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及胆道系统解剖
肝脏胆道系统解剖

右后叶上段
右前叶
右后叶下段
左内叶
左外叶上段 左外叶下段
右后叶下段
右前叶
左内叶
左外叶下段
右后叶上段
尾状叶右段
左外叶上段 尾状叶右段
肝脏 外科 分叶
临床大夫操作手法
1. 体位 常用2个 少用2个 2. 探头部位及声束扫查切面 剑突下纵切+横切 右肋缘下斜切+纵切 肋间斜切 3. 注意:系统性、交叉性、连续性及注意声路"死角"、易漏区、复杂区
均值 11.11 11.32 10.67 5.77 6.16 12.15
95%范围 8.88-13.34cm 9.52-13.12cm 8.38-12.96cm 4.14-7.4cm 4.02-8.3cm 9.97-14.33cm
肝静脉左支 肝静脉中支 肝静脉右支 门静脉肝门部 肝外胆管 胆囊大小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肝脏胆道系统解剖
肝 脏 的 位 置
肝脏的外形:前面观 楔形 膈面、脏面 肝角、前后左右四缘
肝的韧带
• (1)镰状韧带falciform ligament of liver • (2)冠状韧带coronar yligament • (3)三角韧带triangular ligament • (4)肝胃韧带h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togastric ligament • (5)肝十二指肠韧带hcpatoduodenal ligament
膈下腹膜外间隙:是肝裸区与膈之间的间隙,不属于腹膜腔,肝脓肿常经此间隙穿通膈流入胸腔。
肝脏脏 面观
第一肝门
肝脏失状切面
肝脏分叶与分段
膈面观 分为左叶、右叶 • 脏面观 分为左叶、右叶、方叶和尾状叶 • Glisson系统之间存在有明显的裂隙划分肝叶和肝段。
肝及肝外胆道的应用解剖(ppt)

左、右 左、右 门V左、 肝管 肝动脉 右支
位置 前 居中 后
分叉 点
最高
最低
居中
2.2.3胆总管的分段、毗邻
十二指 肠上段
左 肝固有 侧 动脉
后 方
门静脉
十二指 肠后段
胃十二 指肠动 脉、门 静脉
下腔静 脉
胰腺段
胃十二 指肠动
脉
下腔静 脉
十二指 肠壁内
段
2.2.4肝总管、胆囊管和 胆总管的血供
左 肝 管 右 肝 管
肝 总 管 胆 囊
胆 总 管 胆 囊 管
十 二 指 肠
小
门叶
静间
脉静 脉 小
肝叶 动间
肝 血 窦
中 央 静 脉
小 叶 下 静 脉
集 合 静 脉
肝 静 脉
下 腔 静 脉
脉动
脉
1.4.2肝的分叶分段
Glisson系统:
门静脉、肝动脉、肝管的各级分支,走向和分布 范围大至一致,似树状分支分布于肝实质内,并被一 结缔组织囊(Glisson囊)所包裹。为肝分叶分段的形态 学基础。
③肠系膜上动脉→胰十二指 肠下前、下后动脉→胰十二指肠 上前、上后动脉→胃十二指肠动 脉→肝固有动脉→肝动脉→肝
结扎肝固有动脉(胃右动脉 发出以前)……
腹腔动脉→胃左动脉→ 胃右动脉→肝固有动脉→肝 动脉→肝
结扎肝固有动脉(胃右动脉 发出以后)……
无侧枝途径
门静脉血液的分流现象
1.肠系膜上静脉的血液大部分经门静 脉右支达肝右叶。
肝及肝外胆道的应 用解剖(ppt)
(优选)肝及肝外胆道的应用 解剖
1.肝
2.肝外胆道
1.1肝的位置与体表投影
1.2肝的形态与毗邻
肝脏胆道系统解剖

检测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肿瘤标志物,有助于肝癌和其他肝脏肿瘤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胆道疾病的诊断
胆囊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诊断胆囊结石、 胆囊炎等胆道疾病的常用方 法,能够观察胆囊的大小、 形态以及结石的位置和数量
。
胆管造影
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造影剂 ,观察胆管系统的形态和通 畅情况,有助于胆管结石、
胆管炎等疾病的诊断。
ERCP检查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能够直 接观察胆管内部情况,对胆管 结石和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价 值。
肝脏和胆道手术的解剖基础
肝段划分
肝脏根据其血管和胆管的分布划分为不同的肝段,了解肝段的划 分有助于手术中对肝脏的切除和重建。
胆道系统解剖
熟悉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包括肝内胆管、胆囊和胆总管,对于胆 道手术中的分离、结扎等操作具有指导意义。
肝脏胆道系统解剖
目录
CONTENTS
• 肝脏解剖 • 胆道系统解剖 • 肝脏和胆道系统的关系 • 临床应用
01 肝脏解剖
肝脏的位置和形态
位置
肝脏位于右上腹,横膈之下,右肾之 前,胃的上方。
形态
肝脏呈不规则的楔形,分为左右两叶 ,右叶较厚,左叶较薄。
肝脏的分叶和分段
分叶
肝脏分为左叶、右叶、方叶和尾叶。
胆汁中的胆盐和卵磷脂能降低脂 肪表面的张力,使脂肪裂解成更 小的滴状,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 接触面积,促进脂肪的消化。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
吸收
胆汁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 素A、D、E、K的吸收。
肝脏和胆道系统的相互影响
肝脏对胆道系统的影响
肝脏产生胆汁,通过胆道系统输送到胆 囊,对胆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
肝、胆、胰的解剖PPT课件

62
八、肝切除术的类型及肝移植
肝脏外科根据肝的分叶、分段,开 展了肝段切除术、半肝切除术、联合肝 段切除术、次全或亚肝段切除术。开展 的肝移植有:原位肝移植、背驮式肝移 植、活体亲属成人部分肝移植。
完整编辑ppt
63
原位肝移植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完整编辑ppt
右后叶下段
右段
完整编辑ppt
51
完整编辑ppt
52
完整编辑ppt
53
六、肝的血管 1、肝门静脉 hepatic portal vein
完整编辑ppt
54
肝门静脉:分左、右支
左支:
横部
角部
矢状部
囊部
完整编辑ppt
55
肝门静脉 hepatic portal vein
右支: 右前支 右后支
完整编辑ppt
分为八个肝段,每个肝段均以罗马数字
代替名称。但有人认为他的这种划分不
能完全符合肝内的Glisson系统的概念,然
而多数人认为他的描述是最为完整和具
有实用价值的,故国际上目前多采用
Couinaud的划分法。
完整编辑ppt
37
肝分为左右半肝、五叶、八段
左半肝
尾状叶(段Ⅰ)
左外叶
左外叶上段(段Ⅱ)
左外叶下段(段Ⅲ)
完整编辑ppt
4
2.参与蛋白质、脂肪、糖和维生素的合成、转 化与分解。
大多食入的营养物质,通过胃与小肠消 化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中 “加工”,通过肝细胞的作用合成许多人体 所需的各种重要物质,如血浆蛋白(白蛋白、 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球蛋白)脂蛋白、糖 元、胆固醇、胆盐等。同时,肝脏还对糖元、 维生素、铁等物质有贮存作用。
肝脏和胆囊的解剖和功能

肝脏和胆囊的解剖和功能作为消化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器官,肝脏和胆囊承担着多种生理功能。
肝脏是消化系统最大的器官,而胆囊则是肝脏的辅助器官。
两者密不可分,对于身体的影响也非常大。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肝脏和胆囊的解剖和功能。
一、肝脏的解剖结构肝脏位于腹腔内,呈楼梯状,左右有两个叶,表面有膜覆盖。
肝脏的下缘向前突出,形成肝门。
肝脏外部由纤维分隔成大小不一的小肝叶,而内部的细胞则由肝窦间隔隔开。
肝脏的血液供应及排泄则有肝门提供门静脉血、门肝动脉血和引流胆汁的肝管。
肝门处的肝细胞汇聚成小叶,小叶之间有小的通道互相连接,形成肝胆管。
肝细胞的功能包括肝糖原贮存、转化及合成、蛋白和血红蛋白分解、胆红素代谢、酶分泌、糖、脂肪吸收等。
二、肝脏的功能肝脏作为最大的消化系统器官,拥有多种生理功能。
1、代谢能力强肝脏是人体代谢的最主要器官之一,能处理多种物质并分解代谢。
肝脏对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具有转化、合成、储存和排泄等多种功能,如葡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
2、解毒能力肝脏能够分解体内以及外界的多种有毒物质,例如酒精、药物、环境污染物等。
通过肝细胞内的酶促反应,这些物质会在肝脏内被分解、转化、或者被改变其化学性状后从尿液或粪便中排泄出去。
3、合成能力强肝脏的合成能力极为出众,它能够合成胆汁、蛋白质、血浆蛋白、荷尔蒙等。
4、药物储存和排泄肝脏对道入药物储存、代谢、转化、蓄积、释放和排泄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大多数药物都是通过肝脏代谢再通过肾脏排泄出体外的。
三、胆囊的解剖结构胆囊是人体中一个小的、囊状的器官,位于肝脏下表面。
胆囊相对肝脏而言较小,是萎缩的囊状结构,形似一枚针状葫芦。
胆囊的大小因为膈的升降而不断变化,容积一般为30-60ml。
胆囊上部是胆囊床,床面上能略微感觉到胆囊的位置。
胆囊内部有许多细长的小泡,这些小泡的内壁有许多细胞。
其主要功能是存储和排泄胆汁。
四、胆囊的功能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和排泄胆汁。
胆汁是由肝细胞产生的,存储在胆囊中。
肝脏及胆道系统解剖

上段 下段 上部 下部 下段 上段 下段 上段
左外叶 左内叶
尾状叶 左叶
右前叶 右后叶
右叶
学习园地
前面观
下面观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肝脏八段分法的影像学 解剖示意图
第二肝门下方层面CT横断面
左右半肝分界线(肝中静脉与腔静脉 左缘连线),在该层面为4、8段分界
右肝静脉 与腔静脉 连线为7、 8段分界 线。
门静脉右支前分 支为6、7段分界, 该层以上层面为 7段,该层以下 层面为6段
胆囊窝层面CT横断面解剖
肝中静脉与腔静脉连线(或胆囊 窝中点与腔静脉连线)为左右半 肝分界,在该层面为4、5段分界
左纵裂为4段与3段的分界, 在该层面左外叶以3段为主。
肝右静脉 与腔静脉 连线为5、 6段分界
学习园地
4a
2
8
1
7
4b
3
5/8
1
6/7
学习园地
4a/b 2/3
8
1
7
4b 3
5
1
6
学习园地
胆囊及肝外胆道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胆囊管的变异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副(异常的)肝管
学习园地
胆总管与十二指肠的连接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胆总管和胰管汇合的变异
谢谢各位的聆听
学习园地
➢ 5、右段间裂:肝 门静脉右支或肝门 右切迹作为右段间 裂的标志,即平面 以上为右半肝的后 上段和前上段;以 下为后下段和前下 段。
学习园地
➢ 6、背裂:上部为肝中静脉 近侧段的后缘,中部相当于 从下腔静脉右前缘至静脉韧 带裂右端的弧形线,下部为 肝门横沟或肝门静脉的后缘。 分隔尾状叶与前方的左内叶、 右前叶以及右侧的右后叶。
胆道解剖

胆道解剖与生理一、胆道系统的应用解剖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两部分,起自肝内的毛细胆管,其终末端与胰管汇合后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肝内胆道:包括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肝外胆道:包括肝外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图46-1)。
1、肝内胆道解剖肝内胆管起自肝内的毛细胆管,继而汇集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
肝内胆道肝内左、右肝管肝内胆管的行径与肝内门静脉和肝动脉及其各级分支走行大体一致,三者均为一结缔组织鞘(Glisson鞘)所包绕(图)。
肝脏Glisson鞘肝内胆管、肝内门静脉、肝动脉三者结缔组织鞘——Glisson鞘肝内胆管可按肝的分叶、分段来命名,左、右肝管为一级支,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胆管为二级支,各肝段胆管为三级支。
2、肝外胆道解剖肝外胆道系统包括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1)左、右肝管和肝总管肝总管由左、右肝胆管在肝门横沟的深处汇合而成。
右肝管位于肝门横沟的右侧,位置较深,深入肝的后上方,较为粗短,长约2~3cm,由右前叶和右后叶胆管汇合而成,并接受来自尾状叶右段及尾叶突的小胆管,其与肝总管之间的夹角约为150o。
左肝管位于肝门横沟左侧,多由左外叶胆管和左内叶胆管汇合而成,还接受来自尾状叶左段小胆管的胆汁,左肝管较为细长,部位较浅,长约2.5~4cm,其与肝总管之间形成约90o的夹角。
肝管的变异较多,有时还可见到副肝管,尤其是右侧副肝管较为多见,由肝门右侧出肝,可汇入肝管、胆囊管或胆总管。
肝外胆道图(总示意图)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在肝门部,肝管、门静脉和肝动脉三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一般前方是左、右肝管,中间是肝左、右动脉,后方是门静脉左、右分支;肝固有动脉分为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其分叉点最低,门静脉分为肝左、右支的分叉点略高,而左、右肝管汇合点的位置最高。
肝总管全长约2~4cm,直径约0.4~0.6cm,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右前方,其下方与胆囊管汇合而成胆总管(上图)。
肝脏胆道系统解剖 PPT课件

• 3、門靜脈左支→附臍靜脈→臍周靜脈網→ 腹壁淺靜脈→ 腹壁下靜脈→ →下腔靜脈
胸腹壁靜脈→ 腹壁上靜脈→
→上腔靜脈
• 4、門靜脈→ Retzius靜脈→ 低位肋間後靜脈 腰靜脈 膈下靜脈 腎靜脈 睾丸靜脈(卵巢靜脈)
→下腔靜脈
腹腔幹celiac trunk是腹主動脈發出的第一個無 對(奇數)支,在膈肌稍下方,約平第十二胸椎處起 於腹主動脈的前壁。長約2-3釐米,發出胃左動脈、肝 總動脈和脾動脈等三支。
Ⅰ段為尾狀葉(S1),Ⅱ段為左外葉上段(S2), Ⅲ段為左外葉下段(S3),Ⅳ段為左內葉(S4), Ⅴ段為右前葉下段(S5),Ⅵ段為 右後葉下段(S6), Ⅶ段為右後葉上段(S7),Ⅷ段為右前葉上段(S8)。
臨床大夫操作手法
1. 體位 常用2個 少用2個 2. 探頭部位及聲束掃查切面 劍突下
縱切+橫切 右肋緣下斜切+縱切 肋間斜切 3. 注意:系統性、交叉性、連續性及 注意聲路"死角"、易漏區、複雜區
肝內管道系統解剖
肝內管道結構包括Glisson系統和肝靜脈系統。 前者由互相伴行的門靜脈、肝動脈、肝管的各級分支 被結締組織所包繞而構成。
肝動脈和門靜脈:
肝動脈:是肝的營養血管,肝血供的1/4來自肝動脈,主 要供給氧氣。 門靜脈:肝血管肝血供的3/4來自於門靜脈,門靜脈進入 肝臟後分為各級分支到小葉間靜脈, 把來自消化道含有 營養的血液送至肝臟“加工”。 門脈分為左、右兩支。 左支較細長,分佈於左半肝,主幹沿橫溝左行叫橫部, 至左縱溝彎向前上方,稱矢狀段。橫部的分支有尾狀葉, 1-3支,分佈於尾狀葉左側半。矢狀段的分支有外側支 和內側支,外側支多為二支,分別至左外側葉上段和下 段;內側支也多為二支,分別至左內側葉的上部和下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园地
肝段(segments of liver)就是以Glisson 系统为中心,包括 其所属血供和胆汁引流的肝组织所构成的一独立的“功能” 单位。
在Glisson 系统的肝脏铸型标本中,存在有许多缺少该系 统管道分布的部位,通常将这些部位称为“肝裂(hepatic fissures)”,故肝裂被视为肝叶与肝叶和肝段与肝段之间 的分界线。
学习园地
➢ 3、左段间裂:只存 在于矢状部及其以 上层面,呈由后上 斜向前下的冠状位。 相当于肝左静脉的 长轴,分左外叶为 外上段与外下段。
学习园地
➢ 4、右叶间裂:在肝门以 上的断层中相当于下腔静 脉右缘与肝右静脉长轴的 连线。在肝门以下为肝门 横沟后缘或肝门静脉右支, 与肝右静脉或右前、后支 之间的连线。分右半肝为 前方的右前叶和后方的右 后叶。
门静脉右支前分 支为6、7段分界, 该层以上层面为 7段,该层以下 层面为6段
胆囊窝层面CT横断面解剖
肝中静脉与腔静脉连线(或胆囊 窝中点与腔静脉连线)为左右半 肝分界,在该层面为4、5段分界
左纵裂为4段与3段的分界, 在该层面左外叶以3段为主。
肝右静脉 与腔静脉 连线为5、 6段分界
学习园地
4a
学习园地
肝裂的标志
肝裂内的肝静脉系统和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是断层 中识别肝裂的标志性结构。断层中的肝裂标志如下:
➢ 1、正中裂:下腔静脉 左前缘与其右前方的 肝中静脉长轴的连线。 将肝分为左、右半肝。
➢ 2、左叶间裂:在膈面 为镰状韧带左侧1cm处 和下腔静脉左前缘的连 线;于脏面为肝圆韧带 裂和静脉韧带裂这两个 天然标志;断层中为下 腔静脉左前缘与肝门静 脉左矢状部的连线,于 人体正中线前方偏右约 15°。分左半肝为左内 叶与左外叶。
2
8
1
7
4b
3
5/8
1
6/7
学习园地
4a/b 2/3
8
1
7
4b 3
5
1
6
学习园地
胆囊及肝外胆道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胆囊管的变异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副(异常的)肝管
学习园地
胆总管与十二指肠的连接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胆总管和胰管汇合的变异
学习园地
左肝静脉与腔静脉 连线为2、4段分界
腔静脉右 缘与静脉 韧带的自 然弧线为 1段与其 他段的分 界。
第一肝门层面CT横断面解剖
左右半肝分界线(肝中静 脉与腔静脉连线)
门静脉右支前分 支为5、8段分界, 该层以上层面为 8段,该层以下 层面为5段
左纵裂为4段与2、 3的分界线
左肝静脉为2段与3 段分界,该静脉前方 为3段,后方为2段
学习园地
肝脏的分叶、分段
Couinaud 根据Glisson 系统的分布规律和肝静脉的 走行,将肝分为左、右半肝及其五个叶、八个段
Glisson 系统是指由肝内结缔组织包绕于一起走行 的肝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 该系统的三种管道在肝内的分支与分布范围基本 一致。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上段 下段 上部 下部 下段 上段 下段 上段
左外叶 左内叶
尾状叶 左叶
右前叶 右后叶
右叶
学习园地
前面观
下面观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肝脏八段分法的影像学 解剖示意图
第二肝门下方层面CT横断面
左右半肝分界线(肝中静脉与腔静脉 左缘连线),在该层面为4、8段分界
右肝静脉 与腔静脉 连线为7、 8段分界 线。
学习园地
肝脏及胆道系统解剖
肝脏局部解剖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肝脏的表面解剖及肝床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肝脏形态变异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科
学习园地
注:在上面的示意图中,胆小管作为一种具有管壁的结构出现。 然而,在组织切片中,胆小管的边界实际上是相邻的肝实质细 胞膜的表面
学习园地
➢ 5、右段间裂:肝 门静脉右支或肝门 右切迹作为右段间 裂的标志,即平面 以上为右半肝的后 上段和前上段;以 下为后下段和前下 段。
学习园地
➢ 6、背裂:上部为肝中静脉 近侧段的后缘,中部相当于 从下腔静脉右前缘至静脉韧 带裂右端的弧形线,下部为 肝门横沟或肝门静脉的后缘。 分隔尾状叶与前方的左内叶、 右前叶以及右叶亚段间裂:在Glisson系统的铸型标本 中并无真正的左内叶亚段间裂,只是外科常以肝 门静脉左支矢状部作为部分左内叶切除的边界, 因而虚设此亚段间裂。分为上方的左内叶a段和下 方的左内叶b段。
学习园地
Couinaud的8段划分法
Ⅰ段 Ⅱ段 Ⅲ段 Ⅳa段 Ⅳb段 Ⅴ段 Ⅷ段 Ⅵ段 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