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水力学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水力学实验报告

水力学实验报告

水力学实验扳告院:级:名:号:第三组同学:姓名: 学号:姓名: 学号:姓名: 学号:201 5、12、251平面静水总压力实验1x 1实验目得1、 掌握解析法及压力图法,测定矩形平而上得静水总压力.2、 验证平而静水压力理论。

1x 2实验原理作用在任意形状平面上得静水总压力P 等于该平而形心处得压强处与平而而积A 得乘积:方向垂宜指向受压而0对于上、下边与水而平行得矩形平面上得静水总压力及其作用点得位置,可 采用压力图法:静水总压力P 得大小等于压强分布图得面积与以宽度h 所构成得压 强分布体得体积。

若压强分布图为三角形分布、如图3—2,则 式中"一为三角形压强分布图得形心距底部得距离。

若压强分布图为梯形分布,如图3 -3,则式中:0-为梯形压强分布图得形心距梯形底边得距离.本实验设备原理如图3-4.由力矩平衡原理。

图M fff 水压强分布图(三角图1-2静水压强分布图{梯英中:求出平面静水总压力1x 3实验设备在自循环水箱上部安装一敞开得矩形容器,容器通过进水开关Kh放水开关& 与水箱连接。

容器上部放置一与扇形体相连得平衡杆,如图3-5所示。

1、4实验步骤U 熟悉仪器,测记有关常数。

2、用底脚螺丝调平,使水准泡居中。

3、调整平衡锤使平衡杆处于水平状态。

4、 打开进水阀门IC,待水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关闭.5、 在天平盘上放置适量舷码。

若平衡杆仍无法达到水平状态,可通过进水开 关进水或放水开关放水来调节进放水量直至平衡。

6、 测记舷码质量及水位得刻度数。

7、重复步骤4",水位读数在loom m 以下做3次,以上做3次. 8、打开放水阀门K2•将水排净,并将舷码放入盒中,实验结朿。

1、5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3、实验结果C m1、 有关常数记录:天平臂距离“ cm,扇形体垂直距离(扇形半径)£=_cm. 扇形体宽h= _____ C m,矩形端面高5=2、1x 6注意事项1、在调整平衡杆时,进水或放水速度要慢。

课程质量报告《水力学》

课程质量报告《水力学》

《水力学》课程质量评价报告一、课程概述《水力学》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以水为代表的液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必要的分析与计算方法,理解不同水流的特点,学会常见水利工程中各种水流运动的水力计算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工程水流现象及解决水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获取新知识及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水力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等知识,掌握以水为代表的液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点掌握水静力学、水动力学等知识的理论分析与计算方法。

2. 适当介绍水力学方面的新成果及其研究方法,为学习专业课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获取新知识及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水流现象及解决水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3.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把做人做事的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等思政元素内涵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当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34567四、课程考核方式和目标达成评价方式及标准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即:综合成绩(100分)=平时成绩(30%)+期末试卷成绩(70%),具体如下:1. 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本课程采用小作业、大作业和期末考试3种方式完成课程目标的达成评价,见下表。

小作业主要采用教材每一章节对应的作业习题,大作业根据章节内容布置典型工程案例分析题,期末考试为闭卷形式。

2. 评价标准(1)小作业评价标准未提交作业或作业有抄袭(雷同),该次作业成绩按零分计;作业累计缺交量超过该课程总量的注:表中各项考核内容的权重合计为20,等于作业占总成绩的比例。

水力学实验报告

水力学实验报告

水力学实验报告学院:班级:姓名:学号:第三组同学:姓名: 学号:姓名: 学号:姓名: 学号:2015、12、251 平面静水总压力实验1、1实验目的1、掌握解析法及压力图法,测定矩形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2、验证平面静水压力理论。

1、2实验原理作用在任意形状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P 等于该平面形心处的压强p c 与平面面积A 的乘积:A p P c =,方向垂直指向受压面。

对于上、下边与水面平行的矩形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及其作用点的位置,可采用压力图法:静水总压力P 的大小等于压强分布图的面积Ω与以宽度b 所构成的压强分布体的体积。

b P Ω=若压强分布图为三角形分布、如图3-2,则He b gH P 31212==ρ式中:e -为三角形压强分布图的形心距底部的距离。

若压强分布图为梯形分布,如图3-3,则2121212321H H H H a e ab H H g P ++)+(⋅==ρ式中:e -为梯形压强分布图的形心距梯形底边的距离。

图1-1 静水压强分布图(三角形) 图1-2 静水压强分布图(梯形)本实验设备原理如图3-4,由力矩平衡原理。

图1-3 静水总压力实验设备图10L P L G ⋅=⋅其中:e L L -=1求出平面静水总压力1L GL P =1、3实验设备在自循环水箱上部安装一敞开的矩形容器,容器通过进水开关K l ,放水开关K 2与水箱连接。

容器上部放置一与扇形体相连的平衡杆,如图3-5所示。

??3-5 ??????图 1-4 静水总压力仪 1、4实验步骤1、熟悉仪器,测记有关常数。

2、用底脚螺丝调平,使水准泡居中。

3、调整平衡锤使平衡杆处于水平状态。

4、打开进水阀门K 1,待水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关闭。

5、在天平盘上放置适量砝码。

若平衡杆仍无法达到水平状态,可通过进水开关进水或放水开关放水来调节进放水量直至平衡。

6、测记砝码质量及水位的刻度数。

7、重复步骤4~6,水位读数在100mm 以下做3次,以上做3次。

水力学实验报告册

水力学实验报告册

υ c = f ( v,d )
根据量纲分析法有
υ c = k c vα1 d α2
其中 kc 是量纲为一的数。写成量纲关系为
[ LT −1 ] = [ L2T −1 ]α1 [ L]α2
由量纲和谐原理,得 α 1 = 1, α 2 = −1 。 即
υc = kc
v d
雷诺实验完成了管流的流态从紊流过渡到层流时的临界值 kc 值的测定,以
= F
ρqv(β 2υ 2 − β1υ1 ) π
4
F = − pc A = − ρ ghc
联立上面两式:
D2
qv β1υ1 − ghc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自循环动量定律实验仪。 耗材:无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 2.
π
4
D2 = 0
测验管定位。待恒压水箱满顶溢流后,松开测验管固定螺栓,调整方位, 恒压水位调节。旋转水位调节阀,可打开不同高度上的溢水孔盖,调节
计算数值表(总水头 Hi)
pi αυi2 单位 cm,i 为测点编号) + ρ g 2g
H13 H15 H17 H19
实验次数 1 2
H2
H4
H5
H7
H9
qv /(cm3 / s )
六.实验注意事项 计量后的水必须倒回原实验装置的水斗内,以保持自循环供水。 七.思考题 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变化趋势的不同。 2.阀门的变化,会使得测压管水头线如何变化。
四.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其转换过程。 2. 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圆管流态判别方法。 3. 学习应用量纲分析法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确定非圆管流的流态判别准 数。 二.实验原理 同一种液体在同一管道中流动,当流速不同时,液体可有两种不同的流态。 当流速较小时,管中的水流的全部质点以平行而不互相混杂的方式分层流动,这 种形态的液体叫层流。当流速较大时,管中水流各质点发生相互混杂的运动,这 种形态的液体叫做紊流。同时,在紊流转变为层流时,存在一个临界流速 υc ,υc 与流体的粘性 v、圆管的直径 d 有关。若要判别流态,就要确定各种情况下的 υc 值,需要对这些相关因素的不同量值作出排列组合再分别进行实验研究,工作量 巨大。雷诺实验运用量纲分析的原理,得出了量纲为一的判据—雷诺数 Re,使 问题得以简化。量纲分析如下。 因

重庆交大船舶原理《静水力计算》课程设计

重庆交大船舶原理《静水力计算》课程设计

《静水力曲线计算与绘制》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班级2013级1班学生阮永都学号631318020110指导教师孙鹏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12月目录一、设计目的 ................................................................................................................ 1 二、设计课题 ................................................................................................................ 1 三、基本要求 ................................................................................................................ 1 四、组织方式和辅导计划 ............................................................................................ 2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 ............................................................................................ 2 六、设计进度安排 ........................................................................................................ 2 七、半宽水线图型值表 ................................................................................................ 2 八、静水力曲线计算表格 .. (4)1、表1:A w 、X f 、I T 、I L 、C wp 计算表 .............................................................. 4 2、表2:▽,▽k ,△,C B ,TPC 计算表 ..................................................... 10 3、表3:X B 计算表 ............................................................................................ 10 4、表4:Z B 计算表 (11)5、表5: , L ,Z M ,Z ML 计算表 (11)6、表6:MTC 计算表 ........................................................................................ 12 7、表7:A M ,C M ,C P 计算表 .......................................................................... 12 九、静水力曲线图的比例的含义和坐标原点 .......................................................... 13 十、总结 . (14)BM BM静水力曲线计算与绘制任务书一、设计目的1、通过综合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掌握静水力曲线的计算与绘制方法。

重庆交通大学水力学课程设计

重庆交通大学水力学课程设计

《水力学与桥涵水文》课程设计成果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重庆交通大学《水力学与桥涵水文》课程设计任务书(土木工程专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茅以升道路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XX重庆交通大学=50 mm 112= 1 m, 123= 2 m,实测数据1= 150 cm, 2 m/s,试计算阀门的值。

2解:对于⑴段乙山专对于113段2150 10 0 125h f1 20.252P1 vZ1 Z32g2150 10阀门2水面线定性分析解:图处理如下图2-1240 102g图2-21为测定某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测压管,已知水管直径----- -—-.卫3= 40 cfl,=3图2-3 图2-4分析如下:图2-1中,h i k段、i2 i k段和i3 i k段均为顺坡渠道。

水流从i i i k段过渡到i2 i k段时,由急流向临界流过渡,会在i2 i k段c区以c型曲线过渡到正常水深;水流从i2 i k段过渡到i3 i k段时,由临界流向缓流过渡,会在i2 i k段a区以a型曲线过渡到正常水深。

图2-2中,h i k段和i3 i k段均为顺坡渠道。

水流从i i i k段过渡到i2 i k段时,由急流向缓流过渡,会在h i k 段产生水跃。

图2-3中,i i 0段为逆坡渠道,i2 i k段为顺坡渠道。

会在i i 0段b区通过b型降水曲线过渡到缓流。

图2-4中,i i k段为顺坡渠道。

水流从i i i k段过渡到i2 i k段时,由缓流流向断口,会在i i i k段产生水跌。

图2-5中,i i 0段为顺坡渠道,i2 0段为逆坡渠道。

水流从i i 0段过渡到i2 0段时,由急流向逆坡过渡,会在i2 0段产生水跃;从i2 0段流向断口时,会产生水跌。

水力学实验报告范文(精选5篇)

水力学实验报告范文(精选5篇)

水力学实验报告范文水力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的定义实验报告是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人们为了检验某一种科学理论或假设,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如实地把实验的全过程和实验结果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

实验报告具有情报交流的作用和保留资料的作用。

科技实验报告是描述、记录某个科研课题过程和结果的一种科技应用文体。

撰写实验报告是科技实验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虽然实验报告与科技论文一样都以文字形式阐明了科学研究的成果,但二者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仍有所差别。

科技论文一般是把成功的实验结果作为论证科学观点的根据。

实验报告则客观地记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着重告知一项科学事实,不夹带实验者的主观看法。

水力学实验报告范文(精选5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力学实验报告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力学实验报告1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七周的水力学实验,从这些实验中我学到了很多。

例如,所有实验都是需要耐心地去测量一组一组的数据,还需要在实验后认真处理核对每一组数据。

这些实验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

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

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插入图表命令,这些就要求懂得excel软件一些基本操作。

通过这几次的实验,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还学习到了认真严肃的科研精神,并且激发了我学习新事物的兴趣,这些我个人觉得都是极为可贵的。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就是提前预习实验内容:包括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总结。

我认为这里面需要我们花费很多心思去思考体会,想出自己对什么有疑问,以便上课时向老师提问寻求解答。

以我们的电拟实验为例:当时我们做这个实验时反复做了很多遍,也向老师提出了一些疑问。

水力学课程设计

水力学课程设计
J 为流段的平均水力坡度,近似采用 均匀流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则
Jf
2
C R
2

u d
2
C Cd C u 2
R
Ru Rd 2
(二)计算方法 基本方法,把渠道按水深划分为若干个流段,从 控制断面开始,因计算精度与划分流段的长短有关。 流段短,精度高,工作量大;反之精度低。划分流段 时一般应注意以下两点: (1)每段断面形状及尺寸、糙率、底坡应尽量一致,在发生 突变处分段。 (2) 对于水面变化较快的降水曲线和急流壅水曲线,分段 宜短些;对于水面变化较缓的缓流壅水曲线,分段可长些。
j c c
L j 消力池内水跃长度, j 0.7~0.8)Lj L (
河道水面线计算
水面曲线计算 (一)计算公式
ES l iJ
式中ΔEs 为流段Δl上游断面与下游断面比能 的差值。用 Es1 和Es2 分别表示上下游断面的 断面比能,则
棱 柱 体 渠 道
Es Es 2 Es1
q2 q2 3)求出池水面落差 z 2 2 2 g (hc " ) 2 2 g ht d z ht 4)求稍有淹没安全系数 hc "
σ—淹没系数,一般取1.05~1.1
2)消力池长度LK
Lk L1 L j
L1—从堰坎到收缩断面的距离。曲线型实用 堰L1=0,闸孔出流或其它泄水建筑物,应根据 布置型式确定。 l 6.9(h h) 6.9(h h )
再根据下游水深ht, 若hc``>t,则远离式水跃,自由出流, 原假设正确。
(3) 如果是自由出流,闸下发生远离水跃,需要做消能工,现 拟做消力池。见例9-2、9-3所示。 1)消力池深度d φ=0.9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