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品味散文的语言
学会多维角度品味散文语言美点

学会多维角度品味散文语言美点一、赏析文章段落语言之美,一般我们可从以下10个角度进行思考分析:1.结构层次(总分、分总、总分总)2.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4.描写角度(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
)5.描写方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6.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夸张、对偶、反复、排比等)7.语言句式(长句、短句、设问句、反问句、排比句,对偶句等)8.抒情方式(直接、间接)9.词语运用等(叠词、形容词,动词、副词拟声词等)10.表现手法(铺垫、渲染、联想、想象、象征、衬托、烘托、对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先抑后扬等)二、关于写作顺序时间顺序(要找出时间点)空间顺序可结合方位和观察角度进行思考1.方位:由上到下、从高到低、由远到近、从左到右、由前到后......2.观察角度:仰视、俯视、平视事情发展顺序(要理清事情的发展过程)三、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指导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夸张: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特点或……情感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增强文章表现力对偶:句式工整、增强表现力、增加节奏感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表现力或……情感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意思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四、感官角度思考指导感官一般有五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作用是: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景物,丰富细腻地描写事物的特点。
例段指导:“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赏析:“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绝妙的比喻和拟人句,把“春风”比喻为“母亲的手”;“抚摸”一词运用拟人手法,把“春风”赋予人的动作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柔和的触感。
简述鉴赏散文的方法

简述鉴赏散文的方法鉴赏散文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抓住“文眼”:散文的“文眼”因文而异,可能是文章中的某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甚至是某一景一物。
通过抓住“文眼”,可以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2. 把握线索: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内容。
散文的线索可能包括时间、空间、情感变化等,这些线索将文章的各个部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 品味语言:好的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
在鉴赏时,要注意分析语言的运用,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4. 体会意境:通过联想和想象,深入体会文章所营造的意境,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5. 感受思想情感:散文往往是作者对生活、自然、社会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鉴赏时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
6. 领悟哲理:优秀的散文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通过领悟这些哲理,可以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智慧。
7. 了解背景:了解文章的背景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等相关信息,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8. 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将文章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章的美感。
9. 注重表达技巧:鉴赏散文时,要注意分析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如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叙事、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理解这些技巧如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10. 反复阅读:对于一些深奥的散文,需要通过反复阅读来深入理解。
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注意到一些细节,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从而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通过以上方法进行散文鉴赏,可以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情感,以及文章所表达的哲理和深层意蕴,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品味散文语言的方法

品味散文语言的方法
方法一:抓关键词法
该句中的(关键词)一词,(效果)地写出了(写作对象及其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或情感。
方法二:抓修辞法
1、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
2、夸张,突出强调,增强联想,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3、对偶,整齐匀称,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4、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感染力强。
5、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
本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效果)地写出了(描写对象)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或情感。
方法三:表达方式分析法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这句话运用了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发)了(事物、景物、人物、观点、情感),表达了((结合主旨分析)
方法四:表现手法分析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
本句运用了的表现手法,(效果)地写出了
(写作对象的特征),表达了的思想或情感。
方法五:句式分析法
疑问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效果。
设问句:提醒读者注意,强发其思考。
反问句:语气强烈,强调突出某种意思或情感。
感叹句:抒发强烈的感情。
这是(句式)句,(效果)地表达了的思想或情感。
方法六:分析语言特色法
常用的词语有:简洁准确、生动传神、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内涵丰富、富有文采、风趣幽默、感染力强、典雅、活泼、凝练、朴素等。
本文的语言具有的特点,如“”(段或句)中(简要分析)。
散文的语言特色答题角度

散文的语言特色答题角度
散文的语言特色是多样的,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答题:
1. 简洁自然:散文的语言追求简洁明了,避免繁复累赘。
它接近口语,表达自然流畅,让读者感到亲切和轻松。
2. 形象生动:散文语言注重形象性,通过具体、直观的描述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画面。
3. 抒情性强:散文往往包含作者的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语言充满诗意,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4. 富有节奏和韵律:散文的语言讲究节奏感和韵律美,通过句子的长短搭配、停顿和重复等手法,形成音乐般的效果。
5. 精炼有力:散文的语言经过精心雕琢,每个词都选得恰到好处,既准确又有力,能够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意图。
6. 含蓄蕴藉:散文的语言往往不直露其意,而是通过暗示、象征等方式,让读者在品味中发现更深层次的意义。
7. 个性化特征:每位散文作者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这种个性化
的特征使得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
8. 文化内涵丰富:散文的语言常常融入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增加了文本的文化厚度和教育意义。
在分析散文的语言特色时,可以从上述角度入手,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深入探讨作者如何通过语言的运用来构建意境、传达情感、表现主题等。
散文鉴赏与欣赏技巧

散文鉴赏与欣赏技巧散文是一种以散文体裁形式表达的篇章,旨在传达作者情感、思想和观点。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常常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欣赏。
然而,要真正理解和欣赏散文的内涵,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技巧。
本文将介绍散文鉴赏与欣赏的相关技巧和方法。
一、散文的鉴赏方法1. 了解背景和作者:在鉴赏一篇散文之前,了解作者的身份、背景、文学观点等是必要的。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
2. 品味文学语言:散文是通过语言来传达思想和情感的,因此,我们需要仔细品味其中的文学语言。
注意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他们在文章中的运用。
3. 分析结构和布局:散文的结构常常是自由松散的,没有固定的章节和段落。
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其布局、段落的逻辑关系和文本之间的联系,来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
4. 寻找主题和情感:散文通常有一个基本的主题,通过描述和叙述来传达对这个主题的思考和情感。
我们需要通过仔细阅读和分析文字,找到散文的主题,并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5. 体会细节和意象:散文中常常会有一些细节和意象,这些细节和意象往往能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我们要重点体会这些细节和意象,从中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二、散文的欣赏技巧1. 感受情感共鸣:散文常常通过情感的表达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当我们阅读散文时,我们应该尝试理解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
2. 倾听内心声音:散文往往涉及一些个人感受和思考,通过文字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声音。
在欣赏散文时,我们应该放下杂思杂念,静心倾听这个内心声音。
3. 想象故事情节:虽然散文通常不像小说那样有严格的情节,但我们可以尝试通过阅读和欣赏散文中的细节和意象,来想象出其中的故事情节。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和作者的意图。
4. 情感共鸣与思考交融:欣赏散文不仅仅是感受作者的情感共鸣,还需要进行思考和自我对话。
通过与散文的对话,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并将其与自己的思考相结合。
写景散文品味语言答题技巧和方法

写景散文品味语言答题技巧和方法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
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
“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写景散文的线索前面已提及,在此不再赘述。
3、牢记写景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互渗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写景散文中意境的创设,通常有两种主要途径——“以景传神”和“以神驭景”,通过“景”的分析,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绵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
以景传神的意境需要循景察情。
写景散文意境创设方法之一是以景传神,就是“通过对具体景物的逼真描绘而传达出抒情主体的精神意蕴”,传递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观情感,阅读这样的文章,我们不妨循其景,入其里,察其情,达到鉴赏的目的,获得审美的愉悦。
以神驭景的意境需要追问背景。
散文创设意境方法之二——“以神驭景”,就是“通过对象的底蕴来塑造形神兼备的意象”。
在这种方法下的意境,通常呈现出夸张变形的特点,充满象征意味。
阅读这种散文,我们尤其应该探求散文形象变异的原因,象征的背景,这种鉴赏较之前者那种自然的进入,更着意在有意识的探求。
4、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写景散文中的形象往往是作者自己所亲闻、亲见、亲历的,是作者饱蘸着酣畅淋漓的情感写出来的,那么我们在阅读欣赏过程中,必然受到作品所饱含着的强烈情绪的感染和熏陶,并激发出丰富的想象。
5、品味散文的语言。
品味散文的语言教案

一、品味散文的语言教案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散文的特点和语言魅力。
2. 学会欣赏和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散文的定义和特点2. 散文的语言魅力3. 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4. 欣赏和分析散文的方法5. 实践写作散文的能力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分析散文的语言魅力和修辞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散文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散文的表达技巧。
3. 写作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散文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散文的特点和语言魅力。
2. 讲解:讲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分析散文的语言魅力和修辞手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散文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散文的表达技巧。
4. 写作练习:让学生进行散文写作实践,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散文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散文写作能力,包括内容、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经典散文作品:提供一些经典散文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分析。
2. 散文写作指导书籍:推荐一些关于散文写作的指导书籍,供学生参考。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散文作品和写作技巧,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分析散文的语言魅力。
2. 第二课时: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欣赏经典散文作品。
3. 第三课时:进行散文写作练习,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散文写作比赛或文学社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2. 邀请作家或文学爱好者进行讲座或分享会,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散文创作和欣赏。
3. 开展散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经典散文作品,提升文学修养。
品味散文的语言教案

一、品味散文的语言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散文的语言特点三、教学目标:1. 了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散文的语言特色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四、教学内容:1. 散文的定义: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平实的语言叙述事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散文的特点:自由、真实、生动、细腻。
3. 散文的语言特色:简洁、明快、优美、含蓄。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散文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散文的定义、特点和语言特色。
3. 实例分析:选取经典散文片段,分析其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散文语言特色的理解和感受。
六、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经典散文,体会其语言特色。
2. 写一篇散文,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特色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3. 散文写作能力:学生能够在散文中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特色,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八、教学资源:1. 经典散文选段2. 相关文学理论资料九、教学时间:45分钟十、教学预案:1. 针对学生的不同反应,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 在实例分析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散文进行讲解。
六、章节名称:第二章散文的语言表达技巧教学目标:1. 了解散文语言表达的常见技巧2. 学会运用各种技巧丰富散文语言3. 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教学内容:1. 比喻:通过比较两个不同事物,增强语言的表现力2.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使语言更具生动性3. 排比:运用相同的句式或结构,增强语言的节奏感4. 对偶:通过平衡的语言形式,达到美的效果5. 象征:用具体事物代表抽象概念,增加语言的深度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散文语言表达技巧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每一种技巧的定义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品味散文的语言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
散文是重在抒情的文体,无论是叙事还是写人、绘景状物,都离不开一个“情”字。
通过品味散文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体悟散文的情感,提高我们阅读散文的能力。
一、揣摩词语的含义。
散文是语言的艺术,它常运用精当传神的词语来传情达意,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
沿着词语的小路,我们才能走进作者为我们营造的艺术境界中,获得丰美的感受。
请看: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1)句中“朗润”睛朗湿润,写出春山的明丽;“涨”由低而高,写出了春水的浮泛上漾;“红”以鲜艳的色彩描绘春日的温暖明丽。
三个词语细致入微地揭示了景物的特征,让人感受一种盎然的春意。
(2)句中的“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
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让人顿生爱意。
二、体味语句的情感。
情感是散文的生命,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作者总是将深挚的情感潜藏于语句之中,读者透过对语句的解读,才能走进作者的情感深处,真正理解作者,进而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3)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4)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3)句中直抒胸臆,“盼望”一词的反复出现,传达出作者对春天的急切的期盼、渴慕,“来”“近”更是清晰表露作者对春天来临的惊喜和兴奋之情。
(4)句融情于景,借鸟儿的欢唱,表达作者陶醉于春天美景之中的畅快与舒心。
三、分析精妙的修辞。
散文往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绘景状物、抒发情感。
形象生动的修辞,常使语言显得诗意动人,常使文章极具情味。
分析修辞的表达作用,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意图、领悟文章的情感。
如:
(5)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6)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5)句将万物比拟成人,以人“刚睡醒的样子”来表现自然万物的舒心惬意,将春天来临万物生机的动人情景揭示精妙传神,表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6)句用排比、比喻手法,总写春天的特征。
以“娃娃”喻春天之新,表现春天旺盛的生命力;以“小姑娘”喻春天之美,表现春天的美丽动人;以“青年”喻春天之力,表现春天的坚强有力。
三个比喻在时间上前后承递,描绘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独特景象,将春天的韵味揭示得淋漓尽致。
总之,通过对散文语言的品味,我们才能走进作家为我们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获得美的陶冶,从而增强我们发现美、理解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