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黠鼠赋
《黠鼠赋》原文及赏析

《黠鼠赋》原文及赏析导语:本文是一篇理趣兼胜的寓言小赋,作者选取一桩生活小事,写了一只狡猾的老鼠乘人不避而逃脱的故事,说明了最有智慧的人类,尽管可以“役万物而君之”,却难免被狡猾的老鼠所欺骗,原因全在人们不将自身与自然万物合一,而游於外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辞赋精选,欢迎大家参考!《黠鼠赋》原文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
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坐而假寐,私念其故。
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
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觉。
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黠鼠赋》翻译苏子在晚上坐着,有一只鼠正在咬东西。
他拍床制止老鼠咬东西,声音已经停止了,又发出老鼠咬物的声音。
他让童子用烛火照床下,有一个空的袋子。
鼠咬物的声音从袋子里发出。
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闭在里面因而不能够离开。
”童子打开袋子看里面,寂静得好像什么都没有,童子拿起蜡烛寻找,袋子里有一只死老鼠。
童子惊讶地说:“这刚刚还在咬东西,却立刻死了?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那是鼠的鬼魂吗?”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跑了,即使有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感叹说:“这只老鼠真狡猾,让人惊奇异啊!老鼠被关闭在袋子里,袋子坚韧因而老鼠不能够咬洞的。
因咬不穿袋子却故意装作咬东西,用声音吸引人们的注意。
还没有死却装死,用死的样子寻求逃脱。
黠鼠赋——苏轼

黠鼠赋[宋] 苏轼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
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坐而假寐,私念其故。
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
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觉。
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评析】这篇文人意趣很浓的小故事,描写了一只狡猾的老鼠(黠鼠)利用人的疏忽而逃脱的情节。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文中既有儒家「刺时刺事」的内涵,又有道家「万物有灵,草木有本心」的气韵。
故事本身,读后也能令人感慨万千,最有智慧的人类,尽管可以「役万物而君之」,却难免被狡猾的老鼠所欺骗,原因全在做事时是否精神专一。
专一则事成,疏忽则事败。
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注释】黠:狡猾。
啮:咬。
拊:拍。
止:使……停止橐(tuó):袋子。
嘐(jiāo)嘐聱(áo)聱:这里是形容老鼠咬物的声音。
见闭:被关闭。
见。
被。
发:打开。
索:搜索。
穴:咬洞,这里作动词用。
致:招引。
扰:驯服;伐:击、刺杀,此处指「擒」。
登:捉取。
狩:狩猎。
君:统治,这里作动词用。
见使:被役使。
堕:陷入。
脱兔于处女:起初像处女一样沉静(使敌方不做防备)然后像逃跑的兔子一样突然行动,使对方来不及出击,这里指老鼠从静到动的突变。
乌:何,哪里。
虿(chài):蝎子。
俛(fǔ):俯下身子。
【译文】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
黠鼠赋原文和译文

黠鼠赋原文和译文黠鼠赋原文和译文《黠鼠赋》描写了一只狡猾的老鼠(黠鼠)利用人的疏忽而逃脱的情节。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文中既有儒家“刺时刺事”的内涵,又有道家“万物有灵,草木有本心”的气韵。
故事本身,读后也能令人感慨万千,最有智慧的人类,尽管可以“役万物而君之”,却难免被狡猾的老鼠所欺骗,原因全在做事时是否精神专一。
专一则事成,疏忽则事败。
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以下是黠鼠赋原文和译文,欢迎阅读。
黠鼠赋宋代:苏轼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
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坐而假寐,私念其故。
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
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觉。
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译文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
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
(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袋子,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出。
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
”(童子)打开袋子来看里面,里面静悄悄的什么声音也没有。
(童子)举起蜡烛来搜索,发现袋子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才是在叫的,怎么会突然死了呢?那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鬼吗?”(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就是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叹了口气说:“真是奇怪啊,这是老鼠的狡猾!(老鼠)被关在袋子里,袋子很坚固、老鼠不能够咬破的。
《黠鼠赋》阅读答案

《黠鼠赋》阅读答案黠鼠赋①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②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9.本文作者是朝的,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作品(2分)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11.下列是从文中得到的启示,表述最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生动描绘鼠假死逃脱,童子困惑惊怪、措手不及等情状。
B.第②段侧重议论,分析鼠逃脱的伎俩,感慨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不免被老鼠所蒙骗。
C.本文中“鼠之黠”和“人之智”形成鲜明对比,促人深省。
D.本文是一篇理趣兼胜的抒情散文,叙述一只黠鼠脱逃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应当一心一意。
证音黠:xiá啮:niè拊:fǔ橐:tuó嘐:jiāo聱:áo遽:jù堕:duò词解1.选自《东坡全集》,黠:狡猾。
2.啮:咬。
3.拊:拍4.烛:用烛火照,这里作动词用。
5.橐:袋子6.嘐嘐聱聱:这里是形容老鼠咬物的声音。
7.见闭:被关闭。
8.遽:立刻,就。
9.向:刚才。
10.是:这。
11.穴:咬洞,这里作动词用。
12.致:招引。
13.扰龙伐蛟:扰,驯服。
伐,击,刺杀。
14.登:捉取。
15.君:统治,这里作动词用。
16.见使:被利用。
17.脱兔于处女:起初像处女一样沉静,使敌方不做防备,然后像逃跑的兔子一样突然行动,使对方来不及出击,这里指老鼠从静到动的突变。
18.乌:何,哪里19.惟:只20.识:认识21.觉:醒悟译文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黠鼠赋》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黠鼠赋》本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构思精巧,语言得当,读来令人既一心盎然,又回味无穷。
黠鼠逃脱的场面之生动,由此引发的议论之深刻,趣味与哲理兼备;更可贵的是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本文是一篇理趣兼胜的寓言小赋,作者选取一桩生活小事,写了一只狡猾的老鼠利用人的疏忽而乘机逃脱的故事,说明了最有智慧的人类,尽管可以“役万物而君之”,却难免被狡猾的老鼠所欺骗,原因全在疏忽大意,告诉我们做事应当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从而悟出来一个道理:成功来自专一,漏洞处于麻痹,因而从事任何事情都应该认真严谨,用心专一。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坐而假寐,私念其故。
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
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此不一之患也。
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俯而笑,仰而觉。
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苏轼夜里坐,听见有只老鼠正在咬。
他拍床使老鼠停止咬东西的声音,声音已经停止了,,又发出声音。
命令童子用烛火照床底,有袋子里面是空的,老鼠咬物的声音从袋子里发出。
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在里面不能离开。
”打开袋子来看里面,静静得什么也没有。
拿起蜡烛来寻找,袋子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刚还在咬东西,怎么就死了呢?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老鼠的鬼魂吗?”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跑了。
32.黠鼠赋

[宋] 苏轼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 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 称“三苏”。嘉祐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 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 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 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 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 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 就。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
注意以下字的意思:
啮 :咬 拊 :拍 寂 :空
烛 :用烛光照
发 :打开 是方啮也 :刚才 乃 :就 致 :招致
鼠之见闭 :被关住 索 :搜索
既止复作:已经止住又发出声音
处女 :闺女 以形求脱 :以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
方—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之—拊床而止之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吾欲之南海 堕此虫之计中 使童子烛之(n-v) 见—足见使于一鼠 /此鼠 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其意自见 见地有片金
苏轼叹了口气说:“真奇怪了啊!这 是老鼠的狡猾之处啊!(老鼠)被关在袋 子里,袋子是坚硬的、老鼠是不能够咬破 洞的。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 咬(袋子),用声音来招致人来;在没有 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 我听说生物中没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 (人)能驯化神龙、捉住蛟龙,能用龟壳 占卜、狩猎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 然后统治它们,最终被一只老鼠给役使了。 落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吃惊于老鼠从极 静到极动的迅速变化,人的智慧在哪里 呢?”
苏轼《黠鼠赋》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苏轼《黠鼠赋》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
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
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
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
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
乌在其为智也?”坐而假寐,私念其故。
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
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
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觉。
使童子执笔,记余之怍。
〔注〕嘐(犼犻ā狅交)嘐聱(á狅熬)聱:象声词,鼠咬物声。
扰龙:驯服龙。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古代有董父,能“扰畜龙,以服事帝舜”。
杜预注:“扰,驯服之也。
”伐蛟:擒蛟。
登龟:古以为龟有灵,取以决吉凶,入宗庙,故曰“登”。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命渔师伐蛟,取鼍,登龟,取鼋。
”狩麟:《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
”君之:谓做它们的主宰。
“惊脱兔”句:《孙子·九地》形容用兵之法:“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谓开始像处女一般沉静,使敌人不注意防备,然后像逃走的兔子一样突然行动,使敌人来不及抵抗。
识(狕犺ì志):通“志”,记。
一:专心。
二于物:受外物干扰、左右。
“人能”四句:传为苏轼十岁时所作《夏侯太初论》中句,见《能改斋漫录》卷八引《王立之诗话》,又见于苏轼《颜乐亭诗》序和此赋中。
怍(狕狌ò作):惭愧。
【文章鉴赏】这是一篇寓言式的咏物小赋。
首段叙述黠鼠装死逃脱的故事,次段写作者悟出鼠的狡猾,感叹为其所骗,末段由这件日常小事引出一番议论,从而说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在所有的生灵中,人是最有智慧的,但智慧的充分发挥必须依赖意志的专一。
黠鼠赋

黠鼠赋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译文:晚上苏轼坐在那里,听见有老鼠正在咬东西。
苏轼拍床制止老鼠,老鼠的动作已经停止有再一次发出。
苏轼命令侍童用烛火去照袋子,发现有一个袋子里面是空着的,老鼠咬物的声音是从袋子里发出的。
童子说:“嘻!这只老鼠被关闭在袋子中是不能够离开的。
”童子打开袋子看老鼠,里面寂静得什么东西都没有。
举着蜡烛寻找,发现袋子中有只老鼠。
童子吃惊地说:“这只老鼠刚才还在咬袋子,立即就死了吗?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鬼吗?”翻转袋子使老鼠出来,老鼠一掉到地上就逃跑了。
即使有身手敏捷的人,也会措手不及(手足无措)。
苏轼感叹道:“这只老鼠的狡猾真令人惊奇。
老鼠被关闭在袋里,袋子坚牢不可能被咬出洞来。
所以它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死的样子来谋求逃脱。
我听说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什么比人更聪明的了。
人们驯服龙刺杀蛟,捉取龟狩猎麟,役使万物并且统治它们,最终被老鼠役使,落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之中,我惊讶于这只老鼠,起初像处女一样沉静,然后像逃跑的兔子一样突然行动,人的智慧(表现)在哪里呢。
内容理解:这是一篇理趣兼胜的咏物小赋。
第一段叙事,描摹黠鼠骗人,终得以逃脱的过程第二段议论,分析老鼠骗人得以逃脱的伎俩,指出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不免为老鼠所蒙骗。
原文还有第三节,有第三段感慨,揭示中心:自己不能专心致志,反而受外物左右,这是人被老鼠所蒙骗的真正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自己的话说说“童子惊”、“苏子叹”的原因 • 童子惊:刚才还听到老鼠咬袋子的声音, 打开却是死老鼠,因不明声音来源而惊; • 苏子叹:感叹老鼠的狡猾。
鼠之黠表现: 1、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引人; 没有死却装死,用死的外表来寻求逃脱;
2、逃脱的时候动作敏捷让人来不及做出反应。
段落大意
第一段:黠鼠骗人得以逃脱的经过;(叙事)
第二段:分析老鼠逃脱的原因,感慨身为 万物之灵的人也不免被老鼠所蒙骗。(议论)
鼠之“黠”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不啮而啮,以声致人” “不死而死,以形求脱”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为什么 会落入鼠的圈套?
被假象所迷惑。
自己不能专心致志,反而受外物左右,这
是人被老鼠欺骗的真正原因。
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jiāo áo拟声词,形容老鼠咬物的声音 被关闭 离开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打开 寻找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 这 难道 jù,立即 刚才 刚才
苏轼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 (苏轼)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 一次响起。(苏轼)命令童子用蜡烛照床下, 有一个空的袋子。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从里面发 出。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 离开了。”(童子)打开袋子来看里面,空空 的一无所有。(童子)举起蜡烛来搜索,袋子 中有一只死了的老鼠。童子惊讶地说:“这老 鼠刚才还在咬的,怎么会突然死了?刚才是什 么声音,难道是鬼吗?”
黠 鼠 赋
苏轼
苏轼(1037—1101):
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诗词文书画俱佳”的苏轼
诗:“苏黄”(与黄庭坚并称) 词:“苏辛”
(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
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苏”(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 “欧苏”(与欧阳修并称) 书:“宋代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画:善画枯木竹石
• • • •
7、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我听说生物中没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 8、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我)吃惊于老鼠从安静的处女到逃跑的 兔子般突然变化,人的智慧表现在哪里呢?
【成语】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解释】指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 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对象及主要内容概述
吾闻有生,莫智
生物 聪明, 有智慧
于人。扰 龙 伐 蛟,
比 驯服 击,刺杀
登龟
捉取
狩麟, 役万物而君之,
猎取 役使 统治【名作动】
卒
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
陷入,落入
zú,最终 被役使
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吃惊 从 哪里
我听说生物中,没有比人更有 智慧的了。(人)能驯服神龙、 刺杀蛟龙,捉取神龟、狩猎麒麟, 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然后统治 它们,最终被一只老鼠利用,陷 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吃惊于老 鼠从极静到极动的迅速变化,人 的智慧在哪里呢?”
• 1、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 (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声音停止 后又发出(声音)。 • 2、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 • 这只老鼠被关住就不能离开了. • 3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 为何声,岂其鬼耶?” • 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才还在咬,怎么会 立即死了?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是有鬼 吗?
解题
xiá,狡猾
黠 鼠 赋
选自《东坡全集》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辞赋这种文体,讲求字句整齐和声调和谐,注重 文彩、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极尽铺陈 夸张之能事,侧重于借景抒情,而于结尾部分往 往发一点议论。 较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 的《秋声赋》等。
代鼠咬物 苏子夜坐,有鼠方 啮。 拊床而 止 之, 正 niè,咬 fǔ,拍 制止 发出 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 有橐中空, 已经 停止 让、令 用烛火照 tuó,袋子
……
从黠鼠的故事中我们获得了哪些启示?
不要被假象所迷惑,做事要专一!
覆而
翻过来
出之,
代鼠
堕地
乃
走,
逃跑
duò,落,掉下来 就
虽有
即使
敏者,
迅速、敏捷
莫措其手。
处理
措手不及
• 4、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 其手。 • (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 落地就逃跑了。即使是再敏捷的人,也措 手不及。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奇怪 这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材质)坚硬
咬洞(名作动)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
用 招引
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装死的)外表
• 5 、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 苏子感叹说:奇怪啊!这是老鼠的狡猾!
•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老鼠)被关在袋子里,袋子是坚硬的、老 鼠不能够钻透的。 • 6、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 形求脱也。 • 所以(老鼠)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袋 子),用声音来招致人来;在没有死的时 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