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渡赤水介绍

合集下载

四渡赤水简短故事(一)

四渡赤水简短故事(一)

四渡赤水简短故事(一)四渡赤水简短故事背景简介•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

•发生于1935年10月至11月,红军向四川转移的过程中,先后四次经过赤水河,与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

第一渡:冰雪斗敌•时间:1935年10月中旬•红军面临严寒和敌人的堵截。

•红军英勇作战,成功突破,向前进军。

第二渡:暗夜追击•时间:1935年10月下旬•敌人发起夜间袭击,红军遭遇重创。

•红军展开反击,在激烈战斗中渡过赤水。

第三渡:火烧赤水•时间:1935年11月初•红军利用巧妙策略,发动大火烧毁赤水河上的敌人阵地。

•红军顺利通过赤水,继续前进。

第四渡:奋力追击•时间:1935年11月中旬•经过长途跋涉,红军与追击者展开最后的决战。

•红军坚守阵地,击退敌人,成功完成最后的渡河。

胜利与意义•红军四渡赤水的奇迹,成为长征中的重要里程碑。

•它展现了红军的英勇顽强和智勇双全的战略能力。

•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坚实基础,铸就了无数英雄的传奇。

**注:四渡赤水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为了简洁表述,本文仅侧重于事件的概述,具体细节与历史背景请参考相关资料。

四渡赤水简短故事(续)胜利与意义(续)•红军四渡赤水的胜利,大大鼓舞了红军士气,激发了红军战斗力。

•这一战役让敌人深感红军的强大威力,对红军采取更加严密的围追堵截。

•红军四渡赤水的伟大胜利,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战斗中的英雄•在四渡赤水的战斗中,出现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英勇无畏地与敌人搏斗。

•朱德、刘伯承等红军将领以身作则,带领红军顽强抵抗,为胜利付出了巨大努力。

•红军战士们心怀共产主义信念,英勇拼搏,为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民族英雄的传奇•四渡赤水的英雄事迹流传至今,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举和传奇。

•这一段历史告诉我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我们可以战胜种种困难和敌人的围追堵截。

•四渡赤水的胜利鼓舞了无数的后代革命者,激发了他们投身革命事业的热情。

四渡赤水的当代意义

四渡赤水的当代意义

四渡赤水的当代意义四渡赤水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为了攻克四川巴中地区的赤水河而进行的四次渡河作战。

这是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役,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战局,也对今天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渡赤水发生在1949年6月,当时解放军在巴中地区发动了总攻,为了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线,解放军选择在赤水河上游的阳平渡口进行渡河作战。

经过激烈的战斗,解放军成功渡过赤水河,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封锁,为进一步推进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渡赤水发生在1950年3月,这次渡河作战是为了解放巴中地区的巴县。

解放军在赤水河上游的黄家渡口进行渡河,再次成功渡过赤水河,解放了巴县。

这次战役不仅巩固了解放军在巴中地区的地位,也向国民党军队发出了强烈的信号,表明解放军将坚决推进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三次渡赤水发生在1950年4月,这次战役是为了解放巴中地区的南江县。

解放军选择在赤水河中游的红岩渡口进行渡河作战,经过激烈的战斗,成功渡过赤水河,解放了南江县。

这次战役不仅巩固了解放军在巴中地区的地位,也进一步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抵抗力量。

第四次渡赤水发生在1950年5月,这次战役是为了解放巴中地区的巴州。

解放军选择在赤水河下游的杨家渡口进行渡河作战,经过激烈的战斗,成功渡过赤水河,解放了巴州。

这次战役不仅将解放军的胜利之路延伸到了四川西南地区,也给国民党军队以沉重的打击,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四渡赤水的当代意义在于,它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役之一,对当时的战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场战役不仅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也在政治和军事上对国民党军队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同时,四渡赤水也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顽强意志和优秀的作战能力,为今后的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四渡赤水的当代意义还在于它的历史教训。

这场战役表明,只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

在当代中国,我们仍然需要保持对这种信念和意志的坚持,坚决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渡赤水简短故事

四渡赤水简短故事

四渡赤水简短故事
四渡赤水是中国革命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以下是关于四渡赤水的简短故事:
故事一:打土豪分田地。

1935年,红军第一次渡过赤水河,途经古蔺东南部的回龙场时,遭到当地反动民团长官曾庶凡的袭击。

在二渡赤水期间,红军于2月15日晚包围“云庄”,并在次日傍晚越壕翻墙,攻入寨中。

战斗中,反动团丁纷纷缴械投降,曾庶凡从暗道仓皇逃跑。

17日,红军召开群众大会,公审并镇压了曾庶凡的帮凶,并将相关土地及寨子里的钱粮全部分给当地贫苦百姓。

故事二:赠参救母。

一渡赤水后,红军路过太平镇走马坝时,了解到当地贫农方少周69岁的老母亲病重在床,危在旦夕,而家里人却无钱医治。

住在方少周家的一位红军营长主动前去看望病人,并把自己珍藏的人参无私奉献出来给方母熬汤。

方母喝了参汤后,病情大有好转。

故事三:开仓分盐。

在军阀、地主与奸商的压榨与盘剥下,赤水河两岸的贫苦老百姓一度吃盐非常困难。

1935年2月18日,一支红军部队攻克二郎镇。

在军阀开在当地的盐号“四公益”,红军举行群众大会,宣传党的主张。

第二天,红军便打开盐号仓库,将奸商囤积的6万斤盐全分给了当地贫困老百姓。

随后,红军又截获了另一家奸商“集大成”盐号尚未卸下的12船盐,也陆续分给了当地劳苦大众。

四渡赤水简介

四渡赤水简介

四渡赤水简介: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3万红军来到赤水河畔,并与堵截红军的川军相逢。

毛主席、周副主席、总参谋长刘伯承对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决定立即抢占附近渡口以摆脱敌人。

红军一渡赤水进入云南扎西地区,蒋介石命督察室主任王道元对红军加紧围剿,王赶到贵阳,并调集四十万大军围住扎西地区。

我方认真研究了敌情,准备用运动战对付敌人。

于是,我军趁敌人重兵围扎西黔北空虚之际,二渡赤水,夺取渡口。

高翔率领瑞金团奇袭娄山关,解放遵义城。

蒋介石闻知此事大发雷霆,命令重兵进攻红军,将红军消灭在乌江以北。

毛主席经慎重考虑,决定三渡赤水。

红军三渡赤水后又突然调头四渡赤水,将敌人主力甩到了后面。

蒋介石怕红军攻占贵阳,急调滇军增援。

但红军将疲惫不堪的滇军牵到东面并给予沉重打击。

红军主力终于大步开进云南,并从容渡过金沙江,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红军三大主力中央原计划把彭德怀的三军团改称三方面军,因为彭德怀同志主动提议三军团和一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放弃了单独扩编为红三方面军的计划,遂造成了缺编。

长征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被迫战略撤退,史称“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第一方面军1930年8月,红一、三军团在浏阳永和市会师,成立了第一方面军。

由于该军团负责中央苏区的军事安全,也称中央红军。

兵力最高达24个军共7万馀人。

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

1932年6月改称红一方面军。

第二方面军1936年5月,红二、六军团在战略转移途中,奉中央命令,组成第二方面军,并将红三十二军(一方面军)编入二方面军。

总指挥贺龙,副总指挥萧克,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政治委员关向应。

共1万馀人。

第四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

四渡赤水故事简说350字

四渡赤水故事简说350字

作文一<<四渡赤水:红军的神奇之战>>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四渡赤水的故事吗?那可真是一场超级厉害的战斗。

当年,红军被敌人追得紧。

毛主席带领着大家想办法突围。

第一次渡过赤水河,到了敌人兵力薄弱的地方。

可敌人很快反应过来,又围了上来。

红军不怕,接着第二次渡过赤水河,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敌人懵了,赶紧又追。

红军呢,再次巧妙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把敌人都给弄晕了。

然后,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时候,红军第四次渡过赤水河,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四渡赤水充分展现了毛主席的高超智慧和红军战士们的勇敢无畏。

他们不怕困难,和敌人斗智斗勇,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我们要向红军学习,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奋斗。

作文二<<说说四渡赤水的传奇故事>>同学们,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四渡赤水的故事。

那时候,红军的处境可艰难啦。

敌人追着不放,就想把红军给消灭掉。

但是,红军可不会轻易被打败。

毛主席带着大家想办法突围。

他们第一次渡过赤水河,找机会休整。

敌人发现后急忙追来。

红军不慌不忙,第二次渡过赤水河,给敌人来了个突然袭击。

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

可他们还不死心,继续追。

红军接着第三次渡过赤水河,让敌人摸不着头脑。

最后,红军又一次神奇地第四次渡过赤水河,成功摆脱了敌人。

四渡赤水这场战斗,真是太精彩了。

红军战士们用他们的勇敢和智慧,创造了历史。

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遇到困难不退缩,勇敢向前冲。

作文三<<四渡赤水:传奇之战>>嘿,同学们,今天咱来讲讲那超厉害的四渡赤水的故事。

当年啊,红军被敌人追得可紧啦。

毛主席带领着红军来到赤水河边。

第一次渡过赤水,想摆脱敌人。

可敌人也不傻,马上就追过来。

红军又杀了个回马枪,第二次渡过赤水。

这下把敌人都给弄糊涂了。

接着,红军再次转移,第三次渡过赤水,把敌人引得团团转。

最后,红军又巧妙地第四次渡过赤水,成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这四渡赤水啊,那可真是神了。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一次转折性战役。

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撤出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西迁,由于李德的重要战略失误,中央红军在强渡湘江时,损失极大,部队从8万5000人下降到3万人,史称“湘江战役”。

中央红军随后选择了阻击兵力较弱的贵州,进入贵州并占领遵义后,召开了著名遵义会议,撤消了三人团中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成立了“前敌委员会”掌握军事指挥权,选举任命朱德为前敌委员会司令,毛泽东被选为政委。

一渡赤水与二渡赤水由于红军在湘江战役遭遇惨痛损失,普遍希望能有一场比较大的胜利,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掌指挥权,19日分三路向土城方向前进,28日在土城以北的青杠坡与川军6个团激战,29日红军撤出战斗,北上渡过赤水河,即“一渡赤水”。

进入四川,准备和位于川东北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但川军的精锐部队提前赶到,中央红军意外的与川军发生遭遇战,受到战斗力非常强,且尤其善于阻击战的川军堵截,结果红军在遭遇巨大损失后,依然没有突破川军防线,增援的川军不断到来,川军越打越多,最后红军遭到川军的反扑,红军乘黔北防守空虚之机,于2月18~21日东渡赤水河,即“二渡赤水”。

三渡赤水与四渡赤水回到贵州境内的红军面对着被夹击的危险,北面是大军压境的由薛岳指挥的中央军,南面是阻击的黔系军阀,最后红军决定南下打击战斗力较弱的黔系,红军以一部兵力在老鸦山、红花岗一线阻击,主力从侧翼突击,结果黔系大部被击溃于遵义城南忠庄铺地区。

黔系军阀王家烈仅率剩余的一个团从遵义南门逃跑,红军再次攻占了遵义。

王家烈在南逃路中,正好碰上中央军第一纵队的先头部队,第一纵队司令吴奇伟决定用他手中的满员装备精良的两个师联合王家烈的一个团迎击追来的红军,结果吴奇伟的司令部遭到长途迂回的红军突袭,吴奇伟逃跑,士兵随即溃逃,吴奇伟连夜一直逃到乌江口,过桥跑到乌江北岸后,命令士兵立刻砍断渡桥的缆绳,以阻断追来的红军,结果当时正在渡桥的国军士兵落入江中,还没有过河的士兵被红军追上,投降。

四渡赤水示意图

四渡赤水示意图

四渡赤水示意图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四渡赤水示意图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出发,分三路向川南开进。

右路红1军团,牵制綦江、合江之敌,由松坎出发,经温水、习水向赤水疾进;中路红5、9军团及军委纵队,由遵义、娄山关出发,经官店袭击习水、土城之敌;左路红3军团,由懒板凳出发,迅速摆脱尾追和侧击之敌,向土城前进。

26日,红1军团进至赤水河边的旺隆场、复兴场,击溃了川军两个旅的阻击,沿赤水河向南挺进。

红3、5军团在红1军团一部兵力协同下,在土城附近打垮了黔军侯之担部和川军郭勋祺部两个师的追击和堵截。

继之,我各路军于29日,经土城、元厚场向西渡过赤水河。

2月上旬,进至川南的叙永、古蔺地区,准备相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

此时,张国焘借口嘉陵江"江阔水深,有重兵防守",抗拒中央命令,不仅不率红4方面军南下以吸引川敌,反而北攻陕南,致使川军无后顾之忧,得以集中全力堵我北进。

南面敌军吴奇伟、周浑元两纵队和黔军王家烈部,则由南向北机动,尾追我军;滇军孙渡部4个旅,也向毕节、镇雄等地急进。

鉴于以上新情况,毛泽东等人决定,暂缓实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向川黔滇三省边境敌军设防空虚的扎西地区,利用短暂时间,完成了部队整编、精简,大大加强了部队战斗力,为待机歼敌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

我军进至扎西地区,敌仍判断我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我分进合击。

鉴于敌军主力已大部被我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兵力空虚的情况,我军决定出敌不意的回师东进,折回贵州。

我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地掩护部队于2月18日至20日,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并继续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

24日占领桐梓。

25日夜占领了娄山关。

27日,在董公祠击溃了敌人3个团的阻击,28日晨再次攻占了遵义城。

《四渡赤水》文章

《四渡赤水》文章

《四渡赤水》文章摘要:一、四渡赤水战役背景及意义1.战役背景2.战役意义二、战役过程1.一渡赤水2.二渡赤水3.三渡赤水4.四渡赤水三、战役中的重要人物1.毛泽东2.周恩来3.朱德四、战役影响及启示1.对我国抗日战争的影响2.对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启示正文: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

此战役发生于1935 年5 月,地点位于四川省与贵州省交界处的赤水河流域。

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不仅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争取了主动,而且对于提高红军士气、锻炼红军队伍、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四渡赤水战役背景及意义四渡赤水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当时中国工农红军正在进行长征。

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军长征面临巨大压力。

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为红军长征打开了通路,也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关键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战役过程四渡赤水战役历经一个多月,分为四个阶段。

1.一渡赤水:1935 年5 月3 日,红军成功渡过赤水河,进入四川省。

2.二渡赤水:5 月6 日,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再次渡过赤水河,向西南方向挺进。

3.三渡赤水:5 月12 日,红军成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防线,第三次渡过赤水河。

4.四渡赤水:5 月25 日,红军在激战中第四次渡过赤水河,最终摆脱国民党军队的追击。

三、战役中的重要人物1.毛泽东:作为红军的领导人之一,毛泽东在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准确判断敌情,制定出合理的战略部署。

2.周恩来:红军总政委周恩来在战役中负责红军的政治工作,为提高红军士气发挥了重要作用。

3.朱德:朱德担任红军总司令,在战役中负责红军的军事指挥,成功带领红军突破敌军防线。

四、战役影响及启示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使红军得以继续长征,也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关键作用奠定了基础。

此次战役的启示在于,只有紧密团结、统一指挥、英勇战斗,才能战胜强敌,取得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渡赤水介绍
1935年1月29日拂晓前,我军除以少数部队阻击敌人外,主力分三路从猿猴场(今元厚)、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叙永地区前进。

川敌立即以8个旅分路向我追截,以4个旅沿长江两岸布防;薛岳兵团和黔敌也从贵州分路向川南追击;滇敌3个旅正向毕节、镇雄急进,企图截击我军。

1935年2月2日,我右纵队红一军团先头第二师进攻叙永不克,后卫第一师在三岔河遭敌截击。

3日至6日,我军在继续西进中,一军团又先后在叙永、毛坝、大坝等地遭川敌截击;左纵队红三军团在天堂坝同川敌两个团发生战斗。

这时,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鉴于敌人已经加强了长江沿岸防御,并以优势兵力分路向我进逼,乃于1935年2月7日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原计划,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以战斗的胜利来开展局面,并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的方针;并命令各军团迅速脱离四川追敌,改向川滇边的扎西(今威信)地区集中。

红军在扎西进行了整编。

全军除干部团,共编为16个团,红一军团缩编为2个师6个团,红三军团缩编为4个团,红五、红九军团各编为3个团。

为了加强川南的革命力量,党中央派原红五师政治委员徐策、军委纵队干部团上干队政委余鸿泽等组成中共川南特委,率几百人在扎西东南的石坎予成立了中同工农红军川南游击队,积极活动于川滇黔边地区,策应主力红军作战。

川南游击队在红军主力转移后,继续在当地坚持斗争。

我军进入川滇边境后,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将湘军改为第一路军,在湘西“围剿”红二、六军团,薛岳兵团和滇黔两省敌军组成第二路军,龙云为总司令,薛岳为前敌总指挥,辖4个纵队,以吴奇伟部4个师为第一纵队;周浑元部4个师为第二纵队;滇军孙渡部4个旅为第三纵队;黔军王家烈部5个师为第四纵队,与川军潘文华部一起,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长江以南、叙永以西、横江以东地区。

1935年2月7日,龙云命令第三纵队由镇雄、毕节向扎西以南之大湾子推进;第一、二两纵队主力集中黔西、大定(今大方),一部向叙永推进;第四纵队留赤水河以东之遵义、桐梓、赤水等地区。

川军以一部兵力固守叙永、古宋、兴文、长宁等地和长江、横江沿岸,防止我军北进;主力则由高县、珙县、长宁及其以南地区向扎西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