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考研笔记精华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2021年整理)发展心理学笔记

(2021年整理)发展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笔记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编辑整理: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尊敬的读者朋友们:第十章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笔记)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第十一章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笔记的全部内容。

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笔记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尊敬的读者朋友们:第二十二章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笔记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第二十三章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笔记〉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绪论第一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系统角度,种系或动物演化过程的研究,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个体研究,个体的胚胎期开始一直到衰老死亡的全过程,个体心理如何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变化发展的。

一.描述儿童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行为模式个体在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既包括外显的行为特征又包括内隐的心理特征.真正的心理发展模式能反映生活在各种社会文化背景下儿童共同具有的发展过程。

儿童的动作发展模式,语言获得模式,皮亚杰所描述的儿童思维发展模式,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材料第一章发展理论第一节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1.青少年身体上的变化:(P5)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一是体型外貌的变化;二是脏器机能的健全;三是性的成熟。

此外与心理发展最密切的是: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变化。

2.脑与神经系统的变化:(P10) 神经元的修剪原则——“用进废退”。

3.大脑各部分的发育完善:(P12)①顶叶位于脑的最上部,它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

1②枕叶位于脑的后部,主管视觉。

③颞叶位于额叶的下方,耳朵的正上方,16岁之前颞叶还处于生长阶段,16岁后才开始修剪和髓鞘化。

颞叶主要负责加工听觉刺激和语言信息。

④额叶位于脑的前部,是大脑皮层最大的区域,它最迟发育完善,功能也最复杂,和学习的关系最为密切。

⑤小脑位于脑的后下部,它负责人的运动协调,与平衡、调节身体姿势有关。

⑥杏仁核,和我们的“本能”有关,决定的是较低级的反应。

第二节心理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定义:(P14)指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有续的,模式化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心理发展的含义: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以改进,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

大致体现为:①反应活动从混浊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化;②反应活动从不随意、被动向随意、主动演变;③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④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注意:如果出成简答题,问“心理发展的含义是什么?”必须首先回答发展的定义。

2、心理发展的实质:(P15)1)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发论观点: 内发论观点认为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

必须要牢记的几个人物以及其著名言论: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内发论观点以霍尔、彪勒为代表。

以弗罗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

2)个体心理发展的外铄论观点: 外铄论观点认为心理发展完全取决于个体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

2022考研专业课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考研重点复习笔记及真题汇编

2022考研专业课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考研重点复习笔记及真题汇编

2022考研专业课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考研重点复习笔记及真题汇编节选自识库学习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1.1 复习笔记一、发展心理学的界说(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1)心理活动与心理现象①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或称心理,是指人在实践活动和生活活动中,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必然产生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

②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

a.人的心理过程第一,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

第二,情感过程: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惧等对周围环境的态度体验。

第三,意志过程:根据既定目的,克服困难,做出努力,并通过行为去处理和变革客观的现实。

b.人格人格(personality),又称个性,是指对待某个事件,不同的人在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和价值观等方面会表现出差异,这种差异既与个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经验和学习有关。

(2)心理科学的特殊性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不同,它不具形体,不能直接观察得到。

心理活动通过人的外部行为,主要是动作和言语表现出来。

①人的行为受到心理活动的支配和调节。

外部行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心理过程和人格对行为有很大影响。

②人是有意识的高等动物,人的心理非常复杂,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某些心理活动。

因此根据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分析某种心理活动时,必须非常谨慎。

③人心理的复杂性、外部行为的多变性,并不意味着无法研究人的心理活动。

通过较长的时间、全面系统地观察或借助于仪器分析,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有所了解。

2发展心理学发展,一般泛指某种事物的增长、变化和进步。

人的发展指的是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其中,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

(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最新3.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

最新3.发展心理学笔记整理

;( 3) 心理发展的不平 ①出生后的第一年是个
体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② 婴幼儿期 属第一发展加速期;③童年期是发展速度较快
的缓慢发展期;④少年期(主要指 青春发育期 )是第二个加速发展期。青年期结束达高峰
进入成熟期。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特征: 1、年龄特征;心理发展与年龄有密切联系,一是时
认知过程的更替 起着
主导作用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 1. 遗传和环境 的作用问题; 2. 连续性和阶段性 的关系问题; 3. 内动力和外动力 的关系问题; 4. 关键 期问题; 5. 普遍性和特殊性。
1. 描述; 2. 解释; 3. 预测; 4. 控制;具有层层递进的关联
特殊性 体现的是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简称为 发展性 ,是发心的 核心特点 ; 年龄跨度大 是显著特征
195)
一是发生: 从无到 有;二是发展: 从 简到繁
1. 整体性 有机联系的 整体 ,发展在 相互作用 中实现:①心理活动有 质的规定性 , 不是相加 的集合; ②发展是在 互动关系 中进行。
2. 社会性
心理发 展性质 3. 活动性
受社会环境制约 ,在 交往过程 中实现;高级心理发展由 社会文化决定 ,通过 语言符号 不断 内化。
2 、心理发展的社会性: 受 社会环境制约 ,在 交往过程 中实现的;维果斯基:人的高级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心理机能的发展由社会文化所决定,是通过 语言符号 的中介作用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3 、心理发展的活动性: ⑴、主体与客体之间 相互作用 的结果(心发的决定作用 - 皮亚杰) ,
桥梁是活动 ,动作和活动是相互作用的中介。 ⑵、动作和活动包括外部动作和内化活动 (内

发展心理学笔记

发展心理学笔记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发展规律:1、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2、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3、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4、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类似“人的生理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一)心理发展的3个内涵(广义心理发展):1.心理的种系发展(指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即比较心理学,意义:为研究人类心理的发生发展准备了前提条件。

)2.心理的种族发展(又叫民族心理学,对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各民族的心理进行比较研究;)3.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发生,二是发展。

发生指的是心理“从无到有”,发展指的是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

通常所说的心理发展,多指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这是从狭义上理解心理发展,即发展心理主要是研究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

(二)心理发展的4个性质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心理发展是在各种心理过程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心理发展的整体性表现:其一,心理活动有其独特的质的规定性;其二,心理的发展是在各种心理过程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中进行的。

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

人有两种属性(自然,社会)(1)人的心理发展是受人类社会环境制约。

(2)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由社会文化所决定,是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作用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

(1)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桥梁就是活动。

(2)对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皮亚杰)。

动作和活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这里的动作和活动包括外部动作和内化活动两个方面。

“活动的内化”最成熟的内化水平称为“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对自我的确认、认可)也就是外部的活动逐步改造为内部智力的活动”(列昂节夫)。

这是说,内化是一种过程。

内化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转化过程,内化过程表现为概括化、言语化、简约化和超越化。

发展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

发展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

发展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一、概览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从胎儿期到老年期心理发展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在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心理变化,包括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

本章节将简要概述发展心理学的主要概念、研究范围以及其在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性。

主要概念:发展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类心理发展的过程,包括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这一过程从胎儿期开始,一直延续到老年期。

心理发展不仅包括个体内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还受到外部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研究范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人类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从胎儿期的大脑发育、婴儿期的感知和动作发展,到幼儿期的语言学习、学龄期的认知发展和青春期的心理社会变化,再到成年期的心理成熟和老年期的认知衰退等,都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重要性: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教育、家庭和社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心理变化和挑战,有助于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

通过对心理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现象的本质,推动心理学理论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各个关键领域,包括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等。

通过本笔记的学习,你将能够全面理解发展心理学的知识体系,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发展心理学简介发展心理学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阶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婴儿期心理发展、幼儿期心理发展、儿童期心理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成人心理发展和老年心理发展等。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且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主要关注感知觉、动作和依恋关系的形成;幼儿期则开始关注认知。

家庭关系以及个人成就的实现;老年期则关注生活满意度的保持、生理和心理适应等。

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也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注。

发展心理学笔记

发展心理学笔记

发展心理学理论第一节成熟势力观maturation一、代表人物:格赛尔二、基本观点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成熟和学习,但成熟更为重要。

成熟:格塞尔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

心理发展是由机体的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它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变化。

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

发展的动力是成熟:发展取决于成熟,成熟取决于基因所决定的时间表。

格塞尔认为,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学习并不是不重要,但是,当个体还没有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学习的效果是很有限的。

一、华生的观点(环境决定论)1、否认遗传的作用①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反应。

刺激来自于客观而不是决定于遗传,因此,行为不可能取决于遗传。

②华生承认机体在构造上的差异来自遗传,但他认为,构造上的遗传并不能证明机能上的遗传。

由遗传而来的构造,其未来的形式如何,要决定于所处的环境。

③以控制行为作为研究目的,而遗传是不能控制的,所以遗传的作用越小,控制行为的可能性则越大。

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①华生提出构造上的差异及幼年时期训练上的差异足以说明后来行为上的差异。

②华生提出了教育万能论。

③提出学习理论。

条件反射是外部刺激,外部刺激是可以控制的,不管多么复杂的行为,都可以通过控制外部刺激而形成。

3、对儿童情绪的研究华生指出:初生儿只有三种非习得的情绪反应——怕、怒、爱。

由于环境的作用,经过条件反射,促使怕、怒、爱的情绪不断发展。

华生特别强调家庭环境在情发展中的作用。

(1)怕初生儿的惧怕表现为:呼吸加快,双手紧握或乱动等。

引起这种先天惧怕的原因是:突然的噪声和失恃。

其余惧怕都是此基础上建立的条件反射,华生称之为习得性惧怕。

惧怕主要是一种条件反射性行为。

(2)怒最初的愤怒是身体运动受阻而引起的。

发怒的表现是整个身体僵硬,双手、双臂、双腿、乱舞、屏息、哭叫,脸色发青等。

(3)爱华生认为,产生爱的反应的刺激包括皮肤抚摸、挠痒、轻轻地摇晃,轻轻地拍打、通过刺激“性感带区域”,如嘴唇、乳头、性器官等特别容易唤起这种反应,这种爱的反应包含着广泛的内容,如“亲密的”、“善良的”、“和蔼的”等。

发展心理学考研笔记精华版

发展心理学考研笔记精华版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林崇德第二版)(Chong-de lin The second edition )第一章绪论(一)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指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的过程。

通过社会化,个体获得在社会中进行正常活动所必需的品质/价值/信念以及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方式。

社会化的过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发展而形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年龄特征:指个体生理心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

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来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就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而言,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从出生到死亡,一般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就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而言,各种心理现象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成熟期/转折期,其实质就是各个阶段各种心理现象的质变年龄。

心理特征与个体生理发展阶段有关系,但不完全是由年龄决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即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林崇德第二版)(Chong-de lin The second edition )第一章绪论(一)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指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的过程。

通过社会化,个体获得在社会中进行正常活动所必需的品质/价值/信念以及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方式。

社会化的过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发展而形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年龄特征:指个体生理心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

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来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

就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而言,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从出生到死亡,一般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就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而言,各种心理现象发展的敏感期/ 关键期/成熟期/转折期,其实质就是各个阶段各种心理现象的质变年龄。

心理特征与个体生理发展阶段有关系,但不完全是由年龄决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即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关键期:指有机体早期生命中某一短暂阶段内,对来自环境的特定刺激特别容易接受或者掌握某一种技能的最佳时期。

1937年洛伦兹曾对鸟类自然习性的观察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会追逐它首先看见的活动的有机体,这种现象称为“印刻”。

这个时间很短,称为关键期。

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关键期,如2—3岁为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如果错过关键期,与这个时期相联系的能力就会永远丧失。

(二) 发展心理学的变迁德国学者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把对自己孩子出生后三年的观察的纪录整理而成在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是公认的第一部儿童心理学著作。

达尔文在长期观察自己孩子后于1876写成的《一个婴儿的传略》以及其进化论的思想都大力推动了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1.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与近代社会、自然科学、教育三方面的发展紧密相关。

①文艺复兴后西方妇女儿童社会地位提高。

②辩证自然观形成,要求科学从发展的观点研究事物本质和规律。

③近代教育要求在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基础上进行教育2.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历史过程。

(北师大2004研)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所著的《儿童心理》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19世纪后期之前是准备时期。

在近代社会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近代教育发展的推动下,经过许多科学家对儿童发展研究的促进,终于在19世纪后期诞生了科学的儿童心理学。

(2)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形成时期。

在欧洲和美国出现了一批心理学家,开始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

此外,继普莱尔以后,有一些先驱者和开拓者,如美国的霍尔/鲍德温/杜威/卡特尔,法国的比纳,德国的施太伦等,都以他们各自的成就,为这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3)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分化和发展时期。

由于整个心理学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和著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等;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也相继出现,如瑞士的皮亚杰,美国的格赛尔,奥地利的彪勒夫妇,法国的瓦龙等,这个时期儿童心理学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演变和发展时期。

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意识理论观点的演变,原来的学派,有的影响逐渐减小,如霍尔的复演说,施太伦的人格主义以及格式塔学派;有的则以新的姿态出现,如比纳/西蒙的测量学说;有的学派在革新后,仍有很强的势力,如新精神分析/新行为主义等。

二是具体研究方法上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研究方法的不断现代化,发现了许多关于儿童发展的新事实,从而丰富了儿童心理学的理论。

3.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

(1)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2)精神分析学派的荣格率先进性了研究。

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开展发展研究的心理学家。

他的发展观涉及三方面:①提出前半生与后半生分期的观点。

②重视中年危机。

③论述了老年,特别是临终前的心理。

(3)发展心理学问世。

1930年美国的何林渥斯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1935年美国古德伊洛弗出版《发展心理学》畅销欧美。

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儿童心理学”。

(三) 发展心理学的进展1.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的进展。

(1)横向整体化变化。

①新的交叉学科不断出现。

如发展心理语言学,发展心理生物学等。

②研究范围向人生的两极延伸。

原因有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科发展的需求以及邻近学科对发展心理学的促进作用。

(2)纵向整体变化。

指发展心理学研究重点的变化,指向人类的具体实践领域,人们逐渐把重点转向发展心理学的应用方面,努力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

(1)系统科学原理成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2)发展心理学研究思路的生态化取向。

(3)重视纵向(或聚合交叉)的研究。

(4)研究方式的跨学科与跨文化特点。

(5)研究方法的综合化与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6)研究结果的数量化特征。

3.研究理论的进展。

(1)一般理论的进展。

若干重要的理论正在主导着发展心理学研究,其中包括生态系统理论,毕生发展理论和交易理论。

行为遗传学的观点强调后天与先天的作用,新皮亚杰主义的模型接纳了神经学因素,信息加工因素,具体任务因素对于认知的影响,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观强调社会互动与文化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力量。

//(2)社会性和品德发展理论。

如心理理论的重视,社会道德反思,品德是年龄/ 教育/智力以及社会文化经验的函数理论等。

(3)认知发展理论。

①认知发展的三级水平的观点。

A.卡洛尔提出了智力智力的三层级理论。

他认为,智力的最高水平层由一种因素构成,即一般智力因素;中间水平层由七种因素构成,即流体智力,晶体智力,一般记忆容量,一般视知觉,一般加工速度,一般听知觉;最低水平层由许多特殊的因素所构成。

B.智力发展的三水平系统。

德梅特里奥和瓦拉耐兹提出智力发展的三水平系统。

根据该理论,智力被设想为一个垂直的大厦,包括三个主要的水平:一个环境指向的水平,另一个是自我指向或超认知的水平,在一个是与信息加工有关的过程水平。

②五种智力新理论。

A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在《智力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的概念。

他列出了七种智力成分,分别是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知人的智力/自知的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空间智力。

后来,加德纳又添加了自然主义者智力和存在主义智力。

B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

美国耶鲁大学的斯滕伯格提出了成功智力理论。

成功智力是指为了完成个人的以及自己群体或者文化的目标,从而去适应环境/改变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

分析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思维能力是成功智力的三种成分。

C.珀金斯的真智力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珀金斯于1996年提出了真智力理论。

他核查了大量关于智力测验和促进智力的研究,进而提出智力包括三种主要的成分或者维度:一种是神经智力,指神经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度;二是经验智力,指个人积累的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三是反省智力,指解决问题/学习和完成挑战智力任务的广泛的策略。

D.塞西的生物生态理论。

美国康纳尔大学的塞西认为,智力是天生潜力/环境(背景)/内部动机相互作用的函数。

个体的环境资源有两类,一类是近端过程,即直接环境中与客体的持续相互作用;另一类是远端因素,由影响近端过程的形式与质量的环境维度组成。

E.梅耶尔与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

情绪智力的概念是由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梅耶尔等人于1990年提出来的。

梅耶尔等人认为,情绪智力用以说明人们如何知觉和理解情绪,具体而言,是知觉和表达情绪/在思维中同化情绪/理解和分析情绪/调控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

而戈尔曼认为情绪智力包括自我控制/热情/坚持性和自我激励能力,这种情绪智力原来被称为性格。

两种理论都是从内涵范围来定义情绪智力,但不同的是戈尔曼把它定义为能力与性格或人格倾向的混合物,而梅耶尔等反对把情绪智力定义为能力/ 性格等多种因素的混合物,而坚持把它定义为传统智力中的一种。

但是,两种理论也有共同点,都认为情绪智力包含多个因素,虽然数量有所不同。

总之,情绪智力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在概念/理论等方面都有待深入研究。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一)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1.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发展就是性心理的发展。

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性本能力比多集中的不同部位,形成性感区,根据性感区的不同,弗洛伊德把力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①口唇期(0~1岁):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

吮吸本能也能产生快感。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经历口唇期的阶段,流露出较早阶段的快感和偏见。

往后的发展阶段直至成人,出现的吮吸或咬东西(如咬铅笔等)的愉快,或抽烟和饮酒的快乐,都是口唇快感的发展。

②肛门期(1~3岁):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

例如,大便产生肛门区域粘膜上的愉快感觉,或以排泄为快乐,以抹粪或玩弄粪便而感到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