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竞赛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构建
构建学科竞赛平台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论文

构建学科竞赛平台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摘要:学科竞赛是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之一,本文根据贺州学院近年来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赛事经验,针对机械与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教学理念的创新,赛事创新平台的构建以及参赛过程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论述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具体措施。
实践证明,赛事成绩明显提高,也促进了我院实践教学改革的。
abstract: subject competition is one of important platforms to stimulate undergraduates’ interest and potential and to train their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national undergraduate electronic design contest and mechanical innovation design competition of hezhou university in recent years, we discuss the concrete measures to raise undergraduates’ practical ability and to train their innovative mentality from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the creative teaching idea, the construction platform,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otivational mechanism in view of improvement of electronic and mechanical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关键词:学科竞赛;实践创新能力;平台key words: subject competition;practical and innovativeability;platform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272-020 引言作为我国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重要平台之一——学科竞赛,不仅是综合知识的平台,而且还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优秀平台。
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体系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090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体系◎陈全基于学科竞赛、校企合作和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等三种形式,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目标,完善课外科技实践教学机制和评价反馈系统,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瞬息万变,产业化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社会上更加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但目前大部分高等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依旧相对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缺乏实践教学、教学设备过于陈旧、课程单一。
针对这些原因,通过构建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体系,不仅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和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高等学校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
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体系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体系是建立在完整的实践教学机制的基础上,具有明确的课外实践活动目标,丰富的科技课外实践活动形式和健全的评价反馈系统。
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
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是一个探索性的过程,充分将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科研项目相结合,巩固了所学的专业基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科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也会遇到许多以前从未见过的难题,这就需要学生们学会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并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反复研究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一过程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课外科技实践活动通常以团队的形式开展,需要团队的成员分工合作。
学生们应该学会以集体的利益为首要任务,个人服从集体,甘于奉献。
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参与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应该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
从研究方案、确定技术路线、模型加工、再到说明书的撰写、制作相应的视频动画、演讲答辩等每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
浅析如何依托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提出 了如下建议 以促进大学生科技 创新 能力 的提 升 : 第一 ,创新奖励体制本土化 、平 民化 ,扩大科技创新影 响力。 在国家相关科技创新的奖励体制下 , 针对本学校的相关 情况 ,综合考虑师生互动程度 、学生主动 陛 、学校相关基 础 配套设施建设等多种 因素 , 将创新体制本 土化 ,更加符合本 校 的现状及本校现有 的发展状况 ,并对将来 的发展起到前瞻
新文化氛 围。 此外 ,通 过依托 大学科技 园 ,促 进科研 创新成果 转化 , 逐级 实现资源共享的科研创新助力工程 ,完善科技创新 体制 的宣传 、推广与反馈 ,针对不 同问题和矛盾找 出相应 的解决
方法 ,是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奖励体系进一 步的完善 , 从 而切 实提升大学生的科 技创 新水 平的必经 之路 。
青 年与社会
青年论坛
浅析如何依托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大学生 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杨 鹏 程
( 郑州大学 教 育 系,河南 郑州 4 5 0 0 0 1 )
摘 要 :科技创新体 系的构 建对于师 生科技创新 意识及能 力的培 养具有重要 的前 瞻作 用。本次调 查以郑 州大 学在读本 科 生 为对 象进行 走访调研 ,了解郑 州大学现行科技创新 的奖助体 系建设 现状及本科 生的科技 创新意识 ,基 于调 查结果对科技 创 新 奖助体 系建设提 出建设性意见 来提 升大 学生科技创 新意识和科技创 新 团体的 引导作 用 ,从而 营造 出更为浓厚的科研 学术氛
围, 提升 高校 师生的科研创新水平 。 关键 词 :高校科技创新 奖助体 系;大学生;创新 意识及 能力
“五位一体”赛事育人体系的 构建与推进

“五位一体”赛事育人体系的构建与推进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五位一体”赛事育人体系是指通过体育运动、文化艺术、科技创新、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赛事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一体系的构建和推进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教育领域,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育为主,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
而“五位一体”赛事育人体系的提出,为学校教育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能够通过赛事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构建和推进“五位一体”赛事育人体系,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进赛事育人体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培养路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1.2 问题意义赛事在学生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竞技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赛事育人的效果并不明显,学校在赛事组织、指导和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赛事资源不足、赛事活动单一、赛事评价不合理等。
构建和推进“五位一体”赛事育人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建立“五位一体”赛事育人体系,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借助“五位一体”赛事育人体系,学校可以更好地发挥赛事的教育功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通过“五位一体”赛事育人体系,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解决赛事育人中存在的问题,推进“五位一体”赛事育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1.3 目标设定为了更好地推进“五位一体”赛事育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我们需要明确具体的目标设定。
基于科技竞赛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教育 ,2020(8):83.
[2] 杨骄扬 . 巧用打击乐器创建多彩课堂 : 浅谈打击乐器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J]. 黄河之声 ,2019(18):118.
[3] 刘娟 . 巧用打击乐器创建多彩课堂 : 浅谈打击乐器在小
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
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单一化 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重要手段。工程管理专业的实 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验、实习、课程设计、软件实训等, 教师普遍采用总结性评价形式,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 握程度,过程考核主要依赖平时作业成绩以及出勤率。总 结性评价形式侧重结果而非过程,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因此,评价标准 的单一化不能呈现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学生难以得到有 效反馈,不利于学习改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实践·实训
10.3969/j.issn.1671-489X.2020.21.138
基于科技竞赛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
◆杨莉琼 古松
摘 要 针对西南科技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缺乏连 贯性、整体性、创新性等问题,提出以科技竞赛为驱动的实践 能力培养模式。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教学能 力及第二课堂改革,搭建基于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创新实践课程 体系实施平台,平台实施效果显著,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的工 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科技竞赛;工程管理专业; 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平台;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21-0138-03
师的创新实践能力。 构建基于科技竞赛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学生的实践学
习效果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总结性评价方式,同时应该采用 多元化、多标准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将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 评价思路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细致全面的考核标准、合理 的评价权重体系、主动式的过程监督控制以及及时的信息 反馈机制,如图 2 所示。构建基于科技竞赛的创新实践考 核体系,侧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创新能力的体 现,摒弃传统的仅依据考勤和实践报告打分的做法,激励 学生敢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新构思并能付诸实践 [6]。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促进方案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促进方案一、明确目标与定位我们需要明确这个方案的目标。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举办一些科技创新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活动定位为:实用、创新、共享。
二、构建多元化活动体系1.创意竞赛:举办各类创意竞赛,如科技产品设计大赛、创新论文大赛等,鼓励大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实际作品。
2.创业挑战:设立创业基金,鼓励大学生团队开展创业项目,通过实际的商业运作,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素养。
3.学术沙龙:定期举办学术沙龙,邀请知名学者、企业家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行业动态,为大学生提供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台。
4.实践基地: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提供各类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让大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三、搭建资源共享平台1.线上资源库:建立线上资源库,收录各类科技创新资料、工具和教程,方便大学生随时随地查阅和学习。
2.交流社区:创建线上交流社区,鼓励大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新心得和成果,同时也为他人的创新项目提供反馈和建议。
3.合作伙伴:与企业和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和项目合作的机会,拓宽他们的创新视野。
四、强化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1.政策扶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
2.奖励机制:设立科技创新奖学金、荣誉称号等,对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大学生给予奖励和表彰。
3.成果转化:鼓励大学生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五、持续优化活动效果1.反馈与改进:定期收集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活动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2.跟踪与评估:对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大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和评估,了解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情况,为后续活动提供参考。
3.持续推广: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持续推广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这个方案就像一幅画卷,在我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以科技竞赛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构建

学术论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
对高等学校而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切实要求。
近年来,许多高校已经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中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出了社会需要的人才。
1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大学生在学校的组织和引导下,依靠教师的指导,主要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学术科技活动,其本质是一种创新的科技实践活动[1]。
实践证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相关学科的知识面,加深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环境和氛围,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推进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
一方面,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另一方面,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还可以大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诸如组织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等。
因此,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的一种很好的创新教育方式。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方法。
因为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全面的综合的活动,也是一项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活动,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解决了高校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从而缩小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2 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一些高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与运行方面还没有形成制度,存在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现象。
主要有:学术氛围欠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不高[2]。
比如,笔者所在校区,当举办各种“学术讲座”时来参加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且大部分是因硬性要求来参加的,这种情况下各种学术讲座的效果可想而知。
“以赛导学 以赛促研 以赛推产”三级推进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以赛导学以赛促研以赛推产”三级推进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作者:王允圃刘玉环 RUAN Roger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21年第02期摘要:學科竞赛对于推进高校实践创新平台建设、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通过构建与实践“以赛导学,以赛促研,以赛推产”三级推进式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有利于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关键词:学科竞赛三级推进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1)01(b)-0192-05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Based on Three-level Progressive Mode of "Guiding Learning, Promoting Research, and Improving Industrialization by Competition"WANG Yunpu1,2 LIU Yuhuan1,2* RUAN Roger3(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Province, 330047 China; 2.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Biomass Convers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Province, 330047 China; 3. Department of Bioproducts and Biosystems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Saint Paul, Minnesota,55108 United States)Abstract: Subject competi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plat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spirit,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Cite a cas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in Nanchang University,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based on “three-level progressive mode” of guiding learning, promoting research,and improving industrialization by competition, is conducive to comprehensively deepen the refor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talents and 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teaching-research-application.Key Words: Subject competition; Three-level progressive mode;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动力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科技竞赛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构建
作者:彭晓文凌云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1期
摘要: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激励机制、创新基地、团队建设、资金保障等方面对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科技竞赛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231-0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
对高等学校而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切实要求。
近年来,许多高校已经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中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出了社会需要的人才。
1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指大学生在学校的组织和引导下,依靠教师的指导,主要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学术科技活动,其本质是一种创新的科技实践活动[1]。
实践证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相关学科的知识面,加深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环境和氛围,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推进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
一方面,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另一方面,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还可以大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诸如组织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等。
因此,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的一种很好的创新教育方式。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方法。
因为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全面的综合的活动,也是一项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活动,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解决了高校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从而缩小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2 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一些高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与运行方面还没有形成制度,存在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现象。
主要有:
学术氛围欠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不高[2]。
比如,笔者所在校区,当举办各种“学术讲座”时来参加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且大部分是因硬性要求来参加的,这种情况下各种学术讲座的效果可想而知。
同时,很多学生缺乏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往往是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一般只能按照老师的课题步骤开展辅助性研究。
教师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指导的积极性也不强。
因为教师自身有着较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量要完成,指导学生课外活动费时费力,再加上科技创新活动以参加竞赛居多,能获得预期的奖项的只是少数,所以目前大多停留在自发阶段。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可持续发展式的投入。
这里主要体现在高校缺乏长期的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划,忽视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队伍及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相关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和硬件设施资源不能保障。
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良性发展。
3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构建
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
以科技竞赛为抓手,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能动作用,通过健全保障机制,完善管理机构,优化资源,搭建科技创新团队,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制度上,要完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这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根本。
要激发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稳定、规范发展,必须有一套组织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作保障。
应成立以教学部门为主的专门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包括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创新基地建设、资金筹措及使用、指导教师的选拔及考核等等[3]。
从硬件上,要优化资源,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建立科技创新基地。
这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
场地和设备是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物质载体,高校要提供一些开放的实验室、通过自建或与企业合建的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等形式作为科技创新的实验场所。
甚至可以在校外通过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利用相关企业的技术优势,走“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
从团队上,要两手抓,建立和形成一支以学生为主体,以指导教师为核心的科技创新队伍。
既要调动教师的指导积极性,也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这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关键。
首先要建立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指导教师队伍。
通过制定指导教师工作职责,落实指导工作量,开展评奖评优等途径鼓励教师参与科技宣传、科技讲座、科研指导等工作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要发挥学生科技社团的骨干作用,尤其是其中的骨干分子的示范带头作用。
这样以点带面,就能全面调动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从策略上,要以各类学术科技竞赛为抓手,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带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建设。
这是开拓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方法。
通过组织参加各类学术科技竞赛,激发学生兴趣,带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有序建设。
目前全国众多的在校大学生都直接或间接参与“挑战杯”各级选拔赛。
二十多年的“挑战杯”竞赛培养了一大批科技、商业精英[4]。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从科技竞赛入手,发掘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在吸引力、感召力,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率与覆盖面,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强烈意识,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觉的需求。
4 结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必定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以科技竞赛为抓手,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不失为一个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邹海贵,常立农.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内涵、特征及价值探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3-15.
[2] 林凌,庄文敏.普通院校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
刊,2008(17):72-74.
[3] 胡涛,金叶玲,陈静,等.大学生自主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和保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5):26-27.
[4] 丁三青,王希鹏,陈斌.我国高校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教育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1):9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