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阻抗谱在电沉积研究中的应用_二_

合集下载

电化学阻抗谱在电沉积研究中的应用_一_

电化学阻抗谱在电沉积研究中的应用_一_

【电沉积技术】电化学阻抗谱在电沉积研究中的应用(一)袁国伟(广州市二轻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63)摘 要:介绍了电化学阻抗谱在各种金属及合金的电沉积研究中的应用。

文章分3期连载。

第一部分介绍了电化学阻抗谱的基础知识,包括复数、复阻抗的概念,以及在各种常见条件下电解池的等效电路图。

关键词:电化学阻抗谱;电沉积;复阻抗;等效电路中图分类号:O64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 227X (2008) 01 – 0001 – 04Applic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to the research of electrodeposition—Part I∥ YUAN Guo-weiAbstract: The applications of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to the research of electrodeposition of various metals and alloys were introduced. The article is to be published in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gives some foundational knowledge about EIS, including the concepts of complex number and complex impedance, as well as some equivalent circui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 under various conventional conditions.Keywords: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lectrodeposition; complex impedance; equivalent circuit Author’s address: Guangzhou Etsing Plating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zhou 510663, China1 前言电化学阻抗法是电化学测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电化学测试技术在电沉积中的应用

电化学测试技术在电沉积中的应用

电化学测试技术在电沉积中的应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电化学测试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被广泛运用于材料的研究和生产过程中。

尤其是在电沉积方面,电化学测试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电化学测试技术在电沉积中的应用进行全面评估,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其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一、电化学测试技术简介电化学测试技术是通过测量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流、电位变化等参数,来研究材料在电化学条件下的性能和行为。

它主要包括电化学腐蚀测试、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循环伏安测试等方法。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材料的电化学行为和性能,为材料制备和性能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二、电化学测试技术在电沉积中的应用1. 电化学测试技术在电沉积膜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在电沉积过程中,电化学腐蚀测试可以用来评价沉积膜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对电极表面的腐蚀行为进行测试分析,可以了解沉积膜的致密性、抗腐蚀性能等重要指标。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可以揭示沉积膜与基底之间的电化学反应过程,帮助优化电沉积工艺,提高膜的质量和稳定性。

2. 电化学测试技术在电沉积工艺优化中的应用循环伏安测试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测试方法,可以通过对电流-电压曲线的分析,揭示电沉积工艺中的动力学行为和机理,帮助优化电沉积工艺参数,提高沉积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电化学测试技术还可以监测电沉积过程中的电位、电流变化,实时掌握工艺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三、电化学测试技术的个人观点和理解电化学测试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在电沉积领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应用。

通过电化学测试技术,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电化学行为和性能,为电沉积工艺的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依据。

电化学测试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新的测试方法和技术的出现,将进一步推动电沉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总结回顾电化学测试技术在电沉积中的应用是一项重要课题,通过本文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看到其在电沉积膜质量评价和工艺优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它的未来发展方向。

分析化学中的新技术应用

分析化学中的新技术应用

分析化学中的新技术应用在分析化学领域,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动着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进步。

这些新技术包括质谱、光谱、电化学和色谱等,它们在样品分析、结构鉴定、定量分析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其中几种新技术的应用。

一、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可以确定和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质谱技术结合了质量分析和谱学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选择性的特点。

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1. 串联质谱(MS/MS)串联质谱技术通过将多重质谱仪(MS)与质谱仪(MS)相连接,可以实现对复杂样品的分析。

它可以通过两个不同的质谱仪进行离子选择和荷质比测量,从而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这项技术对于生物样品分析、有机物的结构鉴定以及环境污染物的检测都具有重要意义。

2. 电喷雾质谱(ESI-MS)电喷雾质谱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离子化技术,通过将溶液中的化合物转化为气相离子,然后进行质谱分析。

该技术适用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GC)等分离技术的联用,可以实现对复杂样品的高效分析。

二、光谱技术光谱技术是通过分析物质与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样品信息的一种方法。

其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红外光谱(IR)是最常见的。

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通过检测样品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可以获得样品的吸收光谱图像。

这项技术在有机化学、药物分析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 红外光谱(IR)红外光谱技术利用物质在红外辐射下的吸收谱图来分析样品的结构和成分。

它可以用于有机化合物、聚合物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鉴定和定性分析。

红外光谱技术在制药工业、食品科学和材料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电化学技术电化学技术是将化学反应过程与电流和电压的变化相关联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电沉积、化学传感器和腐蚀研究等领域。

1. 循环伏安法(CV)循环伏安法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技术,通过在电极上施加交变电压并测量电流的变化,分析电化学反应的特性。

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反应及阻抗测量的技术,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以用于材料表面、电化学反应、电化学程序和生化反应等领域的研究。

本文将对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的原理、测量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介绍。

一、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的原理电化学阻抗谱技术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电化学阻抗的技术,它可以测量物质在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和界面行为。

电化学阻抗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化学、材料科学和生化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的原理是基于电化学反应和交流电的行为。

在交流电场中,电流和电势随时间而变化,而电化学反应也随时间变化而导致电极表面电化学特性的变化。

因此,测量该变化的频率便可以对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进行分析。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等效电路模型,进而计算出电极表面反应和电荷传输的速率以及其他相关参数。

二、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的测量方法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的测量方法包括交流电压、电流及阻抗的测量。

一般来说,交流电压是通过外界施加的,而电流则是根据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反应测量的。

测量时,需要对电极在不同频率和幅度下的响应进行测量,通过分析所得的阻抗数据,可以对电极表面的反应过程和电位分布进行测量和分析。

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的具体测量方法还包括选取合适的电极材料及电解溶液,控制电流密度和电极温度等。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干扰和噪声等因素。

三、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的应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表面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可以用于分析材料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及其耐蚀性、防腐性等性能。

例如,可以通过测量抑制剂、添加剂以及涂层等对材料表面电化学性质的影响,从而研究其耐蚀性和防腐性等性能。

2.电化学反应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电化学反应的机理和速率等参数。

例如,可以通过测量电极表面的电荷分布和反应速率等参数,来研究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电荷传输、界面反应和化学反应等物理化学过程。

eis阻抗谱

eis阻抗谱

eis阻抗谱摘要:一、引言二、eis 阻抗谱的基本概念1.电化学阻抗谱(EIS)2.eis 阻抗谱的原理三、eis 阻抗谱的应用领域1.电化学反应研究2.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3.电化学传感器4.锂电池研究四、eis 阻抗谱的实验方法1.频率范围的选择2.测量电极和参比电极的放置3.阻抗谱的解析五、eis 阻抗谱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1.数据处理和解析的复杂性2.实验条件的敏感性3.新技术的发展正文:一、引言电化学阻抗谱(EI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化学领域的分析技术,能够提供电极系统对电流响应的详细信息。

eis 阻抗谱作为EIS 的一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介绍eis 阻抗谱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实验方法及其局限性和发展趋势。

二、eis 阻抗谱的基本概念1.电化学阻抗谱(EIS):电化学阻抗谱是一种描述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电极系统的阻抗变化的实验技术。

2.eis 阻抗谱的原理:通过施加不同频率的正弦交流电压,测量电极系统的阻抗随频率的变化,从而获得电极过程的动力学信息。

三、eis 阻抗谱的应用领域1.电化学反应研究:eis 阻抗谱可以用于研究电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电子转移数等动力学参数。

2.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通过分析eis 阻抗谱,可以了解电极过程的动力学机制,如电极反应的活化能等。

3.电化学传感器:eis 阻抗谱可用于评估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如灵敏度、选择性等。

4.锂电池研究:eis 阻抗谱在锂电池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评估电极材料的性能、研究电池的充放电机制等。

四、eis 阻抗谱的实验方法1.频率范围的选择:根据所需研究的电极过程,选择合适的频率范围,一般为几赫兹至几千赫兹。

2.测量电极和参比电极的放置:通常采用三电极体系,包括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

3.阻抗谱的解析:通过分析实部和虚部的阻抗值,获得电极过程的动力学信息。

五、eis 阻抗谱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1.数据处理和解析的复杂性:eis 阻抗谱的数据处理和解析需要一定的电化学知识,对实验人员的要求较高。

电化学阻抗谱的应用和发展

电化学阻抗谱的应用和发展

0
1.0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f /Hz
3 时间常数
RpCd
1
*
* 1
RpCd
补充内容
常见的规律总结
在阻抗复数平面图上,第1象限的半圆 是电阻和电容并联所产生的,叫做容抗 弧。
在Nyquist图上,第1象限有多少个容抗 弧就有多少个(RC)电路。有一个(RC)电 路就有一个时间常数。
阻抗~频率
交流伏安法
锁相放大器 频谱分析仪
阻抗模量、相位角~频率
Eeq
E=E0sin(t)
电化学阻抗法 t
阻抗测量技术
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 给电化学系统施加一个频率不同的小振幅的 交流正弦电势波,测量交流电势与电流信号的比值 (系统的阻抗)随正弦波频率的变化,或者是阻抗
Z Z ej
3 复数的运算法则
(1)加减
(a jb) (c jd ) (a c) j(b d )
(2)乘除
(a jb) (c jd ) (ac bd ) j(bc ad ) ac bd (bc ad )
(a jb) (c jd ) c2 d 2 j c2 d 2
R(Q(W(RC)))
Z =ZRL ZCd
RL
1
jCd
RL
1 j
Cd
RL
1 j
2 fCd
电解池阻抗的复平面图(Nyquist图)
Bode图
1 图 lg Z ~ lg
讨论:
Z Z '2 Z ''2
lg Z
1 2
lg[1

电化学阻抗应用

电化学阻抗应用

电化学阻抗法的应用2015200507任文栋电化学阻抗法是电化学测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小振幅的正弦波电势(或电流)为扰动信号,使电极系统产生近似线性关系的响应,测量电极系统在很宽频率范围的阻抗谱,不同的电极在不同频率下的信息不同,以此来研究电极系统的方法就是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又称交流阻抗法(AC Impedance)。

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 由于使用小幅度(一般小于10 mV)对称交流电对电极进行极化,当频率足够高时,每半周期持续时间很短,不会引起严重的浓差极化及表面状态变化。

在电极上交替进行着阴极过程与阳极过程,同样不会引起极化的积累性发展,避免对体系产生过大的影响。

电化学阻抗法作为一种由于以小振幅的电信号对体系扰动,一方面可避免对体系产生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的扰动与体系的相应之间近似呈线性关系,这就使测量结果的数学处理非常简单。

(2) 由于可以在很宽频率范围内测量得到阻抗谱,因而与其它常规的电化学方法相比,能得到更多电极过程动力学信息和电极界面结构信息。

电化学测量技术和仪器的不断进步和飞速发展,使人们可一次性完成一个非常宽的频率范围内(如从104 Hz 到10-3 ~ 10-4Hz)电极体系的电学性质的测量。

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可直接得到电极体系的各种EIS 谱图,如阻抗复平面图、导纳复平面图和Bode图(以相位角或阻抗模的对数为纵坐标,以频率的对数为横坐标的曲线)。

解析这些图谱,可进一步了解影响电极过程的状态变量的情况,还可判断出有无传质过程的影响等。

从图中还可以获得从参比电极到工作电极之间的溶液电阻R L、双电层电容C d以及电极反应电阻R r。

正是通过电化学阻抗谱的分析能得到更多的常规电化学方法得不到的信息,因此它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运用到各个重要领域,如在腐蚀过程分析,涂层失效分析,电镀工业等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技术。

电化学阻抗谱的应用及其解析方法

电化学阻抗谱的应用及其解析方法

电化学阻抗谱的应用及其解析方法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化学领域的非破坏性测试技术,它可以提供许多关于电化学界面以及相关器件性能的信息。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电化学阻抗谱的应用以及解析方法。

在基础研究领域,电化学阻抗谱可以用来研究电极和电解质界面的反应机理,探究电化学过程的动力学特性。

通过测量不同频率下的阻抗,可以获得电荷传输过程、纯电容效应以及界面化学反应等信息。

例如,研究电极材料以及电解质的交互作用可以帮助优化电池和燃料电池的性能。

在材料研究领域,电化学阻抗谱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通过测量阻抗谱,可以了解材料的电导率、电解质的扩散系数以及界面阻抗等。

这对于开发高效的电极材料、电解质材料以及阻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电化学阻抗谱可以用来评估锂离子电池中电极和电解质的性能,从而提高电池的输出功率和循环稳定性。

在工业生产领域,电化学阻抗谱可以用来实时监测和控制电化学过程。

通过测量阻抗谱,可以了解电化学过程的动力学变化,从而优化生产工艺。

例如,电化学阻抗谱可以用来监测腐蚀过程,预测设备的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为了解析电化学阻抗谱,通常采用等效电路模型来拟合实验数据。

等效电路模型是由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基本元件组成的电路,用来描述电化学系统的频率响应。

常见的等效电路模型包括R(电阻)和CPE(等效电容和电极电极界面化学组成),以及R(电阻)、C(等效电容)和L(等效电感)的等效电路模型。

通过拟合阻抗谱数据到合适的等效电路模型,可以提取与电化学过程相关的参数,如电阻值、电容值和频率响应等。

除基本的等效电路模型外,还有一些高级的拟合算法用于解析复杂的电化学系统。

例如,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贝叶斯网络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解析电化学阻抗谱的精度和可靠性。

总之,电化学阻抗谱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电化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材料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加而增大。当 M 的浓度较大时,在低频区出现了类
似扩散的 Warburg 阻抗,这与二巯基苯并噻唑具有整
平作用是一致的,M 是一种阴极消耗型阻化剂。
图 10 是 T 的质量浓度不同时所测得的体系的阻抗
复平面图。由图Βιβλιοθήκη 10 可见,随着 T 质量浓度的增加,半 圆直径(即反应电阻)增大。说明 T 对 Cu2+的沉积有
苯并噻唑(M)的酸性镀铜溶液(0.02 mol/L CuSO4·5H2O + 0.5 mol/L H2SO4)体系的电化学阻抗[3],探讨了添加 剂对电极过程的影响。研究电极的电势恒定在可逆电
极电势。叠加的交流信号幅值为 5 mV。测得的 EIS 表
明,高频半圆的直径,即反应电阻的大小随 M 的量的
收稿日期:2007–06–07 修回日期:2007–07–17 作者简介:袁国伟(1943–),男,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长期从事表面处理领域的科研工作,参与编写了《电化学测量》一书,本文 是该书的一部分。 作者联系方式:(Email) yuangw.gd@。
(a) –1.15 V
Figure 17 Nyquist plots of Pb-plating baths containing 80 mg/L Sb3+ with different addition of gelatin
3. 1. 5 镀铬 阻抗测定为研究铬的电沉积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图 11a 是基础镀液的测量结果。由图 11a 可见, Nyquist 图上高频半圆的直径只有 10 Ω 左右,低频段 出现直线,显示出扩散控制的特征。显然,如果不用 添加剂,酸性镀铜溶液不能用作镀液。加入 Cl–和各种 添加剂后,阻抗谱的图形(见图 11b、c、d)与基础镀 液差异很大,出现了两个有不同程度压扁的容抗弧, 且阻抗实分量有所增大。邓文等指出,Cl–与其它添加 剂的联合作用使阴极极化增大,Cl–的加入是导致弥散 效应的主要原因。
Cu, Ni, Pb and Cr) and alloys (Zn–Fe, Co–Ni and Ni–Mo).
Keywords: metal; alloy; electrodeposition;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Author’s address: Guangzhou Etsing Plating Research
(a) 无 Cl–
(b) 含 60 mg/L Cl–
图 12 酸性镀铜液中含不同量 AQ 时的 Nyquist 图
Figure 12 Nyquist plots of acid Cu-plating baths containing
various amount of AQ
3. 1. 3 镀镍
李永海等在研究 LIGA 技术微电铸镍时,测定了 不同极化电势下电极在普通瓦特镀镍液中的阻抗[6],发
在含 80 mg/L Sb3+的镀液中添加不同量的明胶后 体系的 Nyquist 图如图 17 所示。锑并不表现出与 Cl– 相同的抵消作用。除了规则的高频半圆之外,在低频 部分还可以看到第二个比较小的容抗弧,至于这是另 一个电荷转移控制步骤还是吸附膜的形成,尚待进一 步研究。
图 17 在含 80 mg/L Sb3+的镀铅液中添加不同量明胶时的 Nyquist 图
阻化作用,有利于提高阴极极化。与 M 所不同的是,
•4 •
电化学阻抗谱在电沉积研究中的应用(二)
在低频端没有出现扩散控制。因此,电极反应速率不 是由 T 扩散到达电极表面的速率所控制。T 是一种可 以提高镀层光亮度、消耗速度慢的阻化剂。
图 10 不同硫脲含量时铜电极反应复数阻抗平面图 Figure 10 Complex impedance plane plots of Cu electrode
reaction at various thiourea contents
邓文等在开路电势下研究了酸性镀铜溶液(0.3 mol/L CuSO4·5H2O + 1.94 mol/L H2SO4)中聚乙二醇(PEG)、 OP-21 和 2–噻唑啉基–二巯基丙烷磺酸钠(TDY)的电化 学阻抗谱[4]。研究电极为紫铜(面积 1 cm2),辅助电极 为铂片(面积 3 cm2),参比电极为 0.5 mol/L 的 Hg2SO4 电极,测试频率 5 ~ 50 000 Hz,正弦波电势幅值 5 mV。
•5 •
电化学阻抗谱在电沉积研究中的应用(二)
要的不同在于甲基磺酸镀液在低频区出现十分明显的 电感现象。两种镀液的溶液电阻和电荷传递电阻相差 不大。但双电层电容( Cdl )相差甚远,甲基磺酸溶液 为 53 µF,氨基磺酸溶液为 7 µF。一般认为,双电层电 容降低是有机物强烈吸附而形成紧密层的结果。由于 氨基磺酸根离子比甲基磺酸根的吸附能力强,因此 Cdl 较小。低频区的电感行为是电极表面吸附过程的贡献。 3. 1. 4 镀铅
(a) A
(b) A + 60 mg/L Cl–
100 000 ~ 0.005 Hz,扰动电势幅值 5 mV。图 12a 和 b 是稳定电势下,分别在不含 Cl–和含 60 mg/L Cl–的镀液 中加入不同量的 AQ 染料后体系的 Nyquist 图。由图 12 可知,AQ 可显著提高铜离子放电过程的反应电阻。在 AQ 含量相同的条件下,加入 Cl–后反应电阻增大 2 倍 多。此时显然形成了结构更稳定的中间产物,改变了放 电过程。在阴极极化 150 mV 时的阻抗测定表明:不含 Cl–时,反应电阻基本不随 AQ 含量的变化而改变,但 添加 Cl–后,吸附产物放电的反应电阻变化很大,并随 AQ 含量的增大而增加。显然,Cl–改变了放电机理。
图 11 酸性镀铜体系的电化学阻抗谱
Figure 11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a of acid Cu-plating baths
刘烈炜等研究了酸性镀铜液(1 mol/L Cu2SO4·5H2O
+ 0.5 mol/L H2SO4)中存在自制染料添加剂 AQ 时,Cl–
电化学阻抗谱在电沉积研究中的应用(二)
袁国伟
(广州二轻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63)
摘 要:文章的第二部分介绍了电化学阻抗谱在金属(包括锌、
铜、镍、铅、铬)及合金(锌–铁、钴–镍、镍–钼)电沉积研究
中的应用。
关键词:金属;合金;电沉积;电化学阻抗谱
中图分类号:O646.54
文献标识码:A
Puqian Zhang 等研究了有机添加剂在氟硼酸溶液中 对电铸铅的影响[8]。基础镀液成分为 95 g/L Pb2+,100 g/L HBF4,工作电极为不锈钢镀铅电极,辅助电极为铂电 极,参比电极为硫酸亚汞电极(+0.656 V vs. NHE), 温度 40 °C,频率范围 100 000 ~ 0.01 Hz,扰动电势幅 值 5 mV。测试时均预先沉积 10 min 铅后再测取数据。 图 14 是无添加剂时体系的 Nyquist 图。其双电层电容 为 332 µF·cm2,低频部分出现 Warburg 阻抗,说明存在 扩散控制过程。图 15 是加入不同量明胶时的 Nyquist 图,呈现较规则的半圆,随着明胶数量的增加,电荷 转移电阻增大,双电层电容降低。图 16 是添加 100 mg/L 木质素磺酸钙(LS)后的典型谱图。添加木质素磺酸钙 引起了 Nyquist 图显著变化,中频范围出现感抗环。尽 管明胶和木质素磺酸钙对铅的沉积都有极化作用,但 同时添加时却相互抵消,Cl–也能抵消明胶的极化作用。
Institute, Guangzhou 510663, China
图 8 氯化钾镀锌体系的极化曲线 Figure 8 Polarization curve of KCl Zn-plating bath
图 9a 和 b 分别是–1.15 V 和–1.10 V 电势下阴极过 程的复数阻抗平面图。–1.15 V 时,高频区是电化学反 应控制,低频区是扩散控制。而–1.10 V 时,整个频率 范围内基本上都是扩散控制。结合极化曲线来看, –1.15 V 时 Zn2+在电极上还原沉积,而在–1.10 V,则发 生极限条件下的 H+还原反应(已达到扩散控制)。
对体系电化学阻抗的影响[5]。在静态条件下测定,频率
图 13 氨基磺酸盐和甲基磺酸盐镀镍液的 EIS 谱 Figure 13 EIS spectra of Ni-plating baths containing
sulfamate and methanesulfonate, respectively
由图 13 可知,两种镀镍液表现出不同的界面行为。 氨基磺酸镀镍溶液电阻较小,为 21.25 Ω,而甲基磺酸 镀镍液为 29.63 Ω;界面电阻前者较大,为 58.10 Ω,后 者较小,为 45.43 Ω。两镀液体系在高频区都出现轻微 的电感现象(见第四象限),紧接着为典型的半圆;主
氨基磺酸和甲基磺酸。测量电化学阻抗谱时以镀镍铂
片作为工作电极,以铱覆盖的氧化钛电极作辅助电极。
扫描频率 10 Hz ~ 100 MHz。测量结果如图 13 所示。
(c) B + 300 mg/L OP-21
(d) B + 30 mg/L PEG
镀液 A:0.3 mol/L CuSO4 + 1.94 mol/L H2SO4 镀液 B:0.3 mol/L CuSO4 + 1.94 mol/L H2SO4 + 10 mg/L TDY + 60 mg/L Cl–
文章编号:1004 – 227X (2008) 02 – 0004 – 04
Applic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on the research of electrodeposition—Part II ∥ YU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