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doc
药剂学实验:栓剂的制备(含现象结论及讨论)

栓剂的制备(含现象结论及讨论)实验日期:202X年X月X日 T:24℃ RH:40%一、实验目的1.掌握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
2.掌握置换值的测定及在栓剂制备中的应用。
3.了解各类栓剂基质的特点及使用情况。
二、实验原理栓剂的制备方法有热熔法、冷压法、搓捏法,按基质不同性质选择制备方法。
本次实验热熔法制栓剂的艺流程为:基质→熔化→加入药物粉末→注入模具→完全凝固→消削去溢出部分→脱模→质检→包装在栓剂处方设计及制备中,需预测药物的置换价,即主药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
当基质和药物的密度未知时,用下式计算:式中:X %为药栓中药物的含量; G为含药栓的平均栓重;E为纯基质栓的平均栓重。
求出最换值,以下式算出每粒栓剂所需基质的理论用量(M):栓剂的质量评定包括如下内容:主药含量、外形、重量差异、融变时限、硬度、变形温度及体外溶出度等。
三、仪路与材料仪器:栓剂模具、蒸发皿、研钵、水浴锅、冰浴、电炉、分析天平,融变时限检查仪等。
材料:吲哚美辛、半合成脂肪酸脂、甘油、明胶、硬脂酸、碳酸钠、聚山梨酯-80、冰片、乙醇、纯化水等。
四、实验内容(一)吲哚美辛栓的制备处方:吲哚美辛0.6 g 主药丙二醇硬脂酸脂适量非离子型乳化剂制成肛门栓12枚制法:(1)纯基质栓的制备:取丙二醇硬脂酸脂10 g置蒸发皿,加热融化,冷却,注入栓模,冷却削去溢出部分,脱模,擦去润滑剂后称量,每板栓剂平均重量(G)(2)吲哚美辛栓的制备:取吲哚美辛→过100目筛→称取丙二醇硬脂酸脂在水浴熔化→将吲哚美辛加入已熔化的基质中搅拌→注入栓模→冷却→去除多余基质→脱模→擦润滑剂→称量→得每枚药栓平均重量(M)(3)置换值(DV)=W/G-(M-W) ,W:每个栓剂平均含药重量(二)甘油栓的制备处方:甘油24.0 g 主药干燥碳酸钠0.6 g 与硬脂酸皂化为主药与基质硬脂酸 2.4 g 硬化剂纯化水 3.0 g 溶剂制成肛门栓9枚制法:取干燥碳酸钠与纯水置于蒸发皿内→搅拌溶解→加甘油后加热→缓缓分次加入硬脂酸细粉→搅拌待泡沸停止及溶液澄明→注入模具→冷却→削去溢出部分→脱模→擦干后称量五、实验数据分析表1-1 栓剂质量检查结果名称外观重量(g)平均重量(g)重量差异(%)吲哚美辛栓完整光滑,呈白色,表面亮度、色泽一致,无斑点和气泡2.2518 2.2601 -0.37% 2.1727 -3.89% 2.0989 -7.13% 2.4013 6.25% 2.3563 4.26% 2.3471 3.85% 2.2698 0.43% 2.1992 -2.69% 2.1980 -2.75% 2.2421 -0.80% 2.2594 -0.03% 2.3246 2.85%甘油栓完整光滑,呈透明状,表面亮度、色泽一致,无斑点和气泡2.1574 2.1956 -1.74% 2.2381 1.93% 2.1398 -2.54% 2.2672 3.26% 2.1780 -0.80% 2.1924 -0.15% 2.2052 0.44% 2.1849 -0.49% 2.1977 0.09%分析:本次制备栓剂粒重处于1.0~3.0 g,则重量差异限度为±7.5%;经检验,本次所制备栓剂重量差异符合要求。
《药剂学》混悬剂的制备实验

《药剂学》混悬剂的制备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剂的制备方法2.解释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的作用。
3.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4.掌握如下基本操作技能:乳钵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概念:混悬剂是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细小微粒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属于粗分散体系,可供内服、外用、注射用。
配制环境要求:内服、外用混悬剂(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在D 级下配制;注射用混悬剂(只能肌注)属于无菌药品中的最终灭菌产品,如曲安奈德注射液其配制、灌装须在C 级背景下,压盖须在D 级背景下。
特性:分散相的微粒大小0.5~10μm ,有时可达50μm (注射剂的微粒大小),非均相分散体系,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有界面,扩散很慢,显微镜下可见。
制法:1.分散法------ ①研磨粉碎法;②加液研磨法;③水飞法 。
2.凝聚法------ ①化学凝聚法;②微粒结晶法剂型质量要求:微粒细腻均匀,沉降缓慢,下沉后微粒不结块,稍加振摇即能均匀分散,贮存期间微粒大小保持不变,粘稠度适宜,易倾倒,外用制剂易涂布,不宜流散,快干燥,不宜被擦掉。
稳定性:混悬剂中的微粒在静置时可发生沉淀降,沉降速度,符合Stokes 定律: ()ηρρgr V 2122-=公式说明:微粒的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大小(r 2)以及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密度差(ρ1-ρ2)成正比与分散介质的粘度(η)成反比。
(即微粒越小,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密度差越大,分散介质的粘度越大,微粒的沉降速度越慢,混悬剂越稳定)。
所以,增加混悬剂稳定性可采取如下措施:1.减小微粒的半径;2.加入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3.加入亲水胶体,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并形成带电的水化膜包裹在微粒的表面,防止微粒聚集。
4.加入适量的与微粒表面带相反电荷的电解质(絮凝剂),适当降低ζ电位,使微粒发生絮凝,形成振摇时易分散的网状疏松聚集体,从而避免在放置过程中微粒自然沉降易形成致密的不易分散的沉淀结块现象。
《药剂学》热原检查实验

《药剂学》热原检查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热原的概念、特性、来源、去除方法。
2. 掌握热原检查方法和结果的判断。
二、基本概念及实验原理检查原理: 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升高的情况,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2.检验流程:家兔预选----试验准备----热原检查-----结果报告。
3.检查方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药剂学实验指导》P274. 结果判断:《中国药典》2010年版.三、实验药品与器材药品:氯化钠注射液鲎试剂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 75%乙醇器材:家兔、家兔固定架、30ml注射器、5.5号针头、肛温计(精度±0.1℃)、时钟、凡士林、75%乙醇棉球。
四、实验内容热原检查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2010年版.二部.附录XI D进行)试验前的准备①在作热原检查前1~2日,供试用家兔应尽可能处于同一温度的环境中,实验室和饲养室的温度相差不得大于3℃,实验室的温度应在17~25℃,在试验全部过程中,应注意室温变化不得大于3℃,避免噪音干扰。
②家兔在试验前至少1小时开始停止给食并置于适宜的装置中,直至试验完毕。
③家兔体温应使用精密度为±0.1℃的肛温计,或其他同样精确的测温装置。
④肛温计插入肛门的深度和时间各兔应相同,深度一般约6cm,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每隔30分钟测量体温一次,一般测量2次,两次体温之差不得超过0.2℃,以此两次体温的平均值作为该兔的正常体温。
当日使用的家兔正常体温应在38.0~39.6℃的范围内,且各兔间正常体温之差不得超过1℃。
⑤实验用注射器、针头及一切与供试品溶液接触的器皿应在250℃30min干热灭菌以除去热原。
也可用其它适宜的方法除去热原。
检查法取适用的家兔3只,测定其正常体温后15分钟以内,自耳静脉缓缓注入规定剂量并温热至约38℃的供试品溶液,然后每隔30分钟按前法测量其体温1次,共测6次,以6次体温中最高的一次减去正常体温,即为该兔体温的升高温度(℃)。
《药剂学》栓剂的制备实验

《药剂学》栓剂的制备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各类栓剂基质的特点及使用情况。
2.掌握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
3.掌握置换价的测定及在栓剂中的应用。
二、基本概念与实验原理概念: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制剂,其形状和重量根据腔道不同而异,目前常用的有肛门栓、阴道栓等。
制备方法:热熔法、冷压法和搓捏法,可按基质的不同性质选择制备方法。
一般脂肪性基质可采用上述方法中的任何一种,而水溶性基质则多采用热熔法。
热熔法工艺流程:基质一熔化一加入药物(混匀)一注入栓模(已涂润滑剂)一完全凝固一削去溢出部分一脱模、质检一包装三、实验药品与器材药品吲哚美辛、醋酸氯已定、半合成脂肪酸酯、甘油、明胶、硬脂酸、碳酸钠、聚山梨醇酯80。
器材栓模、蒸发皿、研钵、水浴、电炉、架盘天平、熔变时限检查仪等。
三、实验内容1.吲哚美辛栓的制备(脂肪性基质栓)【处方】吲哚美辛 0.5g半合成脂肪酸酯 q.s制成肛门栓 10枚【制备】(1)吲哚美辛置换价的测定:①纯基质栓的制备:取半合成脂肪酸酯约10g置蒸发皿内,移至水浴上加热融化后,注入涂过润滑剂的栓模中,冷却后削去溢出的部分,脱模,得完整的纯基质栓数枚,用纸擦去栓剂外的润滑剂后称量,求每一枚纯基质栓剂的平均重量(G)。
②含药栓的制备:称取研细的吲哚美辛3g,另取半合成脂肪酸酯约6g置蒸发皿内,于水浴上加热,至基质2/3融化时,立即取下蒸发皿,搅拌至全熔,将吲哚美辛加入已熔化的基质中搅拌均匀,然后注入涂过润滑剂的栓模中,用冰浴迅速冷却固化,削去溢出的部分,脱模,得完整的含药栓数枚,用纸擦去栓剂外的润滑剂后称量,求每一枚含药栓剂的平均重量(M)。
③置换价的计算:将上述得到的数值代入计算公式,得到吲哚美辛的半合成脂肪酸酯置换价(DV)。
(2)吲哚美辛栓的制备:①基质用量的计算:将上述得到的吲哚美辛的半合成脂肪酸酯置换价代入公式计算出每枚栓剂所需要的基质量,并得出10枚栓剂所需要的基质量。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doc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处方】甘油8.0g无水碳酸钠0.2g硬脂酸0.8g蒸馏水1.0ml,2、制法:取无水碳酸钠与蒸馏水共置于蒸发皿中搅拌溶解后,加入甘油,在沸水浴上加热,缓缓加入锉细的硬脂酸,随加随搅拌,反应停止后溶液呈澄明状,倾入涂有液体石蜡(润滑剂)的栓模中,冷凝,脱模即得。
作用:缓泻药,治疗便秘。
3、处方与工艺分析(1)2R-COOH+Na2CO3→2R-COONa+CO2↑+H2O(皂化反应)钠肥皂(R-COONa)的刺激性与甘油的较高渗透压增加肠蠕动而呈泻下效果。
,(2)优良的甘油栓应为透明而有适宜的硬度,达到此要求的关键是:a、皂化必须完全,否则留有未皂化的硬脂酸,成品透明度及弹性均差,最好在115℃下进行皂化反应,若在水浴上进行,需时在2h或以上,为保证皂化完全,处方中碱的用量比理论值高;b、水分的含量不宜过多,因钠皂在水中呈胶体溶液,水分过多使成品发生浑浊;c、为保证栓剂的适宜硬度,钠皂的含量为每100g甘油中含9.4—10.4g;d、灌模前先将栓模预热(例如80℃),然后倾入热溶液,使栓剂缓缓冷却,如冷却过快,成品的硬度,弹性和透明度均受影响。
,四、思考题1、常见的油脂性基质和水溶性基质有哪些?2、栓剂制备什么情况下需计算置换价?3、为什么栓剂要测定融变时限?五、实验报告书写要求同“软膏剂”中“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三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制备工艺。
2、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测方法(片重差异、崩解度、溶出度等)。
3、熟悉片剂的常用辅料与用量。
4、熟悉单冲压片机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指导1、片剂的含义:片剂是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2、片剂的制备方法片剂的制备方法按制备工艺分类为两大类或四小类:制粒压片法:湿法制粒压片法;干法制粒压片法。
直接压片法:直接粉末(结晶)压片法;半干式颗粒压片法。
,3、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工艺流程图主药+辅料(填充剂或吸收剂、崩解剂)→粉碎→过筛→混合均匀的粉料→加润湿剂或粘合剂→软材→过筛→湿颗粒→干燥→干颗粒(测定含量,水分)→整粒后加润滑剂(外加崩解剂)→混合→压片。
《药剂学》散剂的制备实验

《药剂学》散剂的制备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2.掌握含小剂量药物及共熔性成分等特殊类型散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掌握如下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并能正确使用药典所用药筛;掌握固体药物的粉碎方法、混合方法(等量递加混合法)、过筛方法、散剂的均匀度检查方法、散剂的分剂量法、散剂的包装方法(纸包装法)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散剂的概念:散剂(powders)是指药物或与适宜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剂型,共内服或外用。
配制环境要求:精制、干燥、粉碎、包装等生产操作环境D级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散剂的质量评定①均匀度取散剂适量在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亮处观察,应呈现均匀的色泽,无花纹、色斑。
②其他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 制剂通则.散剂.项下进行检查,结果应符合规定。
三、实验药品与器材药品:硫酸阿托品、胭脂红乳糖(1%)、乳糖、薄荷脑、樟脑、麝香草酚、薄荷油、水杨酸、硼酸、升华硫、氧化锌、淀粉、滑石粉。
器材:上皿天平、玻璃乳钵、瓷乳钵、包药纸。
四、实验内容(一)含小剂量药物散剂的制备1. 1:100硫酸阿托品散【处方】硫酸阿托品 1.0g胭脂红乳糖(1%) 0.5g乳糖加至 100.0g【制法】先研磨乳糖使乳钵内壁饱和后倾出,将硫酸阿托品与胭脂红乳糖至乳钵中研合均匀,再按等量递加的混合原则逐渐按加入所需量的乳糖,充分研和,待全部色泽均匀,即得。
【性状】本品为红色的极细粉末。
【作用与用途】硫酸阿托品为胆碱受体阻断药,可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散大瞳孔。
主要用于胃肠、肾、胆绞痛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以硫酸阿托品计算,每次0.5mg,每天3次。
极量:每次1mg,每天3mg。
【贮藏】置玻璃瓶中,密闭,于干燥处保存。
【注释】(1)本品为100倍硫酸阿托品散(即1%硫酸阿托品散),若需配发硫酸阿托品0.5mg/包,需称取本品0.05g ,因称量太小,误差大,所以应取本品稀释成1000倍散后再分装。
药剂学实验4(片剂与溶出度)

实验12 片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过程和技术。
2.了解单冲压片机的调试,能正确使用单冲压片机。
3.会分析片剂处方的组成和各种辅料在压片过程中的作用。
4.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指导片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通过制剂技术压制而成片状的固体制剂。
片剂由药物和辅料二部分组成。
辅料是指片剂中除主药外一切物质的总称,亦称赋形剂,为非治疗性物质。
加入辅料的目的是使药物在制备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有一定的黏结性;遇体液能迅速崩解、溶解、吸收而产生疗效。
辅料应为“惰性物质”,性质稳定,不与主药发生反应,无生理活性,不影响主药的含量测定,对药物的溶出和吸收无不良影响。
但是,实际上完全惰性的辅料很少,辅料对片剂的性质甚至药效有时可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重视辅料的选择。
片剂中常用的辅料包括填充剂、润湿剂、黏合剂、崩解剂及润滑剂等。
通常片剂的制备包括制粒压片法和直接压片法二种,前者根据制颗粒方法不同,又可分为湿法制粒压片和干法制粒压片,其中湿法制粒压片较为常用。
湿法制粒压片适用于对湿热稳定的药物。
其一般工艺流程如下:三、实验内容(一)片剂成品的制备1.阿咖酚片的制备[处方] 每片用量(g)制100片乙酰水杨酸 0.230咖啡因 0.030对乙酰氨基酚 0.126淀粉 0.03g10%PVP乙醇溶液适量滑石粉 0.01g[制法]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压片取乙酰水杨酸、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混合均匀,加入10%PVP乙醇溶液拌和制成软材,将软材通过20-24目筛制湿颗粒,湿颗粒于60-700C烘干30分钟,得到干颗粒通过24-28目筛整粒,然后加入淀粉、滑石粉混合均匀,压片。
[附注](1)粘合剂用量要适当,使软材达到以手握之可成团,手指轻压又能分裂但不成粉状为度,即“团而不粘,裂而不散”。
湿颗粒以无长条、块状和细粉为宜。
(2)本品采用湿法制粒,但乙酰水杨酸易水解,所以采用PVP乙醇溶液,防止主药水解。
《药剂学》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

《药剂学》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和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 掌握如下基本操作技能:上皿天平的选择及其使用方法、玻璃量器的的洗涤及其使用方法、固体药物的称量、溶解、过滤;液体药剂的量取;搅拌等规范化操作。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概念:溶液型液体制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相直径小于1nm)溶解于适当溶剂中制成的澄明的(均匀、透明、无可见微粒、纤维等异物)液体制剂。
可供内服与外用。
配制环境要求:口服及外用溶液制剂属于非无菌药品,其配制过程须在D级环境下完成常用溶剂:纯化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液状石蜡、植物油等。
常见剂型: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糖浆剂特性:分散相为分子或离子状态,直径小于1nm,无界面,均相液体,形成真溶液,属热力学稳定体系,扩散快,能通过滤纸和某些半透膜。
制法:溶解法、稀释法、化学反应法工艺流程:药物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过滤----质量检验---分装(必要时灭菌)---贴标签---贮存剂型质量要求:应为澄明液体,即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外观应均匀、透明,无可见微粒、纤维等。
三、实验药品与器材药品:纯化水、薄荷油、精制滑石粉、碘、碘化钾、蔗糖、乙醇、樟脑、硼酸、甘油器材:上皿天平、乳钵、具盖玻璃瓶、滤纸、量杯、量筒、漏斗、玻璃棒、烧杯、投药瓶、瓶签、瓶塞、蒸发皿、沙浴、电炉、铁三角架、温度计。
四、实验内容1.薄荷水【处方】薄荷油 0.2ml纯化水 q.s共制成 100ml【制法】取薄荷油置乳钵中,加精制滑石粉1.5g,研匀,加少量纯化水,移至具盖玻璃瓶中,加纯化水100ml,振摇10min,用水湿润的滤纸滤过,初滤液如浑浊,应重新滤至滤液澄清,再自滤器上加纯化水使成100ml,搅匀,即得。
【性状】本品应为无色澄明或几乎澄明的液体,有薄荷清香气味。
【作用与用途】本品为芳香调味药,驱风药。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15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掌握常用溶液型液体制剂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
3.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常用量。
二、实验原理(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概念液体制剂(liquid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溶液型液体制剂分为低分子溶液型和高分子溶液型。
常用溶剂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或混合液、脂肪油等。
1.低分子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
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甘油剂、酊剂、醑剂和涂剂等。
溶液型液体制剂为澄明液体,溶液中药物的分散度大,能较快的吸收。
2.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相液体制剂。
高分子溶液剂以水为溶剂的,称为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或称胶浆剂。
以非水溶剂制备的高分子溶液剂,称为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
由于高分子的分子大小较大(100nm以下),因此也属于胶体。
高分子溶液剂属于热力学稳定系统。
(二)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
其中溶解法最为常用。
芳香水剂和醑剂等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如以挥发油和化学药物为原料时多采用溶解法和稀释法,以药材为原料时多用水蒸气蒸馏法。
酊剂的制备还可以采用渗漉法。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溶液的配制过程基本上与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类同,但将药物溶解时宜采用分次撒布在水面或将药物粘附于已湿润的器壁上,使之迅速地自然膨胀而胶溶。
根据液体制剂的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可加入一些必要的添加剂,如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抗氧剂、矫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
制备时,通常液体药物量取比称取方便。
量取体积单位常用ml或L,固体药物是称重,单位是g或kg。
相对密度有显著差异的药物量取或称取时,需要考虑其相对密度。
滴管以液滴计数的药物要用标准滴管,且需预先进行测定,标准滴管在20℃时1ml蒸馏水为20滴,其重量差异可在0.90~1.10g之间。
药物的称量次序通常按处方记载顺序进行,有时亦需变更,特别是麻醉药应最后称取,且需有人核对,并登记用量。
量取液体药物应用少量蒸馏水荡洗量具,荡洗液合并于容器中。
加入的次序,一般以助溶剂、稳定剂等附加剂应先加入;固体药物中难溶性的应先加入溶解;易溶药物、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后加入;酊剂特别是含树脂性的药物加到水溶性的混合液中时,速度宜慢,且需随加随搅。
为了加速溶解,可将药物研细,以处方溶剂的1/2~3/4量来溶解,必要时可搅拌或加热,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以及遇热反而难溶解的药物则不应加热。
固体药物原则上应另用容器溶解,以便必要时加以过滤(有异物混入或者为了避免溶液间发生配伍变化者),并加溶剂至定量。
最后成品应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选用清洁适宜的容器包装,并以标签(内服药用白底蓝字或黑字标签;外用药用白底红字标签)表明用法用量。
三、实验内容(一)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薄荷油、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碘化钾、碘、硫酸亚铁、枸橼酸、蔗糖、甲酚、大豆油、氢氧化钠、软皂、纯化水、胃蛋白酶、稀盐酸、甘油。
2.仪器与设备恒温水浴箱。
(二)实验部分A.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1.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分散溶解法)处方薄荷油0.2ml纯化水加至100ml制备(1)取薄荷油,加1.0g滑石粉,在研钵中研匀,移至细口瓶中。
(2)加入蒸馏水,加盖,振摇10min。
(3)反复过滤至滤液澄明,再由滤器上加适量蒸馏水,使成1000ml,既得。
(4)另取轻质碳酸镁、活性炭各1.5g,分别按上法制备薄荷水。
记录不同分散剂制备薄荷水观察到的结果。
操作注意(1)本品为薄荷油的饱和水溶液(约0.05%,ml/ml),处方用量为溶解用量的4倍,配制时不能完全溶解。
(2)滑石粉等分散剂,应与薄荷油充分研匀,以利加速溶解过程。
(3)纯化水应是新沸放冷的纯化水。
质量检测比较三种分散剂制备的薄荷水pH、澄明度、嗅味等。
注意(1)分散法是制备芳香水剂的最常用的方法。
将挥发油和惰性吸附剂充分混合,加入纯化水振摇一定时间后,反复过滤制得澄明液,再加适量纯化水通过过滤器使成全量。
(2)挥发油被吸附于分散剂上,增加挥发油和水的接触面积,因而更易形成饱和溶液,本实验以滑石粉为分散剂。
(3)分散剂在过滤中还有澄清剂的作用,因未溶解的挥发油任然处于被吸附状态而不会通过滤器。
2.复方碘溶液(助溶法)处方碘1g碘化钾2g纯化水加至20ml制备取碘化钾,加蒸馏水适量,配成浓溶液,再加碘溶解后,最后添加适量纯化水,使全量成20ml,既得。
操作注意(1)为使碘能迅速溶解,应先将碘化钾加适量蒸馏水配制成浓溶液,然后加入碘溶解。
(2)碘有腐蚀性,误接触皮肤与粘膜。
质量检查成品外观与性状。
注意碘在水中溶解度小,加入碘化钾做助溶剂。
4.硫酸亚铁溶液剂的制备(溶解法)处方硫酸亚铁0.75g枸橼酸0.105g蔗糖41.25g薄荷油0.01ml纯化水50.0ml制备(1)取上述硫酸亚铁、枸橼酸、薄荷油及蔗糖10g,加纯化水25ml,强烈振摇,溶解后反复过滤,至滤液澄明为止。
(2)加剩余的蔗糖与适量纯化水,使全量成50ml,搅拌溶解后,用纱布过滤,既得。
操作注意(1)本品采用冷溶法制备,薄荷油不能完全溶解,有一部分油析出,应用水湿润的滤材反复过滤澄清。
(2)蔗糖宜按上法分次加入溶解,避免溶液粘稠,不易过滤。
质量检查成品外观与性状。
注解硫酸亚铁在水溶液中容易氧化,加入枸橼酸使溶解成酸性,能促使蔗糖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具有还原性,有助于阻滞硫酸亚铁的氧化。
B.甲酚皂溶液处方ⅠⅡ甲酚 25ml 25ml豆油 8.65g氢氧化钠 1.35g软皂 25g纯化水加至50ml 50ml制备(1)处方Ⅰ:取氢氧化钠,加蒸馏水5ml,溶解后,加植物油,至水浴上加热,时时搅拌,至取溶液一滴,加蒸馏水九滴,无油滴析出,既为已完全皂化。
加甲酚,搅匀,放冷,再添加适量的蒸馏水,使成50ml,混合均匀,既得。
(2)处方Ⅱ:将甲酚、软皂加入一起搅拌混容,添加适量蒸馏水至全量,搅拌均匀,既得。
(3)分别取处方Ⅰ与Ⅱ制得成品1ml,各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观察并比较其外观。
操作注意(1)甲酚与苯酚的性质相似,较苯酚的杀菌力强,较高浓度时,对皮肤有刺激性,操作宜慎。
(2)法皂化程度完全与否与成品质量有密切关系,皂化速度可因加少量乙醇(约占制品全量的5.5%)而加速反应,反应完全后再加热除醇。
质量检查观察两种成品外观、性状,并进行比较。
注解(1)甲酚在水中溶解度小(1:50),利用肥增溶作用,制成50%甲酚皂溶液。
(2)甲酚、肥皂、水三组分形成的溶液是一种复杂的体系,具有胶体溶液的特性。
上述三种配伍比例适当的制品为澄清溶液,且用水稀释时亦不呈现混浊状态。
C.高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处方胃蛋白酶 1.20g稀盐酸1,20ml甘油12.0ml纯化水60.0ml制备Ⅰ法:取盐酸与处方量约2/3的蒸馏水混合后,将胃蛋白酶撒在液面使膨胀溶解,必要时轻加搅拌,加甘油混匀,并加适量水至全量,既得。
Ⅱ法:取胃蛋白酶加稀盐酸研磨,加蒸馏水溶解后加入甘油,再加水至全量混匀,既得。
操作注意(1)胃蛋白酶极易吸潮,称取操作宜迅速。
(2)强力搅拌以及用棉花、滤纸过滤,对其活性及稳定性均有影响,故宜注意操作,其活性通过实验可作比较。
质量检查比较两种操作的合剂质量,可用活力试验考察。
活力测定的实验方法见本实验附录。
注解胃蛋白酶的消化活力应为1:3000,若用其他规格用量应按规定折算。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薄荷水溶液剂试验比较三种处方不同方法制备的异同,记录于表2-1中,并说明其各自特点与适用性。
表2-1 不同方法制得薄荷水的性状分散剂pH 澄明度嗅味Ⅰ滑石粉Ⅱ轻质碳酸镁Ⅲ活性炭2.复方碘溶液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3.硫酸亚铁糖浆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讨论冷溶法存在的不足。
4.甲酚皂溶液比较上述处方所制得成品能否用水任意稀释后得到澄明溶液。
5.胃蛋白酶合剂描述两种方法制成的成品外观性状并记录与讨论活力试验中分别凝乳的时间。
五、思考题1.制备薄荷水是加入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的作用是什么?还可选用哪些具有类似作用的物质?欲制得澄明液体的操作关键是什么?2.复方碘溶液中碘有刺激性,口服时应作何处理?3.试提出制备硫酸亚铁糖浆的新方法。
4.试写出甲酚皂溶液制备过程中所采用的皂化反应式,有哪些植物油可取代豆油。
它们对成品的杀菌效力有无影响?5.简述影响胃蛋白酶活力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六、附录1.活力试验精密吸取本品0.1ml,至试管中,另用吸管加入牛乳醋酸钠混合液,5ml,从开始加入时计起,迅速加毕,混匀,将试管倾斜,注视沿管壁流下的牛乳液,至开始出现乳酪蛋白的絮状沉淀为止,计时,记录凝固牛乳所需的时间。
以上实验全部需在25℃进行。
2.醋酸钠缓冲液取冰醋酸92g和氢氧化钠43g,分别溶于适量蒸馏水中,将两液混合,并加蒸馏水稀释成1000ml,此溶液的pH为5.3.牛乳醋酸钠混合液取等体积的醋酸钠缓冲液和鲜牛奶混合均匀既得。
此混合液在室温密闭储存,可保存2周。
4.计算胃蛋白酶活力愈强,凝固牛乳愈快,即凝固牛乳液所需的时间愈短,故规定凡胃蛋白酶能使牛乳液在60s未凝固时的活力强度称为1活力单位。
为此20s未凝固的则为60/20,即3个活力单位,最后换算到每1ml供试液的活力单位。
实验四、乳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乳剂的几种制备方法。
2.熟悉乳剂类型的鉴别,以及乳剂稳定参数的测定方法。
3.掌握混合乳化剂HLB值的计算公式。
二、实验原理(一)定义与分类乳剂(也称乳浊液)是指互不相溶的两相液体经乳化而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
分散的液滴称为分散相、内相或不连续相,直径一般在0.1~100μm;包在液滴外面的另一液相称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
乳剂由水相(W)、油相(O)和乳化剂组成,根据乳化剂的种类、性质及相体积比,可以形成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乳剂,也可制备微乳、复合乳剂或称多重乳剂(W/O/W或O/W/O)。
乳剂常采用稀释法和染色镜检法鉴别,可供口服、外用及注射。
(二)乳化剂的作用机制与种类乳化剂的作用机制是能显著降低油水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并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防止液滴合并。
常用的乳化剂种类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吐温)、脂肪酸山梨坦(司盘)等;天然乳化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明胶等;固体微粒乳化剂,如二氧化硅、氢氧化钙等;辅助乳化剂,如纤维素类、硬脂酸、琼脂等。
(三)乳剂的制备方法与工艺路线乳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①干胶法;②湿胶法;③新生皂法;④机械法(乳匀机、胶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