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早期宫角妊娠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早期宫角妊娠及误诊的超声诊断分析

早期宫角妊娠及误诊的超声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早期宫角妊娠的诊断中,超声诊断的价值以及其误诊率,并分析原因,以提高早期宫角妊娠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并手术处理的鼻宫角妊娠患者共40例;使用Mindray DC-6、GE Voluson E8型高分辨力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经腹部或经阴道超声检查,并对相关数据作记录,以及对图像进行存储。
结果:经腹部或经阴道超声检查的40例患者中,29例患者被证实患有宫角妊娠;另,有2例子宫肌瘤,3例纯宫内早孕,4例滋养细胞疾病,2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超声诊断宫角妊娠的准确率为:72.5%(29/40),误诊率为:27.5%(11/40);P均<0.05。
结论:超声检查的方式创伤小、操作简单、经济效益大,在宫角妊娠的临床检查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但误诊较大,需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早期宫角妊娠;超声诊断;误诊率;宫角妊娠即受精卵种植在宫角位置的妊娠,多发于初孕妇。
在异位妊娠中,宫角妊娠属于少见部位,仅占异位妊娠的2.6~4.2%[5]。
而宫内节育器、炎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性激素影响等,都是可能造成宫角妊娠发生的原因。
并且由于宫角供血丰富,一旦发生宫角妊娠的情况,极易出现破裂的情况,甚至导致患者在孕早期时发生流产等。
在目前的临床医学中,宫角妊娠的治疗手段有:①药物治疗;②腹腔镜手术;③开腹手术。
而宫角妊娠的术前诊断则是通过超声诊断,但超声诊断的误诊率较大,需进一步完善。
具体分析报道详情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并手术处理的鼻宫角妊娠患者共4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6±5.24)岁,其中年龄最大为33岁,年龄最小为21岁;平均停经时间为(66±3.34)天,停经时间最短为40天,停经时间最长为88天;在40例患者中,有11例曾经人工流产,13例初次妊娠,29例患者发生了不规则出血的症状,17例患者停经后腹痛,另有1例患者为双子宫畸形,以及1例患者曾经刨宫产,血清β-HCG和行尿HCG显示40例患者均存在妊娠;患者之间差异较小(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孕早期间质部妊娠及宫角妊娠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孕早期间质部妊娠及宫角妊娠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诊断孕早期间质部妊娠及宫角妊娠的效果。
方法: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将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2例间质部妊娠以及5例宫角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予以经腹部超声检查,实验组予以经阴道超声检查,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实验组异位妊娠患者宫角部妊娠检出例数、间质部妊娠检出例数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具有意义。
结论:超声检测技术能够精准检测孕早期宫角部妊娠与间质部妊娠,能为治疗异位妊娠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该得到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孕早期;间质部妊娠;宫角妊娠;超声诊断异位妊娠是指孕卵位于正常着床部位以外的妊娠,是妇科中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也是导致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子宫角部和输卵管间质部解剖部位相邻,早期临床症状相似,因此仅靠临床鉴别诊断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常较为困难。
本次分析目标是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2例间质部妊娠以及5例宫角妊娠患者,评估超声诊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此次分析对象是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2例间质部妊娠以及5例宫角妊娠患者,间质部妊娠患者年龄范围24至40岁,中位年龄(32.21±5.38)岁,左侧4例,右侧8例;5例宫角妊娠患者年龄范围26至33岁,中位年龄(29.51±2.65)岁,左侧1例,右侧3例。
依据入院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参照组(6例间质部妊娠、3例宫角妊娠患者)和实验组(6例间质部妊娠、2例宫角妊娠患者),利用统计学软件来分析两组患者基础资料,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选用日本阿洛卡a7超声检测仪器对患者进行检测。
经腹部检测:保持膀胱适度充盈,经腹部或阴道进行超声检查。
除常规检查外,也要检查患者妊囊或妊囊样不均匀包块是否靠紧宫底(由纵切面进行观察)及妊囊或妊囊样不均匀包块是否靠紧宫角(由横切面进行观察)。
早期宫角妊娠及误诊的超声诊断分析 王丽

早期宫角妊娠及误诊的超声诊断分析王丽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早期宫角妊娠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
方法:抽取入住我院的35例早期宫角妊娠患者(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35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宫角妊娠,对35例早期宫角妊娠患者均实施超声诊断,分析35例早期宫角妊娠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
结果:35例早期宫角妊娠患者经超声检查诊断发现,有26例患者被确诊为宫角妊娠,超声诊断早期宫角妊娠的准确率为74.29%,有9例患者被误诊,误诊率为25.71%。
结论:超声诊断早期宫角妊娠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其依然存在较高的误诊率,为降低误诊率,还需改进诊断技术,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超声诊断;早期宫角妊娠;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2-0149-02宫角妊娠属于临床较为少见的异位妊娠之一,该病主要是指受精卵在输卵管和子宫交界处相近的子宫腔内的宫角部着床妊娠的综合征,常见于初产妇[1]。
我院为了分析超声诊断早期宫角妊娠的临床效果,对该类患者实施超声诊断,现详细内容见下文。
1.35例早期宫角妊娠患者的资料和方法1.1 35例早期宫角妊娠患者的一般资料抽取入住我院的35例早期宫角妊娠患者(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35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宫角妊娠,35例早期宫角妊娠患者中,最小患者的年龄为20岁,最大患者的年龄为42岁,35例患者年龄均值为(28.36±1.35)岁;停经时间为6至11周,平均停经时间为(8.24±0.42)周;有17例患者为初孕,有11例患者存在人工流产史,有9例患者存在不规则阴道流血。
35例早期宫角妊娠患者及其家属均对实验内容以及目的有所知情,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对35例早期宫角妊娠患者均实施超声诊断,使用百盛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扫描的探头频率设置为4.0MHz~8.0MHz,阴道检查的探头频率设置为4.0MHz~9.0MHz。
早期宫角妊娠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或 包块 周 围有 薄 层 子宫 肌 层 包 绕 ,妊娠 囊 或 包块 均 与 子宫 内膜相 连 。超 声 诊 断早 期 宫角 妊 娠准 确 度 为 7 7 . 6 %( 3 8 / 4 9),假 阳性 率
为 2 2 . 4 % ( 1 1 / 4 9)。
【 Ab s t r a c t J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u 1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i c f e a t u r e s
a nd di f f e r e n t i a l d i a g no s i s of ut e r i ne c o r n e a 1 p r e g na nc y .M e t ho ds Re 订O s pe c t i ve 1 y a n a l y z e t h e Ul t r a s o ni c i ma g e f e a t u r e s of 4 9 pa t i e nt s wi t h
x I A N GH o n g b i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U l t r a s o u n d o f N a n y a n gC e n t r a l H o s p i t a l ,
Na n y a n g 4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 0 0 0 , Ch/ n a
形态 、位 置 ,仔 细观 察包 块 或 妊娠 囊 周 围有 无 肌 层包 绕 ,记 录肌 层 的厚 度 ,观 察 肌层 是 否 完整 ,观察 包 块或 妊 娠 囊 与子 宫 内膜 的
围有薄层子 宫肌层 包绕,妊娠 囊或 包块均 与子 宫 内膜相连 。超 声诊 断 关 系 ,妊 娠囊 或包 块 内有无 卵 黄囊 、原始 心 管搏 动。
宫角妊娠的超声诊断与鉴别分析

宫角妊娠的超声诊断与鉴别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宫角妊娠的超声声像图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手术及病理已证实的30例宫角妊娠的超声声像图特点。
结果根据超声声像图表现,宫角妊娠分为三型:(1)胎囊型20例(超声诊断胎囊型18例,2例未定部位);(2)不均质包块型7例(超声诊断不均质包块型宫角妊娠5例,1例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例误诊为滋养细胞疾病);(3)破裂型3例(超声诊断破裂型宫角妊娠1例,1例误诊为宫外孕,1例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结论超声对胎囊型宫角妊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超声检查宫角妊娠误诊【中图分类号】R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134-02宫角妊娠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特殊类型的妊娠,是指孕囊种植在子宫角部,它可引起流产,胎盘滞留等并发症,并可造成子宫角破裂。
出血迅猛,危及孕妇生命,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
现将我院5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例宫角妊娠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宫角妊娠的诊断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 2008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宫角妊娠30例,年龄20-40岁,平均29岁。
其中初次妊娠15例,2次以上妊娠15例。
停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17例,停经后腹痛7例,3例人流、药流或清宫后阴道出血,3例无症状。
所有病例尿HCG及血HCG均阳性。
1.2仪器与方法仪器使用Philips IU-22,Philips HD-1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腹探头频率3.5~5.0MHz,经阴道探头频率5.0~10.0MHz。
首先经腹部常规检查子宫,观察附件及整个盆腔。
如盆腔有积液扫查肝肾间隙、脾肾间隙然后嘱患者排完尿后取膀胱截石位,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及双侧附件区进行观察,重点观察两侧子宫角形态,妊娠侧宫角胎囊或包块的大小、位置、结构以及与子宫内膜的关系,包块周围肌层的厚度,并应用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观察包块周边及内部有无血流信号。
宫角妊娠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K e o ds Ul a o o r p y Co n a p e n n y M id a n ss yW r t sn gah ; r r u l rg a c ; s ig o i
宫 角 妊 娠 的 发 生 率 极 低 , 异 位 妊 娠 的 5 ~ 占
1 ¨ 0 1 ]
me t f Ulr s u d,I tr a in l a eM a en t n h l a t s t l, { la e oS a g a n ta o n o ne n to a c tr iy a d C id He lh Ho pi Pe a A{ ii td t h n h i
ss e .Co cu in :Ulr s n g a h s a v l a l t o o ig o i g o h e t t n l y t o n a r g a c . n ls s o ta o 0 r p y i au b e me h d f rd a n sn ft e g sa i a c s i c r u lp e n n y o c
c s sw ih c nu lp e an y w e e nayz d r t 0 p c a e t or a r gn c r a l e e r s e “vey Re ut Ac o di o h u ta o c i a i n 1. s ls: c r ng t t e lr s ni m ge fndigs,36 a e f c s s o c r ua e na c e e ca sfe n o t y e o n lpr g n y w r l s ii d it wo t p s:g s a i a y tct e we e1 a e nd he e o ne usmas y e we e1 a e t ton lc s i yp r c s sa t r ge o 7 s t p r c — 9
子宫角妊娠早期超声诊断分析

子宫角妊娠早期超声诊断分析发表时间:2011-07-14T09:23:49.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5期供稿作者:李英媛[导读] 子宫角妊娠是妇产科较罕见的急腹症之一,宫角妊娠是一种特殊部位的妊娠。
李英媛(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管理局建设农场医院 154006)【中图分类号】R7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5-0189-02 【关键词】子宫角妊娠超声诊断子宫角妊娠是妇产科较罕见的急腹症之一,宫角妊娠是一种特殊部位的妊娠,在妊娠过程中可发生子宫角破裂,造成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是孕卵种植在子宫角部,胚胎向宫腔侧生长可维持到足月妊娠,分娩后胎盘不易排出。
但早期妊娠时如在子宫角部生长,声像图上见一侧子宫底部突出或子宫角部突出,内见胚囊、胚芽或胎儿。
间质部妊娠见胚囊光环极度靠近宫角部。
以往多采用开腹、腹腔镜、B超监视下刮宫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易造成宫角瘢痕、盆腔粘连、子宫内膜损伤等。
宫腔镜是诊治宫角妊娠比较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在腹壁超声监护下用子宫探针进入宫腔以示孕囊在宫腔内位置,明确为宫角妊娠后,在超声引导下作孕囊穿刺,抽取羊水再注入药物。
目前检测方法较多,但对本病的早期诊断仍十分困难,尤其临床症状不典型者更易误诊,近几年B型超声应用于临床,对宫角妊娠早期诊断率甚为提高,现将本院经B超诊断宫角妊娠经手术及病理证实3例病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例1,女,24岁,因闭经,妊娠试验阳性;行人流术后仍有早孕反应入我院妇科检查。
宫颈光滑,牵痛(-),子宫前位稍大。
B超检查:子宫前倾位,体积约7.2×5.2×5.0厘米,于左宫角部探及28×1.9×1.3厘米突出囊性包块,内见散在胎芽组织反射及原始心管搏动。
超声诊断:左侧宫角妊娠,双侧附件未见异常,手术见证:切除左宫角及输卵管,彻底清除种植于该处的妊娠物。
超声对宫角妊娠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1.1研究对象2010年7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超声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6例宫角妊娠患者资料,年龄20-40岁,平均29岁,初次妊娠12例,2次以上妊娠14例。2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停经或阴道不规则出血史,尿HCG均为阳性或弱阳性。
1.2仪器与方法采用VOLUSON 730 EXPERT、VOLUSON i彩色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频率3.5~5.0MHz,阴道探头7.5~10.0 MHz,经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先用腹部探头纵切横切检பைடு நூலகம்子宫附件及整个盆腔情况,再嘱患者排空膀胱取截石位,阴道探头前端涂上耦合剂并套上消毒避孕套放入阴道内,多切面扫查,重点观察宫腔内有无妊娠囊,妊娠囊或包块的位置,是否与宫腔内膜相连,周边子宫角处有无子宫肌层包绕,双侧附件区有无异常,盆腔是否有积液。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子宫角处包块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
由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包块内部及周边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因此容易误诊为滋养细胞疾病。本研究有2例包块型宫角妊娠病例误诊为滋养细胞疾病。不均质包块型宫角妊娠多发生于不全流产或胚胎发育不良,病理主要为陈旧机化的胎盘蜕膜组织及凝血块,超声表现为宫角处实性为主的混合性包块,CDFI显示包块周边血管扩张,血流丰富,但其血管走行比较规则,未侵及肌层,与肌层分界清晰。而滋养细胞疾病侵犯子宫肌层时,肌层血管壁平滑肌被滋养细胞破坏血管扩张形成血窦,超声表现为无回声及低回声的囊实性包块,CDFI显示血流异常丰富,与肌层分界不清,并可探及异常的动静脉血流频谱[3]。此外滋养细胞疾病常会有宫旁浸润及宫外转移病灶,常伴有卵巢黄素囊肿,结合血清β-hCG水平也有助于鉴别诊断。
【关键词】阴道超声宫角妊娠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224-01宫角妊娠临床发病率低,是受精卵种植在子宫角处,由于宫角处血供丰富,一旦发生破裂,导致大量出血,危及孕妇生命,据报道孕妇死亡率可达2.0%~2.5%[1]。所以早期发现并准确诊断非常重要。本文回顾分析26例宫角妊娠的声像图特征,探讨宫角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分析误诊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早期宫角妊娠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发表时间:2018-10-30T15:01:36.74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8期作者:张秀影[导读] 超声可有效诊断与鉴别早期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值得推广。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人民医院 155700【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宫角妊娠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疑似宫角妊娠患者43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
结果:43例患者均经阴道与腹部彩超诊断宫角妊娠,符合率为93.02%,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诊断符合率为81.8%;间质部妊娠中孕囊型4例,不典型孕囊型1例,破裂型4例;宫角妊娠孕囊型18例,不典型孕囊型7例,破裂型6例;在阴道彩超声表现上宫角妊娠100%相连于子宫内膜,而间质部妊娠仅9.1%,宫角妊娠肌层厚度9.0~12.0 mm 占80.6%,7.0~8.9 mm占19.4%,高于间质部妊娠;而间质部妊娠肌层厚度2.0~6.9 mm占88.9%,高于宫角妊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可有效诊断与鉴别早期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宫角妊娠;间质部妊娠;超声诊断;鉴别诊断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early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ornual pregnancy. Methods: 43 cases of suspected intrauterine pregnancy treated in my hospital in July, July 2015 -2017, were examined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an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patients was examined. Results: 43 cases were diagnosed by vaginal and abdomi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the coincidence rate was 93.02%,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of tubal interstitial pregnancy was 81.8%, 4 cases in interstitial pregnancy, 1 cases of untypical gestational sac type, 4 cases of rupture type, 18 cases of uterine horn pregnancy, 7 cases of untypical gestational sac type, 6 cases of rupture type, vagi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100% of the uterine horn gestation was connected to the endometrium, but the interstitial pregnancy was only 9.1%. The thickness of the intrauterine pregnancy muscle layer was 9 to 12 mm, 7 to 8.9 mm was 19.4%,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nterstitial pregnancy, while the thickness of the interstitial gestation was 2 to 6.9 mm (88.9%),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orn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ultrasound can effectively diagnose and differentiate early cornual pregnancy and interstitial pregnancy,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keyword] early cornual pregnancy; interstitial pregnancy; ultrasound diagnosis; differential diagnosis子宫角部位妊娠包括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与宫角妊娠,在异位妊娠中占比约为5%~10%[1]。
宫角妊娠即孕卵在输卵管口与子宫交界处子宫角部宫腔内种植,间质部妊娠即受精卵着床发育于输卵管间质部,临床罕见,在输卵管妊娠中占比约为2%~4%[2]。
研究称上述两种异位妊娠发生可能关联于盆腔炎性疾病、盆腹腔手术增加输卵管粘连风险、辅助生育技术的应用等[3]。
而我国临床近年来广泛应用辅助生育技术与宫腔操作技术,故而导致间质部妊娠与宫角妊娠发生率不断增长。
因宫角与间质部有丰富血供,一旦破裂会导致腹腔内大出血,死亡率比其他异位妊娠类型高出6倍[4-6]。
因此,临床将间质部与宫角妊娠作为后果严重的病理性妊娠,因二者临床行为比较复杂,故而临床十分关注其正确评估与诊断以便尽早治疗。
现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3例疑似宫角妊娠患者,详述经阴道彩超的诊断与鉴别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疑似宫角妊娠患者43例,纳入标准:(1)行手术者;(2)签署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1)交流障碍者;(2)精神疾病者;(3)不配合研究者。
本研究已经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年龄20~41岁,平均(29.4±6.2)岁;13例为初次妊娠,30例妊娠次数≥2次;均行血清β-hCG与尿hCG检查提示妊娠。
1.2 检查方法应用飞利浦(型号: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 MHz。
经腹彩超者应膀胱充盈,多切面扫查盆腔,若发现可疑病灶叮嘱排空膀胱以开展阴道超声检查,行冠状切面与子宫横切面扫描,对两侧宫角对称性、有无包块隆起等予以细致观察,将包块形态、大小及位置等记录下来,并了解妊娠囊及包块周边是否有肌层包绕及肌层周边是否完整及其厚度、妊娠囊与包块和子宫内膜间的关系;包块或妊娠囊内是否存在胚芽、卵黄囊及原始心管搏动等,同时对包块周边及内部血流分布状况予以观察,记录相关数据并保存图像。
本研究将圆韧带内侧妊娠包块确诊为子宫角妊娠,圆韧带外侧则为间质部妊娠[7]。
1.3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2.1 彩超诊断结果43例患者均经彩超检查诊断34例为宫角妊娠,9例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后经手术证实宫角妊娠31例,11例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例为宫腔内偏宫角处妊娠;彩超检查有3例误诊为宫角妊娠,漏诊2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漏诊1例宫腔内偏宫角处妊娠。
诊断符合率为93.02(40/43)。
2.2 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阴道彩超表现比较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共同声像图特征为子宫增大,子宫体腔近中轴内孕囊不明确,双侧宫角不对称,一侧明显膨出增大,无宫角正常形态,宫角部位有囊实性或实性、混合性包块,其与宫角部内膜有模糊分界,无法对位置关系予以辨别,且无法了解包块周边有无肌层组织。
宫角妊娠孕囊在宫角处,隐约或连续相连于子宫内膜线,外上方肌壁层完整;间质部妊娠孕囊在间质部,仅1例与子宫内膜线相连,其余周边均围绕间断薄肌层。
宫角妊娠肌层厚度9.0~12.0 mm占80.6%,7.0~8.9 mm占19.4%,高于间质部妊娠;而间质部妊娠肌层厚度2.0~6.9 mm占88.9%,高于宫角妊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类型间质部妊娠与宫角妊娠经阴道超声表现(1)孕囊型:间质部妊娠4例,孕龄在40 d内,孕囊处于膨隆或紧贴一侧宫角处,不连续于宫腔,周围肌层包绕不完全。
宫角妊娠18例,孕囊回声存在于子宫一侧宫底部近肌层内,有清晰边界,可探及心脏搏动与胚芽,孕龄40~75 d。
(2)不典型孕囊型:间质部妊娠1例,彩超表现类似于孕囊型,孕囊无规则形态,不相通于宫腔;宫角妊娠7例,单侧宫底部膨隆,内部有混合回声或无回声,与难免流产图像相近,变薄肌层围绕外周;包块内部存在局灶性丰富血流区。
胚胎死亡,但妊娠囊未破裂,多伴随阴道不规则流血及腹痛。
(3)破裂型:间质部妊娠4例,子宫增大且不对称,单侧宫底膨隆,有不均质包块,无清晰边界,子宫肌层回声包绕不明显,不相通于宫腔,内部血流信号丰富,伴随盆腔积液;宫角妊娠6例,单侧宫角有不均质包块,浆膜层部分或完整包绕,无清晰边界,多相通于宫腔,包块内有局灶性血流信号,盆腔有液性暗区,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出血及腹痛,诊断难度较大。
3 讨论异位妊娠为妇科常见急腹症,也是致使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与宫角妊娠均为临床特殊、少见的异位妊娠,误诊率较高。
阴道彩超为临床当前诊断异位妊娠的主要手段,不仅可对子宫全貌及其与妊娠囊关系予以观察,对宫腔连接妊娠囊方式及妊娠四周是否包绕肌层组织等予以细致辨别,还可从细节上对包块与内膜关系及周边肌层是否完整等予以辨别,尤其适用于孕早期且阴道未流血时[4]。
超声定位诊断1.0~2.0 cm妊娠囊为宫角部或间质部妊娠时难度较低,但当内径在2.5 cm以上时则难以诊断鉴别,原因在于妊娠囊越大则膨大至外周越明显,且妊娠时间越长蜕膜反应超声表现也会降低或减弱,再加之已有妊娠囊内出血或阴道出血等先兆流产现象,导致超声鉴别诊断难度更大[5-6]。
因此一定要在妊娠早期尽早开展阴道彩超检查以准确鉴别。
本组43例患者经阴道与腹部彩超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3.02%。
宫角妊娠即孕卵在子宫角部种植,胚胎生长至宫腔侧,可维持至足月分娩,分娩后难以排出胎盘,无典型临床表现。
本病病因主要为多次清宫、孕产等,亦可因胚胎植入后诱发,其发展有两种结果:(1)妊娠进展后羊膜腔扩展至宫腔内,但单侧宫角隆起且为囊状,憩室形成后导致胎盘植入或滞留,若患者有生育要求,需行胎盘人工剥离术;(2)孕卵着床发育于宫角部,导致宫角破裂大出血,对孕妇生命安全产生威胁[8-9]。
超声检查若较早发现且孕囊直径在10 mm以内,不要急于定性诊断,可每隔3天复查1次或动态观察6 d左右,若妊娠囊移动生长至宫腔可能会向宫腔内妊娠转化,若孕囊位置无明显变化便可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