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丰子恺
丰子恺先生重要信息设计一张名人名片

丰子恺先生重要信息设计一张名人名片丰子恺先生名人名片姓名:丰子恺职业:作家、画家、漫画家、文化评论家、教育家联系方式:[联系方式已省略]个人简介:丰子恺(1898年3月28日-1975年7月14日),字子恺,号乐然。
中国现代作家、画家、漫画家、文化评论家、教育家。
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祖籍浙江省绍兴市。
丰子恺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见解,对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一位作家,丰子恺先生以其幽默风趣的文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而闻名。
他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戏剧、绘画、漫画等多个领域。
其中,他的散文作品《古文观止》深受读者喜爱,被誉为中国散文的经典之作。
他的漫画作品《丰子恺漫画全集》更是为中国漫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漫画大师。
作为一位文化评论家,丰子恺先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他以独到的眼光和深入的思考,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评判。
他的著作《中国文化史》从多个维度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位教育家,丰子恺先生关注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
他提倡以兴趣为导向的教育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他的著作《教育之我见》深入剖析了中国教育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教育理念,对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丰子恺先生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
他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他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发展,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丰子恺先生是中国文化界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丰子恺先生的名人名片不仅是一张简单的联系方式,更是对他卓越成就的一种展示和肯定。
丰子恺生平简介及故事介绍

丰子恺生平简介及故事介绍丰子恺出生于1898年11月9日,卒于1975年9月15日,祖籍是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是著名的散文家、画家和文学家。
原来的名字是丰润,号子觊,后来才改成的子恺,丰子恺的笔名是TK,他从小就喜欢美术,对画画有着非同一般的热情。
主要的作品有《缘缘堂随笔》和画集《子恺漫画》。
丰子恺1898年出生在崇德县,在他出生的时候,在家族这一辈中还是第一个男孩,所以小时候便一直被母亲非常的宠爱,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让丰子恺的心总是温和平静的,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也可以看的出来,只要是丰子恺笔下的文字都是非常平实和充满内涵的,而他的画风也一直呈现出一种纯真和宁静来。
丰子恺从小就对美术有着非常大的兴趣,在进入师范学校后,就跟随着老师李叔同学习绘画,李叔同对丰子恺给予了帮助和指导。
在毕业之后,1919年,丰子恺在自己的学校内担任图画老师,但是两年之后,他又决定去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在日本过了一年后,回国继续发展美术音乐方面的事业。
丰子恺的绘画和文章都几乎保持着同一种风格,其中以绘画更为著名,他的作品让人不免被那种雍容华贵但是却凝心静气的感觉,同时他的作品在这几十年中流传的也非常广泛,但是失传的也有许多,让读者十分的遗憾和心痛。
也许是因为文人的浪漫主义情节,丰子恺在生前特别喜欢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命名,他每居住一个地方就要给这个地方想一个温馨的名字,所以现在的丰子恺故居也分别拥有自己的名号。
例如丰子恺重庆故居就是“沙坪小屋”,而浙江的故居就是“小杨柳屋”等等,丰子恺故居的名字都非常的温馨,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在丰子恺所有故居中,以上海的故居“日月楼”居住时间最长,也是他生前最后的住所。
而“日月楼”是一幢西班牙风格的小洋楼,不仅拥有美丽的花园,周围碧天大树还将丰子恺故居映衬的更加清新脱俗,客厅里是丰子恺平时用的桌子、长沙发等家具,而且还拥有一个大天窗,不管是看日出日落,还是看美丽的星空,都是极好的,“日月楼”也是因此得名。
我的母亲丰子恺提纲

丰子恺: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大师丰子恺,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师,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画家,还是一位翻译家、书法家、漫画家、剧作家等多重身份的综合型艺术家。
他的作品涵盖了文学、美术、戏剧、音乐等多个领域,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丰子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的父亲是清末著名的教育家丰润之,母亲则是一位文学家,这样的家庭背景让丰子恺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有着很高的天赋和造诣。
他曾在上海美专学习,后来又赴日本留学,学习了西洋美术和日本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使得他的艺术风格非常多样化。
丰子恺的文学作品以散文为主,他的散文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哲理的思考,被誉为“文学的诗人”。
他的代表作有《故都的秋》、《蝴蝶》、《小城南》等,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读者的喜爱。
丰子恺的美术作品也非常出色,他的画风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代表作有《猫与鼠》、《鸟与花》、《荷花》等,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画技,成为了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除此之外,丰子恺还是一位翻译家,他翻译了很多西方文学名著,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鲁滨逊漂流记》等,这些作品的翻译不仅保留了原著的思想内涵,还加入了丰子恺自己的艺术感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丰子恺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大师,他的作品涵盖了文学、美术、戏剧、音乐等多个领域,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艺术风格独特,思想深刻,对于后来的文化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探索。
丰子恺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师,他的作品涵盖了文学、美术、戏剧、音乐等多个领域,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作品独特、思想深刻,对于后来的文化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探索的。
2023年《大师》观后感

2023年《大师》观后感2023年《大师》观后感1对于丰子恺这个人我以前连姓名都没怎么听说过,一开始放的时候还以为他是某些著作的作者,看过一些才明白,他的确是著作的作者,但他是个画家。
他真的是个大师。
他的画工极强。
丰子恺16岁时离开家乡到杭州开始求学之旅,他看作如“父亲”一般的老师李叔同评价他说从未见过进步如此快的学生,而在经历过数年的流离生活之后,与老师相约定要绘制的《护生画集》更是记录着百姓的生活,寥寥数笔类似于儿童画的画册将其中的精神传遍中国,“连文盲也能看懂”。
他用精神凝实了国人。
中国,作为一个缺少宗教与信仰的国家,在人民翻身做主之后很容易变为一盘散沙,而丰子恺用他的笔,他的墨,在一页页画纸上烙印着真、善、美。
他要用这些去代替宗教信仰所产生的作用,以这样的精神将亿万国人的意志一环一环相扣在一起,共同以这些精神守护这片大地上的真、善、美。
同时,他深深地敬爱着他的老师,也就是已拜入佛门的弘一大师,丰子恺继承了这位高僧对普世苍生的态度,这样的精神,在他的一幅幅画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得心胸比任何人都要宽广,更为博大。
他是一个美好的人。
丰子恺一生都没有对任何人的仇与怨,他的本愿,是以慈爱的胸怀去对待任何一个人,不分身份、民族,但如此一个美好的人的生活却是饱含着惨痛,他用他的画,一路记下了的不是人民生活得惨状,而是一幅幅简单却又祥和,但又不时夹杂了一些悲剧之美的作品—--一代大师,怀着慈爱之心,经历惨痛人世,最终将自己的精神升华,怀着慈悲之心,尽观人世炎凉。
他分得清青红皂白。
年轻时的留学日本令他对日本印象深刻,他很看好《源氏物语》,耗尽毕生沉淀,将这本著作译作了中文。
在那时,这么做的压力是相当大的,人们还沉浸在被敌国侵略,亲友死伤无数的悲痛之中。
但他又何尝没有经历过这一切啊!但他身为一个艺术大师,深谙一部著作对中国的精神的崛起所带来的益处,在众人鄙凝的目光下,将这部著作现于中国。
这种摈弃民族仇恨而客观看待一件文学艺术品的魄力,岂是两三赞词所能比拟的!“莫言千顷白云好,下有人间万斛愁。
《大师》-丰子恺

。的去进逃边一哭边一是时当我。来来吟吟�说来头出探面下 子桌�面下被棉从是就爸爸我�面上在盖被棉个一是面上的桌仙八�子桌个那是 但�人有没也候时的间一那的边东到直一�人有没也厅客进走�人有没子院进走 。有没都人个一里家�看一去家回。弹炸个一又�方地的门后家们我�方地的头 井大叫时当个一过经�后以门校了出�来出逃就后然�下一躲里所厕的边旁在就 我�弹炸个一是又上场操了到�场操出跑。弹炸的人本日是道知才们我�来下投 弹炸到等直一后然�下一看是就家大�了来机飞见听�候时的里校学在们我 吟一丰 女幼恺子丰】访采【
。收来人有没也体 尸个这连�体尸个六有里那门后的堂缘缘。了光流血里这�了断里这�里那在跪 他�里那在死他�三达魏叫医中个一的一唯上镇们我。的看怕他�去有没他 ——宝陈丰 女长恺子丰】访采【
。们亲乡的过不悉熟再恺子丰是都们他�人多百一了死又 天几的后以�人二十三死炸天当。象惨片一镇小门石�了走飞机飞的人本日
。虑考的益利济经有没他�送赠是至甚�宜便很是它�起得买该应�书 销畅的得不了个一是讲来时当在�的得不了常非个一是》集画生护《讲该应 ——星陈 任主心中究研恺子丰、师大一弘院师州杭】访采【
。任责的远永种一为成�感情 的人个两生师越超全完又它但�作而愿发恩师报为是》集画生护《的恺子丰 。的山如重是恩师的中心他 �的圣至高至是 �情感的师老的己自领引于对人的负抱 有、良善、真纯个一�怀心的悲慈而大广师老着应呼灵心的己自用是恺子丰 。俗通得写也词题师大一 弘�单简得画恺子丰。集一第》集画生护《的版出海上在月 2 年 9291 是这 。想感的悯悲凉凄发生者阅
�集上�恺子丰
。想思 的远深与格人的尚高他了出映也�坷坎和苦辛的生人他了含孕 �受仁与悯悲的远 永他了出画�美优和静恬、雅懦、真率的生人他了出画家画�样怎管不而然 。堂之雅大登难�西不中不画些这�说人的然为以不�师 大术艺的级界世个一是这�说人的画他受。单简是至甚�练洗、约简画的他 。画 的他欢喜都盲文至甚、孩小人老。画的他阅传要都夫脚夫纤、贩小商小。画的他 着挂会都上摊饨馄、子堂澡、店发理的里堂弄海上老�宜便很画的他�年当 。过画人有没也后以他在�过画人有没前以他在�画的样这
丰子恺的家训故事宽厚正直

丰子恺的家训故事宽厚正直
丰子恺,我国著名画家、散文家,他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哲学深受人们敬仰。
丰家的家训故事源远流长,其中“宽厚正直”四字更是家训中的精髓。
本文将为您讲述丰子恺的家训故事,感受这位艺术大师的人生智慧。
一、丰子恺的家训背景
丰子恺出生于浙江桐乡的一个书香门第,家族历史悠久,家训代代相传。
丰家的家训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仁爱、忠诚、宽厚、正直”,旨在教育后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丰子恺从小受到家训的熏陶,一生秉持宽厚正直的品质,成为了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二、宽厚正直的家训故事
1.宽厚待人
丰子恺一生宽以待人,对亲朋好友、学生弟子都关爱备至。
在他的画作中,常常描绘生活中的点滴关爱,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有一年冬天,丰子恺得知一位老友生活困顿,便毫不犹豫地送去棉衣、粮食,并亲自登门拜访,鼓励老友度过难关。
他的宽厚待人,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了仁爱的力量。
2.正直无私
丰子恺一生正直无私,敢于直言,敢于担当。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坚决拥护民族抗战,用画笔宣传抗日救亡,痛斥汉奸卖国贼。
在他的画作中,有一幅名为《最后的一课》的作品,描绘了老师在战争来临前,为学生上最后一堂课的情景。
这幅作品表达了丰子恺对国家命运的担
忧,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展现了正直无私的品质。
三、家训的传承
丰子恺的子女在父亲的影响下,也秉持着宽厚正直的家训,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他们将家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丰子恺的人生智慧。
丰子恺的家训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宽厚正直的为人之道。
《大师》-丰子恺

【上海卫视】《大师》珍藏世纪民族记忆,讲述大师人生传奇——丰子恺这样的画,在他以前没有人画过,在他以后也没有人画过。
当年,他的画很便宜,老上海弄堂里的理发店、澡堂子、馄饨摊上都会挂着他的画。
小商小贩、纤夫脚夫都要传阅他的画。
老人小孩、甚至文盲都喜欢他的画。
他的画简约、洗练,甚至是简单。
受他画的人说,这是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不以为然的人说,这些画不中不西,难登大雅之堂。
然而不管怎样,画家画出了他人生的率真、懦雅、恬静和优美,画出了他永远的悲悯与仁受,孕含了他人生的辛苦和坎坷,也映出了他高尚的人格与深远的思想。
丰子恺(上集)大运河走到杭州的北面便在这里拐了个弯,丰子恺就出生在这个叫石门湾的小镇上。
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石门湾有了四五百户人家,家家有鱼、家家有米的小镇上,乡民们在以往的两千多年里,没见过一兵一卒。
故乡没有一块荒地,全是作物,稻麦之外,四时蔬果不绝,风味各殊,尝到一物的滋味,可以联想一季的风光。
石门湾的自然之美最为丰富,诗趣画意,俯拾即是。
1914年,丰子恺16岁了,他带着老家的自然之美、诗趣画意,到省城杭州求学。
这时的浙江省立第一师师范,名师荟萃,是中国少有的文化艺术学府。
然而丰子恺的学业是从陌生的惶恐中开始的,因为他还是一个腼腆、懵懂的乡村少年,他没见过这么大的城市,他更担忧在集体宿舍里怎样生活,也厌恶许多校规的管束。
求学初始的憧憬,变成了思乡心切,一心想回到有慈母和寂静流水的老家。
而这时,他遇见了两位老师。
一位是音乐美术课的先生李叔同,早年中国现代音乐、话剧、西洋绘画的先驱,后来的高僧;另一们是舍监和国文课的先生夏丐尊,中国现代文学和翻译的大家。
【采访】杭州师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陈星——丰子恺说他们两位,一个是爸爸的教育,一个是妈妈的教育。
夏丐尊是妈妈的教育,李叔同是爸爸的教育。
李叔同说话不多,但是表现出一种威仪,让学生很敬畏,所以像父亲一样。
那么夏丐尊呢,他是什么事情都要管,很关心学生,事无巨细都要去关照。
丰子恺的故事

丰子恺的故事丰子恺,中国近代著名画家、作家,被誉为“中国漫画鼻祖”、“中国民间美术开山祖师”,他的一生精彩非凡,下面将围绕丰子恺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等方面展开介绍。
一、生平丰子恺于1916年出生在上海,父亲是吴语戏剧家,母亲是京剧演员,家庭背景正是促使他对艺术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
他的书法、画法、篆刻等方面的学习经历相当丰富,其中以学习篆刻和绘画最为深入,后来他的创作方向便趋于漫画和图画书。
二、事迹1. 初涉绘画丰子恺早在上小学时,就开始涉猎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
上海北新华学校就读期间,因为在课堂上以画画为乐,不少老师就利用他的绘画才能进行试验性的文化教育教学。
2. 创作漫画上大学后的丰子恺,正式涉足漫画领域。
他在1935年应聘《上海商报》漫画栏目编辑,开始了长达20年的漫画生涯。
逐渐成为中国漫画的代表人物,创作了一批伟大的漫画作品,如《一笔画》、《相声新话》、《新故事会》等,纷纷打破了传统漫画的束缚,成为中国当代图画书创始人之一。
3. 文学成就丰子恺在绘画创作之余,也不忘写作,先后写作了《碎草集》、《残笺集》、《纯粹的中华》、《文学真经》等著作,对于中国文学界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艺术成就丰子恺对画笔的使用非常熟练,他的花卉画、山水画、字画、书法、篆刻等多领域的作品均作品荟萃。
而以往传统的中国漫画,常以线条简短为主,他对线条和色彩的处理的独到之处,让人非常容易的产生视觉艺术上的享受。
四、遗产丰子恺对于近代中国文艺事业的贡献不容置疑,他的作品活跃于当今中外国际艺术市场,既是中国民间美术的代表人物,更是当代中国艺术之光。
总之,丰子恺是近代中国传媒艺术业的开创者之一,他的逝世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惋惜,但他在文学、绘画、漫画等领域所作出的贡献,仍然将永久地留在历史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卫视】《大师》珍藏世纪民族记忆,讲述大师人生传奇——丰子恺这样的画,在他以前没有人画过,在他以后也没有人画过。
当年,他的画很便宜,老上海弄堂里的理发店、澡堂子、馄饨摊上都会挂着他的画。
小商小贩、纤夫脚夫都要传阅他的画。
老人小孩、甚至文盲都喜欢他的画。
他的画简约、洗练,甚至是简单。
受他画的人说,这是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不以为然的人说,这些画不中不西,难登大雅之堂。
然而不管怎样,画家画出了他人生的率真、懦雅、恬静和优美,画出了他永远的悲悯与仁受,孕含了他人生的辛苦和坎坷,也映出了他高尚的人格与深远的思想。
丰子恺(上集)大运河走到杭州的北面便在这里拐了个弯,丰子恺就出生在这个叫石门湾的小镇上。
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石门湾有了四五百户人家,家家有鱼、家家有米的小镇上,乡民们在以往的两千多年里,没见过一兵一卒。
故乡没有一块荒地,全是作物,稻麦之外,四时蔬果不绝,风味各殊,尝到一物的滋味,可以联想一季的风光。
石门湾的自然之美最为丰富,诗趣画意,俯拾即是。
1914年,丰子恺16岁了,他带着老家的自然之美、诗趣画意,到省城杭州求学。
这时的浙江省立第一师师范,名师荟萃,是中国少有的文化艺术学府。
然而丰子恺的学业是从陌生的惶恐中开始的,因为他还是一个腼腆、懵懂的乡村少年,他没见过这么大的城市,他更担忧在集体宿舍里怎样生活,也厌恶许多校规的管束。
求学初始的憧憬,变成了思乡心切,一心想回到有慈母和寂静流水的老家。
而这时,他遇见了两位老师。
一位是音乐美术课的先生李叔同,早年中国现代音乐、话剧、西洋绘画的先驱,后来的高僧;另一们是舍监和国文课的先生夏丐尊,中国现代文学和翻译的大家。
【采访】杭州师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陈星——丰子恺说他们两位,一个是爸爸的教育,一个是妈妈的教育。
夏丐尊是妈妈的教育,李叔同是爸爸的教育。
李叔同说话不多,但是表现出一种威仪,让学生很敬畏,所以像父亲一样。
那么夏丐尊呢,他是什么事情都要管,很关心学生,事无巨细都要去关照。
丰子恺的文学根基是夏丐尊先生一步一步教出来的,丰子恺每写一篇文章都会想想,这样写夏先生会满意吗?他看见世间的一切不快、不安、不真、不美、不善的状态都要皱眉叹气,他和李先生一样痛感众生的疾苦遇迷。
李叔同永远是宁静寡言,他上课从一鞠躬开始,下课时又向学生们鞠躬告别。
学生眼前的李叔同,分明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里履开风气的泰山北斗,却是一身粗布袍子、专心教书育人的朴素的教师。
遇有学生犯错,李先生先轻声告诫不要在地上吐痰,或要轻轻关门等等,再微微一躬离开。
李叔同的图画课从素描写生开始。
在李叔同威严的目光下,丰子恺一笔一划地磨练。
丰子恺说,大约是我的气质与李先生有一点相似,凡他喜欢的我都喜欢。
李先生的人格和学问统制了我的感情。
在自己的位子上偷偷仰起头,看见李先生高高的削瘦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宽广的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
扁平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涡,显示着爱的表情。
终于在一个晚上,李叔同对丰子恺说,你的画进步很快,我在所教的学生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快速的进步。
李叔同平时话不多,一旦说了,总是轻轻的,总是十二万分的认真。
这轻轻的认真的话语,对丰子恺心灵的震荡是可以相见的。
丰子恺写道:当晚的这几句话便确定了我的一生。
但究竟是怎样的一生?其中蕴涵何等宝贵的东西?丰子恺并没有说清楚。
【采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晓明——他就是一种做人的精神,用出世的精神来成就一种入世的事业,也就是他首先做人做事有一个很高的境界,所以在这个很高的境界下面很自然而然就会流露出一种生命的情调和艺术的品味。
西湖边上的五年求学是短暂的,这个懵懂少年就像一块纯洁的玉石遇上了名匠,得到了一琢一磨的机遇和成就大器的因缘。
这是丰子恺早年发表的作品,他画得那样简约、稚拙,却被他的朋友们赞叹。
朱自清说,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
【采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晓明——丰子恺创造了一种很独特的一个笔墨的艺术,特别能够代表一种非常典型的中国江南文化的美,一种诗意的美,就是一种空灵的、清新的、纯洁的、简单的一种美。
老师的肯定和引领,让丰子恺越发护育自己的内心,走向广大深厚。
而回报师恩的最大努力,就是一生也像老师那样去做。
从浙一师毕业后,丰子恺几乎是循着老师李叔同的足迹走的,他游学日本只有短短十个月,却是废寝忘食学音乐、绘画,苦读日语。
回国后先同夏丐尊、朱自清等执教白马湖春晖中学,又和这些良师益友在上海创办立达学园、开明书店。
和老师一样,丰子恺做音乐美术教师,也创作和翻译许多音乐美术教育启蒙的著作。
【采访】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我想他是比较赞成蔡元培的那种说法,就是用美育来代替宗教,来陶冶人的精神和兴趣。
丰子恺始终希望用美的善的一些东西,来代替或者说来解决中国缺少那种维系人精神和信仰的那个宗教,那在这一点上他做的应该是他一以贯之的东西。
他的事业很顺利,他那些美的教育的书很畅销,但是他的眼睛却看见了自家窗外的孩子们,一个时代的悲哀辛酸出现在他的方寸画幅里。
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1918年,李叔同在虎跑出家为僧,成了弘一大师。
出家前他把丰子恺叫到身边,郑重赠送了自己的诗词手卷,其中一阕《金缕曲》有这样的句子: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
丰子恺就像接受遗产一样把这些保存在心里,他明白,不论何时,老师爱国的热忱始终没有熄灭。
老师离去了,丰子恺却再次得到精神的感化。
1928年,丰子恺准备画50幅护生画,为弘一大师50岁祝寿。
【采访】杭州师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陈星——为了第一册的50张画,弘一大师和丰子恺的通信是极其频繁,他们是下了大功夫的,对一个主题该怎么画,都有非常详细的交代,就是构思极其严密。
发愿流布《护生画集》,盖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
弘一大师还嘱咐丰子恺,画集应是通俗的艺术品,应以优美柔和的情调,让阅者生发凄凉悲悯的感想。
这是1929年2月在上海出版的《护生画集》第一集。
丰子恺画得简单,弘一大师题词也写得通俗。
丰子恺是用自己的心灵呼应着老师广大而慈悲的心怀,一个纯真、善良、有抱负的人对于引领自己的老师的感情,是至高至圣的,他心中的师恩是重如山的。
丰子恺的《护生画集》是为报师恩发愿而作,但它又完全超越师生两个人的情感,成为一种永远的责任。
【采访】杭州师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陈星——应该讲《护生画集》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在当时来讲是一个了不得的畅销书,应该买得起,它是很便宜,甚至是赠送,他没有经济利益的考虑。
1932年,日本人发动一二八事变,江湾地区成了战场,在那里的立达学园毁了。
丰子恺离开了上海。
当年他离开老家去浙一师读书,却为不适应而想念老家。
由于遇上像爸爸和妈妈般的老师而得以坚持。
在漂泊了将近20年后,他终于又回到了老家。
丰子恺在老家盖了缘缘堂,他在缘缘堂里作画、写作,用平和质朴的笔墨,就像为自己的朋友画像一样,描写着劳苦大众。
他们是中国的最大多数。
缘缘堂里面的世界是恬静的,缘缘堂外面的世界是痛心的。
丰子恺以内心无限的悲悯画着无限的悲哀。
1937年底,当日本人从杭州湾登陆的时候,丰子恺正在书房里画《漫画日本侵华史》。
他早有这个计划,要把从明代倭寇侵袭中国沿海以来,几百年里日本人在中国的所有恶行都画出来,还要像《护生画集》那样,让文盲也能看懂。
但是有一天,缘缘堂现也不能恬静了。
【采访】丰子恺长女丰陈宝——飞机没有来以前,我爸爸嘛照常是画画,我是在做功课。
那是37年的11月6日的下午,石门镇上的孩子们都在上学,突然,只有9岁的丰一吟从被炸的学校逃回来了。
【采访】丰子恺幼女丰一吟我们在学校里的时候,听见飞机来了,大家就是看一下,然后一直等到炸弹投下来,我们才知道是日本人的炸弹。
跑出操场,到了操场上又是一个炸弹,我就在旁边的厕所里躲一下,然后就逃出来,出了校门以后,经过一个当时叫大井头的地方,我们家后门的地方,又一个炸弹。
回家去一看,家里一个人都没有。
走进院子没有人,走进客厅也没有人,一直到东边的那一间的时候也没有人,但是那个桌子,八仙桌的上面是一个棉被盖在上面,我爸爸就是从棉被下面,桌子下面探出头来说,吟吟来来。
我当时是一边哭一边逃进去的。
日本人的飞机飞走了,石门小镇一片惨象。
当天炸死三十二人,以后的几天又死了一百多人,他们都是丰子恺再熟悉不过的乡亲们。
【采访】丰子恺长女丰陈宝——他没有去,他怕看的。
我们镇上唯一的一个中医叫魏达三,他死在那里,他跪在那里,这里断了,这里血流光了。
缘缘堂的后门那里有六个尸体,连这个尸体也没有人来收。
瞬间石门湾死了。
带着十几口人挤上了一条小船,丰子恺匆匆地逃离故乡,谁知万里流亡的路一走就是9年。
【采访】丰子恺长女丰陈宝——我父亲和我还有一个店员,三个人去拿一点东西。
书有一万多本,拿这个不拿那个怎么行?就是拿一点日常用品,拿一点被子,就走了,就离开了。
船已经驶离了乡间的河埠头,但丰子恺还为没画完的《漫画日本侵华史》揪着心。
【采访】丰子恺长女丰陈宝——我父亲就没有睡,他说想起了这本书,他说我画这本书不要紧,但是我连累了家属,连累了一船的人就不好。
他就把那个书,验明正身,就把它丢在河里了,他说扑通一声好比打在他的心上。
一路上,丰子恺的画笔记录下他携妻带儿、背井离乡所遭受的苦难和恐惧,他也记录下这人间生灵被如此屠杀造成的难以愈合的创伤。
“空袭也,炸弹向谁投?怀里娇儿尤索乳,眼前慈母已无头,血乳相和流。
”这个文弱书生,拖家带口,从宜山到德胜,他终于一辆车一辆车地把所有家人都塞进去,只剩下自己一步步在车后面追赶着。
【采访】丰子恺长女丰陈宝——这一天走了90华里,走了90华里以后,晚止到,而我们一天到那里等他的车,没有,就回去,第二天再来等。
就是这样的,很难很的。
他的头发就是在逃难的时候急白的。
逃难路上的丰子恺得到消息,缘缘堂被炸毁了,一个亲戚在那里拣到一块做基础的石头,扛回了两扇焦黑如炭的门板。
丰子恺沉默无语。
【采访】丰子恺长女丰陈宝——他牵挂的是乡下的乡亲们,他有一次为了这个事情眼睛揩揩,有点要哭的样子,他是为了乡亲们。
好多乡亲都在那里。
他说最好有一个大船,统统载了逃出这个地方。
我每次设身处地的想象炮火迫近时他们的情境,必定打几个寒噤。
我有十万斛的同情寄与沦落在战地里的人,我恨不得有一只大船,尽载了石门湾及世间一切众生,到永远太平的地方。
【采访】丰子恺长女丰陈宝——桂林那个轰炸,我们还去看的,七零八落的好多尸体,我还去看的,我爸爸不敢去的。
被战火所逼,出走缘缘堂的丰子恺又在流亡路上亲历着人世间的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