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技巧

合集下载

郭德纲抖包袱技巧

郭德纲抖包袱技巧

郭德纲抖包袱技巧郭德纲相声包袱儿1楼郭君德纲的相声包袱频率之高、包袱运用之巧妙,在当代相声演员之中是罕见的。

其手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是郭德纲从传统相声中萃取精华、结合长达十年的舞台演出实践当中摸索出来的。

相声的包袱手法粗放地归纳大约有二十多种,其中郭德纲主要运用的主要有十八种,在此举例闲谈,听凭众位钢丝、相声爱好者批评、指教。

一.先抑后扬、峰回路转:先对人物或事物大肆赞美,然后话锋突变,一刨到底,由于效果出人意料,往往现场效果特别好,这种让包袱皮变薄的方法郭德纲怎能错过,这种方式也是郭最主要的抖包袱方式之一。

这个手法里有两个表现方法,一是先抑后扬,二是先扬后抑。

前者郭多用在自己身上,后者多用在捧哏或砸挂者身上。

先抑后扬如《论梦》里下阴曹一段,描述完阎王爷打捧哏等相声演员后:甲:阎王爷把王文林、李菁都打完了,喊:还有一个叫郭德纲的呢?带上来,你们两边,刀枪剑戟,火山油锅都准备好!(抑)乙:你比我们厉害。

甲:我可惨了,一上来瞪着我:你叫郭德纲啊?我说是我。

呵,敢说相声啊你?能耐不小啊,还敢说单口的?你要疯啊!打!刀枪剑戟一块上!(抑)乙:狠打!甲:别啊,阎王爷,您给我一机会,我以后改!你说改就改啊!你能改吗?我能改啊!……来搬一个凳子让他坐下。

(扬)乙:这就不打啦?甲:我会说话呀……坐下了。

阎王爷把茶碗递过来——来你喝我这个……来来你点一根儿……(扬)前边的阎王爷要“狠打”是抑,后来“搬凳子、递茶、点烟”是扬,不但是和自己的境遇的变化形成对比,更是和前面描述过的捧哏等“挨打”的人物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观众会心的笑。

先扬后抑在郭的相声里俯拾皆是,例如《富贵图》里:甲:老前辈——张文顺张先生,老艺术家,在相声圈里摸爬滚打一辈子了……(扬)乙:不敢当……甲:最近我们要搞一个大型的纪念活动,庆祝相声表演艺术家张先生从艺三周年……(抑)乙:啊?甲:张先生前一段身体不太好,最近康复了,是我们相声界的幸事,好在病得也不严重,小三灾儿……(扬)乙:是啊。

相声开篇技巧

相声开篇技巧

相声开篇技巧相声开篇技巧1. 善用开场白•使用幽默的开场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通过开场白展示相声演员的个人特色,建立亲和力。

•针对当前热点、社会事件等内容进行调侃,与观众建立共鸣。

2. 创造情境•通过言语和表情创造一个具体的情境,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

•使用夸张和幽默的描写,增加笑点和趣味性。

•辅以形象的动作表演,加强情境的表达。

3. 增加悬念•在相声开篇时引入一个未解决的问题或情节,引起观众的好奇心。

•刻意制造悬念,让观众希望看到后续的发展和答案。

•在开篇的结尾处给出答案,满足观众的期待,同时加强笑点。

4. 运用对比手法•利用对比来制造笑点,增加相声的幽默感。

•对比可以是时间、空间、性格、大小、年龄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矛盾和冲突,激发观众的笑点。

5. 展示角色鲜明•在相声开篇时,通过言语和表情展示相声角色的特点和个性。

•通过与其他角色的互动,突出主要角色的特色和魅力。

•给观众一个深刻的第一印象,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后续的相声内容。

6. 体现时代特色•在相声开篇时,可以通过情境和对话来体现当下社会、文化和时代的特点。

•利用时事、流行语等元素,让观众觉得与相声内容紧密相关。

•增加观众的共鸣和笑点,使相声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7. 注意语言的节奏•相声开篇时需要注意语速和语调的把握,保持稳定的节奏感。

•合理运用停顿和重音,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幽默感。

•通过语言的节奏来控制观众的笑点,让笑声更加连绵不断。

8. 气场的营造•相声开篇时,要通过自信而放松的姿态,展示出自己的演艺实力。

•控制自己的情绪和紧张感,给观众留下一个舒适和轻松的印象。

•通过展现自己的气场,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更愿意听下去。

以上是相声开篇的一些常用技巧,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技巧,相声演员可以在开场时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营造出一个幽默、有趣的氛围,为后续的相声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

9. 讲故事•在相声开篇时,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来吸引观众的兴趣。

8 传统相声的表演

8 传统相声的表演

瓢把儿
• 是“垫话”和“正活”之间的过渡成分。
• 瓢,舀水或取东西的工具,多用对半剖开的葫芦或木头制 成,所以传统意义上的瓢应是半葫芦状的。把儿,名词, 指手拿握的位置。瓢把儿,指瓢的捏握端。
《劝架》的“瓢把儿”
• 这叫“热炕诗”一首。您说这值当的打架吗? 一个要在炕头上睡, 那 老婆没让, 就因为这么点事吵起来啦。我想这老婆也不对, 你就让他在 炕头上睡不完了吗, 他不是外人。在生活中, 这个吵嘴打架那是很容易 发生, 也并不奇怪, 但是通过两方的对话, 这里边存在着可笑的因素, 也就是我们相声的素材。相声是个喜剧形式, 是搞语言艺术的。为什 么大家都爱听相声呢? 因为相声是逗乐的。那么, 相声中笑料由什么 地方来的呢? 笑料来自生活当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在一天二十四 小时内随时都能发生可笑的因素, 经过相声演员加工编写, 就成为一段 相声节目。

“瓢把儿”贵在少而精, 如能作到一笔带过, 当然再好也不过了, 然而, 有些相 声“垫话”与“正活”不是内容上一脉相承, 而是拧着,“瓢把儿”能否作到 “少而精”, 就得看演员的功力了。 如“垫话”《顺情说好话》的结尾是这样的: 乙 我有六个儿子。 甲 好哇! 一个儿子一天给你两块钱, 一天就十二块钱, 好哇! 乙 好什么呀, 死了五个啦! 甲 好哇! 乙 还好哪? 六个儿子剩一个了, 还好哪? 甲 你不懂呀! 常言说得好:“好儿不用多, 一个顶十个。” 乙 咳! 这一个儿子也没落住。 甲 怎么没落住啊? 乙 前些日子我们家里着火啦, 烧在里头啦! 甲 好哇! 这您过得可旺盛啦! 乙 还好哪! 我们都家败人亡啦! 甲 好啊, 那您就干净啦! 乙 像话吗?
卖:认真负责的创作态度
• 卖,在相声表演中,前辈人是针对演员艺术创作的态度 提出来的。那时,他们常说,观众花钱是来买演员的艺术, 演员应该“卖力气”表演,对得起观众。一些有名望的相 声表演艺术家,非常瞧不起表演时 有的演员表演“游懈”,不是假“戏”真做,而是随随便 便象闹玩似的。还有的是“人来疯”,看观众的多少表演。 如果观众来的多,段子又对观众的口味,就想露一手,恨 不得把所有的包袱全使上,分外卖力,一旦发现是半堂座, 就没有那么大精神表演了,留偷手,草率从事,搪塞观众。

单口相声 方法

单口相声 方法

单口相声是一种传统的曲艺形式,通常由一个演员独自表演,通过讲述幽默的故事、笑话或对社会现象的讽刺来吸引观众。

以下是一些单口相声表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 选题与构思:选择有趣、贴近生活的话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社会现象,或者是对名人、事物的模仿。

构思时要考虑如何将这些话题编织成引人发笑的故事。

2. 故事叙述:单口相声的故事叙述要有吸引力,要能够让听众产生好奇心,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同时,故事要紧凑、逻辑清晰,避免拖沓和重复。

3. 包袱与笑料:包袱是单口相声中最重要的笑料,是指在故事中设置的悬念、反转或者是对某个事物的双关、讽刺。

包袱的设置要自然,不能生硬,要在听众意想不到的时候给出,才能达到最好的笑效。

4. 语言运用:单口相声的表演者需要擅长运用语言,包括语音、语调、语速的控制,以及各种方言、口音的模仿。

此外,恰当的拟声词和夸张的形容也是增加笑点的重要手段。

5. 表情与肢体动作:虽然单口相声主要依靠语言来表演,但表情和肢体动作也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

通过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肢体动作,可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使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表演者的幽默。

6. 互动与反馈:单口相声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需要观察听众的反应,适时与听众互动,比如提问、邀请听众上台等,这样可以增强
与听众的联系,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7. 结尾:一个好的结尾能够使整个单口相声画龙点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尾可以是对故事的总结,也可以是一个突然的反转或者是一个寓意深刻的笑话。

练习单口相声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反思,通过不断的演出和观众的反馈,表演者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表演技巧。

相声抖包袱方法

相声抖包袱方法

声里引人发笑的艺术语言叫"包袱"。

它是相声演员沿用的术语,实际上它和笑料、噱头的意思完全一样。

运用中有"系包袱"和"抖包袱"的过程。

一般说一段笑话,有一两个"包袱"就可以了。

一段相声则至少得有四五个"包袱",否则容易一温到底,影响演出效果。

从笑话发展成相声的过程,是不断丰富内容、增加"包袱"的过程。

如侯宝林整理、表演的《关公战秦琼》,有将近三千字,而原来的笑话仅有三百多字。

传统相声中有不少曲目都是由小"垫话"铺衍成的。

相声的主要艺术手段就是逗笑。

因此没有"包袱"就不成其为相声。

笑,应该是有褒贬的笑,有爱憎的笑。

要使笑者有所感奋,有所启发,有所醒悟,有所警惕。

不能只是哈哈一笑,开开心而已。

说笑话贵在自然。

应该做到"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

写相声、说相声也是这样。

除了要端正创作态度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不断探索"包袱"产生的规律,用自然、健康的笑声,去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包袱"应从相声中一些引人发笑的喜剧因素中产生。

它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运用精练、概括的语言,巧妙安排的结构和前后呼应的情节等各种手段,产生艺术上的效果。

"包袱"必须风趣而不粗俗,幽默而不油滑,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脱颖而出,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演员也要善于标新立异,不拘泥于老一套。

组成"包袱"的十种手法在相声中安排"包袱",要善于借鉴传统技巧,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时代的需要。

组成"包袱"的手法很多,最主要的有重复、否定、反常、错觉、双关、夸张、打岔、曲解、谐音、争辩等十种。

(1)重复法把矛盾的假象重复三遍,第四遍时巧妙地加以突变,揭示事物的真象。

单口相声格式

单口相声格式

单口相声格式引言概述:单口相声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以幽默、夸张和机智的语言表达为特点。

它通过一人扮演多个角色,运用声音、表情、动作等手段,以幽默的方式讲述故事或描绘场景,给观众带来欢乐和思考。

本文将介绍单口相声的格式及其特点。

正文内容:1. 单口相声的开场(Introduction)1.1 情景引入:通过描述一个具体的场景或故事情节,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1.2 自我介绍:相声演员会以幽默的方式介绍自己的身份、经历或特点,以增加观众的熟悉感。

1.3 打招呼:演员会与观众互动,通过问候或调侃来烘托气氛。

2. 单口相声的角色切换(Character Switching)2.1 声音变化:演员通过改变声音的音调、音量、语速等,切换不同角色的形象。

2.2 表情动作:演员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模拟不同角色的神态和动作特点。

2.3 语言特点:演员会运用不同的方言、口音或特殊语言表达,塑造角色的个性和特色。

3. 单口相声的故事情节(Storyline)3.1 情节发展:演员通过讲述故事的起承转合,引导观众进入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

3.2 情节转折:演员会设置一些意外或反转的情节,增加观众的惊喜和笑点。

3.3 情节高潮:演员在故事的高潮部分,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演绎,达到笑果最大化。

4. 单口相声的段落划分(Segmentation)4.1 段落过渡:演员在不同的故事情节之间设置过渡语句,使整个相声表演更加流畅。

4.2 段落设计:演员会将相声表演划分为多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有独立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4.3 段落互补:演员通过设置不同的段落,使相声表演更加丰富多样,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5. 单口相声的结尾(Conclusion)5.1 总结回顾:演员会以幽默的方式回顾整个相声表演的情节和角色,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5.2 感谢观众:演员会表达对观众的感谢,并以幽默的方式与观众互动,增加观众的参与感。

5.3 结束语:演员以幽默的方式结束相声表演,给观众留下欢快的印象。

相声的表演技巧

相声的表演技巧

相声的表演技巧相声表演技巧(一)粉碎"四人帮"后,相声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无论专业队伍,还是业余队伍,都不断的扩大。

有很多同志写信问我,怎样才能做一名相声演员,我在这里,简略地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1、做相声演员的条件要想做一名相声演员,首先要具备会说普通话的条件,嘴、舌无甚生理毛病,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口齿伶俐吧~否则,不宜做相声演员。

其次是嗓子要好,便于学唱,如果嗓子不好,只能说不能唱,也是演员本身的一个不足。

再次是模仿能力要强,要善于模仿各种人物形体动作、各种人物语言、各种方言、各种声音。

半天学不会一个动作,半天学不会一两句方言,是不适合做相声演员的。

还有一点,就是接受能力要强,反映得快。

初学相声的同志,恐怕最起码要具备以上四个条件。

2、做相声演员要有广泛的知识相声艺术题材广阔,内容丰富。

从大地上的一根草,到苍穹无垠的太空世界,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到复杂尖锐的阶级斗争,家长里短,社会风气,自然科学,真是无所不包。

我们需要多少知识,才能把它们反映出来呢,请看: 《天文学》需要你懂些天文知识。

《地理图》需要你懂些世界地理。

《八扇屏》需要你懂些历史知识。

《君臣斗》需要你懂些官场知识。

《大相面》需要你懂些"相法"知识。

《解学士》需要你懂些对联知识。

《戏剧杂谈》需要你懂些戏曲知识。

……一段相声一个内容,一个相声演员需要很多知识,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老一代相声演员,大都是口传心授,有的没文化,不会写字,那是社会造成的。

而今天,相声不单单是起到娱乐欣赏作用,更主要的是为四个现代化服务,讴歌新长征路上的新人新事,鞭挞一切不正之风,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广泛的知识。

怎样才能具有广泛的知识哪,不说全懂吧,就是懂些,就需要学多少东西吧~一句话,靠学。

博学才能多懂。

要有广泛的爱好,要有广泛的兴趣。

第一重要的是文学知识。

因为相声是讽刺文学,本身就需要有较丰富的语文知识,文字要精炼,语言要幽默。

传统相声演员的四大基本功之“学”

传统相声演员的四大基本功之“学”

• 所谓学各种声音包括那些哪?我们常遇到 的有汽车、火车、轮船、摩托的声音,猪、 狗、牛、羊、鸡、鸭、猫以及各种鸟的鸣 叫,刮风、下雨、打雷、电铃、电话、马 达、劈柴、走路、打人、枪声、大炮、拉 锯、倒水、哭声、笑声以及各种乐器的声 音等等。
四、摹拟人物
• 除了要掌握人物的语言特点外,还要摹拟人物的表情、神 态、动作,这样人物的形象就栩栩如生了。在摹拟人物时, 主要是分清男女老少,象大姑娘,小伙子,老头,老太太, 成人,小孩。再细些要分清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等。 再细些要能表演各种人物,如幼儿,少年,青年,壮年, 中年,老年以及五十岁的、六十岁的、七十岁以上的老头、 老太太的语言动作特点,我们都要在表演上分得出来。 • 摹拟各种动作,还包括人物的特点,象走路、手势,其它 象骑马、骑车、坐船、坐轿,古典戏曲动作、各种舞蹈动 作等等。如段子需要,还要学各种动物的动作,各种物体 的姿态,样式。要点到而已,叫人一看就很像。这一点, 也是相声演员要掌握的技巧之一。
马季《找堂会》——深武饶安方言
相声的倒口来自评书
• 评书最初的“变口”仅有三种:山东口音、 山西口音、江南口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始有了扩展,增加了河北深县及京东口音。 相声则多用山东、天津、广东、江苏、河 北唐山、河南、东北等地方言。
倒口段子
• 拉洋片、学四省、双学济南话、天津话、 找堂会、怯洗澡、怯算卦、猪吃豆腐、老 北京话、怯拉车、怯卖菜、交租子 等。 • 由“怯”的本义的引申义(蔑视贬低外行人) 命名的“怯相声”占大多数,有二十多段。 采用和不采用“倒口”手法的大约各占一 半。经常上演的曲目有《怯算命》、《怯 讲究》、《怯治病》、《怯教书》、《怯 当行》等。
• 《学四象》学大姑娘、老太太、小伙子的 神情 。 • 《学聋哑》学聋哑人的手语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要知词意
相声演员在学说一段相声之前,要知道这段相声作品的意义。

要知道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思想。

主题思想就是作者通过作品所要说明的问题。

人物思想是指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的思想,作者在作品里塑造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是有思想、有性格的。

演员不仅要知道主题思想和人物思想,还要知道每句台词的意义。

这是说好一段相声的首要问题。

二、要吐字真
作为一个相声演员,要有伶俐的口齿。

相声是笑的艺术,也是语言艺术。

什么段子也离不了说唱哏、学哏,也离不了说,因此它要求演员吐字要真,字字要送到观众耳朵里去,观众听得清楚,才能发笑。

观众听不清楚,就笑不了啦。

不能叫观众一边听,一边问别人:“他说的是什么?”那位回答:“我也没听真。

”这样就影响效果了。

吐字不真,如“钝刀割肉”。

有人主张“咬字要狠”。

我觉得咬字不能狠,咬字过狠,也使人听着不舒服。

相声演员为什么练习《绕口令》?就是为锻炼唇、齿、牙、舌、喉,要把平、上、去、入四声字说准确。

三、要发音准
相声演员发音要准确。

发音主要指的是唇、齿、牙、舌、喉五音要准。

相声演员是用丹田发音,虽不象戏曲演员那样要求好嗓子,但也得能说能唱,丹田气足,声音要美,说出来好听,唱出来够味儿。

过去有好嗓子的不多,因为唱是竖音,说是横音,再加上那时生活所迫,一天要说七、八段,这样就把嗓子说横了,也就是累坏了。

在三、四十年代只有几位有好嗓子的,学戏曲、学唱大鼓、杂曲,学唱歌曲,唱哏并不多。

现在很多段子是又说又唱,它就更要求演员有好嗓子。

学说相声不但要锻炼吐字,还要练习发音。

声音要美,要注意轻重音儿、高矮音儿,尽量要把语气说对,把话说得悦耳动听,避免怪声、怪调儿、尖音儿、炸音儿,别使观众听着不舒服。

说唱出来,要使观众爱听。

四、要气口匀
相声表演艺术,没有鼓板伴奏,看起来好象没有节奏。

其实不然,相声表演艺术无论是说什么哏,都有节奏。

相声是以气口为节奏,气口要均匀,使观众听着顺耳爱听。

说贯口段子,更要气口均匀,象《地理图》一段一百多个地名,要连续不断说完,主要得会用气,偷气,换气,把气口掌握均匀,说出来如断线珍珠,珠落玉盘,这样观众才能叫好。

一段贯口有一段贯口的内容。

如《维生素》这段相声有三段贯口,第一段是服务员报菜名,说的是鸡、鸭、鱼、肉的菜名,这段是按照《报菜名》来说。

第二段是二哥想吃的家庭炒菜,这段必须说得要美,让大家听着想听、爱吃。

第三段是说这些菜有什么营养,介绍给观众。

观众觉得说这些吃的很
有学问,听着又顺耳,这样就叫起好来了。

这三段贯口是根据内容设计气口。

贯口是如此,不是贯口的活也要把气口设计好。

气口不匀,说得快了,使观众心忙,说得慢了,使观众截气。

吐字要真,发音要准,气口要匀,三者都要给观众以美的感受。

五、要语气对
语气是表达感情的,分为高低、快慢、轻重。

同样一句话,语气不对,意思就变了。

比如:乙摔碎一个茶碗。

甲问:“这茶碗是你摔的吗?”乙答的音调低,说得慢,重音在我字上;“是我摔的。

”这茶碗是他摔的。

如果乙音调高,说得快,重音在摔字上,就成了反问语气“是我摔的?”这茶碗就不是他摔的了。

相声演员各有各的语气,但说相声时必须是说相声的语气,不然说出来就不象相声了。

相声里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人物的感情也多种多样。

相声演员模拟人物说话,要把语气说对,也就是要把人物的感情表达准确。

语气不对,人物的感情就变了,包袱儿也就响不了啦。

比如《一贯道》的结尾:
甲:幸亏老太太死啦,要再病俩月,儿媳妇非剐了不可!老太太死了,儿媳妇这个哭哇!乙:还哭她哪?甲:哪儿呀,她(指腿)疼啊!
最后这句疼字重音一改轻音,语气一慢,包袱儿就抖不响了。

所以说演员必须要把语气表达准确。

六、要动作稳
相声是表演艺术,它要求演员动作沉稳准确。

相声表演人物,动作是辅助面部表情的。

用手势动作,是为把听众的眼神,引导到演员的面部表情上来,让听众看见演员面部表情的神儿(眼神)和像儿。

演员的两只手不能乱动,不能乱比划,使观众眼花缭乱,那样就影响表情了。

演员拿着扇子乱扇,乱比划,也影响表情。

初学相声,还是学《倭瓜镖》为好,可以练习手势动作,好使两只手有地方放。

手势动作,是根据内容设计的,千变万化。

形体姿势要使人看着美。

两只脚站立要稳,站立不稳,形同踩藕,使观众心忙意乱,听众就不爱听了。

可见相声表演动作,无论大小,都要求沉稳准确。

七、要工模拟
模拟就是“学”。

相声表演艺术是叙述中穿插着人物对话,人物对话中穿插着叙述。

这一艺术特点,决定了相声表演离不开模拟表演。

一段相声有几个人物,相声演员不化装,恁着语言和神儿、像儿,要把人物说活。

怎样把人物说活呢?就是要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夸张表演的方法,模拟人物的说话、神情、动作,将人物活生生地摆在观众面前。

观众从演员的说话,神儿,像儿,就可以感觉到人物的神情,辨别出人物的性格,觉得真象,从而引起笑声。

这就如同一位漫画
家给人画漫画像,也是先抓住特征,用夸张的手法,几笔就画成了。

然后叫人家一看,还真象,其实就是特征突出。

唱哏,是说中有唱,唱中有说,也离不开模拟。

学京剧演员表演,主要学的是流派唱腔、表情、动作,最主要的也是模拟戏曲中的人物性格。

是倒口哏,学方言语音,学哪省人说话要象哪省人。

不仅方言语音要学,还要根据内容细腻刻画人物的性格待征。

相声要表演出人物性格特征,是很难的,所以说要工模拟,就是在模拟上下苦工夫,这里说苦工夫,确实很苦。

只要在生活中细致观察各种人的性格特征,然后再去苦练,是能表演好的。

离开了生活,又不下苦工夫,那很就难表演得好了。

八、要包袱儿寸
包袱儿寸,是说相声演员用艺术技巧抖包袱儿时,要掌握好寸劲儿。

相声表演艺术要掌握迟疾顿寸,迟是慢,疾是快,顿是停顿,寸是寸劲儿。

前辈艺人时常提醒说:“到底了,寸住了。

”底是结尾,寸住了就是掌握好寸劲儿。

一段相声有若干包袱儿,结尾是个大包袱儿。

结尾的包袱儿抖不响,这段相声就算白说了。

因此要求演员说到底的时候要掌握寸劲儿。

这个寸劲儿,快了不行,慢了不行,高矮音不对也不行,必须是恰如其分。

不仅到底时要掌握好寸劲儿,使其它包袱儿也要求这样。

不但要求包袱儿寸,它还要求包袱儿准。

这回说到这儿把包袱儿科响,到下回说到这儿的时候,还得把包袱儿科响。

这次抖响,下次抖不响,那就叫包袱儿不准。

九、要捧逗合
捧逗合是捧逗合作。

甲为逗哏,乙为捧哏。

甲乙二人要配合好,才能说好一段相声。

过去学说相声,先学逗哏,老师给捧哏。

由于段子是老师教,当然就配合得好。

学会逗哏后,自然就知道什么地方需要捧哏说话了。

抖包袱儿的迟疾顿寸,甲乙二人都要掌握好,才能抖响。

抖包袱儿不能是光在逗哏这边,捧哏也很重要。

捧哏掌握不好高矮音儿,逗哏的抖不响包袱儿,听众就不能哄堂大笑。

捧哏的掌握好迟疾顿寸了,逗哏的没有掌握好快、慢,该慢说的,他快说了、抢话了,或者该快说的他慢说了、断气了,这样包袱儿都抖不响。

所以说甲乙二人互相配合好,这是说好一段相声的关键。

前辈艺人说:“搭伙三年,不火自赚。

”这句话就是强调甲乙二人长期合作,即使不响大名,也能挣钱。

甲乙二人长期合作,共同学习和钻研艺术,互相取长补短,演出后不断地总结艺术经验,就会配合得越来越好,就能在艺术上取得成就。

十、要风格新
相声表演艺术的风格、流派多种多样。

不论哪种风格、流派,都要给观众清新之
感。

有成就的艺术家们,他们所说的段子和表演艺术,尽量与众不同,从而创立自己的独特风格艺术流派。

初学者,先是按老师教的学习,学哪一种风格、流派的艺术,他使出活来就是哪一种风格、流派的艺术。

然而他不应停留在所学的风格、流派艺术上,要继承流派,发展流派,要将所学的段子和表演风格加以改进创新,尽量与众不同,创立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流派。

创立艺术风格、流派,不是一学就行,也不是说一两个新段子就成了。

那要经名师指教,勤学苦练,勇于实践,刻苦钻研。

更重要的是他绝不能离开时代的观众,因为相声是说给观众听的,观众对于艺术风格、流派欣赏不欣赏,起着决定的作用。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化的建设取得很大的成就,十一亿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有了物质生活享受以后,还要求精神上美的享受。

人们所要求的美的享受是多种多样的。

男、女、老、幼各有各的美的需求,你爱好这个,他爱好那个,各有各的爱好,各有各的情趣。

有些青年艺术家就是适应当今时代观众的美的需求,创立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这才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愿年轻的艺术家们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改革创新,不停留在一定艺术水平上,要不断地突破现有的艺术水平,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