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丰子恺

合集下载

丰子恺10句经典语录,句句都是人生_2018经典语录

丰子恺10句经典语录,句句都是人生_2018经典语录

丰子恺10句经典语录,句句都是人生_ 2018经典语录丰子恺说:正当的游玩,是辛苦的安慰。

人生漫漫,不必处处为难自己。

民国有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头。

他长相清秀,画的画童真童趣,文章也是写的极其清雅质朴,句句至理。

他的心地,如他的漫画一样,善良、温润、有趣。

其实他的作品我们都看过,在儿时课本上,在老杂志报刊上……只是我们很多时候并不知这些生动的画,是出自于“国漫之祖”丰子恺之手。

美学大师朱光潜赞他的画:“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

”这里,我们甄选了丰子恺10句经典语录与画作。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如此。

安好。

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

这样,人生。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

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

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

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可怜一片无暇玉,误落风尘花草中。

羡他村落无盐女,不宠无惊过一生。

你住几层楼?——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哭的时候用全力去哭,笑的时候用全力去笑,一切游戏都甩全力去干。

丰子恺特别喜欢儿童,他说:“人间最富有灵性的是孩子。

”他的画处处映着青山绿水、春日斜阳、民国课堂、童稚嬉戏,民国质朴的风土人情,家国情深……见画如晤,在那个大师辈出的特殊年代,人性的邪,世道的恶,都阻挡不了丰子恺的眼神,处处是善,是美,是真。

丰子恺先生重要信息设计一张名人名片

丰子恺先生重要信息设计一张名人名片

丰子恺先生重要信息设计一张名人名片丰子恺先生名人名片姓名:丰子恺职业:作家、画家、漫画家、文化评论家、教育家联系方式:[联系方式已省略]个人简介:丰子恺(1898年3月28日-1975年7月14日),字子恺,号乐然。

中国现代作家、画家、漫画家、文化评论家、教育家。

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祖籍浙江省绍兴市。

丰子恺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见解,对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一位作家,丰子恺先生以其幽默风趣的文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而闻名。

他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戏剧、绘画、漫画等多个领域。

其中,他的散文作品《古文观止》深受读者喜爱,被誉为中国散文的经典之作。

他的漫画作品《丰子恺漫画全集》更是为中国漫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漫画大师。

作为一位文化评论家,丰子恺先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他以独到的眼光和深入的思考,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深入剖析和评判。

他的著作《中国文化史》从多个维度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位教育家,丰子恺先生关注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

他提倡以兴趣为导向的教育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他的著作《教育之我见》深入剖析了中国教育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教育理念,对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丰子恺先生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

他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他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发展,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丰子恺先生是中国文化界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丰子恺先生的名人名片不仅是一张简单的联系方式,更是对他卓越成就的一种展示和肯定。

2023年《大师》观后感

2023年《大师》观后感

2023年《大师》观后感2023年《大师》观后感1对于丰子恺这个人我以前连姓名都没怎么听说过,一开始放的时候还以为他是某些著作的作者,看过一些才明白,他的确是著作的作者,但他是个画家。

他真的是个大师。

他的画工极强。

丰子恺16岁时离开家乡到杭州开始求学之旅,他看作如“父亲”一般的老师李叔同评价他说从未见过进步如此快的学生,而在经历过数年的流离生活之后,与老师相约定要绘制的《护生画集》更是记录着百姓的生活,寥寥数笔类似于儿童画的画册将其中的精神传遍中国,“连文盲也能看懂”。

他用精神凝实了国人。

中国,作为一个缺少宗教与信仰的国家,在人民翻身做主之后很容易变为一盘散沙,而丰子恺用他的笔,他的墨,在一页页画纸上烙印着真、善、美。

他要用这些去代替宗教信仰所产生的作用,以这样的精神将亿万国人的意志一环一环相扣在一起,共同以这些精神守护这片大地上的真、善、美。

同时,他深深地敬爱着他的老师,也就是已拜入佛门的弘一大师,丰子恺继承了这位高僧对普世苍生的态度,这样的精神,在他的一幅幅画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得心胸比任何人都要宽广,更为博大。

他是一个美好的人。

丰子恺一生都没有对任何人的仇与怨,他的本愿,是以慈爱的胸怀去对待任何一个人,不分身份、民族,但如此一个美好的人的生活却是饱含着惨痛,他用他的画,一路记下了的不是人民生活得惨状,而是一幅幅简单却又祥和,但又不时夹杂了一些悲剧之美的作品—--一代大师,怀着慈爱之心,经历惨痛人世,最终将自己的精神升华,怀着慈悲之心,尽观人世炎凉。

他分得清青红皂白。

年轻时的留学日本令他对日本印象深刻,他很看好《源氏物语》,耗尽毕生沉淀,将这本著作译作了中文。

在那时,这么做的压力是相当大的,人们还沉浸在被敌国侵略,亲友死伤无数的悲痛之中。

但他又何尝没有经历过这一切啊!但他身为一个艺术大师,深谙一部著作对中国的精神的崛起所带来的益处,在众人鄙凝的目光下,将这部著作现于中国。

这种摈弃民族仇恨而客观看待一件文学艺术品的魄力,岂是两三赞词所能比拟的!“莫言千顷白云好,下有人间万斛愁。

《大师》-丰子恺

《大师》-丰子恺

。的去进逃边一哭边一是时当我。来来吟吟�说来头出探面下 子桌�面下被棉从是就爸爸我�面上在盖被棉个一是面上的桌仙八�子桌个那是 但�人有没也候时的间一那的边东到直一�人有没也厅客进走�人有没子院进走 。有没都人个一里家�看一去家回。弹炸个一又�方地的门后家们我�方地的头 井大叫时当个一过经�后以门校了出�来出逃就后然�下一躲里所厕的边旁在就 我�弹炸个一是又上场操了到�场操出跑。弹炸的人本日是道知才们我�来下投 弹炸到等直一后然�下一看是就家大�了来机飞见听�候时的里校学在们我 吟一丰 女幼恺子丰】访采【
。收来人有没也体 尸个这连�体尸个六有里那门后的堂缘缘。了光流血里这�了断里这�里那在跪 他�里那在死他�三达魏叫医中个一的一唯上镇们我。的看怕他�去有没他 ——宝陈丰 女长恺子丰】访采【
。们亲乡的过不悉熟再恺子丰是都们他�人多百一了死又 天几的后以�人二十三死炸天当。象惨片一镇小门石�了走飞机飞的人本日
。虑考的益利济经有没他�送赠是至甚�宜便很是它�起得买该应�书 销畅的得不了个一是讲来时当在�的得不了常非个一是》集画生护《讲该应 ——星陈 任主心中究研恺子丰、师大一弘院师州杭】访采【
。任责的远永种一为成�感情 的人个两生师越超全完又它但�作而愿发恩师报为是》集画生护《的恺子丰 。的山如重是恩师的中心他 �的圣至高至是 �情感的师老的己自领引于对人的负抱 有、良善、真纯个一�怀心的悲慈而大广师老着应呼灵心的己自用是恺子丰 。俗通得写也词题师大一 弘�单简得画恺子丰。集一第》集画生护《的版出海上在月 2 年 9291 是这 。想感的悯悲凉凄发生者阅
�集上�恺子丰
。想思 的远深与格人的尚高他了出映也�坷坎和苦辛的生人他了含孕 �受仁与悯悲的远 永他了出画�美优和静恬、雅懦、真率的生人他了出画家画�样怎管不而然 。堂之雅大登难�西不中不画些这�说人的然为以不�师 大术艺的级界世个一是这�说人的画他受。单简是至甚�练洗、约简画的他 。画 的他欢喜都盲文至甚、孩小人老。画的他阅传要都夫脚夫纤、贩小商小。画的他 着挂会都上摊饨馄、子堂澡、店发理的里堂弄海上老�宜便很画的他�年当 。过画人有没也后以他在�过画人有没前以他在�画的样这

丰子恺的家训故事宽厚正直

丰子恺的家训故事宽厚正直

丰子恺的家训故事宽厚正直
丰子恺,我国著名画家、散文家,他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哲学深受人们敬仰。

丰家的家训故事源远流长,其中“宽厚正直”四字更是家训中的精髓。

本文将为您讲述丰子恺的家训故事,感受这位艺术大师的人生智慧。

一、丰子恺的家训背景
丰子恺出生于浙江桐乡的一个书香门第,家族历史悠久,家训代代相传。

丰家的家训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仁爱、忠诚、宽厚、正直”,旨在教育后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丰子恺从小受到家训的熏陶,一生秉持宽厚正直的品质,成为了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二、宽厚正直的家训故事
1.宽厚待人
丰子恺一生宽以待人,对亲朋好友、学生弟子都关爱备至。

在他的画作中,常常描绘生活中的点滴关爱,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有一年冬天,丰子恺得知一位老友生活困顿,便毫不犹豫地送去棉衣、粮食,并亲自登门拜访,鼓励老友度过难关。

他的宽厚待人,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了仁爱的力量。

2.正直无私
丰子恺一生正直无私,敢于直言,敢于担当。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坚决拥护民族抗战,用画笔宣传抗日救亡,痛斥汉奸卖国贼。

在他的画作中,有一幅名为《最后的一课》的作品,描绘了老师在战争来临前,为学生上最后一堂课的情景。

这幅作品表达了丰子恺对国家命运的担
忧,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展现了正直无私的品质。

三、家训的传承
丰子恺的子女在父亲的影响下,也秉持着宽厚正直的家训,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他们将家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丰子恺的人生智慧。

丰子恺的家训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宽厚正直的为人之道。

材料作文“丰子恺画羊”导写及优秀作文

材料作文“丰子恺画羊”导写及优秀作文
【优秀作文】
合肥二模作文导写
安徽省含山中学 吴贤友
【考试题目】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漫画大师丰子恺曾挥毫画了幅《卖羊图》:一个农人牵着两只羊,到羊肉馆来卖给老板。一位农民看了却连连摇头,笑着说:“多画了一条绳子。”丰子恺听了,回过头来又仔细看看自己的画:两条绳子牵两只羊,哪里多了绳子?这时,那个农民告诉他:“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条绳子就够了!”丰子恺叹服。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注}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 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卖羊图》这篇作文选材很好,给了学生不同的立意角度:
从丰子恺画羊的角度:如艺术源于生活;不耻下问;谦逊方能获得新知识;认知要联系实际;突破惯性思维的影响;细节决定成败等。
由这次作文阅卷反馈情况分析,高三语文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加强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能力训练和方法指导,尤其是有些材料作文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联系材料内容分清文章叙述对象的主次,立意时,应该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抓住次要对象。就《卖羊图》这篇作文的材料来讲,主要的立意角度可以是丰子恺画羊,也可以是老农评画,这两者是材料叙述的主体,而牵羊不是材料叙述的一件事,它只是老农评价丰子恺漫画内容的一句话而已,不能作为材料叙述的主要对象,因此不能成为立意的角度。(摘自李维全《2011年合肥二模作文题目丰子恺《卖羊图》的立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永恒标准
安徽省含山中学 王玮
无根之木,何以参天?无源之水,何以入海?无实践之真理,何以引领人类前进的步伐?
真理,是汗水和失败中凝成的结晶,是人类历史的车辙中开出的花朵;历史上,无数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只为了真理这颗闪亮的明珠。袁隆平躬耕数十载,方能喜看稻田千层浪;陈景润,执笔埋书山,才能在数学界独领风骚。杂交种植,陈氏定理,这些真理无不源于实践。

丰子恺描写动物的名家名篇

丰子恺描写动物的名家名篇

丰子恺描写动物的名家名篇动物世界的奇妙之处令人叹为观止。

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态和习性,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们。

丰子恺是一位以绘画和文字创作闻名的大师,他的作品中也有很多关于动物的描写。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些丰子恺描写动物的名篇。

《山羊》是丰子恺笔下动物形象的经典之作。

他以简洁而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只威武而憨厚的雄山羊。

在这幅画中,山羊的双角高高耸立,宛如两把闪亮的长剑,显露出它强大的力量和威严的气质。

而山羊的身躯则显得饱满有力,肌肉线条清晰可见,每一根细毛都被丰子恺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来。

这只山羊正站在一块巨石上,四蹄稳稳地立在石头上,仿佛要把整个世界都踩在脚下。

《狮子》是另一幅丰子恺的杰作。

在画中,一只雄狮凝视着前方,显露出它的威武和自信。

丰子恺用大胆而有力的笔触描绘出了狮子的鬃毛,使其看起来更加壮丽。

而狮子的眼睛则透露出一种独特的光芒,仿佛它在注视着什么重要的事物。

整个画面中,狮子的身姿挺拔而有力,每一块肌肉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在《猴子》这幅画中,丰子恺用轻盈而俏皮的线条勾勒出了一只顽皮的猴子。

猴子的四肢灵活而有力,它正站在树枝上,似乎随时准备跳跃起来。

猴子的眼睛明亮而机智,透露出一种聪明的气质。

丰子恺还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线条和色彩,使得猴子的毛发看起来栩栩如生,让人仿佛可以感受到它的柔软和光滑。

除了以上几幅作品,丰子恺还有许多其他关于动物的描绘。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有威武的狮子、灵活的猴子、憨厚的山羊等等。

每一幅作品都展现了丰子恺对动物的独特见解和细腻的观察力。

他用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捕捉到了动物们的神态和气质,使得它们栩栩如生、栩栩欲活。

丰子恺描绘动物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对动物世界的一种赞美和致敬。

他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现了动物们的美丽和神奇。

这些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让我们对动物们充满了敬意和关爱。

让我们一起欣赏丰子恺描绘动物的名篇,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之处。

丰子恺名词解释

丰子恺名词解释

丰子恺名词解释
丰子恺是中国有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及教育家,其在中国及东亚世
界的影响力足以被称之为不可低估。

他因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而著称,且善于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深受中国人的瞩目。

丰子恺的思想观点在中国的现代教育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著作的《国学大师》深刻反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创新性地整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且以其间承袭、开创、发展的思想观点,成为中国人探讨及分析国学历史文化及知识体系的重要参战之一。

他设计了一套国学大师改革体系,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积极性,引导学
生拥抱发展,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将现代和传统的文化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了解把握各种文明,形成融合文明的观念,更加深刻地认识传统文化的精髓。

此外,丰子恺的学习理念在中国大学教育的新思想发展史中的意义也非同小可。

他主张以人文精神为本,强调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发掘智慧,使现代高等教育更加符合人文关怀,以传承中华文明之精髓。

因此,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及其相关领域贡献极大的人物,丰子恺的精神和丰
厚的学习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教育及文化的发展,且这一影响力也在蔓延开来,融入着东亚世界的文化走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卫视】《大师》珍藏世纪民族记忆,讲述大师人生传奇——丰子恺这样的画,在他以前没有人画过,在他以后也没有人画过。

当年,他的画很便宜,老上海弄堂里的理发店、澡堂子、馄饨摊上都会挂着他的画。

小商小贩、纤夫脚夫都要传阅他的画。

老人小孩、甚至文盲都喜欢他的画。

他的画简约、洗练,甚至是简单。

受他画的人说,这是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不以为然的人说,这些画不中不西,难登大雅之堂。

然而不管怎样,画家画出了他人生的率真、懦雅、恬静和优美,画出了他永远的悲悯与仁受,孕含了他人生的辛苦和坎坷,也映出了他高尚的人格与深远的思想。

丰子恺(上集)大运河走到杭州的北面便在这里拐了个弯,丰子恺就出生在这个叫石门湾的小镇上。

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石门湾有了四五百户人家,家家有鱼、家家有米的小镇上,乡民们在以往的两千多年里,没见过一兵一卒。

故乡没有一块荒地,全是作物,稻麦之外,四时蔬果不绝,风味各殊,尝到一物的滋味,可以联想一季的风光。

石门湾的自然之美最为丰富,诗趣画意,俯拾即是。

1914年,丰子恺16岁了,他带着老家的自然之美、诗趣画意,到省城杭州求学。

这时的浙江省立第一师师范,名师荟萃,是中国少有的文化艺术学府。

然而丰子恺的学业是从陌生的惶恐中开始的,因为他还是一个腼腆、懵懂的乡村少年,他没见过这么大的城市,他更担忧在集体宿舍里怎样生活,也厌恶许多校规的管束。

求学初始的憧憬,变成了思乡心切,一心想回到有慈母和寂静流水的老家。

而这时,他遇见了两位老师。

一位是音乐美术课的先生李叔同,早年中国现代音乐、话剧、西洋绘画的先驱,后来的高僧;另一们是舍监和国文课的先生夏丐尊,中国现代文学和翻译的大家。

【采访】杭州师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陈星——丰子恺说他们两位,一个是爸爸的教育,一个是妈妈的教育。

夏丐尊是妈妈的教育,李叔同是爸爸的教育。

李叔同说话不多,但是表现出一种威仪,让学生很敬畏,所以像父亲一样。

那么夏丐尊呢,他是什么事情都要管,很关心学生,事无巨细都要去关照。

丰子恺的文学根基是夏丐尊先生一步一步教出来的,丰子恺每写一篇文章都会想想,这样写夏先生会满意吗?他看见世间的一切不快、不安、不真、不美、不善的状态都要皱眉叹气,他和李先生一样痛感众生的疾苦遇迷。

李叔同永远是宁静寡言,他上课从一鞠躬开始,下课时又向学生们鞠躬告别。

学生眼前的李叔同,分明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里履开风气的泰山北斗,却是一身粗布袍子、专心教书育人的朴素的教师。

遇有学生犯错,李先生先轻声告诫不要在地上吐痰,或要轻轻关门等等,再微微一躬离开。

李叔同的图画课从素描写生开始。

在李叔同威严的目光下,丰子恺一笔一划地磨练。

丰子恺说,大约是我的气质与李先生有一点相似,凡他喜欢的我都喜欢。

李先生的人格和学问统制了我的感情。

在自己的位子上偷偷仰起头,看见李先生高高的削瘦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宽广的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

扁平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涡,显示着爱的表情。

终于在一个晚上,李叔同对丰子恺说,你的画进步很快,我在所教的学生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快速的进步。

李叔同平时话不多,一旦说了,总是轻轻的,总是十二万分的认真。

这轻轻的认真的话语,对丰子恺心灵的震荡是可以相见的。

丰子恺写道:当晚的这几句话便确定了我的一生。

但究竟是怎样的一生?其中蕴涵何等宝贵的东西?丰子恺并没有说清楚。

【采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晓明——他就是一种做人的精神,用出世的精神来成就一种入世的事业,也就是他首先做人做事有一个很高的境界,所以在这个很高的境界下面很自然而然就会流露出一种生命的情调和艺术的品味。

西湖边上的五年求学是短暂的,这个懵懂少年就像一块纯洁的玉石遇上了名匠,得到了一琢一磨的机遇和成就大器的因缘。

这是丰子恺早年发表的作品,他画得那样简约、稚拙,却被他的朋友们赞叹。

朱自清说,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

【采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晓明——丰子恺创造了一种很独特的一个笔墨的艺术,特别能够代表一种非常典型的中国江南文化的美,一种诗意的美,就是一种空灵的、清新的、纯洁的、简单的一种美。

老师的肯定和引领,让丰子恺越发护育自己的内心,走向广大深厚。

而回报师恩的最大努力,就是一生也像老师那样去做。

从浙一师毕业后,丰子恺几乎是循着老师李叔同的足迹走的,他游学日本只有短短十个月,却是废寝忘食学音乐、绘画,苦读日语。

回国后先同夏丐尊、朱自清等执教白马湖春晖中学,又和这些良师益友在上海创办立达学园、开明书店。

和老师一样,丰子恺做音乐美术教师,也创作和翻译许多音乐美术教育启蒙的著作。

【采访】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我想他是比较赞成蔡元培的那种说法,就是用美育来代替宗教,来陶冶人的精神和兴趣。

丰子恺始终希望用美的善的一些东西,来代替或者说来解决中国缺少那种维系人精神和信仰的那个宗教,那在这一点上他做的应该是他一以贯之的东西。

他的事业很顺利,他那些美的教育的书很畅销,但是他的眼睛却看见了自家窗外的孩子们,一个时代的悲哀辛酸出现在他的方寸画幅里。

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1918年,李叔同在虎跑出家为僧,成了弘一大师。

出家前他把丰子恺叫到身边,郑重赠送了自己的诗词手卷,其中一阕《金缕曲》有这样的句子: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

丰子恺就像接受遗产一样把这些保存在心里,他明白,不论何时,老师爱国的热忱始终没有熄灭。

老师离去了,丰子恺却再次得到精神的感化。

1928年,丰子恺准备画50幅护生画,为弘一大师50岁祝寿。

【采访】杭州师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陈星——为了第一册的50张画,弘一大师和丰子恺的通信是极其频繁,他们是下了大功夫的,对一个主题该怎么画,都有非常详细的交代,就是构思极其严密。

发愿流布《护生画集》,盖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

弘一大师还嘱咐丰子恺,画集应是通俗的艺术品,应以优美柔和的情调,让阅者生发凄凉悲悯的感想。

这是1929年2月在上海出版的《护生画集》第一集。

丰子恺画得简单,弘一大师题词也写得通俗。

丰子恺是用自己的心灵呼应着老师广大而慈悲的心怀,一个纯真、善良、有抱负的人对于引领自己的老师的感情,是至高至圣的,他心中的师恩是重如山的。

丰子恺的《护生画集》是为报师恩发愿而作,但它又完全超越师生两个人的情感,成为一种永远的责任。

【采访】杭州师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陈星——应该讲《护生画集》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在当时来讲是一个了不得的畅销书,应该买得起,它是很便宜,甚至是赠送,他没有经济利益的考虑。

1932年,日本人发动一二八事变,江湾地区成了战场,在那里的立达学园毁了。

丰子恺离开了上海。

当年他离开老家去浙一师读书,却为不适应而想念老家。

由于遇上像爸爸和妈妈般的老师而得以坚持。

在漂泊了将近20年后,他终于又回到了老家。

丰子恺在老家盖了缘缘堂,他在缘缘堂里作画、写作,用平和质朴的笔墨,就像为自己的朋友画像一样,描写着劳苦大众。

他们是中国的最大多数。

缘缘堂里面的世界是恬静的,缘缘堂外面的世界是痛心的。

丰子恺以内心无限的悲悯画着无限的悲哀。

1937年底,当日本人从杭州湾登陆的时候,丰子恺正在书房里画《漫画日本侵华史》。

他早有这个计划,要把从明代倭寇侵袭中国沿海以来,几百年里日本人在中国的所有恶行都画出来,还要像《护生画集》那样,让文盲也能看懂。

但是有一天,缘缘堂现也不能恬静了。

【采访】丰子恺长女丰陈宝——飞机没有来以前,我爸爸嘛照常是画画,我是在做功课。

那是37年的11月6日的下午,石门镇上的孩子们都在上学,突然,只有9岁的丰一吟从被炸的学校逃回来了。

【采访】丰子恺幼女丰一吟我们在学校里的时候,听见飞机来了,大家就是看一下,然后一直等到炸弹投下来,我们才知道是日本人的炸弹。

跑出操场,到了操场上又是一个炸弹,我就在旁边的厕所里躲一下,然后就逃出来,出了校门以后,经过一个当时叫大井头的地方,我们家后门的地方,又一个炸弹。

回家去一看,家里一个人都没有。

走进院子没有人,走进客厅也没有人,一直到东边的那一间的时候也没有人,但是那个桌子,八仙桌的上面是一个棉被盖在上面,我爸爸就是从棉被下面,桌子下面探出头来说,吟吟来来。

我当时是一边哭一边逃进去的。

日本人的飞机飞走了,石门小镇一片惨象。

当天炸死三十二人,以后的几天又死了一百多人,他们都是丰子恺再熟悉不过的乡亲们。

【采访】丰子恺长女丰陈宝——他没有去,他怕看的。

我们镇上唯一的一个中医叫魏达三,他死在那里,他跪在那里,这里断了,这里血流光了。

缘缘堂的后门那里有六个尸体,连这个尸体也没有人来收。

瞬间石门湾死了。

带着十几口人挤上了一条小船,丰子恺匆匆地逃离故乡,谁知万里流亡的路一走就是9年。

【采访】丰子恺长女丰陈宝——我父亲和我还有一个店员,三个人去拿一点东西。

书有一万多本,拿这个不拿那个怎么行?就是拿一点日常用品,拿一点被子,就走了,就离开了。

船已经驶离了乡间的河埠头,但丰子恺还为没画完的《漫画日本侵华史》揪着心。

【采访】丰子恺长女丰陈宝——我父亲就没有睡,他说想起了这本书,他说我画这本书不要紧,但是我连累了家属,连累了一船的人就不好。

他就把那个书,验明正身,就把它丢在河里了,他说扑通一声好比打在他的心上。

一路上,丰子恺的画笔记录下他携妻带儿、背井离乡所遭受的苦难和恐惧,他也记录下这人间生灵被如此屠杀造成的难以愈合的创伤。

“空袭也,炸弹向谁投?怀里娇儿尤索乳,眼前慈母已无头,血乳相和流。

”这个文弱书生,拖家带口,从宜山到德胜,他终于一辆车一辆车地把所有家人都塞进去,只剩下自己一步步在车后面追赶着。

【采访】丰子恺长女丰陈宝——这一天走了90华里,走了90华里以后,晚止到,而我们一天到那里等他的车,没有,就回去,第二天再来等。

就是这样的,很难很的。

他的头发就是在逃难的时候急白的。

逃难路上的丰子恺得到消息,缘缘堂被炸毁了,一个亲戚在那里拣到一块做基础的石头,扛回了两扇焦黑如炭的门板。

丰子恺沉默无语。

【采访】丰子恺长女丰陈宝——他牵挂的是乡下的乡亲们,他有一次为了这个事情眼睛揩揩,有点要哭的样子,他是为了乡亲们。

好多乡亲都在那里。

他说最好有一个大船,统统载了逃出这个地方。

我每次设身处地的想象炮火迫近时他们的情境,必定打几个寒噤。

我有十万斛的同情寄与沦落在战地里的人,我恨不得有一只大船,尽载了石门湾及世间一切众生,到永远太平的地方。

【采访】丰子恺长女丰陈宝——桂林那个轰炸,我们还去看的,七零八落的好多尸体,我还去看的,我爸爸不敢去的。

被战火所逼,出走缘缘堂的丰子恺又在流亡路上亲历着人世间的惨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