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指导——中药口服液的制备

合集下载

中药口服液的生产工艺流程

中药口服液的生产工艺流程

中药口服液的生产工艺流程相当位置上均显示相同的斑点,而沉淀物均无显著斑点,说明:,J11(AZTCl+1澄清剂能够有效保留中药水提液中大部分成分。

2(3浓缩与喷雾干燥研究由于本方中含较多对热敏感的药材与有效成分,工艺上采用三效真空减压浓缩装置,可在较低温度下,较快地实现药液的浓缩,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

本工艺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浸膏粉。

浸膏粉的含水量对制粒影响较大,应控制在3,以下为好。

同时,由于中药药液一般含糖量高,粘性大,在喷雾干燥过程中容易出现粘壁结焦块等现象,根据实际生产经验,采用控制药液的相对密度等方法,在相同工艺参数条件下,进行不同药液相对密度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药液相对密度控制在1(05—1(10(60?测定)左右,喷干效果较理想。

通过多次小试和中试实验,摸索出益肾升白胶囊浸膏的喷雾干燥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为190。

C,出风温度为85?,塔内负压为50pa,导流板与锥体角度为250。

2(4成型工艺研究由于受总制成量所限,本制剂不宜添加太多的辅料,基本上需全浸膏粉制粒,为了解决浸膏粉易吸潮、粘性大的难题,经多次摸索和实践,采用加入适量某种高分子材料的乙醇液作为制粒粘合剂,较稀浓度的高分子材料能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不完全的薄膜,有一定的抗粘和防潮作用。

此法简便易行,制备出来的颗粒色泽均匀,流动性好,不易吸潮。

经实验,本方法可增加胶囊的防潮性能。

3实验小结选择塑料瓶包装材料,将包装后的益。

肾升白胶囊放入恒温恒箱中考察三个月(35?,相对湿度75,,)、常温下考察六个月,3批中试实验结果经初步稳定性考察表明:益肾升白胶囊制备工艺基本合理,产品质量稳定,初步临床试验表明:疗效较原制剂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1]郑虎占等主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第二卷,学苑出版社,1997[2]徐国钧等主编中国药材学(上)、(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 [3]阴健等主编(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1),学苑出版社,1994 [4]中国2000年版二部药典中药口服液的生产工艺流程杨明 (云南省药检所,昆明650011) 中药是我国人民几千年的医药遗产,它造福于人类的生活发展史。

中药口服液制备工艺中应注意的问题探讨

中药口服液制备工艺中应注意的问题探讨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7 Vo1.17 No.38212投稿邮箱:zuixinyixue@·药事管理·中药口服液制备工艺中应注意的问题探讨李俊兰(山东省夏津县人民医院,山东 夏津 253200)0 引言中药口服液具有药效明显、疗效快以及携带方便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近年来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中药口服液主要是从中药汤剂中发展而成,属于一种新型药剂,但因为其具有良好的性能和优越的疗效,使得中药口服液在医疗领域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如今中药口服液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但中药口服在制备工艺中有几点需要特别注重,不然很容易影响到中药口服液的治疗效果。

1 煎煮工艺1.1 药材处理。

在中药口服液的制备前,药材处理对整个工艺的质量有很重要的影响。

通常在药材投料前需要经过相应的加工处理,比如挑检、剔除等,并用清水反复清洗干净,在根据药材的药理性质进行相应的处理。

如果药材具备一定的挥发性,则应该要先对药材进行蒸馏提取挥发油之后才能够进行煎煮。

正常煎煮工艺中,是在常压下提取煎煮的药材放入煎煮器内,用清水浸过药材的表面大约10cm 高,将药材压实,先浸泡30min 让药材的部分组织湿润松发,这样做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将药材的有效成分溶出[1]。

如果不经过相应的清水浸泡处理而直接对药材进行煎煮,则很容易让药材中的淀粉、蛋白质成分出现部分凝固,药材中的有效部分很受到阻碍而很难挥发出来。

1.2 药材煎煮。

中药材在经过相应的处理后,可以进入煎煮器中进行煎煮,但蒸汽锅夹层的气压不能超过0.1MPa,一般情况下载0.05MPa 的气压下就能够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煎煮出来,如果煎煮过程中的压力过高容易引发暴沸现象,这样不仅对药材的煎煮没有好处,同时也是在浪费能源。

正常情况下药材经过三次煎煮就能够将其中的有效成分全部煎出。

煎煮时间一般控制在2.0-2.5h、1.5-2.0h、1.0-1.5h,分三次依次进行煎煮,在每次煎煮过程中,清水都应该浸过药材表面5-10cm 高。

药剂学实验指导——中药口服液的制备.docx

药剂学实验指导——中药口服液的制备.docx

实验十三中药口服液的制备实训目的
熟悉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掌握口服液的制备工艺。

实训器材
药品附子、干姜、甘草、单糖浆、苯甲酸钠
实训指导
四逆汤口服液的制备
1.方法步骤
[处方]附子300 g
干姜200 g
甘草300 g
单糖浆300 ml
苯甲酸钠 5 g
[制法]
( 1)先将附子、甘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 2 h,第二次 1.5 h,合并煎液 ,滤过。

(2)干姜通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另器保存。

(3)姜渣再加水煎煮 1 h,煎液与挥发油的溶液合并,滤过,再与附子、甘草的滤液合
并,浓缩至约400 ml ,放冷,加入药液 3 倍量的 95%乙醇,搅匀,静置24 h 后滤过。

( 4)减压浓缩至稠膏状,加水适量稀释,冷藏24 h,滤过,加单糖浆300 ml 、苯甲酸钠 5 g 与挥发油,再加水至1000 ml,搅匀,冷藏,滤过,罐封于10 ml 易拉瓶中, 100℃灭菌30 min 即得。

2.注意事项
(1)附子经炮制与煎煮,其所含毒性成份乌头碱被水解,毒性减弱。

附子与甘草配伍,甘草亦可解其毒性。

因此,附子需先炮制并与甘草共煎。

(2)干姜辛、温。

其辛辣成分为一种芳香性挥发油脂中的“姜油酮” ,故先将干姜水蒸汽蒸馏收集“姜油酮”等。

(3)为防止附子提取过程中乌头碱水解不完全引起中毒,应进行乌头碱薄层限量检查。

实验十三中药口服液的制备
实训目的
实训结果
1.外观性状描述
2.绘出其工艺流程图
实训讨论
姓名:学号:实验日期:气温:℃。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1.1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1.1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试剂、仪器及设备
四、实验内容(含简略步骤、装置图)
五、实验过程原始记录(现象记录、数据记录、图表及数据处理等)
六、结果分析(含问题讨论)
七、参考文献
2、实验报告应真实、准确,书写工整,按时完成。
六、实验注意事项
1、煎煮前应浸泡一定时间,使药材组织、细胞软化、膨胀,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扩散。
3、用途
本品可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伤,心悸气短,脉微虚汗。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实验报告按以下格式进行书写: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理工类)
XXXXXXXXXXXXXX实验室:实验时间:年月日
学生姓名
学号
成绩
学生所在学院
年级、专业、班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实验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指导教师
项目学分
《药剂学》
实验指导书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
课程代码:7402240
学时:80学分:5
编写单位:生物工程学院
编写人:李 玲
审核人:何宇新
审批人:李玉锋
实验一 (实验代码1)…………………………………………………………………… 1
实验二 (实验代码2)…………………………………………………………………… 4
四、实验步骤
1、痱子粉[5]的制备
(1)处方
薄荷脑0.6g
氧化锌12g
樟脑0.6g
硼酸15g
香精1ml
滑石粉适量
制成100g
(2)制法
取薄荷脑、樟脑混合研磨至共熔液化,先加少量滑石粉吸收研匀,再将硼酸、氧化锌研成细粉,加入上述混合物中研匀,最后加香精、滑石粉至100g,过筛(100目)混匀,即得。

中药口服液配制工艺验证方案

中药口服液配制工艺验证方案

中药口服液生产工艺验证方案1目的确认制剂室生产中药口服液的现有工艺、设备能够保证成品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并且工艺稳定可靠,同时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趋势分析,为今后的工艺优化、工艺规程的修改提供依据。

2范围适用于中药口服液生产工艺全过程的回顾性验证。

3人员与职责生产部门负责验证方案和报告的起草与验证工作的组织与协调,质量部门负责验证方案和报告的审核,质量管理机构负责验证方案和报告的批准。

4培训本方案实施前应对参加验证人员进行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确保进行验证的人员均能熟悉、掌握验证过程。

5内容5.1验证方式中药口服液为制剂室的非标准制剂,期间一直按照批准的工艺和批量进行生产,工艺过程没有重大的变更,并有完整的批记录,故拟采用通过对历史数据回顾的方式对其生产的工艺过程进行回顾性验证。

5.2验证先决性条件验证开始之前应先对所选取样本进行如下方面的确认:(1)有10个以上生产批次供验证采集数据;(2)批生产记录符合要求,并有明确的工艺条件;(3)生产和检验过程使用的设备在验证有效期之内;(4)检验数据能用数值表示与统计,检测方法没有改变;(5)在所选批次的生产过程中,工艺和设备没有变更;(6)在所选批次的生产过程中,环境控制符合规定。

105.5 验证考察项目根据产品的质量标准确定验证考察的项目指标,见表1。

注:标准中不能够进行统计分析的项目,只用于验证的判定而不进行统计分析。

5.6 验证数据计算公式子组平均值:2)i2i1i x +(x =x 子组极差:imin imax i x -x =R子组极差的平均值:nR=R n1i i∑=子组平均值的平均值(中心线):nxx CL ni i∑===1控制上限:R A x UCL ⨯+=2 控制下限:R A x LCL ⨯-=2 其中控制限系数A 2=1.880。

5.7验证数据分析对能够用数值来表示和统计的项目采用作图法,用移动极差的方法来确定控制上限和控制下限,验证各数据是否全部落在控制上限和控制下限之内。

中药口服液的制备流程

中药口服液的制备流程

中药口服液的制备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中药口服液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它具有服用剂量小、吸收快、质量稳定、携带和服用方便、易保存等优点,尤其适合工业化生产。

《当归补血口服液的制备》讲义

《当归补血口服液的制备》讲义

当归补血口服液的制备当归补血口服液是由传统方剂当归补血汤用现代制剂工艺提取加工而成。

当归补血汤是一首金元时代李东垣所创造的益气补血方剂,由黄芪和当归两味药以5∶1的比例组成的,具有补气生血之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证。

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发现当归补血汤具有促进造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升高血压及促进核酸蛋白合成、抗应激反应等作用,用于多种原因所致之贫血、心脑血管系统及其肿瘤等疾病的治疗。

一、实验目的1.了解制备中药口服液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掌握提取、浓缩、滤过等机组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及操作要点。

二、实验原理中药口服液是以中药材为原料,采用适当方法提取、精制,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制成的一种无菌或半无菌口服液体制剂。

本实验所用中药材为黄芪和当归,主要含有黄芪挥发油、黄芪黄酮、黄芪皂苷、黄芪多糖、当归挥发油、阿魏酸、黄酮、当归多糖等成分,易溶于醇或水。

以70%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回收乙醇,减压浓缩,滤过去除杂质等,即得到澄清的当归补血口服液。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设备、仪器中药材粉碎机,微型提取机组(多功能提取罐),电子天平,电子台秤,配料罐(不锈钢桶),乙醇比重计,旋转蒸发仪,糖量计,酸度计,超声清洗器,循环水泵,鼓风干燥箱,电磁炉,不锈钢锅,灭菌罐,灌封机,封盖机等。

2.实验材料、试剂(1)中药材:黄芪630g,当归126g。

(2)95%食用乙醇,蒸馏水,蔗糖,山梨酸,硅藻土,氢氧化钠等。

(3)pH试纸、滤纸、微孔滤膜(0.80μm),纱布,口服液瓶(10ml)等。

四、实验步骤1.将黄芪,当归粉碎成粗粉。

2.将两种药材粗粉放入微型提取罐中,加入70%乙醇作溶剂,回流提取2次,固液比为1∶15,第1次加入溶剂12L(11.3L+0.7L),回流提取60分钟,第2次加入溶剂11L,回流提取45分钟;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常压)、减压浓缩至约840mL;静置,冷却,滤过(先用滤纸滤过,再用微孔滤膜(0.80μ)滤过),得澄清液,测定其相对密度。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导言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是指导学生训练基本技能的文件,力求以实用、够用为主,突出中药职业技能特色,引入现代实验技术和手段,以到达培养中药领域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的。

本实验指导共编写个实验,既有验证性实验,又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既有常规剂型的制备,如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栓剂、软膏的制备,又有新剂型的制备,如成熟的制剂新技术如包合技术、微囊化技术等。

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训练提高的同时,稳固理论知识和科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表达了科学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目录实验须知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规则实验一课堂练习学习查阅《中国药典》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用品及材料四、查阅内容四、思考题实验二处方调配Ⅰ参观中医院药剂科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二、参观学习内容三、思考题Ⅱ参观药店〔大药房〕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二、参观学习内容三、思考题Ⅲ处方调配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五、思考题实验三参观中药厂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二、参观学习的内容三、思考题实验四浸出制剂的制备Ⅰ酒剂、酊剂与流浸膏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抗风湿酒〔二〕土槿皮酊〔三〕橙皮酊〔四〕远志流浸膏五、含醇制剂含醇量的测定〔一〕气相色谱法〔二〕蒸馏法六、思考题Ⅱ糖浆剂、煎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单糖浆〔二〕鼻渊糖浆〔三〕金银花糖浆〔四〕益母草膏五、相对密度测定法六、思考题Ⅲ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小儿上感合剂〔二〕玉屏风口服液五、思考题实验五液体药剂的制备Ⅰ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薄荷水〔二〕复方碘溶液(二)复方硼砂溶液五、思考题Ⅱ胶体溶液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胃蛋白酶合剂〔二〕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浆〔三〕甲紫溶液五、思考题Ⅲ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炉甘石洗剂〔二〕复方硫磺洗剂五、思考题Ⅳ乳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鱼肝油乳(二)液状石蜡乳五、思考题实验六中药注射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板蓝根注射液〔二〕丹参注射液〔三〕柴胡注射液六、实验结果七、思考题八、参观药厂注射剂车间〔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二〕参观内容实验七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冰硼散〔二〕痱子粉〔三〕硫酸阿托品散五、散剂的质量的检查六、实验结果六、思考题实验八颗粒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板蓝根颗粒〔二〕养血愈风酒颗粒(冲剂) 〔三〕益母草泡腾冲剂五、颗粒剂的质量检查六、实验结果七、思考题实验九丸剂的制备Ⅰ水丸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逍遥丸〔二〕四消丸五、思考题Ⅱ蜜丸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大山楂丸〔二〕六味地黄丸五、思考题Ⅲ滴丸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氯霉素耳滴丸〔二〕苏冰滴丸五、思考题Ⅳ丸剂的质量检查一、外观检查二、重量差异三、装量差异四、水分五、溶散时限六、检查结果Ⅴ参观丸剂车间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二、参观学习内容实验十片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感冒片〔二〕穿心莲片〔三〕安胃片五、片剂质量检查六、思考题七、参观药厂片剂车间〔一〕参观学习的目的要求〔二〕参观学习的内容〔三〕思考题八、实验结果实验十一软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盐酸黄连素软膏〔二〕W/O型乳剂基质〔三〕O/W型乳剂基质〔四〕黄芩素乳膏〔五〕油脂性基质黄芩素软膏五、软膏剂质量检查六、思考题实验十二黑膏药的制备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拔毒膏五、黑膏药质量检查六、思考题实验十三栓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甘油栓〔二〕蛇黄栓五、栓剂的质量检查六、思考题实验十四膜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口腔溃疡药膜〔二〕养阴生肌膜五、膜剂常规质量检查五、思考题实验十五微囊的制备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液状石蜡微囊〔二〕大蒜油微囊五、实验结果实验十六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二、实验指导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四、实验内容〔一〕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二〕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三〕验证饱和物的形成五、思考题实验十七中药药剂学实验综合考试一、实验考核目的要求二、实验考核方式三、成绩评定实验须知一、实验目的中药药剂学是以研究其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制备工艺与设备、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三中药口服液的制备
实训目的
●熟悉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掌握口服液的制备工艺。

实训器材
药品附子、干姜、甘草、单糖浆、苯甲酸钠
实训指导
四逆汤口服液的制备
1.方法步骤
[处方]附子300 g
干姜200 g
甘草300 g
单糖浆300 ml
苯甲酸钠 5 g
[制法]
(1)先将附子、甘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 h,第二次1.5 h,合并煎液,滤过。

(2)干姜通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另器保存。

(3)姜渣再加水煎煮1 h,煎液与挥发油的溶液合并,滤过,再与附子、甘草的滤液合并,浓缩至约400 ml,放冷,加入药液3倍量的95%乙醇,搅匀,静置24 h后滤过。

(4)减压浓缩至稠膏状,加水适量稀释,冷藏24 h,滤过,加单糖浆300 ml、苯甲酸钠5 g与挥发油,再加水至1000 ml,搅匀,冷藏,滤过,罐封于10 ml易拉瓶中,100℃灭菌30 min即得。

2.注意事项
(1)附子经炮制与煎煮,其所含毒性成份乌头碱被水解,毒性减弱。

附子与甘草配伍,甘草亦可解其毒性。

因此,附子需先炮制并与甘草共煎。

(2)干姜辛、温。

其辛辣成分为一种芳香性挥发油脂中的“姜油酮”,故先将干姜水蒸汽蒸馏收集“姜油酮”等。

(3)为防止附子提取过程中乌头碱水解不完全引起中毒,应进行乌头碱薄层限量检查。

实验十三中药口服液的制备
实训目的
实训结果
1.外观性状描述
2.绘出其工艺流程图
实训讨论
姓名:学号:实验日期:气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