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手册》读后感
《朗读手册》读后感

《朗读手册》读后感《朗读手册》读后感范文《朗读手册》读后感范文1对儿童来说,听故事是他了解世界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所以,大概所有的人都有过听家长或长辈讲故事的经历。
而且,这往往在我们成人之后成为美好的回忆,比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颇为温馨的回忆儿时听阿长讲故事的情景。
我们家也不例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王乐言讲故事。
当然,我们自己能的故事很有限,于是讲故事就变成了朗读,读各种各样的书。
她妈妈很喜欢,也很擅长买儿童书。
现在王乐言拥有的书大概有100本左右,而且有自己的小书架。
她很喜欢听别人给她讲故事,一般睡前是她听故事的享受时间。
以前经常要求一个接一个的听,后来我们觉得这样不利于她的睡眠,就规定睡前一般只有两个故事,可以自己挑选,听完就睡觉。
她听故事对图画很敏感,要求一边听一边看图,没有图画的书兴趣要差一些。
除了一般的儿童故事以外,她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事情也很感兴趣。
比如《它们是怎么来的》,讲各种物品如何制造,她就很喜欢,要求我们讲了很多次。
她曾经到外面的幼儿园上过暑期班,那个幼儿园的理念就是阅读是一切知识的基础。
所以老师每天给他们讲一个故事,还要求他们能自己学会讲,还有一些看图讲故事之类的练习。
所以,王乐言的阅读和朗读,一直都进行的还不错。
读了《朗读手册》以后,思考她以前的经历,有几个观念对我们很有启发。
首先,朗读是一个持续的、漫长的过程。
我们过去把朗读视为一个短期行为,认为这是儿童在没有自己阅读的能力的时候的替代品。
一旦她可以自我阅读,那就可以彻底放手让她自己阅读了。
现在看来,朗读是一个可以持续终身的事情,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会坚持给她朗读的。
当然,以后会增加互动朗读的份量。
谁给谁读可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一起读。
其次,朗读时的状态应该如何。
我们总觉得朗读是一个认真的事情,应该仔细的倾听,跟着故事的发展来感受。
可是孩子的注意力往往并不按照我们的期望,有时候她会关注到书上画的某个小动物很可笑的一面,或者和主题无关的小细节,甚至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朗读手册》读书感悟

《朗读手册》读书感悟《朗读手册》读书感悟用心看完一本经典著作后,你有什么样的理解呢?因此必须认真地写一写读书感悟了。
那麼你确实明白要怎么写读书感悟吗?下边是我为大伙儿梳理的《朗读手册》读书感悟,热烈欢迎阅读文章,期待大伙儿可以喜爱。
《朗读手册》读书感悟1这本书是英国的托尼。
崔利斯写的,他是英国知名的阅读文章科学研究权威专家。
《朗读手册》是他数十年亲子阅读具体指导科学研究与实践活动之汇总,书里根据诸多实际、可靠的实例,强调小孩在阅读文章全过程中很有可能碰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表明了诵读的功效、方式和常见问题等。
它帮成千上万的父母、教师解决了繁杂的文化教育难点,让成千上万小孩变成终生的爱书人。
实际上,作为人师的我明白阅读文章的必要性,也可以感受到根据阅读文章所得到的那类乾坤明朗的幸福。
殊不知,怎样在发展环节为小孩撒下阅读文章的种籽,让她们去习得和有着阅读文章这一人生道路终生学习的习惯性呢?它,必须我以身作则的去实践活动。
也许一个人的能量有一些微不足道,但你、我、大伙儿,大家每一个人都参加到为小孩诵读、正确引导阅读文章的全过程中,这能量就变大。
还记得有一句教育格言常说:大家教小孩去喜爱与期盼,远比大家教小孩去做关键得多。
阅读是文化教育的关键,院校中基本上每一科的专业知识全是根据阅读文章来学习培训的。
在影视比较发达影象时期的今日,阅读文章依然关键。
那麼阅读文章能产生什么好处?你读得越大,理解能力越好;理解能力越好,就越喜爱读,入读得越大;你读得越大,你了解得越大;你了解得越大,你也就越聪慧。
给孩子诵读则能创建小孩必不可少的知识结构,正确引导她们最后踏入取得成功的阅读文章之途。
自然在亲子阅读的阅读文章全过程中,让小孩参加得越大,他就了解得越大。
有句话如何来说着:跟我说,我能忘掉;看一下,我能还记得;要我参加在其中我能掌握。
诵读不只在家中合理,在课堂教学里也成效不凡。
诵读理应在各学段上都开展。
大家院校朗读的《日有所诵》刚好表明了这一点。
《朗读手册》读书心得体会

《朗读手册》读书心得体会写读书心得体会,不仅可以明白书中或文中的内容和主旨,还可以培养明晰的头脑,敏锐的眼光。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朗读手册》读书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朗读手册》读书心得体会(一)这本书是美国的吉姆.崔利斯写的,他是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
《朗读手册》是他数十年儿童阅读指导研究与实践之总结,书中通过众多具体、可信的案例,指出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阐明了朗读的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它帮无数的家长、老师解决了棘手的教育难题,让无数孩子成为终身的爱书人。
诚然,身为人师的我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也能够体会到通过阅读所获得的那种天地清朗的美好。
然而,如何在起步阶段为孩子播下阅读的种子,让他们去习得和拥有阅读这一人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呢?它,需要我身体力行的去实践。
或许一个人的力量有些渺小,但你、我、大家,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到为孩子朗读、引导阅读的过程中,这力量就大了。
记得有一句教育格言所说: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
在视听发达影像时代的今天,阅读仍然重要。
那么阅读能带来什么好处?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给孩子朗读则能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
当然在亲子共读的阅读过程中,让孩子参与得越多,他就理解得越多。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其中我会了解。
朗读不只在家庭有效,在课堂里也成果非凡。
朗读应当在各年级中都进行。
我们学校诵读的《日有所诵》恰恰说明了这点。
朗读,当我们将默读转而为有声的朗读时它既是一种积累语言的阅读,也是一种培养语感的阅读方式。
朗读能在字音的高低错落间想像文字背后潜藏的画面,表情神态乃至动作心理,于字里行间感受文字之美。
我想这就是诸如电视影像等媒体所无法替代的。
《朗读手册》读后感和心得(精选多篇)

《朗读手册》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朗读手册读后感在书中的绪论部分赫然写着这样一段话,让我的心不禁为之一颤: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朗读手册读后感。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诚然,身为人师的我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也能够体会到通过阅读所获得的那种天地清朗的美好。
然而,如何在起步阶段为孩子播下阅读的种子,让他们去习得和拥有阅读———这一人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呢?它,需要我身体力行的去实践。
或许一个人的力量有些渺小,但你、我、大家,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到为孩子朗读、引导阅读的过程中,这力量就大了。
记得有一句教育格言所说:“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
在视听发达影像时代的今天,阅读仍然重要。
那么阅读能带来什么好处?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给孩子朗读则能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
当然在亲子共读的阅读过程中,让孩子参与得越多,他就理解得越多。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其中我会了解。
记得儿子小的时候,当时初为人母的我与所有的妈妈们一样极其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
大约在儿子一周半时我时常会给他读一些简短的韵文儿歌,那时的他并不是太懂但偶尔却也能附和着我发出几声极其和谐的“合声音”,也足以把我逗得乐个半天。
再大一点,开始有点懂事了,我就开始给他讲故事了,也会在听完故事时问几个与故事内容相关的问题,有时他问我(当他不明白时);有时我问他(主要想看看他听得是否专注),读后感《朗读手册读后感》。
在接下来的那一段时间里我发现孩子在生活中说话的的词汇变得丰富了,有趣了。
冷不丁冒出一两个词语或成语也常逗得全家哈哈大笑。
上小学了,看书已然成了他的爱好、、、、、、这其间我确确实实体验到了阅读给儿来带来的成长,阅读所带来的种种好处。
朗读手册读后感

朗读手册读后感朗读手册读后感(通用17篇)朗读手册读后感篇1对儿童来说,听故事是他了解世界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所以,大概所有的人都有过听家长或长辈讲故事的经历。
而且,这往往在我们成人之后成为美好的回忆,比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颇为温馨的回忆儿时听阿长讲故事的情景。
我们家也不例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王乐言讲故事。
当然,我们自己能的故事很有限,于是讲故事就变成了朗读,读各种各样的书。
她妈妈很喜欢,也很擅长买儿童书。
现在王乐言拥有的书大概有100本左右,而且有自己的小书架。
她很喜欢听别人给她讲故事,一般睡前是她听故事的享受时间。
以前经常要求一个接一个的听,后来我们觉得这样不利于她的睡眠,就规定睡前一般只有两个故事,可以自己挑选,听完就睡觉。
她听故事对图画很敏感,要求一边听一边看图,没有图画的.书兴趣要差一些。
除了一般的儿童故事以外,她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事情也很感兴趣。
比如《它们是怎么来的》,讲各种物品如何制造,她就很喜欢,要求我们讲了很多次。
她曾经到外面的幼儿园上过暑期班,那个幼儿园的理念就是阅读是一切知识的基础。
所以老师每天给他们讲一个故事,还要求他们能自己学会讲,还有一些看图讲故事之类的练习。
所以,王乐言的阅读和朗读,一直都进行的还不错。
读了《朗读手册》以后,思考她以前的经历,有几个观念对我们很有启发。
首先,朗读是一个持续的、漫长的过程。
我们过去把朗读视为一个短期行为,认为这是儿童在没有自己阅读的能力的时候的替代品。
一旦她可以自己阅读,那就可以彻底放手让她自己阅读了。
现在看来,朗读是一个可以持续终身的事情,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会坚持给她朗读的。
当然,以后会增加互动朗读的份量。
谁给谁读可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一起读。
其次,朗读时的状态应该如何。
我们总觉得朗读是一个认真的事情,应该仔细的倾听,跟着故事的发展来感受。
可是孩子的注意力往往并不按照我们的期望,有时候她会关注到书上画的某个小动物很可笑的一面,或者和主题无关的小细节,甚至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读《朗读手册》有感(5篇)

读《朗读手册》有感(精选5篇)读《朗读手册》有感(精选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的读《朗读手册》有感(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本书是美国的吉姆.崔利斯写的,他是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
《朗读手册》是他数十年儿童阅读指导研究与实践之总结,书中通过众多详细、可信的案例,指出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说明了朗读的作用、方法和本卷须知等。
它帮无数的家长、老师解决了棘手的教育难题,让无数孩子成为终身的爱书人。
诚然,身为人师的我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也能够体会到通过阅读所获得的那种天地清朗的美好。
然而,如何在起步阶段为孩子播下阅读的种子,让他们去习得和拥有阅读这一人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呢?它,需要我身体力行的去实践。
或许一个人的力量有些渺小,但你、我、大家,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到为孩子朗读、引导阅读的过程中,这力量就大了。
记得有一句教育格言所说: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
在视听兴旺影像时代的今天,阅读仍然重要。
那么阅读能带来什么好处?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给孩子朗读那么能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
当然在亲子共读的阅读过程中,让孩子参与得越多,他就理解得越多。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其中我会了解。
朗读不只在家庭有效,在课堂里也成果非凡。
朗读应当在各年级中都进展。
我们学校诵读的《日有所诵》恰恰说明了这点。
朗读,当我们将默读转而为有声的朗读时它既是一种积累语言的阅读,也是一种培养语感的阅读方式。
朗读能在字音的上下错落间想像文字背后潜藏的画面,表情神态乃至动作心理,于字里行间感受文字之美。
《朗读手册》读后感范文(精选21篇)

《朗读手册》读后感《朗读手册》读后感范文(精选21篇)《朗读手册》读后感篇1《朗读手册》是一本值得细读的儿童阅读指导的好书。
生动的事例引人入胜,确切的数据佐证事实,书中字里行间溢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和学术功底,处处折射出深思熟虑后的简洁与深刻,读起来轻松易懂,常有欣喜。
可以说,这是一本具有指导性、操作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科普读物。
在我们的工作中经常发现,很多父母总以为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那就是爱孩子。
可对于孩子的学习,却不舍得做出牺牲,这就是我们孩子的悲哀。
而《朗读手册》却教给我们方法,教我们如何激起孩子兴趣?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大声为孩子阅读。
现本人就书中的几个观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什么时候开始朗读最好?书中讲到幼儿六个月左右,父母就可以开始提供简单的图画书给孩子,虽然他不见得会看,但是透过声音,他会将图与名称结合在一起。
一岁左右,就可以抱着他坐在膝上,一页页地念给他听。
这一点我有很深的体会,我有个侄女她才7个月的时候,家人经常念诗歌和一些故事短篇给她听,或者有时候念顺口溜给她听,每次一念到这些熟悉的诗句,她就会发出“啊啊啊”的声音,活蹦乱跳,好像她自己很想说话的感觉,经常逗得我们都很开心。
我们现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希望这样能够成为一个习惯。
第二,看书与阅读的效果不同。
例如常看电视的孩子会影响学习、影响情感的发展、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其中讲到看电视会打断人们的注意力,没法让孩子与成人互动,没法提问、与家长对话。
可以说现在的孩子们都喜爱看电视,而且看电视会占去孩子很多的时间,甚至有家长让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边做作业边看电视,这样使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既不能把作业做好,又影响孩子的智力,导致学习下降。
因此我觉得父母应该对孩子看电视定下规矩。
第三,规定孩子读书,使孩子在读书中得到乐趣。
我觉得这里的“规定”一词用得比较人性化。
作者认为让孩子阅读也可以像我们规定孩子每天早睡早起一样,时间长了,习惯了,孩子就会坚持下来。
朗读手册读后感(通用20篇)

朗读手册读后感(通用20篇)朗读手册读后感篇1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宝,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久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每次读到这句话时,都会热泪盈眶。
内心的震撼和激荡没有由于熟识而有丝毫的减弱。
触摸到心底,我还真不是由于拥有多么高尚的灵魂而爱上这句话。
更多的感受源于内心的自卑,社会的无耐,命运的无助!我别无选择呀!钱,我没有;权,我没有;关系,我没有。
我拿什么给你呢,让你幸福,安康而欢乐!读书吧,书的成本和这个无所不有的花花世界来比实在不算高,我能负担,孩子!陪你读书,陪你阅读吧。
我尽量专业,用心,专注地选择图书,考查图书,思悟图书,结果是我一发不行整理地,狂热地爱上了读书,我也庆幸虽然以前陪你阅读尚不专业,但是靠着嗅觉,没有走偏,选书的水平也并不低!并且没有中断过。
书中有一条可以让你自信,欢乐,从容,优雅,幸福的路预备着呢!关于灾难,关于战斗,关于贫困,关于死亡,关于友情,关于爱情,关于价值观,关于接纳,关于幽默,关于精神,关于心情,关于共鸣,全部的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真实的经受都可以在书中体验到,这些文字和图画中的阅历慢慢地慢慢地和你生命的个体融合在一起,变成你的呼吸,你的目光,你的思想,你对世界的理解,然后再慢慢地慢慢地完整起来,变成你的人格,形成你的价值观,那么当你面对生活中的苦难时就知道如何渡过河,如何走过去……这是我选择图书的思想指导,现在的生活美的,舒适地让我没有平安感了,你整日在轻飘,玩乐的嬉戏中渡日,你的精神世界越来越空泛,如何积累出你面对生活必定要经受灾难的精神动力呢?我选择陪你读书这条路走下去。
读过才知道和没读过的距离有多远。
读过精典的好书才知道垃圾书是什么。
《朗读手册》作为译著的书,可以说好读好懂,条理清晰,实证丰富。
最有价值地要算后附的书单和以下这句名言: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爱读,就读得越多。
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手册》读后感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题记《朗读手册》是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所写的书,书中集中了具体、生动、可信的事例,从阅读指导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出发,详尽地论述了朗读的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家庭、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如何处理上网和看电视的问题……
寒假里,我空闲时就会坐下来,静静地读着这本书,一页两页,一章两章……刚开始似乎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去阅读的,慢慢的却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这本书,思考着它里面的问题,结合着自己面临的问题,很多遇到的难题都可以得到解释。
书的内容不想再过多提及,阅读的好处大家也是众所周知,这里想说的是读了这本书后,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下面来说几点自己的想法。
儿子今年7周岁,上一年级,很庆幸遇到一个重视阅读的好老师,并能时时督促我们家长,紧随她的步伐,一起带领孩子走上阅读之路。
儿子从小很喜欢阅读,我们买了较多的图书,让他随意翻阅,但是阅读是条很长很远的路,需要坚持,我们断断续续地让孩子阅读,没事也会给他讲讲故事,但是从来没有把阅读作一个系统的计划,有点像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一样,心血来潮时重视一下,忙起来时任务就搁浅了,有时夫妻之间还会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相互埋怨,都觉得对方做得不够,现在想来,之前浪费的时间真的是太可惜了,7年了,如果这
7年我早早坚持大声给孩子朗读,我得到的肯定是很多很多的惊喜吧。
幸好,现在还来得及,从这本《朗读手册》开始,至少我坚持朗读了一个寒假,我相信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寒假开始后,我在老师推荐下买了《朗读手册》,在《朗读手册》的启发下,又选购了很多书籍,一点一点慢慢填满孩子的书柜,说实在的,作为家长,如何在浩瀚的书海中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书是很大的难题,庆幸的是,这次买的书,儿子都很喜欢,每一本都阅读得津津有味,特别是《笨狼的故事》系列、《詹姆斯与大仙桃》,有时是我给他朗读(以前总是会因为各种理由拒绝给儿子朗读的机会,读了《朗读手册》后,这个想法大大改观),大多时候是他自己阅读,晚上读到很晚都舍不得睡觉,早上早早起来就去拿书,看到好玩处还咯咯笑出声,每次看到这种情形,我和他爸爸总会相视而笑,也许这就是快乐阅读的魅力。
“和孩子一起相处的人,会用以下各种方式去刺激孩子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回答孩子无止境的问题,当孩子阅读或写东西时给予赞美,经常带孩子去图片馆、购买书籍,将孩子说的故事写下来,以及将孩子的作品陈列在家中明显的地方。
”“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书,在书里写上自己的名字,将它们放在可以常被使用的地方,再放个书篮在餐桌附近……”这些做法简单易行,都是《朗读手册》教会我的,相信只要大家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都会想到各种培养阅读习惯的好点子。
“亲子共读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孩子心理、情绪、社会交往等的健康发展意义更远,甚至可以影响孩子的人生。
”看,有
什么事情能像朗读一样,做起来那么简单,所得到的又是那么丰富?每天拿出一刻钟,与孩子共读,孩子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一个寒假过去了,这个寒假,我陪着孩子读完了《神话故事》、《熊猫小弟》、《小袋鼠历险记》、《笨狼的故事》系列、《詹姆斯与大仙桃》、《神奇校车》,《长袜子皮皮》等书籍,在这么多书籍的滋养下,孩子肯定会慢慢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如果没有老师的建议,如果没有《朗读手册》的引导,这样一个珍贵的寒假,也许我们会和以前一样,百无聊赖地在不知不觉中打发掉吧。
抓住时间,抓住机会,让我们大声为孩子朗读吧。
我想“大声读”是一粒希望的种子,让我们用最柔软的方式轻轻地植入孩子的心田,然后静静地、静静地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