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氧气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

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15篇初中化学氧气的制取教案篇1教学案例氧气的制取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催化剂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识氧气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景]在屏幕上循坏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设问,引出下文]那你还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生答]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发射火箭的。

我想知道氧气怎么使食物腐烂的。

我想知道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过渡]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气(核心部分)设计意图:通过试验,探究如何在试验室里制取氧气,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反仪器装置验满方法收集方法[师问]我们就按这四步学习如何制取氧气。

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有哪些?[学生交流]电解水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光合作用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师问]上述方法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消耗电能;操作复杂;难于控制……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老师总结,引出下文]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初中化学氧气的用途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用途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用途教案
教学对象:初中生
教学内容: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并能够正确描述化学氧气的一些常见用途。

教学准备: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相关知识点、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话题,并让学生思考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氧气的性质,如它对灭火器的作用等。

3. 理解: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化学氧气的性质,如它对燃烧的作用和促进呼吸作用等。

4. 运用:让学生探讨化学氧气的一些常见用途,如用于医疗、工业、水处理等方面。

5. 总结:让学生总结化学氧气的用途,并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提升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氧气教案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氧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3. 能够解释氧气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 氧气的制备方法;3. 氧气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氧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2)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气体;(3)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气体;(4)氧气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生产等领域。

2. 氧气的制备方法:(1)通过分解过氧化氢制备氧气;(2)通过热分解过氧化铅制备氧气。

3. 氧气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1)氧气是维持生物呼吸的必需气体;(2)氧气是支持燃烧的氧化剂,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氧气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2. 讨论教学法:带领学生讨论氧气的用途以及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3. 演示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氧气的制备和应用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2. 讲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重要性;3. 展示实验操作步骤,让学生亲自操作制备氧气的实验;4. 讨论氧气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氧气的了解;5. 总结本节课内容,展示氧气的广泛应用领域。

六、课堂作业:1. 写一篇关于氧气的实验报告,包括制备过程和实验结果;2. 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至少两个实际例子。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和讨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 氧气 教案

初中化学 氧气 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

3. 理解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1.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

3.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1.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实验现象和原因。

2. 氧气的制取方法的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集气瓶、酒精灯、导管等。

2. 实验试剂: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木炭、铁丝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氧气吗?氧气有什么作用?2. 回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 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木炭燃烧实验:将木炭放在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2. 铁丝燃烧实验: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在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四、学生实验操作(15分钟)1. 过氧化氢制氧气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2. 氧气验满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实验现象。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总结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

3. 强调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了氧气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精选5篇)

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精选5篇)

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精选5篇)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三化学氧气教学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3、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仪器、装置的探讨。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导管(带胶塞)、集气瓶、水槽、棉花、高锰酸钾、火柴、药匙、纸槽、小木条五、教学过程一、实验室制法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KMnO4 K2MnO4 MnO2 O2b.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c. 实验步骤:a).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b). 装: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c). 定: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d). 点: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 收: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 离:移离导气管。

g). 熄:熄灭酒精灯d.注意事项: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和板书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和板书

初中化学氧气教案和板书
主题:氧气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3. 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 氧气的制备方法;
2. 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
1.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
2. 理解氧气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气体吗?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二、讲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氧气的性质和应用,包括氧气无色、无味、不可燃、支持燃烧等特点,以及氧气在燃烧、呼吸和氧化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三、探究氧气的制备方法(15分钟)
1. 实验演示:教师向学生演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热分解制备氧气的实验过程。

2.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热分解实验,制备氧气并观察氧气气泡的特点。

四、总结(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氧气的性质、应用和制备方法。

五、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编写一份关于氧气的小结,并列举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范本:
氧气
性质:
1. 无色、无味;
2. 不可燃,但支持燃烧;
3. 对火焰起助燃作用。

应用:
1. 支持燃烧;
2. 呼吸气体;
3. 氧化反应的氧气。

制备方法:
1.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热分解。

重要作用:
1. 维持生物的生命活动;
2. 促进燃烧;
3. 促进氧化反应。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精选5篇我们将会学习到许多有趣且有用的知识。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风格,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篇1)说教材《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说教学策略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说教具准备分组提供: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小木条、火柴。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空气中约有1体积的氧气,但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较纯净的O2,如何获得的呢?(二)新课1、【投影出示图片】1: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

【投影出示图片】2:工业上用的氧气钢瓶。

初中化学氧气微课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微课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微课教案
目标:了解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取方法
素材:氧气的性质、氧气的用途、氧气的制取方法
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1. 引入氧气的概念,让学生谈谈对氧气的认识和了解。

2. 让学生观察一个点燃的蜡烛,在蜡烛旁边放置一块玻璃板,观察蜡烛点燃后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点燃需要什么。

二、学习氧气的性质(10分钟)
1. 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氧气的特点。

2. 带领学生做一个实验:用磁性省略号吸收氧气,看看蜡烛点不燃会有什么现象。

三、了解氧气的用途(10分钟)
1. 介绍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氧气瓶、呼吸机等。

2. 让学生思考氧气的重要性,讨论没有氧气会怎样。

四、探讨制取氧气的方法(10分钟)
1. 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如通过加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2. 让学生思考氧气的制取方法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五、总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取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作业:写一篇关于氧气的文章,包括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取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关注、探究化学变化,用对比的方法建立概念,寻找概念之间的关系。
调查你家及邻居家在用什么燃料做饭?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分析各种燃料的优缺点,给家长或邻居提出合理化建议。
环节四: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学生走进社会走入家庭进行调查,享受“指导员”的待遇,很有成就感。
走进生活,学以致用,真正体现了化学与社会的整合。
[提问]:氧化反应都是像燃烧那样剧烈的发光放热吗?
环节三:寻找共同点
学生认真分析,完成表格,分析三个反应得出:都有氧气参加,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概Hale Waihona Puke :“多变一”讨论分析后得知: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是氧化反应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例子:食物腐烂、动植物呼吸都是氧化反应,但现象不明显,进而总结出缓慢氧化定义。
作业安排
P361 ,2 、3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课收获,教师补充。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课后记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能,对展示的图片依旧抱怀疑态度。
学生认真观察,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写出文字表达式。
学生认真观察后得知:为了防止燃烧时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所以在瓶底放一些水或铺一层细沙;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火柴是为了引燃铁丝。
分析讨论几个问题后得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3.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木炭、硫、细铁丝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备注
1.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通过实验环节,丰富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所需要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
难点
1.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提问]: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讨论]:为什么在空气中只能看到火星,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
[追问]:其他物质在氧气中能燃烧吗?
[演示]:硫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在演示过程中随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前、中、后的现象)。
[提问]: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在氧气中呢?
[演示]: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思考]: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放一些水或铺一层细沙?铁丝为什么绕成螺旋状?为什么要在下段系一根火柴?
以谜语引课,激发他们的兴趣,抓住学生,进入新课情境。
新课讲授
[提问]:你面前集气瓶里收集的是一瓶氧气,你能猜测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吗?
环节一:氧气物理性质
学生回顾物理性质的概念,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有:(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不易溶于水
使学生明确物质的物理性质通常研究哪几个方面便于今后学习其他物质。
[讨论]:回顾前面几个实验,思考幻灯片上的几个问题。
[提问]:对比木炭、硫、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环节二:氧气化学性质
根据已有经验,学生不难说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木条是否复燃。
小组分工协作完成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
液化气、天然气、塑料等等
学生认真观察,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写出文字表达式。
复习旧知
情境导入
猜猜看:无影无形摸不着, 火焰见它跳得高。呼吸作用它参加, 动物生长离不了。(打一物质)
[提问]:氧气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你对氧气了解多少?它有哪些性质?
学生兴趣高涨猜谜语,七嘴八舌地喊着答案。
联系什么生活,积极踊跃地抢答自己了解到的氧气的性质,有的同学还举例说明。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让学生学会如何全面细致有序地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在分析比较中获取知识,从而学会从具体到一般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讨论]:分析实验2-1、2-3、2-4,填写课本35页表格。
[思考]:上述三个化学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问]: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
[提问]: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学内容
《氧气》
课标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
1. 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2. 初步认识化合反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丝等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能说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并会判断。
(二)过程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