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师:丰子恺 刘立臣
画坛逸事三则

71
指导 的任 务 , 随后在编委会上 对丰子恺 以漫画形式来介 绍《 资本论》 内容这 一提议进 行 了讨论 , 大家 对此持有 不 同看法 , 最终 丰先 生的伟大设 想被 议而未决地 搁置 了下来 。否则 , 以丰子恺先 生的 多才
多艺 、 笔生花 , 妙 必能对 《 资本论》 作通俗 化讲解 , 出一番意想不到的贡献。 做
徐蔚 南散 文集 中 的早期 漫 画
上海通 志馆徐蔚 南先 生上 世纪 2 年代 初与王世 颖合著 的《 山梦痕》 文一集( 系北 新书局 0 龙 散 似
版) 记述 绍兴 山川人 物, , 文笔清丽隽永 , 当为徐蔚 南与王世颖执教 前浙江省立 五 中( 绍兴) 时课 余饭
后之作。
70
有一 日, 任渭长碰 巧路 过任伯年 的画摊 , 看到铺在地 上的扇面 画得 不错 , 由地止 下步来。仔细 不
一
看, 发现 落款却是 自己的名字 , 问任伯年 : 这些扇面是谁 画 的? “ 渭长 画的。 任伯年 回答 。 任 就 “ ”任 ” “
渭长是 你什 么人 ? “ 叔叔。 任伯年 有些难为情地说 。 你 见过 他么? “ ”我 ” “ ” 咳……” 任伯年挠 头语 塞。任
编辑 的《 财政与经济》 月刊, 了把这本 刊物办得有声有色 、 为 丰富多彩 , 陆文明想请 丰子恺先生 画些漫 画, 以充实篇 幅。丰先生欣 然允诺 , 并设想 以漫画的形式对 马克 思的《 资本 论》 内容作 些讲 解。陆文 明和 同去 的几位 同事听 了非常高兴并赞 同, 因《 但 财政 与经济》 月刊对财政 干部 负有政策指导 与业务
美 术时 空
A R T D U C A T I N E SE A R C H E O R
丰子恺生平简介

丰子恺生平简介丰子恺生平简介1 8 9 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
丰子恺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生了六个女儿,他是家里第一个儿子。
因为父亲也只有一个妹妹,他便是丰家烟火得继的希望,备受珍惜。
父亲为他取乳名为“慈玉”,他确实是家人眼中的宝玉,祖母溺爱他,父母、姑姑疼爱他,姐姐们怜爱他,连家里染坊中的伙计们也喜欢他。
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
六岁,在父亲的私塾中读书,学名丰润父亲丰璜本是清末举人,废除科举取仕后,就在家开设私塾,教授孩子们读书。
丰子恺在父亲那里学《三字经》、学《千家诗》,也学父亲在中秋之夜饮酒吃蟹赏月的名士风度…… 9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把他送到另一个私塾继续就读,一直到12岁,丰子恺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育,这六年的熏陶,在他身上留下了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温文敏感,从容和善的气质。
也许是家里开染坊的缘故,丰子恺从小就对线条和色彩敏感,那本为他开蒙的《千家诗》里的黑白人物被他用染料涂成彩色,他描摹人物画谱,给同学们画,给乡亲们画,甚至应私塾先生之命为学校画孔子像供人瞻仰,被人们叫做“小画家”。
线条和色彩的魅力被他发现,并自此终生吸引着他。
1910年,在县立第三高等小学读书,改名丰仁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是应革命风潮建立起的新式学堂,在这里,丰子恺剪掉了辫子,并为了适应民主选举的需要,由先生把名字中难认的“润”字改为易写易认的“仁”字。
新学堂开设有音乐课,同学们唱李叔同的《祖国歌》、唱《励学》歌,音符的震撼力使丰子恺大受感染,成为他后来钻研音乐的发端。
1914年春,丰子恺以第一名的成绩在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毕业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改名子恺。
二年级起从李叔同学习图画、音乐,从夏丏尊习国文。
1914年,丰子恺没有辜负母亲临行前给他预备的糕和粽子(寓意高中),在杭州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名人拜师的故事

名人拜师的故事•相关推荐名人拜师的故事(精选15篇)我们所了解的名人们背后,都付出了怎么样的努力呢?他们是怎么变成这么厉害的呢?相信部分人都还不了解。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名人拜师的故事,欢迎阅读!名人拜师的故事篇1年羹尧是清朝的一员大将。
他少年时代骄横傲慢,不肯读书,动不动就打老师。
家里先后给他请过三个老师,都被他打跑了,这一来,再也没有人敢到他家教书了。
年羹尧的父亲很是忧虑,无可奈何,只得张榜招聘老师,可一晃几个月过去了,仍不见一人前来应聘。
这一天羹尧父亲正在堂上发愁,忽有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先生来访,表示愿意应聘。
羹尧父亲说:“感谢先生的好意,只是我这不肖的儿子恶习难改呀!”老先生满不在乎地回答:“我早就听说了。
没关系,就让我试试看吧!”羹尧父亲见老先生态度坚决,大喜过望,当即留他在府上住下,并嘱咐羹尧好好听老师的话,不得再恣意妄为。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新老师刚来了两三天,年羹尧便逃开学了。
老先生装作不知,也不去管他。
就这样过了三个月。
一天,老先生关起门来拉胡琴。
忽然,羹尧推门进来说:“先生,我愿学这个。
”可是刚学了一会儿,他又不肯学了。
一天,老先生又吹起胡笳来,羹尧和上次一样,热了一阵子,很快又凉了。
这样又过了很多天,老先生忽然一反常态,在院子里练起拳棒来。
这下子可逗起了年羹尧的兴趣,看来看去舍不得离开。
老先生说:“听说你力气大,善搏斗,找几个人比一下怎么样?”年羹尧当然满口答应,随即叫来十六个身强力壮的仆人跟他比试。
只见他棍子一挥,如风似火,十六个人全跌倒了。
老先生微微一笑说:“你敢和我比试吗?”羹尧犹豫了一会儿,真的与老师交上了手。
谁知还不到一个回合,老师就不见了。
羹尧好生奇怪,猛回头,发现老师正站在他身后呢!他自惭形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一再要求老先生教他拳棒。
老先生拿出一卷书交给羹尧说:“你先认真读读这卷书吧!”羹尧迷惑不解地问:“我学的是搏斗,读书有什么用?”老先生回答:“学搏斗,不过是打败一两个人,读此书,则能打败千千万万的人啊!”年羹尧沉思片刻,觉得有理。
丰子恺的善心

龙源期刊网 丰子恺的善心作者:张军霞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版》2016年第15期无论对小动物还是人,丰子恺先生始终怀有一颗善心。
对他来说,这是为人处世的道德底线,什么时候都适用。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难得的真诚,才让他在文学和漫画之外赢得了人们的另一种尊重,无愧于大师的称号。
丰子恺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深受读者欢迎。
其实,丰子恺大师不仅以创作漫画及散文著名,很多熟悉的朋友往往还会被他的善心所感动。
抗日战争之前,丰子恺居住在苏州缘缘堂。
有一次,他带着一只鸡从石门湾出发,要到杭州云栖去放生。
一般人总会把鸡脚的部位捆缚起来,然后把它倒提在手里。
但是,丰子恺对鸡也起了恻隐之心。
他撩起自己的长袍,把鸡放在里面,外面再用手兜着。
于是,由石门湾乘船经崇德,再到长安镇转乘火车,一路走来,很多乘客看丰子恺的目光都很复杂,不知道他的长袍里到底藏着一团什么东西,又奇怪又可疑。
甚至,在从长安镇转乘火车时,引起了一位便衣侦探的怀疑,悄悄一路追踪,和丰子恺同车到达杭州,刚走出站门就把他逮住了。
还好,站外早已经有人迎候丰子恺,急忙上前说明原委,侦探这才发现跟错了人。
鲁迅有个日本朋友内山完造,在中国经营书店多年。
一次,丰子恺也去这家书店购书,看中了一套《夏目漱石全集》,遗憾的是它并不完整,而是缺了三本。
内山完造说明情况后,按照折扣价,收下了二十八万元的书款。
不久,内山完造又找到了全集中缺少的一本,就给丰子恺寄了过去。
没想到的是,丰子恺很快就回复了一封挂号信。
内山完造打开信封,不禁大吃一惊。
原来,丰子恺除了告诉他书已收到,还附了这样一封短笺:“您卖给我的《夏目漱石全集》价格实在是太便宜了,所以特意给您寄去十万元的邮政汇票,请您收下。
”当时,内山完造在中国销售图书已经三十年,很多中国人都是他的客人,也是他的朋友,但还是第一次遇到丰子恺这样的人。
于是,内山完造含着泪水,把这张汇票连同信纸一起收藏起来了。
不耻下问的名人事例

不耻下问的名人事例《华佗拜师学艺》(一)华佗是东汉末年安徽省亳县城北小华庄人,全家人仅靠父亲教书,母亲养蚕织布为生。
可是当时,宦官当道,捐税徭役繁重,加之兵荒马乱,瘟疫流行,家家顾命不得,谁还有心叫孩子上学?这样一来,华佗家的生活就更拮据了。
一天,华佗的父亲带他到城里“斗武营”(即当地富豪斗拳比武的地方)看比武。
回家后忽然得了肚子疼的急病,医治不及,死了!华佗娘俩悲痛欲绝,设法把父亲安葬后,家中更是揭不开锅了。
那时华佗才七岁,娘把他叫到跟前说:“儿呀!你父已死,我织布也没有本钱,今后咱娘俩怎么生活呀?”华佗想了一想说:“娘,不怕,城内药铺里的蔡医生是我爸爸的好朋友,我去求求他收我做个徒弟,学医,既能给人治病,又能养活娘,不行吗?”娘听了满心欢喜,就给华佗洗洗脸,换了件干净的衣服,让他去了。
华佗拜了师傅,就跟蔡医生学徒,不管是干杂活,采草药,都很勤快卖力,师傅很高兴。
一天,师傅把华佗叫到跟前说:“你已学了一年,认识了不少药草,也懂得了些药性,以后就跟你师兄抓药吧!”华佗当然乐意,就开始学抓药。
谁知师兄们欺负华佗年幼,铺子里只有一杆戥秤,你用过后我用,从不让他沾手。
华佗想:若把这事告诉师傅,责怪起师兄,必然会闹得师兄弟之间不和,但不说又怎么学抓药呢?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华佗看着师傅开单的数量,将师兄称好的药逐样都用手掂了掂,心里默默记着分量,等闲下时再偷偷将自己掂量过的药草用戥秤称称,对证一下,这样天长日久,手也就练熟了。
有一回,师傅来看华佗抓药,见华佗竟不用戥秤,抓了就包,心里很气愤,责备华佗说:“你这个小捣蛋,我诚心教你,你却不长进,你知道药的份量拿错了会药死人的吗?”华佗笑笑说:“师傅,错不了,不信你称称看。
”蔡医生拿过华佗包的药,逐一称了份量,跟自己开的份量分毫不差。
再称几剂,依然如此,心里暗暗称奇。
后来一查问,才知道是华佗刻苦练习的结果,便激动地说:“能继承我的医学者,必华佗也!”此后,便开始专心地教华佗望闻问切。
艺术人生――丰子恺漫画和散文欣赏

第四章艺术人生―丰子恺漫画欣赏前言画家、作家、艺术教育家,这就是读者心目中的丰子恺,三位一体的丰子恺,过着艺术人生的丰子恺。
丰子恺在《我与弘一法师》一文中说过,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接近。
又说,他没有追随老师达到宗教的层次,而是停留在艺术的层次,是因为他“脚力小”,也就是“人生欲”不够强大的缘故。
其实,丰子恺望着宗教的高度,做着艺术的实事,也跟他的艺术观有关。
艺术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是丰子恺一直强调的:“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
故艺术非专科,乃人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知也”。
抱着“事事皆可成艺术”这样的主张,丰子恺过着艺术化的人生,或者说,他已经把人生艺术化了,他已到了与宗教相接近的艺术最高点;而为了实现“人人皆得为艺术家”的主张,“出艺术之深宫,辞艺术家之尊位”,他身体力行,做着一个艺术教育家的实事。
子恺先生在《我的漫画》一文中说:“在得到一个主题之后,宜用文字表达的就写随笔,宜用形象表达的就作漫画”。
他常说:“漫画和随笔是一对孪生姐妹,或用线条,或用文字,表现工具不同而已”。
漫者,随意也,因此,他的随笔实际上也可称为“漫文”。
丰子恺先生生平简介丰子恺,原名丰慈玉,又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人,画家,音乐教育家。
自幼学习多种民族乐器。
毕业于崇德县第三高等小学,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吴梦非、刘质平、潘天寿同学,师从李叔同;1919年毕业,与吴梦非、刘质平共同创办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并发起创办中华美育会。
1921年春赴日本东京留学,主修美术音乐,同年冬天回国。
后执教于上海多所中学。
1929年,任开明书店编辑。
1933年回故乡石门镇建造“缘圆堂”住宅。
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
1938年赴武汉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任《抗敌文艺编委。
1942年曾任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上海。
曾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
自1960年始,长期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
爸爸的画:沙坪小屋

这本书还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忽 略了生活中的细节和身边的人。而丰子恺的画作却提醒我,要放慢脚步,留意身 边的美好。他通过画作展现了生活的美好和温馨,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 节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感悟。
《爸爸的画:沙坪小屋》是一本充满情感和艺术魅力的作品。它让我感受到 了父爱的伟大和温暖,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我相信这本书会成为一本 让人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它会在我心中留下永恒的印象。
爸爸的画:沙坪小屋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通过
态度Leabharlann 作者生活感受
展现
美景
小屋
父亲
小屋 充满
自然
爸爸
时期
作画
特殊
这些
一家人
美丽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爸爸的画:沙坪小屋》是一本充满温馨回忆和深厚父爱的绘本,由丰子恺先生创作。这本书以 作者父亲在抗日战争期间被逼离开重庆时所画的画为线索,通过这些画作展现了沙坪小屋的美丽 景色和作者一家人在那个特殊时期的生活。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父亲画作的细腻描绘,展现出沙坪小屋的自然美景。从山林到溪流,从田 野到花海,每一幅画都如诗如画,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作者还通过描写父 亲作画的过程,展现了父亲的才华和勤劳。父亲在作画时总是全神贯注,对细节要求极高,这种 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这本书还展现了作者一家人那段特殊时期的生活。在抗日战争期间,作 者一家人在沙坪小屋中度过了难忘的日子。尽管生活艰辛,但作者却从父亲的画作中感受到了无 尽的温暖和爱。这些画作不仅是作者对那段时光的回忆,更是对父爱的感恩和颂扬。
丰子恺和徐力民:山水间的生活

过去那些事|GUOQUNAXIESHI倘若以寻常眼光看待,丰子恺与徐力民的婚姻不属于“门当户对”,也算不得“志同道合”,但他们历经坎坷,相伴一生。
成亲当天初相见1913年,浙江崇德县举行小学会考,作文题目为《五金之中何者为贵论》,一张《贱金贵铁》的考卷引起时任督学徐芮荪注意。
他得知这个少年原来是当地名人、晚清举人之子,便愈加对他产生好感。
徐督学惜才,决定亲赴石门湾见见这位“出其不意”的考生丰仁。
少年丰仁仪表堂堂,博学多才,徐督学不由动了为长女徐力民提亲的念想。
徐家是当地望族,徐力民在本县一所学校任教。
而丰家家道中落,丰仁父亲在他9岁时便去世了,当时家中只有一个小染坊勉强维持生计。
丰母觉得“门第不当”,便婉言谢绝。
间隔数日,徐芮荪再央媒人上门说亲,丰母终为徐家诚意所感,最终答应了这门婚事。
1914年,16岁的丰仁与18岁的徐力民订婚。
时隔不久,丰仁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攻读绘画、国文等课程。
其中一位国文老师单不庵对其青睐有加,给他取号“子恺”,丰仁从此“以号易名”。
1919年毕业前夕,丰子恺回故乡完婚。
婚礼当天,看热闹的人水泄不通,丰子恺略带羞涩地拉起徐力民的手,这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
婚后1个多月,丰子恺把徐力民带到上海城东女学,那里设文学、音乐、手工等专修课,还有国画专修馆。
徐力民此前对艺术一知半解,现在她有意了解丈夫的志趣,丰子恺遂给予尊重和支持。
7月,丰子恺从一师毕业,与同学合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同时担任教务主任,兼授西洋画等课程。
新校与城东女学相隔不远,但夫妻俩一个忙事业,一个忙学业,平时各自住在校内,只在周末去旅馆小聚。
两年后,丰子恺决定赴日本求学拓展视野。
他们的长女不过1岁多,徐力民又有孕在身,可她深知丈夫的艺术抱负,仍然毫不迟疑地支持他变卖祖产,且向自己的父亲借款,寻求资助。
丰子恺游学10个多月,徐力民以一己之力打点家中一切,丝毫没有“大户小姐”的娇生惯养。
回国后,丰子恺继续在上海师专任教,同时在地丰子恺和徐力民:山水间的生活◎文/雷晶晶60过去那些事GUOQUNAXIESHI|处吴淞的中国公学兼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师阅读课课型教学设计
走近大师·丰子恺
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三中学语文组刘立臣学习目标
1、了解丰子恺的生平。
2、对其作品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尝试创作与其风格相近的文艺作品。
3、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
教学重点、难点
对其作品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尝试创作与其风格相近的文艺作品。
教具准备
投影
学生阅读储备:要详细
1.建议每个学生形成丰子恺先生的文章阅读记录梳理
2.每小组自主筛选一组感受最深的丰子恺先生的文章,形成交流话题,准备课堂展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月光下婆娑的竹影,牵动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心。
一双慧眼,及时地捕捉到艺术之美;一把木炭,巧妙地勾画出水墨丹青;一位父亲,适时地进行了艺术熏陶。
《竹影》一文,让我们结识了一位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的父亲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位独具慧心、天真好奇的
少年——丰子恺。
正是这位少年,后来啊,成长为一位在多方面都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家。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受人敬仰的大师,来感受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第一板块:大师“丰”采
首先,进入本节课的第一环节——大师“丰”采,比一比,谁对丰子恺的生平事迹知道的最多。
(老师随机抽一名主持人,抢答式完成下面问题。
)
比一比
1、丰子恺的原名叫什么?(丰润)
2、1914年,丰子恺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在这所学校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分别是谁?(李叔同和夏丏尊)
3、1924年,丰子恺与友人创办了什么学院?(立达学院)
4、丰子恺发表的第一幅漫画叫什么?(《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5、丰子恺的第一本散文集是?(《缘缘堂随笔》。
由开明书店出版)
6、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课本收录了丰子恺的一篇什么文章?(《竹
影》)
7、1927年11月,丰子恺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法名叫什么?(婴行)
8、丰子恺为弘一法师准备寿礼而画的系列漫画叫什么?(《护生画集》)
9、丰子恺为鲁迅的哪篇小说绘制漫画插图时,前两次毁于战火,第三次才成功?
讲一讲
谁能讲一讲关于丰子恺老先生的趣事。
第一版块有创意,多角度走近丰子恺,在随意涉猎之时,可适时介入对丰子恺先生的整体认识。
第二版块还需要细节梳理
三、第二板块:文情画意
过渡:看来,大家对丰老的了解还真不少,称作知交也不为过。
我想,这种深入地了解是建立在广泛地阅读的基础上的。
谁来说一说,你都读过他的什么文章?
指名,生答。
这组文章,你都读过吗?
(师投影,出示一组文章,由此引出必读文)
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来拜读他的一篇文章《给我的孩子们》(七
年级上册《爱上阅读1+1+1》110页),结合你以前的阅读体验,进而体会他文章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
生读文,之后谈理解体会,师点拔。
这个主话题还需要丰子恺先生的系列文章辅助,《给我的孩子们》的阅读,不能等同于课文《竹影》,应该是欣赏、感受、体验的成分更多一些。
我想,最好是由《我的孩子们》的阅读,发现丰子恺先生的个性特色和迥异文风,学生的表达最好能从不同视角援引丰子恺先生的其他文章,来佐证自己的阅读发现。
怎样打通丰子恺先生的文章与漫画世界的联系,也是这的认真思考的问题。
预设:取之于《我的孩子们》,链接其余那些文章,语段,来表达,得有预设
1、主要取材于亲身经历的生活及直接交往的人和事,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
2、文字明白如话、简洁老练,风格简洁隽永,形象细腻生动,结构严谨缜密。
可谓语淡意深。
【】
3、语言诙谐,用词准确。
【】
4、以小见大,哲理深刻。
【】
5、叙事简洁明白,入情入理,结构严谨。
【】
6、对童真童趣的眷恋与歌颂。
【】
……
此版块,让孩子们认识并学会使用“知人论世”“知人论文”的方式,来欣赏文学作品。
文字才会有根。
四、第三板块:学以致用
过渡:每一次拜读丰老的作品,都会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聆听到的是诚恳的教诲,感受到的是纯真的性情,观赏到的是充满童真的世界,领会到的是人生的哲理。
前面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受益匪浅。
那么,我们能否把自己的所学所获用自己的作品表现出来。
(学生创作后展示)
务必现场创作
五、课堂小结
愉快充实的一节课即将结束了,但是,对于丰子恺先生作品的学习与研究,我想,这才刚刚是一个开始,一个全新的开始。
希望同学们保持这份热情,面对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与这样一位真性情的文学大师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