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历史作业设计
七年级历史有效寒假作业设计

七年级历史有效寒假作业设计
一、基础巩固部分
1. 阅读一本中国历史书籍,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书笔记,总结书中的主要内容和你对书中的理解。
2. 制作一个时间线,标出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开疆拓土、唐太宗贞观之治等。
3.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查阅资料,制作一个关于这个人物的小传,包括他的生平、主要成就和影响。
4. 观看一部中国历史纪录片或相关影片,写一篇观后感,谈谈你对片中展现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和认识。
5. 收集和整理中国古代诗词,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分析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二、实践探究部分
1. 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历史遗迹,记录你的所见所闻,并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游记,谈谈你的感受和对历史的思考。
2. 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讨论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收集他们的观点和看法,整理成一篇短文,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3. 制作一份关于中国历史的海报,包含不同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展示你对历史的整体理解。
4. 设计一个历史小游戏,让家人和朋友参与进来,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和巩固历史知识。
5.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历史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小论文,展示你的研究成果。
三、作业评价部分
1. 教师将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观后感、游记、海报和小论文进行认真批阅和评价,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
2. 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小游戏的设计和展示活动,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进行评价。
3. 教师将对学生的实践探究部分进行整体评价,包括学生的探究态度、探究方法和探究成果等方面。
七年级历史特色作业设计

七年级历史特色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历史时间线设计
要求:设计一条包括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线。
步骤:
1. 学生可以先自行搜索重要历史事件或在课堂上老师指导下进行查找。
2. 学生选择10个至15个重要历史事件,并记下事件的发生时间和简要描述。
3. 学生准备一张大纸或使用电脑绘制一条时间线。
时间线可以竖直或水平排列均可。
4. 学生根据事件发生的年代,在时间线上标记出每个事件的发生位置。
可以使用不同颜色或符号来突出不同历史时期。
5. 学生可以在时间线上添加简要注释,提供更多相关信息或背景知识。
6. 学生可以使用图片或插图来装饰时间线,并为每个事件添加一个小图片以增加视觉效果。
7. 学生完成时间线后,应仔细检查是否有任何拼写或日期错误,并进行修正。
8.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时间线,并分享关于每个事件的更多信息。
评估标准:
1. 时间线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否包含了重要历史事件)
2. 对事件发生时间和描述的准确理解和表达
3. 时间线的清晰度和布局的合理性
4. 添加的注释和图片的相关性和质量
5. 展示时间线时的表达和分享能力
特色设计:
1. 在时间线上设计不同颜色或符号来区分不同历史时期,增加视觉效果。
2. 提醒学生注意并修正拼写或日期错误,培养细致的工作态度。
3. 鼓励学生分享关于每个事件的更多信息,扩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
4. 可以结合课外调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习和研究。
历史单元作业设计一等奖案例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表格式

历史单元作业设计一等奖案例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表格式摘要:一、引言1.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作业设计的背景2.设计目标与意义二、案例概述1.案例主题2.设计思路3.教学目标三、案例内容1.作业设计结构2.作业任务及要求3.学生反馈与评价四、案例亮点与启示1.创新性设计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五、总结1.案例对我国历史教育的启示2.对未来历史单元作业设计的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历史教育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背景下,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表格式历史单元作业设计一等奖案例应运而生,以其创新性的设计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案例概述1.案例主题: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为主题,结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设计一系列表格式历史作业。
2.设计思路: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将复杂的历史知识进行梳理,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3.教学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案例内容1.作业设计结构:本次作业设计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3)秦朝的政治制度;(4)汉朝的政治制度;(5)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及影响。
2.作业任务及要求:学生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填充表格中的相关内容,包括政治制度的特点、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等。
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注意梳理历史知识,理解制度背后的政治文化,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3.学生反馈与评价: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次作业设计的满意度,收集学生对作业的意见和建议。
从反馈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本次作业设计表示满意,认为作业设计既有趣又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四、案例亮点与启示1.创新性设计:本次作业设计采用表格形式呈现历史知识,形式新颖,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实践性作业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实践性作业
一、七年级下册作业设计目标:
1、让学生对本册书中的历史人物有全方向、多视角的认识。
2、在作业中使学生学会检查、研究的方法和采集、运用、办理各样信息的方法,学习各样网络知识、交往知识。
3、经过作业让学生更为热爱历史知识。
让学生传承历史人物美德,长大后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作业设计内容:
1、阅读历史名人故事。
学生对自己采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整理成一篇谈论性的文章。
2、介绍历史人物。
3、感悟历史人物。
4、在本次作业中要激发学生在历史名人的熏陶下,更加踊跃向上、奋斗进步。
三、作业设计要求:
1、达成在稿纸上。
2、能够选用某一位历史人物,也能够选择某一类历史人物集中写。
3、能够在一周内达成。
七年级下册历史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七年级下册历史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近年来,历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如何设计优秀的作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促进他们的历史知识掌握和思考能力?以下是一个优秀的案例:课题名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探究设计目标:1.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的历史背景、发明过程和对世界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设计内容:1.学习阶段1: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作业要求:学生独立查找资料,介绍其中一项发明的历史背景、发明过程和对世界的影响。
字数要求:200字以上。
2.学习阶段2: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项发明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查找相关资料,收集图片、文献等。
作业要求:每个小组准备一份PPT,展示自己选取的发明,并结合图片、文字等详细介绍。
PPT包括历史背景、发明过程、对世界的影响等内容。
要求PPT具备美观、有逻辑性、信息全面准确的特点。
3.学习阶段3:展示和交流每个小组通过幻灯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和提问。
作业要求:学生个人总结和收集其他小组的发表意见和问题,写一篇300字以上的作业报告,总结这次学习的收获和不足。
4.学习阶段4:拓展和应用教师提供一些延伸阅读和实践性的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等。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进行的活动,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写一篇400字以上的作业心得体会。
评价方式:1.完成作业及时性、准确性、合理性,作业字数符合要求;2. PPT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图片与文字相匹配;3.作业报告全面总结学习的收获和不足,对其他小组的提问和意见进行反思;4.作业心得体会能够深入思考和拓展。
这个案例设计了多个学习阶段,旨在通过多角度的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实践能力。
七年级历史优秀作业设计

七年级历史优秀作业设计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题目:七年级历史优秀作业设计
一、作业内容
1. 阅读《史记》和《资治通鉴》,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2. 制作一个以中国历史为背景的思维导图,梳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完成一份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调查报告,分析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4. 完成一份历史人物评价报告,对一位历史人物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5. 观看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纪录片,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二、作业要求
1. 作业内容要符合七年级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2. 作业形式要多样化,包括阅读、制作、调查、评价和观看等多种形式。
3. 作业难度要适中,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
4. 作业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便于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指导和评价。
5. 作业要具有创新性和开放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作业评价
1. 评价标准包括作业内容、形式、难度、可操作性和创新性等方面。
2. 评价方法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方式。
3. 评价结果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七年级下册历史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七年级下册历史作业设计优秀案例摘要:一、前言二、七年级下册历史作业设计概述1.设计目标2.设计原则3.设计内容三、优秀案例分析1.案例一:结合时事的历史作业设计1.1 作业主题1.2 设计思路1.3 学生反馈2.案例二:基于项目的学习作业设计2.1 作业主题2.2 设计思路2.3 学生反馈3.案例三:情境式的历史作业设计3.1 作业主题3.2 设计思路3.3 学生反馈四、总结与启示正文:【前言】在教育信息化和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历史作业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优化。
七年级下册历史作业设计的优秀案例,既体现了教育理念的更新,也展示了教学方法的改进。
本文将对这些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历史作业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
【七年级下册历史作业设计概述】【设计目标】七年级下册历史作业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设计原则】遵循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实践性、创新性、开放性等原则,使历史作业既有针对性,又有拓展性。
【设计内容】设计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基础知识的巩固、历史事件的分析、历史人物的评价、历史观点的探讨等。
【优秀案例分析】【案例一:结合时事的历史作业设计】【作业主题】以我国近年来的外交政策为主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地位。
【设计思路】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提高学生的时事敏感性和国际视野。
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
【学生反馈】学生们表示,这种结合时事的作业形式新颖有趣,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案例二:基于项目的学习作业设计】【作业主题】以“古代商贸之路”为主题,让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探讨古代商贸之路的形成、发展和影响。
【设计思路】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反馈】学生们表示,这种基于项目的学习作业让他们感受到了历史知识的魅力,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作业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作业设计一、单元作业概况七年级下册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本单元课标要求如下:1.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2.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3.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二、案例解析(一)学科核心素养细化创建情境,让学生有代入感的深入学习。
通过年代尺等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念,通过文献史料丰富学生的史料实证,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的精神。
并让学生在认识史料的基础上,锻炼其历史解释素养,大胆提出自己的合理观点。
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熏陶,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形成自己的家国情怀。
(二)单元大概念架构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发展时期。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的政权分立状态,开通了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短暂的王朝也有着辉煌的功绩。
唐朝统治者改良政治,发展生产,形成了“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的盛世局面。
唐朝经济繁荣,民族交融,社会风气开放,文化发达,中外交流频繁。
但“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转衰,迅速走向灭亡。
但纵观整个隋唐时期,仍难掩其繁荣与开放。
本单元思维导图如下:(三)具体作业设计创设情景周末,春暖花开,小明和同学们一起相约参观博物馆,进入场馆大厅,大家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好多展馆整齐分布,小明说道:“那就从我们最近学习的隋唐时期相关的展馆开始参观”。
【情景一·隋朝风光】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隋唐大运河的地图,小明和同学们认真观看地图发现,地图上未标志出重点城市的名称。
(1)隋唐大运河以何处为中心,北端的北京是当时的何地?大运河的最南端又是何处?答案: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上期七年级历史作业设计】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1、隋统一:年,建立隋朝,定都城;年,消灭南方的陈,完成国家统一。
2、大运河:时间:年人物:帝。
大运河以为中心,北通(北京),南达(杭州),全长2000多千米。
四段:(由北至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作用(评价):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国家的统一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把读书、考试、当官联系起来)。
隋朝帝开科举先河,帝设进士科,科举正式形成科举作用:①给一般的知识份子提供了当官的机会②为统治者吸收人才拓宽了道路③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第2课贞观之治1、玄武门之变:年,建立唐朝,都城,李世民发动“之变”当上皇帝。
2.知人善任: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做宰相,人称“”。
重用敢于直言的为著名的谏臣。
3.贞观之治: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含义: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为“”。
原因:①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实行政策;②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房谋杜断、谏臣)③加强中央集权,沿用隋朝的,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④完善科举制,大力发展教育。
(唐朝科举中常设科目是科和科。
)第3课开元盛世1、女皇武则天: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体弱,政权逐渐由武则天掌管,后改国号为周。
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她重用有才能的人(如狄仁杰),重视农业生产。
史称她的统治有“”。
2、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重用人才(姚崇、宋璟、张九龄),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3、生产工具:唐朝生产工具出现、。
陶瓷手工艺品代表:4、唐都长安:唐都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大都市。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1、唐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2、天可汗: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善待叛乱的东突厥首领,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
3、唐蕃和亲与会盟:①、唐太宗时,把嫁给吐蕃首领。
②、唐中宗时,把嫁给吐蕃首领。
③、年,吐蕃与唐朝会盟并建立会盟碑,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4、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称与唐朝“和同为一家”第5课唐代的中外交往1、市舶司: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并在最大的外贸港口设置管理对外贸易,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外贸管理的官署。
2、遣唐使: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
日本13次派遣唐使到中国访问、学习。
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发展。
3、鉴真东渡:唐代高僧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了中华文明,传授了佛法,增进了中日友谊。
4、玄奘西游:唐太宗时,西去天竺取经,其《》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学的典籍。
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1、赵州桥:隋朝工匠设计和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2、掉版印刷:隋唐时期,我国已经发明了印刷术,晚唐时期印制的《》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3、科技: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实测子午线,首次发现恒星移动现象,制定出《大衍历》。
4、医药:隋唐时期著名医药学家医德高尚,医术高明,被后世尊称为“”,著有《》一书。
5、列举隋唐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①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②隋唐时期,我国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③《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④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实测子午线,首次发现恒星移动现象⑥《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写的药典。
第7课隋唐的文学艺术1、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诗歌近五万首。
唐代最有名的诗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
2、代表诗人:⑴“诗仙”李白(盛唐):代表作:《望庐山瀑布》《蜀道难》《行路难》。
⑵“诗圣”杜甫(唐由盛转衰):代表作:“三吏”、“三别”。
⑶白居易(晚唐):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是唐代诗歌最多的诗人。
3、书法:、的楷书合成为颜筋柳骨,草圣。
4、绘画:唐初画家以人物故事画著名,盛唐画家被后人尊称为“”,代表作是《天王送子图》。
5、石窟艺术: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又称为千佛洞)是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群,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
6、音乐舞蹈:隋朝的和唐朝的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舞蹈中的代表作是唐朝的《》和《》。
第9课辽、夏与北宋和战1、契丹兴起:年,契丹首领建立国,统一契丹各部,都城在,947年,改国号为。
2、陈桥兵变:年,后周大将(宋太祖)发动建立朝,定都,史称北宋。
3、澶渊之盟:1004年,辽进攻北宋,在宰相力劝下,宋真宗亲自督战,辽宋发生澶州之战,打败辽军。
1005年,达成之盟。
4、宋夏和战:1038年,党项首领称帝,都城在兴庆,史称。
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
西夏和北宋的边境贸易,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第10课宋金对峙1、金的建立:1115年,女真族首领在会宁府称帝建立国。
1125年,金灭辽,年,金灭北宋。
2、东京保卫战:1126年,金兵包围东京,主战大臣主张迎战,取得了东京保卫战的胜利。
3、靖康之变:年,再次南下的金军攻破东京,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大量珍贵财物,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4、南宋建立:年,宋钦宗的弟弟(宋高宗)在称帝定都临安。
史称南宋。
4、岳飞抗金:是南宋最著名的抗金将领。
由于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被称为“”。
1140年岳家军在郾城大败所率领的金兵。
5、宋金和议:宋高宗和以“”杀害了岳飞后,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东自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为界;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贡送银25万两、绢25万匹。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
第11课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1.经济重心南移:⑴时间: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⑵原因:①魏晋南北朝时,南方得到开发.②唐末五代以来,北方多战乱,南方较安定. ③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既增加了劳动力,又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生产经验. ④南方各时期的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⑶表现:①宋初,南方人口是北方人口的两倍.②北宋时,约80%的财政收入来自淮河以南.③南宋时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语,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2、农业出现新农具:、。
原产越南的由福建推广到江淮。
3、手工业:宋代业在民间出现经营专业户;成为著名的瓷都;采煤技术领先世界,煤普遍应用于居民生活;海船上有。
4、商业:北宋四川的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北宋都城、南宋都城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海外贸易兴盛,、、是宋朝主要外贸港口。
5、社会生活:城市中打破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有专门的娱乐场所“”;喝茶、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
主要节日在在宋朝时已经形成如元旦,端午。
第12课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1、蒙古建立:年,蒙古贵族推举为大汗,尊称为“”。
建立了以和林为都城的蒙古汗国。
2.元朝统一:年,蒙古大汗改国号为大元,年元军灭南宋(南宋抗元爱国英雄,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的千古名句),1279元军统一全国。
3.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统治的措施:①建立制度。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朝。
②设管辖吐蕃。
在元朝时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行政区。
③元朝还设,管理和(今台湾)。
4、农业: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把新增田地和人口作为地方官员考核重要条件。
5、手工业:松江的对棉纺织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的中心。
6、商业:元朝时,都城是新兴的国际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克可﹒波罗的著作《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是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
5、民族融合:元朝时,各民族杂居通婚融合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第13课宋元的科学技术1、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1)战国时发明的是最早的定向工具(2)宋朝时,制成了,用于海上交通。
2、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代,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唐末开始使用火药制造武器;(2)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出现火药武器,民间出现鞭炮。
3、印刷术:北宋平民发明活字印刷术(粘土)。
元代发明木、锡活字印刷。
4、四大发明是哪四项?又什么历史意义?四大发明概念:、、和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历史意义:四大发明经由阿拉伯传入西方,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14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1、史学:北宋史学家主持编写的《》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2、文学:宋代的主要文学成就是。
3、豪放词:北宋著名词人开创了豪放词风,其代表作为《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词人代表人物还有南宋的,其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4、婉约词:两宋之际的女词人的婉约词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元曲:元代的主要文学成就是。
元代最杰出的剧作家是,其代表作是《》;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有,其代表作有《天净沙·秋思》.6、绘画:两宋时,风俗画代表作有北宋的《》,元朝的代表画家为,名作有《》。
第16课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1、明朝建立:元朝末年爆发起义,年,在称帝,建立明朝(明太祖)。
同年,攻占大都,元朝统治结束。
2、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在中央,撤中书省,废,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在地方,废,分权于。
②设置特务机构,这是明朝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表现。
③在思想上实行制度,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
3、丞相、行省立废:朝设立丞相,朝废除。
朝设立行省制度,朝废除。
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寇1、郑和下西洋:(1)条件: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目的: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
(3)概况:时间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意义: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南洋地区的开发。
2、戚继光抗倭:倭寇:武士、商人、海盗组成的武装集团。
明朝抗倭英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和,赶跑了倭寇,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号称“戚家军”。
3、简答:明朝抗倭名将有哪些?你认为抗倭斗争的胜利有何意义?(1)戚继光、俞大猷。
(2)抗倭斗争的胜利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抗倭功绩永载史册。
他们都是中华民族英雄。
第18课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1、清朝建立:明朝后期,女真首领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年,他的儿子改后金为,改族名女真为。
2、清兵入关:明末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队伍迅速壮大,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推翻明朝。
同年,镇守山海关的明将投降清军引清军入关,清军打败李自成,占领北京。
3、顺治迁都:1644年,帝迁都,确立对全国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