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抖包袱技巧
写包袱的格式

写包袱的格式
中国传统的相声艺术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善于用幽默的方式讲述社会现象和人们生活中的故事。
而包袱,是相声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它是相声演员表演技巧的核心。
所以,如何写包袱,就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包袱。
包袱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故事,通常由两个或多个人讲述,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故事情节,向听众传达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相声中,包袱是一种讲述故事的艺术形式,也是相声演员表演技巧的核心。
通过巧妙的叙述和抽象的比喻,包袱能够引起听众的兴趣,引起共鸣,使听众在欢笑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那么,如何写一个优秀的包袱呢?我们需要注重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
包袱的故事情节应该是巧妙的,有趣的,有高潮的,有转折点的。
这些情节都应该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让听众在故事中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和生活的真实。
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人物性格
和社会现象的描绘。
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具体的场景描绘,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现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包袱的表达中,我们还需要注重语言和节奏。
语言应该是幽默的,诙谐的,富有感染力的。
我们应该利用语言的节奏和声调,使听众在故事中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和生活的真实。
同时,我们还应该利用反讽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包袱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总之,写包袱是一种具有艺术性的表达方式。
通过注重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注重语言和节奏,我们可以写出更加优秀的包袱,使听众在欢笑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相声的 包袱 名词解释

相声的包袱名词解释相声是中国传统的曲艺形式之一,它以诙谐幽默的对话和滑稽幽默的表演为特点,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在相声表演中,包袱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表演者通过言语、动作、道具等手段,用来制造和增强笑点、提升表演效果的一种技巧或手法。
包袱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中,意为设法拖延或拖累。
在相声领域,包袱则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它是相声表演者在创作、排练和演出过程中常常使用的一种技巧,旨在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通过笑点的设置和解决,达到引发观众笑声的效果。
包袱可以分为形式上的包袱和内容上的包袱。
形式上的包袱主要指的是表演者在演出过程中所使用的道具、服装、动作等,它们通过视觉和动作效果来增强笑点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比如,相声演员常常使用扇子、纸张、笔等道具,通过巧妙地运用,创造出一系列搞笑或夸张的形象和情节。
而内容上的包袱则主要指的是表演者在对话中设置和运用的一种技巧。
相声演员通过言语的幽默对话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利用夸张、夸大和艺术化的手法,创造出令人捧腹大笑的效果。
这种技巧往往需要演员具备丰富的语言功底和表演经验,才能达到娱乐观众的目的。
相声中常见的内容包袱有对仗、夸张的形容词、夸张的情节设置等,它们通过语言的运用,从而制造出出人意料的笑点。
相声中的包袱技巧并非简单的搞笑手段,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包袱的运用不仅需要相声演员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具备对人物塑造、节奏的把握和情感的把握等方面的能力。
相声演员通过准确运用包袱技巧,能够引起观众共鸣、打开观众笑点,使观众在欢笑中体会到生活的智慧和幽默。
相声表演中的包袱除了在娱乐观众、传承民间智慧的同时,也有助于拉近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相声演员通过包袱的运用,与观众产生了一种默契和互动关系,使得演唱现场成为一个共同欢笑和交流的空间。
观众在包袱的引导下,与演员一起分享笑声、感受喜剧情节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情感连接和共鸣。
总之,包袱作为相声表演中的一种技巧和手法,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郭德纲的口才怎么练的

郭德纲的口才怎么练的郭德纲的口才既厉害又幽默,那他的口才是怎样练成的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郭德纲练习口才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答案一首先,相声作为一门传统的手艺,训练是相当刻苦的。
你看那些现在德云社的相声演员,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跟郭德纲一起学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他们没有在学校里进行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但是在学习相声的同时还是学习了很多的,当然以传统文化知识为主,郭德纲自然不会例外!其次,相声讲究的是“说学逗唱”。
其中的“说”和“逗”都讲究很大的技巧,这是每一个相声演员都要刻苦学习和训练的。
郭德纲从小就开始学,开始说,更是一边学一边说。
几十年的舞台经验,水平能不好吗?没有人是天生的什么都会,郭德纲的幽默风趣,跟他的经历有关,郭德纲在成名之前也是经历很坎坷,正是这些坎坷的经历,磨练了他乐观幽默的风格,这些是学校学习得不到的!最近有媒体曝光了郭德纲出道时候的一组照片,照片中,郭德纲受一个节目组之邀,要呆在玻璃展示柜中两天,当时正值夏天,展示柜是不透风的。
在这个情况下,郭德纲不仅要在里面表演吃饭,甚至还要和路边的观众互动,期间他一直笑眯眯没有任何的不耐烦。
有人形容当时的郭德纲就像一个马戏团的猴子一样,任人观看。
答案二郭德纲是演艺圈有名的名嘴,七岁学评书,10岁说相声,还唱过10年的戏,中华文化从小说扎根心底。
单口相声一说就是一篇经典,最经典的就是《丑娘娘》《济公传》《坑王驾到》等,从这些单口中能完美展现出老郭的才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通过老郭的嘴说出来就是感觉幽默生动,嘻笑怒骂,通俗易懂劝人方。
还曾和清派名嘴周立波在网上有过你来我往的斗法,很明显郭德纲的回击更胜一筹。
周立波说北方人吃大蒜自己觉得香,但是把臭味带给了别人,上海人喝咖啡把苦的喝进肚子里,把芳香带给了别人。
明显带有地域歧视,北方人听了肯定不舒服,当时老郭是怎么说的呢?老郭和于谦在对口相声《你要高雅》里曾说,“有人说什么是高雅,什么是低俗。
包袱书写格式

包袱书写格式
包袱书写格式是一种书写艺术形式,用于表演戏曲中的打斗、拳术和武术动作。
以下是包袱书写格式的一般规则:
1. 动作描述:首先,需要准确地描述出动作的名称和内容,如“翻身落地”、“旋风腿”等。
描述时要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突出动作的形象特点。
2. 动作顺序:接着,按照动作发生的顺序进行描述,通常是从左上至右下排列,每个动作都独立一行。
3. 时间和力度:在描述动作时,需注明动作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力度。
时间分为瞬间、缓慢、较快等,力度分为轻柔、有力、猛烈等。
4. 落地点位:对于落地动作,需注明落地点位。
例如,可以使用坐标系中的方位词(如左上、右下)或舞台上的具体位置来描述。
5. 确定身位:在描述手、足等动作时,需要注明身体的位置,例如手上举、脚向后摆等。
这样可以使读者或表演者更好地理解动作的要求。
6. 组合动作:如果有多个动作组合在一起形成连贯的动作序列,需要使用箭头或嵌套的方括号来表示。
例如,“翻身落地 -> 倒地翻起 -> 左脚踢”或“[踢 -> 冲 -> 撞 -> 踩]”。
7. 补充说明:如果有必要,可以在动作后面加上一些补充说明,如使用的道具、特殊技巧等。
补充说明可以帮助读者或表演者更好地理解和完成动作。
需要注意的是,包袱书写格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剧种和武术流派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最重要的是在书写时保持简洁明了、规范准确,使读者或表演者能够准确理解并表演出所要表达的动作。
相声抖包袱方法

声里引人发笑的艺术语言叫"包袱"。
它是相声演员沿用的术语,实际上它和笑料、噱头的意思完全一样。
运用中有"系包袱"和"抖包袱"的过程。
一般说一段笑话,有一两个"包袱"就可以了。
一段相声则至少得有四五个"包袱",否则容易一温到底,影响演出效果。
从笑话发展成相声的过程,是不断丰富内容、增加"包袱"的过程。
如侯宝林整理、表演的《关公战秦琼》,有将近三千字,而原来的笑话仅有三百多字。
传统相声中有不少曲目都是由小"垫话"铺衍成的。
相声的主要艺术手段就是逗笑。
因此没有"包袱"就不成其为相声。
笑,应该是有褒贬的笑,有爱憎的笑。
要使笑者有所感奋,有所启发,有所醒悟,有所警惕。
不能只是哈哈一笑,开开心而已。
说笑话贵在自然。
应该做到"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
写相声、说相声也是这样。
除了要端正创作态度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不断探索"包袱"产生的规律,用自然、健康的笑声,去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包袱"应从相声中一些引人发笑的喜剧因素中产生。
它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运用精练、概括的语言,巧妙安排的结构和前后呼应的情节等各种手段,产生艺术上的效果。
"包袱"必须风趣而不粗俗,幽默而不油滑,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脱颖而出,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演员也要善于标新立异,不拘泥于老一套。
组成"包袱"的十种手法在相声中安排"包袱",要善于借鉴传统技巧,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时代的需要。
组成"包袱"的手法很多,最主要的有重复、否定、反常、错觉、双关、夸张、打岔、曲解、谐音、争辩等十种。
(1)重复法把矛盾的假象重复三遍,第四遍时巧妙地加以突变,揭示事物的真象。
抖包袱经典句子

抖包袱经典句子
抖包袱是相声中的一种技巧,指的是经过层层铺垫,达到一个出乎意料的笑点。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抖包袱句子:
“大爷,美国怎么走啊?”“那谁知道啊!问村长去!”
“小的时候,我家特别穷,穷到什么地步呢?家里的老鼠都搬家了。
”
“我长得这么帅,主要是为了配合我英俊的外表。
”
“为什么我吃素?因为我是和尚啊!为什么你吃素?因为你是和尚啊!我不是和尚,我是兔子!”
“一居室求合租,男女不限,租金面议。
”
“你瞧瞧人家,都不带重样的,你怎么每天都穿一条裤衩子?我明天还穿呢!”
这些句子都是利用了出乎意料的转折或者矛盾,从而产生了幽默效果。
抖包袱需要铺垫充足,转折自然,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包袱的级别与喜剧的境界,全是干货

包袱的级别与喜剧的境界,全是⼲货喜剧是个江湖,不好混。
在上⼀期⾥,Dr.爆批评《羞羞的铁拳》,只顾眼前的苟且,没有远⽅的诗意。
20亿了,但《羞羞的铁拳》⼤卖却是中国电影的不幸这当然是对深受观众喜爱的开⼼⿇花团队的⾼标准、严要求。
实际上,正如Dr.爆反复强调的,横向⽐较《铁拳》绝对算得上是⼀部相当成功的国产喜剧⽚,碾压同档期的《缝纫机乐队》。
后者⽐《铁拳》早上映⼀天,票房却还不及前者的五分之⼀。
同样是喜剧⽚,都是⼗⼀黄⾦档,团队也都有长期的喜剧经验,可票房的差距为什么这么⼤?可能对部分观众来说,答案显⽽易见:《乐队》不如《铁拳》搞笑。
但Dr.爆要说,搞笑只是表象。
喜剧的江湖⾥,武功路数是分三六九等的。
《乐队》的包袱设计得没有《铁拳》的⾼级,这才是其败阵的根本原因。
包袱是相声术语,指的是相声段⼦中所采⽤的笑料。
⽽在喜剧中,⼈们通常把笑料叫做“梗”。
其实这个“梗”字是相声中“哏⼉”的讹传,指的也是好玩的笑料。
所以相声的“包袱”和喜剧的“梗”其实在内容上是⼀回事。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包袱,在喜剧中⾥才算得上是⾼级?经过分析总结,Dr.爆把喜剧包袱分为五重境界,由低向⾼依次加深,逐渐⾼妙。
第⼀重境界:恶搞出糗找刺激⼀个⼈⾛在⼤街上,不⼩⼼摔了个七扭⼋歪。
⼀本正经的陈述胡说⼋道或演唱莫名其妙的歌曲。
这些都属于恶搞出糗类的包袱,刺激⼤多数观众最原始的笑神经。
或因出⼈意料的窘境引发了观众的优越感,或因恶搞⼈们熟知的桥段引起⼈们的揶揄,以此产⽣了“笑果”。
在早期的周星驰电影和现在⼤多数的国产喜剧⾥,这种包袱经常可以见到。
但这种包袱放在电影中既表现不了⼈物性格,⼜与整个剧情的上下关系没有太⼤的关联,仅仅是为了让观众发笑⽽存在,因此,它属于喜剧⾥⽐较初级的包袱。
第⼆重境界:制造闹剧搞事情通过⼀个⼈装傻充楞、犯傻等怪异⾏为来制造“笑果”,引⼈发笑。
这种⽅法也能起到⼀定的效果,但很容易搞成闹剧,因为这种故意犯傻的做法太过于明显刻意,说⽩了就是在挠观众的脚⼼。
相声“包袱”艺术浅探

文章 编 号 :0 7— l7 2 1 ) 2— 0 9— 6 10 0 1 ( 00 0 0 1 0
相 声“包 袱"艺 术 浅 探
李瑞 元
( 海 省 西 宁 市 第 二 十一 中学 , 海 西 宁 80 0 ) 青 青 10 5 摘 要 : 声 是 语 言 的表 演 艺 术 , 以笑 作 为 艺 术 的 手 段 。 相 声 又 是 一 种 极 为 独 特 的 民 间 文 学 样 式 , 大 的 特 点 就 是 在 相 是 最
青 海 民族大 学 学报 ( 育科 学版 ) 教
J oUR AL OF QI GHAI T oNA I ⅢS U VE S T N N NA I LT NI R I Y
( d ct nS i c dt n) E u ai c n eE io o e i
N0 .2 O 2 0l
收 稿 日期 :0 9—1 2 20 0— 8 作 者 简 介 : 瑞元 ( 9 6一) 男 , 两 礼 泉 人 , 海 省 西 宁 市第 二 十 一 中学 教 师 。 李 18 , 陕 青
・
l ・ 9
青海 民族 大学学报 ( 育科学版 ) 教
二 、 声“ 袱” 相 包 的各 种组 织形 式
笑 料就 是 生 各 造
般来 说 , 包袱 ” “ 开始 后 都 有一 个 稍 长 的铺 垫
过程 , 在这 过程 中 , 种 细 节 都要 被 交 代 清 楚 , 理 各 合 性 也在 此 时 得 到 确 定 。 当所 有 前 提 故 事 铺 平 垫 稳 后 ,包 袱 ” “ 的抖 落 还 未 到 最 佳 时 机 , 时 就 要 转 移 此
中不 乏谈 到 了假 文凭 、 发票 、 种 子 、 农 药之 类 假 假 假 我们 耳熟 能详 而又 深 恶痛 绝 的各 色假 货 , 是在 对 但 话 的结 尾 处 却 突 然 说 出 了 一 样 “ 声 不 好 ” 真 名 的 货—— 甲( ) , 假 鱼 谐音 所带 来 的 幽默 效果 在 这时 得 到 了一个瞬 间 的爆 发 。假货 泛滥 的现实给普 通人带 来 的困惑和 怀疑在 这种 夸张 的喜剧化 渲染 中得到 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德纲抖包袱技巧郭德纲相声包袱儿1楼郭君德纲的相声包袱频率之高、包袱运用之巧妙,在当代相声演员之中是罕见的。
其手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是郭德纲从传统相声中萃取精华、结合长达十年的舞台演出实践当中摸索出来的。
相声的包袱手法粗放地归纳大约有二十多种,其中郭德纲主要运用的主要有十八种,在此举例闲谈,听凭众位钢丝、相声爱好者批评、指教。
一.先抑后扬、峰回路转:先对人物或事物大肆赞美,然后话锋突变,一刨到底,由于效果出人意料,往往现场效果特别好,这种让包袱皮变薄的方法郭德纲怎能错过,这种方式也是郭最主要的抖包袱方式之一。
这个手法里有两个表现方法,一是先抑后扬,二是先扬后抑。
前者郭多用在自己身上,后者多用在捧哏或砸挂者身上。
先抑后扬如《论梦》里下阴曹一段,描述完阎王爷打捧哏等相声演员后:甲:阎王爷把王文林、李菁都打完了,喊:还有一个叫郭德纲的呢?带上来,你们两边,刀枪剑戟,火山油锅都准备好!(抑)乙:你比我们厉害。
甲:我可惨了,一上来瞪着我:你叫郭德纲啊?我说是我。
呵,敢说相声啊你?能耐不小啊,还敢说单口的?你要疯啊!打!刀枪剑戟一块上!(抑)乙:狠打!甲:别啊,阎王爷,您给我一机会,我以后改!你说改就改啊!你能改吗?我能改啊!……来搬一个凳子让他坐下。
(扬)乙:这就不打啦?甲:我会说话呀……坐下了。
阎王爷把茶碗递过来——来你喝我这个……来来你点一根儿……(扬)前边的阎王爷要“狠打”是抑,后来“搬凳子、递茶、点烟”是扬,不但是和自己的境遇的变化形成对比,更是和前面描述过的捧哏等“挨打”的人物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观众会心的笑。
先扬后抑在郭的相声里俯拾皆是,例如《富贵图》里:甲:老前辈——张文顺张先生,老艺术家,在相声圈里摸爬滚打一辈子了……(扬)乙:不敢当……甲:最近我们要搞一个大型的纪念活动,庆祝相声表演艺术家张先生从艺三周年……(抑)乙:啊?甲:张先生前一段身体不太好,最近康复了,是我们相声界的幸事,好在病得也不严重,小三灾儿……(扬)乙:是啊。
甲:非典爱滋癌……(抑)乙:都活不了……“先抑后扬”和以下的“三番四抖”非常相近,都要通过话锋突转制造包袱,不过前者用起来施展余地更为宽泛,不像“三番四抖”对包袱格式有一定要求。
二.三番四抖、柳暗花明:这是相声包袱中的“八股文章”,有比较固定的模式,采取的方法是引导观众的听觉惯性,把逗哏的一个看法或意图反复强调三遍(也有两遍的,少有四遍以上的),到第四遍时反戈一击,以突变的效果揭露逗哏者的本来意图。
例如郭在《杨乃武写状》中,描述捧哏父亲参加全国武术大赛时:甲:你爸爸叫徒弟——更衣,把我红衣服拿过来……讨吉利?不是——打完人崩一身血看不出来……多狂啊!准知道能打人!(一番)乙:他就不知道自己血溅上也看不出来啊!甲:他没输过啊!上去乒乓打人一顿,溅一身血。
下来再换一身,又该我上了,拿件红褂子来……(二番)乙:又换一件红的。
甲:待会又赢了,下来了,再换一件红的!(三番)乙:都是红的换个什么劲啊!甲:赢了么,崩的都是血啊。
一会又上一大个,一米九,特别壮。
你爸爸一看:……把我那黄裤子拿来!(四抖)“三番四抖”的前三番必须铺平垫稳,否则观众容易察觉。
侦知表演者意图之后,再怎么“番”也不行了。
因此,以包袱的意外性见长的郭德纲,是很少运用这种包袱手法的,除非他有把握让这“四抖”的结果没出来前捂得严盖得实,抖出来后出人意料。
如本段相声中的三番“红褂子”和四抖“黄裤子”,绝对是神来之笔,不可多得的好包袱。
三.违反常规、明知故犯:侯大师的《规矩套子》是最经典的关于违反常规后闹笑话的段子。
郭德纲也善用这种包袱方式。
例如《师傅经》里捧哏的母亲潜入卧室要害家人时的描述:甲:你母亲刀交左手……炕上躺的都是自己的亲人,心里不落忍啊……2007-4-7 13:59 回复最爱谦哥1位粉丝2楼乙:那可不是……甲:这个是于谦,自己的儿子;这个是自己的老伴儿;这个是儿媳妇……乙:哎……别说了……没这么睡的知道么?甲:那屋装修呢,一个炕上挤挤。
没事,有帘子隔着呢……乙:有帘子行。
甲:……把于谦隔开……乙:把我隔开啦?象话吗……所谓的常规,必须是大家所熟悉的。
如郭曾经用过的“于谦的父亲们”、“于谦的父亲王老爷子”等等皆是如此。
相反,如果是过于专业的知识,即使违反常规,可一般人根本就不了解,也就达不到逗人发笑的目的了。
四.歪讲曲解、自以为是:传统相声中有“理不歪,笑不来”的说法。
也就是把我们熟知的一些普通常识,加以歪讲或曲解,并且是以权威的论调、不容质疑的口吻进行强化,从而制造包袱儿。
如《黄鹤楼》里那段刘备过江的“经典”描述:甲:三国请刘备过江,他不乐意去呀,诸葛亮让他去,刘备就去了。
走吧!乙:啊……甲:走着走着,哎,前边出一问号,刘备一蹦,格楞楞塄……哎,出一蘑菇!把这蘑菇吃了,刘备长个儿了啊!再往前走,又一个问号,一碰,出一朵花儿……吃了这花儿,刘备一抬手“嘟嘟嘟……”能打子弹了……那带刺儿的王八就过来了……乙:行了行了……合着您除了卖包子就是超级玛丽是么?……“歪讲曲解”和“违反常规”在包袱儿组织手法上非常近似,甚至是一脉相通,但是演员必须在不同的内容中区别运用——“歪讲曲解”要求表演者以“无知者无畏”的嘴脸来信口开河,也就是说他要带给观众他真的不懂而不是装傻充楞的印象,多是出于自讽的目的;“违反常规”相反,表演者分明是一个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聪明人”,多是为了讽刺他人。
五.云山雾罩、荒诞不经:就是违反事物规律,在讲述某件事情时肆意夸张,使人难以相信。
这种包袱的尺寸要拿捏好,一旦过分有有“闲扯淡”的嫌疑,所以相声段子中并不常见。
但郭德刚不然,他不但用的多,而且用的妙。
比如其代表作《西征梦》中,他一开始就把相声的基调导入了自吹自擂与南柯一梦的大氛围中,因此使得这段作品中的包袱产生了“越荒诞越快乐”的绝佳效果。
如他进入白宫后的描述:甲:进去一看,有个洋灰池子,有假山,呲呲往外喷水,底下有标语——计划生育,人人有责……乙:白宫也贴这个?甲:左边是一个大棚子,里边自行车一辆一辆排着,有一戴红箍老头来回溜达着……乙:这地方怎么听着耳熟啊?甲:台阶上众参两院议员们迎接我呢,见着我特高兴,跟我打招呼:来了您哪……里边请您哪……乙:没喊脱筐啊?……到澡堂子了是怎么着?甲:我问总统在哪屋呢?在那屋呢。
推开门,四目相对,布什很激动啊……你咋才来乜?乙:嗐……“荒诞不经”和“违反常规”、“歪曲讲解”有类似之处,那就是通过不可信的、荒诞的描述产生笑料。
但之间也有区别——后两者必须有约定俗成的“常规”形态相对应,并且是为听众所能理解和掌握的,而前者应用范围更加宽泛,只要把握好度,就可以古事今说、洋为中用,也可以上天入地、死去活来,尽情超越观众的想象力。
六.无心之过、阴错阳差:由于某种原因产生错觉造成失误,当真相大白的时候,往往是非常搞笑的。
郭德纲很擅长用这种包袱方式,设计的情节和语言严丝合缝儿,合情合理。
经常是把所有观众都装了进去,最后答案破解时往往让大家一面大笑,一面赞叹不已。
如《我要幸福》里:甲:我站在洗手间大镜子跟前,用水把脸撩湿了:你是一个了不起的人,郭德纲,我佩服你……乙:自己跟自己说话。
甲:凭着你自强不息的精神,你一定会成功的,祝你幸福……乙:念喜歌呗……甲:说完了,我走出来,站在洗手间门口,心里平静了很多。
打对过洗手间里出来一个男的……乙:啊?您进女厕所呆半天哪?甲:怎么没人告诉我一声啊!……太危险了……阴错阳差就怕牵强附会,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才够哏儿。
像误入洗手间是人们可以接受的,如果说自己误上宇宙飞船恐怕就只能用做梦来圆场了。
2007-4-7 13:59 回复最爱谦哥1位粉丝3楼七.机关用尽、故弄玄虚:当叙述时故意埋下伏笔,到使人莫名其妙甚至觉得不可信,然后巧妙地找到恰如其分的答案,使人们在笑声中信服。
这个也是郭德纲的强项,如《野人打猎》中找猎物一段:甲:嗯,发现了,河边有个美女,正洗脸呢……儿子指着她:爸爸……乙:射这个吧。
甲:……拿活的。
乙:拿活的?甲:过去绑好了,扛肩膀上……走回家……儿子哭:爸爸,饿呀……别闹,回去把你妈炖喽……“阴错阳差”和“故弄玄虚”都是以设定一个假相为前提,但是二者的角色形态迥然不同——前者逗哏在描述假相时是以一个不知情者的身份出现的,而后者逗哏在描述假相时是以一个知情者的身份娓娓道来。
八.游戏文字、谐音错觉:利用对谐音词汇的错觉,使听众产生误解和错觉,最后挑明,得出另外的结论来,制造包袱。
这种手法很吃功夫,要求演员的文字功底和联想能力要强。
例如《白事会》里探望捧哏父亲中的一段:甲:老爷子,喝点水么?老头摇头。
乙:不要。
甲:扶您起来坐会?还是摇头。
乙:动不了了。
甲:我得帮您做点什么啊?您要什么啊?……我……我要小解……乙:啊?这是我爸爸?甲:早就该死!什么时候还想这个?……我……解小手啊……乙:……嗐!这时候您转什么文呢……九.牵词引句、一语双关:在叙述过程中使用双关语,产生听众可以意会的“包袱儿”。
郭德纲在这方面的能力可以说在相声圈里无出其右。
例如《大上寿》里捧哏母亲说自己养的那只大白猫的时候:甲:这老太太,别人家养狗,她不喜欢,就喜欢养猫。
乙:哦。
甲:我问:有一只大白猫在哪呢?十来年了那猫,特胖的那个。
老太太:别提了,死了,12年了,没把我坑死,这大白猫,打这么大跟着我,死了。
我有先见之明啊,我提前怕它死了,让于谦借的录像机,录了盘片子,到时候一看,是个念想。
来打开那电视,看看那猫片……拿遥控……乙:别……别遥控了……看什么?甲:猫的那片子……大白猫……乙:咱别用这词儿行不行?……这种手法和“谐音错觉”的区别在于——谐音错觉的包袱是需要逗哏事后来解释的,否则观众很难明白逗哏用词的本意是什么,一语双关是要用包袱点醒观众,当即让观众发出会意的笑。
十.表里不一、原形毕露:表里不一是郭德纲以“我”为核心形象时常运用的包袱方法之一。
他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始终是道貌岸然、振振有词,拿着不是当理说,拼命粉饰掩盖自己的缺点。
但一旦转变为对比鲜明的具体行动,就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
如《揭瓦》里当闷三爷家人来找他算帐时,他一段贯口的心理与行动描述:甲:我一看人来了,害怕?没用了。
我也是江湖上闯的,谁怕谁啊?我三天没杀人了,你们想干吗?院子里一块大青石,一百四十多斤,平时我可弄不动,今天我是真急了,我砸死一个够本,砸死两个赚一个,我把石头举过头顶冲出去当当当几步赶上前,咣当一声……乙:扔出去了?甲:把门顶上了……乙:嗐!十一.旁征博引、生动比喻:为阐明一个问题,或反映某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概括的比喻和引申发挥,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郭德纲在《托妻献子》里把这种包袱手法发挥到了极至——在阐述关于友情的过程中,举了三个例子,包括一贵一贱交情乃现、一死一生乃见交情和托妻献子,都是用举例说明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不断产生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