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散文的语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二语文现代散文学习教案

初二语文现代散文学习教案

初二语文现代散文学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掌握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
2. 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
3. 现代散文的鉴赏技巧
三、教学重点
1. 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
2. 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
四、教学难点
1. 现代散文的鉴赏技巧
2. 深入理解现代散文的思想内涵
五、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经典现代散文作品,激发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散文的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现代散文作品,讲解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现代散文的鉴赏技巧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现代散文的思想内涵。

七、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估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学习效果。

八、课后作业
1. 阅读一篇现代散文作品,并撰写阅读心得。

2. 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一篇自己喜欢的现代散文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

九、教学资源
1. 经典现代散文作品集
2. 相关学术论文和评论
3. 互联网资源
十、教学时间
1课时
十一、教学心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阅读方法,培养对现代散文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设计品味语言

教学设计品味语言

教学设计品味语言教学设计:品味语言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语言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细致观察和品味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语言的定义和功能。

2. 语言的内涵和外延。

3. 语言的特点和规律。

4. 语言的美感和艺术。

三、教学过程:1. 了解语言的重要性和价值(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的名言警句,如“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语言是心灵的桥梁”等,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重要性和价值。

教师还可以分享一些有关语言的故事和实例,让学生认识到语言的力量和影响力。

2.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细致观察和品味能力(20分钟)教师可以以诗词和散文为例,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品味,要求学生仔细品味文字中的细节、形象和情感,有选择地朗读和朗诵,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学生可以通过写读后感、写心情小记等方式来锻炼自己对语言的观察和品味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3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练习和小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主题,要求学生用精练的语言表达主题的核心思想;教师可以给学生一段文字,要求学生根据文字内容写一篇文章或发表一段演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诗、写散文等。

4. 总结和评价(10分钟)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今天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还可以评价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四、教学评价和反思:1. 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来评价教学效果。

学生能否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语言表达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文字写作能力是否有所突破等都是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

2.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机会;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和对语言美的追求。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 16 课《散文两篇》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把握文章的主题。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新课导入展示一些关于生命的图片或视频,如春天的花朵、新生的婴儿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们想到了什么?生命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明确:学生可能会回答生命是宝贵的、生命是美好的等。

2.作者介绍介绍严文井和罗素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强调他们在文学和思想领域的重要贡献。

3.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读音和释义问题。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以下词语:兴味(xìng)洗涤(dí)卑微(bēi)牛犊(dú)茸毛(róng)消逝(shì)繁殖(zhí)凋谢(diāo)臼齿(jiù)疲倦(juàn)蔓延(màn)混为一体(hùn)提问: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容易理解?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理解?明确:兴味、洗涤、繁殖等词语的意思比较容易理解;卑微、茸毛、蔓延等词语的意思比较难理解。

4.整体感知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永久的生命》一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答案。

散文单元教学设计

散文单元教学设计

散文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所选的散文,意旨比较高雅,结构很有代表性,语言表达相当优美,具有一定的典范性。

⒈体会各类散文的文体特点:或重于写景抒情,或重于议论说理,或重于讲述故事,提高鉴赏能力,模仿、学习写作散文。

⒉品读散文语言,揣摩语句,感受文学之美,提升审美境界。

⒊品味细腻的细节描写,赏析包括景物、人物细节的描写如何触动作者的心扉。

⒋感悟人生,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情感,增强观察力与感受力。

本单元选编了五课共六篇散文。

其中《荷塘月色》《散文两篇》《拣麦穗》3篇是基本阅读课文,《我与地坛》《沙田山居》2篇是扩展阅读课文;还有2篇“点击链接”知识短文。

将基本阅读和扩展阅读结合起来考虑,以“景”作为本单元散文的线索,以“情”与“理”作为本单元散文的灵魂,本单元可以分为三个板块: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图,抒发了自己内心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余光中的《沙田山居》细腻描绘变幻莫测的水色山光,凝聚着挥之不去的乡愁。

此二文情景交融,借写景抒写自己的心绪。

⒉冰心的《散文两篇》,《霞》借对晚霞的思考,深刻表达了对人生意蕴的领悟;《我的家在哪里》借助梦境,来表达自己向往、眷念灵魂深处永久的家的情感。

《我与地坛》由对地坛景观的感悟,表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认识、对亲情的感怀。

此三文(二课)不重写景,而重在因景悟理。

⒊张洁的《拣麦穗》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而主要是讲述一个姑娘对朴实的爱的向往与追求的故事。

知识短文《叙述纵横求变化》是它的相关“链接”。

散文语言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

本单元散文语言相当优美,各具特色,有很强的表现力。

《荷塘月色》动词和叠词的运用,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精致清新;《沙田山居》叠音、押韵、句式参差,语言古雅而有韵味。

《散文两篇》语言真切、简练,不事雕琢,却十分精警深邃。

《我与地坛》融议论、记叙、描写于抒情中,语言朴实、恳切、准确。

《拣麦穗》多用口语,语言显得十分生动朴实、形象传神。

初中散文教学教案教案

初中散文教学教案教案

初中散文教学教案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掌握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散文作品,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教学难点:散文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散文作品,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特点,引出散文的概念。

2. 学生分享对散文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散文的特点。

二、阅读与分析(20分钟)1. 教师分发准备好的散文作品,学生自主阅读。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特点,如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形式自由等。

3. 学生分享对散文作品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写作技巧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散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结构安排等。

2. 学生举例说明散文作品中的写作技巧,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情感表达与审美价值(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散文的情感表达方式,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2. 学生分析散文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散文的审美价值,如语言美、形象美、思想美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学生分享学习散文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散文作品,让学生掌握了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阅读和写作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注意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学生在散文学习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然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对所有学生的作文进行细致的点评和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有限。

语文散文诗教学教案优秀5篇

语文散文诗教学教案优秀5篇

语文散文诗教学教案优秀5篇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篇一目标:1、引导幼儿与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并学习朗诵。

2、欣赏优美的语言,丰富词:拌、绿油油、红艳艳、金灿灿。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体验散文中所洋溢的生活情趣。

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过程:一、提问引出活动内容。

小朋友,你们见过会变颜色的房子吗?你们想看变色房子是怎么变颜色的吗?二、老师有表情的朗诵散文诗,引导幼儿感知散文诗的内容。

1、散文诗叫什么名字?2、散文诗里有些什么?三、出示图片,老师再次朗诵散文诗,引导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并学习朗诵和丰富词。

(一)分节理解朗诵。

图一,小兔做了一件什么事?怎么装扮新房子的?理解词:拌;跟老师朗诵第一节。

图二,春天,小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房子变成了什么房子?理解词:绿油油;跟老师朗诵第二节。

图三,夏天,小苗有什么变化?房子变成了什么房子?理解词:红艳艳;跟老师朗诵第三节。

图四,秋天小树又有了什么变化?房子变成了什么房子?小兔住在变色房子里,日子过得怎么样?理解词:金灿灿;跟老师朗诵第四节。

(二)小朋友跟老师完整朗诵散文诗的内容。

四、讨论:如果你有一间新房子,你会怎么装扮你的新房子?1、为什么小兔住在变色的房子里过得很快乐?2、如果你有间新房子,你会怎么装扮它?体育游戏:搭房子目标:1、能根据纸箱的特点,探索不同的玩法。

2、能与小朋友合作完成搭建高楼。

3、体验玩纸箱的乐趣。

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准备:大小不同的纸箱若干。

过程:一、幼儿自由探索纸箱的玩法。

1、幼儿自由玩耍。

2、合作拼图玩迷宫游戏。

二、竞赛游戏:搭房子。

1、讲解玩法、规则。

2、幼儿分成四组进行比赛,用各种大小不同的纸箱合作搭房子。

散文诗两首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3、培养学生通过咀嚼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初中散文教案范文

初中散文教案范文

初中散文教案范文课程类型:散文阅读与欣赏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能够分析散文中的表现手法,体会语言的美感。

3. 能够发挥想象,感受散文中的画面,提高审美能力。

4.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口语表达,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分析散文中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散文中句子的深层含义。

2. 散文语言的美感。

教学准备:1. 课文《散步》文本。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散文,谈论自己对散文的理解。

2. 提问:什么是散文?散文的特点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散步》,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进行点评。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散文中的表现手法,如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等。

2.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散文中的语言美感。

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五、课堂练习(5分钟)1. 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口语表达,提高表达能力。

2. 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散文的特点和语言美感。

2.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的散文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和课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对散文《散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散文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散文二篇》精品课例【教学设想】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散文二篇》属于学生较陌生的议论性散文。

严文井和罗素所属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研究领域也不同,文章选择的材料和写作角度也不同,但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用生动的形象或自己的一生,展现对生命的探索和延续,对精神的闪耀与传承,诠释豁达奉献的人生追求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因此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系统论的核心观点是整体大于局部之和,重新建构起来的意义大于局部相加。

对于这样的言简意赅、情理交融的议论性散文,我们需要运用“同类信息整合法”,从中提取“同类信息”,让这些信息汇聚成富有价值的课堂“信息源”,相机指导学生以这些“信息源”为思维抓手,真正走进文本内核。

两文的同类信息是什么?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告诉读者生命为什么是永久的,而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则是从如何达到永久的视角来诠释他对生命的理解。

所以,两篇文章互为注解,相辅相成,让读者对生命的意义有了完整的认识,教材如此编排更有利于对每篇文章的理解。

基于以上认识,聚焦“永久生命”这个点,就能将《散文二篇》设计为主题型加跳板型群文教学课,我在“青春语文公开课”丛书我的著作《徐敏红教阅读跳板型文本课堂实践》中,从四个板块推进教学:一、求同比异,整体把握;二、探究生命的永久性;三、探究生命如何永久,四、探究生命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习本课的难度很大,因为学生很少用议论性散文的角度解读文本。

但是两篇散文都从生命的视角来展示展现对生命的探索和延续,这样的主题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却如一盏人生的明灯,他们几乎都能感受到文本的生动、凝练、真挚和热烈。

只是限于认知水平及阅读视野,只能对文章浅尝辄止。

所以,教学中应紧扣学生内在的思想和心理需求,立足文本,通过反复的诵读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应通过多种阅读方法的应用,点拨其联想拓展,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其与文本相交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散文的语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品味散文语言的方法。

2.学会准确表达语言的品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

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语言感受能力,就要认真揣摩文章的语言,准确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白杨礼赞》这篇散文,通过它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我们深深爱上了这位树中的伟丈夫,从他的身上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那么,在这篇散文中你喜欢的语句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并在旁边作批注,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二、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1.交流时,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如:(1)高原景色的描写:
重点词语: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使人有雄壮、伟大的感觉。

体会作用:概述高原特色(辽阔平坦、色彩鲜艳),为全文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交代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以此来
衬托它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为白杨树的出现作铺垫、蓄势。

(2)四个反问句,形成排比的句子。

作用:运用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和象征的表现手法,层层递进,使思想逐步升华,赞美之情逐渐达到高潮。

气势恢弘,展现了比前文更为廓大深远的精神境界。

(3)第9段:楠木——白杨
作用:运用对比来进行反衬,进一步强化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深化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在对比中突出白杨树的品质,显示作者自己的立场态度。

2.总结方法:学生说说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品味。

3.教师指导方法,结合课件演示。

品味的角度:
语言的精当:生动、准确
修辞的巧妙:排比、反问、设问、拟人、比喻、对偶、夸张、反复
含义的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中心
结构中的作用:铺垫、照应、过渡、线索
表现手法高超:对比、烘托、象征、讽刺、幽默
三、回顾旧知,加强品味。

1.在学过的散文中,有哪些精彩的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并说出你是从哪个角度进行品味的?(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教师补充: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作者用三个比喻总写春天。

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是美的,是活泼生动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是健壮有力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文章描写的顺序也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3)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通过“攀”“缩”“倾”等动词准确地刻画出父亲在这特定的环境下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爱子的深情,使父亲的“背影”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也使父亲的关爱深深地刻进了我们的心里。

四、关于语言组织:
1.师:中考中常会涉及语言品味的题目,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品味语言,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品味能够准确的表达出来呢?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语言的组织。

如:2019年南京中考卷《丁香赋》中的题目:
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对于这个题目,同学中有这样两种回答,你们认为哪种好呢?为什么?
学生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特点。

(过于概括,不够具体。


学生二: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轻盈、繁茂和艳丽的特点。

(指出了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和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作用。


2.学生小结:回答问题时,语言组织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不能太概括,应具体。

要做到:
明确品味的角度
结合具体的语境
指出特定的作用
五、牛刀小试,练习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