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合集下载

大肠杆菌对人体益处和危害

大肠杆菌对人体益处和危害

⼤肠杆菌对⼈体益处和危害⼤肠杆菌对⼈体益处和危害⼤肠杆菌是⼈和动物肠道中最著名的⼀种细菌,主要寄⽣于⼤肠内,约占肠道菌中的1%。

是⼀种两端钝圆、能运动、⽆芽孢的⾰兰⽒阴性短杆菌。

⼤肠杆菌能合成维⽣素B和K,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若进⼊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

在⽔和⾷品中检出,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

⼤肠菌群数常作为饮⽔、⾷物或药物的卫⽣学标准1 常见种类⼤肠杆菌⼤肠杆菌O157:H7⾎清型属肠出⾎性⼤肠杆菌,⾃1982年在美国⾸先发现以来,包括中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报道,且⽇见增加。

⽇本近年来因⾷物污染该菌导致的数起⼤暴发,格外引⼈注⽬。

在美国和加拿⼤通常分离的肠道致病菌中,⽬前它已排在第⼆或第三位。

⼤肠杆菌O 157:H7引起肠出⾎性腹泻,约2%~7%的病⼈会发展成溶⾎性尿毒综合征,⼉童与⽼⼈最容易出现后⼀种情况。

致病性⼤肠杆菌通过污染饮⽔、⾷品、娱乐⽔体引起疾病暴发流⾏,病情严重者,可危及⽣命。

⼤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兰⽒阴性短杆菌,⼤⼩0.5×1~3微⽶。

周⾝鞭⽑,能运动,⽆芽孢。

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是⼈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婴⼉出⽣后即随哺乳进⼊肠道,与⼈终⾝相伴,其代谢活动能抑制肠道内分解蛋⽩质的微⽣物⽣长,减少蛋⽩质分解产物对⼈体的危害,还能合成维⽣素B和K,以及有杀菌作⽤的⼤肠杆菌素。

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

但若进⼊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

在肠道中⼤量繁殖,⼏占粪便⼲重的1/3。

兼性厌氧菌。

在环境卫⽣不良的情况下,常随粪便散布在周围环境中。

若在⽔和⾷品中检出此菌,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从⽽可能有肠道病原菌的存在。

因此,⼤肠菌群数(或⼤肠菌值)常作为饮⽔和⾷物(或药物)的卫⽣学标准。

(国家规定,每升饮⽤⽔中⼤肠杆菌数不应超过3个)⼤肠杆菌的抗原成分复杂,可分为菌体抗原(O)、鞭⽑抗原(H)和表⾯抗原(K),后者有抗机体吞噬和抗补体的能⼒。

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检验科实验活动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一、引言实验室中的实验活动,尤其是涉及到生物领域的实验活动,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生物危害性。

为确保实验室和实验人员的安全,进行实验活动前,有必要对实验所涉及的生物危害进行评估,并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报告就实验活动的生物危害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建议。

二、实验背景本次实验活动旨在研究细菌的增殖过程,通过培养细菌并观察其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分析细菌的增殖速率以及环境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三、生物危害评估根据实验活动的性质和目的,本次实验涉及到的生物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染风险:实验活动中使用的细菌可能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存在感染风险。

误操作、实验器材的不当处理或细菌暴露可能导致感染事件的发生。

2.毒性物质:实验中所使用的细菌培养基、酶切剂等物质可能具有毒性,误接触或吸入可能对实验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3.遗传物质:实验中使用的细菌包含遗传物质,若遗传物质泄漏或误操作可能对环境和实验人员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根据以上评估,本次实验活动涉及到的生物危害较为明显,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实验室和实验人员的安全。

四、防护建议基于生物危害评估结果,下面提出相应的防护建议:1.实验操作人员应经过必要的生物安全培训,熟悉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了解细菌的危害性和应急处理措施。

2.实验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和护目镜,以防止细菌直接接触皮肤、吸入或飞溅进入眼睛和口鼻。

3.实验室应配备安全实验台和生物安全柜,确保实验台面的材质易于清洁,防止细菌滋生和繁殖。

4.细菌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细菌外泄和污染环境。

5.严格控制细菌培养基的使用和处理,避免误吞食或皮肤接触。

6.在实验过程中避免纯化细菌时的气溶胶产生,可采用安全离心机或其他无菌操作方式。

7.实验后,将实验器材、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理,避免细菌污染的扩散。

五、结论本次实验活动涉及到的生物危害较为明显,但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生物危害对实验室和实验人员的危害。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检验科).doc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检验科).doc

重要病原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危害实验活动所序传播病原微生是否可以预病原菌名称程度需生物安全致病性稳定性暴露后的潜在后果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号途径物的宿主防和治疗分类实验室级别1 大肠埃希菌第三二致病菌呼吸、对理化因素人腹泻 , 肠外化脓性炎可以预防和预防 : 疫苗。

治疗:喹诺酮类血液、抵抗力不强症 , 败血症 , 脑膜炎。

治疗类, 头孢类等抗生素。

泌尿2 沙门菌属第三二致病菌粪口环境中生存人伤寒可以预防和预防 : 疫苗。

治疗:喹诺酮类能力较强治疗类 , 氯霉素,磺胺类,头孢类等抗生素。

3 甲、乙、丙型副第三二致病菌粪口环境中稳定人肠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预防 : 疫苗。

治疗:喹诺酮伤寒沙门菌类存在较长时治疗类 , 氯霉素,磺胺类,头孢间类等抗生素。

4 鼠伤寒沙门菌第三二致病菌肠道、环境中稳定人肠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喹诺酮类 , 氯霉素,类粪口存在较长时治疗磺胺类,头孢类等抗生素间(须做药敏)。

5 亚利桑那沙门菌第三二致病菌粪口环境中稳定人和动物肠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 : 环丙沙星等多种抗生类存在较长时治疗素(须做药敏)间6 志贺菌属第三二致病菌粪口环境中可存人细菌性痢疾可以预防和预防 : 疫苗。

治疗:喹诺酮类在 10-20 天治疗类, 头孢类等抗生素。

危害实验活动所序传播病原微生是否可以预病原菌名称程度需生物安全致病性稳定性暴露后的潜在后果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号途径物的宿主防和治疗分类实验室级别7 迟钝爱德华菌第三二条件致泌尿、冷血动物体人和动物呼吸道,泌尿道,伤可以预防和治疗 : 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类病菌生殖内稳定存在口感染,脑膜炎,败治疗测(须做药敏)血症8 变形菌属第三二条件致泌尿、环境中稳定人呼吸道,泌尿道,伤可以预防和治疗 : 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类病菌伤口、存在口感染,脑膜炎,败治疗测(须做药敏)血液血症。

9 其他肠杆菌第三二条件致泌尿、环境中稳定人呼吸道,泌尿道,伤可以预防和治疗 : 抗生素敏感性不可预类病菌伤口、存在口感染,脑膜炎,败治疗测(须做药敏)血液血症。

大肠埃希氏菌危害评估报告

大肠埃希氏菌危害评估报告

宁城县中蒙医院SOP文件大肠埃希氏菌危害评估报告一.危害程度分类大肠埃希氏菌俗称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是人类和动物的肠道正常寄生菌,随粪便排出后,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食品和水源卫生监督的指示菌。

在卫生部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将其列为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为Ⅰ级)属条件致病性微生物、是人类腹泻、肠炎、感染等疾病的致病菌之一,临床样本的大肠埃希氏菌分离培养,药物敏感性实验,生化鉴定、涂片镜检等活动均在本实验室进行,对工作人员有一定危害。

要做好防护。

二.背景资料大肠埃希氏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短小、有鞭毛、有菌毛,部分菌株有荚膜。

本菌为兼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37度,最适PH7.4-7.6,在营养琼脂生形成中等大小,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在自然条件下,大肠埃希氏菌广泛存在,尤其不干净的、变质的食物,人食用后易引起腹泻,大肠埃希氏菌对理化的抵抗力较其他肠杆菌科细菌低,1%碳酸15-30分钟和加热56-60度,5分钟既能被杀死,对酸较敏感。

大肠埃希氏菌的致病作用主要是侵袭力、内毒素、肠毒素。

所致疾病为腹泻,肠外感染。

细菌性痢疾主要为食入被大肠埃希氏菌污染的食物所引起,要求在实验室内不得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储存食品和饮料,严禁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严禁添标签,按要求洗手。

大肠埃希氏菌的天然宿主主要为人和其他动物,人和动物的粪便是主要传染源,。

一般市县医院均能治疗大肠埃希氏菌所致疾病。

三.实验室实验活动及其危险性与预防措施用显微镜观察培养物,粪便等样品时,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在大肠埃希氏菌的传代药物敏感实验、生化分型等操作时,严格操作规程,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扩散。

拟手取的防护措施有,标本的操作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拟采取的防护措施有:1在工作台面应当放置一块浸有消毒液的布或吸有消毒液的纸,使用后将其高压灭菌或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扩散。

2 为了避免转移物质洒落,微生物接种环的直径应为2-3mm并完全封闭,手柄的长度应小于6cm以减小振动,或者采用一次性灭菌棉签。

大肠埃希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大肠埃希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大肠埃希菌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一、大肠埃希菌的传播与致病埃希菌属包括多种细菌,临床上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

大肠埃希菌(E.coli)通称大肠杆菌,是所有哺乳动物大肠中的正常寄生菌,一方面能合成维生素B及K供机体吸收利用。

另一方面能抑制腐败菌及病原菌和真菌的过度增殖。

但当它们离开肠道的寄生部位,进入到机体其他部位时,能引起感染发病。

有些菌型有致病性,引起肠道或尿路感染性疾患。

大肠埃希菌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主要由动物性食品引起,常见中毒食品为:各类熟肉制品、蛋及蛋制品、生牛奶及奶制品、汉堡包、乳酪,其次为蔬菜、水果、鲜榨果汁、饮料等。

中毒原因主要是食品未经彻底加热,或加工过程中造成的交叉污染,老人及婴幼儿为易感人群。

大肠埃希菌可以引起肠道外感染如泌尿系感染、菌血症、胆囊炎、肺炎及新生儿脑膜炎等,也会造成从轻微腹泻到霍乱样严重腹泻乃至引起致死性的并发症如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根据其不同的血清型别、毒力和所致临床症状的不同,可以将导致腹泻的大肠埃希菌分为5类:(1)产肠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儿童及旅游者腹泻常见病原菌,热带尤为常见。

由食入污染食物和水而致病。

本菌可产生大量耐热和非耐热肠毒素,患者腹泻呈水样便,伴有恶心、腹痛、发热等症。

(2)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可引起婴儿肠炎,夏季腹泻及婴儿霍乱。

本菌具有很强传染性,可引起院内暴发流行,也可引起成人腹泻。

传染源来自食品操作人员或粪便污染供水设施。

(3)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由人-人传染而致病(推测为粪-口途径)。

因具有侵袭性,侵入人体肠粘膜上皮细胞后可迅速繁殖,破坏肠粘膜及其基底膜,出现粘膜溃疡,发病多呈散在性。

与痢疾杆菌相似,引起痢疾样腹泻。

(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可引起暴发或散在性出血性结肠炎。

大肠埃希菌的风险评估

大肠埃希菌的风险评估

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一、细菌的传播与致病大肠埃希氏菌通常被称为大肠杆菌,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6类: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和弥散粘附性大肠杆菌(DAEC). 大肠埃希菌也是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可引起人体各部位感染,以尿路感染为主(尿路感染中大肠埃希菌其比例可达90 % ) 。

还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胆囊炎、手术后腹腔感染及灼伤创面感染等疾病。

致病物质1、定居因子:也称粘附素,即大肠杆菌的菌毛。

2、黏附素3、外毒素4、肠毒素5、其他:胞壁脂多糖的类脂A具有毒性,O特异多糖有抵抗宿主防御屏障的作用。

大肠杆菌的K抗原有吞噬作用。

传播途径:1.通过食物传播2通过水传播3.密切接触传播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也可引起O157H7大肠杆菌的传播。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凡是体内有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病人、带菌者和家畜、家禽等都可传播本病。

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革兰阴性杆菌,粗短,大小为(1.1~1.5)μm X(2. 0 ~ 6.0)μm,多数有周鞭毛。

在血琼脂平板上35℃培养18~24h ,呈圆形、直径为2~3mm 、稍凸、边缘整齐、灰白色、不透明的菌落,少数菌株产生R 溶血环。

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不透明、粉红色菌落,部分不发酵乳糖的菌株呈无色菌落,少数呈黠稠状菌落。

在伊红亚甲蓝琼脂平板上菌落呈紫黑色,并有金属光泽。

在中国蓝琼脂平板上菌落呈蓝色。

在XLD 琼脂平板上菌落呈不透明黄色。

在H -E 琼脂平板上菌落呈黄色。

在大肠埃希菌显色培养基上呈蓝色菌落。

在尿道菌定位培养基上菌落呈红色。

三、细菌的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1.标本采集采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各种标本如粪便、血液、尿液等;2.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粗短杆菌3.分离培养粪便标本直接接种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本文旨在对XXX(以下简称我公司)QC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以保障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减少职业暴露风险,并降低环境污染。

评估依据包括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和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国家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其中第一类和第二类病原微生物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根据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和国家标准,分为一级至四级实验室。

我公司QC微生物实验室属于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布局包括培养室、清洗间、灭菌间、准备间、培养基存放间、细菌内毒素室、微生物限度检测室和阳性菌检测室。

实验室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包括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氏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

实验室从事菌种的复苏、传代、保存、培养使用及灭活等相关活动,因此评估重点关注仪器设备、操作环境、标准规范等是否符合法规要求,达到保护操作人员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4.1 病原微生物的特征4.1.1 大肠埃希氏菌大肠埃希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短小,有鞭毛和菌毛,部分菌株有荚膜。

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不干净的、变质的食物中,人食用后易引起腹泻,因此被视为食品和水源卫生监督的指示菌。

大肠埃希氏菌是人类腹泻、肠炎、感染等疾病的致病菌之一,其致病作用主要包括侵袭力、内毒素和肠毒素。

由此引起的疾病为腹泻和肠外感染。

4.1.2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芽胞和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

该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可以在空气、水、灰尘以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找到。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可以引起局部化脓感染、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症等。

该菌的致病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产生的毒素和侵袭性酶。

4.1.3 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没有荚膜,XXX鞭毛,能运动。

细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细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XX院检验科细菌室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一、概述依据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2004),本实验室为BSL-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仅为临床检验实验室,主要实验活动为向临床治疗活动提供所需数据的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不从事大量增殖培养实验。

二、拟操作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本实验室操作的病原微生物均属于第二类或第三类感染性物质,详见表1 病原微生物汇总表表1 病原微生物汇总表除此之外,其中常见检测的具有乙类传染的有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志贺菌等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实验室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属于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另外,具有甲类传染的鼠疫杆菌、霍乱弧菌以及炭疽芽胞杆菌、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布鲁氏菌、粗球孢子菌等可能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属于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本实验室只检测这类病原微生物中的“霍乱弧菌”危害相对较小的病原微生物,对于“鼠疫杆菌”及其他细菌等,本实验室不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但为防止病人所送样本可能具有此类微生物,也作了相关防护措施。

本实验室常规不检测那些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等第一类微生物。

三、实验活动的危险性三.1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临床相关的细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教学培训、诊断等活动。

三.2实验活动的类型根据实验室流程,主要涉及的有样本采集运输、接收、处理、实验室检测(培养、鉴定、药敏)操作、锐器使用及生物安全柜等设备的使用、废弃物处理等。

实验操作包括标本接种,阅读平板、上机鉴定药敏试验、补充药敏试验、涂片检查、保留菌株等过程。

三.3实验活动风险识别1.操作风险1.1气溶胶产生风险主要来源于打开标本,打开平板,调菌液、灼烧接种环等实验活动,以及标本平板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倒翻、容器破裂和样本洒溅等情况风险控制措施:所有标本接种过程均在可靠的处于正常运行的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操作过程动作应轻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一、大肠埃希菌的传播与致病
埃希菌属包括多种细菌,临床上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

大肠埃希菌
(E.coli)通称大肠杆菌,是所有哺乳动物大肠中的正常寄生菌,一方面能合成维生素B及K供机体吸收利用。

另一方面能抑制腐败菌及病原菌和真菌的过度增殖。

但当它们离开肠道的寄生部位,进入到机体其它部位时,能引起感染发病。

有些菌型有致病性,引起肠道或尿路感染性疾患。

大肠埃希菌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主要由动物性食品引起,常见中毒食品为:各类熟肉制品、蛋及蛋制品、生牛奶及奶制品、汉堡包、乳酪,其次为蔬菜、水果、鲜榨果汁、饮料等。

中毒原因主要是食品未经彻底加热,或加工过程中造成的交叉污染,老人及婴幼儿为易感人群。

大肠埃希菌能够引起肠道外感染如泌尿系感染、菌血症、胆囊炎、肺炎及新生儿脑膜炎等,也会造成从轻微腹泻到霍乱样严重腹泻乃至引起致死性的并发症如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根据其不同的血清型别、毒力和所致临床症状的不同,能够将导致腹泻的大肠埃希菌分为5类:(1)产肠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儿童及旅游者腹泻常见病原菌,热带尤为常见。

由食入污染食物和水而致病。

本菌可产生大量耐热和非耐热肠毒素,患者腹泻呈水样便,伴有恶心、腹痛、发热等症。

(2)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可引起婴儿肠炎,夏季腹泻及婴儿霍乱。

本菌具有很强传染性,可引起院内暴发流行,也
可引起成人腹泻。

传染源来自食品操作人员或粪便污染供水设施。

(3)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由人-人传染而致病(推测为粪-口途径)。

因具有侵袭性,侵入人体肠粘膜上皮细胞后可迅速繁殖,破坏肠粘膜及其基底膜,出现粘膜溃疡,发病多呈散在性。

与痢疾杆菌相似,引起痢疾样腹泻。

(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可引起暴发或散在性出血性结肠炎。

患者常出现中度高热、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腹泻,早期为水样便,患者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少数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5)肠粘附性大肠杆菌(enteroadherent E.coli,EAEC):是儿童持续性腹泻的病因之一。

二、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特性
埃希菌属属于肠杆菌科
1、形态染色: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有鞭毛,周身有菌毛。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中等大小的光滑型菌落;在鉴别培养基上因分解乳糖产酸,使指示剂变色,菌落被着色;在SS、中国蓝及伊红美蓝平板上分别呈红色、蓝色及紫黑色,借此可与沙门菌及志贺菌相鉴别,但应注意少数菌株分解乳糖缓慢。

3、生化反应:本菌生化反应活泼,能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等多种糖类,(即IMViC反应++--)。

4、胆盐、煌绿染料等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5、抗原构造:大肠杆菌的抗原构造较为复杂,主要有(1)菌体抗原(O抗原),为细菌细胞壁的成分,化学成分属脂多糖,脂多糖的重复寡糖单位在核心多糖外侧,是脂多糖分子的最外层,决定O抗原的特异性。

O抗原耐热,加热100℃不能灭活,当前已知O抗原有171种,是血清学分型的基础。

(2)鞭毛抗原(H抗原),成分为鞭毛蛋白,不耐热,已知有56种,均为单相菌株。

(3)荚膜或包膜(K)抗原,成分以多糖类为主,对热稳定。

K抗原的存在时能阻止O凝集,已知有100种,但不是每个菌株都有K 抗原。

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按O:K:H的顺序,以数字表示,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O157:H7。

6、致病因子:除内毒素、荚膜肠杆菌科共有的毒力因子外,大肠埃希菌具有独特的毒力因子有:黏附素——具有高度特异性,引起吸附-定植-致病;外毒素(由ETEC产生的肠毒素),包括(1)不耐热肠毒素(LT),分LT-I和LT-Ⅱ两型,本质为蛋白质,对热不稳定,与霍乱肠毒素相似;2)耐热肠毒素(ST),分STa、STb两型,为低分子多肽,对热稳定,致病机制为激活细胞鸟苷酸环化酶,使cGMP↑导致腹泻,当LT和ST同时存在,致病性更强。

三、大肠埃希菌的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1、样本采集采集来自临床的各种标本,如血液、尿液、体液、脓汁、痰和分泌物等
2、分离培养将血液标本接种于肉汤,生长后再移种于血琼脂平板上,脓汁、痰和分泌物标本与体液(取离心后的沉淀物)标本直接接种于血平板上。

尿液标本应同时做菌落计数。

于36±1℃培养18~24h,观察菌落。

3、鉴定培养可将菌液进一步接种于乳糖胆盐培养基或麦康凯、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于36±1℃培养18~24h,观察菌落。

不但要注意乳糖发酵的菌落,同时也要注意乳糖不发酵和迟缓发酵的菌落。

4、生化试验
(1)自(鉴定)平板上直接挑取数个菌落分别接种三糖铁琼脂(TSI)或克氏双糖铁琼脂(KIA)。

同时将这些培养物分别接种蛋白胨水、半固体、pH7.2尿素琼脂、KCN肉汤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

以上培养物均在36℃培养过夜。

(2)结果:在TSI斜面产酸或不产酸,底层产酸,H2S阴性,KCN阴性和尿素阴性的培养物为大肠埃希氏菌。

TSI底层不产酸,或H2S、KCN、尿素有任一项为阳性的培养物,均非大肠埃希氏菌。

必要时做氧化酶试验和革兰氏染色。

5、血清学试验
(1)假定试验:挑取经生化试验证实为大肠埃希氏菌的琼脂培养物,用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和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多价O血清和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

当与某一种多价O血清
凝集时,再与该多价血清所包含的单价O血清做试验。

如与某一个单价O血清呈现强凝集反应,即为假定试验阳性。

(2)证实试验:制备O抗原悬液,稀释至与Mac Farland3号比浊管相当的浓度。

原效价为1:160~1:320的O血清,用0.5%盐水稀释至1:40。

稀释血清与抗原悬液在10mm×75mm试管内等量混合,做单管凝集试验。

混匀后放于50℃水浴箱内,经16h后观察结果。

如出现凝集,可证实为该O抗原。

6、肠毒素试验: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LT和ST。

(1)产毒培养:将试验菌株和阳性及阴性对照菌株分别接种于0.6mLCAYE 培养基内,37℃振荡培养过夜。

加入 0IU/mL的多粘菌素B0.05mL,于
37℃1h,离心4000r/min 15min,分离上清液,加入0.1%硫柳汞0.05mL,于4℃保存待用。

(2)LT检测方法(双抗体夹心法) :具体过程参见LT和ST酶标诊断试剂盒,结果判定:以酶标仪在波长492nm下测定吸光度OD值,待测标本OD值大于阴性对照3倍以上为阳性,目测颜色为桔黄色或明显高于阴性对照为阳性。

(3)ST检测方法(抗原竞争法):具体过程参见LT和ST酶标诊断试剂盒,结果判定:以酶标仪在波长492nm下测定吸光度(OD)值:目测无色或明显淡于阴性对照为阳性。

综合以上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肠毒素试验作出报告。

四、大肠埃希菌的防治及生物安全防护
一、细菌的防治
首先应正确地处理感染者的粪便,良好的卫生以及用肥皂仔细洗手,有助于限制感染的传播。

由于儿童和老人是易感人群,因此一旦出现感染,对其它人的预防措施将是必须的:应将已知感染大肠埃希菌的患者集中看护;采用巴氏法消毒食品,可防止食物源性传播。

治疗则主要依靠支持疗法.虽然大肠埃希菌对绝大多数常见抗生素敏感,可是抗生素并不能减轻症状,减少带菌或防止HUS发生。

在感染后的一周内,对发生HUS高危患者(如不满5岁儿童,年老者),应该观察其早期症状.发生并发症的患者需要精心照料,包括透析和其它特殊的治疗,这些能够在三级医疗护理中心进行。

五、细菌的生物安全防护
根据《病原微生物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人间传播的微生物名录(待颁布)霍乱弧菌属于三类,BSL-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