象是戏剧艺术创造的另一个核心范畴,戏剧意象贯穿于戏剧创作与接受的多个层面,是指剧中与特定的戏剧情境相一致的,具体感性的又包含丰厚意蕴的食物人物或景物之象,因而它既是心理的,也是符号的,既是文化的,也是审美的,戏剧意象既是编剧导演演员及观众心中的体验性的心象,又是具体的舞台符号表现的表现性的形象,它既涉及到戏剧创造的本质规律,又具体体现在戏剧观赏的体验之中,意象包括总体意象和具体意象。
8、戏剧动作:戏剧动作就是戏剧人物的具体活动形式,喜剧动作包括各种丰富的舞台表现手段,其中主要是剧中角色的言行举止,包括人物的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诸如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内心动作以及各种表现手段,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纯粹的外部动作。
第二类是性格化动作。
第三类是心理动作。
9、“观—演“关系: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即时即地发生的戏剧活动中现场观众与演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从广义上讲是指在整个戏剧创作过程中,戏剧创作主体与戏剧欣赏者之间产生的关系,“观—演”关系实质上显示出观演双方无不是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10、大戏剧观念:①所谓戏剧不仅仅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舞台剧,还包括在传统戏剧的文化母体中生发出来的电影和电视剧②大戏剧不仅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戏曲等,作为艺术的戏剧形态,还包括作为仪式的戏剧,如原始戏剧。
11、大戏剧现象:①戏剧艺术自身的内涵和外延的进一步扩大②电影电视甚至网络的艺术中更为渗透了戏剧的因素③戏剧因素也随之广泛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12、戏剧性对人的关注:戏剧本质是诗性的,对人的关注表现了表现在三方面①戏剧性对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意义的当众思考,是对人性价值的张扬和呼唤②对人内心世界的透视和对人灵魂的分析③关于人生主题的诗化、哲理化和多义性的对话性处理和复调化表现13、戏剧艺术对人物的表现和人性的揭示的类型:①人物的情节化②人物的个性化③人物的心理化④人物的符号化14、戏剧情境的内涵:戏剧情境是指剧场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情势与情况。
戏剧情境作为戏剧诗学的核心概念,乃是指剧中的动作,冲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整性的情景状态,它包括剧中具体的时空环境,特定的人生境况、人物关系以及特定的活动环境,同时也包括喜剧的情节过程中人物关系的构成性格的刻画,人物心理的展示及其发展态势等。
15、戏剧情境的构成:①是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时空环境②是具体的有定性的人物关系和各种矛盾纠葛③是人物动作,心理以及戏剧情节发展的具体态势。
总之,戏剧情境不外乎是剧中所表现出来的环境态势及关系三方面要素的有机统一。
16、戏剧场面的含义:舞台上直接呈现的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的流动性生活画面,它是展现戏剧情节,构成戏剧作品的基本单位,也就是说,任何戏剧作品无非都是一个个具体的戏剧场面构成的,若干场面构成一个场次,若干场面构成一幕。
17、戏剧场面构成因素:①人物活动的具体的环境和场所②剧中人物的具体活动过程。
人物及其行动时戏剧场面的灵魂。
18、正剧:随着悲喜剧进一步走向批判与写实,在其基础上,更加注重反映社会问题实际上也就因此形成了所谓正剧。
正剧,乃是一种以正面表现现实人生及其社会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戏剧形态。
性质上,与悲喜剧一样,属于传统的悲剧、喜剧之外的“第三种戏剧”,在内容上,更多取材日常生活,格调上,趋于自然写实,功能上,主要启蒙精神和社会教化仪式得到强化。
19、戏剧发生的文化心理条件:①模仿性的表演从巫术仪式到戏剧表演的自觉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②故事性增强③观演分化与交流的出现20、东方戏剧的传统特征:①艺术的有机整体观②追求艺术精神的和谐③侧重于艺术的求美而非求真。
具体:①从功能上看,东方戏剧具有戏剧体验的世俗宗教的情绪化②从形态上看,具有舞台手段的综合融通性③从形式上看,具有表现技巧的程式规范性④从构成角度看,具有舞台性格的演员中心性⑤从叙事角度看,具有角色身份的随意转换性⑥从结构角度看,具有舞台场景的线性流动性7从审美角度看,具有舞台表现的虚实相生性21、戏剧的文化形态:话剧、歌剧、戏曲、音乐剧等形式样式。
媒体形态:广场剧、舞台剧、广播剧、影视剧以及皮影戏、木偶戏、影视媒体中的动画片等22、表现派:就表演之于角色形象的形态塑造而言的,强调的是演员形态造型的特点。
体验派:侧重于演员角色形象塑造的内心的把握。
23、戏剧作为一门表演艺术,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一门由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故事的艺术。
扮演与观看成为他的核心和灵魂,戏剧演出既具有时间的艺术特征,又具有空间的艺术特征,逼真性是其可能性,假定性是其本质意义上的规定性。
24、动作说观点:动作是戏剧的基本构成要素,亚里士多德说:“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动作。
”25、戏剧冲突的类型:人与自然冲突、人与社会冲突、人物中心世界突出26、直接意象:视觉意象、听觉意象、联觉意象27、“言为心声”作为语言动作的“独白”和“旁白”本身就是人物心理动作的一部分。
西方现代戏剧,中国现代话剧中擅长运用无言的音响来强化喜剧动作的表现,甚至使其成为戏剧动作的一部分(奥尼尔《琼斯皇》中鼓声也是一种动作)。
28、①爱森斯坦相对论,曾经用“时空体”来表述事物的存在状态②巴赫金将“时空体”用来指称文学艺术的存在属性③彼得布鲁克曾把戏剧艺术的空间称之为“空的空间”,这种“空的空间”显然不仅是指一个空无所有的舞台,而是指需要利用这个舞台而创造出具有鲜活的观演交流,丰富精神内涵与多样的人生境界的“审美空间”29、写实的戏剧时空,又称幻觉时空和固定时空。
写意的时空又称反幻觉时空和流动时空。
30、戏剧节奏的原则:节奏绵延性、节奏变化性、节奏周期性31、戏剧结构的创造大体上包括立主脑、组织人物关系、安排戏剧冲突、提炼情节线索、组织戏剧场面等主要内容。
32、戏剧结构类型:闭锁式结构、开放式结构、人物展觉式结构、冰糖葫芦式、时空交错式33、①悲剧和喜剧是戏剧最基本的审美类型,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悲喜剧、正剧、荒诞剧②悲剧在古希腊被称为山羊之歌,起源于一种古老的酒神祭典仪式③亚里士多德对悲剧定义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印发怜悯和恐惧使这些感情得到疏泄。
④悲剧人物类型:英雄人物、生活中的灰色人物、正直善良的普通人、某些现实生活中的“罪人”⑤悲剧类型: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心理悲剧。
34、喜剧类型:幽默喜剧、讽刺喜剧、浪漫喜剧、世俗喜剧、情景喜剧、闹剧35、悲喜剧(萨提洛斯剧):以现实生活和风俗习惯为题材,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模拟,期中既有戏剧意味,又有悲剧气氛,故而在格调上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
36、荒诞剧:不去表现人物性格和人物的相互关系,不强调戏剧性故事情节,不要求在舞台上展开尖锐的矛盾冲突,这类戏剧中没有英雄人物,没有典型的性格,甚至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
荒诞剧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悲剧和喜剧的巧妙融合,或者说就是以喜剧的夸张形态来表现某种深刻的悲剧主题。
37、后现代戏剧的特征:非线性剧作、戏剧解构、反文法表演38、戏剧功能:①仪式—交流②游戏—娱乐③净化—陶冶④认知—启迪⑤引导—规范39、①从戏剧艺术符号构成与传播来看,戏剧不仅依赖于演员的表演、布景、灯光、服装、道具、音响、舞美、化妆等要素,还必然包括表演产所的空间结构和表演过程的时间布局以及传达给受众的各种技术乃至艺术因素。
②垂直交流、三角反馈40、移情与间离:①从移情角度看,戏剧的审美接受无疑需要观众的热情投入,实质上,移情也是对于在我的欣赏②戏剧审美交流中还需要观众起码保持相对静观,以体现与剧情的一定程度上的间离。
静观就是间离,也就是要求观众与戏剧的剧情保持必要心理距离41、戏剧结构的类型特点及其典型作品:①闭锁式结构。
这种结构十分强调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动作本身的整一,讲究故事情节和场面的集中。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易仆生的《玩偶之家》曹禺的《雷雨》陈仁鉴的蒲剧《团圆之后》②开放式结构。
戏剧展示的故事按照发生的时空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演出。
剧情的发生可能不拘于一时一地,只要适合剧情需要,都可以结构到一起。
《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长生殿》③人物展览式结构。
主要通过人物群像的描绘来展示时代风貌以及社会人生的状况。
老舍的《茶馆》夏衍的《上海屋檐下》高尔基的《底层》④冰糖葫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