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道泄漏检测及相关仪的原理与使用

供水管道泄漏检测及相关仪的原理与使用
供水管道泄漏检测及相关仪的原理与使用

供水管道泄漏检测及相关仪的原理与使用

(南通市自来水公司 徐少童)

摘 要 介绍了相关仪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等

关键词 相关 数字滤波 噪声

引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发展,水资源短缺越来越成为限制我们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被逐步提到了战略高度,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漏损就成了我们水利工作者的重中之重。

减少漏损就要有相应的方法,目前我国大部份地区的检漏手段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而国外在近二三十年则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了解他们的技术,并能够最终掌握。

当前,简陋技术最先进的设备当属相关仪了,国外已有普通相关仪,多探头相关记录仪等多种产品,但究其根本,原理都是一样的,本人经过多方学习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对其原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就先从相关仪的基本原理说起。

一. 相关仪的基本原理

当管道发生泄漏时,能够产生比普通水声频率高较多的声压波沿管道传播,泄漏噪声频率高低主要取决于泄漏点的大小,泄漏噪声传播速度主要取决于管道直径和管材;通过放置在管道两端(泄漏点包围在中间)的振动传感器或声发射传感器测量泄漏信号,由于泄漏点可能位于管道不同位置,因此泄漏声传播到达两个传感器的时间不同,利用两列信号的互相关分析,一般即可确定泄漏噪声到达两个传感器的时间差。根据该时间差,通过两个传感器间的距离和声波在该管材中的传播速度,即可计算出泄漏点距两个传感器的距离。

设)(),(t y t x 为所测量的两列信号,则其相关函数计算公式如下:

)()()(1

lim )(0τττ-=-=?∞→yx T

T xy R dt t x t y T R

若信号为周期信号或一段信号可以反映信号全部特征,则可以采用一个共同周期或一段信号内的均值代替整个历程的平均值。对于泄漏声波信号,只要采集的两列信号均覆盖了在500m 以内泄漏声传播的全过程即可,不必无限制采集。这样,互相关函数计算公式可如下近似:

)()()(1

)(max 0max τττ-=+=?yx T xy R dt t y t x T R

相关系数计算公式为:

y x y x xy y x T y

x T xy R dt t y t x T σσμμτσσμμττρ-=-+=?∞→)()()(1

lim )(0

其中:τ为延迟时间,y x μμ,分别为)(),(t y t x 两列信号的均值,y x σσ,分别

为)(),(t y t x 两列信号的方差,1)(≤τρxy

。 由于相关系数在[-1,1]范围内,显然,采用相关系数计算比较方便,容易判断。通过互相关系数的计算,位于最大相关系数的τ值,即为泄漏到达两个传感器的时间差。

由于事先无法知道泄漏点距哪一个传感器近,所以两个传感器的两列信号中泄漏噪声到达时间或早或晚于另一个,为了准确确定延迟时间,每次必须计算)()(τρτρ-xy xy 和,由上面可知:

y x y x yx y x y

x xy xy R R σσμμτσσμμττρ-=--=-)()()( 为了区分两个振动传感器,将其标定为红色传感器和蓝色传感器,假定)(t x 为红色传感器测的信号,)(t y 为兰色传感器测的信号,以红色传感器测定的信号)(t x 为标准,若)(τρxy 波形内找到相关系数最大的点,则表明)(t x 信号中泄漏到

达的时间早于)(t y ,即泄漏距红色传感器近些;若)(τρ-xy 波形内找到相关系数

最大的点,则表明)(t x 信号中泄漏到达的时间晚于)(t y ,即泄漏距红色传感器远些,距蓝色传感器近些;若相关分析后计算的延迟时间为零,则表明中间相关,或为噪声干扰或表明泄漏位于两个传感器正中,应移动一个传感器位置后重新相关分析。

泄漏位置的计算:

对于不同管材、不同外径的管道,声音传播速度不同,根据事先给定的速度表,可以知道,两个传感器间的距离也可测的。

假设泄漏点距较近的传感器距离为L ,两个传感器间的距离为D ,声波的速度为V ,泄漏声波到达两个传感器的时间差为Td ,则泄漏点距较近的传感器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2d T V L D ?+=

)(5.0d T V D L ?-=

当某管道只有一个管件可利用时,并且可能的泄漏点位于此管件与管道端部

或关闭的阀门之间时,这时只能放置一个振动传感器,只能采集一列声波,当存在泄漏点时,泄漏声一方面直接经管道传递到传感器,另一方面该波形经管端或关闭的阀门反射后再沿管道传递到传感器,因此该传感器所采集的信号在某一点获得泄漏噪声信号,且一定延迟后,该信号被叠加,通过对该信号进行自相关分析,即可确定该延迟时间。通过该管件声波的传播速度、传感器距管头或关闭的阀门的距离,可以计算出泄漏点距传感器的距离。

设x t ()为所测量的两列信号,则其自相关函数计算公式如下:

)

()()(1lim )()(1lim )()(1lim )(000τττττ-=-=-=+=???∞→∞→∞→x T T T T T T x R dt t x t x T

dt t x t x T dt t x t x T

R 自相关系数计算公式为:

202max 22max )()(1

)()(x T x x x

x x dt t x t x T R σμτσμττρ?-+≈-==

由于经管头或关闭的阀门反射的泄漏声波一定滞后于直接传递的泄漏声波,

所以只需计算该列信号的相关系数)(τρx ,相关系数最大对应的延迟时间即为泄

漏声直接传递和反射后传递的到达时间差,设该时间差为Td ,传感器距管头或关闭的阀门距离为D ,声波的速度为V ,则泄漏声距传感器的距离L 为:

D T V L d =?+2

d T V D L ??-=5.0

二. 现场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克服各种干扰,如管道流水的声音,三通,四通处的分流,汽车经过的电磁干扰和震动噪声,附近工地等其他噪声以及由于没有适合的放置传感器的位置而造成传感器距离太远,有效噪声太微弱,信噪比低等都会干扰正常的噪声信号。另外,管道的材质,粗细,管壁的厚薄,液体压力的大小,漏点的大小,管线所在区域的土质等也将对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综上所述,要想获得正确可信的结果,仪器必须具备完善的抗干扰措施,操作者也需要有一定的

现场经验。

根据噪声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噪声强度干扰和其他噪声干扰。噪声强度干扰是指能够降低有用噪声强度的干扰。比如管材,管径,壁厚,传感器间距,管道压力,漏点形状和大小等。有些因素也同时影响了噪声的频谱分布。我们开发的相关仪可以根据传感器信号的强弱,自动选择增益,动态范围可达50多dB,这可以使仪器适应各种现场,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有用信号。

其它噪声干扰是指能够产生和有用噪声频谱重叠的其他噪声干扰,如管道流水噪声,汽车干扰噪声,其他噪声源等,有的干扰是广谱干扰,有些噪声则集中于比较窄的频带内,因此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滤波手段。我们在白天现场工作时,汽车噪声干扰是最强烈的,有些地段无法找到安静的时段,因此要获得好的相关效果就必须能够滤除或尽量降低汽车干扰。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发现汽车震动噪声主要集中于低频段,超过150Hz,其能量迅速降低,因此,只要设计好高通滤波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由于管材,管道压力,漏点大小等不同,漏水噪声的能量也分布于不同的频带,因此,使用固定的滤波将不能适应所有的情况,采用数字滤波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三. 数字滤波的基本原理

所谓滤波,广义上讲,就是对信号波形的一种变换处理。经变换后的信号保留了原信号的主要成分,抑制了噪声干扰。实现这种处理的设备称为滤波器,它把一个信号)(t x ,按照预定的要求转化成另一个信号)(t y 。数字化滤波以软件方式实现,便于软件设定和控制,不占用硬件空间,没有功耗问题,适于本系统应用。

与模拟滤波器对应,数字滤波器是一类重要的线性移位不变系统,其输入)(n x 和输出)(n y 之间可用一个差分方和来描述,即

∑∑-=-)()(j n x a i n y b j i

或者表示为:∑∑==---=

M k L k k k k n y b k n x a n y 01)()()( 公式中的{

k a }和{k b }是两组常数,一旦它们的值确定后,一个滤波器就确定了。

数字滤波器可分为低通(Low pass )、高通(high pass )、带通(band pass )和带阻(band stop )滤波器;也可分为有限脉冲响应(FIR )滤波器和无限脉冲响应(IIR )滤波器。

如对上边差分方程两边求Z 变换,并应用Z 变换的移位性质,可得

)()()(Z X Z H Z Y =

∑∑=-=-+=L

k k

k M k k k Z b Z a Z H 00

1)( 称)(Z H 为数字滤波器的传递函数。

上述形式为数字滤波器的直接形式。除直接形式外,数字滤波器还可表示成为级联(串联)形式和并联形式。所谓级联形式,就是)(Z H 被分解为一阶或二阶(也可更高阶)数字滤波器传递函数的乘积,即

)()()()(21Z H Z H Z H Z H K =

其中任一级子滤波器)(Z H k 可表示为(二阶时)

22112

2111)(----++++=Z

b Z b Z a Z a a Z H k k k k ok k K k ,,2,1 =

所谓并联形式,就是总的)(Z H 被分解成为一阶或二阶数字滤波器传递函数的和,即

设计数字滤波

器,即根据滤波截止频率等要求,求出)(Z H 中的各个系数k a 和k b ,以便能由输入)(n x 求出输出)(n y 。

四. 其它功能介绍

具备了数字滤波功能,我们还需要了解现场的噪声,因此我们还需要对现场的信号进行功率谱密度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滤波范围,使结果更加稳定和可靠。另外,有些已知的固定干扰,如中间三通放水或已知漏点,需要查找其他漏点,这时候我们还需要峰值抑功能,将已知点处的波形抑制掉,)()()()(21Z H Z H Z H Z H K +++=

使其他位置的漏点暴露出来。

结语

总之,了解相关仪的基本原理和各项功能对我们正确使用仪器以及发挥仪器的最大潜力是极有好处的,我相信,我们会继续发展我们的技术,为我们的节水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

血凝仪原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时诊断出血、血栓性疾病,观察疗效,分析抗凝药物剂量等显得越来越迫切,而传统的手工方法和单一的凝固定性检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要求,全自动血凝仪的出现和应用,使得止血和血栓项目检查变得简便、准确、可靠、极大地满足了临床诊疗的需要。1.检测的基本方法 目前血凝仪大多采用生物学方法,可分成三类:电流法、粘度法、光学法。? 1.1电流法:该法是利用血浆标本纤维蛋白具有的导电性,将电极插入标本中,利用两电极之间的电流的通、断来判断纤维蛋白是否形成,依此确定凝固终点。? 1.2 粘度法:又称磁珠法,仪器的检测部分有独立的线圈产生所需的电磁场,检测时在待测标本中加入小磁珠,利用变化的磁场使小磁珠产生运动,随着血浆的凝固,血浆的粘稠度征集增加,小磁珠摆幅逐渐减少,仪器内的电磁传感器,测定小磁珠的不同震荡幅度,计算出血浆的凝固时间。? 1.3 光学法:该法是目前血凝仪使用最多的一种检测方法。当血浆在样品杯中逐渐凝固时,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其理学性状也随着变化;当一束光通过样品杯时,其透射光和散光的强度也会随之变化。? 2.检测的基本原理? 比浊法以血浆中的被检测物质作为抗原,抗原与试剂中的抗体混合时会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产生复合物颗粒,依此来测定被检测物质含量。其原理是:抗原量同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达到某一程度与所需的时间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在检测过程中,随着待检物质与相应抗体结合,其复合物颗粒增多单色光通过时,透过的或反射的光强度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仪器的电路部分自动算出单位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量,再根据标准曲线推算出待检物质的含量。? 使用光学法检测时,一般是将预温好的血浆标本和试剂快速混合,在混合瞬间吸光度非常弱,随着样品和试剂混合物中的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反应杯内标本吸光度逐渐增强,当标本凝固完全后,吸光度值就稳定下来;仪器在血浆和试剂混合的瞬间,也就是吸光度最弱时,设定吸光度值A=0%,在血浆和样品凝固完全后,吸光度最强时,设定吸光度值A=100%;在0%-100%吸光度变化之间,仪器检测通道单位时间内分别采集多个数据,这样吸光度的变化值可做出一条曲线,仪器根据实验项目需要自动选取曲线上的一个点所对应的时间为凝血时间;仪器内的计算电路对做出的曲线求二次微分,二次微分为零的点,就是凝固终点;因为凝血是一个酶促的加速过程,到凝固终点时,反应速度和加速度都达到最大,此时凝固曲线的二次微分为零。? 仪器在测定待测血浆样品前,必须首先定标,也是对已知浓度或活性的标准品的凝血时间来制定标准曲线;在检测待测样品时,计算电路首先检测出血浆的凝固时间,在根据凝固时间从标准曲线上求出浓度或活性。 3.仪器的检测项目和临床应用 仪器的检测项目一般都有十几种,用户可根据临床需要和试剂情况选择检测项目。? 其中:凝血实验主要是针对人体内抗酶系统和纤溶系统中的酶、酶原和一些因子的测定,常检项目有:(1)TT-凝血酶时间;(2)PT-凝血酶原时间;(3)AP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FIB-纤维蛋白。除此,还可测定下列参数:(1)凝血因子分析胞浆素;(3)肝素抗-Xa;(4)蛋白C及活性蛋白C;(5)狼疮抗凝物;(6)蛋白C和S抗凝物等等。 当病人发生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症、肝脏疾病或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时,凝血酶原时间(PT)都会延长;若PT缩短则常见于凝血因子V增多症、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当病人有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等某种疾病时,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会延长;APTT参数是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VIII、LX、XI、XII 水平的实验,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实验;当血浆中这几种因子某种减少时,APTT参数也延长,可进一步检查凝血因子,若VIII因子缺乏可能是甲型血友病、LX因子缺乏一般是乙型血友病。而APTT减少,一般是血栓性病症,如心肌或肺梗死、脑血管病变等或是促凝物质进入血液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

?继续教育园地?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 乐家新 周建山 兰亚婷 传统的血细胞检查完全采用手工方法,不仅操作繁琐费时,而且由于多种原因,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难以保证。1958年,库尔特采用电阻率变化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发明了性能比较稳定的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仪,开创了血细胞分析的新纪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在血细胞分析仪中的应用,使其检测原理不断完善,检测水平不断提高,测量参数不断增加,各种类型的血细胞分析仪已在国内外各医院广泛使用。但从根本上讲,其检测原理大致分为两部分,即电阻抗法与光散射法。 图1 细胞计数电阻抗原理 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 一、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技术 (一)电阻抗法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原理 电阻抗法白细胞计数原理是根据血细胞非传导性的性质,以对电解质溶液中悬浮颗粒在通过计数小孔时引起的电阻变化进行检测为基础,进行白细胞计数和体积测定。在等渗电解质溶液(稀释液)中,有一个用于细胞计数的小孔管,其内侧充满了稀释液,并有一个内电极,其外侧细胞悬液(稀释液)中有一个外电极,小孔两侧的电极之间有稳定的电流。细胞为相对不良导体,其导电性质比稀释液低,当有一个细胞通过小孔时,于瞬间引起了电压变化而出现一个脉冲信号。脉冲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脉冲的高度与细胞的体积成正比。脉冲信号经放大、阈值调节、甄别、整形后,送入计数系统进行处理,得出被测细胞的数量。图1显示出血细胞计数仪应用电阻抗原理进行细胞计数及体积分析的方 法及过程。 目前,许多仪器除给出细胞数外,还同时提供可以表示细胞群体分布情况的图形———直方图。可显示出某一特定细胞群的平均细胞体积、细胞分布情况和是否存在明显的异常细胞群,由脉冲累积得到。如图2所示,左图为示波器显示的所分析细胞的脉冲大小,右图为相应的体积分布直方图,横坐标为体积,纵坐标为相对数量。 在进行白细胞分析时,仪器将体积范围从35~450fl 分为256个通道,每个通道约为1164fl ,并将每个白细胞的脉冲根据其体积大小分类并储存在相应的体积通道中。再由计算机拟合成一条平滑曲线,从而得到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见图3),其纵坐标表示白细胞的相对数量(REL No 1),横坐标表示白细胞体积(单位:fl )。 电阻抗法得到的白细胞分类值是根据各群细胞在白细胞直方图上所占面积的大小计算得来的(见图4)。白细胞计数池中除加入一定量的稀释液外还加入了溶血剂,此溶血剂一方面使红细胞溶解;另一方面使白细胞浆经胞膜渗出,胞膜紧裹在细胞核或存在的颗粒周围,使白细胞成为“膜包核”。仪器将体积在35~450fl 的这种颗粒认定为白细胞,并根据其体积大小在直方图上从左至右初步确认其相应的三个细胞群。在正常白细胞直方图上,小细胞群是位于左侧又高又陡的峰,分布在35~90fl 范围,以成熟淋巴细胞(L YM )为主要特征细胞;大细胞群是位于右侧较低且分布宽的峰,

过滤器完整性测试问题分析

过滤器完整性测试问题分析 制药工艺过程中除菌级过滤器的完整性测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操作。如果正确操作,完整性测试可以快速准确且以非破坏性的方式来确保过滤器的截留效能。但如果操作 不正确,可能会导致一根完整的过滤器产生失败的完整性测试结果,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可能导致生产力降低和产品损失。 过滤器的完整性测试是基于完全润湿的膜孔内液体的毛细管力的大小,孔径越小,毛细管力越大。泡点法测量的是克服液体毛细管力的气体压力,因此跟孔径直接相关。扩散流测量的是在低于泡点的压力下,气体溶解并扩散通过完全润湿膜的流速。任何 一个影响毛细管力、气体扩散、气体流速和压力测量准确度的因素都会影响完整性测 试的结果。 常见的假阴性测试结果(过滤器完整,但完整性测试失败)可能由于膜的不完 全润湿造成。但不完全润湿是一个常见问题,并不是唯一的潜在问题。这篇技术文章,我们会考虑所有潜在测试错误的根源,应用逻辑方法来解决问题和重新测试。目的是 增强结果的可信度,为重新测试提供理由,最终理解问题所在并排除问题,保证完整 性测试在第一时间就被正确执行。 1. 一般的完整性测试结果分类 (1)通过 泡点和扩散流在指标之内并且在合理范围之内。例如,一根滤芯的最小泡点是50psi, 实际结果在52—58psi;或者扩散流指标是13.3ml/min,典型的结果范围在8- 12mL/min。当测试结果在典型的范围内时,这根滤芯的完整性结果是比较可信的。 (2)一般性失败 例如,无论是扩散流还是泡点测试,在较低压力下就观察到较大的气体流速,通常就 为一般性失败。一根真实的有缺陷的滤芯,典型的结果就是一般性失败。比如一根滤 芯遭受过大的压差、物理性的撞击或者高温等状况,由此产生的缺陷比滤芯的正常孔 径要大,其结果就是低的毛细管力和低压下高的气体流速。出现这种情况时,通常会 进行问题分析并且重新测试,但重新测试获得“通过”结果的可能性通常比较低。 (3)边缘性失败 例如指标值是50psi 泡点,测试结果为48.8psi;或者扩散流指标是13.3mL/min,测 试结果为15mL/min。这种边缘性失败通常不是由于过滤器缺陷造成,而是由于影响毛细管力或者气体扩散流的现象导致(例如,低的表面张力或者润湿不充分)或者测试

生化分析仪原理与结构

生化分析仪基本原理与结构 生化分析仪是临床诊断常用的重要仪器之一。它是通过对血液和其他体液的分析来测定各种生化指标,如血红蛋白、胆固醇、肌肝、转氨酶、葡萄糖、无机磷、淀粉酶、白蛋白、总蛋白、钙等。同时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帮助诊断疾病,并可鉴别并发因子以及决定今后治疗的基准等。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自动生化分析仪器和试剂均得到很大发展,生化分析由手工操作进入机械化、自动化阶段。自动生化分析仪器的特点是精度高,可达0002A;重复性好,功能齐全,可进行吸光度、浓度和酶活力的测定,能使用终点法、动力学法和初速度法进行分析,测试项目多。另外,自动生化分析仪还有快速、简便、微量等优点。因此,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实验室和临床检验中均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 生化分析仪的种类较多,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按反应装置的结构可分为连续流动式、分立式和离心式3类。 2.按自动化程度可分为全自动、半自动和手工型3类。 3.按同时可测定项目可分为单通道和多通道两类。单通道每次只能检测一个项目,但项目可以更换。多通道每次同时可以测多个项目。 4.按仪器的复杂程度及功能可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3类。小型一般为单通道、半自动及专用分析仪;中型为单通道(可更换几十个项目)或多通道,常同时可测2~10个项目;大型均为多通道仪器,同时可测10个以上项目,分析项目可自选或组合,不仅能进行临床生化检验,而且可进行药物监测及进行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5.按规定程序可变与否,可分为程序固定式和程序可变式两类。 第一节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所谓自动生化分析仪就是生化分析中的取样、加试剂、去干扰物、混合、保温反应、检测。结果计算和显示,以及清洗等步骤都能自动完成的仪器,实现自动化的关键在于采用了微机控制系统。 目前,绝大多数生化分析仪都是基于光电比色法的原理进行工作的。其结构可粗略地看成是由光电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加微机两部分组成。由于整个测试过程是自动完成的,因此除微机外,在采样、进样、反应等过程使用了一些特殊的部件。下面作简要介绍。 一、连续流动式自动生化分析仪 图1-1单通道连续流动式生化分析仪的结构示意图 在微机控制下,通过比例泵将标本和试剂吸到连续的管道之中,在一定的温度下,在管道内完成混合、去除干扰物、保温反应、比色测定、信号放大及运算处理,最后将结果显示并打印出来。因为这种检测分析是一个样品接着一个样品在连续流动状态下进行的,故称之为连续流动式分析仪。 这类仪器中,样品和样品之间可以用空气来隔离,也可以用空白试剂或缓冲液来隔离。用

血凝仪的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HF6000-4血凝仪的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是血凝仪的检测项目,这些项目与人体血栓和止血有关,在手术以及相关疾病的检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以事先有所准备,防止术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血凝四项检测包括APTT、PT、FIB和TT。 海力孚血凝分析仪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为光电磁珠法,能够真正消除黄疸、溶血、乳糜、浑浊,气泡等影响。具有以下的优势特点: 1. 检测结果较光学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 2. 纤维蛋白原检测范围大,可检测结果超高或低纤维蛋白原的各种异常血浆。 3. 育温计时系统,声光自动提示。 4. 同时具备联动和手动两种方式启动测量,避免人工误差。 5. 双通道一键双模式切换。(同人两项) 6. 人性化设计,可翻转显示屏,随意调节舒适视角。 7. 5.7英寸超量蓝色背光液晶显示,界面更清晰简洁。 8. 可打印实时报告和综合报告,结果可用多种单位表示(秒,比率,%,INR,g/l,mg/dl,u/l……) 9. 试剂用量少,试剂减半,节省试剂。 10. 试剂开放。 PT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参考值为12-16秒。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参考值为24-36秒。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 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FIB纤维蛋白原:正常参考值为2—4g/L。临床应用: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先溶亢进、重症肝炎、矸硬化和溶栓治疗时。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三者同时检测已被临床用于筛查病人凝血机制是否正常,特别是心胸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前检查病人的凝血功能尤为重要。

生化方法学及仪器应用

生化方法学及仪器应用

生化检测方法及仪器应用 两点法:测定酶反应开始后某一时间内(t1到t2)产物或底物浓度的总变化量以求取酶反应初速度的方法。 终点法:通过测定酶反应开始到反应达到平衡时产物或底物浓度总变化量,以求出酶活力的方法,亦称平衡法。速率法:是指连续测定(每15秒~1分钟监测一次)酶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求出酶反应的初速度的方法,即连续监测法。 一、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举例 1.终点法检测常用的有总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结合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血清白蛋白(溴甲酚氯法)、总胆汁酸(酶法)、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法)、尿酸(尿酸酶法)、总胆固醇(胆固醇氧化酶法)、甘油三酯(磷酸甘油氧化酶酶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测定法)、钙(偶氮砷Ⅲ法)、磷(紫外法)、镁(二甲苯胺蓝法)等。以上项目中,除钙、磷和镁基本上还使用单试剂方式分析因而采用一点终点法外,其它测定项目都可使用双试剂故能选用两点终点法,包括总蛋白、白蛋白测定均已有双试剂可用。2.固定时间法苦味酸法测定肌酐采用此法。(两点法) 3.连续监测法(速率法)对于酶活性测定一般应选用连

点法、两点法、连续监测法等,根据被检物质的检测方法原理选择其中一种反应类型。 3.反应温度一般有30℃、37℃可供选择,通常固定为37℃。 4.主波长主波长(primary wavelength)是指定一个与被测物质反应产物的光吸收有关的波长。 5.次波长次波长(secondary wavelength)是在使用双波长时,要指定一个与主波长、干扰物质光吸收有关的波长。 6.反应方向反应方向(response direction)有正向反应和负向反应两种,吸光度增加为正向反应,吸光度下降为负向反应。 7.样品量样品量(sampling volum)一般是2μl~35μl,以0.1μl步进,个别分析仪最少能达到1.6μl。可设置常量、减量和增量。 8.第一试剂量第一试剂量(first regengt volum)一般是20~300μl,以1μl步进。 9.第二试剂量第二试剂量(second regengt volum)一般也是20~300μl,以1μl步进。 10.总反应容量总反应容量(total reacting volum)在不同的分析仪有一个不同的规定范围,一般是180~350μl,个别仪器能减少至120μl。总反应容量太少无法进行吸光度

血凝仪原理概述

血凝仪原理概述 止血与血栓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指标与临床各种疾患有着密切联系,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消息脉血栓形成,溶血尿毒综合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肺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慢性阻塞性肺炎等。中医药关于活血化瘀的理论与治疗工作研究也都涉及止血与血栓题目。为使临床正确运用这些指标进行诊断,卫生部印发了《关于出凝血时间检验方法操纵规程》,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活酶时间(PT)等操纵方法进行了具体规范。因此使用血液凝固分析仪(以下简称血凝仪)对血栓和止血进行实验室检查成为必要。血凝仪分为全自动与半自动两类。为结合在省内大多数医院的实际需要,本文仅涉及半自动血凝仪工作原理并对德国BE公司的半自动血凝仪做扼要先容。 目前国内外各生产厂家生产的半自动血凝仪都是基于凝固法对血液凝固过程进行丈量的。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凝血因子连锁性酶反应的结果。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当某一凝血因子被激活后,可使很多凝血因子按一定的次序先后被激活,彼此之间有复杂的催化作用,被称为“瀑布样学说”。这种“瀑布样学说”产生的激变在血液的生物物理特性上表现为,电阻增大(电流法)粘度增强(磁珠法),浊度上升(光学法)。由于电流法丈量可靠性差,因此为磁珠法和光学法所替换。 1、光学法(比浊法) 光学法血凝仪是根据血浆凝固过程中浊度的变化来测定凝血功能。根据仪器不同的光学丈量原理,又可分为散射比浊法和透射比浊法两类。 (1)散射比浊法:散射比浊法是根据待验样品在凝固过程中散射光的变化来确定检测终点的。在该方法中检测通道的单色光源与光探测器呈90O直角,当向样品中加进凝血激活剂后,随样品中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过程,样品的散射光强度逐步增加。当样品完全凝固以后,散射光的强度不再变化,通常是把凝固的起始点作为0%,凝固终点作为100%,把50%作为凝固时间。光探测器接收这一光学的变化,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再被传送到监测器上进行处理,描出凝固曲线。 (2)透射比浊法:透射比浊法,是根据待测样品在凝固过程中吸光度变化来确定凝固终点的、与散射比浊法不同的是该方法的光路同一般的比色法一样呈直线安排:来自光源的光线经过处理后变成平行光,透过待测样品后照射到光电管变成电信号,经过放大后监测处理。当向样品中加进凝血激活剂后,开始的吸光度非常弱,随着反应管中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标本吸光度也逐渐增强,当凝块完全形成后,吸光度趋于恒定。血凝仪可以自动描绘吸光度的变化曲线并设定其中某一点对应的时间为凝固时间。 2、磁珠法 磁珠法是根据血浆凝固过程中粘度的变化来丈量凝血功能的。根据仪器对磁珠运动丈量原理的不同,又可分为光电探测法和电磁珠探测法。 (1)光电探测法:在磁珠法中光电探测器的作用与光学法中不同,它只丈量血浆凝固过程中磁珠的运动规律,与血浆的浊度无关。在磁珠法中的一对电磁铁安放在测试杯的两端,它们产生恒定的交替磁场使磁珠在测试杯中摆动,在与磁珠摆动的垂直方向安放一对光电接收装置,当磁珠摆幅衰减到50%时确定凝固终点。 光电探测法中还有一种利用红外光反射监测器监测磁珠运动的,下面先容BE系列半自动血凝仪中将另加先容。 (2)电磁探测法:电磁探测法又可称为双磁路磁珠法,其中一对磁路用于吸引磁珠摆动,另一对磁路利用磁珠摆动过程中对磁力线的切割所产生的电信号,对磁珠摆动幅读度进

BE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原理

BE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原理 检测方法: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法等(具体可用方法数由仪器型号决定) 检测原理:光电磁原理 常规四项(PT、APTT、TT、FIB)检测方法:凝固法 仪器开机步骤 检查蒸馏水量、废液量。 依次打开稳压电源、打印机电源、仪器电源、主机电源、终端计算机电源。 仪器自检通过后,无异常提示,进入升温状态。 达到温度后仪器提示可以进行工作。 试剂准备步骤(Biopool试剂) PT:干品,用4ml蒸馏水溶解,室温放置10-15分钟。 APTT:CaCl2,液体,直接预温使用;APTT试剂,液体,直接预温使用。 TT:干品,用4ml蒸馏水溶解,室温放置10-15分钟。 FIB:Buffer(咪唑缓冲液),液体,用于血浆稀释。 FIB试剂,干品,用2ml蒸馏水溶解,室温放置10-15分钟。 Kaolin试剂,液体,使用前须充分摇匀。 注:以上必须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溶解或稀释。 将各种试剂放置于设置好的试剂盘相应位置。 病人标本准备步骤 用血凝专用硅化真空管采集标本(枸缘酸钠与待测血液1:9混匀抗凝)。 1500转离心10分钟。 检测标本 将离心好的标本试管编号,放于样本托架上。 在“Plasma Prep”菜单中,在“ID No.”栏手工输入标本名称或病人名称,在“Test”栏中输入要检测的项目,然后回车确认。 按“ESC”键退出,光标回到主菜单。 再次确认试剂位置及试剂量及标本位置。 按“F2”开始实验。 检测结果 A.检测结果查看,在“Report”菜单中可以查找和处理数据,光标移到Report菜单回车确认,选择“R esult Data”进行历史结果查看。 B.检测结果处理 1.设置好自动传输模式后,检测结果将自动传输到终端计算机上。 2.结果经审核确认后,打印报告单。 注意事项 1.确保标本采集时抗凝比例正确及充分混匀。 2.血浆不要放置超过4小时,否则对结果有影响。 3.试剂杯注意定时清洁。 4.Kaolin试剂使用前注意摇匀。 FIB定标曲线绘制 由于国际上没有标准品或者统一的标准试验方法的原因,并非所有的项目都能定标。

五分类血球原理总结

血细胞分析仪五分类检测技术与原理 血细胞分析仪是医院临床检验应用非常广泛的仪器之一,随着近几年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血细胞分析的技术也从三分类转向五分类,从二维空间进而转 向三维空间,而且我们也注意到现代血细胞分析仪的五分类技术许多采用了和当今非 常先进的流式细胞仪相同的技术,如散射光检测技术、鞘流技术、激光技术等等。本 文重点就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器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加以阐述 1、电阻抗、高频电导及激光散射联合检测法 这是Coutler公司1987年推出的新技术,血球悬浮在电解液中,用一定的电流通过传感器的内外两个电极,由于血细胞电阻抗很大,当血细胞通过两个 电极时,电极间阻抗瞬间增大,形成幅度与血细胞体积成正比的电脉冲,根据 脉冲的大小可测出细胞的体积。在测量红细胞时,利用一个脉冲甄别器,将幅 度较小的血小板脉冲去掉,保留红细胞和白细胞脉冲,因血液中白胞的数量不 及红细胞的1/500,故其总数据近似认为是对红细胞计数。在测量白细胞时, 利用溶血素,使红细胞溶解,再对剩下的白细胞计数。在对血小板计数时,调 低脉冲甄别器的阈值,计出总数,再减去红细胞的计数(其中已包括白细胞的 计数),即为血小板计数。由于不同类型但体积相同的细胞产生的脉冲幅度相 同,故仅靠体积是不能完全区分,利用高频电导法和激光散射分析白细胞内部 结构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虽然细胞壁不能使低频电流通过,但能通过高频电流,细胞核的大小和密度不同,它们对高频电流的阻抗也不同,因此可以用来区分 白细胞。激光散射技术主要用来检查细胞膜表面特征和内部结构。激光散射对 细胞颗粒的结构和密度的区分能力强,粗颗粒产生的光散射比细颗粒强,借此 可将粒细胞区分开来,美国COULTER公司的STKS、MAXM系列血细胞分 析仪五分类就是利用电阻法、高频电导及激光散射联合检测法 2、光散射和细胞化学染色联合检测法 它利用激光散射和过氧化物酶染色技术进行细胞分类。嗜酸性粒细胞有很强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中性粒细胞浆内含有较为丰富的过氧化氢酶,单核细胞 次之,原始细胞则极少,而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则缺管此酶。使用微量血液 经与含有清洗剂和甲醛的高渗液体进行适当稀释并孵育几十秒钟,此时细胞被 清洗剂所破坏,白细胞浆内酶固定,此后继续再进行第二次反应,加入过氧化 氢和四氢一萘酚加热,此时待测细胞中过氧化氢酶分解过氧化氢产生氧,后者 使四氯一萘酚显色并沉淀定位于含酶的颗粒中,此类细胞经激光束,由于光散 射及细胞大小不同而被分类。显然暑碱性细胞、淋巴细胞、原始细胞由于不含

血凝仪SOP文件CA1500..

全自动血凝分析系统标准操作规程SOP编码:页数:页 制定人签名:日期: 日期: 日期: 生效日期:颁发日期: 周期性审查:年一次 修订登记: 审查登记:

1.设备基本技术参数 1.1 原理——CA1500凝血仪仪器具有三种检测原理方法: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法 1.1.1 凝固法:基本测试原理是光学法的散射光检测(用660nm光电二极管检测散射光强度 的变化),还并用了百分比方式的测定原理:当试剂加入标本后,凝血开始启动,随之光学出现变化,仪器把这种光学的变化描绘成凝固曲线:把开始出现凝集的起始点作为0%、把完全凝固的终点作为100%、把50%变化点处作为凝固时间(报告点),当测定含有干扰物(黄疸、溶血、高脂血症等)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特殊标本时,其作为起始点的0%的基线会随之上移或下移,相当于扣除本底干扰. 以上凝固法检测原理所测定的项目包括了最常用的如PT、APTT、FIB、TT、内源凝血因子(F VIII、XI、XI、XII),外源凝血因子(F II、V、VII、X)等 1.1. 2. 发色底物法的检测原理:是通过测定产色物质的吸光度变化,以推算待测物的含量,这种方法属生物化学法,其基本原理是:试剂中为人工合成的含某种酶裂解位点的短肽,与产色物质如对硝基苯胺(pNA)连接,待检物品中含有活性酶或无活性的酶原被加入的激活剂活化,在检测过程中产色物质被解离下来,使被检物品出现颜色变化,其与被检物含量呈一定的数量关系。此方法以酶学方法为基础,可检测项目包括如:AT-III、Plg、PC、PS、FM、PAI,Tpa,α2-AP等。 1.1.3. 免疫法:以被检物作为抗原,制备相应的多克隆抗体,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结合反应来对被检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在凝血仪上多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基本原理是当一定波长的光线通过反应混合液时,被其中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吸收而减弱,在一定范围内,其吸光度与复合物量呈正相关,因此当抗体量固定时,根据复合物的吸光度值,即可推算出待测抗原含量,可测定项目如D-二聚体、vWF因子、FDP等 1.2 检测环境要求: 1.2.1 温度: 10° - 30° C;湿度: 20 - 80% (无冷凝) 1.2.2 电源: 交流电100-240V,50/60Hz;功率:720VA 1.2.3 请勿将仪器直接置于水、直射阳光、冷凝或大风的环境中,这样会导致不正确的检测结 果并导致仪器工作不正常而损坏 1.2.4 仪器的背面和墙之间要始终保持20厘米以上的距离。否则,仪器会过热,连接导管和 连接负载过大而可能引发火灾。 1.3 主要项目检测指标: 1.3.1 检测范围: PT,TT——5~180sec(最宽可设置到600秒) APTT —— 5~300sec (最宽可设置到600秒) Fbg —— 0.25~10 g/L(<0.5g/L或>10g/L建议使用重稀释重检模式) D-Dimer Plus 50~16000 ug/L(>2000ug/L需使用重稀释重检模式) 1.3.2 重复性: PT, APTT ≤ CV 2 % Fbg ≤CV 4 % 因子≤CV 5 % TT CV ≤10 % AT-III CV ≤5 % D-Dimer Plus CV ≤10 %

过滤器完整性验证方案

全自动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 验证方案 验证方案编号:YZFA-STP-14042-05 设备(系统)型号:FILGUARD-311 设备(系统)编号:B1068 验证日期:2014年05月******药业有限公司

方案起草 部门起草人签名日期固体制剂车间 方案审核 审核部门审核人签名日期生产技术部 质量保证部 固体制剂车间 动力车间 方案批准 批准人职位签名日期 质量负责人

目录 1、概述 (4) 2、验证目的 (4) 3、验证范围 (4) 4、验证依据 (4) 5、合格标准 (4) 6、组织机构 (5) 7安装确认 (6) 8运行确认 (8) 9性能确认 (9) 10再验证周期 (11) 11验证进度安排 (11) 12验证最终评价及验证报告 (11)

全自动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验证方案 1概述 FILGUARD-311型全自动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适用于对过滤器完整性检测,判断所用的滤材过滤精度是否符合要求,滤材有无破损以及过滤器的密封性是否完好,以保证过滤器能按要求正常运行。 FILGUARD-311型是由微电脑控制的新一代过滤器可直接检测滤芯的气泡点,压力衰减值和扩散流,仪器结合先进的测试线路和精密的算法软件自动测试过滤器的完整性。 设备名称:全自动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 生产厂家:上海先维过滤设备厂 设备型号:FILGUARD-311型 产品编号:B1068 出厂日期:2014年04月 摆放位置:固体制剂车间化验室 2 验证目的通过全自动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检测过滤器滤芯是否完整,孔径是否符合要求,来证明过滤效果是否满足工艺要求,从面有效地保证药品质量。 3 验证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FILGUARD-311型全自动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的安装、运行、性能确认,并按方案中规定的范围实施确认项目。 4 验证依据 4.1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4.2 《中国药典》(2010年版) 4.3《全自动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操作规程》(SB-SOP-037-05) 4.4 《折叠式过滤器起泡点试验操作规程》(CS-SOP-010-05) 5 合格标准 5.1全自动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的安装和运行其是否符合设计工艺要求。 5.2 测试气泡点的压力值大于预置压力值。 6 验证机构

除菌过滤器测试方法和原理

除菌过滤器测试方法和原理对于关键的除菌级过滤工艺而言,完整性测试是一种必要的手段,以确保过滤工艺的安全性。通过完整性测试,可以确定过滤器自身的完整性及正确安装,可以确保工艺中安装了正确的过滤器,可以确定所安装的过滤器符合制造商提供的标准,还可以确保过滤系统的密闭性等等。同时,进行完整性测试也是各国法规和审计的要求。 总体而言,完整性测试方法分为两大类,破坏性的和非破坏性的,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破坏性测试 对除菌级过滤器而言,破坏性测试是指细菌挑战测试,该测试方法是证明过滤器能够满足苛刻的除菌级过滤器标准的根本方法。在细菌挑战测试中,需根据统计学原理从每批产品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按照标准测试方法(如:ASTM F838-83),利用缺陷性假单胞菌溶液(Brevundimonas diminuta ATCC 19146)进行细菌挑战测试,过滤器需要达到至少107 CFU/cm2滤膜的细菌截留,才可认为该滤器为除菌级过滤器。 Millipore将破坏性完整性测试结果作为每批产品放行的放行标准。而对于客户而言,则需要在除菌过滤器验证时进行细菌挑战测试,测试中采用实际工艺料液并在最差工艺条件下进行。 分类测试名称测试实施者 破坏性细菌挑战测试 制造商以及客户进 行验证时进行 非破坏性 起泡点测试,扩散测试, HydroCorr 制造商出厂时及使用者现场进行 非破坏性测试 非破坏性完整性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毛细管原理的起泡点和HydroCorr(挤水法)测试,以及基于扩散原理的扩散流和保压测试。下面分别做一下简单介绍:

起泡点测试 起泡点测试基于毛细管模型。滤膜的结构中充满了微孔流道,这些微孔流道就形成了很多“毛细管”,当滤膜被润湿液体完全润湿后,液体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而保留于滤膜内部,如果要想将液体挤出膜孔就需要外加一个气体压力。能够克服表面张力将膜孔内的液体完全挤出时所需要的最小压力,就是滤膜的泡点值压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起泡点,基于这种原理的测试方法,就是起泡点测试法。这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非破坏性完整性测试方法。以下为泡点值计算公式: P = 泡点压力 d = 孔径 k = 形状矫正因子 =液固接触角 =表面张力 泡点值直接与过滤器孔径相关联。对滤膜而言,有很多微孔存在,每个孔的泡点值不一定完全一样,所以滤膜的泡点值指的是该滤膜可能的最大膜孔的泡点值,也即最大直径膜孔的泡点。当达到泡点后,滤膜至少有一个孔会被吹干,气体会迅速通过该干燥的孔吹至膜下游,从下游气体流量的突变可以判断达到泡点了。对大面积过滤器而言,由于扩散流较大,手工完整性测试中可能会影响人为泡点的判断,所以对于大面积滤器手工测试推荐采用扩散流测试;而对小面积过滤器,由于泡点与滤器孔径可以直接关联,推荐采用泡点测试。 HydroCorr测试 HydroCorr测试又称为“挤水法”,“水浸入法”。该测试方法是基于水在疏水性滤膜表面存在表面张力和毛细管现象发展出来的。把水压进最大的膜孔所需要的最小压力称为水侵入压力。进行HydroCorr测试时的压力要低于水侵入压力,而对于一个完整的过滤器,将不会有水真正通过过滤膜进入下游。Hydrocorr测试过程当中测定的是折叠过滤器结构尺寸上被挤压而产生的液面下降,形成的“表观”水流量。

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电阻抗 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2009-8-7 9:52 【大中小】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原理又名库尔特原理。 1. 红细胞检测原理:将等渗电解质溶液稀释的细胞悬液置入不导电的容器红细胞检测原 理中,将小孔管(也称传感器)插进细胞悬液中。小孔管内充满电解质溶液,并有一个内电极,小孔管的外侧细胞悬液中有一个外电极。当接通电源后,位于小孔管两侧电极产生稳定电流,稀释细胞悬液从小孔管外侧通过小孔管壁上宝石小孔(直径 <100um,厚度约75um)向小孔管内部流动,使小孔感应区内电阻增高,引起瞬间电压变化形成脉冲信号,脉冲振幅越高,细胞体积越大,脉冲数量越多,细胞数量越多,由此得出血液中血细胞数量和体积值。 三分类血球分析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2. 白细胞分类计数原理根据电阻抗法原理,经溶血剂处理的、脱水的、不同体积的白细胞通过小孔时,脉冲大小不同,将体积为35~450fl 白细胞,分为256 个通道,其中,淋巴细胞为单个核细胞、颗粒少、细胞小,位于35~90fl 的小细胞区,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核分多叶、颗粒多、胞体大,位于160fl 以上的大细胞区,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原始细胞、幼稚细胞等,位于90~160fl 的单个核细胞区,又称为中间型细胞。仪器根据各亚群占总体的比例,计算出各亚群细胞的百分率,医学教育网整理并同时计算各亚群细胞的绝对值,显示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3.血红蛋白测定原理当稀释血液中加入溶血剂后,红细胞溶解并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溶血剂中的某些成分结合形成一种血红蛋白衍生物,在特定波长(530~550nm)下比色,吸光度变化与稀释液中Hb 含量成正比,最终显示Hb 浓度。不同类型血液分析仪,溶血剂配方不同,所形成血红蛋白衍生物不同,吸收光谱不同,如含氰化钾的溶血剂,与血红蛋白医学教育网整理作用后形成氰化血红蛋白,其最大吸收峰接近540nm。

关于过滤器完整性检测

关于过滤器完整性检测 来源:作者:时间:2009-07-11 点击: 泡点的原理:需要一定压力才能使气体冲破已经湿润的滤膜,气体大量从膜孔流出这一点的压力值是这个膜的泡点,测定这一压力值的方法是泡点法。对完整性良好的滤芯,空气由于扩散会通过滤膜孔湿润后形成的液体薄膜,测量透过空气的流量(立方厘米/分钟)即可得到前进流数值。前进流数值可以是在一定压力下已湿润滤膜下游空气透过量,也可以是为维持一定的压力在已湿润滤膜的上游所需的空气流量。 压力保持试验是另一种形式的上游前进流试验。在这种试验中,过滤器滤壳压力达到一个预定值后,系统与压力源隔开,在一定时间内系统压力的衰减值即等同于扩散通过已湿润滤膜的空气流量。由于上游完整性试验不破坏下游的无菌状态,故其在严格的流体工艺中非常有用。 起泡点试验如要准确测定,一般最好是用专业厂家生产的起泡点测试仪,没有起泡点测试仪,也可手工测试。一般只有除菌的0.22μm滤芯或滤膜需作起泡点,方法如下: 试验方法如下: 微孔滤膜起泡点试验 1、将待测试的微孔滤膜或滤芯用注射用水完全润湿,安装到调剂到罐装的输液管路系统中,向装滤膜或滤芯的不锈钢圆盘过滤器或套筒中加入适量的注射用水浸没滤膜或滤芯。 2、从不锈钢圆盘过滤器或套筒的进料端缓慢通入压缩空气,注意压力应按仪器要求。 3、一般仪器可按说明操作,手工测试则需缓慢加大压缩空气至一定压力不同孔径的滤膜或滤芯都有固定的最小泡点值,注意观察在最小泡点值时,注射用水出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4、判定标准 如仪器测试则可自动给出结果是否合格,手工测试则有气泡冒出时的压力值必须等于或大于厂家的最小起泡点值。不合格,要查找原因,是否管路有泄露,否则此滤膜不符合生产要求,应更换,并重新进行此实验,直至滤膜符合生产要求。 5、一般生产厂家的滤芯重复使用(进口滤芯较贵,生产批量又不大),有时不是滤芯漏了,而是滤芯处理不净,有残留物质影响起泡点,要特别注意所用原料的性质。 过滤器完整性测试步骤 一.消毒前 1. 将滤芯润湿,可以先将滤芯完全浸泡在干净水中10-15分钟,也可以将滤芯安装在滤壳中,让干净水滤过滤芯达到湿润目的,一般10英寸需滤过10L以上干净水。 2.将滤芯安装在滤壳上。 3.按测试仪要求,将气源与滤壳及测试仪连接好,并将滤壳上游阀门关闭或用盲堵封好。4.启动测试,输入气体--缓慢升高压力---观察压力表压力变化及出口气泡产生情况。如果试验值在标准值内表示滤芯完好,滤壳密封连接无泄漏,否则,需重新、湿润进行测试,并检查有关密封圈,连接处有无泄漏,如果湿润无问题, 5.密封完好,仍通不过完整性测试,表示滤芯已损坏。

血细胞分析仪五分类检测技术及原理

血细胞分析仪五分类检测技术及原理 血细胞分析仪是医院临床检验应用非常广泛的仪器之一,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血细胞分析的技术也从几年前的三分类转向现在的五分类,从二维空间进而转向三维空间,同时现代血细胞分析仪的五分类技术许多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如鞘流技术、激光技术等。下面就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器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加以说明。 1 采用阻抗、激光散射和荧光染色技术检测法 直流电阻抗法(DC)用于测量细胞体积大小。激光散射产生的前向散射光、侧向散射光和侧向荧光可用于探测白细胞体积大小、细胞内含物的情况(细胞核以及颗粒情况),侧向荧光则可以反映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含量,特有的嗜酸性粒细胞检测溶血剂Str-matolyzer-EO可将除了嗜酸细胞以外的所有细胞溶解或萎缩,含有完整嗜酸细胞的液体通过小孔可以按照电阻法计数技术进行计数。在嗜碱细胞通道中,使用特殊溶血剂Strmatolyzer-BA可将除了嗜碱细胞以外的所有细胞溶解或萎缩,含有完整嗜碱细胞的液体通过小孔可以按照电阻法计数技术进行计数。幼稚细胞检查通道(IMI)可以根据幼稚细胞膜比成熟细胞膜表面含有脂质较少的现象,在细胞稀释悬液中加入硫化氨基酸,由于占位不同,结合在幼稚细胞表面的氨基酸较多,对溶血剂有抵抗作用,当加入溶血剂后成熟细胞易被溶解,而幼稚细胞不易被破坏,可通过电阻法检测出来。综合各个测量方法,得到白细胞五分类的图形和数据。这种技术主要应用在Sysmex研制和开发的SE-9000、SE-9500、XE-2100、XT-1800等系列血液分析仪中。 2 电阻抗和射频电导联合检测法 这种方法是分别采用四个检测系统来检测不同类型的细胞:(1)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检测系统:在细胞悬浮液中加入溶血剂使红细胞溶解,而使白细胞保持完整,细胞浆及核形态近似于生理状态,当这些细胞通过检测系统时,对白细胞进行电阻抗法(测量细胞体积)和射频电导法(检测细胞核和颗粒密度)的联合检测,结果将细胞分成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三个群体。(2)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两种检测系统:在细胞悬浮液中加入特殊的溶血剂,除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外,其他细胞均被溶解或萎缩,再对保持完整的嗜酸性细胞或嗜碱性细胞进行计数。(3)幼稚细胞检测系统:在细胞悬浮液中加入硫化氨基酸,由于占位不同,结合在幼稚细胞的氨基酸比成熟细胞多,且对溶血剂有抵抗作用,当加入溶血剂时,成熟细胞被溶解,只保留着可能存在的幼稚细胞用来计数。目前日本东亚公司的NE1500、SYSNEX公司的SE9000血细胞分析仪就是采用这种方法进行五分类的。 3 多角度激光偏振光散射检测法

血凝分析仪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血凝分析仪的作用及工作原理海力孚生产的HF-6000半自动血凝仪可分为I型和II型,其中I型是双通道、 二人同项,而II型是四通道、四人同项或同人四项,仪器属于临床测量人体血液中各种成分含量的工具,能够定量生物化学分析结果,为临床诊断患者的各种疾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HF-6000是四通道血凝仪型号,该仪器采用光电磁珠法进行分析,能够真正的消除黄疸、溶血、乳糜、浑浊,气泡等的影响,与光学法相比,它的检测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同时具备联动和手动两种方式启动测量,避免人工误差。 HF-6000是一款四通道的分析仪,可一键双模式切换,可检测四人的同一检测项目或者同一个人的四项检测项目,这四项检测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该方法重复性好,监测范围大,从根本上解决了溶血、高脂血症或乳糜微粒、浑浊等干扰物对检测的影响。 血凝仪检测项目成为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仪器内置热敏打印机,自动打印实时报告、综合报告及医学项目的参考值。这就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多便利。 HF-6000四通道血凝仪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可翻转的显示屏,让检测者可以随意调节舒适视角,5.7英寸超量蓝色背光液晶显示,界面更清晰简洁。可打印实时报告和综合报告,结果可用多种单位表示(秒,比率,%,INR,g/l,mg/dl,u/l……)。 相对于其他厂家的血凝仪,海力孚的这款仪器检测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抗干扰能力强,能够消除黄疸、溶血、乳糜、浑浊等的影响,纤维蛋白原检测线性宽,试剂减半,节约试剂。在当前基层医疗机构得到广泛使用。 最后,血凝仪的操作需要检验人员具备专业的操作技能能力,检测操作前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或者我司工程师的培训来进行。

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

Integtest TM系列全自动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 Integtest TM系列全自动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是对过滤材质及过滤系统进行完整性测试的专用仪器,它可以进行气泡点和扩散流(前向流)及保压法测试,检测滤材及过滤系统的过滤精度及完整性。测试方法满足FDA、国家药典及GMP规范中对除菌过滤器进行验证的要求。 仪器特点: ◆在线检测,不干扰下游的无菌状态,完全满足在线式检测要求; ◆微电脑控制全自动检测,具有气泡点扫描、快速泡点检测、扩散流加泡点 同时检测、保压法等多种检测功能; ◆抛弃了单纯的压力衰减分析原理,采用了先进的表观扩散流分析原理,检 测精度与稳定性更好,对过滤器完整性检测的结果与细菌挑战实验关联性更好。 ◆检测精度及重现性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即可以检测国产滤芯, 也可检测进口滤芯; ◆具有系统自检功能,对系统气密性、误操作等具有报错功能; ◆超强存储功能,仪器自动存储检测结果; ◆打印检测结果,便于记录的永久存档; ◆采用先进的测试方法,可以检测大过滤面积的过滤器及过滤系统; ◆背光数字液晶显示屏,显示清晰; ********************************************************************* 产品型号: 基础型:Integtest TM v1.1 型全自动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 标准型:Integtest TM v3.0 型全自动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 测试范围: ◆圆片滤膜(Disc membrane):Φ25至Φ300的各种滤膜; ◆折叠式滤芯 (Standard cartridge):2.5″至40″; ◆囊式滤芯 (Capsule)及小型滤芯 (Mini cartridg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