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良知的教师
珍惜当下

珍惜当下,做“四有”好老师亳州师专附小:王经国从教近二十年,我一直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只要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尊师爱生、业务扎实就可以了。
但随着自己工作多年来的不断学习与总结,我在思考,信息时代瞬息万变,人民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变,尤其是对我们这些中青年教师来说,吃老本是远远不够的,脑子里进不来新东西是不行的。
只有不断为自己的大脑充电,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
一、做一名有道德修养的教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从教以来,我一直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从站到讲台上的那天开始,我就深知:教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就必须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师的本职是教书育人,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
教师言行上的不妥当,人格上的不完善,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注重身教。
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行,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每一天,我总喜欢面带微笑进教室;每一个值班日,我都守时守岗默默坚守;每一节课,我都按时来到同学们中间;每一天中午吃完饭,我总到教室里转一转;每一次看到学校地面上有垃圾,我总是弯腰拾起;每次带领同学们劳动,我总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动手弯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我想让自己的学生拥有一位德行好的老师伴他们成长,我想让自己的学生浑身洋溢着正能量。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做一名有道德、有良知、有追求、有正直感的心底纯正的教师。
二、做一名终身学习的教师今天,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崇尚学习,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努力学习。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学习。
全面阅读是时代的要求。
各行业的讲师在培训讲座中都提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而这些讲座者本身也让我们感受到读书的魅力。
李镇西老师的讲座,大家百听不厌,李老师那渊博的知识、信手拈来的精妙语句,无不让我们自愧书读得远远不够。
在如今知识爆炸、信息更新加剧的社会现实中,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以书本为伴,以读书为乐。
教师的致良知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
在教育工作中,我始终秉持着“致良知”的原则,努力将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人生观、价值观传授给学生。
以下是我对“致良知”这一教育理念的深刻体会。
首先,“致良知”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时刻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在课堂上,我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生活中,我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其次,“致良知”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深知,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课堂之外,我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再次,“致良知”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潜能。
作为教师,我认识到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他们的潜能。
同时,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勇敢面对困难。
此外,“致良知”要求教师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守教育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才的可能,只要我们用心去教育,就一定能够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成为有用之才。
最后,“致良知”要求教师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致良知”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持这一理念,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为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的良知和责任

《教师的良知和责任》嘿,咱今天就来唠唠教师的良知和责任。
你说啥是教师的良知呢?在我看来呀,教师的良知就是真心实意地对学生好。
不能光想着自己,得把学生放在心上。
就比如说,学生有啥问题了,老师不能不管不顾。
得赶紧想办法帮忙解决。
要是学生犯错了,也不能劈头盖脸一顿骂,得耐心地教导,让学生知道错在哪儿,以后咋改正。
老师得有双“火眼金睛”,能看出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对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不能光表扬,还得提醒他们别骄傲。
对那些学习有点吃力的学生呢,更得多多鼓励,让他们有信心赶上来。
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这就是老师的良知。
那教师的责任又是啥呢?教师的责任可大了去了。
老师得把知识教好,不能马马虎虎。
上课的时候得认真备课,把那些难懂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
让学生一听就明白,一学就会。
不能自己在讲台上瞎糊弄,学生啥也没学到。
老师还得关心学生的成长。
不光是学习,还有生活和心理。
学生在学校里遇到啥困难了,老师得帮忙解决。
学生心里有啥事儿了,老师得开导开导。
就像学生的大家长一样,啥都得管。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有个老师特别好。
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心里可难受了。
那个老师就把我叫到办公室,跟我聊天。
她没有批评我,而是帮我分析为啥没考好,还鼓励我下次一定能行。
从那以后,我就更努力学习了,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这样的老师,才是有良知和责任的好老师。
当老师可不容易,得时刻提醒自己要有良知和责任。
不能忘了自己的使命,得把学生培养成有出息的人。
这样,老师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能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嘿嘿。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筑梦人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筑梦人——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习总书记这番热情洋溢的讲话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那么,如何当好学生的筑梦人呢?对此,习总书记给了一个很好的答案:我们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是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一个人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怎样才是一个好老师呢?讲话中指出:“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要弘扬高尚师德,淡泊名利、言传身教,真正做到自尊、自强、自省、自律,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习总书记的讲话如醍醐灌顶,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作为当代人民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感到了自己莫大的压力和无限的动力。
要想成为学生优秀的筑梦人,就必须坚持“四有”的标准,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一、坚定信念,撒播种子要想当好学生的筑梦人,首先要有理想信念。
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一个有正确理想信念的老师,才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
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一个优秀的好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
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
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用自己的实际言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致良知教育_心得体会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其中“致良知教育”理念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致良知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旨在培养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一代。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致良知教育的实践,下面我就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分享。
二、致良知教育的内涵1. 良知是道德的源泉致良知教育认为,良知是道德的源泉。
良知是人内在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情感,是人们行为的道德依据。
在致良知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良知,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2. 教育要以人为本致良知教育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致良知教育的熏陶下茁壮成长。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致良知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
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 创新是致良知教育的核心致良知教育认为,创新是教育的核心。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实践。
创新不仅体现在科技领域,更体现在道德、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
三、致良知教育的实践体会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致良知教育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道德讲堂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2.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致良知教育中,我学会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他们在致良知教育的熏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致良知教育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鼓励学生创新在致良知教育中,我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教师的良知

教师的良知
对教师教育工作者而言,教育,即教书育人。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好书,而且更要育好人。
对学生来说,要成人成才,或者说,德才兼备。
成人是成才的基础与前提,有才必先有德。
显而易见传道的重要性,对培养人的精神面貌、精神状态及人文精神的塑造尤为重要。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
由于教师和学生集体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不是单单归结为传授知识,而是表现为多方面的关系。
共同的智力的、道德的、审美的、社会和政治的兴趣把我们教师中的每一个人都跟学生结合在一起。
”有人这样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没有自然科学一打就倒;没有人文科学、人文精神不打就倒。
由此可见传“道”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具有社会良知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的大问题。
我们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担负起这个迫切而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承担起对广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塑造一种更加文明、民主、科学、进步的民族精神的时代重任。
教师的尊严与良知

教师的尊严与良知摘要: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角度阐述了教师良知和尊严的内涵。
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才能打造自己的魅力课堂,才能真正维护教师的人格尊严。
教师的尊严是靠良知支撑的,教师的良知又是靠人格来塑造的。
关键词:教师;尊严;良知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当今时代,知识传播多元化,信息更新加速。
多年的教书生涯让我明白了新时代教师的责任越来越重,所以我坚定信心,一定要用良知去教育良知,用知识和人品去维护教师的尊严。
我深深地意识到,只有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才能打造自己的魅力课堂,真正维护教师的人格尊严。
一、凭着良知,我学习着,教学着,幸福着我追求着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
我喜欢音乐和诗词,就把歌词和诗句恰到好处地应用到自己的语文课堂中;我喜欢把课文配上音乐,让学生在美好的旋律中去朗读、去欣赏、去感悟、去升华;我喜欢把学生领进电脑室,搜索好的文章和名言警句,巩固所学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我喜欢找一些美文自己做幻灯片配上音乐给学生展示;我喜欢搞一些活泼多样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自觉自醒;我喜欢领学生融入大自然:春踏青,夏野炊,秋赏红叶,冬耍白雪……“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
”我的课堂越来越精彩,越来越有活力。
学生很喜欢我去上课,他们总是以欣喜的眼神迎接我走进教室,以难舍的情绪目送我离开。
课上,学生乐意积极思考,主动质疑解疑,他们的智慧之花在课堂上可以尽情挥洒,发挥到极致,并朝着课外延伸。
学生鲜活的表现常常令我感动不已……如此这般,一学期下来,学生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年年如此,很难落下。
因此,我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青睐,口碑相当不错。
有的领导说我是”常胜将军”,有的老师疑惑不解,以为我给学生吃了什么“毒药”,让学生“中毒”很深。
我欣然一笑,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是我用学来的知识和心血搅拌在一起的产物,那就是作为一个教师的良知和尊严所发挥的作用。
怎样才算有良知的教师(戴孝)

怎样才算是一名有良知的教师还地桥镇小学戴孝一直以来,舆论都致力于称颂教师职业的伟大和不凡,我们也正是在这样的号召和熏陶下投身了教育事业,真正体会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酸甜苦辣,从现实情况看,我们正在做的这个事业被一部分人神化和夸大了,我们的压力很大,我们的无奈很多。
但就算是这样,我们仍然在坚守,因为我们是教师,我们有教师的价值观,我们有教师的良知,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们就从心里热爱它,并努力的去做好它。
那么怎样才算是一名有良知的教师呢?一名有良知的教师要遵纪守法。
这一点是做一名有良心的教师最低的标准。
一个无视法规纪律,随意触犯法规、违反纪律的人,不是一名合格的公民,也绝不可能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更不可能是一名有良心的教师。
一名有良知的教师要恪尽职守。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教师要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使命,要将教育工作当做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然而有些教师仅仅将教学当做自己谋生的手段。
于是,工作敷衍塞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者有之;内心浮躁,“身在曹营心在汉”者有之;利欲熏心,以教谋私者有之;不思进取,花天酒地、浑浑噩噩者有之……凡此种种,貌似遵规守纪,实则违规乱纪的教师,肯定不是一名有良知的教师。
一名有良知的教师要爱生如子。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而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视如己出、严慈相济的。
所有的学生——成绩好的,成绩差的;智商高的,智商低的;家庭富的,家庭穷的;亲朋好友的,素不相识的;安静听话的,调皮捣蛋的——都需要教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
然而在现实中,有的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听之任之;有的教师对学生厚此薄彼,全凭个人好恶;有的教师对学生横眉冷目、恶言相向;有的教师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还有的教师为了所谓的学生成绩,其实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打“疲劳战”、搞“题海战”,将自己的荣誉建立在学生的痛苦之上。
这样的教师不能算一名有良知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都不要让学生把获得知识当成最终的目的,尤其是不要要求学生简单地呈现知识,而要使知识成为一种手段,去发展他们的思维、智力、情感、思想、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有良知的教师
俗话说得好教师端的是爱心碗,吃的是良心饭,干的是良心活。
今天是教师更应该坚守教育的本真,做一个有良知、有良心的教师。
一、一个有良知的教师应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强调,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也高度概括了:“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一闪烁着无限光辉的、不可漠视的教育理念,可谓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的立足之本,也是我们今日之师当用心去坚守的全部工作之所在。
教师是塑造年青一代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塑造年青一代美好的心灵。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
人们常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使学生追随的对象,学生都有向师性。
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分辨善恶的能力不强,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
什么样的老师,便教育出怎样的学生,学生品行往往影响着学生的品行。
当然“为人师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要求,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金钱至上到处泛滥的今天,有些人认为,教师的“为人师表”应该体现在: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
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个人认为这些都是一些表象的东西,在今天“为人师表”的内在要求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
这里所说的“人格”,指的是一个人作为某种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在道德上应当具备的人品和资格。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则告诉我们:“任何章程和任何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的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
”一句话,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
教师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
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首先是真诚。
教育学生不是演戏,决不能搞“两重人格”。
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里如一的、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
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
总之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最终应落实到教师人格塑造上。
二、一个有良知的教师应该有一颗爱心,普爱众生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要牢固树立“热爱学生、服务学生”的思想,只有增强这种意识,才能爱教育,才能挡得住市场经济的“诱惑”,才能耐得住寂寞,从而面对三尺讲台,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终生从事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经常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想学生所想,从心里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样,学生平时会主动和老师交流思想,遇到问题,也会主动征求老师意见。
老师遇事要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
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现今的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好了,父母的期望高,社会竞争激烈,使一些学生负担很重,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容易形成孤僻、霸道的个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出现了许多的不适应。
优越感的失去,生活上的不顺心在心理上造成了阴影。
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虽然我们无法像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像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
三、一个有良知的教师应该有一颗责任心
责任心对教师而言,是师德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师德的外在表现。
教师的教育责任心,体现在对待教育事业、对待学校、对待学生的工作态度与教育实践中,体现在自身的教育业绩中。
没有教育责任心,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
”所以教师的工作就是一种替他人家庭做嫁衣裳的、有高度社会责任性的工作。
教育水平有高低之分,教育责任心不应有强弱之别。
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才会给学生创造幸福的学习生活,享受到教育人生的乐趣。
责任感能激发人的潜能,也能唤醒人的良知;而失去责任感不仅丧失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将失去必要的人的良知。
作为教师,一旦失去了责任感,必将于麻木中失去最基本的教育良知。
学校原本应该是一个充满快乐的地方,那是人获得知识和能力、不断丰富精神的世界,校园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温磬最令人向往最具有人性的地方。
而在今天这个浮华的世界,有很多老师已经失去了自己的责任心。
有的教师上课时间不好好讲课,偏偏让学生去上辅导班,老师课下也去辅导学生来挣取外快,这样的老师谈何责任心,更没有良心可言。
范跑跑就是个没有责任感的案例,在地震的一刻,竟然丢下学生,自己挑跑。
不知道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他心里还有没有学生,他的责任感又去哪里啦。
这不得不让人质疑范老师的师德。
责任与教师如影随形。
你选择了教师职业,你就必须义无返顾地承担教师的责任。
教师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比其他职业更加严峻。
因为教师所要行使的责任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复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教师如果没有责任心,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责,不会明白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影响的将是几代人的发展。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心灵的铸造者,教师要靠自身的知识、智慧、人格来影响学生,其责任心和责任感比任何职业都重要。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应该搞清楚,良心是人之根本,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的反映,也是人们在履行社会义务中形成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而作为“良心活、责任活”的教育更需要这一份良心和责任心,“责任与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教师的责任,就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民族负责,对未来负责。
具体来说,就是“育好人、教好书”,就是恪尽职守,认真工作,关爱学生,团结共进。
所谓教师的“良心”,就是要学会负责、就是要懂得感恩和知足,就是要知道珍惜,做一个有强烈责任心的人。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灵魂,责任是教师工作的精髓,良心则是教师工作的基础。
这三者都要求我们必须追求卓越,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