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绘画的艺术特征
第一课 认识绘画艺术 教案-高一美术

课时教案科目:美术授课时间:第 1-2 周星期一单元(章节)课题第一课认识绘画艺术本节课题认识绘画艺术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一般共性特征和绘画的种类。
(2)了解绘画作品的内容构成因素和形式构成因素及所表达的深层意蕴。
(3)对绘画的内涵与外延形成比较全面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学预设,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关注教学过程的实施,创设实现教学预设和结果的有效教学手段。
以教师为主导,充分使学生参与、研究、讨论,感受作品的美与画家的艺术追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艺术语言,让学生获得美术文化素质及个性潜能素质。
提炼的课题本课是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的延伸,学生能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一般共性特征和绘画的种类时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在绘画作品的内容构成因素和形式构成因素及所表达的深层意蕴方面,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理解与归纳,在实践与交流中对绘画的内涵与外延形成比较全面的初步认识,达到课标中对-----------要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与难点1.使学生初步明确绘画是塑造平面视觉艺术形象的一切画种和品类及其所有样式与风格的总称这样一个全面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基本分清绘画作品的内容因素和各种形式因素以及作品所蕴含与表达的意蕴,以加深对绘画内涵的认识。
教学过程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学反思: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讲述绘画是美术作品的一个门类,是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绘画的艺术语言,绘画的分类。
第二课时重点讲述绘画的题材和主题构成因素,讲清楚内容和形式相统一所表达的深层次审美文化意蕴。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美术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美术知识点美术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习美术可以丰富我们的审美能力,养成我们细心观察、注重细节的好习惯。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认识美术》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美术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些知识点吧。
一、基本造型1. 点、线、面:点是最简单的图形,它没有长度和宽度;线是由点组成的有长度没有宽度的形状;而面是由点和线相交组成的有长、宽、厚度的形状。
2. 形与形态:形是指物体的外形,而形态则是指物体的整体外观,包括形状、质感、颜色等。
3. 比例与构图:比例是指物体整体的大小关系,构图则是指将不同元素合理地组合,形成有意义的整体。
二、色彩基础知识1. 色相、明度、饱和度:色彩是由色相、明度、饱和度三个因素组成的,色相决定了颜色的种类,明度决定了颜色的明暗程度,饱和度决定了颜色的纯净程度。
2. 原色、二次色、三次色:原色是不能由其他颜色混合得来的颜色,二次色是由两个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三次色是由三种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
3. 冷暖色调:冷色调以蓝色、绿色为基调,体现出清新、冷静等感觉;暖色调以红色、黄色为基调,体现出温暖、活泼等感觉。
三、美术素养1. 观察力:美术是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良好的观察力是学习美术必备的素养之一,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细节处观察一件事物,从而准确地捕捉它的特点。
2. 创意力:创意力是指运用想象力,在已有的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并提出新的观点或构思,是创作优秀美术作品的重要基础。
3. 纪律性:美术创作需要时间和耐心,而纪律性可以让我们坚持完成艺术作品的创作,学会规律性学习。
在学习《认识美术》这一课程中,我们了解了美术的基本知识和素养。
这些知识和素养在日常生活和美术创作中都具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用美术这个工具塑造一个更加精彩的世界。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分析(2)

现代主义美术
追求创新与变革
现代主义美术强调创新与变革,反对传统艺术的束缚和限制,追 求艺术的自由和多样性。
注重形式与语言
现代主义美术注重形式和艺术语言的探索和创新,通过抽象、变形 、夸张等手法来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思考。
强调观念与表达
现代主义美术强调观念的表达和艺术的社会功能,通过艺术作品来 传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形状
形状是由线条围合而成的二维空间。在美术作品中,形状可以是具象的,也可 以是抽象的。不同的形状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色彩与色调
色彩
色彩是美术作品中最为直观的元素之一。不同的色彩可以传 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宁静等。 同时,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也能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
色调
04 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政治环境
作品所处的政治环境往往会影响艺术家的创作主题和风格 ,如战争、革命、社会稳定等时期都有不同的艺术表现。
经济状况
经济状况对艺术创作也有很大的影响,如繁荣时期可能产 生更多的装饰性艺术,而经济萧条时期则可能出现更多的 现实主义作品。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背景是艺术家创作的重要土壤,不同时代的社会 文化观念、审美趣味都会对艺术作品产生深远影响。
05 美术作品的鉴赏技巧
观察技巧
观察作品的整体构图
注意作品的空间布局、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要素,理解作者的 创作意图。
观察作品的细节表现
关注作品中的笔触、色彩、明暗等细节,体会作者精湛的技艺和表 现力。
观察作品的材质与肌理
注意作品所使用的画布、颜料等材质,感受作品表面的质感与肌理 效果。
分析技巧
03 美术作品的风格流派
第一课 绘画的艺术特征

第一课绘画的艺术特征【学习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绘画的种类、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从而提高欣赏绘画的能力。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绘画艺术的主要特征和分析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学习难点】使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特点和中西方绘画的区别,有切实的感受、体验以提高学生对绘画作品的感知能力。
【知识点】1、什么是绘画?2、绘画的种类3、绘画的主要艺术特征【自主学习】1、中西绘画由于文明的差异、历史的不同,而导致了中西绘画特征和手法的不同。
2、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用变化丰富的来表现形象,达到的艺术美感。
如南宋画家梁楷的《》。
3、画是中国绘画中最具特点的体裁,它独特的审美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
尤其在此画种中透视的特点在这里充分展现出来。
代表作品有北宋画家王希孟的《》。
而西方绘画则以透视为主,使画面具有强烈的空间纵深感。
如代表作品是荷兰画家霍贝玛的《》。
4、20世纪中国美术迅猛发展,其中油画《狼牙山五壮士》是画家的作品,画家李焕民的作品《初踏黄金路》在体裁上属于画种。
5、五代画家的作品《》和李可染的作品《》,可让我们感受到作品所呈现出的20世纪中国美术的时代特点。
6、西方的油画特点突出,这一绘画艺术产生于崇尚观察,关注特点的文艺复兴时期。
如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的作品《》,的作品《最后的晚餐》等等。
7、19世纪的主义画家迷恋对空气和光的研究。
法国画家莫奈的代表作《》,是他用画笔在同一地点去捕捉不同时间中的光线变化,从1890年至1891年,共画了24幅。
8、20世纪西方现代派绘画一反传统的的手法,通过将画面形象进行处理而更加鲜明地强调了画家的感受。
如西班牙画家的作品《》。
9、绘画因为审美传统和创作手法的差别,会在表现形象和空间方面产生不同的美感效果。
如西方绘画形象的感和画面的空间纵深感主要是通过运用法和法来表现,而中国绘画中,形象与空间处理多采用的远近层次变化和法。
【要点讲解】1、绘画的概念?绘画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明暗、透视、结构等手段(造型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像(作品形态)、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情感的艺术(创作目的)。
第1课 绘画的艺术特征-鲁美版绘画教案

第1课绘画的艺术特征-鲁美版绘画教案1.1 前言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欣赏性。
在鲁美版绘画教案中,第一课主要讲述绘画的艺术特征,从而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艺术特征1.2.1 形式美形式美是指艺术形式上的美感,包括色彩、线条、形状、空间位置、造型等因素。
而在绘画中,要通过色彩的构成、线条的变化、形状的塑造等手法,营造出良好的视觉美感。
1.2.2 内容美内容美是指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内在意义和价值,包括情感、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表现形式,更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1.2.3 组合美组合美是指艺术作品中各种元素间的关系,包括形状、色彩、线条等方面。
组合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对比、个性、重复、平衡等多种方式。
1.2.4 艺术感受艺术感受是指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心理体验,包括情感反应、审美感受、思想启示等方面。
艺术的意义在于对观众的感受和启发,而艺术感受正是对艺术作品真正的价值。
1.3 绘画的艺术特征在实践中的表现绘画的艺术特征具有很强的表现性,以下举几个例子:1.3.1 线条的变化线条的变化可以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感受,如线条的粗细、曲直、盘旋、组合等因素都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效果。
一幅作品中线条的变化可以为画面增添动感、节奏和韵律感。
1.3.2 色彩的构成色彩的构成是指色彩在画面中的分布、搭配、对比等方式,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产生出不同的情感感受。
艺术家可以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1.3.3 组合与空间组合和空间是画面中的关键因素,它们的组合关系决定了画面的布局和效果。
艺术家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和空间分布来表达出画面的主题和情感。
1.4 总结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绘画的艺术特征,包括形式美、内容美、组合美和艺术感受四个方面。
通过了解这些特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美术人教版绘画《第一课认识绘画艺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人教版绘画《第一课认识绘画艺术》优质课公开课教
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人教版绘画《第一课认识绘画艺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新设计
1.以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形.色等视觉听觉形象强烈刺激学生感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展示,讲授等活动形式,提高学习效率.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一般共性特征和绘画的种类。
2.了解绘画作品的内容构成因素和形式构成因素及所表达的深层意蕴。
3.对绘画的内涵与外延形成比较全面的初步认识。
了解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一般共性特征和绘画的种类。
3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通过高一和初中的学习,对美术具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具有一定的欣赏水平,学生在一定程度也喜欢美术.
4重点难点
1.使学生初步明确绘画是塑造平面视觉艺术形象的一切画种和品类及其所有样式与风格的总称这样一个全面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基本分清绘画作品的内容因素和各种形式因素以及作品所蕴含与表达的意蕴,以加深对绘画内涵的认识。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认识绘画艺术
大屏幕上有两个词:美术、绘画。
美术是不是就等于绘画呢?说说你的理由?
我们在高一和初中也接触了美术,对绘画也有了一些了解,美术是一个大概念,绘画只是其中的一个门类。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一提到美术,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绘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画画,。
第一课 认识绘画艺术

第一课认识绘画艺术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一般共性特征和绘画的种类。
(2)了解绘画作品的内容构成因素和形式构成因素及所表达的深层意蕴。
(3)对绘画的内涵与外延形成比较全面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结合教学预设,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关注教学过程的实施,创设实现教学预设和结果的有效教学手段。
以教师为主导,充分使学生参与、研究、讨论,感受作品的美与画家的艺术追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艺术语言,让学生获得美术文化素质及个性潜能素质。
重点与难点:1.使学生初步明确绘画是塑造平面视觉艺术形象的一切画种和品类及其所有样式与风格的总称这样一个全面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基本分清绘画作品的内容因素和各种形式因素以及作品所蕴含与表达的意蕴,以加深对绘画内涵的认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大屏幕上有两个词:美术、绘画。
提问:美术是不是就等于绘画呢?说说你的理由?美术是一个大概念,绘画只是其中的一个门类。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一提到美术,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绘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画画,也有人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课。
人们为什么会将美术和绘画联系得如此紧密呢?这反映了绘画作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在整个美术领域里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为人们所熟悉。
1.展示五幅图片,能否找出哪一幅是绘画作品吗?那么其他三幅分别是属于美术的什么门类?第一幅是工艺美术,第三幅是建筑艺术,第四幅是雕塑。
请同学们总结绘画的定义!绘画是主要的美术门类之一,是借助于某种物质媒介材料,运用点、线、空间、色彩等艺术语言,在二维空间(即平面)上创造形象,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艺术。
2. 绘画艺术与其他美术门类有着很明显的差别。
A.绘画是美术的一种门类,是在平面上创造形象的艺术。
B.绘画是主要的美术门类之一,是借助于某种物质媒介材料,运用点、线、空间、色彩等艺术语言,在二维空间(即平面)上创造形象,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艺术。
鲁教版高中美术 第1课《美术作品的特征》

一、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是义务教育的延续。它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这一要求,无论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到课程管理都体现了全新的思路,洋溢着鲜活的时代气息,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美术作品的视觉特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有哪些代表作品可以体现?
(2)美术作品所用材料与肌理之间的关系。
(3)对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进行赏析。
【学生活动】:欣赏作品,了解掌握理解美术作品的五个特征。
(教学构想: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美术作品与音乐、文学作品相比较的鉴赏方式,使学生在问题与美术作品的结合中了解掌握美术作品的五个特征,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运用。)
课堂练习:根据对美术作品种类及特征的理解,就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进行赏析。课后拓展:中国绘画的画幅形式有:长卷、立轴、中堂、条屏、斗方、扇面、册页等。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以及美术作品的特征等,使我们从宏观上认识了美术以及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新课程“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出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用美术及其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美术和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学生会欣赏又能评述美术作品,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本节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理解审美观念的形成;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美术的门类、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绘画的艺术特征【学习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绘画的种类、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从而提高欣赏绘画的能力。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绘画艺术的主要特征和分析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学习难点】使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特点和中西方绘画的区别,有切实的感受、体验以提高学生对绘画作品的感知能力。
【知识点】1、什么是绘画?2、绘画的种类3、绘画的主要艺术特征【自主学习】1、中西绘画由于文明的差异、历史的不同,而导致了中西绘画特征和手法的不同。
2、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用变化丰富的来表现形象,达到的艺术美感。
如南宋画家梁楷的《》。
3、画是中国绘画中最具特点的体裁,它独特的审美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
尤其在此画种中透视的特点在这里充分展现出来。
代表作品有北宋画家王希孟的《》。
而西方绘画则以透视为主,使画面具有强烈的空间纵深感。
如代表作品是荷兰画家霍贝玛的《》。
4、20世纪中国美术迅猛发展,其中油画《狼牙山五壮士》是画家的作品,画家李焕民的作品《初踏黄金路》在体裁上属于画种。
5、五代画家的作品《》和李可染的作品《》,可让我们感受到作品所呈现出的20世纪中国美术的时代特点。
6、西方的油画特点突出,这一绘画艺术产生于崇尚观察,关注特点的文艺复兴时期。
如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的作品《》,的作品《最后的晚餐》等等。
7、19世纪的主义画家迷恋对空气和光的研究。
法国画家莫奈的代表作《》,是他用画笔在同一地点去捕捉不同时间中的光线变化,从1890年至1891年,共画了24幅。
8、20世纪西方现代派绘画一反传统的的手法,通过将画面形象进行处理而更加鲜明地强调了画家的感受。
如西班牙画家的作品《》。
9、绘画因为审美传统和创作手法的差别,会在表现形象和空间方面产生不同的美感效果。
如西方绘画形象的感和画面的空间纵深感主要是通过运用法和法来表现,而中国绘画中,形象与空间处理多采用的远近层次变化和法。
【要点讲解】1、绘画的概念?绘画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明暗、透视、结构等手段(造型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像(作品形态)、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情感的艺术(创作目的)。
2、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传统绘画之间的差异:(1)观察方法不同:中——散点透视,西——焦点透视(2)造型方法不同:中——用线造型,西——用明暗色调造型(3)美感特征不同:中——注重写意,西——强调写实(4)中西地域文明之间的差异:中——崇尚自然,讲究天人合一的思想。
西——追求对自然改造的观念。
3、绘画的种类的区分:(1)按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来区分: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等。
(2)按绘画对象的不同来区分: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
(3)按绘画的性质和功能不同来区分:壁画、年画、漫画、宣传画、连环画等。
(4)其它角度更为详细的区分:例如中国画细可分为:按技法——工笔画和写意画。
按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而山水画又可分为:按技法分——水墨山水、浅绛山水、青绿山水等。
3、绘画的艺术特征:(1)造型与空间特征(2)材料与肌理特征(3)静态特征(4)视觉特征【知识拓展】一、中国画:中国画是以中国独有的毛笔、墨、颜料、宣纸、绢等工具材料,以长期形成的传统技法而创作的绘画品种,简称“国画”,用以区分外来画种。
中国画以独特的形式美感,在世界美术领域自成体系,是影响东方艺术的一大画种。
1、中国画是个大范畴概念,技法一般分为写意和工笔两大类。
“写意”与“工笔”是两种相对应的画法,一般将粗放洒脱的画法,称“写意”或“意笔”,工整细腻的画法称“工笔”。
工笔画,指工细画法的中国画。
其结构严谨,用笔工整,设色艳丽,渲染精到。
着色工笔画,一般敷以浓艳重彩的称“工笔重彩”,施以淡淡薄彩的简色的称“工笔淡彩”,不施色的称“白描”。
工笔画历史悠久,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引魂升天图》即工笔重彩画。
唐宋时期,工笔画已达高峰,涌现出许多名垂青史的大画家和大量的优秀的传世之作。
例如,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卷》、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等。
现代出现了不拘泥于形似而重在表现意象的工笔画。
写意画,是指运笔粗放的画法,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不拘泥于形似,着重描绘物象意态神韵和抒发艺术家胸襟的中国画。
粗放的画法,自古有之,汉代壁画中有许多画法粗放的作品。
所谓画法粗放也是相对而言的,故有大写意与小写意之分。
随着纸张的出现和制纸工艺的提高,古代文人开始作意笔画,宋代苏轼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元代倪瓒提出“逸笔草草”,“抒写胸中逸气尔”等理论,促进了不求形似而求笔墨韵味的写意画的发展。
到明代董其昌提出书法入画和徐渭大写意花卉的杰出成就,更促使写意画越来越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种。
2、中国画从技法上,还可分为工兼写、白描、设色、水墨等形式;从设色上又分为金碧、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
工兼写,即将工笔与写意两种画法综合运用。
例如花鸟画中,用工笔将昆虫画得很工细,又用意笔将花草画得粗放。
白描,是指以线条勾勒而成的不着色的绘画。
设色,是相对“白描”而言的着色的中国画。
着色有浓淡之别,故有淡彩和重彩之分。
水墨,是指以墨色或以墨色为主加少许颜色造型的中国画。
由于中国墨色的丰富,画家多愿以墨色变化表现一种高雅的情调,故水墨画成为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形式。
金碧,指以浓重的矿物色和金、银色设色或以金、银色勾勒,造成色彩金碧辉煌、具有装饰性艺术效果的中国画。
青绿,指以矿物色石青、石绿为主设色的中国画。
用青绿设色的山水画,具有浓重的艺术效果,称之为青绿山水。
泼彩,指设色手法为大面积泼洒,具有潇洒奔放的艺术效果。
浅绛,指以赭石点染与墨色配合作画,如浅绛山水画。
绛,指暗红色。
没骨,是相对勾勒着色视线条为形象之骨而言的,是不采用勾勒,全依靠晕染和色彩对比造型,如没骨花卉等。
3、中国画的艺术特征(1)观察认识:A中国画常常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在透视上不拘于焦点透视,而是采取散点透视方法,以上下、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观物取景,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B在思想观念上无不体现中国人的“天人合一”。
人物画——神情兼备;山水画——讲究意境;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C在创作构思上讲究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
D在构图上注重虚实对比,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2)造型表现:中国画用线造型,不拘于表面的形似,而讲究“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不似之似”。
(3)艺术手法:中国画以水墨画为代表,讲究“笔墨”情趣。
“笔”指线条和运用线条的方式;“墨”指墨色。
“笔墨”成为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和艺术语言。
早在南北朝时期,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即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作为品评中国画的两条首要准则。
“骨法用笔”,主要指运用笔法把握物象之骨气,以表现生命动象;“气韵生动”,是骨法用笔的目标和结果。
明代董其昌又提出“书法入画”,使中国画画法、线条艺术得到充分发展而成绘画造型主角。
“笔墨”情趣即在于运用线的刚柔、粗细、浓淡、疏密等形态组合的变化和统一,使线条在飞舞流动中形成运动感和节奏感,从而传递出艺术家的情绪、感受和富有生命力的精神。
这乃是中国画奥妙之所在。
墨法与笔法息息相关,墨中见笔、以墨代彩,形成笔墨的韵味和情趣。
笔墨飞动的是形象,空白是虚灵的空间,空白托出物象的位置和轮廓。
画家运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在与空白的交融中,构成全幅的流动和虚实的节奏,形成气韵生动的笔墨乐章,显现出万物的神骨和作者的精神与生命的活力。
工笔画虽没有水墨画那样飞舞奔腾的线条,但匀整、挺拔的线型与线群组织的疏密,依然可以显见线条流动的美感,再配以鲜丽匀净的色彩,在空白的背景中显现出优美典雅、富有装饰美感的艺术特色。
(2)意象构成的时空中国画不是定点观察表现物象,不表现具体光线条件下的时间,不表现固定视域内的有限空间。
中国画所表现的时空,是对无限世界的相对集中与概括,不受客观世界的时间、光线、明暗、色彩和透视的制约,而是能动地、自主地将不同时间、空间的人物、景物有机地组织于一个画面之中。
例如蒋兆和的《流民图》,将日本侵华战争中带给中国人民的各种苦难,集中于一图予以表现。
画家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将南唐大臣韩熙载晚间宴请宾客的各种娱乐活动的情景,以屏风相隔组于一画之中,表现按时间顺序展开的“听乐”、“观舞”、“歇息”、“清吹”和“散宴”事件。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以从汴梁城内画到城外,表现北宋都城的风土人情、市井面貌、商业活动、水陆交通等方方面面。
山水画中,可以集高远、平远、深远于一景。
中国画由于无固定视点,所以可以表现无限的意象空间。
(3)诗书画印的综合性中国画以画为主,将其与诗文、书法、篆刻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构成中国绘画艺术独有的特色。
画上题诗充实画意或表达观点,题款或点题或补充画意或借以抒情等,使诗情画意相辉映。
例如郑板桥画竹,题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经题诗,使画意更深一层。
中国画本来讲究书法用笔,画家往往也是书家,题款诗文的书法之美丰富了审美内容。
篆刻一方,黑白天地,有篆书、有刀法、有布局的趣味,而且一印红章在画中起到点缀提神和均衡构图的作用。
画与诗、书、印的结合,丰富了欣赏的文化内涵,也丰富了审美内容和审美情趣。
二、油画:油画是用透明的植物油(一般为亚麻仁油)或松节油调和颜料,在特别的布、纸、板等平面上创造艺术形象的绘画。
油画以15世纪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H凡爱克(1395年前—1426年)和J凡爱克(1395年前—1441年)〕改良调色油,使颜料便于层层敷设和颜色鲜亮,增强了表现力为始创,成为欧洲的主要画种,近代又成为世界性画种。
西方传教士将油画艺术带入我国,但油画真正在我国发展起来却只有近百年的历史。
1、油画具有以下艺术特征:(1)色彩美油画靠色彩对比和明暗变化造型,颜色笔笔衔接铺满画面和层层积色,构成灿烂、艳丽或凝重浑厚的色彩效果,与其他画种相比,如同气势雄浑的色彩交响乐。
因此,色彩美是油画的重要的形式美。
(2)丰富的表现力客观现实本来就是色彩缤纷的世界。
油画以色彩造型,传统油画又遵循透视学、色彩学、解剖学等原则进行科学造型,善于在平面上创造出一个“立体空间”世界,即将色彩缤纷的立体空间世界转移到平面之上,真实地表现出人对现实世界的视觉感受。
例如,油画能真实地表现出物象的立体性、深远的空间性、逼真的质感、光照的明暗效果以及阳光的跃动等。
油画也正是由于具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力和色彩美,才能成为世界性的画种。
与传统油画并存于世的,还有以抛开科学性制约的形象变形、怪诞、抽象等为特点的现代派油画,使油画呈现多样化。
2、油画技法有厚涂法、薄画法、点画法、色块构成、笔画、刀刮、堆积颜色、制作凹凸底子、吸油画法、不吸油画法、上亮光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