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珍视生命 《第1课时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9课 第1框 守护生命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9课 第1框 守护生命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一框守护生命1.知识目标: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一些基本常识。

2.能力目标:学会珍视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守护生命更需要对精神的关注和养护。

1.教法:情节设置,引导讲解。

2.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活动:请同学们将下列内容进行排序。

金钱、权力、名誉、地位、智慧、美丽、生命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导入课题——《守护生命》。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__自己的身体__。

2.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__负责任__的态度。

3.我们需要增强__安全__意识、__自我保护__意识,提高__安全防范__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4.__精神风貌__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__精神__。

5.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__物质生活条件__和__外部环境__的制约。

6.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__优秀的民族文化__,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__民族精神__。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爱护身体(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活动一:探究与分享(教材P100)思考: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

学生:交流、讨论。

提示:看法: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会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建议:我们的兴趣爱好不能影响身体的健康,应该在保证正常休息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二)守护生命要提高安全意识活动二:探究与分享(教材P101~102)思考:1.结合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收集相关资料,探讨应对以下灾害或灾难的自救自护方法。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珍视生命》的第一课时,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守护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他们开始逐渐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容易受到意外事故的伤害。

因此,他们需要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如何尊重和爱护他人的生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

3.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生命的脆弱和珍贵,提高生命安全意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3.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方式,让学生交流对生命的认识,培养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珍视生命》。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

3.案例:挑选一些与生命安全相关的典型案例。

4.视频:准备一些关于生命安全的教育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一些与生命安全相关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珍视生命?2.呈现(10分钟)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典型案例,讨论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9.1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二、养护精神
1、守护生命需要养护我们的精神
2、精神发育与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关系
3、守护精神家园,传承民族文化
结束语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无论平凡,还是绚烂,我们都应珍视生命。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课 题
第九课 珍视生命 第一框题 守护生命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养护精神的要求,掌握养护精神的做法。
【能力目标】
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护自救的方法。
【知识目标】
知道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懂得维护身体健康是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知道可以采取哪些行动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知道什么时候都不能轻易伤害自己的身体,更不能放弃生命。
(三)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活动三:将学生分成小组,将收集到的有关地震、火灾、交通事故、洪水来临时的自救自护方法进行探究与分享
帮助学生在灾害或灾难发生时会自护自救,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养护精神
(一)守护生命需要养护精神,精神发育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制约
你怎样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小组讨论:材料中小伟的生活方式健康吗?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小组合作分享: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小伟的事例和反思,引导学生认识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活动二:情景再现
小菲的做法对不对?你怎样看待这件事情?
通过小菲的事例反思,引导学生认识守护生命要珍视自己的肉体生命。
教学重点
守护生命,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救自护常识。
教学难点
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小组讨论法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框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框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框守护生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珍视生命”,属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针对七年级学生。

教材通过生动的故事、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宝贵,学会守护生命。

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学会尊重和关爱生命,以及如何守护生命。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生命有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关于生命的问题,但缺乏系统的生命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既能产生共鸣,又能提高自我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学会尊重和关爱生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守护生命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学会尊重和关爱生命。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守护生命的意识和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珍视生命》的相关内容。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案例、问题等,以便于教学演示。

3.视频:准备一些与生命教育相关的视频材料,用于课堂导入和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段关于生命起源的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奥秘和宝贵。

然后,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关于生命的故事和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独特性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急救技能培训、自我保护演练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9.1 守护生命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9.1 守护生命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一课时守护生命【教学分析】本课时结合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学会从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两方面来守护生命,引领学生既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培养维护健康、危急情形下自救自护的意识和能力,又要追求充盈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

从守护生命方面,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价值观,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通过话题讨论的方式切入,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守护生命,一方面要爱护身体,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要养护精神,过充盈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

【学情分析】当前,家庭、学校等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力度不够,未成年人缺乏必要的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缺少必需的自救自护常识。

青少年受伤害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关键期,心理情绪变化不定。

尽管他们尚不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但急于摆脱成年人的束缚,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一些叛逆倾向,并格外倾心于用比较极端的方式释放压力。

这种极端方式,既可以是指向外部的暴力行为,也可能是指向自身的行为,如自残或自杀等。

基于以上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确定了“珍视生命”主题内容,旨在教育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对生命负责任,既要爱护身体,又要养护精神。

这些内容都是对初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课在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道德修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

健全人格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教学难点】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精神。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教师课前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了解健康生活方式、自救自护方法、怎样养护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做好学科理论知识方面的准备。

(2)教师课前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了解学生的生活方式现状、自我保护的状况等,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一框守护生命之爱护身体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一框守护生命之爱护身体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
第一框守护生命之爱护身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作为七年级学生,小学和初中班会课上接受过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对于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中学生受挫能力比较弱,自杀,自残隐患依然存在。

部分学生缺乏健康意识,甚至有时会任意挥霍自己的身体资本。

由于中学生受年龄限制,生命经验不足,当自己的生命面临险境时,有时会缺乏白救或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所以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法
在本堂课中,我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希望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有所悟有所得。

四、说学法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主要的学法有讨论法、思辨法、归纳法、
分析法,希望通过各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爱护身体爱惜身体
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

《第九课 珍视生命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九课 珍视生命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2. 了解基本的援救和自我珍爱方法。

3. 学会在危机情况下珍爱自己,同时也能帮助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自我珍爱和援救方法。

2. 难点:在紧急情况下岑寂应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诠释教学观点。

2. 准备一些基本的援救包,以便学生可以实际操作。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教室内容。

4. 设计一些互动性的问题,以便在教室中进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关于校园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安全。

二、新课教学1. 守护生命起首要关注自己的身体(1)如何健康饮食?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举例说明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的风险。

2. 珍爱自己生命,必须增强自我珍爱认识(1)举例说明如何在遇到危险时,机智求助,珍爱自己。

(2)通过一些视频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强自我珍爱认识。

3. 守护生命需要掌握自我珍爱的方法和技能(1)如何应对校园欺凌?如何避免网络陷阱?(2)通过一些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掌握自我珍爱的方法和技能。

三、教室活动1. 分组讨论: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遇到的危险和如何避免这些危险。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2.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学习如何机智应对各种危险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判和指导。

四、教室小结及作业安置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守护生命的重要性。

2. 安置课后作业:每个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守护生命的作文,反思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如何珍爱自己。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安全教育活动。

五、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教室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生命是奇特的,珍惜自己的生命。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守护生命教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守护生命教案

9.1 守护生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守护生命的内容,知道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2)懂得爱护生命,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3)知道要发掘生命的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维护健康,守护生命。

能力目标(1)增强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救自护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书面及口头表述能力和模仿、创造能力。

(3)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3)关注自己的精神发育,守护精神家园。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爱护身体。

难点:养护精神。

【教学过程】歌曲导入多媒体播放歌曲:范晓萱《健康歌》学生一起欣赏:“……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

早睡早起,咱们来做运动……”这首歌给人以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受到健康的快乐,那么,我们应如何维护健康、学会救护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

课堂探究活动一:讨论守护生命的话题【活动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99材料,独立思考材料后面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活动问题】(1)上面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2)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活动例答】(1)身体方面和精神方面。

(2)我认为守护生命需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有强健的体魄,同时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言之有理即可) 活动二:健康的生活方式【活动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教材P100,小组讨论,汇总看法和建议,选出代表在全班分享讨论结果。

【活动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

【活动例答】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活动三:应对或灾难的自救自护方法【活动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101~P102材料,明确材料活动意图,自主思考并完成材料中设计的问题,小组推选代表参与班级交流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珍视生命
第1课时守护生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一些基本常识
能力目标学会珍视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守护精神更需要关注精神的养护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

这么一个生活在盲聋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到处奔走,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海伦•凯勒在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以一个盲人的身份想象如果自己能够有三天的时间看到世界,将会去做哪些事包括去看看帮助过自己和爱着自己的人,以及去感受自然,品味世界!
生命不可能十全十美。

海伦•凯勒虽然生活在黑暗中,但是她没有放弃生命,依然肯定自己的生命,悦纳自己的生命。

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同时还为其他残疾人造福。

因此,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放弃生的希望,在肯
定自己生命的同时,还要悦纳其他的生命。

读了海伦•凯勒的故事,你对守护生命有什么认识?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爱护身体
(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活动一:展示关于爱护身体的名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开宗明义》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毛泽东
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陶行知
健康是对于自己的义务,也是对于社会的义务。

——富兰克林
谈一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的?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二)守护生命要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活动二:阅读与思考
展示材料:有关资料显示,近40年来美国青少年自杀的比例增加了4倍。

资料还显示,在美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比被谋杀的人多。

在年龄为15-24岁的美国青少年中,自杀是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意外及恶性肿瘤。

在加拿大,自杀是导致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来源:中国新闻网)
提问:
1.造成青少年轻生的原因有哪些?
2.你想对那些不珍视自己生命的青少年说些什么?
教师总结: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当某些内心需要,如爱、被承认、被接纳、尊严、自由等得不到满足时,有的人经不起一时的挫折,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

(三)守护生命要提高安全意识
活动三:讨论与分享
事例一:2016年1月9日下午,三名初中生未经学校许可,私自进入学校职工篮球场打篮球。

打球过程中,篮球卡在篮板与篮筐夹缝中。

三人没有报告老师,就将球场边上的桌子搬到篮球架下去取被卡的篮球。

拿到球后,三人无视安全,站在桌子上模仿NBA球员把手吊在篮筐上扣篮,并在扣篮过程中吊在篮筐上悬空摇晃身体。

此时意外发生,篮球架倒塌并砸中其中一名初中生,导致该初中生死亡。

事例二:2016年2月11日,文昌市的昆联水库发生一起溺亡事故,一名14岁女生不慎落水,另一名19岁男生不会游泳,但仍奋不顾身去救人,最后女生被救起,男生却永远失去了生命。

提问:分析一下事例,说说我们怎样做到爱护自己,保护自己?
活动四:展开课堂调查,展示问题
如果外出旅游,入住外地的宾馆,你经常做的第一件事是:A.整理行装
B.躺下休息
C.查看房间的逃生路线
D.与室友聊天
统计学生的选择,并提问学生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教师总结:在生活中,我们会面对一些客观存在的、非人力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一些人为灾难。

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目标导学二:养护精神
(一)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活动五:探究与分享(教材P102-103)
思考:
1.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
2.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提示:
1.因为在她看来,保护人类内心纯真、善良和美好的世界,
保存人的创造欲望和想象力是最自然和最重要的事情。

她想引导孩子们的心灵走出集中营,追寻外面美好的世界。

2.因为在集中营恶劣的现实条件下,她坚持让这些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虽然身体被囚禁,但精神还是健康和自由的,因而人们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二)精神发育与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关系
活动六:阅读与思考
展示材料:
材料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童年时期虽然过着贫困的生活,但是他酷爱读书,他读过的书包括《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青春之歌》《破晓记》《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活动:种高粱、种棉花、
放牛、割草。

在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

材料二:有些中学生以拥有高档电子产品、名牌产品为荣,但是当遇到为有需要的人捐款捐物时,却认为与自己无关而漠视。

提问:
1.材料一中莫言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对我们养护精神世界有什么启示?
展示材料:小军和小芳看了莫言的经历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请你辨析下列观点。

小军:莫言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仍然坚持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我们的精神发育,不受物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小芳:我们现在的生存发展条件越来越好了,精神发育肯定越来越好。

教师总结: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

相反,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三)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维护健康的重要性和要求,学会了自救自护,懂得了守护生命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也许我们的理解还太感性,还不太成熟,有待完善。

但不容置疑的是,我们一定要爱护生命,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个阶段,积极进取、奋勇直前、充实人生。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坚持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以学生的需要和感知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使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生命能有所感悟,懂得爱护生命。

教学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纵观这节课,不足之处主要是:
1.活动与情境设计完成后,教师应注意妥善安排各活动之间的次序,做到环环相扣,突出整体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不够精练,教学过程中的调控还需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心理体验还可以更深入,这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总之,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领悟到生命的重要性,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自觉做到守护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