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26课 灰雀 教案

合集下载

《灰雀》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灰雀》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灰雀》教学设计《灰雀》教学设计(精选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灰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灰雀》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

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⑴、学生交流。

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⑵、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

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⑴、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

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⑵、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⑶、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教案

《灰雀》教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用具:幻灯机、教学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

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列宁是马克思、恩格林创立的无产阶级学说及其事业的继承者。

他创建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并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他是世界无产阶级及其它劳动人民的领袖和导师、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朋友。

)⑴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⑵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一)让学生按读、画、查、找的自学步骤,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让学生按要求采用填写表格的方法,分析生字的音、形、义,完成第一次自学。

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难理解的重点字、词,需要在字典中查画字义时,教师可在重点字下面标画符号给以提示。

(三)检查自学。

1 .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读音。

课文中有些字虽不是生字,但朗读中学生容易出错,比如:“桦”字应该读huà,学生会误读为第二声,因此讲课中遇到此类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

在讲课中教师可采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灰雀》教案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灰雀》教案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灰雀》教案《灰雀》教案一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多读多认,巩固识记。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

三、教学准备灰雀的图片、列宁的图片及简介,教学课件。

四、教学设计(一)导入,交流资料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xx。

3.出示灰雀图片,了解灰雀。

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的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4.学习生字词语。

调皮的生字宝宝和词语朋友来和大家打招呼了!认读生字,说说自己怎样记住他们。

开火车读,同位互读,男女生赛读。

试着联系文中的句子理解“郊外”等词语的意思。

过渡:同学们,我们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也知道了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寻找灰雀,灰雀回来的事。

那么,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三)体会灰雀的可爱和xx对灰雀的喜爱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一段,其他小朋友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这篇文章题为“灰雀”,这是怎样的“灰雀”呢?你能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吗?把它画下来。

3.这几只灰雀有什么特点?漂亮、活泼、歌声优美;惹人喜爱。

4.理解“惹人喜爱”,体会“非常惹人喜爱”。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上册《第八单元26灰雀》教案0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上册《第八单元26灰雀》教案0

【教材解析】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驰名中外的名人。

三年级上册的第二组课文经过详尽的案例展现了这些名人在平庸的小事中不平庸的一面。

在详尽的教课过程中,要指引学生经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质量,并使学生遇到熏陶和传染。

纵览《灰雀》这篇课文的内容,采纳了明线和暗线相联合的写法。

列宁喜爱灰雀,找寻灰雀,再会到灰雀,这是明线;发现灰雀不见了,思疑可能是被男孩捉走了,引诱他认可错误,并改正错误,这是暗线。

暗线才是文章意图和中心所在。

小学生理解水平有限,若不细细品尝,就很难理解此中神韵,因此文章要多读、多品,方能明其意知其味。

【学情解析】三年级学生对基知识掌握较好。

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会了字词,读通了课文,认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对文章有了必定的感悟水平,但阅读水平比较单薄,要真切品尝语言,意会写法有必定的难度,课堂上需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育语感,在读中领会文本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课中要以要点句子的朗读指导和领会感悟为主。

【教课目标】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经过人物的对话描述,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感觉到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感情,懂得悉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理解要保护鸟类等动物的道理。

【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

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

因此,在阅读教课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踊跃的思想和感情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虑,遇到感情熏陶,获取思想启示。

”因此本课的教课着力表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累积”的教课理念,经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觉和理解。

在设计中,我时辰掌握着语文教课的四大体素,课堂教课中包含了听、说、读、写训练,让语文课真切做到语文味实足,同时贯穿了必定篇幅的感情教育,让人文性也获取充分表现,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一致,成立友善的语文课堂。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优秀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优秀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优秀教案设计《灰雀》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优秀教案设计,欢迎参考~【《灰雀》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城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动物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

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

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难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26 灰雀》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49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26 灰雀》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49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26 灰雀》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文本解读
《灰雀》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内涵丰富,讲述了列宁在与男孩的对话中,循循善诱,
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回灰雀的故事。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在学习活动中抓住人物语言中的标点、关键词
和提示语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人物形象,借助课堂作业本上的习题,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孩子们都已经学会了默读,但是带着问题去默读、去思考还缺少练习。

三年级孩子对名人对儿童关心、爱护的故事了
解不多,理解列宁的循循善诱、对小男孩宽容的品质理解不够,更
是对怎样如何通过一件事表现人物品质有较大难度。

三、教学目标。

5《灰雀》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共10篇

5《灰雀》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共10篇

《灰雀》教学设计【设计意图】《灰雀》一文作为一篇精读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运用人物自身的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事件发展的进程。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灰雀》一课时,我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在读中体验“自读感知—导读—启思—悟读明理”的过程,实现“体会列宁对灰雀、对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体验男孩的诚实、可爱”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

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学会“脯、散”两个多音字,并能组词。

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4.感受他们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揭题,认识“隹”就是短尾巴的鸟。

出示图片: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板书:灰雀。

“雀”可以分成“小”和“隹”,“隹”是一种短尾巴的鸟,小隹就是小鸟,让我们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吧。

2、这是三只怎么样的灰雀呢?围绕灰雀,俄国伟大领袖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标号序号。

(可以小组、男女生、对话等形式开展)2、出示词语:胸脯散步仰望婉转面包渣白桦树郊外诚实惹人喜爱自言自语欢蹦乱跳读准词语中几个后鼻音的字“诚”“蹦”,平舌音“散”等3、多音字fǔ 1. 肉干:鹿~、兔~脯 2. 水果蜜渍后晾干的成品:果~、杏~pú胸脯Sàn 分散解散天女散花散心Sǎn 松散散漫懒散散乱散碎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品文章,用心感知(一)学习第1自然段,感受灰雀的惹人喜爱1、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他招人喜欢。

三年级语文《灰雀》优秀教案

三年级语文《灰雀》优秀教案

三年级语文《灰雀》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1、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师简介灰雀: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出示图片)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它招人喜欢,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招人喜爱。

二、精读课文1、灰雀真是招人喜爱啊!课文中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吗?(允许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不急于下结论,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默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你的依据,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准备和大家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⑴体会列宁爱灰雀:①你从哪儿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的?先读句子,再说自己的体会。

②重点体会以下语句:A、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

B、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体会列宁的急切心情。

C、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寒冷,它怕冷。

接着又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想象列宁说这些话时的心情?体会列宁对丢失的灰雀的担心和惋惜。

读出语气。

追问:列宁为什么不直接问男孩是否捉走了灰雀,而是充满感情地说这样一句话呢?(此问题如果解决有困难,可以留待理解最后三个自然段之后再回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灰雀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6~10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良好读书方法和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意,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灰雀)介绍灰雀。

2.齐读课题后,问:课文可能写些什么?(灰雀的样子、生活习性、与灰雀有关的一件事……)
3.师:到底写了什么,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借助拼音或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采用指名读、小组比赛读、齐读等形式认读生字。

4.交流识记生字妙法。

(1)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

(郊胸脯渣惜)
(2)加减或换偏旁也可记忆。

(渣诚者)
5.书写指导。

(1)“者、惜”都有“日”,但具体形状不尽一致。

(2)“肯”,指导学生发现“月”字,在不同的位置,写法不一样。

(3)“或”半包围结构,写时要注意笔画、笔形的特点。

6.重点词语理解。

郊外:城市外不远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三、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理清层次
1.课文主要写了谁和灰雀?(列宁、小男孩和灰雀)
2.介绍了灰雀的哪些方面的情况?
(第1自然段中,介绍了灰雀的数量和样子。


3.后来发生了什么事?从哪几个自然段中了解到的?
(其中一只灰雀不见了,怎么也找不到。

是从第2~10自然段中了解到的。


4.结果呢?
(从第11~13自然段可知灰雀又飞回来了。


5.小结:课文写了公园里有一只灰雀突然不见了,后来又飞回来的故事,可分三部分来学习。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婉转地歌唱。


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婉转地歌唱,多么惹人喜爱。

列宁每天散步都到这儿来。

(多媒体动画:列宁每天在树下仰望三只灰雀,一天却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已不见了。


师:一天,列宁又来到了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第2~10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

师: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

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
(1)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第2~10自然段,用“”画出列宁说的话,再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

师巡视。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学生读第3、5、7、9自然段中列宁的话。

2.自读体会。

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这时列宁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什么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列宁的话,体会体会。

(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重点句)
学生交流。

(体会出列宁非常着急、惋惜的心情。

体会出列宁对灰雀的关心。

)师: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
3.师评价指导学生读的四段话,进一步体会列宁的心情。

4.引导概括。

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他对灰雀的一种情感。

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爱)
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被小男孩捉走了)
师:小男孩为什么捉走灰雀?(喜爱)
师引导:列宁爱灰雀,小男孩也爱灰雀,那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吗?你更赞同谁的做法?请大家讨论讨论。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

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走,让它失去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5.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边读边想边体会。

(多媒体出示字幕:第3~10自然段内容)
师导读,生接读。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
(生接读)(读出着急的语气)
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
(生接读)(不连贯、低声)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师:列宁爱鸟之情触动了小男孩的心,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师:列宁爱鸟之情打动了小男孩的心,他看着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
师:真能像男孩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师:列宁爱鸟之情已深深打动了小男孩的心,他坚定地说:师:此时,小男孩已经作出了决定:放鸟归园
师: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改正了错误?(列宁)
6.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11~13自然段
(多媒体动画:列宁和男孩一起在看三只灰雀欢蹦乱跳地歌唱。

字幕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
1.师叙述第12自然段后,问: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列宁不问会说话的小男孩,却去问不会说话的灰雀,怎么回事?列宁为什么“微笑”?)
2.学生讨论讨论。

3.交流。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尊重小男孩的人格,爱护他人的自尊心。


(列宁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男孩改正了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所以“微笑”。


4.指导朗读。

你们高兴吗?美滋滋地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吧!
四、总结
师: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呢?(生自由畅谈)
列宁、男孩、灰雀,人与人、人与大自然,这原本就是一个爱的世界,爱身边的人,爱鸟,爱大自然,爱这个和谐的家园吧!
【板书设计】
灰雀
灰雀
(爱)(爱)
(更爱)
列宁小男孩
【教学反思】
情融于课文,却溢于言表,如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作者蕴涵于文中的这种情感。

必须让学生到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世界去走一遭。

学习这一课,运用多媒体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近列宁和孩子,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感悟、分角色品读,让情感激发情感。

让心灵滋养心灵。

学生读得投入,感情效果非常好。

教师语言的渲染,多媒体的吸引,把学生真正带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